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游戲的類型有哪些它們的概念和特點是分別什麼
一、 幼兒園游戲分類的幾種形式 (一) 創造性游戲和有規則游戲 此類游戲的分類受蘇聯的影響較大,它便於教師了解游戲的教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選用。這是目前我國廣大幼教工作者一致公認的分類方法。但容易給幼兒園游戲的開展帶來誤區。 (二) 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朱鄧麗娟等:《幼兒游戲》(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頁。 1 主動性游戲兒童除了需要智力活動外,更需要運用肢體、肌肉的活動去進行游戲,兒童可以自由控制游戲的速度,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游戲的形式,如繪畫、手工、玩積木、玩玩具、角色游戲、玩沙、玩水、唱歌。根據不同的游戲方式,主動性游戲可以再分為以下四種: (1) 操作性游戲:運用四肢大小肌肉的活動來進行的游戲。大肌肉活動,如需手腳協調的攀、爬、拋、捉等動作;小肌肉活動,如推拉玩具、搓油泥、拼圖等,需運用手腕、手掌、手指等才能進行。 (2) 建造性游戲:兒童利用大小積木或拼插玩具來製作房屋、橋梁或其他物品。 (3) 創作性游戲:需要兒童用心去創作、運用簡單的材料製作物品,以表達其創作力。一切美工活動、玩沙、玩水游戲均屬於此類。 (4) 想像性游戲:利用現有的物件或玩具,憑自己的想像力來進行想像性的扮演角色的游戲。 2 被動性游戲屬於較靜態的活動,兒童只需觀看、聆聽或欣賞,而不需進行體力活動,如看圖書、聽故事、看錄像、聽音樂等都屬於靜態接受信息的活動。 (三) 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宮再英:《幼兒園自選游戲成果發布會》,《學前教育》,1996年第3期。 手段性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即教學游戲化。 目的性游戲是指為兒童提供為玩而玩、獲得游戲性體驗的條件。 此兩類游戲的分類各有其獨特的意義。手段性游戲把游戲作為教育教學的手段,教師的控製程度較大,而兒童卻不能完全依自己的願望自主地游戲。而目的性游戲則注重遊戲活動本身,幼兒可以主動支配自由的行為,自由參加游戲。使兒童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並使個性、情緒及社會性方面得到發展,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兒童游戲在實踐中由於教師缺乏操作性的指導,致使游戲流於形式。 (四) 游戲的三維度分類法 方展畫(1990)方展畫:《幼兒游戲的類型》,《幼兒教育》,1990年第12期。提出應從三個維度來對游戲進行分類,這三個維度包括:個體--社會維度、生理--心理維度、認知--情緒維度;其中又分為五類:滿足型游戲、適應型游戲、運動型游戲、認知型游戲、情感型游戲。
Ⅱ 適合幼兒園小班室內小游戲
擊鼓傳花——老師敲桌子,花(或者其他物品)傳到哪個小朋友手裡,誰就出局 猜物游戲—— 老師將糖果放在一隻手的手心,捏緊拳頭,念兒歌:公雞頭,母雞頭,糖糖在哪頭,在這頭,(伸出左手)在那頭,(伸出右手)請你猜猜在哪頭。幼兒猜猜。猜到糖果歸幼兒。送信——一名幼兒是郵遞員,做敲門狀,問答如下: 郵遞員:「當當當。」 問:「誰呀」? 回答:「我是送信的郵遞員呀」! 問:「從哪來的信啊?」 回答:「從xxx來的信啊!」 問:「把信送給誰啊?」 回答:「把信送給xxx。」 信送給小朋友,再依次玩下去。 只想到這些 望採納!
Ⅲ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能力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每一個健康發育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潛力。所謂創造力,是指主體在創造性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發展起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這種能力可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三個層次。受知識、經驗、能力的限制,幼兒表現出來的創造力只是初級層次的,即是與自身能力相吻合,對自己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而不一定具有很高社會價值的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一定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看待幼兒的各種活動,相信孩子,鼓勵孩子,讓他們體驗創造的快樂。
一、利用藝術教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具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時注意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如:歌曲《我會變》只有四句歌詞,孩子們學起來琅琅上口,很容易接受,於是讓幼兒在學會歌曲優美旋律的基礎上進行歌詞創編。首先讓孩子說出你想變成什麼,為什麼要變成它,孩子們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說想變成孫悟空、有的說想變成卡布達、還有一個稍大的男孩子想變成仙女……教師並沒有制止他,而是讓他說出變仙女的理由,雖然孩子們的想法有些離奇,但卻是他經過獨立想像自主地創造出來的,是他創造性的表現,在說出自己想法的同時,鼓勵孩子們用身體動作去表現自己想要變的形象:他們有的舞姿優美、有的憨態可掬、還有的顯得有些膽怯,教師不失時機地對他們的表現給與肯定,最後讓全體幼兒把每個人的創編都唱到歌里去,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彷彿自己成了真正的作家,小臉上洋溢著笑容。讓孩子在興趣中學、在快樂中學、在心情舒暢中學,讓幼兒能夠表達內心最真摯的感受有助於創造力的培養。
又如:在美術活動讓孩子畫自己喜歡的家用電器時,先讓孩子說出自己喜歡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用語言描述出它的外形特徵,然後伴隨著輕音樂讓孩子動手創作。在觀察幼兒繪畫的過程中,發現一幼兒用了一張很大的紙,上半部分畫了一台冰箱和洗衣機,下半部又畫了同樣的物品,中間用一條線分開,教師便問「畫這條線做什麼?孩子急切回答「老師,這線下面的冰箱和洗衣機是放在地下室裡面的,什麼時候用就什麼時候搬上來」。在孩子的眼中一條線就能代表地下室,雖然不很恰當,但畢竟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是他思維積極活動的結果。「有缺陷的創造也是創造」,這比從成人那裡直接學到的正確做法不更富有創造性嗎?如果僅用「像不像」、「對不對」等簡單的話語來評判幼兒的作品,勢必禁錮幼兒的思維,阻礙他們創造力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奧秘之一正在於兒童從一個好老師那裡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和鼓勵的話。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於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東西,鼓勵獨立創造。我們要多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當然可以」一類的話,要多鼓勵、多表揚、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認、多接納、多欣賞,要多給幼兒創造的氣氛。培養和諧、融洽、健康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能使幼兒樂於和善於表達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個性,使幼兒的巨大創造潛能發揮出來。
