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勞動創造價值學說

勞動創造價值學說

發布時間:2021-12-16 23:30:27

1. 勞動創造價值的思想是剩餘價值學說的核心。+A對+B錯

2. 高一政治,老師講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這個懂。然後又說體力勞動創造使用價值,

價值有多種解釋,我想你在此問的應該是商品的價值問題吧。所以我只給你說一下商品的價值釋義。
商品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體力、腦力)。
根據馬克思關於剩餘價值的相關理論來看這句話也就可以說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共同創造價值。
再轉過來看看你自己提問,我們可以發現你最開始說「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然後又說「體力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我想問的是這兩句話本身就是一個意思,為啥前面一句你懂,後面一句就不懂了?
最後,我估計你沒有搞清楚價值與使用價值的關系。使用價值是物之所以有用的屬性,也就是一個東東沒有任何用處,它就沒有使用價值。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有使用價值,但是有使用價值的東東不一定有價值,不是說這個東東裡面沒有凝結無差別的人類勞動,而是說這些東東雖然有使用價值,但是沒有用來交換,它的價值就無法被表現出來,也就說它沒價值。我們所說的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所以商品時具有價值的但是你自己的什麼東西就沒價值,因為沒有用來交換。要注意的是我前面所說的「價值」都是說的商品的價值,不能和人的價值等概念中的「價值」混淆了
好了,最後祝你能看懂我給你的解釋,看不懂也不要緊,多學習一段時間你就會慢慢建立起概念體系,到時候你會自然而然的明白我所說的這些的。
祝你學習進步,獨立思考。

3. 如何理解馬克思揭示的勞動是創造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

在一切商品上,都凝結著一定數量的人類勞動。

這種勞動一方面是具體形態的勞動,例如種田的勞動和紡織的勞動,另一方面同時又是抽象形態的勞動,即都是人的勞動力——腦力和體力在生產中的耗費和支出。

正是由於存在著這種抽象形態的勞動,才使得各色各樣具有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例如糧食和紡織品,能夠在同一測度標準的尺度下進行比較、衡量、交換、交易和買賣。

人們在市場上交換商品,實際上是在相互交換各自的勞動。正是這種抽象形態的勞動,形成了商品價值。形成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是在社會現有的標准生產條件、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強度下,生產一個單位使用價值所必要的勞動時間。

一個農民生產的20公斤大米如果能同一個裁縫製作的一件上衣達成交換,表明兩個交換物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大致相同的。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生產單位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會不斷減少。

(3)勞動創造價值學說擴展閱讀

馬克思以勞動價值論為立論基礎,還深引出來一系列重要的相關原理。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包括:

(1)盡管市場上的商品價格波動是復雜多變的,但在商品價格變化的背後,是商品的價值起著最終制約作用的東西。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起作用。商品的價格圍繞商品價值自發地進行市場波動,正是商品價值實現的過程。這種理論分析通常被稱為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

(2)通過商品價格圍繞商品價值進行自發性競爭波動的市場活動,漲價和跌價,又決定著社會可支配的總勞動時間有多少能用在每一種特定商品和生產部門的生產上,即社會總勞動時間分配的規律。

(3)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一方面是創造使用價值的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價值形成和價值增殖過程。由此,資本家購置生產資料的資本是不變資本,支付勞動者工資的資本才是可變資本。

(4)資本家為購買設備和原料等支付了生產資料耗費的價值,雇傭工人發放工資又支付了補償勞動力耗費的價值。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價值增殖的過程和資本財富積累的全部基礎,就是建立在剝削雇傭工人剩餘價值之上的。

4. 李嘉圖的勞動價值學說是什麼

勞動價值理論屬於經濟學中的商品經濟理論范圍,它起源於英國的亞當·斯密,中經英國的李嘉圖及威廉·湯普遜的發展,終於德國的馬克思。亞當·斯密之前的學者威廉·配第、約翰·洛克以及法國重農主義學者都提出過類似論點,建立初步的輪廓,但他們始終沒有深入構建整個勞動價值理論,而只滯留於肯定勞動有所貢獻的層面。這理論可以一句說話概括它的基本論點:人類勞動創造商品價值,商品價值由勞動所創造。勞動價值理論可說是經濟學其中一個最早出現的理論,早期的經濟學家認為這理論不但能夠解釋「如何生產?」的生產問題,而且還可推導出「為誰生產?」等消費問題的答案。隨著19世紀70年代邊際效用理論的興起,主流的經濟學家更加傾向於使用較為注重人類心理變化的邊際效用去解釋商品價格的形成,而非抽象的勞動價值;他們還提出生產需依靠不同的生產要素,而非單一勞動,於是西方主流經濟學家認為勞動價值理論是錯誤的,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則堅持勞動價值理論為正確的。

