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達芬奇發明了槍

達芬奇發明了槍

發布時間:2021-12-16 16:36:01

⑴ 槍是什麼時候發明的,這在當時的社會上造成了什麼影響

一、槍的演變
古往今來,「槍」始終是「兵」手中最基本的戰鬥武器。沿著它們產生、發展、演化的足跡,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人類戰爭一幕幕悲壯的發展歷史。
槍的老祖宗是火門槍,步槍的變更:火門槍、火繩槍、轉輪打火槍、燧發槍、擊發槍、轉管槍-連珠槍、栓式步槍、機槍、半自動步槍、沖鋒槍、自動步槍(突擊步槍),而未來則可能最終被理想單兵戰鬥武器所取代。
1、早期火器
1)後裝槍出世前的火器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這是現代霰彈槍的真正起源。
火繩槍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5世紀初,西班牙人研製出了火繩槍。後來,被明王朝仿製,稱之為鳥銃,直到公元1525年,義大利人達芬奇發明了燧發槍,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才逐漸克服了氣候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簡化了射擊操作程序,提高了射擊精度,最最重要的是做到了隨時瞬間發射,也為槍械的改進奠定了基礎。
後裝槍的發明是19世紀槍械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結束了步槍出世500年都是從膛口用探條把彈丸裝進槍膛內的歷史,被有些史書稱之為"開辟了輕武器和步兵戰術的新紀元"。
2、自動機槍
2)自動原理發明前的槍
自動原理發明前的槍都是單發槍。1860年,美國首先開創了轉管槍的先河。該槍也是一種單發槍,但採用多隻槍管,每隻槍管事先裝入子彈,發射時無需再從外部一發發地裝彈,而是依靠槍管存貯彈葯,在發射時依次將數只槍管中的子彈發射出去。在轉管槍的基礎上,通過改進,發明了轉鏜槍-只用一支槍管,用手扳動槍機即可推動槍膛旋轉並對准槍管,能接連射擊若干次,射擊速度比手動單發槍快得多。在1877年的俄、土大戰中,土耳其軍隊用3萬支轉鏜槍快速射擊,使俄軍陣亡逾3萬人。
轉鏜槍不會有因啞火、卡殼等中斷射擊的優勢,但是也存在膛壓低、初速低、射程近和發射時火光、聲音都比較大的劣勢。
轉鏜槍和轉管槍至今依然在生產和使用,就是現在的轉輪手槍和多管轉管機槍。
然而在槍械中獨領風騷數十年的是德國人保羅·毛瑟。他發明了第一支槍機直動-後座式槍,為槍械自動原理另闢蹊徑,成為現代自動槍械的基礎。毛瑟槍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用,中國也是最早採用和仿製毛瑟步槍的國家之一。
馬克沁被稱為自動機槍鼻祖,在輕武器領域開辟了一個新時代。在索姆河戰役中,德軍運用馬克泌機槍的密集火力,一天內殲滅英軍6萬餘人。馬克沁自動原理的發明,為其它自動武器的研究擴展了思路。
湯姆遜沖鋒槍也是自動步槍的老祖宗了,在馬克沁成功研製後很多人開始選擇了單兵化更輕便的自動火器,湯姆遜創造了這一二戰期間湯姆遜沖鋒槍的偉大奇跡,至今也是威力十足,難怪銀行大盜和黑幫這么喜歡用它。
MP44式突擊步槍是德國二戰期間的先進裝備,起初被希特勒否認。但是此武器卻秘密生產。一次希特勒考察時問戰士們需要什麼,戰士們都答道:需要MP43。希特勒叫人帶來這個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東西一看,竟然是當初不可以生產的MP43。後來希特勒經過測試,MP43的確很不錯,後改為MP44式突擊步槍。那時候是唯一的發射栓式步槍子彈的自動武器(當時槍栓式步槍的口徑比自動武器(除機槍外)口徑算大的了)
3)不斷更新的自動步槍
