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雕刻機起源於哪一年
國內雕刻機是在90年代末期開始萌芽的。最初的雕刻機多為風冷電機,噪音很大哦!
而今,國產雕刻機已經技術成熟,分類也很明確了,主要有兩種:激光雕刻機和激光雕刻機。
激光雕刻機雕刻介質主要是金屬、非金屬等,雕刻雙色板效果也很不錯,雕刻加工速度很快是它的最大優點,
機械雕刻機雕刻介質主要是亞克力、ABS、PV,大理石、硬質木材等。機械雕刻機功率強勁,這是它的優勢。
Ⅱ 激光雕刻機結構原理
激光雕刻機結構:
激光雕刻機包括激光器和其輸出光路上的氣體噴頭,其中氣體噴頭的一端是窗口,另一端是與激光器光路同軸的噴口;激光雕刻機氣體噴頭的側面連接著氣管,氣管與空氣或氧氣源相連接,空氣或氧氣源的壓力為0.1~0.3Mpa;激光雕刻機的氧氣源中的氧氣占其總體積的60%;此外,在激光雕刻機激光器和氣體噴頭中間的光路上安裝有反射鏡,從而提高雕刻的效率,使被雕刻處的表面光滑、圓潤,迅速地降低被雕刻的非金屬材料的溫度,減少被雕刻物的形變和內應力。
激光雕刻原理:
使用激光雕刻和切割,過程非常簡單,如同使用電腦和列印機在紙張上列印。您可以在win98/win2000/winxp環境下利用多種圖形處理軟體,如coreldraw等進行設計,掃描的圖形,矢量化的圖文及多種cad文件都可輕松地「列印」到雕刻機中。唯一的不同之處是,列印將墨粉塗到紙張上,而激光雕刻是將激光射到木製品、亞克粒、塑料板、金屬板、石材等幾乎所有的材料之上。
激光雕刻機能提高雕刻的效率,使被雕刻處的表面光滑、圓潤,迅速地降低被雕刻的非金屬材料的溫度,減少被雕刻物的形變和內應力;可廣泛地用於對各種非金屬材料進行精細雕刻的領域。
注意事項:
1、使用自動焦距時,要注意自動測焦棒必須緊固,否則工作檯面將頂到激光。
2、激光雕刻機在工作時,禁止打開機蓋。
3、加工時打開排煙,吹煙設備。
4、加工木質、紙質,必須注意加工速度以免起火。
5、初期使用者進行不規則加工時先進行紅光定位。
6、加工薄木板,易變性材料時,要調整變幅水品小餘1mm。
7、進行切割加工時,要使用工件架離工作台2厘米以上。
8、反射鏡片及焦距鏡片的清潔:兩手指捏住反射鏡片。另一隻手擁相機鏡頭清潔紙清潔鏡頭。
9、通常雕刻量文件時,解析度應採用高一些,雕刻點陳文件時,解析度應選擇低一點。
Ⅲ 玉石雕刻機能給企業帶來多少好處呢雕刻一個產品大概需要多久的時間呢
數控玉雕機分析一下:
1. 成本低,用數控玉石雕刻機雕刻一件玉雕,水電費加上刀具成本費用不到10元錢。
2. 出貨快,用數控玉石雕刻機雕刻一尊兩面的佛像,只需要3~4個小時,出貨非常快。
3. 工藝穩定,用數控玉雕機雕刻玉石,圖紙是什麼樣的,雕出來就是什麼樣的,不存在人工雕刻的心情影響質量的問題。
4. 管理簡單,想要機器什麼時候開工就開工,每個星期只需要休息幾個小時都可以。
5. 很容易上手,操作非常簡單,無電腦基礎的學習7天都可以操作了。
6. 省人工,數控玉雕機,1個人可以操作5台,而且操作機器的人不需要是雕刻大師,很容易招人,而且需要高額的工資。
7. 模仿復制能力強,款式多樣化,對於市面上比較火的玉雕,只要有圖片就可以復制出來,非常快捷,搶占市場。
玉石雕刻大概需要多少時間,需要根據你的料子大小和材料圖案來算時間的,一般都是先粗刀然後細刀來操作的。比如「4X6」的料子粗刀1小時 細刀1.5小時,按照這種比例來算就可以了。
Ⅳ 激光內雕是誰發明的如果有專利請貼出詳細專利信息。
最早的關於激光內雕的專利申請,應該是1969年的一篇加拿大專利。
主題:HIGH RESOLUTION LASER
ENGRAVING APPARATUS
專利權人/申請人: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公開日1969年4月1日
專利權文,詳見附件,我已經上傳。
Ⅳ 請教 國內有哪些公司在做激光雕刻機 打標機的激光設備在行內還算有點小名氣算是可以點的公司
大族 光大 泰德 都是很有名氣的 不過價格也貴
在有就是格瑞祥,鐳射谷,鐳射沃,海目星。
Ⅵ 什麼五軸雕刻機
五軸加工中心也叫五軸聯動加工中心,是一種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專門用於加工復雜曲面的加工中心,這種加工中心系統對一個國家的航空、航天、軍事、科研、精密器械、高精醫療設備等等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目前,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系統是解決葉輪、葉片、船用螺旋槳、重型發電機轉子、汽輪機轉子、大型柴油機曲軸等等加工的唯一手段。
五軸聯動加工中心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特點,工件一次裝夾就可完成復雜的加工。能夠適應像汽車零部件、飛機結構件等現代模具的加工。五軸加工中心和五面體加工中心是有很大區別的。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誤把五面體加工中心當做五軸加工中心。五軸加工中心有x,y,z,a,c五個軸,xyz和ac軸形成五軸聯動加工,擅長空間曲面加工,異型加工,鏤空加工,打孔,斜孔,斜切等。而五面體加工中心則是類似於三軸加工中心,只是它可以同時做五個面,但是它無法做異型加工,打斜孔,切割斜面等。
新型五軸聯動雕刻機,目前已獲得2項發明專利和4項實用新型專利。該數控機床可加工鋁及各種非金屬材料的復雜曲面,適用於各種模型製作及五聯動加工人才的培訓。
