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躍動的發展歷程
2003年, 團隊的前身(民間體育跳繩俱樂部)在中國第一所高等體育學府——上海體育學院成立
2004年, 花樣跳繩頻頻亮相國內大型賽事活動, 隊伍骨幹多次深入民間調查研究, 汲取民間跳繩運動精華
2005年, 花樣跳繩作為民間體育優秀項目走進上海社區, 團隊被評為上海市大學生「先進集體」
2006年, 中國花樣跳繩聯盟—躍動·上海花樣跳繩隊正式成立, 開始與國外跳繩組織交流合作
2007年, 躍動·上海花樣跳繩隊參與上海市教育局、體育局和衛生局共同聯手科研課題「青少年兒童運動干預減肥」
2008年, 躍動·上海花樣跳繩隊與中國花樣游泳隊相聚三亞迎奧運;獲得全國跳繩比賽團體總冠軍
2009年, 代表中國參加第五屆亞洲跳繩比賽;獲得上海市優秀團隊
2010年, 代表中國參加第八屆世界跳繩比賽;躍動教材,教學光碟,教學培訓,跳繩器材等投入市場
2011年,躍動執裁濰坊中國跳繩精英賽
2012年7月,躍動承辦首屆全國跳繩教練員培訓班,吸引來自全國各地237名教師及跳繩愛好者參加
2012年7月,躍動參加中國跳繩公開賽,獲得三金一銅
2012年8月,躍動首次出征世界跳繩錦標賽,獲得三人交互繩花樣賽的亞軍
2012年8月,參與CCTV3大型文藝活動《我們的驕傲——中國奧運健兒澳門聯歡會》
2012年9月,躍動跳繩俱樂部飛躍性發展,俱樂部成員突破200人
㈡ 什麼是花樣跳繩
花樣跳繩作為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開始被人們所認識,它擯棄了傳統跳繩的枯燥無味,加入了許多新興的元素,如:街舞 武術 雜技 體操等,然後配合上音樂、燈光展現出來,是一響非常炫、具有觀賞和比賽性的項目。花樣跳繩的花樣繁多,使學習者能很快地掌握更多技術的同時,不失樂趣,受到各種年齡層次的人喜歡。花樣跳繩分為個人花樣、車輪跳、交互繩、網繩。
個人花樣(Single Rope Freestyle)
個人花樣是指一個人利用一根繩子做出各種花樣動作的比賽項目。第五屆亞洲跳繩比賽規則中把個人花樣分為四個等級,五個類別花樣,分別為:基本花樣、交叉花樣、多搖花樣、特別動作花樣、放繩花樣。個人花樣是跳繩的基本功,所需人數少,簡單易學,容易上手,因此是普及跳繩首選的跳繩方法;
車輪跳(Chinese Wheel )
車輪跳是花樣跳繩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種兩人或兩人以上相互配合輪流進行跳繩的新型跳繩方法。由於是輪流的進行跳繩,從側面看就像車輪在轉動,故得其名。世界跳繩聯盟(FISAC-IRSF)比賽規則中稱車輪跳為「Chinese Wheel」車輪跳花樣繁多但難度系數較低,難學易練,打破了傳統跳繩的單一性,跳起來活潑有趣,極具觀賞性,是健身、減肥、塑身人士首選的有氧運動之一。
交互繩(Double Dutch)
世界跳繩聯盟(FISAC-IRSF)比賽規則中這樣描述交互繩:兩名搖繩者分別握住兩根繩子的末端,兩根繩子向相同或相反方向依次打地,同時跳繩者在繩子做出各種技巧,跳繩者和搖繩者可以相互轉換,搖繩者和跳繩者都會被評分。現在,交互繩已成為一項國際賽事,目前世界上三大交互繩比賽,分別是紐約交互繩大賽、日本交互繩大賽(DDCJ)和比利時交互繩大賽(DDCB),這三大比賽中會邀請世界上頂級的交互繩團隊參加比賽,大約每年有10萬名青少年參加交互繩比賽,後來沃克成立了美國交互繩聯盟。交互繩花樣難度非常高,融合了體操、街舞、健美操等元素,交互繩花樣動作具有非常強的表演性和觀賞性,也是世界跳繩比賽中關注度最高的一個比賽項目。
㈢ 信息傳遞的故事
古今傳遞信息的故事
烽火
在中國古代,為了傳遞軍事情報,人們曾設立過烽火台,利用火與煙傳遞信息。烽火台白天燒狼糞,夜間點柴草。傳說燒狼糞時有很大的濃煙直沖藍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發現,因此烽火有時又被稱為狼煙。當發現敵情時,燃起烽火,台台相傳,一直傳到軍營。在2700多年前,中國周朝時的烽火告警系統就已經很完備了。
