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銀行流動性創造

銀行流動性創造

發布時間:2021-12-17 21:35:24

1. 銀行流動性創造

你問的問題根本用不著高手出面回答,這是基本常識
銀行的流動性創造——ABCD...銀行貸出去的款,通過種種途徑有(1-存款准備金率)%又回到了DCBA...銀行,於是還可以再次貸出去...最終實際釋放的流動性大於初始值,基本等於初始值/存款准備金率。

2. 什麼是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概念

兩會的詞語解釋如下:
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由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存款准備金和金融機構持有的庫存現金構成,是金融機構創造貨幣的基礎。影響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因素通常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再貸款、外匯占款、財政在中央銀行存款以及流通中現金等。

3. 商業銀行經營的營利性,流動性,安全性這三個原則的關系是什麼

商業銀行經營三原則的關系:保持盈利是維持商業銀行流動性和保證銀行安全的重要基礎,流動性是安全性的重要前提。

安全性是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重要原則,離開安全性,商業銀行的盈利性也就無從談起。 盈利性原則是商業銀行的最終目標,保持盈利是維持商業銀行流動性和保證銀行安全的重要基礎。 商業銀行的經營者應依據自身條件,從實際出發,統籌兼顧,通過多種金融資產的組合,尋求「三性」的最優化。

1、盈利性。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業銀行的經營目的。

2、流動性。遵循流動性原則是由銀行這種特殊金融企業的性質所決定的。

3、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商業銀行在經營中要避免經營風險,保證資金的安全.安全性是銀行資產正常運營的必要保障。

(3)銀行流動性創造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經營的其他原則:

1、依法獨立自主經營的原則

這是商業銀行作為企業法人的具體體現,也是市場經濟機制運行的必然要求。商業銀行依法開展業務,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干涉。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有權依法處理其一切經營管理事務,自主參與民事活動,並以其全部法人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保護存款人利益原則

存款是商業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存款人是商業銀行的基本客戶。商業銀行作為債務人,是否充分尊重存款人的利益,嚴格履行自己的債務,切實承擔保護存款人利益的責任,直接關繫到銀行自身的經營。

3、自願、平等,誠實信用原則

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因此,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業務往來,應以平等自願為基礎,公平交易,不得強迫,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條件,雙方均應善意、全面地履行各自的義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業銀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業銀行經營原則

4. 簡述商業銀行流動性需求與流動性供給的來源渠道

流動性供給增加:客戶存款,提供非存款服務所得收入,客戶償還貸款,資產版出售,貨幣市場借權款,發行新股。

流動性需求增加:客戶提取存款,合格貸款客戶的貸款要求,償還非存款借款,提供銷售服務中產生的營業費用和稅收,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

(4)銀行流動性創造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需求是客戶對銀行所提出、必須立即兌現的現金要求。銀行的流動性需求包括存款客戶的提現要求和貸款客戶的貸款要求。銀行必須滿足其客戶的正當現金需求,否則,銀行的可靠性與健全性便會受到懷疑。銀行一般說來.銀行通過適當的現金頭寸管理來滿足客戶不同種類的現金需求。

銀行准確地頂側流動性需求是保證其頭寸管理與現金支付的前提條件。如果銀行的現金准備過低,銀行在出現異常現金需求時將導致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發生擠兌現象.銀行在嚴重的悄況下甚至還會導致銀行倒閉。如果銀行現金儲備過多,銀行而創造收人的資產較少.又會嚴重地影響銀行的利潤。

5. 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轉換資產、 借入資金、 運用資本市場工具、 抵押貸款標准化、 成本最低。

流動性被視為商業銀行的生命線。流動性不僅直接決定著單個商業銀行的安危存亡,對整個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的穩定都至關重要。

商業銀行提供現金滿足客戶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債務本息,這部分現金稱為「基本流動性」,基本流動性加上為貸款需求提供的現金稱為「充足流動性」。保持適度的流動性是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所追求的目標。

