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饅頭是誰發明的
在高承《事物抄紀原》中,有記載諸葛亮南征班師時,正遇風起,不能渡河,孟獲說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頭和牲畜祭祀,便會風平浪靜。但諸葛亮覺得用人頭太殘忍了,於是用麵粉搓成人頭狀,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為饅頭。
饅頭,又稱之為饃、饃饃(僅限於晉語、閩方言有此稱呼),中國傳統麵食,以麵粉和水發酵後蒸制而成,外形通常是半球形、長方體,大小從直徑4厘米左右到直徑15厘米左右均有。中國北方傳統上以饅頭(華北、東北、西北地區)或面條(西北、華北、中原)作為主食。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由此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饅頭,如白面饅頭,玉米面饅頭、菜饅頭、肉饅頭、生煎饅頭、油炸饅頭,叫法也不盡相同,北方也有稱之為蒸餅、炊餅、餑餑、饃等,江南一帶則只有「饅頭」一說。
饅頭有利於保護胃腸道,胃酸過多、脹肚、消化不良而致腹瀉的人吃烤饅頭,會感到舒服並減輕症狀。
❷ 麵粉是怎麼發明的
古人最初蒸飯煮粥是粒食的。
人們是怎樣把穀物脫粒做飯的呢? 《詩經·生民》中說:「舂之揄之,簸之揉之,釋之叟叟,蒸之浮浮。」 這里告訴我們,穀物脫粒和做飯是一個繁復的集體勞動過程:有的人用木杵在地上掘出的臼里搗著穀物,有的人用木瓢把舂好的穀粒舀出來,有的人用雙手搓揉著穀粒使糠皮脫下,有的人在簸糠皮、稗子,待穀物加工好後,就去淘米,淘米聲嗖嗖響,接著下鍋蒸煮,熱氣升騰,這樣才能實現粒食。 先秦時代人們常吃的粥飯是黍、稷和菽。黍和稷統稱粟,菽是豆的古稱。當時稻米和麥子都是珍糧,一般人不容易吃到。而且要吃麥子,也不能粉食,只能粒食,把小麥仁蒸煮成麥飯、麥粥吃,因為石磨還沒有出現。 春秋末期,公輸般創制了石磨。石磨用來磨礱穀物,既能磨脫穀物皮殼,又能作進一步加工,使小麥的麩皮從麥面中分離出來,做成了麵粉。當人們學會磨製麵粉和米粉的時候,各種粉食製品乃應運而生。
到了漢代,用人工手推和用畜力牽動的石轉磨試製成功,人們又創造了簸選穀物用的木製農具棗風車(又叫 扇,是利用扇板回轉生風的原理製成的),這樣,從原糧到口糧、從粒食到粉食一系列加工過程,面貌完全改觀了。 自兩漢到近代,我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農村,杵臼、踏碓、水碓、風車、石轉磨等設置,是很普遍的。元代時,我國巧工瞿氏發明機械傳動磨面的方法,把磨設在樓上,樓下設機軸以旋之(據明陶宗儀《輟耕錄》)。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機械傳動磨面的設備。人們要粒食還是粉食,可以各聽其便了。至於採用鋼磨加工糧食,那是上個世紀中葉以後的事了
❸ 誰發明了麵粉
面點的起源是6000多年前,麵粉的使用是在早期模具發展的基礎上吧
❹ 麵食發酵的起源和歷史
1、起源:麵食發酵的起源在埃及人利用酵母菌做麵包。「埃及奴隸睡著了,發專明了麵包」。
傳說公元前屬2600年左右,有一個為主人用水和上麵粉做餅的埃及奴隸,一天晚上,餅還沒有烤好他就睡著了,爐子也滅了。夜裡,生面餅開始發酵,膨大了。等到這個奴隸一覺醒來時,生面餅已經比昨晚大了一倍。他連忙把面餅塞回爐子里去,他想這樣就不會有人知道他活還沒幹完就大大咧咧睡著了。餅烤好了,它又松又軟。也許是生面餅里的麵粉、水或甜味劑(或許就是蜂蜜)暴露在空氣里的野生酵母菌或細菌下,當它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溫暖後,酵母菌生長並傳遍了整個面餅。埃及人繼續用酵母菌實驗,成了世界上第一代職業麵包師。
2、而中國麵食發酵最早也是最典型的的是饅頭,據傳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三國演義》中記載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之後,過江受戰死冤魂之阻。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諸葛亮不忍用人頭祭祀,而發明饅頭為替代品。於是命殺牛宰豬,包成面團,投於水中以示供奉。後來民間習此風俗。這大概是「饅頭」的起源。後來也出現了發酵的酥餅、餅乾等等。
