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音樂教育與幼兒創造性

音樂教育與幼兒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1-12-16 21:03:28

⑴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

一、為孩子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為前提,引導幼兒愉快、主動參與創造活動,為幼兒創設寬松愉悅、自由民主的音樂活動氛圍,讓他們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經驗自由思索、展開想像,充滿自信地與音樂進行交流,才能萌發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由淺入深地引導創造,展示自己的才能。從改編歌詞、敲奏簡單樂句開始,發展到為圖片故事配音樂、創作樂曲、編動作等,激勵幼兒從自身實際出發,通過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比如:在《拔蘿卜》教學活動中,藉助老公公等角色的情節,引導幼兒傾聽不同的聲音,表現不同的形象,幼兒非常有創意,他們用不同的聲音、動作、樂器表現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耗子,不但豐富了情節,而且還充實了音樂形象。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更加惟妙惟肖,充分體現了幼兒的創造力,又如欣賞樂曲《天鵝》時,我啟發幼兒進行配樂朗誦。其中有個幼兒是這樣「朗誦」的:「一隻小天鵝受傷了,我輕輕把它抱回家,給它養傷。可是天鵝很寂寞,它準是想媽媽了。我明天一定把它送回天鵝媽媽的懷抱。」只有讓幼兒按自己的條件、方式、願意去做,他們才能學得主動,才能發揮想像力和獨創性。盡管幼兒的表現還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體現了他們獨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創造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在音樂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必須較快地跨越這一分階段進入探索期,引導幼兒大膽創新、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例如在音樂《獅王進行曲》中小動物們幹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小動物表演的動作等都是幼兒模仿、想像和創編的因素。由於幼兒的情感體驗和表現表達很難全部預料,所以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紊亂,但教師不要去訓斥孩子,而是要學會容忍,並在寬松的氛圍中鼓勵、支持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 二、為幼兒提供自主創造的機會。 《新綱要》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要使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並指出這種藝術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表達」。但現實教學中,教師們常為了保證活動按計劃順利進行而代替孩子去體驗、判斷。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往往要求幼兒按照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感受理解音樂,使幼兒沒有機會主動感受、自由想像,只能在教師的牽引下被動參與。在這種教育影響下,孩子們的音樂興趣會日益減弱,音樂靈性會不斷消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和成功者。」作為教師,我善於捕捉幼兒不經意間的創造性的探索傾向,滿腔熱情鼓勵和指導,讓幼兒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樂,那麼,音樂的世界就會在孩子面前打開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內容,哪怕她們的理解與原音樂內涵大相徑庭,也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學習過程的體驗。就象《動物狂歡曲》活動中,教師提供了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鼓勵幼兒在感知音樂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經驗展開想像,自由表現,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聯想用他們喜歡的顏色,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有的幼兒繪畫一對狐狸手拉手,其中一隻狐狸的另一隻手拿著一朵玫瑰花,另一隻狐狸則把另一隻手高高舉起,形象地表現狂歡的心情。還有的畫了獅子大王過生日的,畫小兔舉行運動會的,幼兒通過畫面充分表現出各自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當他們富有個性的理解以及稚嫩而新穎的創造性表現被教師接納、贊許和分享時,他們體驗到了被尊重的感覺,滿足了自我表現的需要,這種正向的情緒會激勵他們更加熱愛音樂。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善於發現並細心呵護這些靈感的幼芽,而且還要創造機會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以真誠喜悅之心去發現、鼓勵、支持和欣賞他們的大膽表現。 三、重視孩子創造過程的體驗。 幼兒創造性音樂活動的真正目的是強調在活動過程中獲得心智的滿足,在挖掘音樂潛能中讓幼兒釋放能量,發展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遵循重「過程」不重「結果」的觀念,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在音樂創造活動中,幼兒對「過程」比「結果」更感興趣,因為過程給幼兒帶來無比的滿足。例如,在音樂活動《兩只小象》中,根據歌曲內容,引導幼兒創編兩只小象勾鼻子動作,但幼兒在活動中,兩兩結伴不是在表演勾鼻子,而是在做游戲,表現出強烈的表現慾望,如果教師能馬上調整計劃,孩子們也許能體驗到自主探索和創造參與的快樂,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細致嚴密的教學計劃固然是必需的,但我們不能為了實現計劃而犧牲孩子們享受音樂的機會,不能為了得到設計好的答案而犧牲孩子們自主學習、創造的機會。其實孩子不是為了取悅成人才進行音樂活動的。真正的音樂教育在於給幼兒以快樂和享受,只要從幼兒實際和音樂教育的本質出發,時間上多一點少一點,環節上多一個少一個,內容上動一動、改一改,都是可行的。評價音樂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孩子是否更加喜歡音樂、是否促進了孩子身心和諧的發展、是否為他們將來積極參與社會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礎。我們應重視孩子的過程性體驗,而非具體的結果。

