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水泥發明時間

中國水泥發明時間

發布時間:2021-12-19 08:17:09

㈠ 水泥的歷史源遠流長,究竟是誰發明的水泥

水泥是用途最廣泛的建築用膠凝材料,比如工地上常見的混凝土,就是水泥、沙子、石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這種我們常用的普通水泥,學名硅酸鹽水泥,又稱波特蘭水泥。它的發明距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了。

1909年,強生向英國政府提出申訴,說自己才是真正的「波特蘭水泥」的發明者,因為阿斯普丁並未做出質量穩定的水泥,不能稱他為「波特蘭水泥」的發明者。然而,英國政府沒有同意強生的申訴,仍舊維持阿斯普丁具有「波特蘭水泥」專利權的決定。

㈡ 現代水泥是誰最早發明

英國人說,最早發明水泥的是英國人阿斯普了。他曾用「波特蘭」水泥建造了英國倫敦泰晤士河河底的隧道。

俄國人說,最早發明水泥的是俄國人契利耶夫。

事情還得從18世紀初開始說起。那時候,人們長期使用火山灰和人造火山灰來做膠合材料。它們雖然能在水裡結硬,可是使用起來不方便,而且搗得不結實,就不很堅固。人們一直在尋找更好的水硬性膠合材料。

人們發現,有的石灰能夠在水裡結硬,有的石灰不能這樣,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俄國工程師揭開了這個謎:含有粘土的石灰石燒成的石灰,在水裡有結硬的性質。

他曾用俄國水泥修復克里姆林宮的牆垣。1825年,世界上第一本有關水泥製造的書籍在莫斯科出版了。這本書就是契利耶夫寫的,他在這本書里介紹了水泥的製造、性能及其調和的方法等。把一份石灰和一份粘土加水拌和,製成磚塊,用干木柴在爐里煅燒到白熱,然後把所得的產品碾細過篩,就製成了水泥。他說,要使水泥增加強度,在攪拌的時候可加些石膏。

這種製造水泥的原理,跟現代完全相同。

1985年,我國考古學家在甘肅省秦安縣大地灣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發現了用水泥和人造輕骨料鋪成的混凝土地面。在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築物里看到,主室地面全部用混凝土鋪設,呈青黑色,表面平整、光潔。經分析、實驗,證明大地灣古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和鋁的化合物,同現代的硅酸鹽水泥基本相同。它的抗壓強度相當於現在的100號硅酸鹽水泥。

