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旗袍發明

旗袍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17 04:33:18

㈠ 旗袍是什麼人什麼時候發明

旗袍出於滿族,你可以去網路下滿族歷史,漢族男女穿的衣服是漢服,跟旗袍完全兩碼事。滿族進城就開始有旗袍,旗袍是旗人鎖穿的袍子。 旗袍發明者是16世紀末「黑娘娘」 現在流行於世界各地的旗袍其實是滿族人的發明。傳說當時滿族有一個皇帝到東北來考察民情,在臨走的時候,當地人告訴他,當地東北方向有一個女人「騎龍抱鳳」,可以選為娘娘。皇帝就向著東北方向前行,後來在路上恰巧看到一個長得臉黑俊俏的姑娘,當時她正好是左手抱著一隻雞,右手正好拎著一塊豆腐,看見皇帝來了,她就蹦到一座土牆上躲了起來。皇帝就把她認為是傳說中的娘娘,後來就召進了宮,並封為黑娘娘。 進宮以後,她看到女人們山河地理裙做得又長又肥,邁步的時候腳蹬鞋踩,於是她就給剪開了。形成了後來的旗袍,變成了更合體的服裝。旗袍也顯示了中國婦女獨特的風格。目前旗袍在世界上受到各個國家婦女的歡迎。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面套上一件長到肚臍的對襟短褂。

㈡ 旗袍是誰發明的

中國年輕女性的身材較之西方年輕女性,一般更顯纖細、秀麗的曲線美,而線條簡潔流暢、風格單純又雍容華貴的旗袍,其最大優點正在於它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這種中國女性胴體的曲線美。它在符合中國年輕女性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因製作上省工省料,著裝又很方便的優點,從而顯出蓬勃的生命力。

那麼,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旗袍是怎樣發展而來來的呢?

旗袍之名,源於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滿族被稱為「旗人」,他們的著裝就被稱為「旗袍」。最早的旗袍其基本款式是圓口領,窄袖,向右側捻襟。下擺四面開衩,帶扣絆,束腰帶。」一年四季就這一個樣式,僅有布科不同之分。這種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裝,因在窄小的油口處,還接有一截止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狀似馬蹄,所以又稱「馬蹄袖」,也叫「箭袖」。平時

綰起來,冬季行貓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響拉弓射箭。四面開衩是為了便於上下馬。束腰,一則可增加暖意卧;二則出獵時,可將干糧等裝入前襟;三則隨身帶的小刀、匙子、箸努,以及放火鐮、火石、火絨的小口袋和皮製煙荷包,都可掛在腰帶上。

滿族干1644年人主中原後,游豬變為農耕,加以與漢族文化如大領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為民族文化表象特徵的旗袍,也自然發生變化。如:不宜於農耕的窄袖油馬蹄袖,就變成了喇叭袖;不常騎馬、四開衩就改變為兩開衩,甚至不開衩;旗袍就成了直筒式的寬袖大袖長袍樣式。用料也有變化。以前定都東北盛京後,已由以皮抱為主改為多用棉布,這時,不但仍多用棉布,綢緞料也多起來。男人旗袍雖仍以藍、黑二色為主,但讀書人卻有相當一部分人穿白、紅、紫色的。至於黃色,因是皇家獨尊之色,若用就會被砍頭,且可株連九族,所以,民眾是忌用的。

婦女的旗袍變化就更大,如圓口領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領制工也精巧得多,不僅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且認為越多越美。清末北京地區還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用料等花色品種就更是多樣,雖仍為寬袍大袖,但較男式旗袍(後發展為長袍馬褂)就顯得遠為俏麗。

辛亥革命後的改良旗袍,特別五四前後直到 30年代,女學生們常穿的藍布旗袍,款式又有較大變化:寬松直筒式改為緊腰身;長度改短;兩側開衩的長短不一。30年代以後,旗袍的領子、袖子等處又多有變化,時而高領、時而低領、時而省去領子,袖子又由寬袖變窄袖,長度則有時可及手腕處,有時又短到上臂全裸露。而緊身貼腰顯示曲線美的優點則一直保留。再加下擺回收,長及踝骨,就顯得十分爽身合體。至於男性的直筒長袍,到40年代,已逐漸被新式服裝潮流取代。

