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皴法發明者

皴法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12-19 00:00:17

1. 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史

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於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

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驌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

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明代及近代續有發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為山水畫走向繪畫理論及繪畫手法的程式化完備作出了重大貢獻。

(1)皴法發明者擴展閱讀:

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表現了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體現了中國人的美意識。

從山水畫的萌芽期魏晉南北朝始至隋唐五代日漸成熟,直至兩宋形成了繁榮的景象,到元代達到了高潮,隨著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山水畫走向了輝煌。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仕隱分工」,形成了隱士階層,隱士們厭煩世事紛繁,回歸自然,深入山水,通過自然山水以「暢神」「澄懷觀道」,追求「天人無際」、「天人合一」。

2. 國畫中的「皴法」分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1.披麻皴:由參差松軟的條形墨線組成,用筆要靈活,皴擦並用,注意濃淡干濕的豐富變化。筆線長的稱長披麻,筆線短的稱短披麻。這種披法常用來表現土質山,或質疏鬆的岩石。代表作有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2.斧劈皴: 即唐李思訓所創之勾聽方法,筆線遭勁,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稱為斧劈皴,這種皺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稜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綠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披用於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披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而以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筆線細勁的稱小斧劈,筆線粗闊的稱大斧劈。代表作品有馬遠《踏歌圖》。
3.雨點皴:亦叫豆瓣披,為長點形的短促筆觸,常用中鋒稍間以側鋒畫出。它能表現山石的蒼勁厚重。代表作有范寬《雪山蕭寺圖》。
4.雲頭皴: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如「夏雲多奇峰」,故稱雲頭皴。山水煙雲隱現,奇峰多變。代表作有郭熙《窠石平遠圖》。
5.折帶皴:用側鋒卧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故以名之。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岩的結構。代表作是倪雲林《漁庄秋霽圖》。
6.解索皴:是披麻皴的變法,行筆屈曲密集,如解開的繩索,故名解索皴。筆筆中鋒,寓剛於柔。如果把解索皴畫成疲軟的亂麻團,就是失敗。代表作是王蒙《春山讀書圖》。
7.荷葉皴: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形如荷葉的筋脈,故名。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代表作是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8.米點皴:這是北宋書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獨創,它是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井用,最能表現江南山水間晨初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米芾的點形闊大,稱大米點,米友仁畫出的點形略小,稱為小米點。有的現代畫家在描繪封山育林的蓬勃景象時,用飽含水分的密集豎點畫出,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這實際上是米點皴的活用。代表作是王原祁《雲山圖軸》。
9.墨塊皴:是現代山水畫家陸儼少所創造。古人也有用大塊水墨的,但多以點拓遠山或拖出沙岸、淺渚,未曾入皴。陸伊少則以大塊水墨作為皴法運用,收到了峰巒厚重,雲氣蒸騰,水墨淋漓,大氣磅酵的藝術效果。陸儼少說:「畫大塊水墨,飽蘸墨水,必須筆筆鋪開,筆根著力,起手處更依附山石或叢樹邊緣,順勢連續點去,積大點而成塊。下筆宜快,如疾風驟雨,合沓而進,順勢屈曲,不宜僵直,墨痕邊緣宜毛,以便裝點他物,如山石、林木等,可以少露痕跡,即使不畫他物,邊緣便是雲氣,也宜松毛,可得雲蒸霞蔚之致。」代表作是陸儼少《深山積雪》。
其他皴法還很多,據不完全記載尚有:亂柴皴、亂麻皴、牛毛皴、馬牙皴、彈渦皴、骷髏皴、礬頭皴、芝麻皴、破網皴、拖泥帶水皴等,不下數十種。至於有的兩破合用,有的三破合用,如披麻夾小斧劈,或斧劈加馬牙夾折帶,全由畫家活用,不勝枚舉。因為皴法是從大自然中提煉得來,有的畫家完全以自然為依歸,用自己創造的表現方法加以描繪。

