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麯海頓

創造麯海頓

發布時間:2021-12-16 22:25:22

㈠ 論述海頓一生的音樂創作及成就

海頓出生的年代,正是哈布斯堡王朝日趨衰敗和文化史上的巴洛克後期。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經歷了瑪麗亞·特蕾西亞開創的「開明專制」,而他逝世時,整個歐洲正面臨著法國大革命的沖擊。這種時代背景使海頓在思想上傾向當時的啟蒙運動和新興的市民階層,然而他並不理解革命。
海頓愛好日常生活的親切題材,長於表現人類朴實明朗的感情和樂觀的信念,但不喜歡表現人的復雜的內心沖突。他不是以戲劇性而是以美妙和幽默的情趣引人入勝,快樂和充滿希望構成了海頓藝術的氣質。
海頓表面上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在他每件手稿的開頭總是寫上「以上帝之名」,結尾總是簽上「榮耀歸於上帝」。但他虔信上帝不過是隨從習俗,宗教在他的思想與情感中並未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最早的聲樂作品之一《F大調小彌撒曲》中,「求主憐憫」樂章的音樂主題卻是快樂欣喜的,著名的《聖母悼歌》充滿了人情味;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最後七句話》這部7個樂章的管弦樂曲(後來加入獨唱與合唱),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末樂章模擬地震的畫面。這些都說明海頓的作品是面向現實、面向人生的,即使在他的宗教音樂中也是這樣。他喜好田野、森林、釣魚和打獵,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不下於莫扎特和貝多芬。
交響曲 海頓在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首先因為他是一位交響曲作曲家。他並非交響曲體裁的首創者,早在巴赫和亨德爾的時代,就已有人為這個領域作了准備,開拓了道路。但海頓繼承了先輩的成就,確立了交響曲的規范,所以有人稱他為「交響樂之父」。
海頓一生創作了不下於104首交響曲(有人估計達150首之多)。他早期的交響曲多為生活娛樂題材,形式接近室內樂。18世紀70年代起才更多地吸收了北德樂派的成就,具有較深刻的內容和古典風格,往往既嚴肅又幽默。例如《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1772),據說是為了暗示公爵讓樂師們休假回家而作的。海頓不同尋常地在第4樂章急板後面加上了慢板的第5樂章,奏至中途,樂隊隊員一個接著一個吹熄其譜架上的蠟燭而退席,最後剩下兩把小提琴把交響曲帶到深深打動人心的終止。80年代創作的「巴黎交響曲」(有人說是為宗教音樂會寫的那幾首,也有人說是為奧林匹克音樂會寫的6首,目前尚無定論),抒情性的曲調更為豐富、生動、風趣,配器手法也更成熟。其中《第八十三交響曲》(1785)第1樂章副題的音響如母雞咯咯叫喚,被稱為《母雞》交響曲。《第八十三交響曲》(1786)末樂章的主題聽起來象一首腳步沉重而笨拙的風笛舞曲,故被稱為《熊》交響曲。《第八十五交響曲》(1785)因受到法國王後的喜愛而得名《王後》交響曲。海頓後期創作的12部「倫敦交響曲」,大多具有熱烈灑脫的主題旋律,充滿活力的節奏,應用了活潑明快的鄉村舞曲素材和簡潔精緻的復調性處理。其中4首得了綽號:《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1791)、《第一00交響曲》(《軍隊》,1793~1794)《第一0一交響曲》(《時鍾》,1793~1794)《第一0三交響曲》(《鼓聲》,1795)。這12首「倫敦交響曲」標志著海頓交響曲的最高成就。
海頓開創了交響曲的新的主調音樂風格,並使復調手法在功能和聲的基礎上發展。他擯棄了古老復調中那種拘謹而神秘的性質,而代之以率真、生動的音樂語言;海頓完善了4個樂章的奏鳴交響套曲形式,使作品的4個樂章體現統一的藝術構思,表現生活的各個方面,海頓發展了奏鳴曲快板的結構,並往往採用從速度、調性等方面與主題形成強烈對比的引子,展開部獲得顯著發展,確立了以短小動機進行展開的發展原則,直接啟發了貝多芬。
海頓確立了樂隊的雙管編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則,奠定了近代交響樂隊的基礎。
約瑟夫·海頓
海頓的交響曲具有鮮明的形象,能使人聯想起日常生活的許多現象,人們據此給他的交響曲標以別名。除了早期創作的《晨》、《午》、《夜》等極少幾部作品外,海頓從不寫標題交響曲,上述那些如《母雞》、《熊》《驚愕》之類的標題,都是別人加上的綽號。