對它的基本理論構成,通常有如下三種不同的理解:

  1. 強調勞動是決定商品交換的因素;
  2. 指出耗費勞動是決定商品價值的唯一因素;
  3. 提出勞動是分配財富的唯一的正當倫理依據。

5. 什麼是勞動價值學說

勞動價值學說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馬克思運用唯物辯證法,揭示和發現了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並提出了勞動二重性理論,指出價值的本質是一種社會生產關系。他考察了價值表現形式以及價值規律的要求和作用,揭示了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和商品拜物教,並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解決了剩餘價值的起源和本質問題,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在《資本論》第三卷中,他直接從資本主義生產出發,進而分析了由價值到生產價格的發展。他首先考察了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由於生產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的激烈競爭,等量資本要求得到等量利潤。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價值也就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等於生產費用加上平均利潤。

6. 如何理解勞動價值理論。

勞動價值論不是什麼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而是說價值是一種人類勞動的理論。即馬克思定義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或者說「價值是被貨幣奴役的流通人類勞動」。
馬克思認為這個定義在資本主義范圍內完全正確。價值代表的不是什麼具體的財富,而一種社會支配關系,即對勞動的支配關系,並且整個古典經濟學都是這個邏輯。正如李嘉圖所說:「政治經濟學的錯誤都源於價值和財富的混同。」而剩餘價值就是交換中勞動剩餘的支配形式,它不是什麼具體的剩餘財富。
資本主義的這種金錢游戲追求的就是最大化的榨取勞動者交換中勞動的剩餘,即剩餘價值或者說利潤。而剩餘價值(利潤)就是貨幣(資本)與僱傭勞動交換的剩餘,它根本就沒有具體的實物形態。資本通過剩餘價值這種剩餘勞動的支配形式,來最大化的支配個人的行為(勞動),根本不涉及具體財富(使用價值)增加。剝削並不是指具體財富分配的問題,而是通過剩餘價值最大化的支配人的勞動(行為)的問題,它根本不涉及具體財富(使用價值)增加。只有個人的勞動被奴役成價值(流通的僱傭勞動),這時貨幣才能變成錢。即價值量(錢)兌現的是一種抽像的人類勞動,而不是具體的財富(使用價值)。
剩餘價值不是具體的剩餘財富,它沒有具體的實物形態。以一個富(資本家)來說,他一天不可能吃一千個人的飯,穿一千個人的衣。但資本家(富人)用的奢侈呂確足以消耗大量人的勞動。生產奢侈品都還不算什麼。重要的是資本家追求用資本去吞噬更多的勞動,以交換更多剩餘價值,本不涉及具體財富增加。
又如:以一套住房來說,只要不毀壞,其使用價值是一定的。但以前普通工人需要5年的工資,現在確需要10年或20年的工資。價值量增加,是因為大量的工人被資本吞噬變成價值。價值量的增加根本就與具體財富增加無關。而是追求剩餘價值或者說利潤的生產方式會吞噬更多的勞動,讓勞動者要得到與原來相同的財富會越來越累。利潤壓根就與具體的產出無關,而是交換中的勞動剩餘。追求利潤的生產方式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可以說利潤壓根就與真真正正的效率無關,真正的效率是以最小的勞動消耗獲取最大化的產出(滿足)。
我們還可以舉例說明剩餘價值的剝削問題。如:炸橋刺激經濟之類的,就是變向的把作為公共資源的橋,一定時間私有化。以前公眾過橋是不需要「流通的僱傭勞動」(錢)來交換的,而現在確需要付出自己更多的勞動來交換。勞動者因進一步失去生產資料,必須出賣更多的勞動力,資本賺到了更多的錢,但勞動者確越來越累,勞動強度和時間增加。同樣教育、醫療市場化,都是一回事,就教育本身而言直接消耗不了多少教師勞動,相反教師的工資可能被私人資本壓得很低。但資本就是要更多的人短時間內讀不起讀,這樣他們才能交換更多的剩餘勞動。民眾因失去了公共的教育資源,不得不出賣更多的勞動來交換。而醫療也是如此,大量的葯品根本就是粉沫,根本消耗不了多少勞動就能生產出來,生產工藝也不復雜。但資本就是要人們讀不起書看不起病,這樣勞動者才會必須拿出更多的勞動來交換。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根本不是追求具體財富增加,而是為追求最大限度的榨取剩餘價值這種剩餘勞動。