(5)銀行流動性創造擴展閱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產權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國家信用將不再是商業銀行信譽的支撐者,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風險以致倒閉將不再是神話。因此,加強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應引起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的高度重視。

健全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改革現行以中央銀行為主體的流動性比例管理,創造條件逐步建立以商業銀行為主體,以所有者權益最大化為核心,以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協調統一為宗旨的流動性管理機制,增強銀行核心競爭力。

6. 現階段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問題,分析,怎麼實現的

(一)金融結構調整——銀行業綜合改革是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內在原因

首先是在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現代金融組織體系取代傳統金融組織體系導致存差的出現。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等系列金融法律頒布後,我國現代金融組織體系基本確立。但我國傳統金融體系與計劃經濟相適應,在這體系下,專業銀行都是國務院直屬的經濟部門,分別履行不同職能,根據政府的計劃安排承擔不同的貸款業務。國家主要採取「信貸計劃」和「現金計劃」調配資金,實施其對金融的管理。宏觀上,按照「貸款-存款=現金」發行,這三個科目就構成了銀行資產負債表的主要科目。如果貸款大於存款,就稱存在「貸差」,意味著流動性不足;如果存款大於貸款,則稱為「存差」,意味著流動性過剩。1995年後確立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與傳統計劃經濟下金融體系的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建立了由實施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的中央銀行和提供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各類商業性金融機構共同構成的雙層結構。在這新的結構下,貨幣發行和各類金融機構繳存的准備金存款構成的「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貨幣調控的核心。然而,構成基礎貨幣主體的准備金存款是商業銀行吸納的存款的一部分,商業銀行上繳准各金存款就意味著它不能將自己吸收到的存款用於全部發放貸款,於是出現了存差。

(二)相關金融法律的制定決定了存差的必然出現是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制度原因

為了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和保障存款人的利益,我國於1991年開始實施的《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關於商業銀行貸款時應遵守的資產負債比例規定:「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75%」。也就是說,我國商業銀行體系應保有不低於25%的存差。但根據統計數據來著,我國貸款與存款的比例直到2004年才降到75%以下(2003年為76.4%, 2004年為73.8%)。事實上,貸款與存款的比例規定是一個全球金融界的通則。下表將我國存貸款比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了比較:

表:2006年世界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和美日存貸款比例

國家
中國
美國
日本
印度
泰國
巴西

存貸/貸款
66.58%
64.24%
64.05%
63.89%
65.36%
66.53%

數據來源:作者根據IMF數據資料以及各國年度金融報告、銀行業報告與統計年鑒整理而來。

由此可見,我國銀行業存貸比的下降在同類新興國家中並非罕見。事實上,我國的存差在與美日以及其他新興國家的數據比較中仍然稍高。因此,銀行業存差的出現並非危機信號,而是我國金融體系向現代化、國際化轉型過程中的必然現象。

(三)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加強是銀行流動性過剩的推動力

傳統金融組織體系下,央行以計劃為核心,通過下達指標來控制貸款規模,從而控制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為了在推進市場化的進程中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社會的穩定,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的業績考核既不與風險掛鉤也不與回報掛鉤,只與貸出的數量掛鉤,這使得商業銀行大規模放款成為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幾次經濟過熱的主要原因。1997年,人民銀行頒布了《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和《關於改進國有商業銀行貸款規模管理的通知》,逐步推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2002年,我國銀行業全面推行貸款五級分類管理,加強了對貸款風險的審核力度。同時,股份制改革後的商業銀行成為獨立的產權載體,自行承擔貸款的風險和損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家信用」已不復存在,這就使得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必然秉持審慎原則,導致貸款規模的下降。

(四)外資持續流入引起的多倍存款創造和對國內信貸資金投放的擠出效應是當前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誘導原因

