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靜心就是創造

靜心就是創造

發布時間:2021-12-19 02:13:46

⑴ 為什麼要靜心靜心的目的和意義

在知道為什麼要靜心之前,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靜心? 簡單地說: 靜心就是對愛、親密、創造和擴展打開我們能量的門。 從存在的意義來說: 靜心是一種冒險,是人類頭腦所能承受的最偉大的冒險,因為靜心只是存在,不做任何事——沒有行動,沒有思想,沒有情緒,你只是有在(Being),它是一種全然的喜悅、一種狂喜的藝術。 你是超然的,你只是山頂上的一個觀照者,看著你身邊所有事情的發生。你不是「做」者,你只是觀照者。 但是,靜心並不反對行動,它不是要你逃避生活,它只是教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你變成了旋風的中心,你的生命繼續著,事實上它會更強烈地繼續著——帶著更多的快樂,帶著更多的明凈、更多的洞見、更多的創造力。 因為,靜心不是某樣能外加在你身上的東西,它只能通過一種基本的變化,一種蛻變,才來到你身上。它是一種花開,一種成長。 而成長總是來自整體,它並不是外加的。就像愛,它不可能強加於你,它的成長來自於你,來自於你的整體,你必須向著靜心成長。 靜心就是覺知和觀照,它是一個訣竅(knack)。 訣竅不是一門科學,它無法被教會;訣竅也不是一種藝術。訣竅是人類悟性中最神秘的東西——要不你就得到它,要不你就得不到它。 靜心不會給你東西,它反而是從你身上不斷帶走東西:憤怒消失、貪婪消失、慾望消失、痛苦消失。你變為純粹(Your purity),只有空無(Empty)。就在這個片刻,光穿透了你、神進入了你,你也進入了神。具神性乃是你屬靈生命的完美體現,是你在生活舞台演繹你生命向更高精神境界擴展與提升的內心嚮往。 靜心不是走向成道的方法,它是驅除混亂的方法,當沒有混亂,成道就會自己來臨。「人是睡著的佛,佛是醒著的人」——「覺者為佛,不覺者為凡夫」。 凡夫當然體驗不到屬靈生命的解脫與靈魂之愛的圓滿。 現代人的各種壓力、焦慮、不安全感、恐懼、矛盾和混亂無序一直在侵蝕著人們,而引發這些發生的都是人類的思想。 思想永遠無法穿透人際關系的問題,它常常度量一切,它是物質的。所以它是四分五裂的,是過去的結果。過去的思想無法深入嶄新的一切。 當我們總是被過去或未來的思想充滿時,就失去了覺察的能力。 人類的思想每天會冒出五六萬個念頭,其內容有:慾望、沖突、恐懼、痛苦、寂寞、悲傷…… 所以,思想就是人類痛苦的肇因。 愛是通往神性最好的途徑。愛一不見,地獄就在眼前。因為一個沒有愛的人會有很多的恨。行動是愛的一部分,沒有愛的行動是機械的、空洞的、也是沒有自由的。 所以記住:靜心就是愛。 靜心是觀看人生不斷變化的運動,是罪人進化到聖人,看清一切幻象的清明和覺醒。它是神聖的,它能夠幫助你得到永恆。 靜心的要點,就是不遵循思想所鋪設的路徑而邁向真理和覺知。覺知就是活在每一個當下的存在里。不是活在之前,也不是之後,是當下。不判斷、不評判和認同,只是慈悲地觀照著一切的發生,即允許一切是它本來的樣子存在。 只有活在當下,我們才能回答自己的問題;只有活在當下,我們才能超越時間和記憶的牢牆;只有活在當下,思想才會停止;也只有活在當下,思想才不會助長分歧。愛與靜心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打開我們那扇覺知之門,使我們通往人生的巨大活動,即學習如何獲得:快樂、自由、無嗔恨、無混亂。充滿著美,真正活出圓融無礙的智慧人生。 蘇格拉底說:「世界是由人的心靈意向寫就的,那就理應對這個世界做出好、比較好和更好的安排。」 愛與慈悲是人類和諧最好的品質,靜心就是讓我們的內心得到完全的自由,一顆沒有沖突的心是完全自由的,也才會給予別人自由。愛與自由會讓人類真正走向和諧與圓滿。 只有和諧可以拯救危機。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寶瓶座時代就是讓我們轉化意識,影響集體意識從「失調」、「瘋狂」的核心狀態,邁向新時代靈性的覺醒。 愛是宇宙中最大的療愈能量。超越思想,你才能邁向更為廣闊的向度,你的內在才能與萬物的源頭合一。隨之出現的是神聖的臨在感,一種深層的平安與寧靜,得到終極的解脫。 靜心是生命的智慧。 靜心是生活的藝術!

