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居巢居廉創造什麼法

居巢居廉創造什麼法

發布時間:2021-12-16 12:12:03

A. 居廉的生平

居廉原籍為江蘇揚州寶應縣,先輩來粵做官,遂落籍番禺。父親名樟華,又名鍵,字少楠,為閩清縣知縣。居廉生於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9月22日,排行第七。自幼從堂兄居巢學畫,十歲左右時隨居巢赴廣西,後又隨居巢成為張敬修的軍師,因軍功獎掖,賞戴花翎。其間臨習過宋光寶、華岩、金農、惲壽平、八大山人、徐渭等人作品。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又隨其赴廣西,在那裡度過8年。咸豐六年(1856)春返粵,在張氏的「可園」客居10載。到47歲才返番禺,築「嘯月琴館」設帳課徒。
居廉在廣西「環碧園」受教於江蘇籍畫家宋光寶和孟覲乙。宋和孟的畫技均被其融匯吸收。從桂林回來後,東莞張家南方庭園特異的花草魚蟲、翎毛蜂蝶,又成了摹擬寫生刻意創作的對象,並得以盡情發揮,造就成了既有堅實傳統筆墨功夫,又具妙俏自然形象的藝術效能。還在沒骨畫中創造了撞水撞粉的表現新方法,對於同時代偏向以臨仿前人為准則的畫壇習氣,是一種特別活脫、移風易俗的新流源。

1855年,張敬修因潯城失守落職,次年返回東莞老家,而「二居」也返回家鄉廣州。之後,居氏兄弟又數次應張敬修及其侄張嘉謨之邀同赴東莞,斷斷續續分別於張敬修的可園和張嘉謨的道生園客居了近十年時間,專心從事藝術創作活動[3]。這段期間居廉醉心寫生,畫藝大進,同治三年(1864年)張敬修在可園病卒後,居廉隨兄居巢返回故里,不久開始築建供自己作畫和授徒的「十香園」(因種了素馨、瑞香、夜來香、鷹爪、茉莉、夜合、珠蘭、魚子蘭、白蘭、含笑等十種香花,故名),專心作畫以賣畫為生,並設館授徒,聲名日彰,桃李甚眾。
他悉心培養出一批遍及兩廣的學生,如廣西的楊元暉,福建的陳芬,廣東的高劍父、陳樹人等。曾活躍於20世紀的伍懿庄、張純初、容祖春、關蕙農都出自他的門庭。高(劍父)後來成了「五四」以後首倡中國畫革新的先導,被稱為「嶺南畫派」的主要創始人,技法與畫風曾直接受過居廉的傳授和影響。

B. 居廉的介紹

居廉(1828年9月22日-1904年5月5日),廣東省番禺縣隔山鄉(今屬廣州市海珠區)人,字士剛,號古泉、隔山樵子、羅湖散人。居廉是中國近代嶺南地區著名的國畫畫家,善畫花鳥、草蟲及人物,尤以寫生見長。和其從兄居巢並稱「二居」1。他初時學宋光寶和孟麗堂,後吸收各家之長,自成一家。筆法工整,設色妍麗,在繼承和發展惲壽平沒骨畫法基礎上,廣泛運用了撞水和撞粉法,繼承、發展和完善了「居派」藝術。

C. 張居巢、張居廉在藝術上有何成就

在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居巢、居廉這對堂兄弟,分別於1811年和1828年,誕生於江蘇揚州寶應縣。後來,由於他們的先世任官嶺南,遂定居廣東番禺隔山,就是後來的廣州海珠江南大道一帶。

居巢,字士傑,號梅生,別號今夕庵主。他自幼喜愛詩文書畫,生平最擅繪花卉、蔬果、禽鳥、蟲魚,兼能山水、仕女,其中他所畫草蟲一類的作品則更勝一籌。在居巢任廣西按察使張敬修幕僚時,他曾受到當時著名書畫家宋光寶等人的影響,所作花鳥尤為注重寫生。