四重奏曲 海頓弦樂四重奏的重要性僅次於他的交響曲,他寫下80餘首弦樂四重奏(最末一首未完成),內容大多是歡樂、熱情的抒發。50年代所寫的10餘首弦樂四重奏,在它們5個樂章的排列中清楚地顯示了古典舞蹈組曲的影響。從《第十七弦樂四重奏》(1771)開始確立了4樂章的形式,此後的作品很少例外。在他某些弦樂四重奏作品中把中間兩個樂章調換。1781年他為俄國皇儲保羅大公爵所寫的《小鳥》、《你好》等6首《俄羅斯四重奏》(1781),用諧謔曲代替小步舞曲作為第2樂章。1772年所寫的6首《太陽四重奏》中,復調因素增多,其中3首以復雜的賦格結束。海頓的弦樂四重奏開始形成「對話的原則」,即把主題的敘述分置在各個聲部,如同4個人的談話,具有在主調和聲基礎上產生的復調性,改變了早期突出第1小提琴聲部,而把其餘聲部處理成單薄伴奏的機械狀況。90年代創作的《皇帝》(1797)《日出》(1797)等8首弦樂四重奏被賦予更生動的節奏活力,更豐富的和聲華彩,主題帶有浪漫主義性格和濃郁的民間特色,可與「倫敦交響曲」相媲美。
奏鳴曲與協奏曲 海頓的52首鋼琴奏鳴曲主要是為教學和個人演奏而寫,大多純朴而稍平庸。海頓最早的鋼琴奏鳴曲通常不用奏鳴曲快板曲式,末樂章用小步舞曲。其後海頓又較多模仿北德樂派大師C.P.E.巴赫的奏鳴曲。1771年海頓受到「狂飆運動」影響,寫下了豪放而略具傷感的《C小調奏鳴曲》,終樂章沒用習慣的歡樂結束,而是激烈爆發的高潮。80年代海頓在旋律的風格與結構上受到莫扎特影響,他十分重視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成就。作於1789~1790年的《降E大調奏鳴曲》與晚期最後一首《降E大調奏鳴曲》奔放、激動,感情幅度較大,更接近貝多芬的風格。
海頓寫過20餘部協奏曲,但這不是海頓創作的主要領域,雖然《D大調鋼琴協奏曲》(1784)和《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1783)現在還常被演奏。海頓的鋼琴三重奏弦樂三重奏、鋼琴變奏曲、鋼琴幻想曲等,都不能與他的交響曲、弦樂四重奏相比擬。
其他作品 海頓沒有寫出什麼著名的戲劇音樂,他的18部歌劇多數是小型喜歌劇,包括《月中世界》(1777)《天長日久》(1780)、《荒島》(1779)、《奧蘭多·帕拉迪諾》(1782)、《阿爾米達》(1783)等。這些歌劇早已被人遺忘,有若幹部連曲譜也找不到了。目前已有人對它們進行挖掘和研究。
海頓寫了不少聲樂作品,包括8部清唱劇和12部彌撒曲,而以後期創作的清唱劇《創世記》和《四季》為最著名。《創世記》的詩篇取自英國詩人J.彌爾頓的《失樂園》,第1、2樂章敘述上帝創造萬物直至人類,第3樂章敘述亞當和夏娃在地上樂園過著幸福生活。海頓把自然界的種種現象與生態轉化成一幅幅音樂的畫面,出現了鴿子的咕咕聲和獅子的咆哮,亞當和夏娃則唱著一首諧和純朴的二重唱。他的最後傑作《四季》純粹是一部世俗清唱劇,腳本是從英國詩人J.湯姆遜的同名詩改編的,象徵春夏秋冬的四個樂章表現了農民的勞動和歡樂,抒發了他們天真質朴的情感。
海頓的音樂之所以具有不朽的價值,因為它面向現實,面向人生,氣息清新,朝氣蓬勃,令人受到鼓舞;也因為它在作曲技術上奠定了歐洲古典時期的交響曲和室內樂的規范,從而形成了德奧音樂經久不衰的優良傳統。
由於海頓天生一副好嗓音,使他在8歲時被著名的維也納聖斯蒂芬教堂唱詩班選中。在這里,他如魚得水一般刻苦地學習音樂理論與鋼琴。隨著年齡的增長,從16歲起他甜美的歌喉開始不幸地逐漸沙啞。1749年的一天,奧地利女皇在欣賞聖斯蒂花教堂唱詩班的優美合唱時,突然從合唱隊里傳出一聲很不協調的怪音,女皇當場就挖苦道:「這個孩子的聲音聽起來就像烏鴉叫!」從此,海頓結束了他的唱詩被迫流落街頭,靠拉琴賣藝糊口謀生。
此後的10年是他的艱苦歲月。他當過僕人--看門、送信、擦皮鞋,干過家庭教師,寫過歌劇,作過大提琴手,任過樂隊隊長。1759年,他成為波希米亞伯爵莫辛的小教堂唱詩班的音樂指導。
1760年,他娶凱勒為妻,犯了一個悲劇性的錯誤,為自己招來莫大的痛苦。凱勒體魄強壯而智能低下,性格兇狠暴躁,素質極差!她不僅在生活上虐待海頓,還常常把丈夫用大量心血創作的音樂手稿隨便擦桌椅、包糖果、制點心盒等等。對此,海頓只有仰天長嘆,而這又會引起更大的麻煩!後來,他們終於分道揚鑣了。
1961年,海頓被匈牙利最有權勢的保羅.安東.埃斯特哈齊王子任命為宮廷副樂長,在此,他度過了長達30年之久的音樂僕役生活。受雇於人的滋味是辛酸的:上班時必須穿上綉金花背心,白色長統褲襪,頭戴假發或梳辮子,臉上搽香粉。每天午餐前後,要恭候在客廳里,等待主人有關當天音樂活動的安排指示。在創作上,必須在規定的日期內按主人的命題或要求,准時寫成音樂作品。此外,還要監督樂隊的紀律,看管好每件樂器,給新歌手上課,提高樂隊水平,等等。海頓曾悲哀地寫道:「我坐在我的荒野里,幾乎沒有人類和我在一起,我是很痛苦的......最近幾天我也不知道我是樂長還是劇場驗票員......要知道經常作奴隸是很可悲的......」。
