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科普月創造

科普月創造

發布時間:2021-12-19 03:50:01

A. 月亮的科普知識

《月亮》的科普知識網路網盤

鏈接:

提取碼: 45sn

月球(moon)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月球就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裡,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系密切。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

B. 溫濟澤的科普創作理論

溫濟澤於1986年在《科普創作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務》一文中談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文化建設兩個方面。《決議》(《指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在『普及和提高教育科學文化』一節中講到了各項事業,頭一項是『教育』,第二項是『科學』,並且指出教育和科學是『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重點。如果得不到應有的發展,不但精神文明建設上不去,經濟建設也將沒有後勁』。科普創作的內容是科學,科普創作的功能是教育。雖然我們所宣傳的科學是普及的科學;雖然我們的教育是一種社會教育,但是科普創作畢竟是和科學、教育分不開的。教育和科學在我們現代化建設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也就決定了我們科普創作工作在整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呢?溫濟澤在同年發表的《談談創作思想問題》中說:「在普及方式上,要從灌輸式轉變為啟發式。我們應當把對象,包括兒童和少年在內,都看成是願意動腦筋、能夠動腦筋,但還不大善於動腦筋的人。我們的任務是要引導他們、幫助他們獨立地去思考,啟發他們、激勵他們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地去探索。今天是知識激增的時代,知識在日新月異地激增和發展著,光靠傳授是不行的,一定要善於誘導讀者自己主動去學習、探求和前進。」
科學與文學,以及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結合
1986年5月,溫濟澤在《幾點希望》中談到:「科學,今天已經進入了大綜合和一體化的時代。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預言過:『自然科學往後將包括人的科學,正像關於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科學。』140多年來,馬克思的預言已經成為現實。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一體化的潮流愈來愈強大了。我們從事科學文藝創作的人,一定要順應這個潮流。」
同年,他在《談談創作思想問題》中說:「現在有兩股潮流:一股是從自然科學奔向社會科學的潮流越來越強大了;一股是近幾十年出現的從社會科學奔向自然科學的潮流。這兩股潮流正在匯合成一股強大的潮流。現在自然科學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十分重視兩者的相互結合,正在為促進自然科學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建立聯盟而努力。我們從事科普創作的人,更要迎頭趕上,趕在這個潮流的前頭。我們在創作中,要注意自然科學中各有關學科知識相結合,要注意與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相結合,還特別要重視同社會各方面的實踐知識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合乎時代潮流的新作品。」
在創作手法上,溫濟澤強調「要重視科學與文學相結合」。他說:「閱讀科普作品,已經成為許多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寫科普作品,就更應當照魯迅所說的那樣,要去庄而諧,要做到使讀者觸目會心,不勞思索,就能在不知不覺間得到一些科學知識。因此,用文學的手法來搞科普創作,現在成為一個更值得重視的問題了。」「這就要求作者有一定的文學修養。科普作品的對象是廣泛的,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體裁是多樣的,它在科學與文學結合方面也應當有多種形式和多種層次。」他又說:「寫科普作品,要應用文學的手法和文學的語言。這一點,魯迅在80多年前就提倡了。我國的高士其同志,蘇聯的伊林,都是把科學與文學結合起來的大師。世界上很多科普名著都是科學與文學結合的產品。我們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更要提倡科學與文學相結合。」
關於創作手法,溫濟澤還指出:「我們寫科普作品,要做到通俗化,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把你所要寫的那個知識,同本來與它有聯系的一些方面結合起來,使它還原到自然中去,使它還原到社會實際生活中去,使它還原到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去,使它變成活生生的東西,讀者就會容易理解,就會感到興趣了。因此,從事科普創作的人,應當具有豐富的關於自然的、社會實際的(現實的和歷史的)以及人們生活實際的種種知識。這些知識越豐富,就越能寫出高質量的科普作品來。」而且還要「學會用群眾的語言來講科學,學會用形象化的方法來講科學,善於用感情來打動和感染讀者」。 溫濟澤早在1950年,於《我們愛科學》這篇文章中提到:「我們還應該提倡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我們遇到的問題,我們的日常工作,乃至我們的日常生活。什麼是科學的態度呢?毛澤東同志說得好,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科學態度也就是老老實實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有了這種老老實實的態度,就有可能有創造性。斯大林說過,科學所以叫科學,因為它不承認偶像,不怕推翻過時的東西,卻能很仔細地傾聽實踐經驗的呼聲。在實踐過程中,有了新的經驗,就能有勇氣打破舊傳統、舊標准和舊原理,而建立新傳統、新標准和新原理。我們用這樣的精神來工作,就能使工作不斷地向前發展。」
溫濟澤在這里說的「這種精神」,顯然指的是「科學精神」。
他在1979年為《智慧的花朵》寫的序言中講到,高質量的科普作品首先要增強思想性。「科普作品是傳播科學知識的,但是不能單純地介紹科學知識。」「科普作品要能夠鼓舞讀者不畏艱險、敢於攻克科學難關和攀登科學高峰的勇氣,要能夠激勵他們向四個現代化勝利進軍的壯志豪情。」
1986年,溫濟澤在《科普創作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務》中,談到了科普創作的六條基本任務,其中有一條就是「宣傳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他說:「科普作品不僅傳播科學知識,還應當宣傳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道德、科學精神等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有思想性。說到宣傳科學思想,過去我們往往是把它同破除封建迷信、破除愚昧落後的風俗習慣等聯系在一起的。這方面工作我們還要繼續做。但這只是低層次的一項工作。我們還應當做較高層次的宣傳科學思想的工作。」「我國的知識分子,我國的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有個光榮的傳統,這個傳統就是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為祖國獻身、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以及在科學研究中求實、創新、不畏艱苦困難、勇於攀登高峰的精神。我們應當宣傳這種精神,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1987年,溫濟澤在《關於創作方法的幾點思考》的講話中說:「現在我們的科普作品,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授科技知識的;另一類不光是傳授科技知識,還能啟迪人們的思想,就是講些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道德、科學精神等等。前者,是要提高人們的科學素質;後者,不僅這樣,它還要提高人們的思想素質。現在前一類的作品比較多,後一類作品比較少,我們應當大力提倡,促進它的發展。」 溫濟澤在1983年10月的講話中說:「科學幻想小說能夠啟發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熱愛科學,鼓勵他們去進行科學探索、攀登科學高峰,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理想和科學態度,因此對促進物質文明的建設,以及創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它在科普創作的地位,只能是一個輔助的方面,是一個側面,而不是主要的方面。」
溫老又認為:「對於好的和比較好的科幻小說,應當加以提倡和鼓勵。中國科協及所屬科普創作協會對這類作品的創作和出版要給予支持和必要的幫助。科普創作研究所要組織力量對這類科幻小說進行系統的研究,從理論上給予指導;科普創作協會要組織有關的學術討論會和經驗交流會,開展評論和推薦、獎勵優秀作品,逐步建立一支精悍的又紅又專的科幻創作隊伍和評論隊伍。」