80年代以來,這種能顯示中國女性曲線美和風格美,既融滿漢文化於一體,又注意吸收外來養料的旗袍,人們對它的熱度又進一步上升。那開衩甚高,最高可至大腿根部的新式旗袍,隨著女性步履的輕移、袍衩的時開時合,大腿的隱而不露,更顯出一種既含蓄又開放的飄逸悠然的動態美。隨著現代化離不開傳統文化觀念的進一步深入人心,在我國百花爭艷的服苑中,旗袍這朵絢麗的香花,必將更吐馨香。

㈢ 中國旗袍的發明者是誰

旗袍抄發明者是「黑娘娘」
現在流行襲於世界各地的旗袍其實是滿族人的發明。傳說當時滿族有一

個皇帝到東北來考察民情,在臨走的時候,當地人告訴他,當地東北方向

有一個女人「騎龍抱鳳」,可以選為娘娘。皇帝就向著東北方向前行,後

來在路上恰巧看到一個長得臉黑俊俏的姑娘,當時她正好是左手抱著一隻

雞,右手正好拎著一塊豆腐,看見皇帝來了,她就蹦到一座土牆上躲了起

來。皇帝就把她認為是傳說中的娘娘,後來就召進了宮,並封為黑娘娘。

進宮以後,她看到女人們山河地理裙做得又長又肥,邁步的時候腳蹬

鞋踩,於是她就給剪開了。形成了後來的旗袍,變成了更合體的服裝。旗

袍也顯示了中國婦女獨特的風格。目前旗袍在世界上受到各個國家婦女的

歡迎。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面套上一件長到肚臍的對襟短褂。

㈣ 旗袍發明

旗袍發明者是16世紀末「黑娘娘」

現在流行於世界各地的旗袍其實是滿族人的發明。傳說當時滿族有一個皇帝到東北來考察民情,在臨走的時候,當地人告訴他,當地東北方向有一個女人「騎龍抱鳳」,可以選為娘娘。皇帝就向著東北方向前行,後來在路上恰巧看到一個長得臉黑俊俏的姑娘,當時她正好是左手抱著一隻雞,右手正好拎著一塊豆腐,看見皇帝來了,她就蹦到一座土牆上躲了起來。皇帝就把她認為是傳說中的娘娘,後來就召進了宮,並封為黑娘娘。

進宮以後,她看到女人們山河地理裙做得又長又肥,邁步的時候腳蹬鞋踩,於是她就給剪開了。形成了後來的旗袍,變成了更合體的服裝。旗袍也顯示了中國婦女獨特的風格。目前旗袍在世界上受到各個國家婦女的歡迎。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面套上一件長到肚臍的對襟短褂。

㈤ 旗袍是由誰發明的

旗袍之名,源於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滿族被稱為「旗人」,他們的著裝就被稱為「旗袍」。最早的旗袍其基本款式是圓口領,窄袖,向右側捻襟。下擺四面開衩,帶扣絆,束腰帶。」一年四季就這一個樣式,僅有布科不同之分。這種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裝,因在窄小的油口處,還接有一截止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狀似馬蹄,所以又稱「馬蹄袖」,也叫「箭袖」。平時 綰起來,冬季行貓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響拉弓射箭。四面開衩是為了便於上下馬。束腰,一則可增加暖意卧;二則出獵時,可將干糧等裝入前襟;三則隨身帶的小刀、匙子、箸努,以及放火鐮、火石、火絨的小口袋和皮製煙荷包,都可掛在腰帶上。 滿族干1644年人主中原後,游豬變為農耕,加以與漢族文化如大領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為民族文化表象特徵的旗袍,也自然發生變化。

㈥ 旗袍是誰發明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旗袍當然是根據滿族人的旗裝改造而成的。
記得採納啊

㈦ 中國旗袍是誰發明設計的

旗袍發明者是「黑娘娘」現在流行於世界各地的旗袍其實是滿族人的發明。傳說當時滿族有一個皇帝到東北來考察民情,在臨走的時候,當地人告訴他,當地東北方向有一個女人「騎龍抱鳳」,可以選為娘娘。皇帝就向著東北方向前行,後來在路上恰巧看到一個長得臉黑俊俏的姑娘,當時她正好是左手抱著一隻雞,右手正好拎著一塊豆腐,看見皇帝來了,她就蹦到一座土牆上躲了起來。皇帝就把她認為是傳說中的娘娘,後來就召進了宮,並封為黑娘娘。 進宮以後,她看到女人們山河地理裙做得又長又肥,邁步的時候腳蹬鞋踩,於是她就給剪開了。形成了後來的旗袍,變成了更合體的服裝。旗袍也顯示了中國婦女獨特的風格。目前旗袍在世界上受到各個國家婦女的歡迎。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面套上一件長到肚臍的對襟短褂。