「盡管有時宮適生活強加給他的種種約束惹他生氣,他還是居住在這樣一個世界中。這個世界既不懷疑王公的至高無上,也不懷疑穿制服的偉大藝術家的天才。關於他在埃斯特哈齊家中的地位,他自己的最後評價認為有利條件超過了不利條件。『親王總是對我的作品感到滿意。我不僅經常受到鼓勵,而且作為一個樂隊的指揮,我可以進行實驗,觀察什麼產生了效果、什麼減弱了效果,我可以改進、替換、作一些增刪,可以大膽地按我喜歡的那樣去做,我與世隔絕,沒有人來擾亂或折磨我,我被迫成為『獨創才』。」
從未有人對海頓的音樂天才表示懷疑,但卻發生過面對著藝術家本人而懷疑他究竟是不是海頓的怪事。由於他身材粗笨矮小,相貌又不大好看,致使一向喜愛海頓音樂的公爵夫人多恩在第一次見到他時竟失聲問道:「你是真正的海頓嗎?......」 盡管我們的大師其貌不揚,卻十分善良、純朴、幽默和平易近人,因而,他的好友與崇拜者們都親切而風趣地稱他為「海頓爸爸」。
有一次,他意外地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屠夫。一見面,客人就恭恭敬敬地摘下帽子,虔誠地請求道:「尊敬的大師,我最親愛的小女兒即將舉行婚禮,對我來說,這是重大事件。我滿懷感激之情,請您為我寫一首最美的小步舞曲。如此重大的請求,除了向您提出,還能去找誰呢?」善良誠懇的海頓立即慨然允諾。到了約定之日,他果真寫成一首典雅的《C大調小步舞曲》屠夫千恩萬謝地取走了這份珍貴的禮物。
幾天之後,正當作曲家伏在書桌前全神貫注地埋頭寫作之際,窗外突然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混雜聲響,著實把海頓嚇了一跳!他好不容易才反應過來:這是有人在奏樂。是什麼曲子呢?......大師懷著一顆好奇的心仔細聽了半天才終於恍然大悟:天哪!這不正是自己前幾天作的那支《C大調小步舞曲》嗎?他趕緊跑到窗口向外張望,只見台階上立著一頭強健的公牛,牛角上還掛有金色的綵帶,喜笑顏開的屠夫站在一旁,身後是滿面春風的女兒女婿,一支由流浪藝人組成的我隊正在起勁地吹吹打打!屠夫莊重地走上前來,懇切地說:「尊敬的大師,對一個屠夫來說,用健壯的公牛來對優美的小步舞曲表示謝忱是最好不過的了。」
海頓在宮廷供職的30年裡,埃斯特哈齊王宮兩易其主(召海頓進宮的保羅.安東王子於1762年去世,繼位的胞北尼古拉王子於1790年病故),1790年繼位的新主人只聘請他作掛名的音樂指導,海頓從此得到自由,於是他移居到維也納。
1791年,應英國之邀,海頓前往倫敦訪問。在此期間,他出席了紀念已故大作曲家亨德爾的音樂會。當大廳里回響起亨德爾的名作《哈里路亞》時,年近60歲的海頓激動得突然振臂高呼:「亨德爾是我們一切人的先師!」接著,便如同小孩子一般哭泣起來,全場聽眾無不肅然起敬!
1809年5月31日,海頓在維也納逝世,享年77歲。遺體被葬於聖麥斯公墓。。
德國作曲家瓦格納(1813-1883年)在評論海頓時曾這樣講道:他一生追求平靜安逸的生活和力圖保持受人敬愛的地位,所以他被看做唯命是從、卑躬屈節的人。
海頓不像莫扎特那樣,敢於同封建勢力進行斗爭,更比不上貝多芬,英勇主動地向墨蟬現實發動猛攻!海頓就是海頓,他雖有時對屈辱的處境感到痛苦,卻能安於現狀,自得其樂。他的音樂風格正如他的個性:樂觀、親切、真誠、爽朗、幽默。
海頓被後人推崇為「交響曲之父」與「弦樂四重奏之父」。其實,無論交響曲還是弦樂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創,不過,這兩個尊稱卻並過譽,因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這兩種重要的器樂曲體裁才從草創進入了成熟階段。
在弦樂四重奏中,他採用「說話的原則」,即各聲部彼此像交談般地呼應,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復調的美感。莫扎特說:「從海頓那裡我才第一次學會了寫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在交響曲中,他「確立了以短小動機加以動力性展開的奏嗚性發展原則,廢除了數字低音的傳統,以及開始確立了近代管弦樂的編制和配器原則」。這些,都給予莫扎特和貝多芬很大的啟迪。
海頓的作品數量是驚人的:交響曲108部;弦樂四重奏77部;各類三重奏180部;鋼琴奏鳴曲50部;歌劇14部;清唱劇兩部;還有大量小型的聲樂與器樂作品。其中,較名的代表作有:《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Abschied)、《第九十二交響曲》(牛津Oxford)、《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Surprise)、《第一百交響曲》(軍隊Military)、《第一百零一交響曲》(時鍾Clock)、《第一百零三交響曲》(鼓聲Drum-roll)、《第一百零四交響曲》(倫敦London);弦樂四重奏第三、十七、二十、六十四、七十六、七十七號;清唱劇《創世紀》(The Creation)、《四季》(The Seasons)。