第一支半自動步槍是蒙德拉貢(墨西哥的一位將軍)設計的。而真正標志著槍機直動式步槍時代的結束和自動步槍時代到來的半自動步槍,是美國人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研製的M1加蘭德步槍。該槍經歷了30個春秋才被美軍方承認而列裝,成為第一支被列裝的步槍,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卡賓槍,實際上也屬於步槍系列。它的槍管較短,重量較輕,可以說是因騎兵的需要而誕生,所以有人又叫它騎槍或馬槍。手槍
俄國的 M1916費德洛夫自動步槍,據資料介紹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自動步槍之一。而美國勃朗寧自動步槍的一大功勞,就是在半個世紀後,它啟發了人們發明一種符合現代戰爭要求的單兵輕機槍或班用自動武器。
StG44,1944年命名為突擊步槍,這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突擊步槍。之後,蘇聯AK47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也脫穎而出,而AK47步槍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德國的StG44。
4)形形色色的突擊步槍
突擊步槍以其火力猛、重量輕、體積小等特點備受世界各國青睞。世界上採用小口徑突擊步槍的國家已達到90多個,其中各具特色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突擊步槍有:美國的柯爾特 M16A2型突擊步槍、俄羅斯的 AN-94突擊步槍、以色列的 TAR-21突擊步槍、比利時的 F2000突擊步槍和南非的 CR21無托突擊步槍等。其中 M16A2型突擊步槍以火力密度大、精確度高聞名遐邇,在確定北約標准彈的武器對比評審中大出風頭,它除裝備美國軍隊外,現已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俄式 AN-94突擊步槍外表採用了引人注目的含玻璃纖維的後托,使用雙排可卸式30發盒式彈匣,能實現2發點射,有效地增強了彈葯的利用率,且在立姿實施2 發點射時,其射擊精度比AK74突擊步槍高13倍。以色列TAR-21突擊步槍採用無托的總體布局,而且可以靈活地更換各種不同長度的槍管,實現不同需求,從而自成槍族。 F2000突擊步槍具有單獨的火控系統,據稱它甚至能與美國的理想單兵作戰武器(OICW)一比高低。
總之,步槍的演變從來沒有停止,突擊步槍的接班武器是理想單兵戰鬥武器,但理想單兵戰鬥武器欲完全取代突擊步槍還尚需時日,因有許多關鍵技術要突破。
武器的樣式也是越來越多。
3、槍栓式步槍/單發式步槍(代表:雷明頓700):指必須需要手動拋殼的步槍,或者是槍栓式拋殼/手動旋轉後拉式拋殼等方式拋殼的步槍稱之:槍栓式步槍/單發式步槍(需要手動填裝子彈,只能裝填一發,巴雷特M99為單發式)
4、半自動步槍(代表:巴雷特M99):絕大多數手槍為半自動,步槍也有半自動。半自動指拋殼和上膛自動完成而無需手動操作的步槍/手槍稱之為半自動步槍/手槍(用土話講,就是一扣扳機打一發,一扣扳機打一發不用拉栓的槍,因為在子彈發射後,槍的自動機構利用火葯氣體做到了拋彈和子彈上膛,但這是需要一次一次的控制的。因此稱之半自動,當然,如果一直扣著扳機打出去的就只是一發啦)
二、槍
全自動步槍/沖鋒手槍(代表:AK47/格洛克18):全自動指完全可以自動進行拋殼和上彈,並且只需要一次控制(即扣下扳機)持續下去便可連續射擊的武器稱之為全自動。絕大多數突擊步槍,步槍都是全自動。手槍如:glock18也是全自動。(就是一直按扳機就可以一直打下去,半自動是一次一次扣扳機一發一發的打)
狙擊步槍:(代表:Cheytac M200干預狙擊步槍):狙擊步槍指在步槍(半自動/栓式/單發式)上加裝了特定用途的遠望鏡(即狙擊鏡)可以打擊遠距離目標的特定用途武器稱之為狙擊步槍。狙擊步槍分為:一般、反人員、反器材、反坦克/防空、干預幾類 突擊槍一般型指口徑適中不超過一般步槍最大口徑的子彈的狙擊步槍,差不多規劃為7.62MM