二、運用各種游戲,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要重視研究游戲中幼兒創造性的學習,潛移默化地給幼兒適當指導,強化游戲活動的創造教育價值。游戲本身的特點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游戲是幼兒自主探索的活動,伴隨著愉悅的情緒體驗,是在假想的情境中發展的,無強制的外在目的,利於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因此,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礎活動,在游戲中為幼兒帶來創造性的快樂和美好的體驗。為幼兒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操作的機會,讓游戲成為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
幼兒園中的游戲有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如區域活動、集體游戲活動,有幼兒自發的游戲,如幼兒在自由活動時自己組織、創造出的游戲,還有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游戲形式,即「寓教於樂」。其中任何一種游戲,都有內在的價值,對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思維、語言等的提高都有幫助。
結構游戲具有廣闊的想像空間和可創造因素,它對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在結構游戲中,從游戲主題、內容、材料等不同角度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幼兒抓住事物的特徵,舉一反三重視培養幼兒思維的獨特性,在結構游戲中,幼兒普遍喜歡交通工具,但形象較為單一,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利用小朋友搭好的小火車啟發幼兒:「除了這種車,你還會搭建哪些車?交通工具除了地上跑的車,還有天上飛的,水上行的……」經過一番點撥,幼兒構建了一系列的交通工具,發展了他們的創造力。
一次晨間活動中,孩子們玩「打仗」的游戲,玩具角的兩把小手槍已經被手快的孩子「搶」到了別在腰間,有的小朋友沒拿到搶,順手拿起羽毛球拍當槍使,教師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那是他的機關槍,能消滅好多敵人,邊說還邊做打槍的動作,教師適時地表揚了他,肯定了他的做法,如果簡單粗暴的制止,以淘氣、頑皮、不聽話為由否定孩子們在各種游戲中的探索、創新,實際上是扼殺了幼兒創造性的萌芽。幼兒對於教師的關注是極其敏感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暗示作用,要始終以寬容之心來看待幼兒的各種創新行為,使幼兒敢想、敢說、敢探索、敢創造。教師對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不斷進行提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對形成和維持積極的、有利於幼兒創造的環境氣氛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巧用家長資源,挖掘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們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潛能,讓家庭也成為激發幼兒創造力的良好場所。
在探究「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時,我們讓孩子回家和家長一起制「小電話」,他們有的用廢舊的紙杯,有的用果凍盒,還有的用紙盒,作品真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當他們拿著做好的「小電話」與老師通話時,高興的心情溢於言表。在平時,除了將教學活動延伸到家庭當中以外,還通過一些專題的創造性活動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如:「樂百氏」製作大賽、「娃哈哈」創作比賽、「紙盒趣」作品展示等,要求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通過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挖掘孩子的創造力。
在家庭中開展創造活動,不僅要注意激發幼兒創造的興趣,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發展幼兒創造思維,更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冒險精神,使幼兒具有創造的個性。要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使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活動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要及時對幼兒的奇思妙想加以肯定,不僅要關心幼兒與人的交往活動,還要重視幼兒與物的操作活動,要注意不斷變換孩子的活動內容和方式,為他們提供有利於發展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玩具。要注意自身因素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影響,不論哪位家長都應熱愛創造活動,積極參加創造活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時的幻想引發形成了以後所有的創造性活動。由此可見,教育者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成為創造性的教師,正確對待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為幼兒提供廣闊的空間,用期待和賞識的目光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體驗創造的快樂,具備創造力,進而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創造者。
Ⅳ 游戲的( )特點使游戲既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又使游戲對幼兒有強烈的吸引力.