這說明,中國約在5000年前就已經有了水泥。

㈢ 中國水泥發展史的序

中國水泥工業經過百餘年的發展,2003年,水泥年產量已達8.6億噸,約佔世界總產量的40%,雄居世界第一位。然而,至今尚無一本全面敘述中國水泥工業發展歷史的書。
中國水泥史跨越的時代雖不長,但其內容浩瀚,對她的研究,非個人之力所能承擔,非短期之內所能完成。作者在退休之後,出於對事業的責任感,抽出時間對中國水泥史作了些初步研究探索,現將其結果匯編成冊,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人來關注水泥工業的發展。
為全面客觀地評述中國水泥史,作者將中國水泥工業發展過程置於中國近代社會史和世界水泥發展史的進程中來進行考察和研究,注重了歷史的相關性和繼承性,以及歷史的經驗。
水泥,是建築用膠凝材料。中國古代曾有過輝煌的建築膠凝材料史。早在公元前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懂得用「白灰面」塗抹山洞,此後又學會用黃泥漿砌築土坯牆,至公元前7世紀,開始出現了石灰。在公元5世紀的南北朝時代,出現了一種名叫「三合土」的建築材料,然而,由於社會與經濟的停滯,我國建築膠凝材料發展到「三合土」階段似乎就停止不前了。在歐美國家,建築膠凝材料的發展則在羅馬砂漿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最終發明了波特蘭水泥。相應的,水泥工業成長壯大,其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當時的中國從外國輸入水泥,輸入生產技術,許多人當時把水泥稱為「洋灰」。
中國水泥工業在各個時期的發展都與當時國內外所發生的政治事件有關。清朝末期,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世界列強紛紛入侵中國,輸入商品,開辦工廠,恣意掠奪,其中包括輸入水泥和在中國開辦水泥廠。清末的「洋務運動」中,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建設需要大量水泥,促使中國民族水泥工業興起。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後,日本水泥資本隨日本侵略勢力的入侵進入中國,開辦了一批日資水泥企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列強熱衷於國內戰爭,無暇顧及對中國的進一步掠奪,中國民族水泥工業乘機獲得較大發展。抗日戰爭期間,淪陷區民族工業遭挫折和破壞,敵後的西南、華中和西北地區由於戰爭和經濟建設需要而產生了一些小水泥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大興土木,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國家建設了一大批水泥企業,改革開放使中國現代水泥企業紛紛誕生。
中國水泥生產技術水平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提高,由低到高大致分為立窯、濕法回轉窯、日產20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干法和日產50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等4個層次。每一個層次的發展基本上都是先購買外國成套技術設備,然後進行自主開發,實行設備國產化,最後達到全國普遍推廣。中國水泥史上設備國產化的進程中有4個里程碑:昆明水泥廠(後改名雲南水泥有限公司)是國產設備建設立窯廠的里程碑;湘鄉水泥廠(後改名韶峰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是國產設備建設濕法回轉窯廠的里程碑;江西水泥廠(後改名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產設備建設日產20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干法廠的里程碑;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國產設備建設日產50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干法廠的里程碑,中國水泥工業現代化步伐從此大大加快。
從經濟體制的變化看,中國水泥工業先後經歷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體制,又經歷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半封建、半殖民地市場經濟體制下創建的民族水泥工業,不僅作為新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基礎而給以肯定,而且他們的籌資方法、領導體制和市場競爭等情況,對正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中的水泥企業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創建的水泥企業大都採用技術落後的濕法窯和立窯,他們卻是中國現代水泥工業的基礎,是我國水泥工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對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催生出一大批以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為標志的新一代水泥企業。預分解窯新型干法是當代最先進的、可持續發展的水泥生產方法。中國水泥工業正經歷著用預分解窯新型干法淘汰濕法窯和立窯的歷史任務,以適應人類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
企業是社會生產基石,水泥工業主要由眾多水泥企業所組成。中國水泥工業在歷史進程中不斷發生企業的興衰,一些企業誕生或壯大,一些企業消亡或衰落。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發生了同樣的現象,一些企業興盛,一些企業沒落。以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水泥骨幹企業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不斷創新,努力奮進,茁壯成長,成為時代的幸運者。本書介紹了這些企業的壯大過程和成就,並以專門章節敘述了「海螺水泥」和「山水集團」,其他企業則在有關章節中敘述。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中國水泥史是由千千萬萬的中國水泥工作者所譜寫的。在中國水泥工業發展的不同時期涌現出許多佼佼者,如:民國時期水泥界叱吒風雲的「水泥大王」王濤;共和國初期水泥工業發展的總指揮、「布衣」部長賴際發;水泥界的傳奇人物劉公誠;改革開放時期發展現代水泥工業的旗手郭文叄,等等。他們的經歷和業績分別在有關章節中做了介紹。
本書謹以「發展史」為名,獻給讀者。作者雖然盡最大努力從多方搜集史料,但限於能力和條件,收集到的資料不夠全,有些發展過程的敘述尚不夠全面、完整,在評述中還難免有所偏頗,望讀者批評指正。
書中的歷史事實都是以文獻資料、對有關人員的采訪和作者親身經歷作為依據。所用資料名稱按引用順序列於附錄之中。
學史可明志,溫故而知新。企盼本書的出版對中國水泥工業發展有所裨益。
王燕謀
2004年11月

