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是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嗎
不是蔡倫發明了造紙術,蔡倫只是改進了造紙術和推動了造紙業的發展,據多部史書記載,我國勞動人民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了紙,而且還已經用來書寫。
㈡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嗎
一直以來,都認為造紙術的發明者是東漢時期的蔡倫,連以前的教科書都是這么寫的,隨著後來考古的發掘,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可能我們真的錯了,蔡倫並不是造紙術的發明者。
㈢ 蔡倫是怎麼發明造紙術的
大約公元57年前後,蔡倫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家,從小家境貧寒,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在永平末年(75年)入宮做了太監。進宮之後,蔡倫做了小黃門,職位相當低。但他頭腦靈活,機敏多才,做事又小心謹慎。到了公元89年漢和帝即位後,蔡倫即被升為中常侍,掌管文書,傳達詔令,並時常參與國家機密大事,後來又升至尚方令,負責皇室器皿的製造,尚方是專門生產御用品的機構,資金雄厚,技術完備,這給蔡倫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環境。
蔡倫在少年時代就對造紙有著濃厚的興趣,做過許多次試驗,雖然未能造出紙來,但卻讓他對造紙的材料和一些基本工藝有了很深的了解。進宮後,他看到皇帝批閱的奏章大多用的是竹簡或木牘,極為笨重,也有用縑帛的,但由於成本太高。難於在民間普及。於是他利用做尚方令的有利條件,認真揣摩過去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經過長期反復實驗,對造紙的原料和工藝都進行了改革。他把樹皮、麻頭、破布和舊魚網等作為造紙的原料嘗試造紙,這樣,即擴大了原料的來源。又降低了造紙的成本。
東漢元興元年(105年),蔡倫將他造的優質紙張進獻給漢和帝,漢和帝用後,覺得紙張輕薄而不透漏,寫起來非常舒適,對蔡倫大加贊揚,並通令推行全國。漢安帝元初元年(114年),蔡倫因造紙有功,被封龍亭侯,人們便把這種紙稱作「蔡侯紙」。經過他的改進,不僅紙張的質量大大提高了,成本也降低了許多,於是很快就在全國流傳開來。
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和火葯、指南針、印刷術一起,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
㈣ 蔡倫是如何發明造紙術的
蔡倫在擔任尚方令時,主管尚方的各種事宜。這樣蔡倫就有機會經常和手工工人接觸,他們的精湛技術和創造精神對蔡倫有深刻的影響。蔡倫本人善於賦詩作書,需用大量的紙張。他深知缺紙的苦處和書寫上的困難。他決心克服困難,攻克難關,改進造紙術,提高紙張質量。蔡倫首先想到,縑帛很輕便,但價值昂貴,必須利用一些價值低廉的原料來造紙。蔡倫在認真總結勞動人民用各種植物造紙的經驗以後,改用了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代替原用麻布、絲帛、芋麻、線頭等原料,這些原料貨源豐富,到處可以找到,價錢便宜。首先解決了以前原料價格高、原料少的問題。這樣做,不僅大大降低了產品的成本價格,而且為大量進行生產創造了條件。特別是用樹皮做原料,開創了近代木漿紙的先聲,為造紙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途徑。另一方面,蔡倫在造紙工藝上也有重大突破。據考古情況推測,當時造紙時,先把原料洗滌切斷,浸漬漚制,並加入適量的石灰漿升溫促爛和蒸煮等工序,以後反復大力舂搗,分離出纖維紙漿,再把這些紙漿用細簾子撈取,漏去水分,晾乾,揭下來,壓平砑光。改進工藝後生產出來的紙張,具有體輕質薄、價格低廉、經久耐用等特點。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把這批紙獻給朝廷。漢和帝看了這種紙,十分賞識蔡倫的才能,並馬上通令天下採用。從此,造紙術在我國推廣了起來。新紙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並逐步取代了舊的書寫材料。
㈤ 蔡倫在什麼時候發明造紙術的
紙是我國來古代勞動人民在生源活中發明的。但以前的製造方法不規范,蔡倫在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改進了造紙術,使紙張逐漸普及使用。紙的主要功績是承載信息,促進知識的普及和發展,蔡倫的改進使紙成為廣泛的用品,從這個意義上說,紙是蔡倫發明的。至於早期已有紙,但沒有廣泛製造和使用,就好像玻璃,自然界早就存在,我們從來沒有認為是大自然發明了玻璃。
㈥ 造紙術是西漢蔡倫發明嗎﹖
這是個具有歷史爭議的問題,最標準的說法是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那麼造紙術是誰發明的呢?長期以來一般都歸功於東漢時的宦官蔡倫,《後漢書•蔡倫傳》明確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由於《後漢書》作者對這一事件的記錄非常明確,而且《後漢書》在當時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地位,所以在沒有其它歷史文獻為證的情況下,後人認定,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一些學者把蔡倫向漢和帝劉肇獻紙的公元105年,作為紙的誕生年份。
持否定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學者認為,"發明造紙術的是西漢勞動人民。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後,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至和帝時,尚方令蔡倫組織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監制出一批精工於前世的良紙,於元興元年奏上,經推廣後,'自是天下莫不從用焉'。"這是爭論中的一種意見。現在學術界傾向於這一種觀點,就連中學教科書也將"蔡倫發明紙"改為"蔡倫改進紙"。
然而,另一種意見則堅持認為,蔡倫是我國造紙術的發明者。這部分學者指出,根據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有關紙的解釋,在蔡倫之前古代文獻中所提到的紙,都是絲質纖維所造的,實際上不是紙,只是漂絲的副產品。根據造紙的一般原理,要造成一張中國式的植物纖維紙,一般都要經過剪切、漚煮、打漿、懸浮、抄造、定型乾燥等基本操作。本世紀考古學家發現的幾種"紙",實際上都不符合這一特徵。
總之,對於"造紙術發明人是否蔡倫"的爭論,四十多年來,學術界也一直未能達成統一意見。堅持"蔡倫造紙"的學者認為,中國的重大歷史問題不應輕易否定;而否定者則認為:在考古實踐與文獻記載發生矛盾時,應該以考古事實修正文獻記載。其實,不論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者,還是造紙術的改良者,造紙都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這一歷史定論是無可非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