C. 科技創造發明創意方案。

科技小創意方案

一、宗旨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展示學生特長,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舉辦科技活動。

二、活動主題

為貫徹落實建設節約型社會、創新型國家的精神,本次科技活動節的主題是:「節約 ,創新,發展」。 要求學生從節省資源、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以及未來的能源入手,主動發現、自主研究、自主創新。

三.活動內容

(一)科普宣傳

1. 利用國旗下講話,做好校主題科技節宣傳發動工作。

2. 利用板報、廣播進行宣傳,班級出一期科普教育櫥窗和黑板報或手抄報。

3. 班級通過班會、團會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等途徑,結合學生特點開展主題教育。

4.各學科也可根據學科特點,向學生進行相關的科普知識教育。

(二)科普實踐

1. 利用班級活動,開展各項科普活動競賽選拔活動。

2.學生每人選讀一本科普讀物,寫出讀後感。通過網際網路在網路上學習科技知識,收集科技資料,在班會上互相交流。

3.開展一些科普實驗、飼養、栽培活動,寫一篇科技小論文或觀察日記。

4. 舉辦一次科普知識講座,召開一次科技教育的班級活動。

5. 組織學生看一場科普錄相片。

(三)科普比賽

1、科技創新製作活動

科技創新製作活動分為個人項目和集體項目;按所研究的領域分為數學、物理學、化學、微生物學、環境科學、生物化學、醫葯與健康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動物學、植物學、地球與空間科學、行為與社會科學等13個學科。以實物、模型或設計圖參展。參賽作品應圍繞科技節主題,有科技含量、創新性、實用性、美觀性與學生課餘生活聯系密切,提倡利用廢舊物品為材料進行科技製作。