⑵ 靜心、心靜是怎樣一個境界呀!

靜心的三種境界:寧靜 貞靜 虛靜。三者以寧靜為根,貞靜為枝,虛靜為葉。三者合一,為靜心。

一、寧靜:神靜神和 神和形全

日本的白隱禪師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有一對夫婦在白隱禪師住處附近開了一家食品店,他們有一個漂亮的女兒。無意間,夫婦倆發現女兒的肚子無緣無故地大起來。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異常!

在父母的一再逼問下,她終於吞吞吐吐地說出「白隱」兩個字。這對夫妻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理論,白隱聽完了對方的辱罵,只淡淡地應道:「就是這樣么?」可事情並沒有完,等那姑娘肚中的孩子降生後,姑娘的父母竟毫不猶豫地將嬰兒送給了白隱。

二、貞靜:心態端正持正守節

在教育孩子時,從小開始,就像做一個瓷器,從泥胚開始最佳。明朝吳麟征《家誠要言》中說:人品從小做起,權益苟且,詭隨之意多,則一生人品壞矣,,一念不慎,敗壞身家有餘。

意思是說:做事不可偷懶、投機取巧、鬼點子多,耍小聰明,規矩制度外在自己來一套,這就會導致一念之差,身家敗壞。小的方面來說,在平時老愛走捷徑,你上面的制度隨時很多人研究後制定的,我可以投機按自己的來行事。

國家上面的制度很好,到了下面就來另外一套。大的方面,國家政體井然,自己不如意就糾結賊黨,禍害民眾,歷史上的賊王李自成就是最大的代表。只是最後社稷崩塌,國家喪失。成為第一民族罪人。

三,虛靜:寬和穩重,和氣藹然。

明朝洪應明的《菜根譚》里說:不易暴怒,不易輕棄,此時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矣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

現在的父母教育和古人相比,差距千里,動輒打罵,懲罰,挖苦諷刺,古賢多有提醒而不自知,也是自己讀書少,教育的缺失。

清朝王永彬《圍爐夜話》里說:潑婦之啼哭怒罵,伎倆要義無多,唯靜兒鎮之,則自止矣。

當然,可以陳述厲害,後果;使她知道這樣做的弊端,別人的看法,就會收斂,不會上房揭瓦,下地亂罵。

讓人靜心的句子,心煩心累時多看看:

1、凡事不必苛求,來了就來了;遇事不要皺眉,笑了就笑了;結果不要強求,做了就對了;生活就是一種簡單,心靜了就平和了。不要去拒絕忙碌,因為它是一種充實;不要去抱怨挫折,因為它是一種堅強;不要去選擇沉默,因為它是一種傷害;不要去拒絕微笑,因為它是你最大的魅力!

2、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內心。也許,你正狂熱追求的,並非你真正想要的,只是遷就了別人或者社會;也許,你正為之苦惱,肝腸寸斷的,未必是你真正想愛或者該愛的,只是一時的不甘心。坐下來,靜賞花開,靜觀水流,心靜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開,是一種寧靜的喜悅;靜賞花落,是一份隨緣的自在。

3、人生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有的人拿不起,也就無所謂放得下,有的人拿得起,卻放不下。拿不起就庸庸碌碌,放不下就疲憊不堪。人生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放下。只要我們放下那些無謂的負擔,那麼在人生的道路中我們就會一路坦然前行!