價值關系,實際上是人與人的一種貨幣控制關系,把它當成人與物的財富關系,是微觀上引起的錯覺。因此剩餘價值的剝削邏輯並不是具體財富分配問題,而是勞動力支配問題。假如工人為資本家生產1塊蛋糕需要1小時,那麼工人需要超出多少1小時勞動的時間才能交換回蛋糕。認為是具體財富分配問題,那是商品拜物教或者說貨幣拜物教製造出來的假像。
某種意義上說,還可以這樣定義價值:價值是被貨幣奴役或者說控制的流通人類勞動。在使用價值不增加的情況下,追求把勞動變成價值不是勞功,而是罪過。價值就如同汽車行駛,所消耗的汽油能量一樣,相同的公里數消耗越高,其罪過就越大。如:機器效率提高,所消耗的「僱傭勞動」(價值)減少,但對於工人來說,其勞動時間不會減少,工人的數量會減少。工人會往其它領域轉移,新的生產組合因技術進步而產生。但資本對勞動的剝削並沒有改變,由於企業追求剩餘價值,這種與貨幣交換產生的剩餘勞動,而不是具體的使用價值,因此企業是階級斗爭的產物。
工業社會以來5%不到的勞動生了出來社會所需的所有物質社會財富,除去**管理,如教育、醫療等必要的社會服務,一半以上的勞動被資本吞噬變成價值,被白白浪費。本身應該很輕松的社會,讓人們生活非常忽忙非常累。
在市場經濟或資本主義經濟中,一個最典型的特徵是人們想要得到的和為之奮斗的是什麼呢?不是任何實物,而是金錢或貨幣這種純粹的價值符號,普通人為了生活和發財的夢想整天忙碌著,企業家和資本家在殘酷的商戰中沉浮,甚至一些政 府官員為了金錢而喪失良心和道德,他們所考慮和追求並不是實際變數而是名義變數,即貨幣本身。在這樣一種比誰掙錢多的游戲中,出現了GDP或名義GDP,這個名義GDP包含著一組由貨幣量值構成的名義變數,其中有工資、利息、利潤、資本、折舊和儲蓄、消費、投資等名義變數,由這些名義變數構成了企業為獲取利潤而產生的財務帳戶,即貨幣量值的成本收益計算。這種成本收益計算完全是以貨幣價值的投入和產出進行的,而根本不涉及任何實物和偏好滿足的考慮。
相反計劃經濟(社會主義)生產是不追求利潤的,生產以物質產品平衡表的控制形式直接指向了具體的使用價值生產,利潤率或者虧損不是生產的目的,它們只作為擴大再生產的勞動形式再投入生產,在企業層面上是不追求利潤或虧損的。
就算官僚主義再嚴重,官僚們頂多,多拿多吃點,根本消耗不了多少勞動。因為官僚再厲害,也不可能一天吃一千個人的飯,穿一千個人的衣。而資本主義就非常可惡了,資本家可以通過資本的形式,支配人們大量的勞動,這些變成價值的勞動,多數與具體財富增加無關,完全被貨幣游戲浪費。因此計劃經濟下,只要實現了工業化,人們生活非常輕松悠閑,以蘇聯來說,在百分之百的就業率下,平均每個人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不用上班而在公費渡假。這從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的角度,計劃經濟這是對個人自由的多大貢獻。雖然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具體財富存在一些分配不公,但沒有了資本通過剩餘價值來取大限度的榨取人們勞動(行為)的剝削方式,人們的自由得到了經濟上的拓展。

7. 政治經濟學論述題:論述勞動創造價值

【弗克思維】鞠強:勞動創造價值?大錯特錯!
2014-05-13弗克科技

勞動創造價值?大錯特錯!
(鞠強教授口述,學術秘書整理)

「勞動創造財富」,是剩餘價值論的核心思想,換成「老馬」(寫全稱可能會被和蟹掉)的學術語言:就是勞動創造價值。

上述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大凡學過西方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這個結論是極其荒繆的,這個論斷惡化了勞資關系,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對立,形成了社會總體利益是零和游戲的斗爭觀念,為政府過度干預市場提供了理論依據,歪曲了企業家形象,是建國前30年經濟停止的理論禍根之一。

正確的表述是:
勞動可能創造財富,勞動也可能損壞財富。

老馬創造剩餘價值論的時候,經濟還很落後,因此他沒考慮到勞動與社會需求結合的問題,如果勞動沒有和社會需求高度結合,實質是毀壞財富。

老馬認為財富(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社會平均勞動時間,這是錯的!