居廉,字士剛,號古泉,別號隔山樵子。他剛9歲就跟隨堂兄居巢赴廣西生活。後又隨居巢成為張敬修的軍師,因軍功獎掖,賞戴花翎。

其間臨習過當時著名書畫家宋光寶、華岩、金農、惲壽平、八大山人和徐渭等人作品。他擅畫草蟲花鳥、翎毛、山水人物、也精於指頭畫。

文化底蘊深厚的居巢,是居廉丹青啟蒙、人生教誨的恩師。因此,居廉特別敬重堂兄居巢,以至後來一直追隨他。

1855年,張敬修因潯城失守落職,次年返回東莞老家,而居巢、居廉兄弟也返回了家鄉廣州。之後,居氏兄弟應張敬修之邀同赴東莞可園。

當時,可園的主人張敬修非常欣賞居巢、居廉的藝術才華,常邀他們客居可園繪畫寫生。而可園設計精巧,亭榭樓閣,幽徑相通,廳堂軒館,占水栽花,有數不盡的名花佳果,堪稱嶺南園林珍品。

1856年,居巢、居廉因受可園的影響,開始謀劃建園。這次選址,兄弟倆定在廣州隔山村北面,那裡有一條清澈的河涌,當地居民習慣稱作「馬涌」,其東段,舊稱瑤溪。

那時,瑤溪24景為游覽勝地。此處,溪水微波盪漾,兩岸綠樹婆娑,身處小橋流水、花紅柳綠之中,舉目四望,皆可入畫!當時的文人雅士,也經常到此乘風步月,秉燭調琴,酬詩和韻。因而,兄弟倆選此造園用心不言而喻。

但之後不久,居氏兄弟又數次應張敬修及其侄張嘉謨之邀同赴東莞,斷斷續續分別於張敬修的可園和張嘉謨的道生園客居了近10年時間,專心從事藝術創作。

景色秀美的可園為居巢、居廉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靈感和繪畫素材,優越的生活與創作環境和常有的文人雅士雅集,又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人生及成就,在他們的傳世詩畫中,歷歷再現著昔日可園的一景一物。

在這段期間里,居巢與居廉經常一同對景寫生,其作品多寫蔬果野花,他們「筆致工秀而饒有韻味」,畫風澹逸清華,家學熏陶使居巢畢生蘊蓄深厚國學素養,詩書畫皆絕,俱屬逸品,曾在南粵大地引領風騷。

與此同時,由於居廉醉心寫生,其畫藝大有精進,而且漸與居巢齊名,世人始稱「二居」,兩人共同創立的繪畫技巧及鮮明的藝術風格也因此被世人稱之為「隔山畫派」。

據《嶺南畫征略》記載:「道光年間,臨川李雲甫聘孟麗堂、宋藕塘來粵教授花卉,麗堂以意筆揮灑,上追白陽;藕塘設色寫生,明麗妍秀。粵壇遂開二派。梅生兄弟出,初猶學藕堂,後乃自成一家。居氏花卉,又開一生面矣。」

可見居巢、居廉在繪畫上的造詣自清代起已蜚聲嶺南。其畫作融合了宋人的沒骨法與元人的神韻,嚴謹細致,清淡秀逸。二居畫花卉從不勾勒外框,畫枝葉僅用墨暈或顏色隨意點染,即可使畫中枝葉錯落有致,態勢自成。

隔山畫派的藝術風格主要是師造化、重寫生。追摹花草形神,甚至將昆蟲以針捶器皿中對之描繪。著名的經典技法「撞水」、「撞粉」法是居廉細心觀察,感情而成的藝術特點。

D. 東莞可園的園林特色

可園雖是木石、青磚結構,但建築十分講究,窗雕、欄桿、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風格。它布局高低錯落,處處相通,曲折回環,撲朔迷離。基調是空處有景,疏處不虛,小中見大,密而不逼,靜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擺設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極富南方特色,是廣東園林的珍品。
可園創建人張敬修投筆從戎,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書畫、琴棋詩賦,樣樣精通,又廣邀文人雅集,使可園成為廣東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在可園十年創造沒骨法、撞粉法畫花鳥畫,並予傳授,為嶺南畫派開創先河。 可園的第二大特點是:雅意文風。張敬修雖然身任武職,但對琴棋書畫造詣頗深。所以整個庭園雖偏於武略,但局部都顯得文風雅意極濃。