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活動,在這種游戲中幼兒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與游戲材料發生作用,並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知識、能力、情感的發展。適宜的游戲材料,能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願望,能引發新的游戲情節。在對游戲材料的直接感知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能發展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可見,游戲材料在幼兒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游戲材料影響著游戲的成效,游戲材料的價值不是以價格為標準的,而以是否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促進幼兒的自主活動為標準的。由於游戲具有主動、自發和開放的特點,因此,只有努力挖掘幼兒幼兒游戲材料的重要性,豐富幼兒的游戲情節,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才能有效提高幼兒游戲的質量和水平。
一、游戲材料應適應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
由於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知識經驗不同,教師在選擇、投放、變換游戲材料時,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
1、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材料 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以無意注意為主,其活動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響,隨意性較強,因而對周圍成人活動的認識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此階段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很強,其活動離不開具體的事物,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受到環境中的具體事物的制約,在活動中缺乏明確的目的。這就使他們在游戲活動中其思維離不開具體的游戲材料,離不開周圍具體環境的刺激。所以,對他們來說,游戲中具有組織能力的因素是各種各樣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兒的游戲材料和同伴的游戲活動都能有效地激發他們游戲動機,幫助他們展開特定的想像。同時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思維的概括性和靈活性較差,在使用物品進行游戲時「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強,使他們在模仿同伴的游戲時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戲材料,若同樣的玩具材料不足時,就容易發生爭搶。因而成人在幫助他們開展游戲時,要注意給他們提供各種形象的玩具和游戲材料,以引發他們開展游戲的願望。為避免爭搶玩具,在一個時期內提供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在種類上可適當少一些,而同類物品在數量上應多一些。 2.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材料。 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思維的直觀形象性增強,認知范圍擴大,使其想像逐漸變得活躍而豐富。盡管他們主動選擇的角色是有限的,但幼兒在選擇角色後能簡單地設計游戲情節,把某個角色的幾個不同的活動〔或動作〕排列起來,使之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如在「娃娃家」中,「媽媽」先喊「娃娃起床」再給他洗臉,喂飯。「汽車司機先把車開到北京,再開到上海,最後開回蘇州」等。由此可見,教師需要適當豐富幼兒游戲的連貫性材料,使幼兒能夠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積極連貫地把游戲開展下去,為幼兒的創造性游戲打下基礎。 3.大班幼兒角色游戲的材料。 大班幼兒隨著對社會認識的擴展和加深,直接經驗不斷豐富,其想像變得活躍起來。在有主題的角色游戲中伴隨游戲情節的逐漸展開,材料本身就能夠刺激幼兒游戲的慾望。 大班幼兒的想像不僅在內容上豐富,連貫,而且能夠充分地通過活動和玩具材料來展現自己的想像,使游戲活動表現出濃郁的創造氣息。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游戲的要求結合教育意圖而投入游戲材料。例如,「菜場」游戲進行到一半,來了一位「顧客」要買肉骨頭,可「菜場」沒有現成的肉骨頭賣,怎麼辦呢?游戲似乎只能終止,或者「顧客」改買別的菜。可是,這位「顧客」是因為家中的「外婆」生病了,「醫生」說要熬肉骨頭湯給她喝。情急之中營業員靈機一動,拿起一團橡皮泥,壓扁,再搓成條,然後把橡皮泥的兩端捏圓,於是,肉骨頭就有了,「顧客」高興地買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應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義的半成品材料。
二、幼兒應該是游戲材料的收集者。
對生活中游戲材料的收集,既是游戲的准備,也是游戲的前展性活動。尤其是參與游戲材料的發現和選擇,是幼兒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游戲活動,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幼兒自主收集。在游戲的過程中,隨著游戲情節的發展和需要,幼兒會因游戲材料的缺乏,而不能將游戲活動深入進行下去。例如,在一次活動中,幼兒想玩「肯德基」游戲,卻沒有相應的材料,怎麼辦?在討論的過程中幼兒想到自己家裡存放的「全家桶」套餐包裝盒,可以作為游戲的材料,為此我們班級設了「百寶箱」,讓幼兒將收集的材料投放其中。因此,要讓幼兒成為游戲材料的
Ⅳ 幼兒游戲行為包括哪些
3—4歲(小班)幼兒的游戲特點是平行游戲,也可以說是對同伴無意識的模仿游戲:
他們的行為受到周圍同伴的影響,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要做什麼。比如:一個孩子正在玩「打樁床」(一種將木棒或者球敲擊進洞的游戲),另一個孩子看到了也在那裡用力敲,實際上他的洞口並沒有放什麼東西,他只是單純地在模仿同伴的活動,覺得這樣有趣。
4—5歲(中班)幼兒的游戲特點是聯合游戲:
他們身上已經有了共同游戲的影子,從一開始的相互間的鬆散關系,逐漸變得有了相同的游戲目的,只不過這種目的是隨時變化的。比如幼兒一會兒說「咱們一起搭 房子吧」,一會兒又會被一根長條積木吸引,把它當做長槍玩模擬打槍的游 戲了。
5—6歲(大班)幼兒游戲的特點是合作游戲:
他們有了和同伴一起共同游戲的願望,在游戲前有明確的目的,事先會進行游戲任務的分工,追求游戲的結果,會克服困難完成游戲任務。比如:幼兒商量一起搭建一個游樂園,即使有的孩子想搭建高樓,他也會遵從游戲分工完成用小插片 搭建花壇的任務。這時孩子有了一定的堅持性,會在幾天內為一個任務而持續選擇一個區域,直到任務完成。