反人員即特定用途阻攔人員,這個和一般型沒有多大區別,不過是口徑大了一些,AWM(L115A3不是AWP)為.338英寸(越8.6MM)的子彈。M200為.408英寸(10.36MM)的特製子彈,威力在2000米外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介乎於.338和.50之間。
反器材用於摧毀有價值事務或輕裝甲的大口徑武器,都在.50英寸(12.7MM)如巴雷特M107和M82A1
反坦克/防空這類狙擊步槍的口徑較大,因為20MM以上歸為炮彈,很多子彈都超過了20MM,模糊了很多人的觀念。克羅埃西亞的RT 20採用20MM口徑的子彈,可以用於防空。XM109採用25MM的子彈,改自阿帕奇直升機的30MM高爆彈,對付裝甲絕對有備無患。當然25MM也模糊了不知道多少人的觀念,這個可以說是一個射程遠高精度的榴彈發射器了。
三、戰爭作用
槍炮革新對十九世紀陸軍發展的作用
槍支武器十九世紀,影響陸戰很有意義的最早的技術改革是發明和應用火帽。幾世紀以來,在戰場上使用手中火器時的射擊動作本身,是所有動作中最不可靠的。火帽出現後,就消滅了這種現象。燧發槍大約每射擊七發子彈,要瞎火一發。火帽的應用,就使瞎火子彈降為低於每兩百發出現一發。
然而,更為革命性的改進是圓柱錐形子彈,這使高度精確的遠射程來福槍最終替代了精度差、射程近的滑堂槍,成為基本的步兵武器。在發明新子彈之前,來福槍的射擊速度比滑膛槍慢,因為裝彈很困難。由於火葯氣體對鉛彈彈底凹部發生作用,使彈丸具有膨脹的特性。子彈形體小,便於裝填,但射擊後體積膨脹,緊嵌入槍管來福線中,獲得最大轉速以提高精度和增大射程。
如要使滑膛槍與來福槍射擊效果相當,在200步距離處射擊,前者需費相當於後者二倍的子彈,300步處五倍,400步處至少十倍。超過400步射擊距離,滑膛槍已完全失效,而來福槍在800碼處還可射擊軍隊隊形等大目標。在1000碼處,彈丸還具有足夠的末端能量,可穿透四英寸厚的軟質松木板。
在1850-1860年之間發明的來福槍和圓錐形子彈與任何先後的新武器技術發展相比,都具有最深刻的直接革命性影響,即使20世紀出現的高爆彈、飛機、坦克對當代產生的影響都比不上當時的來福槍。主要理由是:因為輕武器與火炮和冷兵器相比,它的殺傷力突然提高了,除了山頭或者山瘠擋住視線是個限制外,等於每個握有來福槍的步兵有了一門具有同樣有效射程和最大威力的火炮。況且,炮兵人員更易受步兵火力殺傷。
早期火器的另一特點是後膛裝填,此法當時久已廢棄,19世紀的科學技術讓它在古時無所作為的困境中解脫了出來。傳統上,後膛武器的困難在於金屬部分裝填接合不嚴密,燃燒火葯產生氣體和火焰從後膛的縫隙中噴射出來。為了與19世紀後膛武器的發展相適應,終於發明了金屬彈葯筒,它連結彈丸、火葯和火帽於一體。這種子彈用特製銅和其它軟金屬製成,爆炸受熱後就會膨脹,能有效封閉向後逃逸的氣體。後膛裝填法使步槍手能夠快速裝彈,免得在敵火力下站立或暴露。
19世紀的新冶金學、化學和彈道學,是在火炮、尤其在重武器的發展中最終獲得了輝煌效果的,至於要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那是20世紀的事了。義大利的卡韋利於1846年製造第一門「線膛炮」,也是後膛裝填,用的是盤旋的六角炮膛以代替旋轉的來福線。
1859年的義大利戰爭中,證明拿破崙三世的線膛炮在射程和精度方面絕對優於奧地利的滑膛炮,但多數軍隊直到該世紀70年代才不再依賴滑膛炮。主要因為滑膛炮比試驗中的火炮造價便宜,更加可靠。實際上,由於戰場上新炮的有效射程受炮手視力限制,製造這種新炮並不真正合算,除非觀察距離能大幅度增加。在美國內戰中,線膛炮、滑膛炮,南北雙方都用過,雙方都同樣喜好前裝滑青銅"拿破崙"炮。這種便於使用的火炮,實際上是在歐洲早已過時,在美國壽命也不長的12磅級榴炮。青銅性質較軟,這一直是個嚴重缺點。人們將新的冶金技術結合膛內彈道學進行研究,才有可能利用了鋼的堅硬和耐久的優越性。
