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籃球運動是誰發明的
籃球起源與發展 起源:現代籃球運動自1891年起源與美國。是美國東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春田市)當時的青年基督教學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當時稱為「奈史密斯球」後又稱「筐球」最後根據活動的內容是向籃球筐中投球,邊形象的命為籃球。 一,初創時期(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 二,完善、推廣時期(20世紀30至40年代) 三,普及、發展時期(20世紀50至60年代) 四,全面提高時期(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 五,創新攀高時期(20世紀90年代-) 今後發展的新趨勢將繼續向著「高」、「快」、「全」、「准」和「女籃男化」技術、戰術運用技藝化的方向發展。 當代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 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世界籃球職業隊伍參加奧運會,推動世界籃球運動跨入了一個嶄新的創新發展,達到技藝化的新階段。以1992年巴塞羅那第25屆奧運會籃球賽中美國"夢之隊"的絕妙表現,顯示著籃球運動整體內容結構和優秀運動隊伍綜合智能、技能、能力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今後的發展新趨勢在繼續向著"高"、"快"、"全"、"准"、"變"、的含義將更富有新意,相互間將融為一體。從而使人感受籃球競賽的球場越來越小;競賽的時間越來越短,籃架越來越低;籃圈越覺越大;球場變化越來越快;攻守隊員身體接觸越來越近;比分越來越高;女子與男子的對抗形式越來越難分的新趨勢。
❷ 籃球是怎麼發明的
籃球起源於美國。始於1891年12月21日美國馬塞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奈史密斯在體育館內組織學生進行的游戲。
奈史密斯是加拿大人,當時在美國麻省的春田學院任體育指導員。由於麻省11月就開始下雪,室外運動無法進行,奈史密斯就在工人們投擲水蜜桃的啟發下,發明了籃球。最早的籃球以裝水蜜桃的籃子釘在室內運動場兩端,二樓凸出懸空的走廊外緣,由於懸廊有十英尺高,因此決定籃子就訂在十英尺高的地方,並擬定了十三條游戲規則。就在聖誕節假期過後的體育課上,奈史密斯將十八位學生分成兩隊,每隊九人。1893年3月11日在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舉行了教師隊與學生隊的比賽,這是世界上有記載的最早的籃球賽。同年籃板、籃圈、籃網形成,每隊上場人數由最初的9人減為7人,1920年規定為5人。
因游戲使用的器材主要是籃和球,故稱「籃球(Basket Ball)」。直到1921年才轉化成一個詞「Basketball」。初期的籃球游戲,籃筐有底,每投中一次,球便留在籃子里,必須有人拿梯子爬上去把球拿下來,才能繼續比賽。因一名學生從梯子上摔下來,便改為無底籃筐。在美國,籃球誕生後立即被人們所接受。1895年美國各大學開始把它作為一項競技運動,1898年成立了第一個職業聯盟。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籃球運動傳人歐洲。1950年舉行首屆世界籃球錦標賽,1953年起舉行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男女籃球分別於1936年和197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❸ 籃球運動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了美國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外,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❹ 籃球運動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其實小編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是非常喜歡打籃球的,而且小編覺得會打籃球的男孩子特別的帥氣,小編平時也會看一些籃球比賽,覺得這些人在賽場上的表現都非常的出色,所以每次都感覺非常的激動。那麼籃球運動到底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呢?