㈡ 海頓的交響曲創作分為幾個時期

海頓的交響曲創作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除少數外,大多數交響曲的標題是後人根據他寫作的地點或其他原因取名的。

早期(60年代)的交響曲寫於海頓初到埃斯特哈齊宮廷之時。他做了許多嘗試,如《早晨》、《中午》、《夜晚》交響曲(第6-8首)描寫了太陽的初升(《早晨》第一樂章),夏夜的暴風雨(《夜晚》第四樂章)等。這時期的小步舞曲樂章愉快優美的音樂形象,明朗的配器和豐富的樂思,都已顯示出海頓交響曲的特徵。從1762年左右《G大調第三交響曲》起,他採用了4個樂章快板——行板中速—小步舞曲和三聲中部一快板的形式,即被後人稱為標準的古典交響曲的結構形式。這里,他對古典交響曲的突出貢獻在第四樂章的寫法上:由於他意識到小步舞曲輕松的情緒和過於簡短的結構不足以與前面兩個樂章相平衡,又不可能具備終曲所應有的份量,因此,海頓從60年代末開始創造了終曲樂章的形式,用2/2節拍快板或急板寫成奏鳴曲式或迴旋曲式,抑或兩者的結合。海頓寫作時,經常考慮到具體的演奏者,為那些有能力的人譜寫難度大的段落。

