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自由創造高效語文課堂

自由創造高效語文課堂

發布時間:2021-12-18 04:48:55

① 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審視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中講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而學生卻聽得頭昏腦脹,這樣的教學,從表面上看,占滿了課堂教學的有時間,教師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是一種低效教學。 而有效教學則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呢?
一、深入鑽研課本 把握教學重難點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二、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願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1、課始,.課題入手, 開端引趣。
上課一開始以趣導入, 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導入, 開始設疑, 把課堂教學當作是一項探索活動, 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慾望, 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我在上《狐假虎威》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你們見過老虎嗎?它的脾氣怎麼樣?假如一隻狐狸和一隻老虎在一起,誰怕誰?誰吃掉誰呢?不用問,當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但是老師今天要講的故事卻是老虎聽從狐狸的話,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覺得狐狸威風凜凜。你們說怪不怪?想知道是為什麼嗎?請打開課本《狐假虎威》。此時,教師的提問激起了學生思維內部的矛盾,一種求知若渴,急於揭開謎底的濃烈學習興趣喲普然而生。
2、課中,巧妙切入, 喚醒情趣。
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求新求奇。語文教學要主則詳, 次則略, 不可平均用力。教師必須做到任他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即抓住課文的重點, 牽動一隅而提挈全篇, 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課末、學以致用,發展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易受新鮮事物的影響,既不穩定,具體表現是易於激發,但難以持久。因此,我矜持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教學後安排學生把所學知識及時的、經常地用於實際,使學生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深化所學知識。並進一步發展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巧用電教媒體, 提高課堂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 恰如其分地運用電教媒體, 發揮其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 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1、.運用媒體, 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雲海日出》一文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黃山雲霧的千姿百態、瞬息萬變。這部分內容比較深奧, 學生難以理解。在深入品悟語言文字後, 我運用媒體將黃山雲霧的特點清楚地展示給學生, 並配以文字說明和圖片講解, 使聲音和圖像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活動的畫面, 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 再讓學生深入思考, 組織語言, 這樣學生就能輕松地表達出雲霧的成因和形成過程。思考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進行創造和再加工, 將原來冗長的文字敘述通過聲音和圖像表現出來, 使教學內容更加集中簡練, 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同時運用多媒體通過學生視覺和聽覺雙重通道的刺激, 引導學生去想像文字所包含的意義, 使學生加快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2、.運用媒體, 巧設朗讀。
思考朗讀是對語言文字由外到內的吸收, 也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學生只有通過各種形式反復朗讀, 才能理解文章的內容, 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電教媒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學習語言, 增強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 加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四、開展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他把全班全班學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個小組。教學過程的大部分環節都以小組活動為核心。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以及全體的表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如:《江南第一樓》一課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幫助學生概括了江南第一樓的幾個特點及分析作者的寫法後布置了一次小練筆:仿照《江南第一樓》的寫法,寫一篇寫景的短文,寫出景物的特點。每個學生只要求寫其中某一方面的特點。寫好後,小組中四人合作一篇文章,結尾共同完成。動手寫之前,要求小組成員先討論該景物的特點,明確各自的任務。由於寫作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他還關繫到小組的榮譽,因此,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做到專心了

②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課程,是其他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有針對性地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課堂,為學生今後發展打下基礎。為此,教師應在認識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採取提升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措施。
小學語文課堂高質量問題措施一、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偏重於講解理論知識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直採用傳統的以講述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應用單一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在講台上辛苦地教學,學生則處於被動聽講的位置。該教學方式違反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難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片面地重視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阻礙著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課堂氣氛非常沉悶。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2.課堂設計不合理
教師在講解相關內容之前,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採用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然而,由於受到教師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教師無法設計出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方案,無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中。此

③ 淺談如何打造高效語文課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的活動。課堂上一切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圍繞教材轉,先教後學的教學機制,使得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這種傳統教育造就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學的獨立性和獨立品格,自學能力低下。鑒於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極富有創見性、發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在認真學習研究了新課程理論知識後,就把這些嶄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於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的性質與任務,重新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與角色,並以此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的活動模式。
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
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主學習。傳統的小學課堂,要求學生身子要坐直,雙手要放在桌上,發言要舉手,不準講話,正是這些課堂行為規范,給予學生巨大的壓抑和束縛,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所以教師要解開束縛,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重壓,要盡可能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地學習。在課堂上,教師精講少講,用1/3到1/2的時間,讓每個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操作和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學生執教和情景表演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從而擴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主動活動空間,釋放每個學生的精神活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獲得最大教學效益。
二、自主是學習的關鍵,教師要開展多向互動合作的自主學習活動