馬拉松長跑是為了報信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發達的古代,人們要傳遞信息只能靠兩條腿或騎馬。馬拉松長跑項目,就是為了紀念一位2000多年前為傳送捷報而犧牲的英雄設立的。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軍隊的入侵。傳令兵菲迪皮茨一口氣從馬拉松鎮跑到首都雅典報告喜訊,當他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趕到雅典廣場說完捷報之後,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為了紀念這位戰士的英雄事跡,1896年,在世界第一屆奧運會上,他跑過的距離被作為一個長跑比賽項目列入運動會。
用驛站傳遞信息
文字的發明促進了人們的交往,從此通信也就開始了。中國遠在周朝時就建立了專門傳遞官府文書的驛站,通過騎馬將文書一個驛站接一個驛站地傳遞下去,同時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驛郵制度,以實現快速、准確的通信。秦代統一六國後,就將驛站信息傳遞系統作為國家的行政機構確定下來。驛郵是以駿馬每小時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傳遞信息,來實現遠距離通信的。在當時這已經很快了。
信鴿和信猴
為了傳遞信息,古時候的人們還想出了許多奇異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號樹、信鴿和信猴等等。
在奈及利亞貝喀薩地區,人們用猴子送信。人們將母猴和子猴分別關在兩地,並時常將母猴帶去尋找子猴,使母猴認得路線。當人們需要通信時,將信裝在竹筒里綁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尋找子猴,母猴總能將信送到目的地。
信鴿從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傳送工具。在通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鴿仍有用武之地。在戰爭中,通信聯絡至關緊要。然而一旦爆發核戰爭,核爆炸產生的強烈電磁輻射將使現有的各種電子通信系統陷於癱瘓,但信鴿仍能自由飛翔。瑞士軍隊訓練培育出了能雙向投書的信鴿。這些信鴿不再傳送傳統的文字書信,而是攜帶著裝在膠囊里的計算機晶元,內中的密碼情報也只能在專門的裝置上閱讀,保密性極高。信鴿甚至有可能成為特種通信兵。
郵局的出現
一般認為,郵局是波斯王居魯士大帝創立的。居魯士統治著一個疆土廣袤的大帝國,由使者傳遞書信和信息已經不能適應帝國的需要。為此,他建立了一個由許多驛站組成的郵遞行政部門,這便是最早的郵局。這些驛站間隔一定的距離,負責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驛馬。
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郵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還整頓了連接東西方的驛站傳遞制度。
公元前31年,羅馬人在奧古斯都統治時期,仿照這樣的機構,建立了公共驛站。站里備有喂足草料的驛馬和供過往官員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紀,羅馬式郵局已經消失,修道院遍布歐洲。修道院之間的通信通過使用稱為撀尥祭瓟的羊皮紙卷進行。第一個修道院在紙卷上寫上他們的傳言,送達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們的傳言,從而使紙卷越來越長。例如,傳送聖·維落爾修道院院長死訊的紙卷長達9.5米,寬0.25米。人們稱之為修士郵局。