來福槍本身既不是新冶金學又不是新彈道學的產物,因為靠來福線增加精度和射程的原理早已眾所周知。但是十九世紀線膛武器的發展大大得益於上述兩門知識的增長。隨著技術的改進,又有了金屬加工機械,就能空前提高鏜孔精度,並在身管中刻劃來福線。幾世紀以來,製造手槍常常是熟練軍械匠的任務,每一件武器他都是作為個人產品生產的,往往是一件藝術品。造槍的基本金屬材料是鍛鐵,所用工藝通常是在芯管周圍綁扎或焊接鐵條。十九世紀,在紐約雷明頓槍炮廠,第一次用鑄鐵孔,製造出帶來福線的身管。生產裝備線也是雷明頓槍炮廠第一家發展的,它的基礎是該世紀早期伊萊·惠特尼和其他人創導的零部件通用互換原則。人們運用彈道科學,設法對這個時期的新線膛武器進行了系統的試驗,從而迅速積累並總結了對於彈丸性狀等各方面的知識。
槍隨著作戰武器經歷了深刻的技術革命,射程增加,精度提高,射速加快,顯然在編制、戰術和後勤支援方面也需要作相應改革。在拿破崙發展了軍、師編制之後,在編制和戰術方面,如果說不是倒退的話,起碼經歷了相當長的停滯時期。1815年至1845年之間著名的一場沖突--即俄土戰爭(1828-1829)中,所使用的陳舊步兵戰術就是明顯例子。俄國人放棄了拿破崙的集中兵力的戰術和戰略原則,同樣,法國和英國部隊仍然堅持閱兵的操練而損害了戰斗訓練。
編制和戰術適應武器的變化較為緩慢,大部分原因在於新武器要求戰場兵力配置分散,而職業軍人卻害怕一旦分散會失去控制,這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問題在於如果士兵分散到讓敵人難以發現,自己的司令自然也一樣很難觀察到他們。如果中層指揮官未能改變戰術機動動作以適應清楚而容易識別的友軍的部署,那麼和友鄰協同也非常困難甚至令人惱火。因此,要求戰術跟上武器的發展,就要涉及到工業革命的另一個范疇,即電和電子。
在那時的軍事專業文獻里和各國軍事指揮部門的上層圈子裡,對於新武器發展的討論相當透徹,有時甚至很激烈。但主要由於擔心戰場失去控制,該世紀中葉大部分職業軍人不同意改變基本的編制和戰術,騎兵的作用因此未受影響。
槍這時期,歐美作戰各國的大多數軍隊,旅、團都不是戰術基本單位,而師是便於管理和機動的標准建制。"師"這個詞用得不嚴格,一般按中世紀習慣是指部分戰線,或者指一支大於旅、然而在規模還是模糊的步兵或炮兵部隊。
英國和美國有保持師一級的法律和條例。在戰時,團或多或少還可任意編成旅或師,到戰事結束,就又解散。和平時期的參謀人員,不能按擴編需要保留那麼多,所以在戰時,參謀軍官擔任嚴峻的任務往往缺少實踐機會。
但在上述軍隊里,和平時期也有保持師和軍的建制的,它們的編制和參謀人員從現代標准看還很幼稚。普魯士雖然主要集中精力於軍一級編制,但在參謀總部的建設方面也已跨出了很大的步子。其他各國軍隊和指揮作戰,認為那是司令官和戰爭委員會的特權。司令官只要求下級指揮官提供建議,而不要求參謀人員提供意見。如普魯士新任總參謀長赫穆特·馮·毛奇1864年所說,這種做法在普魯士司令官中也無一例外。
從理論上講,在一切現有或預期要建立的軍隊中,師是個合成軍隊單位,主要包括步兵、炮兵、騎兵,有時還有編制的或臨時配屬的工程兵支援部隊。一般情況是一個師包括兩個旅。戰斗支援問題各國不一樣,甚至各師之間也不一樣。在法國和其他大多數歐洲國家,一個作戰師的實力通常不多於5000人,不少於2500人。然而在俄國和普魯士,師的實力達12000人,甚至更多。因此,實力數字不大可靠,就是在有些國家裡勉力按文件或編制配足了兵員的部隊,也會迅速減員,從而低於規定的編制數,原因是生病、開小差、掉隊和戰斗傷亡。這時期最重要的沖突對抗是美國、墨西哥戰爭(1846-1848),克里米亞戰爭(1854-1856),美國內戰(1861-1865),奧普戰爭(1866)和普法戰爭(1870-1871)。
槍歐洲對墨西哥戰爭其實未加註意,它的主要軍事意義在於當時人數不多的美國陸軍軍官具有罕見的高度軍事素養,決定性地擊敗了一支規模大得多的墨西哥軍隊。
克里米亞戰爭的大部分經驗教訓都是反面的。在武器裝備、編制和戰術方面沒有劇烈的變革,甚至連溫和的變革也沒有。事實上,雙方的戰術水平一般都很糟糕。當時幾乎沒有察覺到野戰築城對武器的防禦還仍有成效,這一點在塞瓦斯托波爾包圍戰中表現了出來,該戰役歷時12個月,英、法用2587門炮共發射2381042發炮彈,消耗大,戰果較小,與當時軍事上的要求不相符合,只引起了內行人一陣短暫的興趣。