㈣ 水泥是哪個國家哪年發明的中國何時開始用水泥

現代水泥的發明
現代水泥的發明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水硬性石灰
18世紀中葉,英國航海業已較發達,但船隻觸礁和撞灘等海難事故頻繁發生。為避免海難事故,採用燈塔進行導航。當時英國建造燈塔的材料有兩種:木材和「羅馬砂漿」。然而,木材易燃,遇海水易腐爛;「羅馬砂漿」雖然有一定耐水性能,但尚經不住海水的腐蝕和沖刷。由於材料在海水中不耐久,所以燈塔經常損壞,船隻無法安全航行,迅速發展的航運業遇到重大障礙。為解決航運安全問題,尋找抗海水侵蝕材料和建造耐久的燈塔成為18世紀50年代英國經濟發展中的當務之急。對此,英國國會不惜重金,禮聘人才。被尊稱為英國土木之父的工程師史密頓(J. Smeaton)應聘承擔建設燈塔的任務。
1756年,史密頓在建造燈塔的過程中,研究了「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組分砂漿中不同石灰石對砂漿性能的影響,發現含有黏土的石灰石,經煅燒和細磨處理後,加水製成的砂漿能慢慢硬化,在海水中的強度較「羅馬砂漿」高很多,能耐海水的沖刷。史密頓使用新發現的砂漿建造了舉世聞名的普利茅斯港的漩岩(Eddystone)大燈塔。
用含黏土、石灰石製成的石灰被成為水硬性石灰。史密頓的這一發現是水泥發明過程中知識積累的一大飛躍,不僅對英國航海業做出了貢獻,也對「波特蘭水泥」的發明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史密頓研究成功的水硬性石灰,並未獲得廣泛應用,當時大量使用的仍是石灰、火山灰和砂子組成的「羅馬砂漿」。
羅馬水泥
1796年,英國人派克(J. Parker)將稱為Sepa Tria的黏土質石灰岩,磨細後製成料球,在高於燒石灰的溫度下煅燒,然後進行磨細製成水泥。派克稱這種水泥為「羅馬水泥」(Roman Cement),並取得了該水泥的專利權。「羅馬水泥」凝結較快,可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在英國曾得到廣泛應用,一直沿用到被「波特蘭水泥」所取代。
差不多在「羅馬水泥」生產的同時期,法國人採用Boulogne地區的化學成分接近現代水泥成分的泥灰岩也製造出水泥。這種與現代恚怒化學成分接近的天然泥灰岩稱為水泥灰岩,用此灰岩製成的水泥則稱為天然水泥。美國人用Rosendale和Louisville地區的水泥灰岩也製成了天然水泥。在19世紀80年代及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天然水泥在美國得到廣泛應用,在建築業中曾占很重要的地位。
英國水泥
英國人福斯特(J. Foster)是一位致力於水泥的研究者。他將兩份重量白堊和一份重量黏土混合後加水濕磨成泥漿,送入料槽進行沉澱,置沉澱物於大氣中乾燥,然後放入石灰窯中煅燒,溫度以料子中碳酸氣完全揮發為准,燒成產品呈淺黃色,冷卻後細磨成水泥。福斯特稱該水泥為「英國水泥」(British Cement),於1822年10月22日獲得英國第4679號專利。
「英國水泥」由於煅燒溫度較低,其質量明顯不及「羅馬水泥」,所以售價較低,銷售量不大。這種水泥雖然未能被大量推廣,但其製造方法已是近代水泥製造的雛型,是水泥知識積累中的又一次重大飛躍。福斯特在現代水泥的發明過程中也是有貢獻的。
波特蘭水(硅酸鹽水泥)
1824年10月21日,英國利茲(Leeds)城的泥水匠阿斯譜丁(J. Aspdin)獲得英國第5022號的「波特蘭水泥」專利證書,從而一舉成為流芳百世的水泥發明人。