2002- 2004年期間,我國每年引進外資規模一直超過500億美元,2006年更是超過了一萬億美元。隨著外資流入規模的持續增加,外資從旱期對中國國內資金存在的擠入效應逐漸轉變為擠出效應,這一點己經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江小娟(2006)。外資的流入除了直接增加企業外部資金來源進而代替銀行貸款外,還因中央銀行出於穩定人民幣匯率需要,頻繁干預外匯市場而投放了大量基礎貨幣,並通過銀行多倍存款創造過程,引起金融體系中因外匯占款投放的流動性增加,從而加劇中國商業銀行的存款過剩壓力。

(五)資本市場的發展使銀行資產迅速分流是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外部原因

長期以來,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一直是企業獲得融資的主要渠道。隨著股票市場以及債券市場的發展,有些優質企業得以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銀行貸款開始逐漸被直接融資所代替。2006年全國股票融資總量為2246億元,比2005年增長113.3%,而今年1-9月最新數據顯示:股票市場融資總量達到了3568億元,是2006年全年的1.59倍。企業債券融資總量為2266億人民幣,增長12.74%。資本市場的發展使整個金融資產從單一的銀行資產向市場化、多元化方向發展,銀行貸款也不再表現為稀缺資源。

(六)金融創新嚴重不足是當前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直接原因

一直以來,我國商業銀行貸款主要以項目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等傳統形式投放於企業,在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時,在以綜合收益為還貸來源的風險控制理念卜,貸款發放似乎也不是難事;而當企業融資渠道逐步拓寬時,按傳統思維進行的貸款投放就明顯滯後於經濟發展的需要。此時,如果信貸產品創新不足,不能尋求新的信貸替代品種和貸款增長方式,如若資金產品及技術創新不力,分業經營等政策限制導致資金運用渠道有限,資金運作效率較低,那麼當存款大幅度增長時,流動性過剩就在所難免。

三、銀行流動性過剩的潛在風險分析——我們如何理解?

(一)商業銀行利潤空間受到極大的擠壓,生存壓力增大

大量存款滯留於銀行間市場或中央銀行和債券市場,會導致銀行資金收益率大大卜降,比如,中國一年期貨幣市場利率一度降至1.1%,遠低於銀行資金成本。在2006年底,中國商業銀行人民幣廣義貸存比(各項貸款/各項存款)降到了63.14%左右,除去8.5%的法定儲備金,有約24.5%的存款資金投入到了以下幾項資產:一年以上的債券、一年以內的貨幣市場工具和中央銀行的超額儲備。據估計,僅此一項商業銀行收益損失就達到286.39億元人民幣。

由於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出現活期存款定期化趨勢,使商業銀行平均存款成本明顯上升。比如,2005年7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94242.91億元,其中定期存款32156.39億元,佔比34.12%,同比上升了3.15個百分點,比2005年年初上升了3.26個百分點。據估計,由於存款定期化使四大國有銀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從1.25%-1. 35%提高到了1.27%-1.38%,商業銀行總體存款成本增加在54.2億元至81.3億元之間。但這些存款成本增加卻難以經由貸款投放產生收益。從2005年9月21日起,商業銀行對活期存款按年計結息改為按季度計結息,結果是商業銀行在貸款尤其是優質貸款上的利率定價處於很被動的地位,在激烈競爭的存款市場上對存款利率的定價則同樣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我們粗略計算後發現,中國商業銀行存款過剩引起的利潤損失至少5645億元,最高達14507億元,而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至少損失4235億元,最高損失達10890億元。

(二)商業銀行經營風險被進一步放大,甚至可能引發嚴重的信貸危機

為了減少存款過剩帶來的損失,銀行將被迫把資金投放到風險較高的企業和投資項目,使得企業出現過度投資,引起資本收益率和企業還本付息能力大大下降。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還會助長經濟低水平重復擴張,投資過熱和重復建設等結構性問題。因此,短期內大量增加貸款來提高銀行收益,解決存款過剩問題,必然會引發新一輪的投資狂熱,從而導致更為嚴重的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大銀行貸款的信用風險。