第二時期70年代初(1771-1774)的交響曲,一般史書認為更多地體現了狂飆運動的精神對海頓的影響。例如第44《哀悼》、第45《告別》、第47、第49《熱情》、第52交響曲,作品的規模都更大了,主題更為大膽,氣息更為寬闊,並含有相對比的樂思。展開部的動機和主題都更有緊迫感和戲劇性,樂曲中運用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強弱力度變化及漸強、特強。轉調的幅度也更大,和聲更豐富,對位也常被糅在其中。上述作品多數(除第47外)是在小調上,都有些感傷情緒。這些交響曲的慢樂章也都十分富有表現力。埃斯特哈齊宮廷豐富的音樂文化活動及其與外界頻繁的交往,可能是海頓得以受到狂飆精神啟發的客觀原因。

第三時期1774-1788年的交響曲,一方面恢復了他原有的愉快、幽默、明朗,同時又變得更流暢,更細致,更光彩、自信,並有較多的個性。這時期海頓的交響曲開頭樂章的主題更簡潔、樸素和更柔和,並且更有意識地為以後樂章的展開奠定基礎。而對展開與發展的寫作,恰是古典主義的一個注意要點;樂隊色彩變化更活潑更頻繁,注意由整個樂隊分擔主題的材料,而不再像以往那樣由單個樂器孤立演奏;終曲有了將奏鳴曲與迴旋曲相混合的傾向。此間他的六首《巴黎交響曲》(1784-1786)和第88-92交響曲(1787-1788)標志著他的交響曲創作開始走向全盤,它們大都體現了上述風格。其中第82交響曲《熊》(因舞蹈性的末樂章持續低音笨拙的形象命名,樂曲用了更多的半音和聲)、第83交響曲《母雞》(因第一樂章雙簧管的咯咯聲得名)、第85交響曲《法國王後》(因採用可能是法國王後喜爰的法國曲調為變奏的主題而得名),第88和第92交響曲《牛津》流行最廣。需要注意的是,海頓當時極少用對比性的主題,整個樂章的展開也都是主題的展開。

海頓晚年在1791年1月至1792年7月、1794年2月至8月兩次赴倫敦指揮和創作。此間,他總結了自己畢生創作的經驗,寫出十二部交響曲(第93-104),俗稱《倫敦交響曲》。其中包括聽眾熟悉的《驚愕》交響曲(第94首,固第二樂章的主題用弦樂撥弦弱奏之後,樂隊突然用定音鼓奏出強烈的和弦,造成令人驚愕的效果而得名)、《軍隊》交響曲(第100首,使用了三角鐵、鈸和大鼓),《時鍾》交響曲(第101首,行板樂章中,採用像鍾擺一樣的固定的節奏伴奏)等。這些作品除顯示了他幽默的性格以外,在形式結構方面也都是古典風格的代表。

㈢ 海頓創作交響曲的四個時期分別是什麼

海頓的交響曲創作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除少數外,大多數交響曲的標題是後人根據他寫作的地點或其他原因取名的。

早期(60年代)的交響曲寫於海頓初到埃斯特哈齊宮廷之時。他做了許多嘗試,如《早晨》、《中午》、《夜晚》交響曲(第6—8首)描寫了太陽的初升(《早晨》第一樂章),夏夜的暴風雨(《夜晚》第四樂章)等。這時期的小步舞曲樂章愉快優美的音樂形象,明朗的配器和豐富的樂思,都已顯示出海頓交響曲的特徵。從1762年左右《G大調第三交響曲》起,他採用了4個樂章快板——行板中速—小步舞曲和三聲中部一快板的形式,即被後人稱為標準的古典交響曲的結構形式。這里,他對古典交響曲的突出貢獻在第四樂章的寫法上:由於他意識到小步舞曲輕松的情緒和過於簡短的結構不足以與前面兩個樂章相平衡,又不可能具備終曲所應有的份量,因此,海頓從60年代末開始創造了終曲樂章的形式,用2/2節拍快板或急板寫成奏鳴曲式或迴旋曲式,抑或兩者的結合。海頓寫作時,經常考慮到具體的演奏者,為那些有能力的人譜寫難度大的段落。

