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幼兒精神環境創造ppt

幼兒精神環境創造ppt

發布時間:2021-12-17 11:55:14

A. 小班幼兒精神環境該怎麼創設

小班幼兒對新環境不熟悉,戀母情結嚴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症,而獨生子女的優越條件也對他們的成長帶來障礙。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利用各種途徑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幫助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責無旁貸。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這里所講的環境既包括物質環境又包括精神環境,物質環境是幼兒自主發展的思維中介和促進手段,而精神環境是幼兒快樂發展的基礎和保證。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可以給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們的環境,一切物質是他的環境,人也是他們的環境,而人的環境比較物的環境還要重要。他這里指的人的環境是老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幼兒與家長及其他人之間無形的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精神環境,一個充滿關愛的、充滿寬容尊重的,主動發展的精神環境可使幼兒獲得充分安全感,被尊重感和接納感,能潛移默化地塑造幼兒的性格、意志、品質,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行為和個性的充分健康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情感和社會適應能力。 而小班幼兒大都新入園,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員,面對新的生活節奏,難免會存在各種不適應現象。這就需要老師在為他們創設一個豐富多樣的動態互動的、直觀有效的物質環境同時,更要建立一個平等的依戀的師幼關系,用支持、鼓勵和尊重的態度為幼兒營造一個充滿關愛的、寬容愉快的、主動的精神環境。因此,我們在小班的精神環境創設中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笑臉相迎,建立良好依戀的師幼關系 陳老先生主張要建立師生間的友誼,並指出:對於一個滿面笑容的老師,大家都會喜歡。如果成天扳著一副面孔,要跟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就不太容易。老師燦爛的笑容、溫和的語氣,見面時的問候語,相遇時的摸摸頭、拉拉手,帶給幼兒的是一種親切感,愛撫情。為此,我們採取了一笑二抱三問的晨檢迎接策略。每天早晨幼兒入園時,我們總是先微笑著迎接家長和孩子,親切地叫著幼兒的小名,從家長那兒把幼兒抱過來,接著問候孩子是怎樣來園的,用一兩句簡單的話表示愛意和歡迎,使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與溫暖。這樣小朋友很快穩定了情緒,喜歡來幼兒園。如果有的孩子哭著要媽媽,我們會微笑著對孩子說:來,寶貝,我們來做個游戲。老師當媽媽,你要想媽媽就抱抱我,我來親親你。於是孩子們會把戀母情結轉移為依戀老師。而家長也會放心地把孩子交到老師手裡,一旦家長對老師產生了信任,這種情緒也會感染孩子,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總之,微笑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還可以拉近家園之間的關系。 二、尊重幼兒,搭建平等的師幼關系 作為幼兒的啟蒙老師,對幼兒必須以理解、信賴為基礎,積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間的人際關系,是一個班級的精神環境的主要方面。老師在與幼兒接觸過程中,對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差異都要全面了解,善於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如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教學活動與幼兒交朋友,象親人那樣真誠地關心愛護幼兒,使幼兒感到老師象媽媽,從而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社會意識也隨之增強,他們不會僅僅滿足於雙親、老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幼兒園中夥伴之間的情感交流,就是幼兒渴求的精神環境,它會使幼兒產生安全感,而這種心理感受又是幼兒喜愛幼兒園,並成為接受良好教育的心理基礎。