⑵ 幼兒園音樂創造性名詞解釋

幼兒園音樂創造性: 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體驗和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傳統的音樂教學忽略了對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及創造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今音樂教育提倡適宜兒童個性,擴展創造性經驗的音樂欣賞教育

⑶ 在音樂教育中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決

在音樂教育中培抄養兒童的創造力,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風靡西方國家一個世紀的達爾克羅斯、奧爾夫、柯達伊教學法是國外兒童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6、7歲以前的孩子在游戲中感受音樂、將聽得見的音樂、跳成舞蹈,畫成圖形,編成故事,扮演故事裡面的人物,通過自己的感受和表達,實現對音樂深層次的理解,在「玩」中把單調、枯燥的音樂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逐點掌握。當這些孩子6、7歲時,會主動要求學習自己喜歡的樂器。所以,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完整科學的教學體系。美育音樂是綜合了達爾克羅斯、奧爾夫、柯達伊教學法,專為華人兒童創立的兒童音樂體系。注重在音樂學習教育中的創造性是重要特點。

⑷ 音樂教育對幼兒的意義

1/4 分步閱讀
一、音樂教育能夠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

音樂能夠促進幼兒想像力的發展。幼兒時期是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時期,是由再造想像逐步自創造想像發展的時期。幼兒在進行內容豐富的音樂活動中,運用想像進行創造。如:一段活潑的旋律,幼兒可以想像成小鹿在奔跑,小兔蹦蹦跳等,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創造性的想像自己快樂玩耍的歡快情境。

2/4
二、音樂教育能夠發展幼兒的聽覺能力和記憶能力。

幼兒學習音樂,首先是靠他的聽覺獲得信息,然後在多次視聽中學會欣賞音樂,感受音樂,表達音樂。幼兒靠聽覺不斷的學習,並記憶來鞏固,這樣幼兒的聽覺能力便得到加強與提高。在此過程中,只有幼兒在記住歌詞、旋律、舞蹈動作的前提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學會唱歌、跳舞,使幼兒的記憶力得到不斷發展。

3/4
三、音樂教育能夠發展幼兒的語音能力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音樂教學不僅是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兒歌、詩歌、散文;一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在講述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語言在音樂教育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4/4
四、激勵幼兒主動、自信地參與活動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總有一部分幼兒老當演員,一部分幼兒老當觀眾。那些天賦好的幼兒經常有機會表現,而那些條件較差的幼兒卻因自卑而不敢表現。如果我們任其自然,這部分幼兒不僅失卻了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機會,還可能導致一定的心理缺損。我們應將音樂活動作為手段,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需要。

