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歷史上重大發明

中國歷史上重大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16 16:22:13

『壹』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重大的科學發明影響了世界

蒸汽機(1712年)1698年托馬斯塞維利、1712年托馬斯紐科門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製造了內早期的工業蒸容汽機。蒸汽機的出現曾引起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蒸汽機的發展在20世紀初達到了頂峰,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動機。它具有恆扭矩、可變速、可逆轉、運行可靠、製造和維修方便等優點,因此曾被廣泛用於電站、工廠、機車和船舶等各個領域中,特別在軍艦上成了當時唯一的原動機。後來,才逐漸讓位於內燃機和汽輪機等。

『貳』 歷史上的重大發明有什麼是誰發明的

指南針的發明

古代民間常用薄鐵葉剪裁成魚形,魚的腹部略下凹,像一隻小船,磁化後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當時以此做為一種游戲。東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這種「指南魚」。
北宋時,曾公亮在《武經總要》載有製作和使用指南魚的的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型,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於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於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另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按沈括的說法,當時的技術人員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沈括還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後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並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後人能進一步探討

火葯
火葯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因為是用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物質混和製成的,而當時人們都把這三種東西作為治病的葯物,所以取名「火葯」,意思是「著火的葯」。

自秦漢以後,煉丹家用硫黃、硝石等物煉丹,從偶然發生爆炸的現象中得到啟示,再經過多次實踐,找到了火葯的配方。三國時有個聰明的技師馬鈞,用紙包火葯的方法做出了娛樂用的「爆仗」,開創了火葯應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葯開始應用到軍事上。人們利用拋射石頭的拋石機,把火葯包點著以後,拋射出去,燒傷敵人,這是最原始的火炮。後來人們將球狀火葯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以後,用弓箭將火葯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葯、毒葯,再加上一些瀝清、桐油等,搗在一起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葯裝填在竹筒里,火葯背後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葯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葯火箭。以後又發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槍炮的老祖宗。

造紙術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畢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用質細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

這種印刷方法雖然原始簡單,卻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後來,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來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o以後又傳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宇,從此畢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

『叄』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偉大的發明

以生鐵為本的鋼鐵技術中國早在春秋時期便已發明了生鐵冶鑄術,比西方約早18個世紀。從而創造了輝煌的鋼鐵文明。

『肆』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發明創造

漢字,文學,醫學,建築....
鼓:
傳說公元前3500年中國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獸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達米亞的蘇默人製成了一人高的圓鼓,鼓身還繪有圖畫。後來有了小銅鼓和大銅鼓。15世紀騎兵用的大銅鼓,17世紀時開始為樂團採用。1692年蒲塞爾為「仙後」所作的配樂中就用上了。這種鼓現在叫定音鼓,19世紀有了低音大鼓。鼓聲可使節拍鮮明,粗獷有力。公元前2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定音鼓。
2、二進位制:
相傳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發明了二進位制。《周易》就是五經之一的《易經》,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周易》相傳是由約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畫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辭,並經過孔丘修訂而成為《易經》。當代的電子計算機用的不是十進制而是二進制。二進制是誰發明的?《周易》中的「易數」用的就是二進制。換句話說就是伏羲發明了二進制,伏羲就是神農。傳說神農嘗百草才有五穀,我國才有原始農業。伏羲對我國社會的進步可謂大矣!我國北京的先農壇就是為了祭奠神農(即伏羲)而建造的,這里表達炎黃子孫對他的敬佩之情。
3、繩索:
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我國人民開始用大麻纖維制繩。到公元紀元開始時,用大麻纖維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主要制繩材料。1775年,英國發明家馬虛發明制繩機,結束了手工制繩的時代。從1950年開始用人造纖維製造繩索,直徑約2毫米的馬尼拉繩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會折斷,而同樣粗的尼龍繩則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養魚法:
公元前2500年中國人已經懂得養魚。那時我國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魚卵,把它養大食用。1960―1970年代,歐美才用人工養殖蛙魚等魚類。英國等西歐國家現在每年由養魚場生產淡水養魚約有10萬噸。
6、赤道式天文儀:
公元前2400年,中國人發明了赤道式天文儀。
7、十進計數制:
中國人於公元前14世紀,發明了十進計數制。在現代科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歐洲人正式採用它的最早時間的證據,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發現的,而中國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朝,便已經採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紀的甲骨文中,見有中國人用十進制記述了「547天」的實例。
太陽風暴——最早發現的太陽黑子
有星孛入於北斗——彗星的觀測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歷法著作——《太初歷》
土圭測日影
星隕如雨——流星群的觀測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大地測量——子午線的測定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歷法——郭守敬的《授時歷》
周公觀景——天文台的設置
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
精推細算——《九章算術》
運籌帷幄——零與籌算
十進制記數法
中國剩餘定理——大衍求一術
祖沖之和圓周率
賈憲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術
朱世傑和他的《四元玉鑒》
雙假設法——盈不足術
級數與垛積術的應用
中國——算盤的故鄉
磁石的魔力——指南針的發明
《墨經》與第一運動定律
被中香爐與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神秘的倒影
奇異的鏡子——透光鏡

『伍』 中國古代重要的發明有什麼

1、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2、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3、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4、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5、張衡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

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陸』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項發明