❺ 面條是誰發明的
一碗4000年前的面條重見天日,顏色鮮黃,與拉麵相似。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中國考古學家在青海喇家遺址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條實物,從而證明了面條起源於中國,而不是義大利或者阿拉伯。
來自青海的偶然發現,結束面條起源國的爭議。
中國人常說:這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飯,這飯里最好吃的就是這面。歌唱大師卡魯索出國多年,最想念的則是一碗義大利面條。面條是中國人還是義大利人發明的?學術界一直有爭論也沒有答案,然而,考古學家在中國青海的偶然發現,為這個歷史懸案找到了答案。
科學家發現的這些古老面條保存完好,長而細,呈黃色,盛在一個倒扣的密封的碗中。這個碗是在中國西北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發掘出來的,那碗面條被埋在3米深的沉積物中。這一無可辨駁的證據表明,中國無可爭議地早於其他國家發明了這種麵食。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呂厚遠說:「這是發現的最早的面條實物證據。」科學家確定這種面條是用小米和高粱兩種穀物製成的,小米是中國的本土穀物,在7000年前便被廣泛種植。而現代的北美和歐洲的面條則通常是用小麥麵粉製作。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帕特里克·麥克戈溫說,如果這碗面條被確定的製作時間無誤的話,那麼這一發現是「非常令人驚喜的」。他說,即使是今天,要做出像在喇家發現的這種又長又細的面條也要求有靈巧嫻熟的技術。他說:「這顯示了相當高的食品加工和烹調技術水平。」
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爭奪面條的發明權。
中國考古學家的這一發現肯定會讓義大利人感覺不爽,因為他們一直聲稱,面條的發明權應該屬於義大利。其實,面條是世界的一種大眾食品,到底是哪一種文化發明了這種食品,已經爭論了好幾十年,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要獲得這種食品的發明權。他們說,他們食用面條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
義大利人爭奪面條的發明權並非無理取鬧。義大利的象徵是什麼,遊客的答案實在令人驚訝,既不是義大利時裝,也不是米開朗琪羅,更不是法拉利跑車,而是——義大利面條:長的,圓的,扁的,螺旋的,用雞蛋染成黃色的,用菠菜染成綠色的,還有用墨魚染成深紅色的,里頭填上乳酪的……據義大利面條工業聯合會統計,目前全球義大利面條的年產量已達到1000萬噸。
關於義大利面條的起源,歷史學家們一直未能達成一致。有人認為,義大利面條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入義大利的。也有人認為,早在公元前7世紀,當時居住在義大利北方的埃特魯斯坎人就已經開始製作面條。在托斯卡納地區發現的公元前4世紀的埃特魯斯坎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了用來和面的大張木頭桌子以及肯定是用來煮麵條的廚房用具。從這些用具可以看出,當時的埃特魯斯坎人已經開始製作各種形狀的面條了。
還有證據表明,在屋大維成為古羅馬的凱撒之後,羅馬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50萬。保證眾多公民的糧食供應就成為古羅馬政府一個嚴重的問題。於是,當時的人們想出了一種保存麵粉的新方法。將麵粉先和成面團,然後用刀子將面團切成面條,這種面條在太陽下曬干後可以保存至少一年。於是,曬乾的面條就這樣在義大利人當中流行開來。不過當時吃乾麵條的都是平民,貴族和富人家裡還是吃現做的面條。直到19世紀,曬乾的義大利面條才成為歐洲各國不分貴賤的餐桌美食。