因此,在幼兒園的環境中,我力求為幼兒提供一個平等和諧團結友愛的班集體,並充分利用集體生活的教育力。培養幼兒尊師重道、團結友愛、關心集體的思想品德和助人為樂、行善好施的高尚情操。 老師決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或決策者,更不是機械的灌輸者或傳授者,而是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老師應像對待好朋友一樣信任和尊重每一名幼兒,用愛和理解與幼兒溝通心靈,並與他們建立平等的師幼關系。對幼兒在嘗試探索中存在的問題,老師要耐心指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老師還要接能受幼兒的失敗,並藝術地對待幼兒過錯,對他們的行為給予最大的包容,幫助幼兒感受自己的能力,增強其自信心。如我班童童在玩喂瓶寶寶吃豆豆的游戲時,不小心把豆子撒了一地,他慌恐地看著我,我沒有責備他,而是啟發其他的小朋友:童童的瓶寶寶哭了,他的豆子撒了,誰來幫幫他?童童高興地謝過小朋友又開始玩起剛才的游戲。如果有的孩子被別人打哭了,我們不會馬上批評打人的孩子,而是把他們都叫過來說:你是想和他玩嗎?那以後就不要打他,可以拉著他的手,因為好朋友要手拉手。於是兩人哈哈一笑,又一起玩去了。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寬容,孩子們都喜歡班上老師,喜歡上幼兒園。 三、鼓勵支持,創設幼兒自信發展平台。 《綱要》明確要求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和表達。老師應以正面引導為主,選擇適當時機有意識地贊許幼兒,增強信心和動力,使幼兒樂於展示自己的長處和向積極方面主動發展,可以說在幼兒的成長歷程中,老師一個支持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幫助的動作都會對幼兒的成長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如:娃娃家的玩具,每次都是老師下班前整理完成的。有一天豆豆主動過來幫忙,盡管是添亂,但我們還是鼓勵他說:豆豆真能幹,會整理玩具了!於是豆豆每天都來幫老師整理玩具,後來有幾個幼兒也加入進來,老師一方面誇獎他們,一方面主動退出來,等孩子們整理完之後,老師再重新整理一遍。時間長了,我們老師就有意全部退出,每天孩子玩完後自己就主動收拾好玩具,老師最後完善。正是在老師的鼓勵支持下,幼兒初步有了任務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很好地進行了自主發展。 四、相互關心, 構建團結和諧的大家庭 目前,基本上家裡都是一個孩子,被不同年齡層次的大人包圍著,寵愛有加,使孩子陷入自我中心的封閉天地。有的孩子在園中對同伴非常凶,稍不如意,就開始動武;而有的孩子卻不懂怎樣交往,乾脆一個人玩。我們為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看望生病的同學;幫同伴扣扣子;找星星(發現同伴作好事就在他的雲彩里貼上一顆星星);這樣使幼兒看到同伴的優點,同時也涌現出了班級里的好人好事,看到小椅子摔倒了,他們會自覺扶起來,看到同伴的領子沒有翻好,去給他翻一下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循環,真正讓每個孩子和老師成為一個團結的整體,把幼兒園當成自己的家。 另外,幼兒社會性各方面的發展是在與他人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實現的,因此幼兒與他人所結成的人際關系,狀況會直接影響其社會性的發展。在與父母、教師、同伴等的交往和互動過程中,幼兒通過觀察學習、親身實踐等方式同樣也能獲得社會知識和社會技能。我們利用這一因素,開展我長大了、幫媽媽做件事等活動,使幼兒社會性方面有很大進步。 總之,環境對於幼兒來說猶如空氣和水一樣,無時不刻地影響著幼兒的發展;環境也是幼兒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直接參與著幼兒教育活動,影響著幼兒教育的進程與效果。精神環境的創設與幼兒身心發展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而人是環境的組成部分,因而教師就是幼兒園精神環境的核心,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教師的行為舉止,說話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穿著打扮都有意無意地教育著幼兒。幼兒通過觀察、學習、交往,接受老師影響,學習限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因此,提高教師的修養,實際上就是在創設幼兒園良好的精神環境。教師不僅要在教育教學的技能上下工夫,更應注意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應具有高雅的風度,即使在不言不語間,也應向幼兒示範著一種真善