在了解了不同年齡段幼兒游戲的特點後,教師要努力探索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與幼兒游戲行為的內在聯系,並在此基礎上,從空間環境的設置、游戲材料的投放等方面研究幼兒積極的游戲行為產生的條件,建立游戲環境與幼兒游戲行為的高相關性,強化指導的有效性,提高幼兒的游戲質量,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Ⅵ 小班幼兒的游戲特點
小班幼兒游戲的特點是可以讓幼兒園的游戲變得更加適合幼兒,能讓幼兒感受到更多的快樂,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在幼兒階段不可或缺的活動,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指導幼兒游戲。小班幼兒游戲的特點:以象徵性游戲為主
象徵性游戲:
幼兒園的角色游戲亦稱象徵性游戲,它是一種幼兒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
象徵性游戲的典型是:
幼兒藉助自己的身體或者其他物品,來再現不在眼前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例如:
伸出手臂,說自己在「開汽車」;拿椅子當「馬」騎。
三歲以前,幼兒象徵性游戲中往往沒有角色,只有動作的象徵。三歲以後,幼兒的游戲中開始出現角色。
例如:
抱著玩具娃娃「給寶寶餵奶」;站在椅子上當「警察叔叔指揮交通」。
象徵性游戲是2—7歲學前兒童最典型的游戲形式。
象徵性游戲階段:
即象徵性的頂峰(2—4歲)和由象徵而接近現實(4—7歲)。
象徵性游戲的好處:
通過象徵行游戲,兒童可以脫離當前對實物的知覺,以象徵代替實物並學會用語言符號進行思維,體現著兒童認知發展的水平。小班幼兒對象徵性游戲非常感興趣,她們能夠在游戲中獲得自身的滿足。
小班幼兒游戲的特點:獨自游戲向聯合游戲過度
獨自游戲:
指兒童一個人玩玩具,專注地玩自己的游戲,不注意夥伴做什麼玩什麼。
「獨自游戲」概念的提出:
最早源於1932年帕頓對團體環境背景下兒童社會關系發展的經典性研究。她根據兒童在團體中的社會互動水平,將兒童的行為發展劃分為6個階段:無所用心的行為或偶然的行為、袖手旁觀的行為、獨自的行為、平行的行為、聯合的行為、合作的行為。鑒於年幼兒童的大部分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都是游戲活動,因而許多學者將她的這種階段劃分主要視為對游戲階段的劃分,獨自游戲的概念由此產生。
在帕頓之後,弗洛斯特對這6種游戲類型進行了界定。他認為「獨立游戲是指這樣一種游戲行為,即兒童獨自玩弄與鄰近兒童的玩具均不相同的玩具,並對他人的活動毫不關心。」正是幼兒出現了獨自游戲才漸漸的發展出了其他形式的游戲。
聯合游戲:
是幼兒自己和其他兒童在一起玩,談論共同的活動,但相互之間沒有明確分工與合作,也沒有圍繞目標進行組織,每個兒童都是根據自己的願望來游戲的。
聯合游戲的好處:
小班的幼兒不再像1—2歲那樣各玩各的,她們喜歡和同伴們一起玩。再同小朋友一起游戲的過程中,他的思維、想像力和各種社會性交往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種在夥伴幫助下的自主活動能使她們認識到自我的存在。
因此,在這段時間里為幼兒創造同眾多的夥伴相互接觸的機會,對她們的心裡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
在角色游戲中,小班孩子之間的交流相對的比較少。這是教師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指導。可以請爸爸媽媽帶孩子出去玩、幫助孩子增加彼此間的交流。
小班幼兒游戲的特點:快樂游戲
游戲是快樂的,它滿足幼兒強烈的身體活動需要,期間可以自由的變換、重復感興趣的運動,保持身體的舒適狀態。游戲中的不可預計的偶然性,讓幼兒體驗著意想不到的快樂。游戲讓幼兒體驗到了與人交往的快樂和成就。在游戲中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孩子們一張張開心的笑臉,可見孩子們對游戲是多麼的喜愛。
Ⅶ 如何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目前我班角色游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大多停留在角色的簡單分配和一些材料的機械操作等一些表面現象上,缺乏創新意識。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幼兒角色游戲的源泉。幼兒的生活經驗主要來自家庭、周圍環境及幼兒園,其中幼兒園是十分重要的經驗來源途徑。圍繞幼兒園教育目標,採取多種途徑、方法去拓寬幼兒的生活范圍、加深生活印象。創設足夠的機會,讓幼兒直接接觸社會、體驗生活很重要。例如孩子剛入園時,我帶著他們認識了幼兒園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包括觀察每個人的長相、穿著大扮、說話行動如何,他(她)在做些事情等等,這樣,我們的孩子在有一次開展角色游戲時,會有板有眼地模仿起門衛阿公:一會兒坐在「門口」問聲「小朋友好」,一會兒拿起報紙在認真地看,一會兒又去「澆花」,「掃地」。又有些幼兒她們很開心地模仿著老師的樣子彈琴,說話,帶領「其他孩子」玩……幼兒涉足社會面愈廣,游戲主題內容也愈豐富,如帶幼兒外出散步,走過食品店,我們就可以讓幼兒駐足,仔細觀察一下店裡的物品是什麼樣的?又是如何陳列的?營業員如何招呼客人?買賣如何進行?用了那些工具?……通過一系列參觀、郊遊、觀察、討論等,會幫助幼兒更深入地了解社會,同時這些內容也能更自然逼真地在角色游戲中反映出來。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1、目前角色游戲中存在的問題。2、問題存在的原因。3、如何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一)問題的提出:
1.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創新;世界各國的經濟競爭實質上是科技的競爭,是智力的競爭,是人的創新與發明的競爭;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民族的綜合實力,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而創新意識的培養正是我們傳統教育所欠缺的,幼兒期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黃金時期。
2.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現實生活是角色游戲的源泉,幼兒通過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動作、情景和物體中反映他們眼中的世界。幼兒未來的生活不應該是我們現在生活的簡單重復,應該引導他們創造性地開展游戲,發展游戲內容。直覺行動性是小班幼兒感知事物主要特徵。在角色游戲中,他們往往只是模仿一些成人生活,勞動的片段動作,游戲的過程直接依賴於玩具,看到什麼玩具才想到玩什麼游戲,而且離開了玩具,游戲也就停止,所以在角色游戲時要幫助幼兒一起准備豐富形象化的玩具。在娃娃家,可准備一些奶瓶、鍋子、娃娃、床、菜、桌椅、電腦、電視……等等;結合主題「扮家家」,我還豐富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常用的東西及衣服等,這樣能吸引孩子有興趣地扮演家庭不同成員,由此產生不同的游戲內容。