所以籃球比賽的起源還是比較有意思的,籃球也是奧運會比較核心的比賽項目,是以對手作為中心的一種對抗性體育運動,籃球運動最先開始起源於美國,所以在美國籃球運動是比較廣泛的。
❺ 籃球運動的發展過程
最初的籃球比賽規則很簡單,對於場地大小、參加人數多少、比賽時間長短都沒有統一的規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條的原始規則,目的是使籃球游戲在公平對等的條件下進行,同時不允許粗野動作的發生。1915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競賽規則,並翻譯成多種文字,向全世界發行。1904年美國青年會男子籃球隊在第三屆奧運會上進行了表演,此後,籃球運動逐步在全世界開展起來。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內瓦成立了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FIBA)。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上,男子籃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隨後,在1950年和1953年分別舉行了第1屆世界男籃和女籃錦標賽,1976年第21屆奧運會女子籃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籃球運動在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規則在不斷地更新,技戰術也逐步得到提高。30年代以前的籃球運動處於傳播和推廣時期,技術和戰術尚處於初級階段。30年代以後,籃球運動登上了國際體育競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賽推動著籃球技術、戰術的迅速發展,技術動作、戰術組織和訓練方法逐漸提高。1932年,剛誕生的國際籃聯以美國大學使用的籃球規則為基礎,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統一的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促進了籃球攻防戰術的變化運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進入50年代,世界各強隊普遍重視和發展高度,高大隊員在高空爭奪中佔有明顯的優勢,但靈活性差,技術單調,籃下死打硬攻,因而戰術呆板,使比賽速度受到影響。針對這種情況,1956年國際籃聯對規則進行了修改,擴大了限制區,增加了30秒和干擾球規則。60年代是高度、技術和速度同步發展時期,世界各國開始重視進攻和防守的均衡發展,在發展高度的同時,加強了高大隊員技術和靈活性的訓練。70年代是高度、技術、速度相結合、相統一並持續發展的階段,投籃技術中出現了空中換手投籃,各種單、雙手扣籃。80年代以後籃球運動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攻守對抗,同時,技術全面、特長突出的明星隊員在隊內的作用舉足輕重。
如今,籃球運動在全世界開展得極為廣泛。奧運會籃球比賽、世界籃球錦標賽、NBA、等一系列重要賽事,吸引了數以億計的觀眾。大家關注的不僅僅是比賽的勝負,更為重要的是欣賞運動員精彩的表演,並享受這項運動帶來的快樂。近年來,我國的籃球運動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僅成功舉辦了CBA、CUBA、大學生籃球超級聯賽、全國高中籃球聯賽,而且國家隊已經「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在世界大賽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值得贊賞的是:姚明成為2002年NBA「狀元秀」,目前效力於休斯敦火箭隊。此外,誕生於美國街頭的「三對三」籃球,在我國也受到社會各界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喜愛,吸引了眾多人員的參與。
❻ 籃球運動的發明及發展史
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桃籃別釘在鍵身房內看台的欄桿上,桃籃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後,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後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對上場人數、場地大小,比賽時間均無嚴格限制。只需雙方參加比賽的人數必須相等。比賽開始,雙方隊員分別站在兩端線外,裁判員鳴哨並將球擲向球場中間,雙方跑向場內搶球,開始比賽。持球者可以抱著球跑向籃下投籃,首先達到預定分數者為勝。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條比賽規則,主要規定是不準持球跑,不準有粗野動作,不準用拳擊球,否則即判犯規連續3次犯規判負1分;比賽時間規定為上、下半時,各15分鍾;對場地大小也作了規定。上場比賽人數逐步縮減為每隊10人、9人、7人,1893年定為每隊上場5人。 1904年在第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第1次進行了籃球表演賽。1908年美國制定了全國統一的籃球規則,並有移種文字出版,發行於全世界,這樣,籃球運動逐漸傳遍美洲、歐洲和亞洲,成為世界性運動項目。