多向互動合作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合作、生生互動合作和生師之間的互動合作活動,它是學生學習過程自主性發揮的獨特表現。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多向互動合作策略正是在這種新教學觀指導下產生並發展的。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提的問題成為教師的資源,從而實現多向互動合作。在課堂上,我注重讓學生提「兩種問題」的教學方法:一類是學生自己弄懂了用來考別人看是否能懂的問題,另一類是學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看法的問題,用來請教同學或老師。這樣,教師不僅是教者,也是學者,思者和聽者,從而為多向互動合作教學策略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探究是學習的橋梁,教師要激發學生勇於創新的精神
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內涵,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要鼓勵學生啟迪智慧,多方面去探究,去尋求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講解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反駁意見。如:我在教《窮人》第一自然段時,就提了這么一個問題:「五個孩子為什麼能在海風的呼嘯聲中睡得那麼熟?」有的學生說:「憑我的經驗,家裡只要有一個大人在,我就能安然入睡,」有的學生說:「因為他們晚飯吃得飽,所以他們能睡得很香。」有的學生說:「五個孩子白天玩累了,所以晚上睡得很香。」學生的答案不盡相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這是他們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我們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④ 怎樣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一、准確把握教學目標,精心准備教學設計
教師要想構建高效語文課堂,首先應准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僅關繫到教師教,還關繫到學生的學。教師要想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目標,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度等得到發展。其次,教師應精心准備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確定後,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這樣才能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課堂教學設計要做到簡約。簡約的課堂設計可以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訓練點,使教師和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2)課堂教學設計要合理安排時間。課堂教學設計只有合理安排時間,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保障,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實現高效課堂。(3)課堂教學設計不能面面俱到。教師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夠自主學習。因此,教師不應面面俱到地講解內容,而應讓學生自己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從而鍛煉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為實現高效課堂打下基礎。
二、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首先,教師應積極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而且,只有構建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在心理上接受教師的引導,才能積極主動學習,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才能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因此,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關心愛護學生,主動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成長發展情況,並且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這樣就能使師生之間形成良好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就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為高效課堂打好基礎。其次,教師應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發現者,使學生體會到成就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能產生「安全感」並學會開放自己,敢於質疑問難,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能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積極參與合作討論,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優化教學方法
合適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知識生動化,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生動活潑地學習知識,深刻理解知識,從而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如教師可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強化練習法、游戲競賽法、小組學習法、個別輔導法等。此外,教師應注意教學技巧,講究教學藝術。教師在教學時應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例如,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部分時,應考慮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導入課程。如教師可利用游戲導入,或者利用疑問導入,還可以創設情境導入。這樣就能做到「課伊始,趣已生」,就能調動學生的全部感官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真正實現高效。
四、教會學生學習
未來學家托夫勒說過:「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新課改理念也要求學生學習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具體來說,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只有自己掌握了學習方法,能夠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積極尋找答案,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具有獨立學習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同時,這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之一。(2)教師應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學生只有能夠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能夠真正成為掌握知識,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夠使學生獲得合作探究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從而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並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積極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多媒體技術具有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的優點,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可以激活課堂,為構建高效課堂體系奠定基礎。因此,教師應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環境,可以使學生具有身臨其境之感,能夠誘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⑤ 如何創造性應用三段六步高效課堂模式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所以,教學中通過網路獲得相關信息來輔助我們的語文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信息時代,把現代流行的信息技術融入到我們的學科教學中,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我就結合這幾年的教學,談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有哪些優勢: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是非常關鍵的。而充分運用多媒體,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感知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明顯的效果。比如:《龍卷風》一課的教學中,光靠分析龍卷風的威力和想像它給人們帶來的傷害,對於沒有發生過龍卷風的地方的孩子們是很難認識到它的破壞力的,而計算機就可以為我們提供大量的圖片,聲像等資料,以其生動形象,直觀震撼的表現形式躍然紙上,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從而取代了一支粉筆一張嘴站講台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二、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作為教師,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興致勃勃,積極熱情的從事學習和思考,然而傳統的教學方式,總是圈住教師的思維,有的人認為運用多媒體只不過就是花樣繁多,一節課看似熱熱鬧鬧,其實學生並沒有學到什麼真的本領,所以在許多課堂上仍然存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語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熱愛並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備聽、說、讀、寫及觀察思維能力,所以我們要充分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變無聲為有聲,讓學生可聽可看、可思可想,學生有了這種感受,有了興趣之後,才會願意去思考,去表達,我們的目的才會達到。比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課上展示桂林山山水水的圖片,學生就會一下子被這美麗的景色所陶醉,有了美的感受,講授中他們才會更願意表達;最後在《醉美天下》這首天籟之音下結束全課,讓學生的思維仍然馳騁在那片藍天碧水之上,自由徜徉,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之中,老師教的也輕松,學生學的輕松,寓教於樂,其樂無窮。三、使知識的獲取更為簡便快捷。