他的專利證書上敘述的「波特蘭水泥」製造方法是:「把石灰石搗成細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摻水後以人工或機械攪和均勻成泥漿。置泥漿於盤上,加熱乾燥。將乾料打擊成塊,然後裝入石灰窯煅燒,燒至石灰石內碳酸氣完全逸出。煅燒後的燒塊在將其冷卻和打碎磨細,製成水泥。使用水泥時加入少量水分,拌和成適當稠度的砂漿,可應用於各種不同的工作場合。」
該水泥水化硬化後的顏色類似英國波特蘭地區建築用石料的顏色,所以被稱為「波特蘭水泥」。
阿斯譜丁在英國的Wakefield建設了第一個波特蘭水泥廠。後來,他的兒子在英國的Grateshead又建設一個廠,1856年在德國再建設一個廠,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晚年。
阿斯譜丁父子長期對「波特蘭水泥」生產方法保密,採取了各種保密措施:在工廠周圍建築高牆,未經他們父子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工廠;工人不準到自己工作崗位以外的地段走動;為製造假象,經常用盤子盛著硫酸銅或其他粉料,在裝窯時將其撒在乾料上。
阿斯譜丁專利證書上所敘述的「波特蘭水泥」製造方法,與福斯特的「英國水泥」並無根本差別,煅燒溫度都是以物料中碳酸氣完全揮發為准。根據水泥生產一般常識,在該溫度條件下製成的「波特蘭水泥」,其質量不可能優於「英國水泥」。然而在市場上「波特蘭水泥」的競爭力大於「英國水泥」。1838年重建泰晤士河隧道工程時,「波特蘭水泥」價格比「英國水泥」要高很多,但業主還是選用了「波特蘭水泥」。很明顯,阿斯譜丁出於保密原因在專利證書上並未把「波特蘭水泥」生產技術都寫出來,他實際掌握的水泥生產知識比專利證書上表明的要多。阿斯譜丁在工程生產中一定採用過較高煅燒溫度,否則水泥硬化後不會具有波特蘭地區石料那樣的顏色,其產品也不可能有那樣高的競爭力。
不過,根據專利證書所載內容和有關資料,阿斯譜丁未能掌握「波特蘭水泥」確切的燒成溫度和正確的原料配比。因此他的工廠生產出的產品質量很不穩定,甚至造成有些建築物因水泥質量問題而倒塌。
在英國,與阿斯譜丁同一時代的另一位水泥研究天才是強生(I. C. Johnson)。他是英國天鵝谷懷特公司經理,專門「羅馬水泥」和「英國水泥」。1845年,強生在實驗中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煅燒到含有一定數量玻璃體的水泥燒塊,經磨細後具有非常好的水硬性。另外還發現,在燒成物中含有石灰會使水泥硬化後開裂。根據這些意外的發現,強生確定了水泥製造的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是燒窯的溫度必須高到足以使燒塊含一定量玻璃體並呈黑綠色;第二是原料比例必須正確而固定,燒成物內部不能含過量石灰,水泥硬化後不能開裂。這些條件確保了「波特蘭水泥」質量,解決了阿斯譜丁無法解決的質量不穩定問題。從此,現代水泥生產的基本參數已被發現。
1909年,強生98歲高齡時,向英國政府提出申訴,說他於1845年製成的水泥才是真正的「波特蘭水泥」,阿斯譜丁並未做出質量穩定的水泥,不能稱他為「波特蘭水泥」的發明者。然而,英國政府沒有同意強生的申訴,仍舊維持阿斯譜丁具有「波特蘭水泥」專利權的決定。英國和德國的同行們對強生的工作有很高評價,認為他對「波特蘭水泥」的發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18世紀的歐洲發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了西方各國社會經濟的迅猛向前,建築膠凝材料的發展步伐也隨之加快。西方國家在「羅馬砂漿」的基礎上,1756年發現水硬性石灰;1796年發明「羅馬水泥」以及類似的天然水泥;1822年出現「英國水泥」;1824年英國政府發布第一個「波特蘭水泥」專利。當代建築「糧食」――「波特蘭水泥」(硅酸鹽水泥)就這樣在西方徐徐誕生,同時踏上了不斷改進的征途。 中國使用水泥石在19世紀末期