⑵ 世界上第一把槍是由誰製造的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⑶ 達芬奇都發明了什麼東西

達芬奇(1452-1519)的一生中,以創作一些最偉大的藝術作品而聞名,但是,除了作為一名輝煌的藝術家,達·芬奇還是科學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的9項發明改變了整個世界。

1.降落傘

盡管達·芬奇(Dan Vinci)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概念的,但傳統上被認為是達芬奇發明的。

與達·芬奇(Dan Vinci)非常相似的裝置的草圖,出現在一位未知作者的手稿中,它早於金字塔形的降落傘,由Leonardo在著名的法典大西洋所繪制的木質框架。

此外,早在十一世紀就有證據表明中國正在使用降落傘式設備,然而更為復雜,而在2000年,英國跳傘者阿德里安·尼古拉斯(Adrian Nicholas)證明,它的工作原理是用達芬奇草圖建造的降落傘跳躍。

2.直升機概念的提出者

這是達·芬奇(Dan Vinci)的另一個發明,更像20世紀和21世紀的技術,而不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技術。的確,他的空中螺絲看起來與現代直升機相似。

根據記載,它可以飛。但是根據大多數專家的說法,不可能有效地操作,因為肌肉力量不足以保持機器的空降。

盡管如此,達·芬奇(Dan Vinci)經常被認為是直升機的概念或至少是垂直飛行的概念的提出者。

3.飛行翼——許多原理證明是現代航空發展的基礎

達芬奇想出了一些包括鳥類飛機在內的飛行器的計劃,啟發靈感來自達芬奇家的鳥巢,通過拍打翅膀來提升和操作,反過來又會由肌肉能量提供「動力」。

由於人類生理學的局限性,人為動力的鳥巢車手能夠飛行,但只能短暫的時間和短距離(幾百碼)。

達芬奇的筆記和草圖表現出了對空氣動力學和飛行概念的深刻理解,其中許多原理證明是現代航空發展的基礎。

4.機器人——無需人力干預就能夠移動的機器人

達芬奇所建造的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機器人,他建立了一個自動機器,無需人力援助/干預就能夠移動。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著名的科學家根據達芬奇的描述設計了所謂的Leonardo的機器人或機械騎士,一個可以坐著,站立和移動手臂的人形自動機。

幾年後,他還建立了一個能夠獨立移動的機械獅子。

5.機槍——擁有33個槍管

達芬奇發明的機槍 ,擁有33個槍管,不像現代機槍。為了從連接在三排的單獨的槍支發射子彈,每個槍包含11支槍。

不過達芬奇的這個發明從未製造或用於戰爭,但引人注目的是引進現代機槍的概念。後者僅在19世紀才開始進入戰場,最初以快速武器的形式。

⑷ 達芬奇的哪些發明,讓人誤以為他不屬於地球

500多年前,西方的文藝復興已經開始,為人類文明的進步提供了思想條件,這一時期涌現了一大批偉大的人物,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達芬奇。

達芬奇在物理學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就都令人感到十分吃驚,因此不斷有人懷疑他的身世,甚至有人懷疑,他是一個外星人。不過,科學家們目前沒有找到任何線索證明達芬奇來自其他星球,所以我們只能相信達芬奇是一位罕見的全才。

⑸ 達芬奇的所有發明的詳細說明

飛機、滑翔機、降落傘、音樂盒、機械人、液壓傳動裝置、汽車、自行車、潛水專服、潛水艇、雙層船、起重屬機、挖掘機、推土機、鍾、抽水系統、懸浮橋、3排大炮、坦克、巨型弓弩、防城系統、雲梯、密碼筒、子母彈、槍、炸葯烤肉機、溫度計、航海陀螺儀、

⑹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了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克車、浮動雪鞋、潛水服

達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刻、音樂、發明、建築,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 由於達芬奇曾任軍事工程師,筆記中也包含了數種軍事機械的設計:機關槍、人力或以馬拉動的武裝坦克車、子母彈、軍用降落傘、含呼吸軟管以豬皮製成的潛水裝等等。

⑺ 世界上第一把槍是由誰製造的!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專火器屬,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⑻ 達芬奇一生做過哪些大事

