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原子彈核武器是誰發明的
是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
1943年奧本海默創建了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並擔任主任(Director) ;1945年主導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
二戰後,奧本海默曾短暫執教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之後來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工作並擔任所長(1947年-1966年)。
奧本海默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48名 。
(1)原子彈的原理是美國人發明的擴展閱讀:
人物戰後活動:
1947年到1966年期間奧本海默擔任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1947年擔任原子能委員會總顧問委員會主席,這個委員會和愛因斯坦一起,反對試制氫彈,認為會引起軍備競賽,威脅世界和平。
奧本海默懷著對於原子彈危害的深刻認識和內疚,懷著對於美蘇之間將展開核軍備競賽的預見和擔憂,懷著堅持人類基本價值的良知和對未來負責的社會責任感,滿腔熱情地致力於通過聯合國來實行原子能的國際控制和和平利用,主張與包括前蘇聯在內的各大國交流核科學情報以達成相關協議,並反對美國率先製造氫彈。
Ⅱ 原子彈是由美國首先發明的,為何美國人卻沒有用原子彈統一世界呢
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原子彈的國家,但是它之所以沒有使用原子彈去統一全球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一、美國在二戰結束的時候需要用原子彈威懾的國家只有蘇聯。二、以當時的製造工藝,美國的原子彈原料提取困難,生產速度慢,不足以支撐大規模製造原子彈。三、在美國看來統一世界反而會更麻煩。
第三個原因就是因為在美國人看來統一世界反而會非常的麻煩。因為全球總共有200多個國家,各個國家和地區又有著不同的文化、語言和民風。要將這些文化和民風統一管理起來,是相當費事的,這也是美國不統一全球的原因。
Ⅲ 原子彈是誰發明的
羅伯特·奧本海默。
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男,著名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被譽為人類的「原子彈之父」。
曼哈頓計劃期間,1943年奧本海默主持創建了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並擔任主任,而後於1945年7月主導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因此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奧本海默曾短暫執教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之後來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工作並擔任院長(1947年-1966年)。
1967年2月18日,奧本海默因喉癌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市去世,享年62歲。 2006年12月,奧本海默被美國的知名雜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48名。
Ⅳ 原子彈是如何發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流亡到美國的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得知德國正在加緊研究核裂變的鏈式反應,並禁止被佔領的捷克出口鈾礦石,就馬上意識到德國可能正在研製原子彈。要是讓希特勒這樣的戰爭狂人擁有了原子彈,那人類的未來將不堪設想。
西拉德馬上和其他兩位物理學家找到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希望他憑借自己的威望給美國總統寫信,說服美國政府盡快開始原子彈的研製工作。愛因斯坦很贊同他們的看法,欣然在西拉德草擬的信上簽了名,並委託羅斯福總統的朋友和顧問亞歷山大·薩克斯將這封3位科學家聯名簽署的請求信轉交給羅斯福總統。信中針對德國研究鏈式反應的情況,3位科學家一致提出「美國政府應該和研究鏈式反應的美國物理學家們保持經常的聯系」。
據說羅斯福總統一開始並沒有在意此事,只說了一句「這倒是個有意思的想法,不過現在政府沒有精力考慮這個事情」。薩克斯看到總統無意支持此事,很是著急,一夜都在想如何才能說服羅斯福。次日,在與羅斯福共進早餐時,薩克斯說了這樣一席話:「在拿破崙執政時代,一個年輕的美國發明家富爾頓來到了這位法國皇帝面前,建議建立一支由蒸汽機艦艇組成的艦隊。他說這樣的艦隊,無論在什麼天氣下都能在英國登陸。軍艦沒有帆能走嗎?這對於那個偉大的科西嘉人(指拿破崙)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因此他竟把富爾頓趕了出去。根據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爵士的點評,這可以說是由於敵人缺乏見識而使英國得以倖免的一個著名的例子。如果當時拿破崙稍稍動一動腦筋,再慎重考慮一下,那麼19世紀的歷史進程也許完全會是另外一個樣子。」這個故事果然打動了羅斯福總統。他立即叫來了隨從,下令通知政府有關機構組成一個鈾咨詢委員會。
1941年12月6日,也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一天,美國政府正式決定,實施製造原子武器的計劃。這項計劃因其第一總部的所在地而被命名為「曼哈頓工程」。美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和陸軍准將萊斯利·格羅夫斯成為領導這個開辟了人類原子時代巨大工程的搭檔。格羅夫斯准將此前曾負責在極短時間里建成五角大樓的建設工程,雖然並不十分明確這項「曼哈頓工程」的性質和意義,但他被告知:「如果你的工作做對了,就將會贏得戰爭。」現在正要求他運用自己出色的工程協調能力來協調10萬名工作人員、13個州的37處設施及12所大學的實驗室的工作;奧本海默博士則負責科學上的領導,率領幾千名高級研究人員來到了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附近的一個用圍牆圍起來的秘密基地里。
因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國並定居下來的義大利傑出的核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也加入到了「曼哈頓工程」。他曾在芝加哥大學領導建造了美國第一個原子能反應堆,為原子彈的研製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數據。但製造核彈還存在著許多技術方面的困難,最主要的問題是鈾的提純問題。當時的科研人員普遍認為,最好的核裂變材料是鈾235。但這種鈾的天然含量很低,只佔0.7%,所以必須用某種方法進行化學分離,以獲得高含量的鈾235。美國政府決定不惜工本,採用多種方法同時進行試驗,以求盡快分離出足夠的高純度鈾235。但是,由於分離鈾的成本太高,再加上人們後來又發現了一種由鈾238嬗變而來的新元素鈈239,也是一種良好的核變材料。因此,可以將分離試驗中剩下的大量鈾238用來製造鈈。
1943年,「曼哈頓工程」進入了具體設計階段。1945年春,3顆原子彈被科學家們造出來了。
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沙漠深處,在一聲閃耀著令人眩目的光芒的猛烈爆炸聲中,「曼哈頓工程」的工作達到了高潮。在一個離地面約10公里的地下觀測室里,奧本海默博士看到了世界上第一顆鈾原子彈試爆成功後升起的蘑菇雲,禁不住默默地慨嘆道:「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根據專家測算,這顆原子彈的爆炸威力相當於20000噸TNT炸葯。
美國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就成功地試制出原子彈,完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希特勒將一大批極有才華的歐洲核物理學家趕到了美國,為美國聚集了全球實力最強的科學家陣容;二是為了完成「曼哈頓工程」,美國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前後共動員了50多萬人參與實驗,耗費資金22億美元,佔用了全國近1/3的電力。原子彈的研製成功是20世紀在科學協作方面的典型範例。
1945年5月,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人們才了解到德國雖然一直在從事原子彈的研製工作,但離真正能製成原子彈還早著呢。他們研製核反應堆的設施屢遭盟軍和抵抗組織的破壞,根本無法集中全力製造原子彈。這時,從前建議造原子彈的科學家們又開始呼籲,要求禁止使用核武器。但科學理論一旦變成了現實,科學家們就根本無法改變它的命運了。6月,當初首倡研製原子彈的西拉德等7名科學家又聯名給美國國防部長寫信,指出原子彈的存在會引起世界各軍事強國的核軍備競賽;7月,西拉德又起草了給白宮(美國總統官邸,後成為美國政府的代稱)的緊急請願信……
但這一切都無助於事——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政府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從此,全世界幾個軍事強國間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核軍備競賽開始了!
Ⅳ 美國何時發明的原子彈
1945年7月16日
Ⅵ 原子彈最開始是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
原子彈最早是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