⑸ 音樂教育對幼兒的意義

音樂又叫做情感藝術。因此,用音樂教育幼兒,能陶冶性格、凈化心靈、升華情感、啟迪智慧,
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音樂可以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優美悅耳的音樂能使人精神愉快,增強活力。據有關醫學研究證明,人在愉快時,血液中可產生一種有利於健康的物質,它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促進消化、解除疲勞的作用。音樂中千變萬化的旋律、節奏和速度,既能調節人體的功能,又能對大腦的邊緣系統和腦平網狀結構產生直接影響。它能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情緒,即自由的擺動、走動或跳躍等,來達到創造合乎節律的動作,喚起幼兒天生的本能,培養人體極為重要的節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諧感與動作的協調性,使聽覺更加敏銳、感情更臻細膩,使幼兒更加活潑健康。另外,在音樂游戲和舞蹈這個群體活動中,也能更好地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如個體與個體的位置變化,組與組的隊形變換。它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音樂中的動與靜,長與短,強與弱,體會音樂節奏的魅力,促進動作協調發展。
二、音樂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音樂能促進幼兒大腦的正常發育,有利於大腦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對促進幼兒腦細胞的增皮層的增厚、腦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些與兒童智力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在音樂活,各種聲音及身體動作的信息輸入大腦,增強腦神經元的刺激,這有利於各神經元之間的接通,形成神經通路;同時音樂能培養兒童動作的協調性和敏捷性,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動作是幼兒智發展的起點,曾經有人提出,訓練孩子的手腳就是訓練大腦,而手腳的訓練在音樂活動中能夠得到充分的施展:彈琴訓練了手指的靈活性,舞蹈訓練了全身的協調性。音樂中的唱歌、歌舞表演、音樂游戲等,都能促進幼兒動作的協調發展。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曾指出,人的大腦共有六種智能,其中第三種就是音樂智能,即能夠感受韻律和音樂並進行創作。可見,音樂與智力本身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音樂教育可擴大幼兒的音樂視野,豐富感知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幼兒能在音樂學習中獲取多方面的知識。
三、音樂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
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而音樂教育正好可以為德育
打好情感基礎。人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音樂教育,往往會作用於他的一生。一首短小的歌曲,往往有巨大的力量和深遠的影響。歌曲《對不起,沒關系》以輕快的節奏、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幼兒在邊唱邊表演中理解歌詞的內涵,學會運用禮貌用語;《山羊踩痛小公雞》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懂得小朋友之間要互諒互讓,友好相處;《李小多分果果》讓幼兒體會到謙讓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音樂對幼兒心靈的影響
往往是潛在的,但它的教育效果卻是明顯的,效應也是長期的。音樂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維生素」,我們應針對幼兒喜情感、厭講理,喜形象、厭抽象的特點,將德育寓於音樂教學中,真正達到以 情感人,以情怡人的目的。
四、音樂可以培養幼兒的
審美情感音樂能使人產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也就是愛的教育,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人感到生活的樂趣,更加熱愛生活。如歌曲《國旗 國旗多美麗》能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國旗的感情;《學做解放軍》《哈達獻給解放軍》能激發幼兒熱愛解放軍的感情;《值日生歌》能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愛護小樹苗》能培養幼兒愛護公共財物的思想感情等。
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音樂對孩子的成長更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家長和教師應該對幼兒從小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使幼兒在美好音樂的陪伴下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 高萬青1969 女,甘肅白銀市人。1989年畢業於甘肅省幼兒師范學校,2001年獲西北師大敦煌藝術學院音樂教育本科學
歷。現為甘肅省保育院小學一級教師。
甘肅教育 2001年 10期
「審美與快樂」式的音樂教育
—關注兒童生命和諧發展的幼兒音樂教育探討
文/程 英