3. 宋代山水畫家李唐的代表作是哪些他發明了什麼皴法

南宋畫家。字晞古,擅長山水、人物。變荊浩、范寬之法,蒼勁古樸,氣勢雄壯,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盪之趣。兼工人物,初師李公麟,後衣褶變為方折勁硬,自成風格。並以畫牛著稱。與劉松年、馬遠、夏圭並稱「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萬壑松風圖》《清溪漁隱圖》《煙寺松風》《採薇圖》等
這個是在網路找來的勿噴

4. 皴法的特點

皴法作為「程式化」的典型形態,具有形式美的因素。皴法的形式美主要體現在線條美、力度美、肌理美等方面,這是從皴法的外在形式因素而言。從皴法包含的深層美學內涵看,中國藝術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山水畫強調精神與物質的溝通,超越有形的物質,達到通過外在世界感悟到內心的審美追求。因此,皴法的價值超越了被描摹的自然物象,是藝術家審美意象的一種外化。 皴法雖然與自然有著親密的關系,但是它自身又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便構成了皴法形式美的因素。那麼,什麼是形式美?形式美是現實形象或藝術形象的形式之美。它包括構成形象的色、線、形、音的美,這些形式因素有規律的組合的美,以及最後形成的完整形式之美。中國「程式化」的特徵之一就是具有形式之美。徐書城談到:「狹義的『程式化』僅指中國的繪畫及戲曲等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階段內出現的一種獨特的藝術技巧和方法所構成的形式」。如中國傳統京劇中的「起霸」、「趟馬」、「雲手」等一系列的唱念做打,是虛擬抽象的「程式化」表演;詩歌的起承轉合、平仄聲韻,書法的行筆、結構章法等皆有程式可循。同時,石魯也認為:「中國畫的特徵是『程式化』,即美的方法,美的分析、程式、配方和科學方法。」傳統的中國繪畫亦然,也有一套千百年來無數前人苦心經營而積累起來的「程式化」形式。其中「程式」形態表現的最鮮明突出的是山水畫,尤其是山水畫的「皴法」最為典型。
作為程式化的「皴法」具有一種復雜的兩重性格:一方面,它要去「摹擬」物象的大致輪廓,同時,又包含著自身獨立的「形式美」屬性,一身而兼兩任。山水畫的皴法作為山水畫重要的表現語言,是畫家審美體驗與美感表現的藝術形式,這種從摹繪自然山水中提煉出的具有物象本質特徵的形式,構成了山水畫的形式之美。如果要賦予這種形式以諸多的美感,就需要畫家付出長期的、艱辛的勞動和創造。北宋范寬常年隱居終南山細心體會,創造出一種「雨點皴」,用密密麻麻的點子組成畫面,形式感極強。清代的龔賢,在畫面中使用一種點子積墨法形式並將其引向極致,而不是多種皴法形式混用(皴法形式越多,越感無形式)。因而,他畫的山水畫離我們所見的真實的自然山水相去甚遠,這就是龔賢成功地「創造第二個自然」(歌德語)的奧妙所在。皴法形式美的因素,就其要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其特點是力度感強,在紙上形成有沖擊力的筆痕,其力度、速度感給人具有藝術的威懾力和感染力。重力度美的「面皴」與柔美的「披麻皴」等形成了鮮明對比。「斧劈皴」、「亂柴皴」、「帶水斧劈皴」等用線肯定、靈變,更著重力度、速度的構成因素。如李唐運用「大斧劈皴」,用大筆飽蘸水墨,沿著山石結構順勢揮掃,頭重尾輕,不足處稍加渲染,山石水墨淋漓,酣暢勁健,有一氣呵成之感。馬遠「斧劈皴」下筆更加猛利、迅速,如暴風驟雨,更加剛勁、簡潔。他們的皴法中透出一種硬朗、堅凝的力度美。
還有肌理美,程式化的皴法是塑造不同物質的紋理、質感與典型特徵的一種特殊方式,通過肌理的變化可以表現出形狀、紋理粗細、山石凹凸的具體差異,因此,肌理美體現出皴法形式的重要審美功能。山水畫皴法的其他美感因素如渾厚、開闊、舒展等也都蘊含在皴法形式之中。
山水畫的皴法不僅是一種高度概括、高度成熟、具有相對穩定樣式而又符合形式美的規律的一種語言形式,而且也是畫家表達「因心造境」而產生的審美意象的途徑和載體。 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篇提到:「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神用象通,情變所孕。」他從藝術構思的角度,提出了「意象」這個范疇。劉勰所謂的「意象」,在鄭板橋那裡具體提出了「三竹論」。鄭板橋說: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雲乎哉!(《鄭板橋集·題畫》)
這段話包含了三層意思:首先,畫意是煙光日影露氣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而引起的。換句話說,並不是由孤立的「象」引起,而是有虛實結合的「境」引起的。這樣畫家所創造的就不是一般的「意象」,而是「意境」。其次,繪畫意境的創造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眼中之竹」是對於「境」(審美的自然)的直接關照。「胸中之竹」是經過畫家審美意識的熔鑄加工(即「情」、「景」契合)而產生的審美意象。「手中之竹」則是畫家通過審美把握之後而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鄭板橋提出整個創作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胸中之竹」的產生。「眼中之竹」還不是審美意象,「胸中之竹」才是審美意象。有了「胸中之竹」,就有了藝術的本體和生命,然後才有「手中之竹」——畫面的意象。
在中國古典美學中,真正的美不在於自然之物象本身,而在於人與物理世界之外建構的「意象」世界。中國藝術一貫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強調內在與外在、精神與物質的溝通。通過超越有形的物質世界,使人於外在世界中感悟到自我內心的審美追求,即從物質世界中透視出精神世界。山水畫的意象化與意象表現正是在這種觀念下應運而生的。山水畫皴法的存在價值正是表達意象的前提,意象的准確傳達是一種高度概括、高度成熟、具有相對穩定樣式而又符合形式美的規律,是反映作品內涵和加強藝術表現力的一種藝術語言,也是中國畫發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產物。因此,程式化的皴法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藝術家實現其作品「傳神」、「寫意」的途徑,藝術家所運用的皴法,意不在本身,而是作為表達畫家審美意象的一個載體(物化)。
綜上所述,一部山水畫史,一部中國畫史的發展就是在技巧表現精神、精神突破技巧而產生新的技巧,新的技巧表達新的精神這種不停變革、往復循環中發展起來的。皴法的變化甚至可以說是山水畫變化的風向標。