火葯
北宋年間,火葯在中國已較普遍地用於戰爭。公元1000年,一個名叫唐福的人發明了火蒺藜,在黑火葯方子里加入砒霜、瀝青、鐵蒺藜等製成原始的炸彈。火葯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磺,它被火點著或用力敲打之後即刻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比原有體積大數千倍的氣體,產生猛烈的爆炸。我國在公元前後就發現或使用這些基本原料,但將它們配製成火葯則是煉丹家的功勞。到唐代末期這三種原料相混的黑火葯方子已經出現。公元1132年南宋人陳規發明了火槍,它是近代槍炮的前身。至公元14世紀初,中國火葯武器的製造和使用技術經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活字印刷
公元1040年前後,畢燒土製造了已知的最早的活字。畢升是一位優秀的刻字工人,在長期的刻字實踐中總結出了活字印刷術,其原理與現代印刷術完全相同,分三個步驟:先是制活字,其次是排版,最後是印刷。
活字印刷術在畢之後不斷發展,在活字材料、揀字方法方面都有不斷改進。元代著名農學家王禎創造了木活字印刷術,並於1293年用此法試印了他本人的著作《旌德縣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印了一百部,印刷速度大大提高。
活字印刷術通過維吾爾人傳入高加索,再傳到小亞細亞和埃及的亞里山大里亞以及歐洲。公元1450年以後,歐洲才開始了活字印刷的歷史。
指南針
指南針的製造技術在沈括(公元1031—1095年)的《夢溪筆談》中最早提出。沈括指出,在磁石上磨過的小鐵針具有較穩固的磁性,因此決定採用這種人造磁針代替天然磁石製造指向工具。沈括討論了磁針裝置的四種方法,而且他在製造指南針的過程中還發現了磁偏角。他寫道: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是磁學史上一個重要的發現。有了指南針,遠洋航行才成了可能。所以對早期的航海家來說,指南針是一件無價之寶。
船閘
船閘在我國北宋時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公元1000年前後,在京杭大運河的西河第三堰上創建了一座大型船閘,史稱西河閘,有上下兩個閘門,結構原理與現代船閘相同。此後又在真州、北神、邵伯建立了三個大型船閘,這三個船閘都是在堰埭旁新開運道建閘,與現代在攔河大壩旁建船閘相同。西方到12世紀才在荷蘭出現第一座船閘。
算盤
珠算的正式出現並推廣應用是在宋元時期。最詳細記載算盤的製造方法及規格是十五世紀中葉的《魯班木經》。16世紀柯尚遷《數學通軌》(1578年)中有「初定算盤式」,所繪十三檔的珠算盤,其形制與現今通行的算盤相同。明代時珠算開始流行,並因其簡單易學,運算方便而流傳於東亞各國。
簡儀
由元代科學家郭守敬於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創造發明。簡儀是類似渾儀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由赤道經緯儀、地平經緯儀和日晷三部分組成。儀器除了北天極附近之外,全部天空都可不受遮攔地觀測。簡儀的設計和發明在世界上領先了三百多年。直到1598年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才製造出能與之相比的儀器。現陳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架簡儀,是明正統年間(1437—1442)年所造。
煉焦
南宋時期,中國發明了煉焦和用焦炭冶煉金屬,這樣冶煉成的金屬純度大大提高。焦炭是用煤經高溫干餾後所得的固體產物,主要成分為碳,含揮發物(硫分、灰分)很少。用焦炭冶金,保留了煤的長處,避免了煤的缺點。1961年,在廣東新會發掘的南宋咸淳末年(1270年左右)的煉鐵遺址中就有焦炭出土。這是煉焦和用焦炭冶金的最早實物。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煉焦和用焦炭冶金的國家。歐洲人直到18世紀初才知道煉焦並把焦炭用於冶金,比中國晚了400多年。
元代大紡車
元代人發明的大紡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紡車。元人王禎在元貞元年至大德四年(公元1295-1300年)寫成的《農書》中對這種紡車有詳細記載。這種紡車以人力、畜力或水力作動力。與舊紡車相比,紡車的錠子大大增多,達到32枚,生產力顯著提高。原有的腳踏三錠紡車每晝夜紡棉僅七八兩;五錠紡車每晝夜紡麻不到2斤,而大紡車卻可以一晝夜紡麻100斤,大大提高了效率。大紡車的傳動已經採用現在的龍帶式傳動相類似的集體傳動,西方的同類機械要比中國的這種水力大紡車晚幾個世紀。
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鈕經義等人,於1965年獲得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經鑒定,人工全合成的牛胰島素其結構、生物活性、物理化學性質、結晶形狀,都和天然牛胰島素完全一樣,這是世界上人工合成蛋白質首次獲得成功。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的成功,標志著人類在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向前跨進了重要的一步,為世界蛋白質的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秈型雜交水稻
1973年由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發明。獲1981年國家發明特等獎。該項發明是利用普通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作母本,矮桿秈稻為父本,經過連續回交,育成二九南一號、V20、珍珠97等保持系及其同型不育系。通過廣泛地測交篩選,選育一批優良恢復系,完成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配製南優二號、三號;秈優二號、三號,V優6號等雜交組合,還研究出一整套有關雜交稻繁殖制種和雜種一代的高產栽培技術。1980年,該發明作為中國第一項農業技術轉讓給美國。
轉載於《龍城青年》雜志

『柒』 填空(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發明)

你好。
宋元時期,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達到高峰。英國思想家培根指出,中國有三種發明改變了世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這三樣東西分別是「活字印刷術」、「火葯」、「指南針」。

『捌』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影響世界的重大發明

四大發明,不過可惜的就是四大發明之一的...在幾百年都是拿來放煙花!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重大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