3.我們充分認識到了角色游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確保了角色游戲的正常開展,能積極地為幼兒提供較為豐富、適合的游戲材料;能適時地以游戲者的身份進入游戲觀察、指導。游戲中尊重幼兒,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參加游戲,游戲中表現出愉快的情緒,有一定的角色意識,遵守游戲規則,能正確使用材料,游戲中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但是,目前我班角色游戲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大多停留在角色的簡單分配和一些材料的機械操作等一些表面現象上,缺乏創新意識。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尋找有關的理論文章,通過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並有經驗借鑒。
2.觀察法:在游戲中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做出記錄和分析。
3.經驗總結法: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和所積累的經驗,加以論證並總結研究成果。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創新;世界各國的經濟競爭實質上是科技的競爭,是智力的競爭,是人的創新與發明的競爭;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民族的綜合實力,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而創新意識的培養正是我們傳統教育所欠缺的,幼兒期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黃金時期。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在角色游戲中幼兒以一物代一物,能脫離真實情景和物體的直接信號刺激,進入假設想像的世界,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良好途徑。現實生活是角色游戲的源泉,幼兒通過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動作、情景和物體中反映他們眼中的世界。但幼兒未來的生活不應該是我們現在生活的簡單重復,應該引導他們創造性地開展游戲,發展游戲內容。
一、 目前幼兒園角色游戲中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大多停留在角色的簡單分配和一些材料的機械操作等一些表面現象上。
2.游戲的材料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幼兒創新素質的發展。
3.教師的指導缺乏啟發性。
4.教師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創新性行為。
二、問題存在的原因:
1.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還缺乏創新意識。
2.游戲的材料多是成品材料,缺少半成品材料,缺少讓幼兒創新的餘地。
3.教師對幼兒的創新意識缺乏足夠的認識。
三、如何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1.通過參與製作游戲材料,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著名的教授楊振寧曾指出:「中國的小孩在動手的興趣和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小孩,主要是沒有動手的機會。」動手實踐機會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幼兒創新素質的發展。因此,我經常組織幼兒一起動手製作游戲材料。比如:新開設的「服裝店」缺少各式服裝。於是,我便帶領幼兒一起動手製作服裝。在製作過程中,幼兒首先出謀劃策想出了服裝店需要些什麼類型的服裝。例如:連衣裙、背帶褲等;然後,每個幼兒都自己設計了各種漂亮的款式和美麗的圖案。因為服裝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能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他們對這次活動都很投入;接著,我們一起分工合作,從畫、折、剪、貼等幼兒都積極參與並達到了超出預料的效果;最後,當一套套形象各異、色彩鮮艷的服裝掛進「服裝店」之後深深受到了廣大「顧客」的喜愛。指導幼兒為自己的游戲設計、創作簡易玩具,有利於促進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另外,通過動手實踐,可以使思維和想像變為現實,從而讓幼兒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在製作過程中,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的創新能力逐漸發展,創新意識更加強烈。
角色游戲的過程是創造、想像的過程,游戲中替代物的使用,就要運用創造性設想。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對於成品玩具或教師自製的模擬玩具只有短暫的興趣,為此,我們投放了大量的半成品,將原本要製作成品玩具的用材,如紙、泡沫塑料、海綿塊、綵帶、小竹棍、各種小畫圖、橡皮泥等分放在活動室,鼓勵幼兒動手尋找、製作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膽想像、創新。當幼兒在使用、製作替代物時遇到了困難,教師可以及時參與,幫助幼兒巧妙使用替代物。幼兒的想像力是無窮盡的,他們可以將洗凈的各種飲料瓶想像成話筒、花瓶、手榴彈等。教師應啟發幼兒積極地使用替代物,使幼兒做到能以物代物,使一種替代物有多種用法,替代物的巧妙運用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有效措施。
2.通過教師具有啟發性的引導,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
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積極的活動離不開教師及時、恰到好處的指導,而教師具有啟發性的引導更能激發幼兒創新意識。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尊重幼兒的游戲意願。在教育的范疇里,游戲意味著教育的要求與幼兒的意願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在角色游戲中無疑應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只是主導。而不應該讓「主體」成了表演的工具,「主導」變成了「主宰」,教師想好主題、定好情節,幼兒只是按規定去表演,整個過程中,教師的干擾太多,幼兒難有發揮的餘地。當幼兒自發進行有主題、有情節、有趣味的游戲時,教師不妨「靜觀其變」,不要任意打斷、介入,就讓幼兒的游戲在愉快、自由的氛圍中發生、發展、結束。因為,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他的創新意識極易被某件小事物啟發而生。