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領域,是以音樂藝術的形式進行的人的基本素質的教育。幼兒音樂教育應以什麼為核心?什麼樣的音樂教育才能真正激發幼兒的興趣,使他們的生活更加多彩?「審美與快樂」式的音樂教育或許能回答我們這些問題。
一、「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的主要特徵
相對於傳統的幼兒音樂教育,「審美與快樂」 式幼兒音樂
教育主要有如下特徵:
1.是一種以幼兒為主體的「主體性」教育。
傳統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實施常是為了讓孩子學習唱幾首歌、跳幾個舞、演奏一些打擊樂器等等,是一種注重知識技能學習與訓練的「標准化」音樂教育。這種教育常用一種成人的、科學的眼光去審視幼兒的音樂活動,要求幼兒逼真地模仿老師的聲音和動作,千方百計地誘導孩子們說出預定的標准答案。在這種教育之下,兒童缺乏對音樂獨特的感覺和思想,只有眾口一詞的同一理解與極為相似的動作,不可能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兒童的生命只有在主動與自由中才能獲得充分發展,「審美與快樂」 式幼兒音樂教育強調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體性,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幼兒的個人經驗與音樂偏好,尊重幼兒對音樂的獨特理解與表現,努力創設各種條件,引導幼兒主動探索、體驗。
2. 是一種以審美為核心的「審美性」教育。
傳統的幼兒音樂教育是一種以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訓練為核心的「功利性」音樂教育。這種音樂教育強調認知性目標,它關注的重點是幼兒學習和掌握音樂知識技能的數量和質量,知識的價值是本位的、首位的,能力、情感、態度等其他方面的價值是附屬的、次要的。「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則認為,音樂教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應充分挖掘音樂中美的因素與美的力量,將幼兒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為音樂教育的核心,引導幼兒對音樂進行審美式的體驗、探究、表現和創造。音樂教育的認知與教育功能,是在審美功能的基礎上獲得發展的。但這不是說幼兒音樂教育就排斥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相反它認為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有助於幼兒享受音樂,但兒童對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不應成為負擔,而應像許卓婭教授提出的那樣:「讓兒童在追求把握感動了他們自己的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將其中的知識技能作為作品活生生的生命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及時把握。」
3.是一種以游戲為手段的「愉悅性」教育。 傳統的幼兒音樂教育是一種「訓練性」的教育,強調通過艱苦的學習與訓練獲得一定的技藝。先苦後甜、「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便是這種教育的寫照。這種音樂教育從成人的視角出發,把孩子們純粹快樂的藝術活動變成艱苦的學習和工作。「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則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教育,是幼兒人人願意參與的,是在快樂的游戲與輕松愉快的活動中
不知不覺地感受音樂的美、享受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並學習一些簡單的音樂知識技巧的「愉悅性」教育。
4.是一種以創造為靈魂的「創造性」教育。
傳統的幼兒音樂教育重視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授與技能的訓練,是「模仿性」的音樂教育。它強調幼兒對現成音樂的模仿與再現,把音樂教育的重點放在表演技巧上。教師總很得意幼兒能逼真地模仿自己的聲音和動作,常為幼兒學得像而高興。但幼兒其實僅僅是眼裡有教師的示範,耳邊有音樂,心裡卻無音樂。我們在實踐中就經常見到,這些幼兒一旦離開了教師的示範和講解,即使聽著音樂也不知所措。「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是以「自由創造」為特徵的,它鼓勵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大膽自由、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與想像。德國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就說過,讓孩子自己去
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觀察、模仿只是基礎,創造才是最終目的。雖然兒童的音樂創造十分膚淺幼稚,但卻充滿兒童特有的情趣,我們認為,它與音樂大師的創造具有同等意
義與價值。
5.是倡導歌、舞、樂三位一體以及多種藝術形式相互結合的「綜合性」教育。
傳統的幼兒音樂教育受分科教學的影響,過於注重音樂獨立的體系,常將音樂教育與其他藝術形式截然分開,有時甚至將音樂的幾大塊內容(如歌唱、韻律、音樂欣賞、打擊樂器演奏等活動)也分割開來「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則從培養幼兒完整的審美心理結構著手,倡導歌、舞、樂三位一體,以發揮音樂內容的整體審美效應,同時在保持音樂藝術課程獨立的前提下,將音樂、文學、美術、戲劇等藝術形式從整體上加以同構,使幼兒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獲得美的熏陶,從而培養幼兒綜合的、整體的審美結構。