5. 錘頭皴法的錘頭皴法

錘頭皴法包含錘頭點皴和錘頭拖皴。所說錘頭皴,就是說邱漢橋的皴法像錘頭一樣落入紙內,這種「錘頭」像是人們敲打山石之痕跡,敲打山石時發出鏗鏘有力的回響,它不僅含有形,而且含有一種意的傳達,他的表現有大錘、小錘、點錘、平錘、側錘、拖錘、輕錘、重錘等等,如在畫南國田園時多用側錘、拖錘和輕錘法。如畫茂林則多用點錘和平錘,在體現大山雄渾氣勢上他多用側錘和重錘。總之在運用上他是筆隨人意,意隨心發,畫盡意在。
邱漢橋的錘頭皴法是百煉之錘,其作品結合他的水潤墨漲法,讓觀者產生一種內心情感的共鳴。他的錘頭點,有時像演奏家們手中的樂器,時而讓音符輕輕地跳動,時而像樂章的高潮處讓錘點組合起來似暴風驟雨,給人一種氣勢磅礴之感;有時又像敲擊的戰鼓,震撼著心靈,震撼著自然的豪邁,震撼著人類歷史的圖文。有的錘頭點,輕擊起來又像是精工鑿玉,給人帶來一幅幅美妙絕倫之作,如《恆》、《屹立》、《世紀魂》、《眾山之巔》等,他都用了錘頭皴和水潤墨漲法,沖擊著觀者的心靈,使之庄嚴與永恆,博大與震撼,這種震撼讓人們難忘。錘頭皴法,錘出了北勢南氣之大成,勢為雄渾、沉強、壯闊之勢,氣為磅礴、偉岸、生機靈動之氣。