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古語沒錯,可是在這個時間就是效率的社會中,在這個網路風行的年代,計算機卻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其中的信息資源豐富如大海之水,可以被隨時隨地地打開,訪問與探索,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穿越時空的界限,把你引領到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方便又快捷,高效又准確。比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就可以利用課件進行生字書寫的演示,既調動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跟隨教學軟體一同進行練習,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與掌握;再比如,我們講解不同年代的不同歷史事件的時候,對於相關的時代背景可能不是了解的很准確,或者講解各地的名勝、風俗習慣等等的時候,你再也不用翻閱半天書籍,或是去請教很多的學識豐富的人,只需上網搜索一下,便獲取了相關的資料,不僅使學生了解了其人其事,更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了解,對作者的認識,還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鑽研的精神。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陶冶人的情操。語文憑借文字向人們傳達信息,反映社會生活實際,但是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也不如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感悟、品讀課文的內容。而要想讓學生身臨其境,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定的環境,在這種美的意境當中,很容易喚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深入的探究文本,同時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如何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呢?多媒體可以直接展現,如教師根據文章內容,配以適當的文字或圖片,這樣,學生就會一下子進入文本,產生共鳴,進而很好的幫助學生了解文本,解讀文本,增強了教學效果。比如:講授《二泉映月》這篇課文時,配以月夜圖片,並配上阿炳那如泣如訴的音樂,一下子就會把大家帶到那美麗的泉水邊,感受那美麗寧靜的夜晚,同時也會讓人感到黑暗中孤獨的阿炳是怎麼艱難的度過每一天的。長此以往,相信我們的同學身心會得到真正的凈化與提升。五、補充豐富的教學資源,延伸課堂教學。語文學科是一個涉及范圍很廣,信息量極大的學科。有人說:「語文就是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新課標也指出要開發語文學習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增加大量信息,多媒體文本、動畫、視頻、音樂等,很好的使文本內容擴展,延伸,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比如,要了解太空生活,我們只需從網上搜索一段視頻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同時加深了他們對太空的認識和掌握,激發了他們努力學習,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再次,學生從網路上搜集到的新聞、圖片等又為學生好各種板報提供了大量信息,在搜集與處理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六、有利於激發學生情感,產生寫作慾望。每一科的學習,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應用,語文在生活中應用的最為廣泛,由最初的聽和說,由閱讀、理解課文到運用和寫作,信息技術可以為此提供大量的幫助。它強大的視聽效果,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使之產生寫作慾望。其次,網路上有很多的資料,也為我們課外閱讀提供了大量素材,為我們進行習作訓練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在任教五年級的語文課程時,從網上搜集了許多感恩故事,讀完後,我們便一起寫感受,這些豐富的資源,觸動了孩子們的心弦,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有情要訴,寫下了一篇篇感情真摯,思想淳樸的文章。學生的思維能力,開闊性與敏捷性都有了很大的飛躍,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為作文教學改革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充分運用網路資源,創設生動形象,賞心悅目的立體教學情境,構建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實踐性、創造性的活動結構形式,鼓勵學生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實踐,以趣促學,樂此不疲,實現學生多方面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總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老師教得生動活潑,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於樂的目的。語文學科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正確把握使用多媒體的時機和「度」,要少而精,不搞花架子,不流於形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我們也更加相信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必將對教育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必將成為今後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
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什麼意義
建議看看書,查查資料

⑥ 如何營造語文高效課堂的氛圍

一、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中培養創造能力
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要根據年段的不同、課文的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
語文教學中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探究與發現,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潛心讀書、獨立思考的環節,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尾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的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別是能有哪怕是膚淺的、但確實是自己在讀中悟到的見解。教師對獨立見解應熱情鼓勵,對有價值的見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堅持下去,每個學生一定會在探究中有所發現,創造性思維能力一定會逐漸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例如在教學《灰雀》一課中,有個學生問:"列寧為什麼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講話,而不跟會講話的男孩講話呢?"當時,我沒急於回答,而是因勢利導,引發孩子思考討論:"啊!我也弄不明白。你們想想這是為什麼?可以討論討論。"一個學生說:"列寧怕小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孩。"另一個學生說:"列寧表面上是對灰雀講話,實際是跟小孩說話。"
二、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平時多閱讀,加強閱讀的數量,可以了解書中的大意.四大名著是必讀的,很多詩次詞方面的書籍都要瀏覽一翻,

只要你肯鑽進書的海洋游歷一番,一段較長時間後,你可能發現曾結結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覽群書確實能快捷有效地積累知識,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一般來說,閱讀量提高了,語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書也有方法可言。首先應選擇好一些優秀的讀物;在看書時,應注意運用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去看;看後亦不妨做些讀書筆記,摘錄精彩的詞句、語段和有用的材料。
三、正序教學,發展感情
對於教材中描寫自然美的課文,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運用正序式教學,按作者的觀察順序或游覽順序,讓學生隨作者的所見新聞觀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如在教學《林海》一課時,由於作者是親眼看到大興安嶺的一草一木,所以全文圍繞興安嶺展開敘述,即寫了大興安嶺的嶺�D�D嶺上的林�D�D林里的花,又從不同的角度贊美了它對祖國的建設的作用。我在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結構,理清文章的層次,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描寫大興安嶺景物時,重點指導學生掌握作者是如何抒發感情的。作者看到千山碧、萬古長青的林海,聯想到廣廈良材,甚至桌椅,越看越愛大興安嶺,覺得它美得並不空洞,從內心感到"親切、舒服"。進而作者看到林場人們在勞動、科研、歌唱,看到人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聯想到興國安邦的深遠意義,所以更加感到"親切、舒服"。然後,我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和作者的感情溝通起來,和作者在感情上產生共鳴。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
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樂意學。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學習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
(二)開展各種活動,把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樂趣化
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時間不長等特點,給教學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如果在教學中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就會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五、抓住重點詞語,進行理解訓練
理解詞語,不僅僅是查一查字典、讀一讀它的註解而已,更主要的是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對它作出說明,到達真正意義上"懂"的境界。因此,在進行理解詞語的訓練時,特別要注意設計好訓練的環節,通過讀、查字典、聯繫上下文,以及討論、比較,甚至是親身體驗,使學生真正領會它的意思,並能作出正確的表述。例如,教學《黃繼光》一課時,對"堵住"一詞可以設計以下訓練環節:(1)查字典:"堵住"作何解釋?(2)聯繫上下文:黃繼光用什麼堵住什麼?(3)親身體驗:照文中所述,試著做"堵住"的動作。(4)再讀句子,引導討論:黃繼光"堵住"敵人火力點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會是什麼樣的結果?(5)概括小結:從"堵住"一詞可以看出黃繼光怎樣的精神?