㈤ 水泥最早發明於哪個年代

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性石灰,必須採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用於水下建築的砌築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這個重要的發現為近代水泥的研製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岩燒制出了一種水泥,外觀呈棕色,很像古羅馬時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為羅馬水泥。因為它是採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經配料直接燒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別適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
1813年,法國的土木技師畢加發現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製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國建築工人約瑟夫·阿斯譜丁(Joseph Aspdin)發明了水泥並取得了波特蘭水泥的專利權。他用石灰石和粘土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後,在類似於燒石灰的立窯內煅燒成熟料,再經磨細製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後的顏色與英格蘭島上波特蘭地方用於建築的石頭相似,被命名為波特蘭水泥。它具有優良的建築性能,在水泥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1907年,法國比埃利用鋁礦石的鐵礬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燒製成了水泥。由於這種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鋁,所以叫做「礬土水泥」。
1871年,日本開始建造水泥廠。
1877年,英國的克蘭普頓發明了回轉爐,並於1885年經蘭薩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轉爐。
1889年,中國河北唐山開平煤礦附近,設立了用立窯生產的唐山「細綿土」廠。1906年在該廠的基礎上建立了啟新洋灰公司,年產水泥4萬噸。
1893年,日本遠藤秀行和內海三貞二人發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鹽水泥。
20世紀,人們在不斷改進波特蘭水泥性能的同時,研製成功了一批適用於特殊建築工程的水泥,如高鋁水泥,特種水泥等。全世界的水泥品種已發展到100多種,2007年水泥年產量約20億噸。中國在1952年制訂了第一個全國統一標准,確定水泥生產以多品種多標號為原則,並將波特蘭水泥按其所含的主要礦物組成改稱為矽酸鹽水泥,後又改稱為硅酸鹽水泥至今。
2012年,中國水泥產量達到21.84 億噸,產量佔全球50%以上。