該雕刻機創新地採用新型並聯球面輪系做擺動刀頭,以構成混聯機床,在同等體積和重量前提下,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范圍大、剛度高、控制便捷、性價比高等優點。
世界發達國家的五軸聯動機床和加工中心(三軸)的數量比例已高達4比6左右,伴隨著我國製造業的日趨發展,急需大量五軸數控加工技術人才。目前,一台五軸聯動機床動輒上百萬元,且五軸聯動機床的進口一直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限制,因而難以在高等院校中得到普及使用,影響了人才的培養。另外,該五軸聯動雕刻機可以運用於工業設計、建築裝潢等方面的模型製作,具有極高的性價比。
Ⅶ 中華上下五千年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中華上下五千年最偉大的發明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並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影響都無過於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了。」
馬克思評論:「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雖然沒有提到造紙術,但是正是它為印刷術的產生和推廣提供了必要條件。
Ⅷ 小型激光雕刻機誰發明的
濟南微雕激光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光、機、電一體化高新技術設備的現代化企業。主要生產激光雕刻切割機、激光刻章機、標記機、電腦刻字機、激光雕刻機、激光切割機、激光雕版機、機械雕刻機、數控雕刻機、廣告雕刻機、木工雕刻機、小型雕刻機、石材雕刻機,激光裁床,超大幅面激光切割機,激光打標機,激光裁片機,濾布激光切割機,亞克力激光切割機,布料激光切割機,激光製版機,激光刻版機,激光影雕機。
Ⅸ 推薦國產的雕刻機
多功能高速金屬雕刻機
該機能在所有金屬上隨意雕刻圖文,而且精度高、速度快、成本低、雕刻面積不限、平面曲面均可雕,無噪音、無異味、無粉塵、無污染、無場地限制。適用於所有金屬圖文雕刻行業。
該機除了具有金屬雕刻機功能以外,它還具有金屬打標機、鍍金機、電鑄機、金屬標牌機、金屬上色機、電鍍機、銅(鋼)版畫機、電泳機、電刷鍍機、堆金機、電拋光機和鋁及鋁合金氧化著色機等機器的所有功能。
該機還榮獲了:實用新型專利01210661.5,外觀設計專利01310638.4,發明專利01105380.1等多項國家專利,通過了國家產品質量檢驗報告:國質監驗03號No.200150013,以及環境監測報告:滬(楊環監)字第059號。其性能指標(1)構成:由雕刻主機、循環機、雕刻頭組成。(2)可加工的最大面積:不限 。(3)加工速度:4000~6000平方厘米/小時(約計) 。(4)電源配置:50HZ 220V 。(5)功 率:0-3000W 。(6)工作環境溫度5-38℃ 濕度35%-70% 。(7)重量:60公斤。(8)整機尺寸:1000×500×400。
該機每台售價8800元,歡迎自帶金屬前來試機、購機。本公司將現場技術指導,提供全套技術資料,提供各地原材料信息,免費長期技術咨詢,跟蹤服務,產品實行三個月包換,一年包修,終身維護,代辦托運。
上海公司:021-65110866 廣州辦事處:020-86462307
詳情請看:http://www.fudikeji.com 郵箱:E-mail: [email protected]上海復迪科技有限公司 聯 系 人: 王仕民
Ⅹ 中國誰發明了哪些過程是怎樣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2] 。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
蔡倫
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造紙術(也稱蔡侯紙)蔡倫改進。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麼樣的物品叫「紙」。
火葯是中國漢族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火葯的發明是副產品。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
唐初的名醫兼煉丹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裡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後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
唐朝中期有個名叫清虛子的,在「伏火礬法」中提出了一個伏火的方子:「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葯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里內,煙漸起。」他用馬兜鈴代替了孫思邈方子中的皂角,這兩種物質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這說明煉丹家有意要使葯物引起燃燒,以去掉它們的猛毒。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生激烈的反應,並採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但是因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時有發生。