綜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明確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以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主動探索,積極進取,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⑦ 如何創造以生為本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之一。新課程的課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那麼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以學生為本打造高效課堂呢?我重點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一、定義新角色,轉變師生關系
1.教師角色與觀念的轉變。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片面注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使教師成為了「講師」,而學生卻成了聽眾,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長期來的角色錯位必然挫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缺乏了創造的激情和靈感,這和我們努力培養具有開拓精神,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是格格不入的。為此,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共享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課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場所,而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舞台。要做到這一方面,教師就要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我們應努力改進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互動、探究創新為主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特別是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克服硬性灌輸、包辦代替等現象,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轉變師生關系。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每一名教師都應該真心地走進學生,真情地親近學生,深入地了解學生,平等而理解地對待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只有在這種師生關系下,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諧、高效教育。
二、靈活處理教材內容, 優化教學環節
因為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在建構自己的知識時,已有的經驗具有重要作用。在解決問題的學習中,總要有一個原有知識的激活階段,然後通過同化或順應過程,重建新知識與原有知識之間的聯系,使認知發展從一個平衡狀態進入另一個更高的發展平衡狀態。如果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不知道學生需要什麼,教學就瞄不準最近發展區,教學也就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效率自然不高。所以教師應該在充分調查學情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努力做到以學生高效的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為目的,堅決杜絕無效課堂教學環節。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出適合本班學生實際水平的問題。那麼什麼樣的問題才是好的問題呢?錢志亮就教授給出了我們幾種參考的答案:「能夠觸及學生思維神經的問題,徘徊於知識十字路口的問題,樹立著思維導向目標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能擴展學生思維時空的問題和能迸發出思維火花的問題。」對於教師和學生而言,教材不僅僅是個例子,它更應該是師生互動,放飛思想的舞台。
三、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
1.適當的激勵機制。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工作不是課後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有事實表明,利用課余補課的學生的成績並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尤其值得我們重視。補差,首先是「治懶」,後進生之所以成為後進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練習中的懶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家庭作業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後進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課堂作業堂堂清,教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抄襲的機會;四是不能讓他們有拖拉家庭作業的機會,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批評,並嚴肅處理。
2.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教師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四、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
一位教育家說過,我們要努力營造民主的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上能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這樣的課堂氛圍,那麼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所以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是學生體驗、發展個性的沃土。在民主的教學環境的熏陶下,學生勇於發現自我,敢於發表獨特見解,便會逐漸成長為具有探究精神、個性豐富的人。
課堂應該是活躍的、有生命力的。但事實上,大多學生對老師有畏懼感,因害怕老師不敢張揚個性,這就限制了潛力的發揮,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影響課堂效率。這是教育的悲哀。要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師應該帶著微笑走進課堂。這里的微笑包括教師親切的笑臉、寬容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等。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教師發自內心的微笑,能給學生一種親切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有利於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焦慮感、壓抑感,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顯露靈性,彰顯個性。
四、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能力培養。
高效的數學課堂的前提應該是教師在課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新知充分預習、自我初步消化的基礎上,又帶著新的問題進入課堂的。這種有目的的預習一旦成為了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就會引發他們對新知內容的一種自我探究的意識。這就是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在課堂上進行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對問題的探究意識往往能夠激發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斯騰博格在《思維教學》中明確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這也是教育最令人歡欣的目標。」 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找到他在這一堂課中的位置和存在的價值,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在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激發自己的閱讀興趣和探究意識。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整個課堂就會迸發出生機和活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課堂上與教師步調一致,達到高效。因此上說,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能力培養,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因素。
五、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生命狀態。
葉瀾教授說:「在課堂里的教師和學生,他們不只是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知識,而是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
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有根本的改變。我們要讓學生先學,讓學生按照老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在導學提綱的指導下進行看書、自學。然後老師再根據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下一步的「教」。在這個「教」的過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學中自己發現問題,並且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者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入到一起。
總之,面對新課改,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和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反思,在教育中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著、感動著、快樂著、收獲著,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能放飛思想、張揚個性、形成能力,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走上優質、高效之路,從而形成高效型新課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⑧ 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樣式、各種方法,都在競爭,都在開放,這才是大好局面。真正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高效的課堂,是探究的課堂。那麼,什麼是高效課堂呢?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明顯且全面協調的發展。具體地講,從教師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教學;從學生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學生獲得顯著發展的教學,這里的「發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體性、持久性的發展;從投入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學投入少但教學產出高的教學。