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將男子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並統一了世界籃球競賽規則,此後,到1948年的10多年間,規則曾多次修改,與現行規則有關的重要變化是:將得分後的中圈跳球,改為失分隊在後場端線外擲界外球繼續比賽;進攻隊必須在10秒鍾內把球推進到前場;球進前場後不得再回後場;進攻隊員不得在"限制區"內停留3秒鍾;投籃隊員被侵犯時,投中罰球1次,投不中罰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兩屆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中,出現了兩米以上的多人,國際業余籃球聯合會曾兩次擴大籃球場地的"限制區"(也叫"3分區");還規定,一個隊控制球後,必須在30秒內投籃出手。60年代初有關10秒和球回後場的規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後取消了中場線改畫邊線的中點而中止。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後,又恢復了中場線,這些規定又繼續執行。1977年增加了每隊滿10次犯規後,在防守犯規時罰球兩次,防投籃時犯規兩罰有1次不中再加罰1次的規定。1981年又將10次犯規後罰球的規定縮減到8次。很明顯,人員的變化的技術,戰術的發展引起了規則的改變,而規則的改變又促進了人員和技術、戰術的進一步發展變化。特別是50年代後期以來,規則的改變對籃球比賽的攻守速度,對運動員的身體、技術、戰術以及意志、作風等各方面都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籃球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籃球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上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
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里也有了此項活動。在1910年的全運會上舉行了男子籃球表演賽之後,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學校的籃球活動逐漸開展起來,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開展得較好,水平也較高,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在球場中間畫一個約有1米直徑的中圈,中鋒隊員跳球時一隻手必須置於背後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術也簡單,中圈跳球後,誰接到球就自己運球,超過防守人就投籃。當時只會直線運球前進,傳球方法是單、雙手胸前傳球,跑動投籃是用單手低手上籃,立定投籃無論遠近都是用雙手腹前低手投籃。1925年前後,進攻和防守的5名運動員,有了較明確的分工,中鋒對中鋒,後衛對前鋒,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對手。但前鋒的職責是只管進攻投籃,不管退守;後衛的職責是只管防守搶截球,不管投籃。前鋒和後衛很少全場跑動,只有中鋒要攻守兼顧。以後又逐漸改為兩後衛1人助攻(活動後衛),1人留守後場(固定後衛),兩前鋒也變為1人留在前場專管偷襲、快攻,1人退守後場助防。技術動作也有所發展,跑動投籃出現了單手、高手投籃,立定投籃出現了雙手胸前投籃,傳球出現了單、雙手擊地傳球,運球出現了兩手交替運球躲閃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進的技術。規則中增加了罰球區和罰球線,隊員犯規4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犯規罰球可由隊長指定任何1個隊員主罰。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20分鍾,中間休息10分鍾。每次投中或罰中後,都在中圈跳球,重新開始比賽。而中國籃球運動水平在1926年以後有了較大提高 。
籃球起源與發展
起源:現代籃球運動自1891年起源與美國。是美國東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春田市)當時的青年基督教學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當時稱為"奈史密斯球"後又稱"筐球"最後根據活動的內容是向籃球筐中投球,邊形象的命為籃球。
一,初創時期(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
二,完善、推廣時期(20世紀30至40年代)
三,普及、發展時期(20世紀50至60年代)
四,全面提高時期(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
五,創新攀高時期(20世紀90年代-)
今後發展的新趨勢將繼續向著"高" 、"快" 、"全" 、"准"、"全"和"女籃男化" 技術、戰術運用技藝化的方向發展。
當代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
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世界籃球職業隊伍參加奧運會,推動世界籃球運動跨入了一個嶄新的創新發展,達到技藝化的新階段。以1992年巴塞羅那第25屆奧運會籃球賽中美國"夢之隊"的絕妙表現,顯示著籃球運動整體內容結構和優秀運動隊伍綜合智能、技能、能力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今後的發展新趨勢在繼續向著"高"、"快"、"全"、"准"、"變"、的含義將更富有新意,相互間將融為一體。從而使人感受籃球競賽的球場越來越小;競賽的時間越來越短,籃架越來越低;籃圈越覺越大;球場變化越來越快;攻守隊員身體接觸越來越近;比分越來越高;女子與男子的對抗形式越來越難分的新趨勢。