可以下幾種形式:

(1)「科技創新小製作」——比如利用身邊的舊電器、舊玩具、舊包裝等物品,運用科學原理自主創新。比如:發現生活、學慣用品中的不足、缺陷,發明創造出可以彌補不足與缺陷的小發明。製作成可以操作使用的實物作品或實物模型。

(2)「電腦製作」 ——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網站(網頁)設計、程序設計、自動控制等。將作品製作成光碟參展,另附說明書。

(3)如無製作條件,也可以只寫出創造發明創意,包括設計思路、設計原理、設計圖紙等。

(4)其它科技小發明或者創意等。

2、科幻繪畫比賽

科幻畫採用「繪畫形式多樣化」的比賽方法,繪畫形式可以是油畫、國畫、水粉畫、水彩畫、鋼筆畫、蠟筆畫、剪紙畫、粘貼畫、電腦畫或綜合技法畫等多種技巧、風格、材質表現(但不包括非畫類其它美術品與工藝品)。作品要具備想像力、科學性、繪畫水平(設計、色彩、技巧)、真實性(必須自己原創,不得臨摹或抄襲他人作品)。

3、科普手抄報比賽

4、科普小論文

比賽內容:各班通過開展實驗、栽培、飼養等活動寫一篇觀察日記;或通過學習查閱書籍、網路資料,結合科技興國、科技興縣、科技興校的思想,寫一篇科技小論文。體裁不限(如科技小論文、科普童話、科普幻想。)

(四)活動時間

宣傳動員階段: 2013年9月31日——2013年10月8日

活動競賽階段: 2013年11月7日——2013年11月24日

D. 關於月亮的科普故事

朔望月

浩瀚星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體要數月亮了,它那變化萬千的外貌,它所承載的從古至今那麼多的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為人間平添了多少詩情畫意!廣寒宮里瓊樓玉宇,有嫦娥仙子舞翩翩。不僅如此,月亮周期性的陰晴圓缺還是人們自古以來制定歷法的根據之一。

月亮圍繞地球公轉,同時也自轉,兩者周期相同,方向也相同,因此月亮總以相同的一面對著地球,在人造衛星上天之前的漫長歲月里,人們從來沒見過月亮的後腦勺。

月亮為什麼會有陰晴圓缺的變化呢?大家知道,月亮本身不發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陽光的一部分反射出來,這樣,對於地球上的觀測者來說,隨著太陽、月亮、地球相對位置的變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現出不同的形狀,這就是月相的周期變化。進一步說,雖然月亮被太陽照射時,總有半個球面是亮的,但由於月亮在不停地繞地球公轉,時時改變著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對著地球的半個球面與被太陽照亮的半個球面有時完全重合,有時完全不重合,有時一小部分重合,有時一大部分重合,這樣月亮就表現出了陰晴圓缺的變化。

當月亮處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它的黑暗半球對著我們,我們根本無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點形象,這就是「朔」,朔在天文上是指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時刻。逢朔日,月亮和太陽同時從東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陽光反射到月亮,然後再由月亮反射回來的那部分光,也完全淹沒在強烈的太陽光輝中。

而當地球處於月亮與太陽之間時,雖然三個星球也是處於一條線上,但這時,月亮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灑在大地上,這就是滿月,也就是「望」。這時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差180度。

因為月亮與地球的距離相對於日地距離來說太短了,在天球上,月亮東移的速度比太陽大很多,每天月亮由西往東前進13度多點,而太陽卻只前進1度。 因此,朔之後,月亮很快地跑到了太陽的東邊,一兩天後,太陽一落下去,西邊的天空就可見到一彎新月,兩個尖角指向東方。此後,月亮升起的時間越來越遲,月亮也逐漸豐滿起來。約在朔後七天,月亮的黃經剛好超過太陽90度,我們看到的月亮是圓弧朝西的半圓,這就是上弦月。以後月亮繼續向東,更加豐滿,升起的也更遲了,直到望。從朔到望,月亮離開太陽的距離越來越大。

過瞭望後,月亮逐漸向太陽移近,月面逐漸消瘦下去。 當月亮黃經超過太陽黃經270度時,它又變成了半圓形,但圓弧朝東,這就是下弦月。這時候,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月亮正高懸在正南的天空上,自然,我們的肉眼這時是看不見月亮的。下弦以後,月亮要到後半夜才從東方出來,它的半個圓面逐漸消蝕下去,變成狹窄的鐮刀形,尖角向西。從望到朔,月亮與太陽靠得越來越近,以至再次與太陽黃經相同,消失在晨曦中。