大清郵局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5年),是清代上海地區十三家主要的通郵站之一。經歷了民營的信局-外國郵局-文報局-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不同階段。他是目前華東地區唯一留存的清朝郵局遺址,也是近代中國郵政歷史的縮影。
1878年(清光緒四年),煙台「華洋書信館」在周村設立分館,是為淄博地區大清郵政 機構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清郵局開辦。1902年,博山二等大清郵局設立,附 設八陡、西冶街2處代辦所,並設信櫃5處,有村鎮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莊信差2人 ,通萊蕪、泰安信差4人。1904年,臨淄西關廣順號、衛生堂葯店設郵政代辦處。翌年 ,桓台設三等郵局,張店、索鎮設分局。張店大清郵政分局設在原張店街里東四街,為商家 代辦,辦理信件和匯兌業務。時周村、淄川、新城(桓台)索鎮、張店等局隸屬濟南總局, 博山、臨淄、金嶺、淄河等局隸屬青州總局。
辛亥革命以後,「大清郵局」改稱「中華郵局」。郵局內部設郵務員、郵務佐、郵差、局役 四級。原張店大清郵政分局,遷至南北街。
1919年1月,臨淄中華郵局在臨淄城建立,始為三等郵局,翌年10月升為二等郵局, 鄉間設辛店、淄河店、孫婁店、西古城4處分櫃。1920年8月設立桓台縣郵局(三等局 )、張店郵局(三等局,後升為二等)、周村郵局(二等局)、博山郵局(二等局)。桓台 縣郵局在北石橋、曹村扒頭橋設信櫃,屬商家代辦。
1921年,博山郵局增設村鎮巡外郵差2人,分南北2路,3日巡行一周。西河、源泉、 八陡、夏庄、邢家莊均設信櫃。
1924年,張店中華郵局改為二等二級局,租用民房3間,經營匯票、保價信、平信。南 定亦設郵政局。
1926年,張店郵局遷至原張店二馬路(今西一路),並增設包裹郵寄等業務。同時在福 勝里、衛固設置信箱,馬尚、衛固分別設立郵寄代辦所,辦理小額匯兌業務。
1931年,辛店分櫃升為辛店郵局。
1943年,鐵山、衛固、石橋設郵政代辦所,後改為郵務所,辦理小額匯兌業務。
1945年,張店、南定均為二等乙級郵局。張店郵局配有局長1人,郵務值2人,信差3 人,苦力4人。昌城、馬尚亦設有郵政代辦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中華郵局」即被戰時郵局接收。直到今天的網路通訊,電子郵件。
最早的信封
在信封誕生之前,為了保守信件秘密,人們頗傷腦筋。古希臘人為了寄信,先把奴隸的頭發剃凈,在頭皮上寫信,等頭發長好,再將信寄出。收信人把奴隸的頭發剃光就可讀到信的內容。公元前10世紀,美索不達米亞的亞述人以制好的粘土板作信紙,刻上信的內容,然後裝進陶器燒好,收信人必須打破陶器才能得知信的內容。
中國春秋戰國和秦漢時代,常見的書信是木牘。木牘一般長1尺約0.33米,故也叫尺牘。信封用木板製成,呈鯉魚形,一底一蓋夾在尺牘的外面,木板上刻上三道線槽,用繩子捆繞三圈,然後再穿過一個方孔縛住,在線端或交叉處加以檢木,封上粘土,上蓋印章,作為信驗,以防私拆。這種木板可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信封。
中國火漆傳入歐洲後,封漆成為通信保密的法寶。1820年,英國書商布魯爾在海濱度假時發現不少小姐和女士熱衷寫信,但又怕信中內容被人知道,於是設計了一批信封。這是世界上第一批紙質商品信封。1844年,倫敦出現了第一台糊信封的機器。從此,紙質信封風行全球。
信封上的郵戳