⑹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為什麼要貫徹審美性,創造性和實踐性原則

在美術教育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幼兒一味地模仿學習,是被動的學習者,沒有范畫,就不知道該怎麼畫;另一種是接受教育改革思想後,走入誤區,在創造性美術活動中教師始終持肯定的態度,孩子想畫什麼就畫什麼,讓幼兒盲目地創造,放任自由片面強調個人情緒情感的抒發,忽視教師的輔導,使得幼兒失去美術的興趣,因為他們沒有一定的表現技能,難於用美術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可見,這兩種傾向培養出來的幼兒都是不成功的,是不會適應社會發展的。《綱要》指出:教師在幼兒美術教育應視幼兒為創造的主體,給幼兒創造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美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技巧。那麼,如何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落實創新教育呢?幼兒園美術創新教育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在實踐教育工作中,我進行了些嘗試。現與大家分享。 一、親近生活,進行美的熏陶,激發幼兒創造美的情趣。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沒有形象的呈現,就沒有創造活動。」一切的創造都源於生活,新《綱要》也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就要讓孩子盡可能多地親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去感受美、發現美。從而萌發創作慾望。 (一)、選擇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 在選擇小年齡段美術活動教材時,我根據該段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及其生活經驗,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好的題材,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題材。如幼兒喜歡小動物,我就設計「可愛的小兔」、「小花貓玩球」等繪畫內容,「可愛的蝸牛」作為紙工、泥工的內容。還可選擇他們熟悉的玩具、物品為題材,如「會變魔術的紐扣」等。除教師預設外,可在幼兒的興趣點上,讓幼兒生成自己想創作的東西,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二)、引導幼兒感受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的美。 1、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世界萬物的形態,運用各種感官去了解周圍的一切,獲得深刻細致的生活感受:還可到生活中觀察建築、環境設計等。運用照相機拍攝各種圖片、對幼兒感興趣的動畫片各鏡頭進行定格引導幼兒去發現,培養生活情趣,提高審美修養,讓幼兒在生活游戲中隨時隨地觀察美、欣賞美,還能隨意及時地表現美、創造美。如我組織的綜合活動「螃蟹」,為了讓幼兒更好地創作,事先讓幼兒收集各種圖片,通過飼養觀察實物,聽自創音樂《螃蟹》,做手指游戲,滲透看、聽、說、做多種感官,讓幼兒在功夫外創作。 2、引導幼兒欣賞一些經典名畫。因為美術創作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些美術作品的內容包括了題材內容的創新和表現手法的創新。在美術角放上梵谷的《向日葵》,希菲樂德的名著《鮮艷的水果》,感受其色彩的鮮艷,認識顏色的種類。另外通過觀察大師的傑作,使幼兒感受美,從而大膽想像創作。也可將教師創作的作品、優秀兒童作品張貼在小畫廊里,用滲透式的方式讓幼兒感受大師的作品。 二、引導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美術活動中自主創新,自由表達。 (一)、用新穎的組織方式,激發幼兒美術創造的慾望。 1、用添加法發展創造性思維 例一:圓形,可以啟發、引導不同年齡的幼兒用添畫的方法畫出氣球、蘋果、車輪、太陽、笑眯眯的臉、救生圈、表、皮球、盤子、貓、兔子等物體。到了中、大班還可以進行圓的暢想。我不僅要求幼兒現出來,還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從不同的角度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 例二:教師只提供基本部分示範,讓幼兒發揮想像,添枝加葉。