列奧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科學巨匠達芬奇
在文藝復興早期,人們盲目地接受傳統觀念,崇拜古代權威和古典著作。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最後的歸宿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與謊言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愛因斯坦、牛頓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新的道路。
【天文】
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物理】
達·芬奇留給後世的文明理論遺產(圖)(5張)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15世紀,他最早開始了物體之間的摩擦學理論的研究。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他的這一發現使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產生了動搖。他發展了杠桿原理,除推導出作用力與臂長關系外,還算出了速度與臂長的關系。他指出了「永動機」作為能源的不可能性。達·芬奇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
【醫學】
達·芬奇生理解剖圖(14張)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
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了血液是不斷循環的。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
【建築】
在建築方面,達·芬奇也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華。他設計過橋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築。在城市街道設計中,他將車馬道和人行道分開。設計城市建築時,具體規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寬度。米蘭的護城河就是他設計和監工建造而成的。
【軍事】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了軍事領域。他發明了簧輪槍、子母彈、三管大炮、坦 坦克車(達芬奇)
克車、浮動雪達芬奇的軍事設計(19張)鞋、潛水服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滑翔機、撲翼飛機和直升機、旋轉浮橋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訥,36歲的瑞士人奧利維耶·維耶提-特帕使用由達·芬奇設計的金字塔型降落傘從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機上成功跳下。
【水利】
達·芬奇對水利學的研究比義大利的學者克斯鐵列早一個世紀。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亞諾河的施工計劃。他設計並親自主持修建了米蘭至帕維亞的運河灌溉工程。由他經手建造的一些水庫、水閘、攔水壩便利了農田灌溉,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有些水利設施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地質】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300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面的發現頗為近似。並且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里。
【達·芬奇密碼筒】
看過《達·芬奇密碼》的人大概都知道達·芬奇密碼筒。而事實上在當時的社會,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文件的保密工作。達·芬奇設計的這種密碼筒造型古典,內涵著文藝復興特質,設計優雅,符合達·芬奇的睿智風格。按照故事情節,密碼筒里藏匿著關於郇山隱修會乃至整個基督教最大秘密的莎草紙。達·芬奇設計的密碼筒內有一個裝著醋液的容器,如果強行砸爛密碼筒,醋液就會流出溶解莎草紙。要打開密碼筒,必須解開一個5位數的密碼,密碼筒上有5個轉盤,每個轉盤上都有26個字母,可能作為密碼的排列組合多達11881376種。
【設計出初級機器人】
最為奇妙的是,達·芬奇還設計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臟修復手術。
達·芬奇曾稱自己沒有受過書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師。為了認識自然,認識自己,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不遺餘力地探索著。為了認識人類自身,達·芬奇親自解剖了幾十具屍體,對人體骨骼、肌肉、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進行了精確了解和繪制。
令人驚訝的是,當年達·芬奇連人體循環系統工作機理的概念都沒有。更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國外科醫生還利用達·芬奇設計的方法做心臟修復手術。不過,解剖學的研究在當時並沒有給達·芬奇帶來聲譽,而是遭到了無數的誹謗。 不過,就是有了對人體的這種深入了解,達·芬奇才在手稿中繪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達芬奇的一些科研成果(5張)達·芬奇賦予了這個機器人木頭、皮革和金屬的外殼。而如何讓機器人動起來,才是讓達·芬奇大傷腦筋的。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齒輪作為驅動裝置,由此通過兩個機械桿的齒輪再與胸部的一個圓盤齒輪咬合,機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揮舞,可以坐或者站立。更絕的是,再通過一個傳動桿與頭部相連,頭部就可以轉動甚至開合下頜。而一旦配備了自動鼓裝置後,這個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原來,5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機器人的雛形。
【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
達·芬奇長達1萬多頁的手稿(現存約6000多頁)至今仍在影響科學研究,他就是一位現代世界的預言家,而他的手稿也被稱為一部15世紀科學技術真正的網路全書。
很早,達·芬奇就對當時的四輪馬車不滿。在他的科學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車的影子。事實上,點燃現代汽車發明靈感之火的正是這輛「達·芬奇汽車」。
既然是汽車就要考慮動力問題,達·芬奇在汽車中部安裝了兩根彈簧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力轉動車的後輪使得各個齒輪相互咬合,彈簧綳緊就產生了力,再通過杠桿作用將力傳遞到輪子上。
那麼怎麼控制車速呢?達·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圓盤裝置,圓盤表面設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塊,和每個輪子連接的鐵桿的另一端與圓盤相接,這就是用於控制車速的裝置。圓盤上放置的木塊數量越多,與鐵桿之間的摩擦就會越大,阻力也越大,輪子的運轉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長。
當然,達·芬奇也想到了剎車裝置。位於齒輪之間有一個木塊,拉動繩索將木塊卡在齒輪之間,車就可以停止。不過,這輛汽車不能載人,因為僅靠彈簧的動力根本無法行駛很長的距離。
同時,達·芬奇還將彈簧巧妙地運用在了鍾表設計上。後來大型鍾表採用的原理,就是出自達·芬奇的設想。只是在這個設想中,彈簧的彈力被物體的重力所代替,物體向下的重力通過眾多齒輪咬合作用被均勻傳遞,鍾表便得以保持勻速運動。
此外,樂器、鬧鍾、自行車、照相機、溫度計、烤肉機、紡織機、起重機、挖掘機……達·芬奇曾有過無數的發明設計,而這些發明設計在當時如果發表足足可以讓我們的世界科學文明進程提前100年。
【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水下呼吸裝置、拉動裝置、發條傳動裝置、滾珠裝置、反向螺旋、差動螺旋、風速計和陀螺儀……達·芬奇將他無數的奇思妙想呈現在世人面前。故事的開頭不得不說起達·芬奇初到佛羅倫薩學畫的經歷。事實上,這段經歷開啟了藝術家達·芬奇的大門,也開啟了科學家達·芬奇的大門。
1460年達·芬奇隨父親來到佛羅倫薩,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同時開始學畫。學畫的達·芬奇參與安裝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由此接觸並感受到了各式各樣機械繫統的神奇。
佛羅倫薩聖母瑪麗亞大教堂是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達·芬奇在安裝穹頂燈塔上的巨型銅球時,親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機等機械裝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
由此,布魯內萊斯基的機械繫統設計理念對達·芬奇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一批錫耶納工程師對達·芬奇的科學世界也產生了重要影響。錫耶納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機,用來清除淺水口的沙礫和淤泥,還有一種能夠提高裝載量又加快行駛速度的槳葉船。這些錫耶納工程師的發明,讓達·芬奇對機械的魔力產生了巨大的興趣。
從此,達·芬奇對機械世界痴迷不已。