如今,郵戳的主要用途是蓋銷郵票。然而郵戳卻比郵票早問世400多年。15世紀30年代,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的郵局首先使用了郵戳。當時只是在郵件上蓋個小圖章,註明收寄郵件的地名。此後又出現了郵資已付的郵戳,但都沒有具體的日期。
1661年,英國郵政總局局長比紹普,為了檢查和考核郵遞員是否及時傳遞郵件,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個帶有日期的郵戳,從而使郵戳趨於完善,一直沿用至今。這枚郵戳比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的出世早179年。
1879年,中國清朝政府開辦了大清郵局,使用的是八卦郵戳。八卦郵戳只表示地名,不表明日期。後來的郵戳上才逐漸加上年代日期的標記。不過,郵戳上的紀年比較特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採用公元紀年。
進入20世紀後,郵戳的種類不斷增多,除了日戳外,還有郵資已付戳、紀念戳、免費軍郵戳、旅遊勝地紀念戳等10餘種。
最早的一便士郵票
在比紹普發明帶日期郵戳之前的1365年,法國巴黎市郵政局為了對付日益增多的因拒付郵費而積壓的信件,受郵戳的啟發,印行了一種特製的小紙片。紙片上沒有圖案,只印有字樣。這種印有郵資已付戳記的小紙片,便是最早的郵票。
愛爾蘭人詹姆斯·查默斯在1834年印製出世界上最早的郵票,而實施是在1838年英國的郵政大臣羅蘭·希爾爵士改革郵政之後。希爾規定全國郵資標准一律按半盎司收一便士,並發行了一便士的郵票。
在郵票上打孔
1847年,英國人亨利·亞瑟發明了第一台郵票分剪設備。最初,這台設備只能裁剪郵票。一年後,發明人對這種機器進行了改進,製造出能打一排小孔的穿孔機。1854年,第一枚齒孔郵票穿孔機誕生了。
信箱
1650年前後,巴黎已有郵局,負責與外省和外國的通信郵務,而巴黎市內的居民之間卻無法進行通信聯系。為此在年,法國人德維萊耶第一次把一些用來放信的箱子掛在主要街道拐角處的牆壁上作為信箱,彌補了這個缺陷。在市內居住的居民只要把已付郵費的票據貼在信封上,就可以就近把信投入信箱,郵局的職員每日三次開箱收取。
1692年,巴黎共有6個這樣的信箱,1723年有7個,1740年有12個,到了1780年已經增加到500多個。
明信片
1861年,美國的約翰·查爾頓在費城發明了明信片。之後,一個名叫哈里·李普曼的商人對明信片的設計加進了裝飾,進行公開發行並申請了專利。預付郵資明信片不用再貼郵票。這種明信片是由奧地利維也納伊施塔特軍事學院的伊曼紐爾·赫爾曼首先發明的。1869年10月1日,預付郵資明信片首次在世界上發行,其表面為淡黃色,上附一張面值2克萊澤的郵票。明信片可以對親屬、友人等表示問候、祝賀、抱歉等等,是其他通信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至今還在大量使用,並且種類越來越多,裝飾越來越具有藝術性,給人們帶來一種美的享受。如生日賀卡、學生賀卡、結婚賀卡等等。今天,明信片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郵政的專用顏色
世界各國郵政的專用顏色是按照本國的傳統和習慣設定的。如英國用紅色,美國用灰色,中國用綠色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1949年12月舉行的第一次全國郵政會議上,曾討論了郵政專用顏色問題,認為綠色象徵了和平、青春和繁榮,所以作出決議,規定人民郵政採用綠色為專用色。
國際郵件是怎樣郵遞的
世界各地大小郵局約654000家,國際郵件每天達10億份。世界郵政聯盟169個會員國的數百萬名郵務人員在為送信工作服務。那麼國際郵件是如何傳遞的呢?例如一個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皮斯里弗工作的人,星期一寫信給住在法國南部尼斯附近的朋友。郵差當天下午收集好郵件送到鎮上的郵局。郵務人員把本地郵件跟寄往加拿大其他地方的郵件分開,又把國際郵件分為太平洋以西的和太平洋以東的兩大類。晚上,郵件都裝上貨車運往160千米外的大草原城。第二天早上兩類國際郵件裝上貨車又運往480千米外的省會埃德蒙頓,從埃德蒙頓郵局運往機場。在機場,西行郵件空運到溫哥華,東行郵件運往多倫多。郵件到達多倫多後按目的地所屬的國家分類,這個過程到星期四才完成。星期四晚上,國際班機從多倫多飛往巴黎,在星期五早上到達。