4、人生真正的價值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們今天扮演的角色中。過去的經歷再光彩,也是一束凋謝的花朵,今天的生活雖平凡,卻是一把充滿生命力的種子。心靜,才能心安。心浮氣躁之人,做人缺乏和善,做事缺乏耐心,勢必會讓人生陷入僵局。剋制浮躁,唯有靜心。靜心,需要用理智去稀釋狂亂的情感,用釋放囚禁的過去,用坦然去迎接不可預知的未來。讓心靜下來,你才能讀懂自己、看清未來。

5、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靜。心靜,就能進入一種「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的妙處。以靜心看世界,世界便是一片充滿清幽安寧的綠洲,即使有鳥蟬噪,也會感受出「林愈靜山更幽」的意境來。心之性之悠悠,全身心地沉浸到明月清風之中,便有通體爽快之感。心靜如水,依物隨心。

6、人心越寧靜,越能客觀地認識世界。常常,不是沒能力看透,只因心太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能生智,智者之所以不惑,除了學問,更重要是心靜。想要把這個世界看清,先要沉澱自己的心。心亂一切亂,別讓一顆小石子擊碎心智。

7、人生的路,需要一步一步往前走,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與付出,世上本無過往不的陰影,只有過不往的心情,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要飽受風霜與挫折,最後才可以創造出天堂的氣力,假如有誰告訴你,他用一天的時間獲取了成功,那麼,請你不要相信,世上本無捷徑,成功從來不是偶然的。

⑶ 靜心的句子經典句子

人生的困境,有時是自己編織出來的蜘蛛網。人生的絕境,往往也是你內心創造出來的假象。其實,生命里那些讓你過不去的境遇,都是未來讓你成長蛻變的養分。當你看清這個真相,你會發現,原來老天從不會讓你走投無路;相反的,是你的恐懼和妄想,逼你走入絕境。

讓人心靜的經典

1. 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2. 心要跟小孩一樣,很單純很簡單,才能很快進步。要簡單,但不簡陋。

3. 都說要心靜如水,但哪一天心如一潭死水時,心就會慢慢枯萎。都說要心安如山,但哪一天心如一座荒山時,心就會慢慢沉寂。都說要心清如天,但哪一天心如一片寥天時,心就會慢慢空虛。都說要心純如晶,但哪一天心如一塊結晶時,心就會慢慢凝固。人要養心修心,更要驅使心最熱烈最激昂地跳動。

4.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5. 許多事以溫暖而美好的姿態定格,停留在你我的夢中。

6. 人,只要擁有微笑,就能夠豁達樂觀地活著;人,只要時刻保持微笑,就能夠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擁有一張永久的通行證。

7. 其實,人,只要知足,便會心靜如水,咱們只能生活在世俗里。雖然繁雜浮華的世俗難得安寧,但平靜能還咱們一片湛藍的天空,一方悠閑的心靈凈土。

8. 心境決定眼界,眼界映射心境。

9. 每個日日夜夜深邃的時空隧道,無情的覆蓋了一個又一個虛偽的謊言,纖指浮上傷感的情愫,悵然而憂郁的情結,在塵世中擺渡,期盼的夢在漫漫的遺失,在這蒼茫的天穹演繹著各種悲鴻。

10. 快樂生活六法則:不欣羨別人,不哀憐自己,不留戀過去,不貪慕未來,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11. 為了批評世界及指正他人,我們生活才過得繁忙障礙,才會筋疲力盡。

12. 最好的改變方式,是咱們跟內在力量溝通,然後它會改變咱們。

13.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4.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改變將來,從現在開始。改變現在,就是改變未來。