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今天,小學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麼樣的姿態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該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創情設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想探究其奧秘,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去探索。那麼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精心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聖、魅力和詩意。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慾望。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短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通過畫面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產生走進文本的慾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觸及重點,短小精悍
導語設計貴短,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過於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3)、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2、 激情授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讓教師的情感與授課內容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並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參、大龍蝦的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帶表情和動作朗讀,讓學生想像自己來到海底,看到了什麼樣的珊瑚?什麼樣的海參?怎樣的大龍蝦?並把他們的動作表演朗讀出來,這樣讓學生和老師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從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一種真實而復雜的問題情境,把所有的學習任務放置於這樣的情境之中,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激情,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之中,這就要求創設的情境要著力體現出真實性、問題性、挑戰性、開放性、浸潤性。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節課中,老師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個情境,其中有碧葉相連的畫面,有輕松愉悅的音樂,有充滿童真的語言,有栩栩如生的表演,讓童真童趣在課堂上盪漾。如第四節:描寫了夏天迷人的夜晚、眨眼的星星和彎彎的新月,出現在靜謐的夜空,多美的意境。教師在學生想像的基礎上展示夏夜星空圖,在孩子們一聲聲驚嘆中深深感受到夏夜的魅力。再如,學習「穿梭」一詞,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相對較難理解的。教師組織學生表演,兩名學生扮演可愛的蝴蝶,其他學生扮演美麗的花朵。老師娓娓道來:「孩子們,你們看,可愛的小蝴蝶在花朵叢中快樂地飛來飛去,從這朵花前穿過,又從那朵花後繞過,多快樂啊!這樣就是穿梭。」學生們在這樣輕松愉悅的生活場景中領悟了詞意。
二、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人人都有參與和發展的機會。當然有效的參與不只是行動上的呼應,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同步、情感的共鳴,同時這里的「參與度」不僅僅是學生個體參與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學生參與的廣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參與應該是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真實參與。
三、鼓勵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創新意識。
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質疑問難能力。那麼,如何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從而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我認為這需要教師的一個引導過程。
1、審題激質疑:關鍵字句是題目的「窗戶」,透過「窗戶」才能領略內涵,引導學生讀題、審題,圍繞題目提出問題,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題目的脈絡和內容。比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可這樣設問:「島」是什麼意思?「群島」又是什麼意思? 「西沙群島」在什麼地方?「富饒」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是「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樣引導學生通過對「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線索或內容。
2、身邊小事啟質疑:除了課堂教學訓練學生質疑能力之外,應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實際,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身邊日常事務提高質疑問難的能力。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於思考
四、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創設高效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電教媒體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優化運用電教媒體,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運用電教媒體,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是好奇好動,他們樂於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在喜悅中探索,所以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是極其重要的。
例如: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著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在教師范讀的引導下,學生被帶進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並產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覺,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又如《五彩池》一課,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娓娓動聽的誦讀,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麗、奇妙無窮。它以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學生余興未盡,情緒達到了最佳狀態,一種愉悅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時,我因勢利導,以境引情,引導學生帶著五彩池的贊美之情朗讀課文。由於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麗所感染,朗讀興趣隨之而生。
2、運用電教媒體,要堅持啟發誘導,淡化教學重、難點。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教師的教學要能溫故知新,巧妙地啟發誘導,還要善於設疑,去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淡化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句子中的"勾勒"、"渲染"這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難以用語言描述清楚。這時可利用電教媒體以動態的效果展示給學生,把中國畫和工筆素描的作畫過程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來,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教師再稍作點撥,學生茅塞頓開。這樣,原來枯燥的詞語立刻鮮活起來,本來不易於用言語解釋說明的也變得一目瞭然,同時,學生也通過形象的流動變化的畫面充分地領略到了草原風光的美麗,並沉醉其間,回味無窮。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3、運用電教媒體,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現代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色彩鮮艷、聲音清晰的感知材料,產生愉悅的視聽效應,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刺激,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例如,如如教學《瀑布》一課,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相,屏幕上那瀑布的聲響氣熱和壯觀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不少學生翹首凝望,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於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總之,實施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將有重要作用,我們一定要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課堂效率,還需要我們全體語文老師不斷探索。相信打造高效課堂最終會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⑨ 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課題的申請理由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審視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中講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而學生卻聽得頭昏腦脹,這樣的教學,從表面上看,占滿了課堂教學的有時間,教師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是一種低效教學。 而有效教學則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呢?