6. 中國畫皴法有多少種

中國畫技法名。用以表現山石和樹皮的紋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亦稱「麻皮皴」,董源,巨然用之,有長短之分)、直接皴(關仝、李成用之)、雨點皴(亦稱「芝麻皴」,形大的稱「豆瓣皴」,范寬用之)、卷雲皴(李成、郭熙用之)、解索皴(有直解索、橫解索,諸家用之者多,王蒙一變為細長飄曲之狀,稱「游絲裊空法」)、牛毛皴、荷葉皴(趙孟?\用之)、鐵線皴(唐人用之)、長斧劈皴(許道寧用之,亦名「雨淋牆頭皴」)、小斧劈皴(從李思訓小鉤筆發展而來、李唐、劉松年用之)、大斧劈皴(李唐、馬遠用之)、帶水斧劈皴(夏圭用之)、鬼臉皴(荊浩用之)、米芾拖泥帶水皴(先以水褊抹山形坡面大小之處,用蘸墨橫點出,亦稱「落茄法」)、彈渦皴(閻次平用之)、括鐵皴(吳鎮用之)、折帶皴(倪瓚用之)、泥里拔釘皴(夏圭師李唐之法,江參喜用之)、骷髏皴、破網皴(吳偉用之)、刺梨皴(由豆瓣皴出,巨然用之)、馬牙皴(李唐用之)、馬牙鉤(李思訓、趙千里等,用於青綠山水)。表現樹身表皮的皴法,有鱗皴(松樹皮)、繩皴(柏樹皮)、交叉麻皮皴(柳樹皮)、點擦橫皴(梅樹皮)、橫皴(梧桐樹皮)。上述皴法,乃歷代畫家根據山石的地質結構外形,樹木的表皮狀態,而創造的表現形式。後人列為程式。隨著自然界的變遷改造和繪畫技法的演進,各種皴法將不斷發展。

7. "皴"這種技法開始被普遍在山水畫中使用是什麼時期

從五代的時候荊浩首先開始在山水畫中使用皴法以後,皴法就開始被普遍用在山水畫里了,從而有新的皴法被不斷發明出來,而後就幾乎只要是山水畫,就會有皴法了

8. 宋朝發明了多少個皴法。。。那一個。。代表作品如:

我不知道全不全了

李成 他的代表作《讀碑窠石圖》,坡石狀如雲動,開後世卷雲皴的版先聲 《晴巒蕭寺圖》

米芾、權米友仁父子創「米氏雲山」的米點皴 米友仁的代表作是《瀟湘奇觀圖》卷

范寬的豆瓣皴 《溪山行旅圖》

李唐對范寬的豆瓣皴略加以變化而成刮鐵皴。傳世名作有《萬壑松風圖》

馬遠 山石皴法是大斧劈皴,蒼勁而簡略 代表作是《踏歌圖》

夏圭 山石皴法是小斧劈皴 他的代表作《溪山清遠圖》卷

正好寫這方面的東西 順便幫下你

9. 十八皴法都是誰創造得其中哪幾種最有代表性

高古游絲描 鐵線描 行雲流水描 釘頭鼠尾描 蚯蚓描 混描 撅頭釘描
曹衣出水描 折蘆描 橄欖描 棗核描 柳葉描 螞蟥描 琴弦描 戰筆水紋描
竹葉描 減筆描 枯柴描
皴法名稱
董源的短披麻皴,雨點皴
巨然的長披麻皴,
范寬的豆瓣皴
郭熙的卷雲皴
李唐的斧劈皴,刮鐵皴
黃公望的礬頭皴
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
倪瓚的折帶皴