15. 放下自我的小我,自然變得偉大。

16. 你忙,忘了我需要人陪。你忙,忘了我會寂寞。你忙,忘了我在等你電話。你忙,忘了你對我的承諾。想告訴你「愛情」不是等你有空才來珍惜的…

17. 人生多坎坷,且莫問,夢里花落無?就讓一顆素心蟄伏於紅塵之外,燃清香一柱,於四季輪回中,笑觀花開花謝;風聲水起處,閑看雲卷雲舒。掬起幾片清新淡雅的花瓣,撒進歲月的長河

18. 別人可以違

⑷ 求莊子名言,關於靜心的

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卧其下。

⑸ 「靜心」是什麼跟「禪定」、「入定」有什麼區別

「靜心」是生命的品質,是自然的過程。如同人的睡眠一樣,它自然發生,散發芬芳。它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種品質,達到這種品質可能有無數的方法,其中包含了「禪定」、「入定」,甚至可以說包含了世界上的一切修煉方法。修煉就是要達到「靜心」的品質,而往往,最後達到「靜心」的人,是經歷方法後又放下所有方法的人。 就象失眠的人,使用各種方法來進入睡眠,你的各種「催眠」方法把自己搞得很疲勞,但睡眠最終會在你放下所有方法的時候來臨。對於失眠的人,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而對於健康的人而言,方法會阻礙睡眠的發生。 任何生命都在自然的「靜心」狀態中,只不過有深淺的程度。人之所以能轉生為人,跟這種自然靜心狀態有很大關系,達到人層次品質的靜心,就能引導生命轉生為人。而動物也是這種情況,它們也在動物的層面上保持一種存在的品質。「靜心」的品質,決定了生命存在的層次。 人之所以嘗試「禪定」等方法,是為了提高生命存在的層次,試圖通過「禪定」,達到更高層次生命存在的「靜心」。但這是「方法」,不是結果,這個方法能否達到「靜心」,就如同失眠後,嘗試各種催眠方法一樣:睡不睡得著,這些方法可能起到正面作用,也可能起到負面作用。 人作「禪定」這事情,就像作其它任何事情一樣,會把事情當做目的,迷上指月的手指,愛上手頭的玩具。他們在不斷的「成功」中,滋長了自己的自我。人對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對最後的獎勵很感興趣、甚至是狂熱,因為這會證明它的實力和存在的價值。「靜心」不困難,困難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試圖去佔領地盤,成為王者,成為強者」,是動物的本能。人是社會的動物,即使是修煉,也會把這些品質帶進修煉的領域,把成就、神通……當做自己實力的證明,在大腦的意志里,別說是入定了,就是神、佛……都可能被想像出來。所以這個世界就產生了宗教,宗教就是修煉領域的「社會」。而一個真正要成就佛道的人,除非心靈從這兩種「社會」的羈絆中超脫,否則他還是在人的層面上生存。 「靜心」是不是「不動」?是什麼「不動」呢?為什麼要「不動」呢?石頭一動不動,它靜心層次高嗎?流水不斷流動,它靜心層次低嗎?大宇宙容納了所有的動盪不安,它沒有靜心嗎?當我們要深入研究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放下被填滿東西的大腦,放下所知障,用新鮮的眼睛來看待這些問題。這點有一定的困難。 這個世界有無數的「專家」,每個人都有那麼兩手技術,他們會傳授,在修煉的領域,這種人一樣多。技術並不難學,任何人經過訓練,都會成為個中能手,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但是修煉成佛,不是製造出機器,不是創造出產品,在這里,技術不是必要的,技術只是為了清除垃圾而存在的。 