⑼ 達芬奇都發明了什麼

達·芬奇研究設計的機械裝置非常多,如:飛機、降落傘、戰車、各種火炮、潛水服、土木用機械、汽車、自行車等等。
萊昂納多·達芬奇的科學發明正在維也納展出。在展覽上,人們可以看到62件與達芬奇發明原物同樣大小的模型和微縮模型,此次展覽是世界上同類展覽中規模最大的。

此次展覽在維也納藝術中心舉行,名為「萊昂納多·達芬奇,男人、發明家和天才」,一直會持續到5月29日。這位文藝復興時期最有才華的天才的設計包括自行車的「祖先」、潛水者的呼吸器械、懸掛式滑翔機、升降機、降落傘、嵌齒輪、傳動裝置、軍用坦克和其它軍艦或飛機,另外還有一個用於攻擊敵人城牆的雲梯,看上去與現代消防隊員使用的梯子十分相似。

義大利櫥櫃製造者、技工尼科萊·加布里埃爾說:「計算機制圖技術已能發現隱含在達芬奇大量技術制圖中的信息,這使得我們可能通過計算機模擬使它們工作。」這些模型既有木製的,金屬制的,也有用布做的,全部是由加布里埃爾和同事在對達芬奇的設計草圖研究後做出來的。達芬奇的設計草圖配有數千頁手寫說明,用於解釋這些發明的工作原理。

這種遺產至少從數量上遠遠超過這位義大利藝術家留下的現存17件設計。達芬奇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加布里埃爾和同事保羅·達奇亞尼設計了多件達芬奇發明的工作模型,並稱他們已得到學者卡洛·佩德萊迪的同意。佩德萊迪是世界上研究達芬奇的著名專家之一。

據組織者稱,此次展覽是同類展覽中最全的,展出的模型數量超過義大利任何一家博物館。達芬奇的一些發明已在他有生之年付諸於實踐,比如清理米蘭附近運河淤泥的挖泥船和裝有輪子的移動河橋。其它一些發明後來付諸實施,例如拿破崙以達芬奇設計為模型製造出的炸彈。

但達芬奇的大部分發明都是在制圖板上「虛度光陰」,具有密封隔間防止船沉沒的船體就是典型事例之一,加布里埃爾稱這種船體也許是達芬奇最重要的發明。雙層船體如今已成為製造油輪的標准。達芬奇的自行車令人感到非常的好奇,它可能是達芬奇提出設想後由他的學生設計的。這部自行車當時已有在腳踏板和後輪之間移動的傳動鏈,而19世紀晚期出現的早期自行車則沒有這種設計。

達芬奇著名的飛機是他在對鳥翼工作原理長期研究的基礎上設計的。這位天才的發明有時潛藏著巨大的危險。在一次實驗中,飛行機墜毀,差一點要了達芬奇一名僕人的性命。但在現代,已有人駕駛飛行機成功在天空中飛翔,例如已在加拿大實驗成功的巨型金字塔形降落傘。達芬奇還設計出飛行時使用的工具,例如風速計和陀螺儀。

在談到丹·布朗的全球暢銷書《達芬奇密碼》時,加布里埃爾在各種秘密之間做了比較。《達芬奇密碼》一書稱達芬奇喜歡將秘密隱藏在《最後的晚餐》之類的畫中以及其技術草圖的一些細節中。不言而喻,這些細節旨在防止達芬奇的發現在專利和版權概念誕生前幾個世紀被不適當的使用。