②創設情境啟發幼兒想像。游戲情境指角色游戲進行的物質環境狀況與心理氣氛,它包括人和物這兩大因素。游戲的主題只規定了情境的總趨勢,情境的具體細節是受游戲開展的時間、空間及游戲者個體特點的影響的。在角色游戲中,情境的創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者的任務就是正確地分析和利用這些因素,恰當地控制這些因素,從而在指導幼兒開展角色游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充分利用情境的作用,創設出可以啟發幼兒想像的情境。例如:在設計游戲時,應力求避免設計出類似「機器人服務員」之類的角色,讓幼兒單調枯燥地重復某一動作。如:在玩「小菜場」游戲時,教師可以設計幾個打折標記。根據情境讓幼兒想想如何招攬客人。幼兒在情境中自然很容易受感染。如:給情節單調的「娃娃家」打電話,告知「舅舅」請全家人外出吃「麥當勞」或看電影。但切記:教師在幼兒游戲前應盡量少講,「講」的時間多了,「動」的時間就少了,講的規則多了,幼兒自由發揮的餘地就少了,客觀上限制了幼兒的想像。
③對幼兒游戲進行合理的指導。角色游戲的指導方式可分為外指導和內指導兩種。外指導是指教師以教育者的身份對幼兒的具體游戲行為進行現場直接指導。它容易產生以成人的意志代替幼兒意願的現象,抑制幼兒能動性的發揮。外指導一般用於游戲開始和結束時、游戲中出現危險情景時、幼兒在游戲中出現了不良的行為問題時、游戲中幼兒向教師求助時。例如:在「小吃店」游戲中,教師發現有的小客人從菜場拿菜去小吃店吃,就告訴他們「小菜場的東西不可以拿到小吃店吃」,這種指導方式往往會中斷幼兒正在進行的游戲。內指導是指教師作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和幼兒共同處於游戲情景中的指導。內指導不是直白地傳遞教育意圖,更符合角色游戲的特徵和幼兒的意願,能充分體現教育者對幼兒的尊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師的影響。例如:教師發現有的幼兒將「娃娃」夾在腋下,或將頭朝下抱著,就裝作聽到了「娃娃」的哭聲,啟發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自行糾正。再如:在玩「小菜場」游戲時,當「小菜場」里的黃瓜被「顧客」買完時,教師就扮演「采購員」,去外面采購回來, 「小菜場」的生意就又興隆起來了,這就是指導性介入。這些介入都能對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有所幫助。另外,教師可以以內指導的形式,設置疑難情景,促使幼兒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主動克服困難。教師在游戲中以角色身份提出問題,能使幼兒產生解決問題的動機。如:教師故意以顧客的身份到「菜場」里買缺貨的「海帶」,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尋找合適的材料(如布條或紙條)來替代或製作。
④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游戲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問題,為了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應急於處理,也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幼兒,而是應該尊重他們,啟發他們妥善解決問題。游戲中幼兒有時出現爭當角色的現象,除了啟發他們謙讓協調解決外,還應注意培養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教師積極的評價,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教師的評價直接影響幼兒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教師不恰當的評價會使所被評價的幼兒對自己產生不良評價,從而影響其行為和以後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對幼兒進行正確、積極的評價,正確使用評價語言。例如:在一次游戲中,一個小朋友把「娃娃家」的床和桌子搬來搬去,弄得整個「娃娃家」都亂七八糟時,作為教師是否該批評他的作法呢?我的作法是:首先去問清他是想干什麼。當我得知他是想重新設計「家」的樣子時,便鼓勵他並幫助他設計了一個「新家」。看著他滿意的笑容,我想我的作法是對的。小班幼兒在游戲中的興趣及注意力不穩定,行為不受規則控制,更不會用規則調節自己的行為,同伴間一旦發生矛盾就無法解決或終止游戲或等待教師的幫助。老師在指導中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和幼兒平行游戲來影響幼兒,但要牢記幼兒在先教師後的原則。例如當我發現娃娃家中成員一個個陸續走開了,他們有的上醫院,有的去理發……過了好長時間還沒有回來,最後一個是陸汀,看大家都不來也沒有意思,想到其他區域去玩了,如果這時老師不參與進去,娃娃家這個游戲會終止,因此,我以客人的身份去串門,在簡單的接待後,並詢問陸汀:「爸爸媽媽」上哪兒去了?然後我引導孩子去醫院關心「媽媽」,陪媽媽回家,又在家裡學習如何照顧「生病的媽媽」。這樣通過老師的參與游戲性指導,使幼兒在游戲中主題內容得到繼續與深化。
教師一定要以幼兒游戲的夥伴參與游戲中,一定要逼真,富有真情,幼兒就會在很自然的情況下接受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也才會生動的繼續游戲主題。在21世紀,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多變的世界挑戰,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就有可能使我們的幼兒成長為生活的強者,成為自己的未來和人類美好的明天的創造者。我們應該抓住幼兒期這一黃金時期,充分利用有效資源,積極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Ⅷ 如何指導幼兒進行角色游戲 豐富生活經驗是第一步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主題創設、角色扮演、情節發展、材料使用均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要使游戲內容充實、新穎,就要創造機會,讓幼兒對外界的事物有較豐富而深刻的印象。教師應有計劃地、有目的地將各種知識經驗滲透在區角、參觀、早談、日常生活活動之中。如外出遊覽和參觀時,引導幼兒觀察交通是怎樣指揮交通的,來往的車輛和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規則,觀察售貨員、理發師、醫生的工作細節,幼兒只有在生活中觀察得細致,感性認識越豐富,在游戲中的反映才越逼真。
二、提供可操作性強的游戲材料
活動材料的可選擇性及自選程度,直接影響著游戲的針對性、積極性。教師要提供豐富的材料,根據情況及時更換或更新材料。
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游戲材料、製作玩具。如「點心店」,師生共同收集盒子,做烘烤麵包、蛋糕的烤箱;根據店內的需要,協助幼兒自製、收銀機;根據本地特色食品,製作各種食材,比如蓬壺肉羹湯、煎果、九層糕等,新興小吃食品如串串香、烤羊肉等。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2.通過場地布置來影響幼兒的行為。例如:用物體或「傢具」把空間分隔,把吵鬧的影劇院和安靜的圖書館分開,減少兩個游戲之間的不良影響。某一主題參與人少時,可通過變換場地、更新道具等方式吸引幼兒。
三、科學制定合理的游戲規則