在巴黎,郵件由機械化系統處理。編碼機根據郵區號碼加上條碼,指明信件最後由哪裡派送。另一部機器按行政區把信件一一分類。信件沿輸送帶送往郵袋,郵袋再經貨車、火車和飛機送到馬賽和尼斯。尼斯的郵務人員把信件分類,星期六早晨把郵件運往郵局,由郵差送到他朋友的家。
全球快遞服務
普通郵遞服務不夠迅速,因為郵務人員要處理數以億計郵件,派送速度慢,郵件要數天甚至數星期才送達目的地。20世紀60年代後期,各地的公司都遇到迅速運送郵件的大難題,國際快遞公司應運而生。商業機構派飛機前往世界各地,大多數可在24小時內到達。空運快遞服務公司採用最新科技,預定貨運班機和客機機位,以便隨時選用最快捷的路線。大規模的快遞公司以電腦儲存世界各地班機升降的時間表,不少公司還自置飛機和直升機,所有快遞公司都有專用車隊,置備小貨車和摩托車,逐戶收取和派送郵件。
美國最大的快遞公司1989年擁有飛機418架,平均每天處理郵件14萬份。歐洲快遞公司可在第二天把郵件送抵歐洲其他地區,歐洲以外的地方則在兩天內送到。美國快遞公司能在即日或翌日把郵件送到國內的目的地。
快遞的郵件大多是信件或者小郵包,利用快遞服務運送製成品的廠商也日漸增多。在70年代,快遞業的總營業額每兩三年增長一倍,1990年年總值約達40億美元。
用火箭快遞郵件
美國一家公司別出心裁地創造,它設備簡單,比宇航火箭的造價低得多。它用火箭的彈頭艙傳遞郵件,載重量為10千克,火箭到達目的地上空後,火箭艙門自動開啟,將郵件用降落傘射出,然後用無線電通知當地郵局來接收郵件。火箭穿過大氣層航行,速度很快,從紐約到倫敦只需50分鍾。這家公司現已正式接受郵政業務。
電子信使
電子信使是一種特定規格的信件,投入電子信箱後,信件就被自動拆開,通過光電器件逐字逐句地掃描,把光信號變成電信號。這樣,文字圖像信息就通過傳真機傳到遠方,而信件原稿能自動銷毀。同時,收信函傳真機就把接收到的電信號還原成光信號,用攝影方法,把發信人的手跡記錄在標准信件上,自動封口,然後輸出一封地址、姓名、信函內容與寄發信件一模一樣的信函。無論相隔多遠,電子信使只花幾十秒鍾就可完成整個傳遞過程。
1980年6月7日,第一封從倫敦通過衛星,在短暫的1分鍾內跨越大西洋,到達加拿大的多倫多。當地郵局收到電子信後,以特快傳遞方式遞交給了收信人。
㈣ 什麼是三人交互繩花樣
三人交換什花樣?嗯,他們是指三個人沒有男有女嗯交替患者三種花樣。
㈤ 達芬奇都發明過什麼
達芬奇都發明過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風速計和陀螺儀等等。
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由此接觸並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繫統的神奇。
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繫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㈥ 納什均衡的優缺點是什麼
納什均衡的優缺點:優點就是雙方的策略各自支配,各自得到自己最大的利益;缺點就是雙方在對方給定的策略下不願意調整自己的策略。
在一個博弈過程中,無論對方的策略選擇如何,當事人一方都會選擇某個確定的策略,則該策略被稱作支配性策略。如果兩個博弈的當事人的策略組合分別構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麼這個組合就被定義為納什平衡。