月相變化的周期,也就是從朔到望或從望到朔的時間,叫做朔望月。觀測結果表明,朔望月的長度並不是固定的,有時長達29天19小時多,有時僅為29天6小時多, 它的平均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

月亮與某一恆星兩次同時中天的時間間隔叫做「恆星月」,恆星月是月亮繞地球運動的真正周期。朔望月比恆星月長,道理與太陽日比恆星日長是一樣的。恆星月與日常生活關系不大,而朔望月卻因為是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與地球上漲潮落潮有關,與航海、捕魚有密切的關系,對人們夜間的活動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在宗教上月相也佔有重要位置,所以人們自然地以朔望月作為比日更長的記時單位。

E. 「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傳月」系列活動在京啟動,此活動有何意義

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傳月這樣的活動對於學生老說可以了解我們的物種,在很多時候都會讓我們學生養成保護生物的好習慣。

對於學生來說這樣的活動對自己是十分好的,在很多時候學生就是缺乏對這些生物的認識,所以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去保護生物,但是通過這樣的活動自然就可以讓學生去養成一個十分好的習慣,對於我們自然界來說有更多人去保護也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那麼這樣的事情自然也是可以促進生物多樣性這件事情的發展。

這樣的宣傳活動可以強化學生的意識,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活動就是在保護我們生態環境,也是在維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F. 什麼叫科普主題活動