一、深入鑽研課本 把握教學重難點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二、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願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1、課始,.課題入手, 開端引趣。
上課一開始以趣導入, 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導入, 開始設疑, 把課堂教學當作是一項探索活動, 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慾望, 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我在上《狐假虎威》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你們見過老虎嗎?它的脾氣怎麼樣?「假如一隻狐狸和一隻老虎在一起,誰怕誰?誰吃掉誰呢?」不用問,當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但是老師今天要講的故事卻是老虎聽從狐狸的話,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覺得狐狸威風凜凜。你們說怪不怪?想知道是為什麼嗎?請打開課本《狐假虎威》。此時,教師的提問激起了學生思維內部的矛盾,一種」求知若渴「,急於揭開謎底的濃烈學習興趣喲普然而生。
2、課中,巧妙切入, 喚醒情趣。
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求新求奇。語文教學要主則詳, 次則略, 不可平均用力。教師必須做到「任他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即抓住課文的重點, 牽動一隅而提挈全篇, 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課末、學以致用,發展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易受新鮮事物的影響,既不穩定,具體表現是易於激發,但難以持久。因此,我矜持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教學後安排學生把所學知識及時的、經常地用於實際,使學生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深化所學知識。並進一步發展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巧用電教媒體, 提高課堂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 恰如其分地運用電教媒體, 發揮其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 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1、.運用媒體, 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雲海日出》一文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黃山雲霧的千姿百態、瞬息萬變。這部分內容比較深奧, 學生難以理解。在深入品悟語言文字後, 我運用媒體將黃山雲霧的特點清楚地展示給學生, 並配以文字說明和圖片講解, 使聲音和圖像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活動的畫面, 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 再讓學生深入思考, 組織語言, 這樣學生就能輕松地表達出雲霧的成因和形成過程。思考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進行創造和再加工, 將原來冗長的文字敘述通過聲音和圖像表現出來, 使教學內容更加集中簡練, 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同時運用多媒體通過學生視覺和聽覺雙重通道的刺激, 引導學生去想像文字所包含的意義, 使學生加快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2、.運用媒體, 巧設朗讀。
《雲海日出》第一段, 寫人們觀賞黃山的雲霧及其感受, 語言美、意境美。怎樣才能讓學生身臨其境, 感受它的美, 讀出它的美呢? 我播放了一段錄像,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 讀出了對廬山的雲霧的驚嘆贊美之情。
思考朗讀是對語言文字由外到內的吸收, 也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學生只有通過各種形式反復朗讀, 才能理解文章的內容, 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電教媒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學習語言, 增強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 加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四、開展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他把全班全班學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個小組。教學過程的大部分環節都以小組活動為核心。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以及全體的表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如:《江南第一樓》一課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幫助學生概括了江南第一樓的幾個特點及分析作者的寫法後布置了一次小練筆:仿照《江南第一樓》的寫法,寫一篇寫景的短文,寫出景物的特點。每個學生只要求寫其中某一方面的特點。寫好後,小組中四人合作一篇文章,結尾共同完成。動手寫之前,要求小組成員先討論該景物的特點,明確各自的任務。由於寫作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他還關繫到小組的榮譽,因此,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做到專心了。
綜上所述, 我們的語文課堂應充分把握一切契機,藉助多種途徑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展開自由創新的翅膀, 在知識的殿堂中流連忘返, 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是學習的樂園!