㈥ 水泥是哪個國家,哪個年代發明的

現代水泥的發明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水硬性石灰
18世紀中葉,英國航海業已較發達,但船隻觸礁和撞灘等海難事故頻繁發生。為避免海難事故,採用燈塔進行導航。當時英國建造燈塔的材料有兩種:木材和「羅馬砂漿」。然而,木材易燃,遇海水易腐爛;「羅馬砂漿」雖然有一定耐水性能,但尚經不住海水的腐蝕和沖刷。由於材料在海水中不耐久,所以燈塔經常損壞,船隻無法安全航行,迅速發展的航運業遇到重大障礙。為解決航運安全問題,尋找抗海水侵蝕材料和建造耐久的燈塔成為18世紀50年代英國經濟發展中的當務之急。對此,英國國會不惜重金,禮聘人才。被尊稱為英國土木之父的工程師史密頓(J. Smeaton)應聘承擔建設燈塔的任務。
1756年,史密頓在建造燈塔的過程中,研究了「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組分砂漿中不同石灰石對砂漿性能的影響,發現含有黏土的石灰石,經煅燒和細磨處理後,加水製成的砂漿能慢慢硬化,在海水中的強度較「羅馬砂漿」高很多,能耐海水的沖刷。史密頓使用新發現的砂漿建造了舉世聞名的普利茅斯港的漩岩(Eddystone)大燈塔。
用含黏土、石灰石製成的石灰被成為水硬性石灰。史密頓的這一發現是水泥發明過程中知識積累的一大飛躍,不僅對英國航海業做出了貢獻,也對「波特蘭水泥」的發明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史密頓研究成功的水硬性石灰,並未獲得廣泛應用,當時大量使用的仍是石灰、火山灰和砂子組成的「羅馬砂漿」。
羅馬水泥
1796年,英國人派克(J. Parker)將稱為Sepa Tria的黏土質石灰岩,磨細後製成料球,在高於燒石灰的溫度下煅燒,然後進行磨細製成水泥。派克稱這種水泥為「羅馬水泥」(Roman Cement),並取得了該水泥的專利權。 「羅馬水泥」凝結較快,可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在英國曾得到廣泛應用,一直沿用到被「波特蘭水泥」所取代。
差不多在「羅馬水泥」生產的同時期,法國人採用Boulogne地區的化學成分接近現代水泥成分的泥灰岩也製造出水泥。這種與現代恚怒化學成分接近的天然泥灰岩稱為水泥灰岩,用此灰岩製成的水泥則稱為天然水泥。美國人用Rosendale和Louisville地區的水泥灰岩也製成了天然水泥。在19世紀80年代及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天然水泥在美國得到廣泛應用,在建築業中曾占很重要的地位。
英國水泥
英國人福斯特(J. Foster)是一位致力於水泥的研究者。他將兩份重量白堊和一份重量黏土混合後加水濕磨成泥漿,送入料槽進行沉澱,置沉澱物於大氣中乾燥,然後放入石灰窯中煅燒,溫度以料子中碳酸氣完全揮發為准,燒成產品呈淺黃色,冷卻後細磨成水泥。福斯特稱該水泥為「英國水泥」(British Cement),於1822年10月22日獲得英國第4679號專利。
「英國水泥」由於煅燒溫度較低,其質量明顯不及「羅馬水泥」,所以售價較低,銷售量不大。這種水泥雖然未能被大量推廣,但其製造方法已是近代水泥製造的雛型,是水泥知識積累中的又一次重大飛躍。福斯特在現代水泥的發明過程中也是有貢獻的。
波特蘭水(矽酸鹽水泥)
1824年10月21日,英國利茲(Leeds)城的泥水匠阿斯譜丁(J. Aspdin)獲得英國第5022號的「波特蘭水泥」專利證書,從而一舉成為流芳百世的水泥發明人。
他的專利證書上敘述的「波特蘭水泥」製造方法是:「把石灰石搗成細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摻水後以人工或機械攪和均勻成泥漿。置泥漿於盤上,加熱乾燥。將乾料打擊成塊,然後裝入石灰窯煅燒,燒至石灰石內碳酸氣完全逸出。煅燒後的燒塊在將其冷卻和打碎磨細,製成水泥。使用水泥時加入少量水分,拌和成適當稠度的砂漿,可應用於各種不同的工作場合。」
該水泥水化硬化後的顏色類似英國波特蘭地區建築用石料的顏色,所以被稱為「波特蘭水泥」。
阿斯譜丁在英國的Wakefield建設了第一個波特蘭水泥廠。後來,他的兒子在英國的Grateshead又建設一個廠,1856年在德國再建設一個廠,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晚年。
阿斯譜丁父子長期對「波特蘭水泥」生產方法保密,採取了各種保密措施:在工廠周圍建築高牆,未經他們父子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工廠;工人不準到自己工作崗位以外的地段走動;為製造假象,經常用盤子盛著硫酸銅或其他粉料,在裝窯時將其撒在乾料上。
阿斯譜丁專利證書上所敘述的「波特蘭水泥」製造方法,與福斯特的「英國水泥」並無根本差別,煅燒溫度都是以物料中碳酸氣完全揮發為准。根據水泥生產一般常識,在該溫度條件下製成的「波特蘭水泥」,其質量不可能優於「英國水泥」。然而在市場上「波特蘭水泥」的競爭力大於「英國水泥」。 1838年重建泰晤士河隧道工程時,「波特蘭水泥」價格比「英國水泥」要高很多,但業主還是選用了「波特蘭水泥」。很明顯,阿斯譜丁出於保密原因在專利證書上並未把「波特蘭水泥」生產技術都寫出來,他實際掌握的水泥生產知識比專利證書上表明的要多。阿斯譜丁在工程生產中一定採用過較高煅燒溫度,否則水泥硬化後不會具有波特蘭地區石料那樣的顏色,其產品也不可能有那樣高的競爭力。
不過,根據專利證書所載內容和有關資料,阿斯譜丁未能掌握「波特蘭水泥」確切的燒成溫度和正確的原料配比。因此他的工廠生產出的產品質量很不穩定,甚至造成有些建築物因水泥質量問題而倒塌。
在英國,與阿斯譜丁同一時代的另一位水泥研究天才是強生(IC Johnson)。他是英國天鵝谷懷特公司經理,專門「羅馬水泥」和「英國水泥」。 1845年,強生在實驗中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煅燒到含有一定數量玻璃體的水泥燒塊,經磨細後具有非常好的水硬性。另外還發現,在燒成物中含有石灰會使水泥硬化後開裂。根據這些意外的發現,強生確定了水泥製造的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是燒窯的溫度必須高到足以使燒塊含一定量玻璃體並呈黑綠色;第二是原料比例必須正確而固定,燒成物內部不能含過量石灰,水泥硬化後不能開裂。這些條件確保了「波特蘭水泥」質量,解決了阿斯譜丁無法解決的質量不穩定問題。從此,現代水泥生產的基本參數已被發現。
1909年,強生98歲高齡時,向英國政府提出申訴,說他於1845年製成的水泥才是真正的「波特蘭水泥」,阿斯譜丁並未做出質量穩定的水泥,不能稱他為「波特蘭水泥」的發明者。然而,英國政府沒有同意強生的申訴,仍舊維持阿斯譜丁具有「波特蘭水泥」專利權的決定。英國和德國的同行們對強生的工作有很高評價,認為他對「波特蘭水泥」的發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18世紀的歐洲發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了西方各國社會經濟的迅猛向前,建築膠凝材料的發展步伐也隨之加快。西方國家在「羅馬砂漿」的基礎上,1756年發現水硬性石灰;1796年發明「羅馬水泥」以及類似的天然水泥;1822年出現「英國水泥」;1824年英國政府發布第一個「波特蘭水泥」專利。當代建築「糧食」――「波特蘭水泥」(矽酸鹽水泥)就這樣在西方徐徐誕生,同時踏上了不斷改進的征途。