科普主題活動
科普主題活動是青少年科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一個時期或一個階段內集中進行的,有一定主題思想或提出明確的口號,並要達到一定思想教育目的和科學技術知識普及要求 的科普教育活動。
科普主題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1)科學性。科普主題活動的科學性主要表現在活動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技術性。青少年通過參加活動拓寬了視野,學到了科學知識,激發了對科技的興趣。
(2)思想性。科普主題活動的思想性主要表現在寓思想教育於活動之中,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人際關系、紀律、法制等教育內容有機地結合到科普主題活動中,引導青少年關心家鄉變化、科技進步和國家建設。
(3)實踐性。科普主題活動讓青少年在科普教育實踐中經受鍛煉、增長才幹,創造了課堂教學所不具備的優越條件,使學生通過考察、實驗、展教、寫作、動手操作等環節獲取科學知識、學習科技技能,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4)興趣性。科普主題活動貫徹興趣原則,吸引廣大青少年積極加入到活動中,同時又在活動中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興趣。促使青少年形成科學志向和科學理想。
縱觀整個科普主題活動,其最基本的特點是:有一個與活動目的密切相關的鮮明的活動主題,以及多種多樣緊密圍繞主題的活動形式。
活動內容
科普主題活動的內容廣泛,活動形式生動活潑,且將科普教育的科學性、思想性、實踐性和興趣性緊密結合起來。
科普主題活動的主題多種多樣,如宣傳科學思想;傳播科技知識;批評反科學的現象;推廣有意義的活動;啟迪智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等等。其活動內容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紀念日(科技節、周和月)科普主題活動。這類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社會性,某些活動還具有世界性,它的主題是全人類共同關心的課題。如每年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每年4月1日~7日為上海市「愛鳥周」,每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此外還有「海洋日」、「地球日」、「水節」等等。
(2)高新科技科普主題活動。它有利於貫徹「科教興國」的戰略,著眼於科教興市、科教興區,激勵青少年攀登科學高峰。如上海市歷屆科技節主題分別為「依靠科技,發展上海」、「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並在青少年中舉辦「上海的未來與我們」科學討論會,讓青少年了解我國與世界科技的發展,了解現代科學發展的前景趨勢(如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技術、信息高速公路、新材料、新能源、激光、航天技術、環境科學、海洋開發利用、知識經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等)。
(3)學科性和專題性科普主題活動。這類活動可以是單項的,也可以是系列的。學科性科普主題活動內容包括:數、理、化、天、地、生等基礎學科和新學科、新技術、新知識,如「太陽能利用系列活動」、「能源十項系列活動」、「土地與國情」、「生活中充滿化學」、「模擬火箭發射活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與我們的未來」、「虎年——救救老虎」等科普主題活動。
(4)重大科學現象科普主題活動。這類活動必將引起青少年極大興趣,如結合「哈雷彗星回歸」、「流星雨」、「月全食」、「日全食」等重大天文現象進行講座、觀測、攝影和論文演講活動。
(5)實用技術科普主題活動。活動內容的安排從本地區的經濟、科技實際情況出發,向學生普及種植、養殖、電工、機械、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等實用技術,開展鄉土資源、土壤成分、植被和城市居民小區生態環境的調查,使青少年從小關心家鄉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6)「熱點」問題科普主題活動。根據青少年在一定時期內關心的「熱點」問題,確定活動的主題。例如:在地震活躍期,宣講地震預報知識;海灣戰爭後,介紹電子武器和環境問題;結合新科技項目的報道,介紹超導和克隆等技術。
此外,科普主題活動還可按活動范圍進行分類:國際性的有「世界科學與和平周」、「世界環境日」等活動;全國性的有「植樹節」、「愛鳥周」等活動: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區、縣)性的有「古樹名木調查」、「水——生命之源」等活動;學校性的有「愛心獻校園,綠色滿人間」等活動:班級性的或興趣小組性的有「我們居住小區的環境狀況調查」、「被動吸煙的危害」、「學創造、搞發明」、「看雲識天氣」等活動。其中我們應大力提倡組織學校、班級和興趣小組性的科普主題活動,在青少年中倡導「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井將其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