第二時期70年代初(1771—1774)的交響曲,一般史書認為更多地體現了狂飆運動的精神對海頓的影響。例如第44《哀悼》、第45《告別》、第47、第49《熱情》、第52交響曲,作品的規模都更大了,主題更為大膽,氣息更為寬闊,並含有相對比的樂思。展開部的動機和主題都更有緊迫感和戲劇性,樂曲中運用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強弱力度變化及漸強、特強。轉調的幅度也更大,和聲更豐富,對位也常被糅在其中。上述作品多數(除第47外)是在小調上,都有些感傷情緒。這些交響曲的慢樂章也都十分富有表現力。埃斯特哈齊宮廷豐富的音樂文化活動及其與外界頻繁的交往,可能是海頓得以受到狂飆精神啟發的客觀原因。

第三時期1774—1788年的交響曲,一方面恢復了他原有的愉快、幽默、明朗,同時又變得更流暢,更細致,更光彩、自信,並有較多的個性。這時期海頓的交響曲開頭樂章的主題更簡潔、樸素和更柔和,並且更有意識地為以後樂章的展開奠定基礎。而對展開與發展的寫作,恰是古典主義的一個注意要點;樂隊色彩變化更活潑更頻繁,注意由整個樂隊分擔主題的材料,而不再像以往那樣由單個樂器孤立演奏;終曲有了將奏鳴曲與迴旋曲相混合的傾向。此間他的六首《巴黎交響曲》(1784—1786)和第88—92交響曲(1787—1788)標志著他的交響曲創作開始走向全盤,它們大都體現了上述風格。其中第82交響曲《熊》(因舞蹈性的末樂章持續低音笨拙的形象命名,樂曲用了更多的半音和聲)、第83交響曲《母雞》(因第一樂章雙簧管的咯咯聲得名)、第85交響曲《法國王後》(因採用可能是法國王後喜爰的法國曲調為變奏的主題而得名),第88和第92交響曲《牛津》流行最廣。需要注意的是,海頓當時極少用對比性的主題,整個樂章的展開也都是主題的展開。

海頓晚年在1791年1月至1792年7月、1794年2月至8月兩次赴倫敦指揮和創作。此間,他總結了自己畢生創作的經驗,寫出十二部交響曲(第93—104),俗稱《倫敦交響曲》。其中包括聽眾熟悉的《驚愕》交響曲(第94首,固第二樂章的主題用弦樂撥弦弱奏之後,樂隊突然用定音鼓奏出強烈的和弦,造成令人驚愕的效果而得名)、《軍隊》交響曲(第100首,使用了三角鐵、鈸和大鼓),《時鍾》交響曲(第101首,行板樂章中,採用像鍾擺一樣的固定的節奏伴奏)等。這些作品除顯示了他幽默的性格以外,在形式結構方面也都是古典風格的代表。

㈣ 海頓的交響曲創作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海頓的交響曲創作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除少數外,大多數交響曲的標題是後人根據他寫作的地點或其他原因取名的。

早期(60年代)的交響曲寫於海頓初到埃斯特哈齊宮廷之時。他做了許多嘗試,如《早晨》《中午》《夜晚》交響曲(第6~8首)描寫了太陽的初升(《早晨》第一樂章),夏夜的暴風雨(《夜晚》第四樂章)等。這時期的小步舞曲樂章愉快優美的音樂形象,明朗的配器和豐富的樂思,都已顯示出海頓交響曲的特徵。從1762年左右《G大調第三交響曲》起,他採用了4個樂章快板——行板中速—小步舞曲和三聲中部一快板的形式,即被後人稱為標準的古典交響曲的結構形式。這里,他對古典交響曲的突出貢獻在第四樂章的寫法上:由於他意識到小步舞曲輕松的情緒和過於簡短的結構不足以與前面兩個樂章相平衡,又不可能具備終曲所應有的分量,因此,海頓從60年代末開始創造了終曲樂章的形式,用22節拍快板或急板寫成奏鳴曲式或迴旋曲式,抑或兩者的結合。海頓寫作時,經常考慮到具體的演奏者,為那些有能力的人譜寫難度大的段落。

第二時期70年代初(1771~1774)的交響曲,一般史書認為更多地體現了狂飆運動的精神對海頓的影響。例如第44《哀悼》第45《告別》第47、第49《熱情》第52交響曲,作品的規模都更大了,主題更為大膽,氣息更為寬闊,並含有相對比的樂思。展開部的動機和主題都更有緊迫感和戲劇性,樂曲中運用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強弱力度變化及漸強、特強。轉調的幅度也更大,和聲更豐富,對位也常被糅在其中。上述作品多數(除第47外)是在小調上,都有些感傷情緒。這些交響曲的慢樂章也都十分富有表現力。埃斯特哈齊宮廷豐富的音樂文化活動及其與外界頻繁的交往,可能是海頓得以受到狂飆精神啟發的客觀原因。