擁有無數技術的人,很容易被看做是「大師」,因為人們對修煉的理解,會沿用他們在社會中,對「能者」的理解。「能者」也會把所有技術傳授,例如社會上的心理學家,據研究,他們的「自殺率」居高不下,但是還是在不斷「幫助」別人,這是他們的職業。社會的虛偽,和相互欺騙,在修煉領域更是無孔不入。 心理學家的催眠技術很厲害,可以出現很多很奇妙的精神、物質的反應。在修煉領域,這類技術更是頂尖,甚至引導修煉者出現神通神變……等等超常能力!人們是如此沉醉,開始用這種能力來評估修煉、度量修煉,把更多的人引入歧途。 這是另外一個「社會」的縮影,一樣是政治,一樣是權力,只不過改頭換面出現了。但是,這種誘惑力是如此之大,比金錢富貴還吸引人,因為它承諾了「永恆」、「天堂」、「永生」、「神」……以致於很多覺者為了達到教導的目的,不得不創造出虛假的「玩具」給人玩,期待這些人的成長。例如佛家著名的「三車之喻」「沙漠的宮殿」等典故。 「禪定」和「入定」,如果應用得好,那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會引導進入靜心;用的不好,就是象破了洞的糧袋,把幾世積累的資糧,變成神通神變造成的神奇效果而「漏」掉。神通神變的功能,對人來說是稀奇,對於其它生命層次的存在,是自然。例如中陰身就具備「五神通」,而唯獨佛才具備「漏盡通」。修煉到底是走向哪裡,只有搞清楚了,才不會浪費生命! 人是最有彈性的生命,人在不同狀態下,展示不同的存在層次。 在社會中、在家庭中、在工作中……人們扮演著各種角色。在家庭,是一家之主;在工作中,是個小職員;在社會中,是個社會中層……這些都是人對自我存在的一種認同,一旦人認同了角色,就會在不同場景下面扮演這個層面的存在………於是我們稱他在家庭,「定」在一家主導的層次;在工作,「定」在協作配合的層次…… 還有各種突發情況,如喜怒哀樂愁……都會改變這個人的存在狀態,他們的狀態會隨著環境變化,甚至在特殊環境下,一個人會變得象「野獸」一樣狂暴,喪失理智。我們說,這個時刻他墮落了,他喪失了作為人的本性…… 人的存在意志,其實是在一個意識區間,在這個區間的意識生命,會轉生為人。而在人生的過程中,在種種能量狀態下的「動盪」下,有時候會有天使般的善良,有時候會有禽獸般狂野。如果死亡的時候恰好是「天使」狀態,那麼就會轉生到高層次,如果是在「禽獸」狀態,那麼就會轉生到低層次。對於普通人,存在某種不確定性。 當一個人開始寧靜地深入自己的內在,去認識自己到底是什麼的時候,就不會再隨波逐流,心理上不再扮演各種角色的時候,也不容易受外在能量影響了。於是他就會有一種超越各種能量層次的「穩定」,這時候,我們會說,他是個有原則的人,是個有定力的人。這是修煉的第一步。先要有自己,才能去了解自己。欲棄先得。 儒家修煉君子之道,提倡「慎獨」,就是要讓一個人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不會因為外在世界的種種境遇,而產生意識的種種動盪。大多數的修煉,如念佛法、本尊相應法、祈禱法……都是修煉出一個很高層次的意識存在點,或者說跟這個意識點進行溝通,最後達到合一的狀態。目前大家比的就是這個意識點的高度,誰高誰低,只有在這個層面上有意義。這種狀態可以很高,通過禪定訓練,有的甚至可以達到「非想非非想」的境界。 但凡是有個形象出現,那麼就是有所成就,既然有成,就會有敗壞毀滅的時候。太強調定力,把自己存在意志定在很高層次的生命,雖然可以通過定力長期存在,但是時間對於他們沒有意義了,這種禪定就是守枯禪,雖然可以有移山填海,造化世界的能力,但並沒有解脫,仍然有煩惱。佛說: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靜心」的開花,跟「禪定」「入定」完全不同。禪定和入定,是創造自己;靜心,是否定自己。