面條由高粱和小米的兩種混合物製成。
義大利面條擁有悠久的歷史,這確是事實。然而,中國新發現的面條可以將中國人吃面條的歷史往上推4000多年,單憑這一點,義大利人就不得不俯首稱臣,除非他們找到比這更古老的證據。
據呂厚遠介紹,在喇家考古遺址發現這碗面條之前,最早的有關面條的記錄出現在中國東漢時期的書中。其他的理論認為,面條首先在中東地區發明,然後經過阿拉伯人介紹到義大利,而義大利人又使面條在歐洲廣泛普及,最後傳到世界各地。
喇家發現的面條到底是不是阿拉伯面條或者義大利面條的祖先,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加以證明,不過呂厚遠說:「無論如何,以前最早的記錄只是出現在 2000年以前。」加拿大米西索加的多倫多大學的考古學家加里·克勞福德說,在中國發現4000多年前的面條毫不令人吃驚,他說:「這符合我們一般都知道的事實,那就是面條在中國有著長久而重要的歷史。」
為了測定新發現的面條是用什麼做成的,呂厚遠和同事們把在面條碗里的澱粉穀物和外殼的形狀、樣式與現代作物進行比較。該研究小組得出結論說,這種面條是用兩種穀物製成的,一種是高粱,一種是小米,當時的人先把這兩種穀物磨成麵粉,做成面團,然後拉壓成面條形狀。研究人員說,小米缺乏黏性,如果單用小米粉做成面團的話就無法壓拉成又細又長的面條。
中國現在仍然有用小米製作的面條。
考古證據證明中國4000多年前就開始種植小麥了,但直到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才開始普遍種植。據克勞福德說,用小米製作面條並不令人驚奇,他自己在中國北方地區的一個時間差不多的遺址進行的研究證明,那時的中國有豐富的穀子和水稻,但很少有小麥。
不過他補充說,發現保存完好的穀物面條有助於解釋在一些考古地點缺乏穀物種子的發現。他說:「有一個猜測說,穀物的種子通過加熱製成了食品,以及製成了麵粉食品,所以不必留下太多的谷種,如果他們用穀物製成了面條,那就可以解釋這種猜測了。」
呂厚遠說,即使現在,在貧窮偏僻的中國西北地區,人們仍用小米做面條。他說:「現代的小米麵條比小麥面條有更硬的質地,所以經常被稱為鐵絲面。」但嚴格說來,現在中國人吃的面條和義大利面條有明顯不同。
❻ 麵粉歷史
麵粉的來原料是小麥,磨成面自粉後可製作很多食物。
小麥大概是起源於中東的新月沃土。在伊拉克北部就曾發現了世界最古老小麥,有八千年歷史。
小麥的栽種在中國有四千年歷史。最早種的是春小麥,到了春秋時代開始種冬小麥。然後磨成粉,待發酵後,蒸制食用,稱之為「酏食」
到了漢朝時,由於磨已廣泛應用,蒸制的麵食也隨之流行於全中國各地,當時統稱為「餅」。
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時不是發明了「饅頭」嘛~ ,饅頭就是麵粉做的。
《誠齋雜記》載「孔明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則出兵利。孔明雜以羊豕之內,以麵包之,以像人頭。此為饅頭之始。」
❼ 世界上最早磨麵粉的是哪的人最早做包子的是誰哪人有史料依據么
面點的起源是6000多年前抄,麵粉的使用是在早期模具發展的基礎上吧!誰是第一個磨面的人就無從知曉了...
包子要追溯到三國時代。據《誠齋雜記》載「孔明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則出兵利。孔明雜以羊豕之內,以麵包之,以像人頭。此為饅頭之始。」又據明朝郎瑛所撰《七修類移》說:「饅頭本名蠻頭。」當年諸葛亮親自率兵征伐割據於雲、貴一帶稱霸的孟獲,七擒七縱。叛亂既平,凱旋迴師至瀘水時,忽然間狂風急浪,兵難以渡。當地人告訴諸葛亮,說是「猖神」興風作浪,要用七七四十九個人頭及白羊、黑牛祭祀,才能平息風浪。諸葛亮不忍用人頭來祭瀘水,便「偷換內容」而「遷就形式」,有了這樁機巧的發明創造以祭「鬼神」。
諸葛亮始創的饅頭,畢竟須夾入牛、羊肉餡,工序復雜且花費較多,後人將做餡的工序省去,就成了仿天人們俗稱的「饅頭」。而有餡的則被稱為「包子」。
都是我們中國的哦!