B. 幼兒園精神環境的內涵及其功能

精神環境的創設。幼兒園給予的孩子們的是良好的物質環境,而孩子們的精神環境是要老師們給予的。這就要求老師跟幼兒們能有良好的溝通與交往。精神環境的建設雖說是無形的,但它對孩子們的影響卻是不容小覷的,直接影響著孩子們未來的個性發展。當然,精神環境的創設還要包括幼兒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一般行為准則,融洽、和諧、健康向上也是創建人際環境的一個基本准則。因而良好的精神環境的創設需要的是老師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溝通,老師與幼兒之間的和睦相處,幼兒與同伴們之間的融洽交往這三點來共同完成的。簡而言之,物質環境是硬體,精神環境是軟體,精神環境是物質環境的前提和基礎,物質環境也為精神環境提供必要的幫助。兩種環境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C. 淺談幼兒教師如何給幼兒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以自身為

一、多跟他們玩一些游戲,小孩子是最愛玩的 二、讓小孩子們都在一起,那樣能增強小孩子的合群 三、多給他們講一些童話故事,讓他們學著故事裡的人物精神 四、如果可以,可以帶他們多去看看那些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文物。

D. 幼兒園精神環境的內涵及其功能你認為幼兒園精神環境創設的核心是什麼

精神環境應該包括:風氣、道德、品格、情感方面。教育是對心靈的引領。只有良好的精神環境才能塑造好的人格、心理才能健康

E. 如何創設良好的幼兒精神環境感想

當代兒童心理學理論特別強調環境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張讓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習和發展。環境的教育作用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努力為幼兒釀造一個良好的、理想的發展空間,環境的創設工作成了幼兒園工作主要部分之一。
物質環境具有比較直觀、具體、易見的特點。而精神環境隱於幼兒和創設者的素質裡面,他產生的效果沒有物質環境那麼直接。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往往偏重於物質環境的創設,而精神環境創設相對來說重視不夠,其實精神環境與物質環境同樣重要,他直接關繫到幼兒良好品格的形成,心裡的健全和發展;對幼兒情緒、情感、社會性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創設良好和諧的精神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1提高教師素質修養,促進良好精神環境的形成
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引導者,實施者,在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師德修養。工作盡心、盡職、盡責、關愛每一位幼兒;不歧視幼兒,精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做幼兒的朋友、知心人。將教師、父母、朋友,三者角色溶為一體,走進孩子中,讓孩子樂意與你親近。其次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自己良好的情緒感染幼兒。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員,同樣有自己的煩惱,憂愁,不管遇到多大的難題,一旦走進孩子圈子裡就應該丟下一切煩惱,以自己愉快的開朗的情緒打動幼兒,感染幼兒,切勿將自己的感情色綵帶到工作中影響幼兒的情緒。我們大家都深有體會,情緒具有同化感染作用。如當大家在高高興興一起生活,共同玩耍時,常常因為其中某一個人不良的情緒而使大家心裡都不高興,甚至不歡而散。而當你有煩惱時來到一個愉快的集體里,常常受愉快氣氛的影響而讓憂愁煙消雲散。因此教師在生活中應努力作一個寬以待人,積極樂觀,開朗的人,努力塑造完美的教師形象。
2創設以人為本的育人環境,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孩子因年齡小是非觀念淡薄,自控能力差,常常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教師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允許孩子出錯。關鍵是要以民主的態度對待孩子,善於疏導,讓孩子認識到不足,自覺的改正自己的缺點。日常良好的常規習慣是幼兒園正常工作、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證。在日常活動中該提的要求要讓幼兒明白並自覺遵守。但同時切忌統得過死,管得太嚴,讓幼兒覺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沒有自主和自由。作為教師多站孩子的角度替孩子著想,努力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促進良好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3培養幼兒間的同伴關系,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
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同伴關系是影響幼兒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同伴之間禮貌待人、樂於助人、互相關心、共同游戲。在活動中不爭搶玩具,善於原諒他人,禮讓他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與同伴在一起幸福快樂。如在幼兒過生日時,教師及時組織全班幼兒為過生日的孩子唱生日歌,製作生日卡片,開生日慶祝會。讓每位幼兒向過生日的孩子說一句悄悄話。孩子們通過生日慶祝活動感受到集體的快樂和溫暖。從而促進孩子關愛他人社會性的形成和發展。反之,同伴間關系緊張,你爭我搶、你推我打,互不相讓,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談何快樂?談何發展?
4加強家長工作,創設溫馨、安全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第一環節,也是孩子離開幼兒園接觸最多的環境。

F. 結合實例論述如何創設有效的幼兒園精神環境

幼兒園作為幼兒日常的生活學習場所,由於其特定的生動、直觀的環境設置,必然能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此外,它還可以根據專門的教育需要,設置特定的環境,對幼兒教育產生一種直接的影響.由此可見,幼兒園環境創設已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和平台,在幼兒園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類型及教育功能
環境通常是指圍繞人群的空間和作用於人類這一對象的所有外界影響與力量的總和.環境是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優良的環境,能給幼兒美好的心境,使思維活躍,性格開朗,身心健康發展.
廣義環境觀認為,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兒園內的小環境,又包括與幼兒園教育相關的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綱要》的表述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更廣的理解),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這一表述正是將幼兒教育置身於終身教育的大范圍中,用大教育觀來界定幼兒園環境的.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問題舉隅
(一)硬環境創設的不足
1、忽視幼兒活動區的創設.目前大部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組織形式,決定了重課堂環境而輕幼兒活動區的創設,因而,孩子們缺乏自由活動的區域,在自由、分散活動時,也因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場所及有效的指導,而存在著「放羊」現象.
3、盲目追求豪華的設備和以裝飾功能為主的環境創設而忽視幼兒生理的健康.如有刺的植物擺在幼兒活動的區域、對空氣有污染的植物擺在卧室等.
4、活動操作材料數量少,種類少,自製類少,顯得貧乏和單調.如有的幼兒園園舍豪華漂亮,但精緻的玩具櫃上卻放著不能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玩具,且以購買的塑料結構材料為主,對幼兒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很小.
5、缺乏豐富的、多樣性的環境創設的內容.目前有的幼兒園牆飾內容、區角位置、擺設以及投放材料數量、種類變化不多,極大地影響了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興趣,從而導致幼兒豐富的想像力受到了抑制.其次,創設手段及表現形式單調,失去了環境創設應有的教育意義和影響力.