組織方法
科普主題活動的實施,要抓好組織領導、宣傳發動、形成高潮、總結表彰四個環節。
1.組織領導
成立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是科普主題活動實施的重要保證。應根據科普主題活動的規模和活動層次進行組建。大型活動可以由市(區)教委、科協主辦,由企事業單位、科研單位、社會團體、新聞媒體等協辦,並由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共同組織成立領導小組或組委會。學校組織的主題活動,可以由學校科技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組織工作,也可根據主題活動內容臨時組建工作班子。
2.宣傳發動
做好宣傳發動工作是科普主題活動成功的必要條件。大型活動舉辦前,應由主辦單位發文,召開動員大會,並組織宣傳媒體進行報道。此外,活動還可通過廣播、櫥窗、閉路電視進行宣傳、發動。如舉辦科技節時,可以舉行科技節會標、會歌的徵集評比和廣告語、招貼畫設計競賽等。學校活動可通過班主任、團隊、科技教師廣泛動員學生參加,同時可開展科普黑板報競賽。
3.形成高潮
形成活動高潮是科普主題活動實施的關鍵,要著眼於發動更多青少年參與科學普及活動。大中型活動要著重抓好開幕式、閉幕式、電視大獎賽、科學家見面會、智力擂台賽、科普游藝、科普表演等活動環節。學校活動要著重抓好「科技節」、「愛科學月」、「科技活動周」、科普主題班會和主題隊會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4.總結表彰
認真抓好總結表彰,不僅是對學校科技教育工作的考核,也是對青少年積極參加科普活動並取得成果的獎勵,有利於推動科技教育工作深入開展。科普主題活動的總結表彰包括:主辦單位和學校對科普主題活動工作的總結,主辦單位對學校、班級、教師、學生或參與科普主題活動成績突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的獎勵,如設立「優秀設計獎」、「優秀組織獎」和「科技小能手」、「小小科學家」等獎項或稱號,也可根據科普主題活動的特點設立獎項。
活動指導
為了提高科普主題活動的質量,一定要精心設計科普主題活動的活動方案,加強活動全過程的指導。
1.確定主題
科普主題活動的主題要鮮明,有感召力,並從當地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出發,適合青少年的特點,如「21 世紀的科技與我們」、「展開科技創新的翅膀飛翔」、「創新——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尋找科技金鑰匙,爭當科技小能手」等。
2.確定活動目的
科普主題活動的目的是活動的靈魂,應包括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和技能、技巧教育的要求。
3.選擇活動內容
科普主題活動的內容十分豐富,選擇適當的活動內容極其重要,它關繫到科普主題活動的實施和教育目的的完成。科普主題活動的內容既要適應科技發展的趨勢,義要立足於當地的實際;既要保留傳統的基礎教育內容,又要不斷開拓新領域,同時還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融科學性、思想性、實踐性和興趣性為一體。
4.確定活動形式
活動形式應新穎、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科普主題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吸引青少年積極、主動地參加進來。它經常採用的形式有聽(科普報告、講座)、看(科普電影、錄像、書刊、展覽、表演)、寫(科普故事、小論文、黑板報)、做(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小觀察)、玩(科普游戲、謎語、魔術)等。
5.明確活動主體
青少年是科普主題活動的主體。科技輔導員在活動中要充分調動青少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青少年成為科普主題活動的主人。沒有青少年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性的充分發揮,任何科普主題活動都將失去意義。
6.活動過程的設計和安排
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心理狀態和知識基礎的不同及學生興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異,科技輔導員在設計和組織科普主題活動時,要由淺入深,由表及裡,講究實效。
7.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
科普主題活動的組織者要積極爭取社會力量對活動的支持,包括家長在資料、資金和輔導力量上的支持及科學家、技術人員在技術上的指導等。
總之,科普主題活動的開展,要有創新意識,內容與形式要注意推陳出新、因地制宜。各地區、各學校和班級應結合當地實際和各階段工作重點,有選擇地開展科普主題活動,並兼顧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則,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的質量進一步提高。