❽ 麵粉的來歷是什麼啊第一個吃麵粉的人是誰啊誰發明了饅頭啊
饅頭最早出現於東漢以後的魏晉時期,當時稱為「蒸餅」,直到回宋代,饅頭依然稱為「蒸餅答」。只不過宋仁宗時,因為仁宗名叫趙禎,「蒸」與「禎」音近,為了避諱,宋朝人才把「蒸餅」改稱為「炊餅」。《水滸傳》里武大郎「 每日仍舊挑賣炊餅」中的「炊餅」就是「蒸餅」,也就是饅頭。 而你所說的麵粉的由來,我只記得在CCTV10的時候無意間看到過,我大概還記得是面點的起源是6000多年前,麵粉的使用是在早期模具發展的基礎上吧
❾ 麵粉是中國發明的
我國有四大發明是世界公認的,
但麵粉是不是我國發明的,應該還沒有世界權威性組織認證。
❿ 面是誰發明的
一碗4000年前的面條重見天日,顏色鮮黃,與拉麵相似。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中國考古學家在青海喇家遺址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條實物,從而證明了面條起源於中國,而不是義大利或者阿拉伯。
來自青海的偶然發現,結束面條起源國的爭議。
中國人常說:這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飯,這飯里最好吃的就是這面。歌唱大師卡魯索出國多年,最想念的則是一碗義大利面條。面條是中國人還是義大利人發明的?學術界一直有爭論也沒有答案,然而,考古學家在中國青海的偶然發現,為這個歷史懸案找到了答案。
科學家發現的這些古老面條保存完好,長而細,呈黃色,盛在一個倒扣的密封的碗中。這個碗是在中國西北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發掘出來的,那碗面條被埋在3米深的沉積物中。這一無可辨駁的證據表明,中國無可爭議地早於其他國家發明了這種麵食。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呂厚遠說:「這是發現的最早的面條實物證據。」科學家確定這種面條是用小米和高粱兩種穀物製成的,小米是中國的本土穀物,在7000年前便被廣泛種植。而現代的北美和歐洲的面條則通常是用小麥麵粉製作。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帕特里克·麥克戈溫說,如果這碗面條被確定的製作時間無誤的話,那麼這一發現是「非常令人驚喜的」。他說,即使是今天,要做出像在喇家發現的這種又長又細的面條也要求有靈巧嫻熟的技術。他說:「這顯示了相當高的食品加工和烹調技術水平。」
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爭奪面條的發明權。
中國考古學家的這一發現肯定會讓義大利人感覺不爽,因為他們一直聲稱,面條的發明權應該屬於義大利。其實,面條是世界的一種大眾食品,到底是哪一種文化發明了這種食品,已經爭論了好幾十年,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要獲得這種食品的發明權。他們說,他們食用面條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
義大利人爭奪面條的發明權並非無理取鬧。義大利的象徵是什麼,遊客的答案實在令人驚訝,既不是義大利時裝,也不是米開朗琪羅,更不是法拉利跑車,而是——義大利面條:長的,圓的,扁的,螺旋的,用雞蛋染成黃色的,用菠菜染成綠色的,還有用墨魚染成深紅色的,里頭填上乳酪的……據義大利面條工業聯合會統計,目前全球義大利面條的年產量已達到1000萬噸。
關於義大利面條的起源,歷史學家們一直未能達成一致。有人認為,義大利面條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入義大利的。也有人認為,早在公元前7世紀,當時居住在義大利北方的埃特魯斯坎人就已經開始製作面條。在托斯卡納地區發現的公元前4世紀的埃特魯斯坎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了用來和面的大張木頭桌子以及肯定是用來煮麵條的廚房用具。從這些用具可以看出,當時的埃特魯斯坎人已經開始製作各種形狀的面條了。
還有證據表明,在屋大維成為古羅馬的凱撒之後,羅馬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50萬。保證眾多公民的糧食供應就成為古羅馬政府一個嚴重的問題。於是,當時的人們想出了一種保存麵粉的新方法。將麵粉先和成面團,然後用刀子將面團切成面條,這種面條在太陽下曬干後可以保存至少一年。於是,曬乾的面條就這樣在義大利人當中流行開來。不過當時吃乾麵條的都是平民,貴族和富人家裡還是吃現做的面條。直到19世紀,曬乾的義大利面條才成為歐洲各國不分貴賤的餐桌美食。
面條由高粱和小米的兩種混合物製成。
義大利面條擁有悠久的歷史,這確是事實。然而,中國新發現的面條可以將中國人吃面條的歷史往上推4000多年,單憑這一點,義大利人就不得不俯首稱臣,除非他們找到比這更古老的證據。
據呂厚遠介紹,在喇家考古遺址發現這碗面條之前,最早的有關面條的記錄出現在中國東漢時期的書中。其他的理論認為,面條首先在中東地區發明,然後經過阿拉伯人介紹到義大利,而義大利人又使面條在歐洲廣泛普及,最後傳到世界各地。
喇家發現的面條到底是不是阿拉伯面條或者義大利面條的祖先,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加以證明,不過呂厚遠說:「無論如何,以前最早的記錄只是出現在 2000年以前。」加拿大米西索加的多倫多大學的考古學家加里·克勞福德說,在中國發現4000多年前的面條毫不令人吃驚,他說:「這符合我們一般都知道的事實,那就是面條在中國有著長久而重要的歷史。」
為了測定新發現的面條是用什麼做成的,呂厚遠和同事們把在面條碗里的澱粉穀物和外殼的形狀、樣式與現代作物進行比較。該研究小組得出結論說,這種面條是用兩種穀物製成的,一種是高粱,一種是小米,當時的人先把這兩種穀物磨成麵粉,做成面團,然後拉壓成面條形狀。研究人員說,小米缺乏黏性,如果單用小米粉做成面團的話就無法壓拉成又細又長的面條。
中國現在仍然有用小米製作的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