佛,就是弗人,就是否定自己的人。「定」創造了高層次的意識點,否定了低層次的點,而得道的人,不僅接受了高層次的點,也包含低層次的點,或者說他既不是高層次的點,又不是低層次的點。他空無了,但他又孕育著無邊妙有。 「靜心」的花開,可以存在於任何生命層次,作為人,你要否定很多自己扮演的層次,因為你有太多的面目。而通過入定,你只需要否定一個你創造出來的層次就可以了……關鍵在於自我否定,而不在於定到了有多深。「定」得再深,只要你還執著那個在「定」的存在,你就無法解脫。 得道的人,是一朵花,也是一棵草,是一塊石頭,也是一棵樹,既是高層次的生命存在,也是低層次生命存在,既是存在的,又是不存在的。平凡了,徹底了,眼前一切,都是他的示現。 靜心是自然的,心停留在哪個層面,都是一種靜心。而入定過程,能把這個層面暫時帶到一個深度,但如果這種深度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沒有進入自然靜心的層面,那麼禪定再深,都只是一場游戲。 禪定跟生活脫離的情況,在得道的志公禪師那裡,被描述成「狂子興功投暗室。假使心通無量時。歷劫何曾異今日。擬商量,卻啾唧。轉使心頭黑如漆。晝夜舒光照有無。痴人喚作波羅蜜。」--摘自《十二時頌》 人們習慣停留在自己的生活層面上,習慣成自然地進行生活、工作、學習、行動……,就像機器人一樣,不斷重復自己的種種習慣。這種意識水平其實都是在一個平面上的運動,好像有進步了、有改變了,實際上只是在轉圈子,瞎折騰。修煉者如果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沒有足夠的敏銳,那麼也跟普通人也一樣,一輩子一輩子轉圈子,好像在不斷修煉提高,其實不過是在某個層面上不斷重復,可以說這種所謂的修煉,跟社會上的「行業」沒有多大本質區別。 人不一定要練什麼功、學什麼法,才能提升生命層次,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領悟積累,就是在提高意識的層次,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修煉」。社會上很多看上去「不修煉」的人,其實他們都是在修煉,他們不斷提升著對人生對社會的領悟和認識;他們有的層次還很高,甚至比所謂的「修煉」的人都高。人只能看到比他層次低的事物的狀態,對於層次相近或比他高的人,是無法從外表或表現看出來的。因此修煉者要有篤敬之心,身邊任何人,都可能是你的良師益友。 言歸正傳。修煉的人,通過「禪定」這種技術達到認識「超越自己存在層面」深度的體驗。但如果沒有把那個層面的深度跟自己的生活融合,那麼,禪定只是一趟參觀、一趟治療,或者偶爾可以從那個層面帶來些「珠寶」炫耀一下而已。 如果修煉者的覺悟跟不上,心還是保持做人的心,沒有一種慈悲無我的心,那麼即使在禪定中感受到了那個深度的層次,也無法讓它跟自己鍥合。這樣,入定的狀態和生活的狀態,還是保持分離的……這種狀態的禪定也許很深,但靜心的層次卻不高。所以修煉首重「領悟」,推崇「談禪論道」,領悟雖然無法直接帶來禪定功夫的加深,但領悟能提升靜心的層次、提升生命存在的層面。 作為真正的修煉者,不會排斥任何方法,四禪八定、學習領悟、觀照覺知、習煉氣功、實踐佛道儒法門、學做人、尋師訪友、雲游采煉…………這些都是工具,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提升生命存在的層次,提高靜心的層次。哪種方法合適用那種,但不要在工具上比高低,不同方法適合不同人,眼睛要盯在靜心上,不要盯在工具上。所以禪宗師傅才有「指月錄」……就是要大家看著月亮,不要對指著月亮的手指頭起愛憎之心。 只要知道什麼是修煉的根本,什麼是修煉的工具,就能擦亮眼睛,不會走彎路。