2002-2006年期間,中國商業銀行的一年期存貸款利差高於美國銀行,但其凈利差收入遠遠低於美國的銀行,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遠遠高於美國銀行。安永(Ernst and Young)會計師事務所估計,2006年中國商業銀行的壞帳超過9110億美元(約合7萬億元人民幣),遠遠超過中國官方在2006年3月公布的1640億美元的水平,其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壞帳高達3580億美元,幾乎是官方公布的3倍。而另一些咨詢機構認為2006年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至少在3000億美元至5000億美元之間。由於中國商業銀行近50%的貸款資金掌握在不到1%的大客戶手中,平均每個大客戶的貸款金額為5億元左右。銀行存款過剩會引起商業銀行貸款進一步向大客戶集中,引發銀行風險積聚,最後由銀行為大企業買單。

流動性過剩還會促使形成資產價格泡沫,在價值重估以及財富效應的推動下,貸款者的信用會出現高估,使得信用審查變得相對容易,較低信用級別的潛在貸款對象可以方便地獲取貸款,從而潛在風險隱患。一旦資產價格出現反方向的變化,便會直接導致債務人資產的縮水,出現債務人信用條件的惡化,加上債務關系的相互關聯,形成債務風險的連鎖反應,從而釀成更為嚴重的信貸風險。當資產市場占經濟總量達到相當高的比例時,資產泡沫可能破裂,導致大量的債務人破產,通過信用風險的相互關聯,便容易產生嚴重的銀行危機。

(三) 大流的流動性累積資產價格泡沫,導致資本市場間接沖擊商業銀行體系

在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商業銀行資金也會被迫以各種形式繞開政策限制向資本市場進入。但對我國這樣一個資本市場體制遠不完善、不良貸款依舊嚴峻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貿然將商業銀行資金推入股票市場,不但不利於股票市場優勝劣汰法則起作用,而且投機性極強的中國股票市場還會誘發商業銀行新一輪不良貸款的出現。

四、銀行流動性過剩的政策建議——我們如何操作?

我國銀行體系當前資金相對充裕,但投資和消費需求相對儲蓄的增長顯得並不旺盛,資金運用的不充分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商業銀行自身的贏利能力。然而,以「存差」衡量的流動性過剩在我國轉型經濟的背景下有其獨特的決策依據和必然性。其出現與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中的存款准各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貸款風險管理的加強、銀行貸款結構的調整等因素息息相關,同時又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中關於政府財政角色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而出現的。因此,現階段銀行業保持較高的流動性尚不至於引發對經濟危機的預期,重要的是在避免盲目投資的基礎上有效拓展資金運用渠道,防範較高流動性對經濟的不穩定性的沖擊。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一)推進匯率制度改革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實現匯率的市場化

利用市場機制調節外匯市場供求,可以使央行在很大程度上擺脫為了維持匯率穩定而被動地增發大量的基礎貨幣,從而收縮市場貨幣總量,有效解決銀行體系及整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過剩問題;由強制結售匯制向自願結售匯制過渡則使外匯由國家集中儲備轉為向民間分散儲備,減輕銀行系統的流動性壓力。另外,對貿易和引進外資等政策的調整有利於擴大內需,實現國際收支的相對平衡,從而解決流動性過剩。

(二)不斷提升商業銀行綜合經營水平,加大金融創新的廣度與深度

面對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商業銀行只有不斷提升綜合經營水平,才能在服務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山於一些優質企業有著良好的聲謄,融資比較便利,而且成本較低。因此,商業銀行目前使用多年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己經不適應客戶發展的需要。對此,當務之急是首先推進金融產品向綜合化發展,在產品創新上卜功夫。要充分利用目前國家進行金融綜合改革試驗的機遇,積極開發金融產品和工具,按照先一般產品再衍生產品、先資金業務再資本業務的順序,全而發展金融產品。同時,還應把目前只注重融資領域的金融服務向史廣泛的方而發展,力爭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企業經營的全過程,以便能夠為企業提供金融解決方案的一攬子服務。