納什均衡是一種策略組合,使得同一時間內每個參與人的策略是對其他參與人策略的最優反應。
在納什均衡中,每一個理性的參與者都不會有單獨改變策略的沖動。類似「囚徒困境」這樣的博弈中,背叛是兩種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這場博弈中唯一可能達到的納什均衡結果,就是雙方參與者都背叛對方。
(6)交互繩是哪國發明的擴展閱讀
納什均衡給經濟學帶來的影響:
1.改變了經濟學的體系和結構。非合作博弈論的概念、內容、模型和分析工具等,均已滲透到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經濟學科的絕大部分學科領域,改變了這些學科領域的內容和結構,成為這些學科領域的基本研究範式和理論分析工具,從而改變了原有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各分支學科的內涵。
2.擴展了經濟學研究經濟問題的范圍。原有經濟學缺乏將不確定性因素、變動環境因素以及經濟個體之間的交互作用模式化的有效辦法,因而不能進行微觀層次經濟問題的解剖分析。納什均衡及相關模型分析方法,包括擴展型博弈法、逆推歸納法、子博弈完美納什平衡等概念方法,為經濟學家們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工具。
3.加強了經濟學研究的深度。納什均衡理論不迴避經濟個體之間直接的交互作用,不滿足於對經濟個體之間復雜經濟關系的簡單化處理,分析問題時不只停留在宏觀層面上而是深入分析表象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和規律,強調從微觀個體行為規律的角度發現問題的根源,因而可以更深刻准確地理解和解釋經濟問題。
㈦ 2009的十大發明有那些
美刊評出2009年度十大發明 年年月月,都有無數發明狂人在忙碌。他們可能無法治癒白血病或者送宇航員上火星,但其作品對現實的影響一樣深遠。美國《大眾科學》雜志據此評選出2009年度十大發明。 1. 摩天大樓逃生輪(研發成本:33.5萬美元,耗時:6年) 「9·11」事件後,凱文·斯通為幫助人們在災難時刻成功逃離摩天大樓設計。使用者只需打開一個抽屜大小的盒子,將一條纖維製成的繩索鉤在某個安全牢靠的物體或連接點上,然後將類似外衣的安全吊帶套在身上,打開窗即可一溜而下,距地最高可達100層樓。使用時完成全部准備動作不用一分鍾。並配有手動的備用制動桿,從100層高的大樓下到地面,耗時不到四分鍾,平均一秒鍾下一層。 2.最快的坦克(名稱:Ripsaw;研發成本:未知;耗時:5年) Ripsaw的設計目標是在崎嶇難行的地帶執行無人任務,這輛無人駕駛的坦克能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在泥濘的野地里披荊斬棘,發明者用焊接鋼管做車架,使得車身強度增加50%,自重減少50%。 此項發明吸引了美國軍方無人地面車(UGV)開發人員的注意,並獲得國防部125萬美元的資助。進行測試,Ripsaw與其他UGV的最大區別就是速度。其他UGV最高時速只有20英里左右,而價值76萬美元的Ripsaw卻能跟上悍馬。 3. 能發電的減震器(名稱:GenShock;研發成本:10萬美元;耗時:2年) 這個由麻省理工學院最優秀的一群學生設計的節能減震器,利用汽車顛簸時的上下運動產生電力,幫助減少汽車交流發電機的工作量,最終達到省油目的。 GenShock其實是一個簡單的液壓系統,減震器的活塞將液體泵入,驅動液壓馬達和一個微型電動發電機。 研發小組已與悍馬製造商簽訂了商業合同,估計GenShock將很快出現在美軍的悍馬車隊上。 4. 「喉語」翻譯器(名稱:Audeo;研發成本:33萬美元;耗時:5年) 這個小小的裝置意在幫助那些因為運動神經元疾病、創傷性腦損傷或其他問題出現言語障礙的人。Audeo是將3個葯片大小的電極貼在喉部,捕捉大腦和聲帶之間發出的信號。