G. 科普手抄報內容怎麼寫

1人類全身上下,最強韌有力的肌肉,是舌頭。
2憋氣自殺是不可能成功的。
3鱷魚無法伸出它們的舌頭。
4北極熊是左撇子。
5鴕鳥的眼睛比腦袋大。
6海星至今還沒演化出腦袋。
7一隻被摘掉頭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後死亡的原因則是過度飢餓。
8長頸鹿沒辦法咳嗽。
9貓頭鷹是唯一能夠分辨藍色的鳥類。
10鯨魚一分鍾心跳只有9下。
11在太空中太空人是沒辦法哭的,因為沒有地心引力眼淚流不出來 。
12大象死後還會保持站立姿勢 。
13有些昆蟲沒有頭還可以再活上1年 。
14一台波音747的機翼長度恰巧是萊特兄弟第一次飛行的距離。
科普知識
1.為甚麼星星會一閃一閃的?
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
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2. 為甚麼人會打呵欠?
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於是就打起呵欠來。
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3. 為甚麼蛇沒有腳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它們的「腳」。
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並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4. 為甚麼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開花
向日葵花盤下面莖部的地方,含有一種叫做「植物生長素」的物質。這物質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卻具有厭旋光性,每遇到光線時,便會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陽升起時,向日葵莖部便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來整棵植物就向著太陽的方向彎曲了。
5. 為甚麼人老了頭發便會變白?
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
6. 為甚麼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會發光因為在它們的腹部末端有發光器,發光器內充滿許多含磷的發光質及發光酵素,使螢火蟲能發出一閃一閃的光。
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還有求偶、警戒、誘捕等用途。這也是它們的一種溝通的工具,不同種類螢火蟲的發光方式、發光頻率及顏色也會不同,它們藉此來傳達不同的訊息。
7. 為甚麼肚子餓了會咕咕叫?
肚子餓了便會咕嚕咕嚕地叫,這是因為之前吃進的食物快消化完,胃裡雖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會繼續分泌。這時候胃的收縮便會逐漸擴大,內里的液體和氣體便會翻攪起來,造成咕嚕咕嚕的聲音。
下次不要再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尷尬啊!因為這是正常的生理動作呢。
8. 為甚麼駝鳥不會飛?
身型龐大的駝鳥類的一種,但它們卻不會飛上天啊!這不是因為它們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們的羽毛都太柔軟,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適合飛行。另外,駝鳥的肌肉不發達,胸骨又平平的,對飛行都沒有幫助。
駝鳥生活在非洲,由於長期居於沙漠地區,身體為了適應環境,便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樣子。
9. 為甚麼罐頭里食品不容易變壞?
午餐肉、豆豉鯪魚、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頭食物,它們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變壞。這因為罐頭是密封的,細菌便無法進入。
人們在製造罐頭食品的時候,把罐頭里的空氣全部抽出,然後把它封口。在沒有空氣的情況下,即使裡面的食物沾上少許細菌,它們也無法生存或繁殖啊!
10. 為甚麼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哭個不停?
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呱呱大哭,這不是因為他們感到不開心,而是他們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第一口的空氣呢!
當嬰兒離開媽媽身體出生時,他們吸進的第一口空氣會沖到喉部去,這會猛烈地沖擊聲帶,令聲帶震動,然後發出類似哭叫的聲音。
11. 為甚麼蜥蜴的尾巴斷落後仍然不斷彈跳著?
為了保護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護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當受到襲擊時,尾巴更會因肌肉劇烈收縮而導致斷落。基於斷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經活著,它會不斷彈跳,從而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脫。別以為他們的生命會這樣完結,其實只需多個月,尾巴又會重新長出來,繼續生活。
12. 為甚麼松鼠的尾巴特別大?
別看輕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的同時,它的尾巴正發揮很大的功用。它能夠令松鼠在樹上跳躍時得到平衡,避免掉下來受傷。此外,這條大大的尾巴更能於冬天發揮保護的功用,緊緊圍著松鼠的身軀,既方便,又實用。
13. 為甚麼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節?
一般人有五隻手指,而手指的長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沒有人察覺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節,而唯獨大拇指只有兩節呢? 原來,它的節數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節的話,大拇指會顯得沒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節,它便不能自如地與其它四指配合抓緊東西!
14. 為甚麼自己搔自己時不感到痕癢?
當別人搔自己時,我們會倍感痕癢,而且不斷大笑;可是,當自己搔自己的時候,我們不單不會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癢。基於我們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備,大腦會發出一種 「不會有危險」的訊息,神經亦隨之放鬆,所以便不會大笑起來和感到痕癢了!
15. 為甚麼海水大多是藍、綠色?
望向大海,很多時也發現海水呈現藍、綠色。可是,當你把海水撈起時,你卻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無色。原來,海水本身與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水沒有大分別,也是透明的。我們所看到的綠色,其實是海水對光吸收能力而產生出來的現象。只有綠光能被海水吸收,從而反射出來;當海水更深時,綠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藍色。
16. 為甚麼會起雞皮疙瘩?
我們的皮膚表面長著汗毛,而每一個毛孔下都有一條豎毛肌,當受到神經刺激(例如:生氣、害怕、受涼等情況)後,身體的溫度會下降,而豎毛肌便會收縮而令毛發豎立起來,形成雞皮疙瘩。除了有著保溫的作用外,這個生理系統亦可使動物的體型看起來比實際更大,從而嚇退敵人。
17. 海馬是由爸爸的肚裡出世?
幾乎所有動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馬卻是與眾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來的。於雄性海馬的肚上有一個像袋鼠「育兒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馬會把卵子排到雄海馬的孵卵囊中。此後,雄性海馬就擔起孕育的責任,經過約三個星期,小海馬便由爸爸的體內彈出來。
18. 為甚麼樹葉會變顏色?
樹葉變色的原因與其蘊含的化學物質—葉綠素有關。當秋天來臨時,白天的時間比夏天較短,而氣溫更亦較低,樹葉因此停止製造葉綠素,剩餘的養分輸送到樹乾和樹根中儲存。樹葉中缺少了綠色的葉綠素,與此同時,其它化學色素因而顯現出來,所以我們多看到黃和褐等顏色的樹葉。
19. 為甚麼有落葉?
秋天來臨的是時候,樹葉上蒸發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樹根吸水卻比夏天少了。為了減少樹木的水分流失,莖部的細胞開始形成一個分離層,待養分完全離開樹葉後,分離層會令樹葉和樹干隔離,樹葉從而掉下來。

H. 舉行全國科普日活動有什麼重要意義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發展,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科學素質,已成為持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礎性工程。因此,廣泛開展社會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是推進我國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1) 有利於普及科技文化知識,提高廣大公民的科學素質。
(2)有利於在全社會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的氛圍,調動公民學科學的積極性。
(3)有利於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弘揚科學精神。
(4) 有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促進經濟發展。
(5)有利於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2002年6月29日,我國第一部關於科普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的科普事業進入了法制化建設和發展的軌道。
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頒布一周年之際,為在全國掀起宣傳貫徹落實《科普法》的熱潮,中國科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動。自此,中國科協每年都組織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在全國開展科普日活動。
從2005年起,為便於廣大群眾、學生更好地參與活動,活動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為每年9月第三個公休日,作為全國科普日活動集中開展的時間。

I. 如果你看過科普知識你知道人類是靠什麼創造的嗎

科普知識說明人類是由細胞不斷進化而來的,是有一個進化的過程。

J. 關於月亮方面的科普知識

鏈接:

提取碼: mqqw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出發吧,月球

閱讀全文

與科普月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