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有什麼區別
2. 首獲國家自然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是誰
1956年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頒發「中國科學院科學獎」。當年的一等獎獲得者有三位,分別是數學家華羅庚、數學家吳文俊和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
華羅庚高中因貧困退學,卻自學成才,20歲發表論文震驚學界,被清華請去工作,後赴美講學並被聘為終身教授;吳文俊在代數拓撲領域發現了奠基性成果「吳公式」,他創立的「吳消元法」(Wu's method)則是定理機器證明領域舉足輕重的方法;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之父」,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領導中國航天運載火箭的整體研製。這三人的分量之重,自是不必多說。
這三位眾望所歸的大師獲獎後,中國科學院科學獎停辦,一停就停了二十多年——直到1982年才再度頒發,而那時,獎項名稱也被改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國家自然科學獎」。
3. 「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有什麼區別
1.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
2.國家技術發明獎: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作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
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
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獲獎者的獎金金額為五百萬元人民幣。
4. 科學技術獎與科技進步獎有什麼區別
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國務院設立了五項國家科學技術獎: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國家自然科學獎;、3.國家技術發明獎;4.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5.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由哪個單位鑒定的比如教育部科技部還是什麼啊
中國國家級科來學技術進步獎於自1984年由國務院設立,該獎項也是1999年國務院頒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設立的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中的一項。
國家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負責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工作。每年評審一次。由國務院頒發證書和獎金,現分為一二等獎兩個等級,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每年獎勵項目總數不超過40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金數額由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規定。獎金數額分別為:一等獎9萬元,二等獎6萬元(國家科技進步獎原分為三個等級,授予證書、獎章和數額不等的獎金,一等獎1萬5千元;二等獎1萬元;三等獎5千元。對有特殊貢獻的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可授予特等獎。)
主辦單位: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
6. 國家科技進步獎與發明獎哪個級別更高
國家現在抄沒有明確的說明哪個級別高!
但是從獲獎難度上來,國家自然科學獎最難!含金量最高,只獎給個人!其次是國家技術發明獎,也是只獎給個人;最後是國家科技進步獎,同時獎給 個人和組織!
舉一個例子,2018年北京大學申報18個項目的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結果全軍覆沒,這些項目都是近幾年比較重視的項目,投了大量人力物力材力在其中,項目不乏院士及與院士同級別的學術大牛參與在其中,竟然也沒有中,可見其難度!
放一個軟科在給高校學科排名上賦值作為參考:「軟科的賦值為: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4分,一等獎9分,二等獎3分;自然科學一等獎18分,二等獎6分;技術發明一等獎15分,二等獎5分」。
當然,軟科這個賦值參考還有是有點問題的,把科技進步特等獎賦值太高了,不能高於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賦值比較合理。總體調整一下為:「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8分,一等獎8分,二等獎3分;自然科學一等獎22分,二等獎12分;技術發明一等獎16分,二等獎10分」,這個就比較合理了。能體現國家三大獎的不同含金量!
7. 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自然科學獎的問題
最後
8.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人都什麼水平
要看年齡大小,40歲左右是二等獎的第二完成人,在實力上最起碼是比同時期的四青強的(取平均水平),50歲左右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實力肯定超過同年齡的長江學者的平均值。不過側重點不一樣,長江看的是學校這個學科的水平和帶團隊的能力,有名額限制。
進步二等獎看應用推廣,也就是能否被企業接受這個成果,都是接地氣的研究,國家和企業都給不少經費。技術發明二等獎看原創發明專利以及應用前景。自然二等獎就是看論文了。在工程屆發明二和進步二沒有優劣之分,甚至進步二更受認可,評工程院院士很多學部主要看進步獎。
(東北大學)為例子,朱苗勇教授和劉振宇教授都是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獲得者,朱苗勇教授是長江+傑青+百千萬,帽子齊全,劉振宇教授沒有帽子,但是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他倆在鋼鐵領域內雖然不是一個方向的,但是受到的認可度是相同的,不能說誰不誰厲害。
而姜周華教授,雖然沒有任何帽子,但是是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國家創新爭先獎獲得者,國際標准獎獲得者,電渣冶金中青年裡的第一人,現在可以用院士級別來形容,得到的學校的資源也好,受到外界的關注也好,都是院士級別。
張化光教授,累計獲得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各種帽子都有,但也只是准院士。在學校內現在資源都首先給姜周華教授和張化光教授,可見只要有硬實力,有沒有帽子無所謂的。
另外還有一類人才,沒有得過獎,也沒有帽子,叫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以前是973,863首席,現在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也是很厲害的,不輸於四中人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團隊負責人/是傑出青年基金的升級版,同年齡斷的話,一般來說前者更強。基金委的其他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負責人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負責人一個檔次,同年齡段,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類項目負責人和優青一個檔次。
9. 科技進步獎前幾名有效
科技進步獎在人數之內的都是有效的。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5人,授獎單位不超過10個。
二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0人,授獎單位不超過7個。
特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50人,授獎單位不超過30個。
經評定未授獎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候選人、候選單位,如果再次以相關項目技術內容推薦須隔一年進行。
授獎條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勵范圍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是一項覆蓋面廣泛的科學技術獎。從候選人、候選單位所完成項目的性質來講,包括了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高新技術產業化、企業技術改造及技術進步、技術基礎和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中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新技術,或自主開發創新的技術等。
(1)技術創新性突出。
(2)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顯著。
(3)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用明顯。
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應當是具備下列條件的項目主要完成人。
(1)提出並確定項目的總體方案。
(2)在解決關鍵的技術和疑難問題中做出重大技術創新和重要貢獻。
(3)在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過程做出創造性貢獻。
(4)在高技術產業化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候選人按貢獻大小排序,並在限額內產生。如果在項目完成中僅從事協調和組織工作的領導,或是從事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能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科學技術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