第三時期1774~1788年的交響曲,一方面恢復了他原有的愉快、幽默、明朗,同時又變得更流暢,更細致,更光彩、自信,並有較多的個性。這時期海頓的交響曲開頭樂章的主題更簡潔、樸素和更柔和,並且更有意識地為以後樂章的展開奠定基礎。而對展開與發展的寫作,恰是古典主義的一個注意要點;樂隊色彩變化更活潑更頻繁,注意由整個樂隊分擔主題的材料,而不再像以往那樣由單個樂器孤立演奏;終曲有了將奏鳴曲與迴旋曲相混合的傾向。此間他的6首《巴黎交響曲》(1784~1786)和第88-92交響曲(1787~1788)標志著他的交響曲創作開始走向全盤,它們大都體現了上述風格。其中第82交響曲《熊》(因舞蹈性的末樂章持續低音笨拙的形象命名,樂曲用了更多的半音和聲)、第83交響曲《母雞》(因第一樂章雙簧管的咯咯聲得名)、第85交響曲《法國王後》(因採用可能是法國王後喜爰的法國曲調為變奏的主題而得名),第88和第92交響曲《牛津》流行最廣。需要注意的是,海頓當時極少用對比性的主題,整個樂章的展開也都是主題的展開。

海頓晚年在1791年1月至1792年7月、1794年2月至8月兩次赴倫敦指揮和創作。此間,他總結了自己畢生創作的經驗,寫出12部交響曲(第93~104),俗稱《倫敦交響曲》。其中包括聽眾熟悉的《驚愕》交響曲(第94首,固第二樂章的主題用弦樂撥弦弱奏之後,樂隊突然用定音鼓奏出強烈的和弦,造成令人驚愕的效果而得名)、《軍隊》交響曲(第100首,使用了三角鐵、鈸和大鼓),《時鍾》交響曲(第101首,行板樂章中,採用像鍾擺一樣的固定的節奏伴奏)等。這些作品除顯示了他幽默的性格以外,在形式結構方面也都是古典風格的代表。

《弦樂四重奏》。作者: 列文(1915-)

㈤ 海頓共創作了多少部交響曲··

海頓一生創作的交響曲有104部。弦樂四重奏77部。各類三重奏180部。鋼琴奏鳴曲50部。歌劇14部。清唱劇兩部。

海頓交響曲代表作品

1、《驚愕交響曲》

奏鳴曲式。從一段如歌的柔板開始,由木管樂器和弦樂器分別奏出,然後浪漫派似的漸弱。主部主題是舞曲般的音型和匈牙利吉普賽的曲調,由小提琴奏出。

副部主題並不具備旋律性,只是弦樂上的節奏音型。發展部非常簡練。整個樂章的性格是嫵媚優雅而不深刻。

2、《告別交響曲》

該曲寫於1772年,該年正值禁令執行特別嚴格的時期,多數的團員們全年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得住在宮殿里,見不到家人。

海頓在樂團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團長,所以團員們都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辦法改善目前這種不便的生活。海頓終於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構思了一部交響曲,在樂曲的最後,請參加演奏的樂團團員在演奏完畢以後。

一個個收拾樂器,吹熄譜架上的蠟燭退場,只留下極少數的人,孤單地繼續演奏,藉此表現出樂團團員們的心情。

3、《時鍾交響曲》

d小調第一零一交響曲(《時鍾》),本曲為奧地利作曲家海頓第二次到倫敦旅行的第一年所作的三部交響曲(第九十九——一零一號)之一。

依作曲時間順序而言,應在第一零零號交響樂《軍隊》之前。在1794年3月3日舉行的第四次沙羅門演奏會中初演。接著在3月10日的第五場演奏會中又再度演出。

(5)創造麯海頓擴展閱讀

海頓其他代表作品

1、《小夜曲》

《小夜曲》,弦樂四重奏曲,大約作於1762年,普遍認為是被譽為小提琴、交響樂之父的海頓所作,後為學者考證實為德國作曲家Roman Hoffstetter的作品。

原作為《F大調第十七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後來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管樂合奏曲、小提琴獨奏曲、吉他曲等。