「規則是游戲本質的特徵」。沒有規則行為,就沒有游戲可言。而游戲規則要讓幼兒所理解接受和實施,就不能由教師一手包辦,而應該由教師、幼兒共同協商制定。在游戲過程中,會發現無法預測的意外,常常在活動中討論,邊討論邊實施,邊實施邊修改,最後,在大部分幼兒的認可下,教師歸納成規則。當幼兒在游戲時作出嚴重違反規則或攻擊性等危險行為時,如:在游戲當中,幼兒因爭搶玩具而發生打罵行為,教師應直接制止,加以引導。
四、重視全面的介入觀察
觀察不僅僅為游戲的准備工作提供基礎,還是聯結准備工作和介入游戲這兩大部分的橋梁。教師只有充分觀察,才能正確地判斷游戲情況,有的放矢地引導、幫助幼兒獲得發展,才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干涉幼兒游戲。
1.通過全面的觀察,了解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度,便於掌控游戲的節奏。
2.觀察游戲主題是否豐富,物質提供是否恰當,思考變更游戲內容和材料。
3.觀察幼兒經驗是否充足,角色之間是否沖突,判斷介入指導的最佳時機。
五、開展有效的適度指導
1.運用語言提示指導。教師的語言具有多種功能,正如誇美紐斯所言:一個動聽、清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會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裡,把知識一道帶進去。教師主要通過和幼兒的交流、對話讓幼兒主動進行「社會的、認知的知識建構和與他人進行意義協商的動態過程」。
教師宜用親切平和的詢問,以了解孩子的具體真實的想法。如「你要做什麼呀?」「為什麼要這樣做?」等,促使幼兒引起思考,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明確判斷。而當幼兒遇到困難、缺乏目的時,教師可用簡單語言進行建議性提示。例如,「糖果店」的糖果賣完了,游戲沒法開展下去,教師說「我們一起再做些糖果吧」,引導孩子們開辦「糖果加工間」。
2.運用動作提示指導。教師在指導游戲時,利用動作、表情、眼神等身體語言對幼兒游戲行為作出反饋。例如教師用點頭、贊許的目光、欣喜的表情肯定幼兒的良好表現;用擺手、搖頭或面部表情等否定一些不良行為。必要時教師應適當地示範游戲玩法,具體如:「銀行」的職員辦理「存款」「取款」;飲食店的「招待員」耐心、和藹、有禮貌地招待顧客;的醫生給病人看病、開。
3.以角色的身份進行指導。教師加入游戲,並通過扮演角色取得發言權、管理權和評議權。如:在「肯德基」中,教師擔任副經理,給「經理」示範如何管理整個店的工作,以副經理的身份指導「店員」進行工作,不斷豐富游戲內容,發展游戲的情節。在角色游戲中常常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影響游戲的順利進行和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有效地進行一些隨機教育。
總之,教師要積極地融入到游戲中去,及時了解幼兒的需要和心理,然後在適當的時候介入游戲,有效地幫助幼兒拓展思路,發展游戲新情節,控制游戲節奏,深化游戲主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Ⅸ 淺談在玩沙活動中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
大量生活事實和眾多的科學研究證實幼兒具有創造力。幼兒的創造力是通過具體的創造活動表現出來的,它與幼兒的游戲密不可分。玩沙是我們能提供給幼兒的最自由、最美好的活動之一。在玩沙活動中,我們常常看到幼兒挖河、做蛋糕等。只要我們仔細認真分析一下,不難發現,他們確實具有新穎、獨特性,是幼兒創造力的表現。因此,我們有目的、有系統地教小班幼兒玩沙,並在玩沙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和從事活動的一種認識傾向。一個人對某事物感興趣時就會對它產生特別的注意,對該事物觀察敏銳、記憶牢固、思維活躍。興趣可以使人沉醉,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興趣可以引導人發覺自身潛力,甚至超越能力極限。這種興趣促使幼兒去積極探索新事物,並從中得到心理滿足。 其次,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愉快寬松的班內氣氛。如果在玩沙活動中,氣候適宜,我們可讓幼兒光腳在沙地里玩,這樣幼兒就不必擔心沙子在鞋子里不舒服,從而激發了幼兒玩沙的興趣,讓他們能身心放鬆,充分表現自己。 最後,我們讓幼兒在玩沙活動中自然的表現自己的情感,不壓抑自己的願望。教師不以成人的功利性觀點看待幼兒玩沙,而是讓幼兒以愉快的情緒玩沙。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描述的幼兒把一種熱烈的情感帶進了游戲之中,他們好象是小小研究家,正在從事自己所熱愛的工作。 二、創造條件 創造良好的游戲環境是幼兒玩沙活動的基礎。玩沙雖是一種幼兒自主資源的活動,但是如果沒有適宜於幼兒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環境,幼兒就難以在游戲中獲得充分的發展。因此,做好玩沙前的准備工作,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 1、知識准備。玩沙活動的內容與幼兒有關生活越接近、有關的經驗越豐富,幼兒的表現就越積極、越主動。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強化幼兒的有關生活經驗,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他們熟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街道、公園、動物園等各種圖片,增加幼兒的感性認識,以使幼兒能在活動中去發揮、想像、交流、探索。 2、物質准備。在保證幼兒充裕時間去活動的同時,還要為幼兒提供充分的玩沙材料。除了提供一些玩沙的工具,如鏟子、小桶、小推車等外,還要為幼兒准備充足的輔助材料,如小樹枝、水板、塑料空瓶、插塑、小動物玩具、小木偶、小汽車等等。另外,我們認為在玩沙時,水也是最好的輔助材料。通過適當的輔助材料的提供,激發幼兒的建造興趣,豐富主題情節,並引導幼兒玩出更高水平,而不是干擾幼兒的活動。我們觀察幼兒的玩沙活動,追蹤幼兒在一個星期里的玩沙,會看到小班幼兒每次玩沙並不是同一游戲的多次重復。有時是由於環境的刺激,有時是由於自身認知水平的發展,幼兒的玩沙內容不斷發生變化。正如有人所說:游戲的連續出現,正是孩子的能力不斷趨於成熟的表現,孩子的游戲就是一種不斷的進步。 三、掌握方法 在玩沙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並以幼兒的主體性的發揮為出發點和歸宿,來指導幼兒玩沙;要運用各種指導方法,使幼兒有發揮自己積極性、主動性的機會。 1、激發聯想。小班幼兒在玩沙前往往說不出要做什麼,他們將沙倒出來又裝過去,偶爾堆積在一起就非常驚訝或者突然有所發現的喊:哈!山!我做了座山!但也有個別幼兒在活動中處於茫然狀態,於是就需要教師給予協助,可以問:你能告訴我你做的是什麼嗎?或者教師參與活動製作成品後,要求幼兒起名字,這種方式對於幼兒在游戲中的明白有所幫助,由此會增加幼兒的興趣。 2、參與游戲。幼兒最初的創造力始於模仿。幼兒通過模仿學習了一些知識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知識背景,就能進行簡單創造活動了。因此教師在玩沙時可與幼兒平行游戲,在幼兒能看到的地方與幼兒使用同樣的工具堆高、築堤、挖河、掏洞、修路、種樹等,使幼兒得以觀察、模仿。由於幼兒在教師周圍他們會主動觀察教師的行為,並進行反復模仿。教師在玩沙活動中不僅是一個組織者,而且是一個參與者。教師的參與本身就能夠提高幼兒的興趣。 3、引發目的。