加布里埃爾說:「達芬奇設計的、目前仍在使用的唯一原物是米蘭附近的水閘。但不幸的是,當局並沒有將其作為紀念物保護,現正開始裂開。」此次展覽主要是面向中小學生,它以連身為未來派藝術家的達芬奇可能都無法想像的方式展示。一位贊助商還在參觀者觀看達芬奇發明工作原理錄像的地方提供手機。(

⑽ 槍最早是誰發明的是達•芬奇嗎

達芬奇是個畫家
槍支的發展演變過程基本上都經過火繩槍、燧發槍、前裝槍、後裝槍、線膛槍等幾個階段,以後又由非自動改進發展成半自動和全自動槍等。
實際上,步槍之起源,最早的記載是中國南宋時期出現的竹管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隨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武器--火銃,到明代又有了更大的發展。
15世紀初,歐洲開始出現最原始的步槍,即火繩槍。到16世紀,由於點火裝置的改進發展,火繩槍又被燧發槍取代。從16世紀至18世紀的300年間,囿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步槍都是前裝槍,使用起來費時費事,極為麻煩。
1825年,法國軍官德爾文對螺旋形線膛槍作了改進,設計了一種槍管尾部帶葯室的步槍,並一改過去長期使用的球形彈丸,發明了長圓形彈丸。德爾文的發明對後來步槍和槍彈的發展都具有重大影響,明顯提高了射擊精度和射程,所以恩格斯稱德爾文為「現代步槍之父」。但德爾文步槍仍是從槍口中裝彈的前裝式槍。
到19世紀40年代,德國研製成功德萊賽擊針後裝槍,這是最早的機柄式步槍。這種槍的彈葯即開始從槍管的後端裝入並用擊針發火,因此比以前的槍射速快4~5倍。但步槍的口徑仍保持在15~18mm之間。到60年代,大多數軍隊使用的步槍口徑已經減小到11mm。19世紀80年代,由於無煙火葯在槍彈上的應用,以及加工技術的發展,步槍的口徑大多減小,一般為6.5~8mm,彈頭的初速和密度也有提高和增加。因此步槍的射程和精度得到了提高。
19世紀末,步槍自動裝填的研究即已開始。1908年,蒙德拉貢設計的6.5mm半自動步槍首先裝備墨西哥軍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加緊對步槍自動裝填的研製,先後出現了蘇聯的西蒙諾夫、法國的1918式、德國的伯格曼等半自動步槍。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各國出現的自動裝填步槍性能更加優良;而中間型槍彈的出現,則導致了射速較高、槍身較短和質量較小的全自動步槍的研製成功,這種步槍亦稱為突擊步槍,如德國的StG44式、蘇聯的AK-47式突擊步槍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針對槍型不一、彈種復雜所帶來的作戰、後勤供應和維修上的困難,各國不約而同地把武器系列化和彈葯通用化作為輕武器發展的方向,並於5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戰後第一代步槍的換裝。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各國於1953年底正式採用美國T65式7.62×51,mm槍彈作為該組織的制式步、步槍彈,即NATO彈,並先後研製成了採用此制式彈的自動步槍。例如,美國的M14式、比利時的FN FAL、聯邦德國的G3式自動步槍等。
根據以往戰爭的經驗、步槍的射程以及創傷彈道等問題的考慮,美國於1958年開始進行5.56mm槍彈的小口徑步槍的試驗,從而導致了發射M193式5.56mm槍彈的M16式小口徑步槍的問世。該槍於1963年定型,經過越南戰爭使用後,又作了進一步改進,於1969年大量裝備美國軍隊。鑒於這種步槍具有口徑小、初速高、連發精度好、攜彈量增加等優點,北約各國也都競相發展小口徑步槍,並出現了一系列發射比利時SS109式5.56mm槍彈的小口徑步槍。此後,北約絕大多數國家都完成了戰後步槍的第二次換裝。其中有些步槍還可根據作戰需要,即可單發射擊,又能連發射擊,實施3發點射,還可發射槍榴彈。法國的FAMAS5.56mm步槍,就是這類步槍的典型代表。
蘇聯在採用發射M43式7.62mm中間型槍彈的AK-47和AKM突擊步槍的同時,也加強了小口徑步槍的開發與研製,並於1974年定型了AK-74式5.45mm小口徑突擊步槍。至此,步槍小口徑化、槍族化,彈葯通用化已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隨著中間型槍彈和小口徑槍彈的發展,自動步槍 、狙擊步槍、突擊步槍和短突擊步槍等現代步槍也得到更廣泛的發展。
近年來,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性能和作用獨特的步槍,如無殼彈步槍、液體發射葯步槍、箭彈步槍、未來先進戰斗步槍等,為步槍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

閱讀全文

與達芬奇發明了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