比如:有兩家食品公司,分別叫甲公司與乙公司,各有一千工人。

甲公司員工努力工作一年,由於產品方向選擇恰好跟社會需求高度結合,結果產品暢銷,甲公司賺了500萬利潤!由於甲公司的存在,使得社會需求滿足程度更高了,社會更加幸福了,因此甲公司是創造了財富。

乙公司同樣辛苦努力幹了一年,由於老闆對需求判斷錯誤,大家都不愛吃他的食品,結果庫存如山、霉變發爛,公司虧損2000萬,實際上這家公司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浪費了許多的麵粉、牛奶、白糖、食油、電力、設備等等,對整個社會而言,他是在損壞財富。

乙公司1000員工,雖然很辛苦,動機也是還的,但實質上在危害社會(雖然這個結論從感情上很難接受)。

我們把上述兩個公司換成女性服裝廠、餐飲公司、化妝品、日用品、飲料業、電器業、傢具業……分析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符合需求方向的勞動才是創造財富,偏離社會需求方向的勞動是損壞財富。(請關注鞠強微信公眾平台:juqiang01)

所以「勞動創造財富」這句話是錯的,應該改為:
符合社會需求的勞動才創造財富,偏離社會需求的勞動損害財富。

大凡管過企業的人都知道:判斷社會需求是件非常難辦的事,社會需求具有多變性、難預測性、變化快的特點。

老闆們為了追蹤社會需求,經常是焦頭爛額、徹夜難眠,而且要冒巨大的風險。因為需求方向判斷錯誤傾家盪產的人比比皆是,就是跨國公司新產品開發成功率也只有14%。

因為緊貼社會需求的勞動才創造財富,而需求判斷是老闆們的事,特別是戰略需求判斷,所以應該說是老闆和雇員共同創造了財富。

老馬的觀點非常原始,主要是從農民的眼光觀察的,只要種了地,肯定會創造財富的,那時物質短缺,糧食是不夠的,現在不同的,西方胡亂種地導致虧本累累破產的比比皆是。

按照老馬的觀點:企業有利潤,自然是工人創造的,企業虧本了,這與工人無關,算是資本家的!

剩餘價值論的科學性很成問題,老馬自己也說過學術是有階級性的,通俗的說:做學問的人就是編謊言,剩餘價值論果然是個謊言!

另外再舉個例子:假如有甲乙兩公司,都是生產空調的,款式與功能都緊貼社會需求。

甲公司由於管理方法得當,每台空調成本很低,是500元,年底利潤1000萬。

乙公司由於管理方法不當,每台空調成本很高,是700元,更加費鋼材、朔料、電力、設備,年底利潤虧了2000萬。

顯然甲公司是在創造財富,乙公司是在損害財富,甲公司管理勞動的質量比乙公司管理勞動的質量高。(請關注鞠強微信公眾平台:juqiang01)

所以「勞動創造財富」這句話又要改成:
符合社會需求的而且管理方法得當的勞動才創造社會財富,偏離社會需求管理方法不當的勞動損害社會財富。

如果從學術角度仔細研究下去,「勞動創造財富」是大錯特錯的,前面要加許許多多的定語才對給予限制才對,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

勞動創造財富的學術用詞就是:商品的價值由凝結在商品中的平均一般勞動時間決定,這就為政府管制商品價格提供了依據。

假如有幾千人困在沙漠里,口渴無比、生命垂危,商家聞風而動,弄了幾輛卡車奔波幾百公里送水過去,商家准備把平時賣1塊錢的水變成20塊錢。其實運輸成本才每瓶增加了1毛錢。