如教師示範一隻小兔,小班時讓幼兒聯想小草及綠色的草地,中大班聯想到兩只、三隻,聯想至蘿卜、白菜、田野、森林,烏龜、小鳥等,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躍然紙上。 2、情景再現,幫助理解主題,大膽創作。 教師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再現情景,進行情緒的渲染,有助於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創作,充分想像。如初次學習畫人—可愛的海騰,教師:海騰去廣州已有半個月了,我很想他,你們呢?幼:想,我都想死他了。教師:那我們來畫下笑眯眯的他留作紀念,好嗎?幼:好。教師:怎麼畫呢?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邊用手摸身體的各部分邊感知如何用美術語言表達人物。在水泥地上,可愛的海騰形態萬種:有大頭小身卡通式的、有坐在地上的、有兩腳*開手長在頭上的、有單腳側身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子琪的畫,他的表達是又高又大的是嘉嘉,小一點的是海騰,最小的是我,他是那麼形象地再現了他們三的關系和他們的身高比較。 3、游戲法激發創造的熱情 根據幼兒好玩好動的特點,應力求繪畫活動游戲化。如開展「小小攝影家」的游戲,游戲前,教師發給每位幼兒一架玩具照相機,請他們做小攝影家,他們的顧客是教師事先放在教室各個地方的漂亮的布娃娃,積木房、小雞、小鴨等玩具,要求每給它們照一張相就要畫一比張照片。當幼兒聽說要當攝影家時,高興得又蹦又跳,按下快門前還要向小動物們提醒道:「不要動,笑一笑。」模仿起成人來惟妙惟肖,津津有味,並認真畫下每一張照片。這樣不僅大大地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熱情,而且使幼兒陶醉在游戲當中,他們玩得是那樣的開心。其它的還有繪畫接力,合作畫等游戲形式,幼兒都很喜歡,樂於參與。 4、多種領域活動相結合,啟動想像的翅膀 美術活動中,多採用與多種領域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激發的情緒感,將繪畫與音樂、散文、故事、詩歌相結合,調動幼兒的聽覺,根據聽到的引起聯想和想像,啟動幼兒想像的翅膀。欣賞一些名曲,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並把所聽所感畫下來,如:欣賞《獅王進行曲》時,讓幼兒隨著音樂進行表演,幼兒自信、自如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各種動物的走路姿態,幼兒展開想像,筆下的動物也就千姿百態躍然於畫紙上。幼兒還喜歡聽故事,利用這一愛好,要求幼兒聽完故事後,回憶故事情節及主要角色特徵、動態,給幼兒計講童話《小兔歷險記》引導幼兒大膽想像故事高潮後將會發生什麼,鼓勵多種設想,幼兒敢想了,創造性思維活躍了,自然而然孩子們的繪畫表現就會更加積極投入,所表現的內容豐富奇妙,充滿熱情。 5、動手做做玩玩,感受創作樂趣 美術動手操作能力對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幼兒發展創造力有著重大的意義。多給幼兒動手的機會,讓幼兒手和腦並用,是美術創新教育的必要的途徑。幼兒動手動腦,獨出心裁地創作,能感受到美術創作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盡可能開展多種手工操作活動,如:紙團印畫、印章畫、吸管吹畫,樹葉粘貼、泥工塑造、蔬菜拼盤……在「蘿卜黃瓜拼盤」中可見幼兒的創造想像是多麼豐富的,他們無拘無束的隨心所欲增將現實和想像的東西拼制出來。 6、幼兒做幼兒講,在自我表達中提高創造表現。 「小孩子得到了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我在美術活動中,給幼兒以充分的機會,讓幼兒積極地提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感。給幼兒講的機會,讓幼兒能充分的表達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有利於教師讀「懂」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繼續創造。如:在繪畫「秋天的果實」活動中,一個幼兒在畫好的大樹上畫滿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教師問:「你的水果樹很漂亮,你為什麼這么畫?」這個孩子樂滋滋地回答