2、清唱劇《創世紀》

這部著名的清唱劇作品,用只有孩子和藝術家才能懂得的奇妙手法向我們展現了世界之創造及其創造物。由於某些原因和海頓兩次訪問英國。

使得英國人完全了解了這種藝術形式,使這部清唱劇在英國極受歡迎。海頓在返回維也納之後創作了這部《創世紀》(1797—1798),此時他已六十五歲左右了。

㈥ 「交響樂之父」海頓簡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1809),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風景秀麗的羅勞村,逝世於維也納。海頓在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海頓對古典音樂的主要貢獻是交響曲和四重奏,由於他對於交響曲體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被人們稱為「交響樂之父」。他一生創作了約125部交響曲、80餘首弦樂四重奏、52首鋼琴奏鳴曲、35首鋼琴三重奏、50餘首各類協奏曲、24部歌劇、8部清唱劇以及大量小型的聲樂和器樂作品。其代表作有:交響曲《告別》、《牛津》、《驚愕》、《軍隊》、《時鍾》及《鼓聲》等,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

㈦ 海頓為何想要創作一首能振奮人心的歌曲

海頓在訪問英國期間,每當聽到莊重的英國國歌,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加上當時拿破崙軍隊在奧國的肆虐,促使海頓決定寫一首能振奮人心的歌曲。

㈧ 《創世紀》是海頓如何創造完成的

海頓自小生長於宗教信仰十分虔誠的家庭,他自幼的音樂訓練,也是從吟唱聖歌開始的,因此海頓本身是一位虔敬的信徒,他所寫的音樂有許多是為服侍神的。

海頓在英國期間曾聆聽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受到深深的感動,他覺得能寫出這么庄嚴的聖曲才是最偉大的音樂家。當時他得到英國詩人禮德勒的詩集《創世紀》,回到維也納之後便開始著手構思,而在歷時3年之後,海頓終於完成了清唱劇《創世紀》。

㈨ 海頓的成名曲

他最有代表性的的成名曲作品有《驚愕交響曲》、《告別交響曲》、《時鍾交響曲》、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弦樂四重奏《「雲雀」四重奏》、《「皇帝」四重奏》等。

這些作品都與奧地利民間音樂保持著緊密的聯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頓純朴、明朗、幽默和樂觀主義音樂風格,並對後代音樂家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海頓晚年兩次訪問倫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並創作了《倫敦交響曲》。海頓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音樂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海頓的作曲實踐也影響了莫扎特和貝多芬。貝多芬的初期作品經常是以冗長鬆散的奏鳴式展開,但緊接著在他所謂的「中期」運用了海頓的方法,這就是在十分簡單的基調上逐漸發展出高度有機的音樂結構。

(9)創造麯海頓擴展閱讀:

一、軼事典故

從未有人對海頓的音樂天才表示懷疑,但卻發生過面對著藝術家本人而懷疑他究竟是不是海頓的怪事。

由於他身材粗笨矮小,相貌又不大好看,致使一向喜愛海頓音樂的公爵夫人多恩在第一次見到他時竟失聲問道:「你是真正的海頓嗎?......」 盡管我們的大師其貌不揚,卻十分善良、純朴、幽默和平易近人,因而,他的好友與崇拜者們都親切而風趣地稱他為「海頓爸爸」。

二、人物成就

海頓被尊稱為「交響樂之父」,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奧地利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海頓29歲任宮廷樂長,從此綁定「老爹」的愛稱,直到77歲駕鶴西遊。

海頓旺盛的人氣,接得住群眾叫他「老爹」。有意思的是,連英國人贈送他的鸚鵡,但凡見了主人,也一口一個Papa。其實,無論交響曲還是弦樂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創,不過,這兩個尊稱卻並不過譽,因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這兩種重要的器樂曲體裁才從草創進入了成熟階段。

㈩ 海頓在四重奏方面有哪些創造

除了支支動人的交響曲之外,海頓在弦樂四重奏方面也有傑出的成就,這種高雅輕松的室內樂特別將海頓的作曲功力表露無遺。其中《太陽四重奏》仍留著巴洛克的風格;而《俄羅斯四重奏》則是以民謠曲風為主題,明快的節奏已顯示出這類作品的成熟。另外還有悠揚的《皇帝四重奏》,這首曲子原本可是奧國的國歌呢。

閱讀全文

與創造麯海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