一、"高"的新意
籃球運動的"高",時代已賦予其新意,"高"的內涵和外延均發生了新變化。第一,世界強隊普遍重視隊伍的整體身體平均高度的增長。美國等世界優秀隊伍中的高大隊員在第25屆奧運會上均能將驚人的彈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動以及無以倫比的技術和技巧融於一身,展現絕妙的表演,已成為當代世界籃球運動中高大隊員的典範。第二,隨著高大運動員大量涌現,高空爭奪更為突出,能否占制空有優勢,已成為衡量隊伍水平的重要標志,於是創新的各種立體型的戰術配合方法,為世界籃球運動增添了許多新內容。
二、"快"的延伸
籃球競賽規則進攻有時間限制,一次進攻必須在30s內結束。世界籃球運動強化了"快"的意識,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後的趨勢有可能還要將進攻時間限的更短些,這便給籃球運動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進一步形成各種快的技、戰術方法。
第一, 繼續加快進攻速度,主動爭取時間,增加攻擊次數;第二,繼續強調提高攻守轉換速度;第三,繼續提高運用技術和戰術間銜接的速率,加快轉換戰術變化的節奏,都將給現代籃球運動向更高層次延伸。
三、"准"的發展
現在籃球競賽積分的高比分的特點是:第一,以3分球為重點的投籃准確性繼續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術、運用攻守技術與變化准確性提高。第三,戰術配合的時間與空間、地面的接和的准確性提高。
四、"全的演進
現代籃球運動對"全"的要求是:
第一,運動員素質全面。
第二, 重視全面綜合素質水平,陶冶自己成為既全面又有特長的隊員。
第三,對教練員來說,必須高度重視並善於科學地使運動員具有以上諸多因素的開發與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時反映出教練員的全面才華和綜合水平。
可見,未來要想成為世界性強隊必須具有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全面整體成員中高大隊員的數量和質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鋒隊員的數量和質量,能給對方構成威脅力和實戰攻擊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隊員以核心的組織才能、掌握絕招。
第四,全隊個人和整體做戰的速度,和節奏。應運用戰術的簡練性,應變意識、才智與能力的綜和水平。
第五,具有獨特的個人與全隊整體防守的意識作風和看家本領。
第六,教練員智能結構的高層次和科學化訓練,管理相結合的高水平
❼ 籃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想要了解NBA的發展脈絡,就不得不提到美國的籃球發明人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A. NAISMITH)。
四個學位
奈史密斯不是籃球行家。在體育方面,奈史密斯也是「說的多做的少」。十幾歲時,奈史密斯曾經當過伐木工人,後來當上了長老會的牧師,讓人生活更好始終是奈史密斯追求的目標。1890年,奈史密斯獲得了蒙特利爾神學院的學位。不過,畢業之後的奈史密斯沒有馬上擔任教職,而是在學校里教體育。此後,奈史密斯又進入了格羅斯醫學院拿到了醫學學位,使得他在大學獲得的學位增加到了四個。
發明籃球
1891年,年輕的奈史密斯在美國東北部馬薩諸塞州的國際基督教青年會培訓學院(現在為斯普林菲爾德學院)出任體育教師。學監哈爾西·古利克要求奈史密斯發明一種「吸引人、容易學、容易玩,冬天可以在擁有人造燈光的體育館進行的體育運動」。美國東北部的冬天漫長,天氣寒冷,可供學生娛樂的體育項目不多。壘球、橄欖球、曲棍球和足球基本上屬於室外運動。缺乏體育鍛煉、無所事事的學生往往招惹是非,給校方增添了不少麻煩。
在學校看門人鮑普·斯蒂賓斯的幫助下,奈史密斯立起了桿子,縫制了籃球。為了讓學生打籃球時有法可依,奈史密斯與學校的秘書萊昂斯小姐制定了有關比賽的13條規定。這就是最初的籃球比賽規則。在得到校方的批准之後,奈史密斯組織了世界上第一場籃球比賽。
後來,奈史密斯回憶這場比賽的情景時說:「這個班級一共有18名學生,所有的學生都得上場比賽。我挑選了兩個隊長,一邊一個。然後我讓球員入場。每支球隊有三個前鋒、三個中鋒、三個後衛。我挑選了兩個中鋒跳球,然後我在他們中間將籃球拋起。世界上第一場籃球比賽開始了。從此之後,這個班級不再亂哄哄了。籃球比賽成為整個班級的重要娛樂活動。」
奈史密斯發明的籃球運動馬上取得了成功。幾周之內,籃球運動迅速傳遍了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大學校園,並且依靠基督教青年會的網路傳遍了全美國。
出席奧運
奈史密斯很早就希望過上輕閑的退休生活。可是55歲時,奈史密斯應邀擔任了堪薩斯國民衛隊的牧師,參加了與墨西哥的戰爭。在此期間,心靈手巧的奈史密斯又發明了橄欖球運動員的頭盔。
奈史密斯發明籃球運動沒有得到任何經濟上的好處。1936年,他應邀出席柏林奧運會,觀看第一次列入奧運比賽並且頒發獎牌的男子籃球比賽。不過,第二年,奈史密斯就離開了人世。盡管如此,他的發明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為普及的體育運動。美國的職業籃球比賽也逐漸走向全美國和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