㈦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水泥的

水泥的發明 水泥這個詞的意思是粘合劑。所以骨膠和漿粘也可以說和水泥是同一類物質。但今天我們所說的水泥,只指硅酸鹽水泥。硅酸鹽水泥雖是在19世紀發明的,但早在1700年前的古代,羅馬人在建造磚房時,就對如何使磚和磚相粘合進行熱心的研究。 羅馬人首先使用石灰做磚的粘合劑。普通的石灰叫做生石灰,加水則變成粘粘的熟石灰,摻進砂子則是灰漿。灰漿在空氣中吸進二氧化碳,變成碳酸鈣而逐漸凝固。所以,可以利用灰漿做為磚的粘合劑。 然而,羅馬人又進一步用石灰、石膏和火山灰混合焙燒而發明了更優質的粘合劑。這與今天所使用的水泥在性質上及其相似,羅馬人還把這種粘合劑當作鋼筋水泥那樣使用。在羅馬的建築中,多是採用石、磚分兩層砌牆,中間加進這種「水泥」,使其凝固的建築方法。 由於羅馬人發明了這種優秀的「水泥」,所以後來在歐洲一直使用這種羅馬式「水泥」。 但到了18世紀,由於發明了蒸汽機和紡織機而發生了產業革命。為了運輸大量的產品,十分需要優質水泥,羅馬式「水泥」就不敷使用了。正因為「需要是發明之母」,新的發明才能繼續出現。 1756年,英國普利茅斯港口的一個燈塔失火,政府命令技師史密頓重建新燈塔。史密頓首先集中石灰岩焙燒水泥。可是送來的卻是又帶黑色,又質劣的石灰岩。那時,認為只有白質的石灰才能制出優等水泥,史密頓只好改變主意,用這種黑色石灰岩來燒制水泥。可是一看生產出來的水泥,遠比用純白的石灰岩燒制出來的水泥好得多。史密頓吃驚地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原來,這種黑色石灰岩里含有粘土。 「大概就是因為有粘土才使水泥變得更好吧!」 於是他在含粘土少的石灰岩中加進粘土進行焙燒實驗,終於弄清含粘土量6~20%的石灰岩是焙燒水泥的最佳原料。 這樣,史密頓用這種黑色石灰岩燒製成的水泥建成了壯觀的燈塔。 史密頓成功的消息不久就傳遍歐洲各國。法國的土木技師們也象英國一樣急需堅固的水泥,他們馬上按史密頓的研究進行試驗。但弄不到含粘土的黑色石灰央,也只好採用石灰岩里加粘土的辦法。 法國的土木技師畢加也熱心地進行了研究。 1813年,他終於發現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製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國的約瑟夫·阿斯普丁在畢加研究的基礎上,把三成石灰岩與一成粘土的混合物在爐里燒製成粉末,製成了水泥。他把這種水泥命名為「硅酸鹽水泥」。阿斯普丁的兒子威廉·阿斯普丁繼承父志,繼續研究水泥的製造法。 一般都認為硅酸鹽水泥是阿普斯丁父子發明的。實際上他們是利用畢加的研究成果製成的。 這時,在法國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水泥。 1907年,比埃利用鋁礦石的鐵礬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燒製成了水泥。由於這種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鋁,所以叫做「礬土水泥」。 硅酸鹽水泥怕海水,不宜用於建造燈塔、港口和碼頭,而這種礬土水泥卻有怕海水的特長。 這樣,以英法兩國的研究競賽為中心,在歐洲大量生產出優質的水泥,不久傳入美國和日本。 日本最早建造水泥廠是1871年,比法國的比埃發明礬土水泥還早30年。 那時在英國,燒制水泥的焙燒爐還不夠完善。在日本建成水泥廠6年後,1877年,英國的克蘭普頓發明了回轉爐,並於1885年經蘭薩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轉爐。 日本大量使用水泥是從1887年開始的,1893年,遠藤秀行和內海三貞二人發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鹽水泥,並取得專利權,這比法國的比埃爾發明的不怕海水的礬土水泥還要早。 後來,隨著道路、橋梁和近代建築的發展對水泥的需求越來越大,日本的水泥工業也以超越歐美的速度蓬勃發展起來。 由於日本早在法國的比埃發明礬土水泥之前已經生產了水泥,所以直到今日,在日本仍然以製造硅酸鹽水泥為主。 近年來,已用生產陶瓷器的白色粘土來代替黑色粘土做原料生產白色水泥。