⑹ 什麼是靜心

觀照,靜心的靈魂 無論何時當你能找到只是存在的時候,那麼你就拋掉所有的作為。思想也是在做,全神貫注也是在做,沉思默想也是在做。即使只有一個片刻,你不做任何事情,你只是在你的中心,完完全全地放鬆那就是靜心。而一旦你獲得了它的訣竅,你就能處在那種狀態,想多久就多久,最終你能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都處在那種狀態。 比如,我在給你們演講,但我的靜心並不受干擾,我能不斷地演講,但在我的中心裏面,甚至連一點微瀾都不起,它只是寧靜,完完全全地寧靜。 所以靜心並不反對行動,它不是要你逃避生活,它只是教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你變成了旋風的中心,你的生命繼續著,事實上它會更強烈地繼續著帶著更多的快樂,帶著更多的明凈,更多洞見,更多的創造力但你是超然的,只是一個山頂上的觀照者,只是看著你身邊所有的事情發生著。 你不是做者,你是觀照者。 那個覺知、那個觀照應該始終保持,不受遮蔽,不受干擾。 在猶太教中,有一個反叛的神秘學派,名叫哈悉德姆派(Hassidism),它的創始人貝爾·雪姆(BoalShem),是一個少有的人。有一天午夜,他從河邊回來那是他的習慣。因為夜晚的河邊是全然的安寧與清靜,而他常常只是在那兒坐著,什麼事也不做只是看著他自己,看著看者。這天晚上,當他回來時,途經一個有錢人家,有個看門人站在門邊。 貝爾·雪姆說:我的天啊!你給了我一個關鍵詞,這也正是我的事啊! 貝爾雪姆說:有一個小小的區別:你在看著外面或許有人會進宮殿;我只是看著這個看者,誰是這個看者呢?這就是我畢生的努力,我看著我自己。 他說:這是如此的幸福,如此的快樂,如此偉大的祝福,它本身就是巨大的報酬,只是這一瞬間,而所有的寶藏都無法與之相比。 只有一步之差,而那個一步就是方向上的,層面上的,我們不是將意識集中向外,就是閉上眼睛將我們的意識集中向內而這你將會知道,因為你是一個知者,你就是覺知,你從來不曾失落它,你只是將你的覺知纏繞在無數的事務中。將你的覺知從各處收回來,只要讓它在你自身中好好休息,而你就已經到家了。 一隻烏鴉在叫你在聽,這些是兩方面的客體和主體,但你無法看見哪個是看著這兩者的觀照?烏鴉,聽者,而還有某個人在看著這兩者,這個是很簡單的現象。 你在看著一棵樹:你在那兒,樹也在那兒,但你不能發現另外一件事嗎?你在看著樹,而在你內心還有一個觀照正看著你在看著那棵樹。 觀看的品質,覺知和警覺的品質那就是靜心所在。 記住一件事:靜心意味著覺知。無論你做什麼都帶著覺知就是靜心。行為並不是問題,但是問題是你帶給行為的品質。如果你帶著警覺散步,那麼散步就能成為一種靜心;如果你帶著警覺地坐,那麼坐也能成為一種靜心;如果你帶著覺知地聽,那麼聆聽鳥兒歌唱也能成為一種靜心;如果你保持警覺和觀照,那麼只是傾聽你頭腦內部的噪音,也能成為一種靜心。 覺知的第一步就是觀照你的身體,慢慢地,慢慢地你會變得對每個姿勢、每個動作都有所警覺,而當你變得覺知,一個奇跡就開始發生:你以前習慣做的許多事情一下子消失了,你的身體變得更加放鬆,你的身體變得更加協調;一種深沉的平靜在你的體內開始呈現,一種美妙的音樂在你的體內脈動。 然後,開始覺知你的思想,對思想必須是同樣那麼做,它們比身體更加微妙,當然也更加危險,而當你變得覺知你的思想,你會被你的內在所進行著的感到吃驚,如果你將在任何時候所進行著的一切記錄下來,你會大吃一驚,你將不會相信,這就是你內在所進行的事。 正是以觀照它的現象來改變它,慢慢地,慢慢地那個瘋於消失了,漸漸地,漸漸地思想開始落入另一種形式,它們的混亂不在了,它們變得更加有序了,而後再一次,一種更深的寧靜呈現了,而當你的身體和你的頭腦是寧靜的,你將看見它們相互間也是和諧的,那兒有一座橋,現在它們不再會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它們不再騎著各自不同的馬,第一次它們協調了,而那種協調對第三步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那就是變得覺知你的感覺,情感和心境。 那是最微妙的層面和極其困難的層面,但是如果你能覺知思想,而後它也只是更進一步而已,需要一點更高的覺知,於是,你開始反映你的心境,你的情感,你的感覺,一旦你覺知所有這三者它們都能連結成一個現象,而當所有這三者就是一個完全地在一起作用著,一起哼唱著,你便能感覺所有這三者的音樂,它們已經成為一支管弦樂隊於是第四步發生了,而這是你無能為力的,它照著它自身發生,它是一個來自整體的禮物,它是給那些做了三個步驟的人回報。 重要的事就是你是觀照著的,你不忘記觀照,你一直在看著看著看著,而慢慢地,慢慢地,當那個看者變得越來越統一、越來越穩定、越來越不波動,一種變化就發生了,你所看著的事就全都消失了。 看者自身首次變成了被看者,觀照者自身變成了被觀照者。 你已經回到了家。