㈧ 旗袍是滿人的發明嗎

旗袍最初是滿族、赫哲族等少數民族的民族服飾,可以說是少數民族發明的。後來,漢族也開始穿著並改良旗袍,現代旗袍是漢族設計師們在1927年前後創作的。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㈨ 旗袍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旗袍,是旗人之袍,清代滿族婦女的主要著裝,這是起源,具體發明人沒有。清初順治帝「剃內發易服」政策,容使漢民族服裝退出歷史,漢族婦女只能在家裡穿漢族服飾,正式場合無論男女一律穿袍,開始旗袍不分男女都稱旗袍,特點是上下一線,不開叉。 近代旗袍,民國時結合滿漢和各少數民族的服飾有點,改進了滿族傳統旗袍,現在,旗袍成為中國民族服裝的代表,為世界公認。

㈩ 旗袍是誰發明的

中國年輕女性的身材較之西方年輕女性,一般更顯纖細、秀麗的曲線美,而線條簡潔流暢、風格單純又雍容華貴的旗袍,其最大優點正在於它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這種中國女性胴體的曲線美。它在符合中國年輕女性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因製作上省工省料,著裝又很方便的優點,從而顯出蓬勃的生命力。 那麼,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旗袍是怎樣發展而來來的呢? 旗袍之名,源於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滿族被稱為「旗人」,他們的著裝就被稱為「旗袍」。最早的旗袍其基本款式是圓口領,窄袖,向右側捻襟。下擺四面開衩,帶扣絆,束腰帶。」一年四季就這一個樣式,僅有布科不同之分。這種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裝,因在窄小的油口處,還接有一截止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狀似馬蹄,所以又稱「馬蹄袖」,也叫「箭袖」。平時 綰起來,冬季行貓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響拉弓射箭。四面開衩是為了便於上下馬。束腰,一則可增加暖意卧;二則出獵時,可將干糧等裝入前襟;三則隨身帶的小刀、匙子、箸努,以及放火鐮、火石、火絨的小口袋和皮製煙荷包,都可掛在腰帶上。 滿族干1644年人主中原後,游豬變為農耕,加以與漢族文化如大領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為民族文化表象特徵的旗袍,也自然發生變化。如:不宜於農耕的窄袖油馬蹄袖,就變成了喇叭袖;不常騎馬、四開衩就改變為兩開衩,甚至不開衩;旗袍就成了直筒式的寬袖大袖長袍樣式。用料也有變化。以前定都東北盛京後,已由以皮抱為主改為多用棉布,這時,不但仍多用棉布,綢緞料也多起來。男人旗袍雖仍以藍、黑二色為主,但讀書人卻有相當一部分人穿白、紅、紫色的。至於黃色,因是皇家獨尊之色,若用就會被砍頭,且可株連九族,所以,民眾是忌用的。 婦女的旗袍變化就更大,如圓口領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領制工也精巧得多,不僅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且認為越多越美。清末北京地區還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用料等花色品種就更是多樣,雖仍為寬袍大袖,但較男式旗袍(後發展為長袍馬褂)就顯得遠為俏麗。 辛亥革命後的改良旗袍,特別五四前後直到 30年代,女學生們常穿的藍布旗袍,款式又有較大變化:寬松直筒式改為緊腰身;長度改短;兩側開衩的長短不一。30年代以後,旗袍的領子、袖子等處又多有變化,時而高領、時而低領、時而省去領子,袖子又由寬袖變窄袖,長度則有時可及手腕處,有時又短到上臂全裸露。而緊身貼腰顯示曲線美的優點則一直保留。再加下擺回收,長及踝骨,就顯得十分爽身合體。至於男性的直筒長袍,到40年代,已逐漸被新式服裝潮流取代。 80年代以來,這種能顯示中國女性曲線美和風格美,既融滿漢文化於一體,又注意吸收外來養料的旗袍,人們對它的熱度又進一步上升。那開衩甚高,最高可至大腿根部的新式旗袍,隨著女性步履的輕移、袍衩的時開時合,大腿的隱而不露,更顯出一種既含蓄又開放的飄逸悠然的動態美。隨著現代化離不開傳統文化觀念的進一步深入人心,在我國百花爭艷的服苑中,旗袍這朵絢麗的香花,必將更吐馨香。如果有需要買旗袍,你可以聯系我。

閱讀全文

與旗袍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