㈧ 中國水泥發展史的目錄


第一章水泥的發明
第二章水泥生產技術的進步
第三章中國最早的水泥廠
第四章中國民族水泥工業的興起
第五章日本水泥資本進入中國
第六章民國初期民族水泥工業的壯大與企業競爭
第七章戰爭中民族水泥工業的苦難
第八章水泥企業的國有化
第九章台灣水泥工業發展概述
第十章新中國計劃經濟時期大中型水泥廠的建設
第十一章中國水泥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的研究與發展
第十二章中國水泥立窯的發展與淘汰
第十三章海螺水泥的崛起
第十四章山水集團的脫穎而出
第十五章新世紀迎來中國水泥新型干法發展新高潮
第十六章國有水泥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
第十七章新中國水泥品種與產品標准
第十八章中央建材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服務性企事業單位
第十九章「水泥大王」王濤
第二十章「布衣部長」賴際發
第二十一章傳奇人物劉公誠
資料目錄
後記

㈨ 中國水泥的發明簡史

1889年,中國河北唐山開平煤礦附近,設立了用立窯生產的唐山「細綿土」廠。版1906年在該廠的基礎權上建立了啟新洋灰公司,年產水泥4萬噸。中國在1952年制訂了第一個全國統一標准,確定水泥生產以多品種多標號為原則,並將波特蘭水泥按其所含的主要礦物組成改稱為矽酸鹽水泥,後又改稱為硅酸鹽水泥至今。2007年中國水泥年產量約11億噸。

中國水泥產量已佔到全球60%左右。這不僅是中國水泥人的驕傲,也讓全球水泥界為之動容

㈩ 中國水泥發展史的作者簡介

王燕謀,男,1932年11月生,江蘇省張家港市人。
1956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化工系本科,1958年底赴蘇聯列寧格勒建工學院(現俄羅斯聖·彼得堡建築大學)留學.1962年獲蘇聯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相當美國哲學博士)。
大學畢業後在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工作,留學蘇聯歸國後仍回到研究院工作,歷任水泥工藝室負責人、水泥研究所負責人、副院長和院長等職務,獲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稱。1982年調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工作,歷任副局長、局長等職務。
曾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硅酸鹽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第二、三、四屆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在中國建材研究院工作期間,參加試制大壩水泥;主持研究油井水泥緩凝機理;指導研究開發硫鋁酸鹽水泥、鐵鋁酸鹽水泥和玻璃纖維增強水泥;主管水泥預分解窯試驗項目。1978年到1979年曾被借調到國家建材總局任引進辦公室負責人,組織引進國外日產4 000噸熟料水泥新型干法成套設備,用於冀東水泥廠和寧國水泥廠建設。
在國家建材局工作期間,主持研究制訂和組織實施中國建材工業技術政策;決策建設水泥新型干法、玻璃浮法、建築陶瓷自動流水作業和玻璃纖維萬噸池窯拉絲等主要建材產品新技術示範生產線;領導制訂和實施建材工業「出口、節能、調整」發展方針;倡導和啟動牆體材料革新和建築節能;重點推進水泥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的發展,決定引進水泥新型干法設備設計和製造專利技術,提出和領導實施水泥T型發展出略;按中共中央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推進國家重點大中型建材企業改革。
1994年卸任國家建材工業局局長職務後,任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委員會顧問、中國投資協會特邀顧問、中國建材協會名譽會長和中國水泥協會高級顧問等職,繼續幫助建材企業改革和發展。
參加試制大壩水泥,獲全國科技大會獎;主持研究油井水泥緩凝機理,獲建材部科技大會獎;指導研究開發鐵鋁酸鹽水泥.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主持研究制訂中國建材工業技術政策,取得顯著成效,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著作有:著《中國建築材料工業概論》;合著《硫鋁酸鹽水泥》;編著《中國玻璃纖維增強水泥》;主編《當代中國的建築材料工業》;主編《新中國建築材料工業的創業者》。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水泥發明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