電極內一個處理器可以過濾或者放大這些信號,然後將它們傳輸至附帶的電腦上,電腦軟體將這些信號解碼,轉換成單詞,通過揚聲器讀出來。不過這種技術仍有改進空間。現在使用Audeo每分鍾最多隻能說30個單詞,大概是正常說話速度的五分之一。 5. 「第六感」界面(名稱:SixthSense;研發成本:350美元;耗時:8個月) 戴上由迷你投影機、攝像頭和筆記本電腦組合而成的「第六感」(SixthSense),讓人們以無縫方式操作智能數字設備,提供科幻作品中想像的交互體驗。這套設備基本思路是:一個攜帶型投影機和攝像頭吊你的在胸前,兩者都與你背著的手提電腦相連,你的拇指和食指上纏著4種不同顏色的記號或膠帶。當系統接通,攝像頭就開始捕捉影像,傳送回電腦,後者的視覺運算模塊隨即開始工作。 目前,發明者將與韓國三星公司工程師合作,將整個系統縮小,裝到該公司生產的一款內置投影儀的智能手機上。 6. 截癱人士助行器(名稱:ReWalk;研發成本:超過200萬美元;耗時:10年) 1997年秋摔斷脖子後,以色列工程師阿米特·高弗很快開始研究ReWalk,一種可以幫助截癱患者站立、慢走、甚至爬樓的外骨骼結構。 高弗做出的樣品重44磅,只消幾分鍾就能「穿」上,它有幾種模式,如行走、坐下和上下樓梯,用腕部一個控制器進行操縱。就像拐杖一樣,這套設備很多配件(包括電動機和電池組)都是成品,無須定製。 7. 更好的靜脈導管(名稱:VascularPathways;研發成本:60萬美元;耗時:6年) 過去30年來,用於把葯物和液體滴入病人身體的靜脈導管設計一直沒有多大變化。阿米爾·拜爾森發現,40%的醫務人員第一次進行靜脈注射時都會遭遇失敗。將針刺入皮膚,盲目地向前推進,常會令靜脈阻塞,影響長達數周。 相形之下,拜爾森發明的VascularPathways十分實用。不管採用什麼針頭,使用VascularPathways的醫務人員只要一看到有血通過針管迴流,就知道已經找到靜脈,然後就可以推動一個滑桿,將一條導引線從針內安全推出。在導管順著導引線接進來之前,導引線捲成一個圓圓的花形,以防導管尖端傷到靜脈壁。最後,針和導引線抽走,留下導管就位,再也不必反復尋找靜脈。 8. 環保魚餌(名稱:IronClads;研發成本:未知;耗時:數月) 柔軟而便宜的軟性塑料魚餌很受釣魚愛好者歡迎,但它們非常容易脫落。2006年,酷愛釣魚的霍賓斯決定親自打造一種更堅固的餌料,用於冰釣。最後他發明了「鐵甲」,用聚酯管製成的骨架提升塑料強度,可經受93磅的拉伸強度。 之後,霍賓斯拋棄有毒的塑料,改用硅樹酯材料。如果被魚兒扯掉帶走,硅樹酯餌會逐漸生物降解,而不是像塑化聚氯乙烯製成的軟魚餌那樣釋放出有毒物質。現在環保型「鐵甲」正接受測試,預計今年可以出現在商店貨架上。 9. 植物油發電站(名稱:Vegawatt;研發成本:30萬美元;耗時:4年) 工程師詹姆斯·佩雷特這個名為Vegawatt的發明是全球首個利用廢棄植物油為建築持續提供電力和熱水的裝置。Vegawatt售價2.2萬美元,月租435美元,每周可以處理大約80加侖廢油(約為一個大型餐館的標准用量),每小時生產5千瓦電力,每周節省1000美元,減少10%的能源成本。 10. 蘑菇牆板(名稱:Greensulate;研發成本:1500美元;耗時:2年) 艾本·巴耶爾和蓋文·邁金泰爾准備用蘑菇建房。在實驗室內,兩位發明者用水、過氧化氫、澱粉、再生紙和稻殼等農業廢棄品做成模具,然後注入菌絲,它是蘑菇的根體,看上去就像一束束白色的纖維。這些纖維消化養料,10到14天後就會發育成一張緊密的網路,把模具變成結構堅固的生物復合板。然後再用高溫加以烘烤,阻止菌絲繼續生長。兩周之後,板材製作完成,可以用於牆體。 目前,這種蘑菇板材已經試用於佛蒙特州一家學校的體育館。
㈧ 學習交互跳繩的四個步驟是搖,進,跳,出。在這四個步驟當中,您覺得最難的是哪一
1.跳繩能促進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生長。
2.跳繩還有一種好處,就是幫助你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