另外,商業銀行還應加大金融創新,積極發展金融市場,開發多種金融投資工具。一方面,創新金融市場,著力拓展資本市場,培養機構投資者並使之成為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在鼓勵商業銀行的合規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同時,建立多元化的市場配置機制,更有效地配置金融資源;另一方面,創新金融產品,使多餘的流動性轉向新的投資方式,避免造成資本市場泡沫。例如創造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存款等連接不同市場的產品,將存款與債券市場、貨幣市場收益掛鉤。另外還應大力發展理財業務,不僅可以有效分流各類存款,從而大大降低銀行業的流動性壓力,還可以打破現有商業銀行的傳統存貸經營模式。

(三)加快信貸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客戶群體

在大公司、大客戶離銀行漸行漸遠,對銀行依賴性降低的情況下,從商業銀行的角度看,有必要調整發展戰略,調整信貸業務結構,重點發展中小企業客戶。商業銀行發展中小客戶能夠提高銀行收益,避免資金和資產過度集中於少數大型企業,降低對少數企業的依賴性。同時,中小企業市場空間巨大,發展中小企業能夠開拓新的市場空間,豐富和完善客戶群體,從而成為銀行未來的重要利潤增長點。在發展中小客戶問題上,一是改革信貸模式,調整信貸流程,根據中小企業特點調整企業審查方式、還款能力分析方式和擔保方式,提高對中小企業客戶的服務效率;二是根據中小企業金融需求,不斷在產品設計上進行創新。應根據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創造出不同的金融解決方案。

五、解決流動性過剩需要處理好的關系——我們如何著眼未來?

解決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需要商業銀行進行經營模式的轉型。實施轉型,對於目前處於轉軌和市場開發時期的國內商業銀行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轉型需要觀念史新,需要有良好的內部環境。轉型本身同樣也而臨挑戰,因此要搞好轉型必須要處理好各金融因素之間的關系。

(一)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發展之間的關系

以解決流動性過剩為目的業務轉型,首先需要對商業銀行業務結構進行大的調整。從當前轉型的路徑來看,降低信貸資產在資產結構中的比重,降低信貸業務在整個授信業務中的比重,降低公積金貸款在信貸業務中的比重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些需要調整的業務正是目前商業銀行主要收益來源的部分。調整就意味著銀行要減少盈利性較高的傳統業務,這樣勢必影響銀行當前的利益,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降低對傳統業務的依賴,形成新的盈利模式是必須的。

(二)處理好創新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經營模式的轉型,需要新的體制、新的流程、新的產品和新的服務手段。轉型的關鍵在於金融創新,但創新既有成功的希望,也有失敗的可能,而且創新也會有風險。相比而言,開展傳統業務、以傳統的方式進行經營管理的風險性史低,因此,我們要對承擔風險的創新行為實施鼓勵,形成一種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企業文化氛圍。

(三)處理好綜合化經營和分業管理的矛盾

商業銀行應對流動性過剩的挑戰,必然要利用資本市場投資工具、金融衍生品、電子金融等新的渠道與服務來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但在當前監管環境下和嚴格的分業管理,對金融衍生產品進行嚴格限制的約束條件下,對商業銀行的轉型會形成巨大的挑戰。因此,應當處理好綜合化經營和分業管理的矛盾,處理好鼓勵銀行創新和加強監管之間的關系。為此,一方而,商業銀行的綜合化經營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另一方而,監管部門要適應新的經濟形勢的發展,採取國際上可行的辦法,穩步推動混業經營的合法化。此外,在立法上,應考慮未來綜合化經營、防範風險的要求以及國際金融法規的慣例,立法應具有前瞻性。

7. 商業銀行控制流動性風險的方法有哪些

  1. 方法:

    (1)全面實施資產負債管理

    流動性風險不是單純的資金管理問題,而是多種問題的綜合反映,因此,從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的角度來探討流動性風險的防範。