G. 如何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幫助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1、教師應與幼兒建立起親切、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2、建立互助、友愛的夥伴關系
3、教師之間的真誠相待、友好合作,是幼兒最好的榜樣
同一行業,有問題可以繼續追問,滿意請採納

H. 幼兒園進餐精神環境的創設有哪些

導讀:創設一個健康寬松的就餐環境,多給一些就餐時間,改變「過多強調紀律」的就餐活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才能使幼兒在進餐活動中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健康有了更深的理解。現代「健康」已不僅僅是傳統上認為的身體強壯、發育正常、無缺陷,還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認知、情緒、情感、個性、人際交往等多方面。推而知之,在幼兒園中要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教師就必須做好包括身體保育和心理保育兩大方面的工作,不僅要照顧幼兒身體發育,促進身體機能的發展,還要對幼兒的心理加以保護,不斷增進幼兒的心理能力。因此幼兒的進餐問題也不能只從身體健康一方面來考慮,必須從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的多種角度來重新認識。 在很多幼兒園里,在幼兒的進食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幼兒吃飽吃好,並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往往不厭其煩地提醒幼兒:「吃飯的時候要好好吃、不能說話」、「小朋友們要快點吃」、「不要把飯菜撒在桌上、地上和衣服上」、「看看誰的桌面的最干凈」等等。原本愉快的進餐頓時嚴肅起來。幼兒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按老師的要求吃飯,這勢必會造成幼兒在進餐時注意力分散,消化腺分泌減少,食慾下降。另外,從生理解剖特點來看,神經系統調節反應的區域與消化腺的區域都在下丘腦中位,凡能影響高級神經活動興奮與抑制的一切因素都能影響食慾,其中情緒起了重要作用。當人的情緒低落時,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沒有食慾。教師對吃得慢的幼兒的催促,以及對規則不時地提醒,使幼兒的神經處於緊張狀態,沒有了高漲的情緒就影響了食慾,甚至在進餐時會引起幼兒情緒上的反感、恐懼、緊張,造成食慾不振、厭食、畏食等症狀。 如何能給幼兒營造一個健康的就餐環境,從而培養好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一、了解幼兒進餐時的心理特點是營造健康進餐環境的前提 1、幼兒的好奇心強,喜歡吃花樣多變和色彩鮮明的食物 孩子對食物的色彩、形態特別注意。花樣多變的麵食、造型有趣的糕點、搭配美觀的菜餚,都很受孩子的歡迎。 2、味覺靈敏,對食物的滋味和冷熱很敏感 幼兒的味覺很靈敏,他們不僅對食物的甜酸反應明顯,而且對苦、咸和有異味的食物也很敏感。凡是成人認為較熱的食物,他們都認為是燙的,不願嘗試。因此,不宜給孩子吃太冷或太燙的食物。 3、喜歡吃刀工規則的食物 幼兒對某些不常接觸或形態狀奇特的食物如木耳、紫菜、海帶等常持懷疑態度,不願輕易嘗試。因此,需要在孩子品嘗前進行餐前教育,激起他們想吃的慾望。 4、喜歡用手拿食物吃 生黃瓜、蕃茄、串豆腐乾、鹵豬肝等食物,可以拿在手上吃,帶有游戲性,因此,孩子對這些食物普遍感興趣。利用這一就餐心理特點,對營養價值高但孩子又不愛吃的食物,如豬肝等,可以讓孩子用手拿著吃。 5、大都不喜歡吃盛得過滿的飯 孩子看到盛得過滿的飯常常會感到很委屈,生怕吃得慢或吃不下而受到指責,卻喜歡一次次自己去添飯,並自豪地說:我吃了兩碗、三碗。因此,成人給孩子准備第一碗飯時要根據孩子的胃口盛得適中,留下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添飯,以培養孩子吃飯的自信心和動手能力。 6、挑食的孩子吃飯進容易情緒緊張 那些膽小、體弱、有偏食挑習慣的孩子,吃飯時特別容易緊張。尤其是碰到吃不愛吃的肥肉、蘿卜、大蒜等時,他們往往邊吃邊想辦法「消滅」這些東西,有時趁人不注意扔到餐桌下,或塞在口袋裡。如果成人再強迫他們進食,他們往往哭鬧。孩子的心情緊張,會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從而抑制胃腸蠕動,減少消化液的分泌,產生飽脹的感覺。 因此,根據幼兒的進餐時的心理特點來搞好食物調配與烹飪,是創設健康進餐環境的重要內容。 二、創設健康的進餐環境,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進餐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膳食質量。進餐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兩方面。健康的物理環境是要餐廳光線充足,空氣流通,溫度適宜,餐桌與食具清潔美觀,大小適宜,室內布置優雅整潔;健康的心理環境是要膳食氣氛和諧,不強迫幼兒進食,不體罰或批評,使幼兒情緒愉快。在進餐過程中,師生之間要相互交流,融知識教育、情感交流、行為與習慣的訓練為一體。還可播放一些輕松、優美的音樂,以促進食慾。