⑩ 如何打造高效優質的初中語文課堂

■好課的標准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應具備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實」:一是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二是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三是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四是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五是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
■有效教學繞不開的三條規律
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教授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有效教學、優質教學,有3條教學規律是繞不開的。
規律一: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當學生已經能夠自己閱讀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時候,就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然後根據學生在閱讀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
規律二:先教後學——以教導學。當學生不具備獨立閱讀教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處於依靠教師的階段),教師要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教學生學會閱讀和學會思考上面。(教——扶——放)
規律三:溫故而知新——學會了才有興趣。一切教學都要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良性循環:學會——興趣——願學——學會
惡性循環:學不會——沒興趣——不願學——學不會
成功教育的教學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訣,「低」即低起點,「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動,「快」即快反饋。
■衡量是否符合優質課的三個標准
理念層面:
主要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次要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堅持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堅持依標施教、堅持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操作層面:
主要看學生是否做到:聯系閱讀;主動問答;自主討論;自評互判。次要看教師是否做到:引人入勝;精導妙引;結尾無窮。
策略層面:
能否做到開頭引人入勝,中間高潮迭起,結尾餘味無窮。是否能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能否做到狹路相逢是勇者,同時出奇制勝。
好課的標準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下面具體從以下三個層面來加以闡釋、判斷。
一、從理念層面看
(一)主要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學習的程度。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一種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課堂活動中是以學生為主還是以教師為主,具體要看一節課中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能動度、時間度和創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目標、方法、進度以及對結果的評價多大程度上由自己決定的;能動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時間度就是看學生有沒有自學時間,自學時間有多少;創新度就是看這節課中學生是否有所創新。一般來說,自學課學生是容易創新的,但不是每節自學課學生都有創新。
2、合作學習的效度。合作學習是指有共同的學習目標,採用小組與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學習活動。它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建立的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通過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組的選題是否科學;分組是否合理;是否互賴互動;是否有預設有生成。所謂選題科學,就是所選主題符合重要性、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這四個標准,否則就沒有探究價值,或無法探究。合理的分組一般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原則,人數也不能過多,以4—6人為宜,每人都應有明確的分工。互賴強調每個小組成員的努力都是小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並且因為每個小組成員的資源、角色以及責任不同,他們對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貢獻,就是說組員之間是相互依賴的,誰也離不開誰,小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個人成功的基礎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組就沒有成功;互動強調的是面對面的交流、幫助、支持。沒有預設的課是不負責任的課,沒有生成的課是不精彩的課,我們強調在預設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預設。
3、探究學習的深度。從本質上說,探究學習是一種發現學習,具有深刻的問題性、廣泛的參與性、豐富的實踐性與開放性。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搜集、分析、處理信息,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得知識技能、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探究活動。
探究學習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學生有無有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問題的數量是否多質量是否高。問題指的是須要研究討論並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或是關鍵、重要之點。「問題產生於當某一生物具有一個目標,但不知如何達到這一目標之時」。我們認為,一節課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教師善於啟發;教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學生的探究有深度。
當然,一節課不可能完全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一點體現得好,就是一節好課。
(二)次要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堅持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所謂「一個中心」,就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時時問自己:「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用嗎?什麼時候有用?這樣的方法和能力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嗎?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節課也是如此,我們傳授的知識、教給的方法、培養的能力以及價值導向,都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2、「兩個基本點」之一,就是堅持依標施教。「依標施教」就是根據課程標准進行課堂教學活動。這是因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一個課程標准可以編寫多套教材,我們在教學中所依據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課程標准;另外,在當前學業考試命題中,我們依據的也是課程標准,不可能是哪套教科書。所以,評價一節課,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實質,至於該節課是不是「講通學透」了教科書,不是我們所關注的。
3、「兩個基本點」之二,就是堅持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所謂人文性,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要求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生活化、個性化(選擇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學形式豐富多彩。
所謂綜合性,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一節課本身應體現綜合性,可以是相關知識的綜合,也可以是學教目標的綜合,也可以是看問題的角度綜合,等等。
所謂開放性,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思想應是開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種思想或理論上,而是博採眾長,為我所用;教學目標是開放的,目標設定不僅限於教學內容的完成度,而是從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養等多方面入手;教學內容是開放的,改變學科教學的單一性,體現社會學科的綜合性;教學結尾是開放的,一節課結束時應在總結、升華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並使學生在課後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所謂實踐性,就是要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學以致用、分析解決現實問題。