⑺ 淺談幼兒音樂創造性教學要具備什麼條件

幼兒的創造力具有具體性、形象性,缺乏嚴密性和邏輯性。任何創造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木之本,而是建立在相應的智力和心理水平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幼兒的創造力也不例外,它不可能脫離幼兒特有的智力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背景而單獨存在

⑻ 如何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所謂的創造力是指在創造活動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獨創性地解決問題,產生有價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具體方法如下: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樹立保護和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教育意識。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音樂教學應從感受入手,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善於把模仿學習,發現探索學習,創造性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⑼ 如何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音樂藝術與創造,一直是一對密切相關概念。離開創造,音樂藝術就失去了生命力,創造是音樂藝術的源泉。因此,音樂作品是否具有創造性,往往成為一個評價音樂作品重要的標准。同時,人們也將音樂教育視為培養兒童創造力的一種手段。 在西方對待兒童藝術問題上強調兒童的「原創」,即將兒童在音樂教育活動上表現出的創造能力的發展視為一個生物發展的過程。正常,健康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創造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與教育有著密切關系。如果在兒童出生的早期就注意創造能力的培養將會收到明顯的效果。音樂活動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像及創造能力,如果教師有意識運用它來培養,扶植、激發、鼓勵幼兒的想像、創造力,那麼幼兒就受益匪淺了。 關於幼兒創造力的研究和定義是多種多樣,人們比較公認的有兩種:一是心理學家斯密士的定義:「積累過去經驗,篩選這些經驗,聯結成新的模式、新的觀念或新的結果。」二是心理學家May提出「將新穎帶進觀念的一個過程」的簡明定義。這兩個定義比較符合幼兒階段的創造性的特點。因為在幼兒活動中,這種激發創造性的能力和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或異發奇想的表現,在幼兒身上俯拾皆是,而在幼兒的藝術活動、游戲和思維活動中,思維獨特性和創造性也經常顯露。 因此,我覺得幼兒的創造力應該描述為:幼兒憑借過去直接或間接獲得的經驗,並對這些經驗進行選擇、重組,以及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產品的能力。幼兒的創造力是不由自主而表現出來的,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那麼,幼兒的創造力有什麼特徵呢? (一)創造力是每個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都具有的,只是有些人多些,有些人少些,沒有兒童不具有創造力的。在很多年之前,創造力被認為是個別人的天賦,教育就是為了培養這種高精尖的科技人才。而在經過多年教育實踐後,經過深入研究,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們發現,「創造力」不僅僅屬於所謂的「神童」、「天才兒童」,而是人人都有創造力的潛質,每個兒童都可能具備創造的潛能,知識蘊藏在每個人身上的創造潛能尚處於「睡眠」階段,教育則是完全可能激活和激發每個兒童身上的創造力這一巨大的寶藏。盡管每個人的創造力的大小、程度存在差異,但作為教育者完全能夠用有效的教育手段、科學方法、有效的情感激勵去挖掘和開拓每個兒童的創造潛能。更重要的是這種潛能一旦通過有效的教育手段得以開發,每個兒童都能充滿信心的面對挑戰和困難,人的自主性才能的到更好的發揮。 (二)幼兒的創造力具有具體性、形象性,缺乏嚴密性和邏輯性。任何創造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木之本,而是建立在相應的智力和心理水平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幼兒的創造力也不例外,它不可能脫離幼兒特有的智力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背景而單獨存在。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前兒童的思維發展正處於直觀工作和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抽象的邏輯的思維形式才剛剛萌芽。同時,幼兒還不能進行系統的學習,活動范圍又小,因而獲得的間接和直接的經驗不多,知識積累比較薄弱。這種心理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背景決定了學前兒童只能進行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缺乏嚴密性和邏輯性的創造,這種創造常見於幼兒的各種極其平凡的活動中,大多脫離實際,帶有想像和誇張的成分,不符合邏輯和規則。幼兒的創造只是一些比較簡單、低級的創造,沒有什麼社會價值和實用價值。幼兒的創造力雖不像成人的創造力會擁有多麼大的社會價值,但這並不代表它沒有存在價值,相反,它的存在對幼兒成長的貢獻極大。

閱讀全文

與音樂教育與幼兒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