⑺ 靜心是一種什麼狀態

發生在身邊的好多事情,相互交集,感覺心情特別的焦躁,時有彷徨無助的感覺,時有無可奈何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蔓延,影響著身邊的一切,更像壓在頭頂的一片烏雲,久久不願散開。就是一件小事,好像上天也要故意開玩笑似的,越是急著想要的東西越是找不到;原本計劃完美的事,卻出現了一些意外的插曲,留下一些遺憾。

煩躁,攪動著心裡的每一根弦,根根弦都能演繹出五味雜陳,都能唱喏出七品八音的躁動。唯有事事親力親為的去解決,做到無事可做。然後,靜靜的坐下來,一個字、一個字的碼出自己的心情,心,才慢慢平靜下來。

心靜之後會發現,原來找不到的東西,其實近在咫尺;那些所謂的小插曲,其實可以以N種的方式避開。

心靜之後會發現,很多事情沒有那麼的糟,很多問題沒有那麼的亂,很多結果沒有那麼的壞。心靜之後的恍然大悟讓心情格外敞亮。

突然想起一件小事:父親丟了塊表,他抱怨著翻騰著,四處尋找,可半天也沒找到。等他出去了,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兒就找到了表。父親問:怎麼找到的?兒子說:我就安靜的坐著,一會就能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一件小事,一句話,讓我明白了:越是焦躁的尋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唯有靜下心來,才能發現需要的。

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一樣的,越是心急,越有壓力,越要靜心。

努力的學會靜心,在這個充斥著浮躁的生活中,保持自我,提升自我。

努力的學會靜心,才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明白自己的真正所需,淡定找到自己的需要;才不至於面對紛繁復雜時,出現頭腦混沌,腳步踉蹌的境況。

努力的學會靜心,就不會為塵世的紛爭所鼓惑,逍遙自在的追求著簡單和豐富的生活。

努力的學會靜心,才能淡然的面對那一世的花開花落,笑對那一生的雲舒雲卷。

靜心,不是無念,更不是遠離紅塵。林徽因曾說「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心若靜,萬物皆靜,浮華消去,世事澄明。

靜心,一種狀態,一種美,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幸福。

⑻ 什麼叫靜心

靜心的意思就是說讓一個人的內心安靜下來,比較平靜下來,也就是說一個人內心比較穩定鎮定

⑼ 靜心的真正含義

靜心是一種心無旁騖的追求,靜心不是放棄努力、放棄追求,而是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值得你追求的東西,也有很多讓你會產生慾望的東西,面對這些,我們的內心往往會變得不平靜,在追逐的過程中往往會忘記我們的本心。所以說靜心是有所欲,有所求,但當求而不得時可以保持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這是一個較高的境界,需要不斷地去修煉。

閱讀全文

與靜心就是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