按照老馬的觀點,對口渴生命垂危的人一瓶水的價值和對我們平常人的價值是一樣的,因為商品的價值由凝結在商品中的平均一般勞動時間決定的,所以政府立馬派出警察,宣布進沙漠的水價格進行管制,或者宣稱為了窮人的利益,或者宣稱為了公平,每瓶水必須按照凝結在其中的平均一般勞動時間定價,結果導致沒人或者很少人進沙漠送水了。

各位同學你們一定判斷的出來:政府管制價格後比管制價格前死的人更多了
上面這個例當然是模型化的,是為了說明問題而簡化的,但這種政府對價格進行管制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新朝的王莽、古代的羅馬、斯大林時代的大飢荒

8.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對生產性勞動做出新的界定。由於所處時代所決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重點考察的是物質生產部門,認識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才是生產性勞動並創造價值,而絕大部分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屬於非生產性勞動,不創造價值。

第二,深化對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在社會生產和價值創造中所起作用的認識。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於「總體工人」的論述中,對腦力勞動給予了肯定,認為這些勞動也是創造價值的勞動,但他重點研究的是物質生產領域的體力勞動。

第三,深化對科技、知識、信息等新的產生要素在財富和價值創造中作用的認識。應該堅持馬克思關於人的抽象勞動的價值的唯一源泉這一勞動價值論的基本觀點。

第四,深化對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關系的認識。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范疇。價值創造屬於生產領域的問題,而價值分配屬於分配領域的問題。

(8)勞動創造價值學說擴展閱讀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揚棄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為剩餘價值論的創立奠定了基礎。馬克思在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的同時,創立了勞動二重性理論,第一次確定了什麼樣的勞動形成價值,為什麼形成價值及怎樣形成價值。

闡明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商品價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從而為揭示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創立剩餘價值論奠定了基礎。

此外,馬克思的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理論等政治經濟學的一系列重要理論的創立也都同勞動二重性學說有關。因此,勞動二重性理論成為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9. 馬克思關於勞動價值學說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

勞動價值論的一般邏輯構圖是勞動一價值一價格:旨在確立生成規定上的對象運動的連續性假說。這導致馬克思把價格歸結於價值,把價值歸結於勞動。這樣就從經濟形態的全領域中把握了生產和分配,同時揭示了「商品經濟形態」的發生。

勞動是一個歷史范疇。價值是一個商品經濟范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出發點。 馬克思以他創立的勞動價值理論為基本立論基礎,系統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及其市場經濟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規律。

(9)勞動創造價值學說擴展閱讀:

一、基本原理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告訴我們,一切商品的價值都是由人的勞動創造的,凝結在商品價值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決定商品價格變動的終極原因。

價值這一經濟學最基本的范疇,從最一般的本質抽象層次上說,它有其穩定而確切的、適用於一切價值形態的特定內涵。但是,這不等於說價值概念本身是一成不變的。由此可以伸引出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生產關系本質的重要經濟原理。

二、科學應用

歸根結底,勞動價值論是一個由各種不同理論層次構成的完整的科學體系,相應地,這一理論的條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由不同理論層次上的各種條件構成的一個完備的條件系統。勞動價值論的不同理論層次之間的發展和演進,說到底不過是它們的條件運動和轉化的結果。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既說明了在資本主義生產初期價值怎樣表現為價格,同時它也說明了在資本主義部門之間競爭充分展開後價值怎樣轉化為生產價格,進而,生產價格怎樣再表現為價格。因此,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不僅是關於商品價值的理論, 而且也是說明商品價格的科學理論。

10. 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包含哪些主要內容

1、抽象勞動創造價值的原理。

馬克思在他首創的勞動二重性學說中闡明了這一原理。指出抽象勞動是形成價值的實體,是商品經濟中社會勞動的存在形式。它反映著商品生產所特有的社會生產關系。價值是通過物與物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人與人的關系。

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的原理。

商品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3、價值形成過程的原理。

商品的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作為勞動過程,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作為價值形成過程,抽象勞動創造出商品價值。

(10)勞動創造價值學說擴展閱讀: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時代意義:

勞動價值論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要求各種商品的生產和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遵循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按照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觀點,活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凸顯了對活勞動的格外關注。關注活勞動創造價值這一事實本身,就是對人的勞動價值的承認。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深刻闡釋了商品經濟的本質和運行規律,賦予了活勞動在價值創造中的決定作用,並由此奠定了剩餘價值論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不僅在人類經濟學說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歷史地位,而且在今天的時代條件下,依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閱讀全文

與勞動創造價值學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