進餐環境中的噪音、喧鬧、擁擠和污染會使幼兒大腦皮層抑制,影響膳食的質量和消化吸收。 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幼兒的膳食平衡,有利於消化器官的活動和預防疾病,也有利於幼兒良好道德品質與文明行為的形成。膳食習慣深受環境的影響,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常常是模仿成人而習得,或是缺乏訓練、嬌慣和放縱所致。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多,如偏食,挑食,快食,蹲食,好吃零食、鹹食、燙食,節日暴飲暴食,飯前便後不洗手,喝生水,生吃未洗的瓜果蔬菜,吃腐敗變質的不潔食物,餐具碗筷共用等。要注意調整各種影響膳食習慣的環境因素,家長與教師要作好示範,幼兒園和家庭要一致要求孩子定時、定量、定地點進餐,細嚼慢咽;要不偏食,不挑食,不剩飯、撒飯,飯前作好准備;幼兒進餐時間每次至少半小時,也不易太長;要創設良好的相互模仿與學習的環境,讓他們在進餐過程中鞏固正確的飲食習慣,促進身心健康。 第 一,創設寬松的就餐環境,有助於促進食慾。在膳食活動中,幼兒可自由選擇座位,選擇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共進午餐,教師只在幼兒請求幫助時,採取必要的措施。教師多給幼兒一些吃飯時間,不在就餐活動中處理有關紀律的問題,如「快點吃」、「要保持桌面干凈」等。教師與幼兒共同營造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的氛圍。幼兒園是家庭與社會連接的紐帶,與家庭不能截然不同。讓幼兒保持一個輕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進消化腺的分泌,增進食慾。同時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有利於幼兒積極適應社會。有的時候孩子生病吃不下飯,老師輕輕地安慰他,和讓他坐在一起,陪著他說話,半個小時過後,幼兒把飯吃完,高高興興地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去了。這種不強迫幼兒進食,不用嚴格的紀律約束,而是通過情緒狀態的調整,促進幼兒食慾。 第 二,可以為幼兒創造一個自我服務的機會。在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的今天,很多幼兒被過度地保護起來,被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幼兒園教師工作十分辛勞,要取飯菜,整理桌子,給幼兒分飯、分菜,時刻關注幼兒吃了多少,是否需要添加,給吃得慢的或吃飯能力差的孩子喂飯,吃完飯後還要收拾干凈,組織幼兒睡覺,結果是幼兒無須自我服務。實際上幼兒在3歲左右便開始尋求獨立的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願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聽見孩子說:「我自己來」,幼兒有自我服務的慾望。讓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學習如何進餐,如收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勵不浪費糧食,不挑食等。要使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賴成人的好習慣。教師往往重視「保」,給幼兒無微不至的照顧,忽視了「育」--教育幼兒獨立、自信。過多的保護剝奪了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的權利,導致了幼兒在自主感的發展上的失敗。 第 三,為幼兒創造一個與同伴融洽交往、師幼積極互動的場所。使幼兒在語言能力、知識經驗、人際交往等方面有所發展。民主寬松、開放的教養方式中,幼兒自由選擇夥伴,暢所欲言,不時地同老師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利於形成融洽的班級氣氛。 由此可見,教師一方面要營造一個愉快的吃飯的氛圍,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吃飯,並體會到吃飯的快樂,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盡量不要在飯桌上斥責孩子,影響孩子就餐的情緒。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願意吃或不想吃,請不要勉強他,就讓他餓一餓,這樣並不是什麼壞事。創設一個健康寬松的就餐環境,多給一些就餐時間,改變「過多強調紀律」的就餐活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才能使幼兒在進餐活動中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

I. 如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物質環境

首當其中的,需要來建設良好源的精神環境,可以參考學習古人的育兒方法。
比如學習:《弟子規》、《父母規》、《百孝經》等等
物質環境其次,您只需要保障幼兒營養,接近大自然,接近小動物等,其他物質環境您需要告
訴孩子要自己努力爭取。

閱讀全文

與幼兒精神環境創造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