《太平廣記》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隋朝初年,有一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一位煉丹老人。當晚住在那裡。半夜杜春子夢中驚醒,看見煉丹爐內有「紫煙穿屋上」,頓時屋子燃燒起來。這可能是煉丹家配置易燃葯物時疏忽而引起火災。
還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煉丹書也談到用硫磺、硝石、雄黃和蜜一起煉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臉和手燒壞了,還直沖屋頂,把房子也燒了。書中告戒煉丹者要防止這類事故發生。這說明唐代的煉丹者已經掌握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一種極易燃燒的葯,這種葯被稱為「著火的葯」,即火葯。由於火葯的發明來自製丹配葯的過程中,在火葯發明之後,曾被當做葯類。
《明熹宗實錄》:「天啟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遼總兵毛文龍以登撫(袁可立)所遣管運參將黃胤恩、推官孟養志等發到糧餉並布疋、軍器、火葯等物,復蒙頒給敕印、旗牌,授以援遼總兵便宜行事,具謝恩。」
《本草綱目》中就提到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瘟疫。火葯不能解決長生不老的問題,又容易著火,煉丹家對他並不感興趣。火葯的配方由煉丹家轉到軍事家手裡,就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黑色火葯。
球狀火葯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後,用弓箭將火葯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葯、毒葯,再加上一些瀝青、桐油等,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葯裝填在竹筒里,火葯背後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葯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葯火箭。以後又發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
雕版印刷:據載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
畢升
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但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並非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而據李約瑟所論北宋制的膠泥活字印刷術有許多劣勢的地方。
目前發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於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於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約690年-705年)頒行的則天文字。學者斷定該經不早於704年,後來被珍藏在一座建於751年統一新羅時代的舍利塔里。不過,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書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間刊行的《金剛經》。該經長5.18米(17英尺),卷軸格式,可追溯到唐懿宗咸通9年農歷4月15日(即868年)。學者李約瑟和錢存訓(Tsien Tsuen-hsuin)的記述表示金剛經的書法雕刻遠較較早印行的單頁版陀羅尼經更為先進,更為精巧。另外,兩個最古老的印刷農歷日期為877年和882年,它們是在當時佛教聖地敦煌被發現;
活字印刷: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在他寫於1088年的著作《夢溪筆談》中,將此發明歸於不知名的工匠畢升(990年-1051年)。隨著燒結陶土字元的使用,沈括描述畢升製作字形、撿字排列、印刷、並在印刷後拆解留待後來使用。畢升曾嘗試木製活字,但木製活字一直要到元朝(1271年–1368年)王禎(活躍於1290年至1333年)的木模才趨完善。王禎亦將文字按照音韻組合置於有小隔間的轉輪排字盤以方便撿字。至於銅版活字要等到明朝(1368年-1644年)華燧(1439年至1513年)於1490年的印刷作品才趨完美
木活字
木活字:
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以後又傳到朝鮮、中東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字,從此畢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