小班幼兒喜歡玩沙,卻不知如何去玩,教師如果不了解幼兒的水平,聽任幼兒去玩,就會造成活動的盲目性,活動的水平也不高。因此,教師觀察幼兒的游戲,從中了解每個幼兒的積極性和興趣,尋找每個幼兒的生長點和教育契機。尤其當幼兒有求援的需要或有危險性和攻擊性行為時,教師應立即從隱性指導走向顯形指導。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的建造目的性增強了,建造的內容也就越來越豐富了。 4、鼓勵為主。在玩沙游戲中,幼兒也會暴露自己的弱點。有的幼兒在壘牆時,壘不好就氣餒了,還有的幼兒想做湖卻做成了小洞。教師要積極引導,從幼兒的年齡和每個幼兒的實際出發,把幼兒的今天和昨天比較,這樣就能看到幼兒在不斷的進步,從而對他們加以表揚,最大限度的發揮幼兒的潛力。幼兒受到了鼓勵,看到了由於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結果,自信心增強了,積極性也提高了。這時教師再給他們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他們就樂意接受了,並且勇於嘗試以獲得新的成功。玩沙活動中教師對幼兒鼓勵,不僅用語言表示,而且可用滿意信任的目光、親切喜悅的笑臉,使幼兒知道做對了。 此外,玩沙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時,不應只看重幼兒的創造結果,更不能從成人的角度和標准來評價孩子的作品,而應更多地去關注幼兒在創造過程中所具備的一些品質:是否有濃厚的興趣和自信、大膽的想像、獨立的思考,並加以積極的引導和鼓勵。 總之,幼兒在玩沙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特別需要一種民主、寬松的氛圍,教師和家長要允許幼兒標新立異和異想天開,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使幼兒敢於創造,樂於創造。我國的創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在玩沙活動中的創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的,我們要成為幼兒創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隨時為幼兒打開創造之門。(作者:薛妙香 福建省福安市溪柄中心幼兒園 編輯:ls)
Ⅹ 幼兒園小班的游戲
讓幼兒創造性的玩、創造性的游戲! 這方面在幼兒的玩耍上就有表現出來。例如在幼兒園繪畫課上,一個小朋友拿起一隻紅色的蠟筆在圖畫簿上隨意的來回塗著,並沒有依照圖形的線條畫,也不考慮天空與草地是否應該塗上紅色。這時,有的老師就會說:「不對,不對,不是那樣的!注意看,你應該這樣畫才對!」又如在家有位父親為兒...子買了一整套玩具火車,到家做父親的迫不及待的動手打開盒子,趕緊將軌道連接起來,可是兒子抓起一節車廂,丟到屋子的一角。「不,不,!」父親說,「你應該將車廂防在路軌上,像這樣!」兒子把車廂放到車軌上向前推,但馬上就翻倒了。「不,你必須先上發條,然後在用火車拖著列車跑!」可憐的孩子卻沒有力氣上緊發條,更不關心各種現實的規則。十分鍾後,小兒已失去耐性,甚至出現討厭這玩具火車產生不愉快的情緒。所以在幼兒游戲或玩耍時,成人過分熱心地參與其事或對幼兒游戲提出過多的要求限制了他們的思考范圍,而且幼兒在游戲時,總是假設自己是唯一的主角,因而樂在其中。如果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思去玩,或被人控制了自己的動向,就回失去游戲的興趣,造成「監視」孩子游戲的反效果。 創造性的玩! 第 一、根據幼兒的特點玩。針對孩子的年齡、興趣、需求和能力,鼓勵和重視孩子與此相適應的玩。例如我發現我班幼兒對穿線板這個手工活動非常的感興趣,手工活動符合大 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對它又感興趣,而且本班幼兒有能力完成,我們就可以鼓勵幼兒玩,可以讓幼兒試著把穿線板的紋路穿的更復雜些。 二、把幼兒的經驗帶入游戲中玩。幫助孩子把自己的經驗帶入玩耍中,使他們的玩法更具創造性,較少的模仿性,玩出自己的特色。如幼兒在玩角色游戲娃娃家時,可以引導他們把自己在家的生活經驗帶到娃娃家的游戲當中。如果這樣每個幼兒都把自己不同的經驗帶入其中,那幼兒就能玩出自己的個性,玩出自己的特色來,或者有的幼兒在玩娃娃家這個游戲時帶自己的娃娃去玩一些自己在家想去玩卻被父母制止的事,現在就可以帶自己的娃娃去玩,充分的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減少其模仿性。 三、根據幼兒的需要玩。觀察孩子的玩耍,了解他們的活動和興趣,從中知道通過增加玩的材料和孩子的需要來進一步開發新的玩法。就這點我觀察到我半幼兒在晨間鍛煉玩跳圈的時候,大部分幼兒對此已不感興趣了,我就把本來是擺成直線的圈擺成弧形或蛇形等,通過不斷的變換圈的擺放形式並且適當的增加拳的數量,這時我發現幼兒對跳圈又感興趣了,又喜歡玩了而且玩的很投入。變換游戲的方法可以增加兒對游戲的興趣可以慢慢的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創造新的玩法。 四、幼兒創造性的玩。仔細選擇玩具,有多種玩法的玩具會激發最有價值的玩,並隨著時間的推移給孩子許多創新的玩法和機會。而許多新玩具往往起不到這種作用。還是拿幼兒玩圈來說教師可以給幼兒人手一個圈,給他們自己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研究、去發現、去創造新的玩法。相對的有的新玩具幼兒只是為了嘗嘗鮮,所以給孩子選擇或製作玩具時一定要注重其多玩性和創造性。 五、成人適當的引導幼兒去玩。在孩子玩的時候成人要親自參與做一個跟隨者,在適當的實際給予暗示即可,不要打擾 他們,如幼兒在玩娃娃家時,有的幼兒抱寶寶不是抱著寶寶的身體而是擰著寶寶的一條腿或是胳膊,或出現其他錯誤時,這時教師可以親身參與其中,以同伴的身份去引導他們。例如,老師可以抱著另一個寶寶走到她面前說:「你怎麼這么對你的寶寶啊,你不喜歡你的寶寶嗎?你這樣寶寶會很疼很難受的,你看我是怎麼抱我寶寶的,所以我的寶寶很喜歡我,你如果向我這樣抱寶寶,寶寶也會很喜歡你的!」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怎樣才是正確的,這樣要比教師立刻出現在他們面前並且一頓指責再叫他們改正錯誤效果要好的多。而且這樣就回阻礙幼兒的創造性,因為幼兒會很小心的玩怕自己會再出錯誤挨批評。因此,成人怎樣參與孩子的游戲也很重要。 六、讓幼兒自由的玩。盡量為孩子安排一段不受干擾的時間玩。著不僅讓他們明白了玩的重要性,還能開發他們參與有意義的,愉快地玩的能力。因為游戲活動自由活躍的氣氛能使幼兒情緒高漲,幫助幼兒解除或鬆懈緊張情緒,這些都能促使幼兒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他們玩的開心、玩的盡興。讓幼兒保持愉快地心情大膽的玩。但是有時也要根據本班的人數、場地、特點等,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七、讓幼兒健康的玩。媒體的內容有時對孩子的「玩」影響就很大,若有發現孩子沉溺於媒體的暴力或不健康的東西時,這時家園應共同引導教育幼兒不要輕易的責備孩子或對孩子產生偏見,與其家長聯系針對這些問題共同幫助幼兒,例如對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或節目內容進行一定的限制。 總之,我們盡量讓幼兒創造性地玩游戲,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最終開發出對他們社會性、情感和智力發展都有益的游戲,並結合實際情況讓孩子玩出自己的個性,玩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