樹葉的畫法有兩種:一是點葉法,一是夾葉法。所謂點葉法:是用粗線、細線和干濕濃淡的筆線而成。

10. 皴法的種類

中國水墨山水畫的皴法,在繪畫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中國土地廣大,地質也因地域而不同。以描線為基本來表現山嶽的明暗(凹凸)的方法比較多。不過,主要的方法可分為下面幾種: 錘頭皴法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家邱漢橋創作的一種繪畫技法。錘頭皴法打通了中國繪畫南北相融之脈絡。錘頭皴法包含錘頭點皴和錘頭拖皴。所說錘頭皴,就是說邱漢橋的皴法像錘頭一樣落入紙內,這種「錘頭」像是人們敲打山石之痕跡,敲打山石時發出鏗鏘有力的回響,它不僅含有形,而且含有一種意的傳達,他的表現有大錘、小錘、點錘、平錘、側錘、拖錘、輕錘、重錘等等,如在畫南國田園時多用側錘、拖錘和輕錘法。如畫茂林則多用點錘和平錘,在體現大山雄渾氣勢上他多用側錘和重錘。總之在運用上他是筆隨人意,意隨心發,畫盡意在。
邱漢橋的錘頭皴法是百煉之錘,其作品結合他的水潤墨漲法,讓觀者產生一種內心情感的共鳴。他的錘頭點,有時像演奏家們手中的樂器,時而讓音符輕輕地跳動,時而像樂章的高潮處讓錘點組合起來似暴風驟雨,給人一種氣勢磅礴之感;有時又像敲擊的戰鼓,震撼著心靈,震撼著自然的豪邁,震撼著人類歷史的圖文。有的錘頭點,輕擊起來又像是精工鑿玉,給人帶來一幅幅美妙絕倫之作,如《恆》、《屹立》、《世紀魂》、《眾山之巔》等,他都用了錘頭皴和水潤墨漲法,沖擊著觀者的心靈,使之庄嚴與永恆,博大與震撼,這種震撼讓人們難忘。錘頭皴法,錘出了北勢南氣之大成,勢為雄渾、沉強、壯闊之勢,氣為磅礴、偉岸、生機靈動之氣。 這是現代山水畫家陸儼少所創造。古人也有用大塊水墨的,但多以點拓遠山或拖出沙岸、淺渚,未曾入皴。陸伊少則以大塊水墨作為皴法運用,收到了峰巒厚重,雲氣蒸騰,水墨淋漓,大氣磅酵的藝術效果。這種大塊水墨如何運用?陸儼少說:「畫大塊水墨,飽蘸墨水,必須筆筆鋪開,筆根著力,起手處更依附山石或叢樹邊緣,順勢連續點去,積大點而成塊。下筆宜快,如疾風驟雨,合沓而進,順勢屈曲,不宜僵直,墨痕邊緣宜毛,以便裝點他物,如山石、林木等,可以少露痕跡,即使不畫他物,邊緣便是雲氣,也宜松毛,可得雲蒸霞蔚之致。」
其他皴法還很多,據不完全記載尚有:亂柴皴、亂麻皴、牛毛皴、馬牙皴、彈渦皴、骷髏皴、礬頭皴、芝麻皴、破網皴、拖泥帶水皴等,不下數十種。至於有的兩破合用,有的三破合用,如披麻夾小斧劈,或斧劈加馬牙夾折帶,全由畫家活用,不勝枚舉。因為皴法是從大自然中提煉得來,有的畫家完全以自然為依歸,用自己創造的表現方法加以描繪,「人乎規矩之中,而又超乎規矩之外」,那就看不出具體用的哪種皴法了。

閱讀全文

與皴法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