    對資產負債進行結構性調整

    (3)通過金融創新降低流動性風險

    (4)建立健全流動性風險預警機制

  2. 流動性風險是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說一個銀行具有流動性,一般是指該銀行可以在任何時候以合理的價格得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其客戶隨時提取資金的要求。銀行的流動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資產的流動性,二是負債的流動性。資產的流動性是指銀行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情況下迅速變現的能力;負債的流動性是指銀行以較低的成本適時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當銀行的流動性面臨不確定性時,便產生了流動性風險

8. 銀行經營中遇到流動性風險如何防範和控制

商業銀行流動性是指銀行為資產的增加以及在債務到期時履約的能力,我們說,一家銀行具有流動性,一般是指銀行可以在任何時候以合理的價格得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客戶隨時提取資金的要求。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資產的流動性,主要是指銀行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前提下,迅速變現的能力,資產變現能力越強,所付成本越低,則流動性越強;其二是負債的流動性,是指銀行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籌資的能力越強,所付的成本越低,流動性越強。銀行的流動性一旦出現不確定性,則會產生流動性風險。銀行應對流動性風險的對策:(一)構建合理的流動性風險監管體系。應設立專門的流動性管理部門,並聘請流動性經理,對流動性進行系統深入的管理。第一,必須隨時與銀行的高層管理者聯系,確保流動性管理的優先性和明確的目標;第二,必須跟蹤銀行內所有資金使用部門和籌集部門的活動,並協調這些部門與流動性管理部門的活動;第三,必須連續分析銀行的流動性需要和流動性供給,以避免流動性頭寸過量或不足。(二)在有效防範市場風險的前提下,加快金融產品和技術的創新,積極拓展優質信貸市場,培育新的中間業務增長點。現代金融的發展使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不僅僅局限於存貸業務和傳統金融工具的交易,而是進一步擴展到金融創新的業務領域中來。當前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是相對過剩,是銀行體系運作效率低下的產物,實體經濟中的中小企業還面臨著融資困難的局面。創新的金融工具的發展趨勢是轉移與分散資產的風險與提高資產的流動性。產品創新可以疏導流動性,拓寬商業銀行資金運用的渠道,提高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水平。通過一系列的產品與技術創新,開拓完善個人消費信貸、企業貸款等優質信貸市場,同時利用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的戰略的有利商機,培育新的中間業務增長點。(三)拓寬融資渠道。銀行流動性管理要求銀行的資產和負債保持一種流動性狀態,當流動性需求增加時,通過變賣短期債券或從市場上借入短期資金增加流動性供給;當流動性需求減少、出現多餘頭寸時,又可投資於短期金融工具,獲取盈利,為銀行流動性管理創造市場環境。(四)需求預測和分析,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首先, 要搞好對資產流動性的預測和分析。然後在流動性預測和分析的基礎上建立流動性風險的預警系統。應該借鑒西方商業銀行成熟的經驗, 採取科學的預測和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學實用的流動性預警界定監測指標體系, 以便在日常業務管理中准確的監測流動性風險, 一旦發現風險達到警戒線就及時發出預警, 從而把流動性風險管理納入科學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軌道, 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運行機制和流動性安全保障機制。其次, 建立流動性風險處置預案, 提高避險能力, 對可能發生的全局或局部流動性風險應在限定時間內採取有效地措施進行補救, 盡量把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五)調整信貸結構,改善資產儲備質量。信貸資產是當前資產儲備的最主要形式,要改善資產流動性,首先必須從調整信貸結構著手,改善信貸資產質量,提高貸款周轉速度。一是調整客戶結構,新增貸款必須保證投向優良客戶,嚴禁向限制和淘汰類客戶新增貸款;二是建立信貸退出機制,大力提升一般客戶,堅決從限制、淘汰類客戶逐步退出。三是調整貸款期限結構,控制中長期貸款投放比例,緊緊依託總行票據中心,大力發展票據貼現等流動性強的資產業務。

閱讀全文

與銀行流動性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