二、從操作層面看
(一)主要看學生是否做到:聯系閱讀;主動問答;自主討論;自評互判。
1、聯系閱讀。「聯系」即綜合,或彼此接上關系,「閱讀」即從書面材料中提取意義並影響其非智力因素的過程。聯系閱讀,就是指在教師的導引下,學生從相關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獲得意義並影響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就是學習,沒有閱讀就沒有學習。閱讀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節課是否優秀,我們要看學生是否進行了閱讀,而且要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否圍繞目標,對相關知識進行縱橫聯系、互相貫通,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
2、主動問答。「主動問答」即學生自主、積極地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肯尼思呂胡拂說:「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因為「提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美國斯特爾 G 卡爾漢),「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美國布魯巴克)。可見,主動問答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教學藝術。
3、自主討論。討論,是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的活動。自主討論是指在教師的導引下,學生自選問題,並就這一問題自由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以解決問題,或生成新的問題的活動。討論,對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辨證思維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自評互判。自評是指自我評價,即以自己自身作為評價主體而對自我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全面認識自我,發現優點、鼓起信心、認識不足、反饋調節;互判即相互評價,是指學生們相互促進的評價,它重視相互學習和相互提高,即通過學習活動發現夥伴的優點,以此相互認識、相互激勵、相互提高。
羅傑斯認為,當學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評價為主要依據、把他人評價放在次要地位時,獨立性、創造性和就會得到促進。就是說,只有學習者自己決定評價的標准、學習的目的,以及達到目的的程度等負起責任時,他才是在真正地學習,才會對自己學習的方向真正地負責。(施良方:《學習論》 1994年,410 420頁)
關於相互評價,朱智賢、林崇德研究認為,初中生評價能力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十分重視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關於這一點在其他年級的學生中是少見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開展相互評價。
以上四個環節,不是每節課都必須要做到的,但只要一個環節做得好,就是一節好課。
(二)次要看教師是否做到:引人入勝;精導妙引;結尾無窮。
1、引人入勝。「引」指的是「引出課題」和「進行指引」,「入」是讓人處於某種狀態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和諧統一。引人入勝指的就是在一節課的起始階段,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對某一課題處於最佳學習狀態或境界的教學行為。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節課是否優秀,要看是否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
2、精導妙引。「精導」即精心指導,「妙引」即巧妙引領。精導妙引就是一節課的進行中,教師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閱讀、問答、討論、評判等學習活動,給予精心指導、巧妙引領的教學行為。其目的是掀起學習高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一節課是否優秀,要看是否有一個教學高潮。
3、結尾無窮。指的是一節課的結束階段,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升華的同時,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並使學生在課後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行為。如果開頭的藝術是為將學生更好地引到教學勝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話,那麼結尾藝術,就是要將教學小課堂帶入人生大課堂,將最佳效果從課堂之點輻射到課後之面,從而使學生步入人文精神之勝境,達到餘音繞梁、回味無窮之境界!所以,一節課不僅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而且還應有一個回味無窮的結尾。
三、從策略層面看
(一)能否做到開頭引人入勝,中間高潮迭起,結尾餘味無窮。
一節好課,除了開頭引人入勝,結尾餘味無窮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間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個「高潮」。所謂高潮,就是一節課中最興旺發達的階段(亮點),或矛盾沖突最尖銳、最緊張的階段(沖突點)。教師精導妙引,用藝術性的手法掀起教學的高潮,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有助於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具體說,教師掀起的教學高潮,有強烈的激勵功能、鮮明的愉悅功能、很強的促學功能和潛移默化的審美功能。所以,在一節課教學中,教師應精心指導、巧妙引領,努力掀起教學高潮。
當然,在製造高潮的過程中,不能「頭」「尾」不顧、隨意拖堂。因此,在「信馬由韁」的教學過程中,該「出手」(開頭)時就出手,該「收手」(結尾)時就收手,努力做到「收發自如」。
(二)是否能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而且不同的人特點不同。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是看教師是否能夠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別人可能會提出很多很有價值的意見或建議,有的甚至是他們這些專家成功的法寶。對這些意見或建議,教師應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參考」,符合自己「習慣」的可以「吸納」進來,但決不能「照搬」別人成功的經驗。說實話,一個比較優秀的教師,只要揚長避短,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一般都會成功的。
一般來說,教師只要堅持這樣做,終有一天會達到「隨心所欲,順其自然」之境界的!
(三)能否做到狹路相逢是勇者,同時出奇制勝。
優質課展評,是高水平的較量。在高手如雲、強手如林的情況下,要堅信「狹路相逢勇者勝」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勢,做到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當然,也不能有勇無謀,在戰術上還是要重視「敵人」的,其中一條重要的「戰術」,就是「出奇制勝」,就是要在別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露一手」,以收「豁然開朗」或「拍案叫絕」之效!一般來說,「出奇制勝」的「戰術」往往是沒有「套路」或「招式」的,因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平淡見真奇」!
■給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十點建議
1.一定要重視課堂的導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要做到靈活多變,引「生」入勝。
2.課堂上,教師進入狀態,精神飽滿;語言不僅要生動、形象,還有幽默。讓課堂上有笑聲,學生才會願意上你的課。
3.在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從創造性加工教材開始,教師要對教材科學地重組、合並、放大、縮小,添加、刪除,讓教材符合你的學生的實際,符合你的學生的口味。
4.一定要用自己的話講,講出自己的理解,講出自己的特點,講出自己的風格,千萬不要照本宣科。
5.課堂上教師的全部功績在於「引導」。好學生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教師「引導」出來的。好教師就是善於「引導」的教師。
6.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學會「偷懶」。教師「懶」一點,學生才會"勤"一點。一名「懶」教師會培養一班「勤」學生,相反,一名「勤」教師,就會培養一班「懶」學生。
7.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學會「裝儍」。教師「儍」,你的學生才會聰明,否則,教師太聰明,你的學生一定變儍。現在,我們的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太「聰明」。
8.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學會「踢皮球」。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要當「保姆」,什麼事情都包辦。教師要學會把皮球踢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9.教師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找出學科的難點;一定要從學科本身的特點,確定重點。做到有的放矢。
10.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注意課堂的生成,要善於捕捉教育機會,要注意學生的思路。千萬不要什麼情況下,都按自己預設的教案進行。

閱讀全文

與自由創造高效語文課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