E. 求畫家居廉的詳盡資料

廣東番禺籍的居廉(1828—1904年)是近代嶺南地區著名的花鳥畫家。他和其從兄居巢並稱「二居」。他們所創立的撞水、撞粉的花鳥畫技法影響了嶺南畫壇近一個世紀。居廉的傳人高劍父、陳樹人等則創立了著名的「嶺南畫派」,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舉是輕重的地位。對於這樣一位傑出的嶺南畫家,筆者已就其生平事跡及其藝術成就寫過多篇文章論述,此不贅述,在此僅就其他的傳人作一些粗略考證,以就教於方家。

「二居」藝術活動中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居巢幾乎不收弟子———這情景頗似後來「嶺南畫派」的陳樹人,而居廉則廣招門徒———這情景又頗似「嶺南畫派」的高劍父、高奇峰。在古代和近代嶺南繪畫史上,幾乎沒有一位畫家可以和居廉的廣收門徒相提並論,即使在現代,也很難找出其弟子在成就和數量上達到居廉時代的畫家。因為這一點,使其無可置疑地成為清末廣東畫壇之盟主。

居廉晚年在番禺隔山十香園開館授徒,開近代美術教育之先河,一時桃李之盛,直可冠絕嶺南。即使在嶺外,也少有出其右者。光緒十三年(1887),符翕撰《居古泉先生六秩壽序》便稱其「歷年授弟子三十餘人」。這個數字,其實只是代表居氏早年授徒的情況。很多在後來的畫壇上嶄露頭角的弟子,均是在此年以後游於門下的。而晚年弟子,要遠比早期弟子多得多。雖然由於資料的匱乏現在尚無法統計其具體數字,但也可猜想其數目是極為可觀的,李健兒《廣東兩畫人———黎簡與居廉》稱其弟子先後凡五六十人,應該是比較接近史實的。據說在清末民初,廣東學校的圖畫教員中,多數是居氏學生。在20世紀40年代居廉誕辰120周年之際,以高劍父、周紹光、張純初等為主的居氏弟子在當時報刊上做了一個紀念專輯,其中所登同門弟子錄有如下諸家:

楊小初、蔣為謙(揭谷)、歐陽榮(墨先)、周端(梓重)、黎雍(思堯)、張逸(純初)、梁梅村、黃琴一、蔡德馨(蘭譜)、李清臣、李鹿門、徐立夫、陳芬(柏心)、梁松年(鶴巢)、劉侗壽(仲青)、葛璞(小堂)、伍德彝(懿庄)、陳鑒(壽泉)、高侖(劍父)、鄭游(少甫)、陳韶(樹人)、容祖椿(仲生)、孫志荃、張澤農、周紹光(朗山)、關蕙農。

現將諸家情況分別考釋如次:

楊元暉,字少初(上述《嘯月琴館同門錄》作小初),廣西桂林人,為居廉早期弟子,生平事跡不詳,現在所能了解的情況是,光緒二十一年(1895),居廉曾為之作過《牡丹蜜蜂》扇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李鶴年,字鹿門,廣東香山人,約在光緒初年學畫於居廉,與楊元暉最先得居氏寫花卉草蟲之奧秘,同享大名,論者謂「居氏法傳,李為一柱也」。

梁鶴巢,字松年,清同治二年(1863),居廉為之作過《鳥石圖》軸(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據此可知當為居廉早期弟子。香港藝術館藏有趙浩公、李鳳廷、梁鶴巢合作於1930年的《花卉》軸,據此可知梁氏當享高壽。此外,《廣東畫人錄》稱有梁學巢者,廣東三水人,為居廉弟子,善畫蒼松怪石,疑與鶴巢為同一人。

劉侗壽,字仲青,別號岣嶁樵者、碧筠居士,湖南衡陽人,官湖北知縣,工詩、畫,擅畫山水、花卉、草蟲,遒勁秀潤,亦能書,曾游於符翕門下,約在光緒初年師事居廉。湖南省博物館藏有光緒廿七年(1901)的《花卉圖》軸。

陳芬,字柏心,《嘯月琴館壽言》稱曰「番禺陳芬柏心」,《嶺南畫征略》援引《竹實桐華館談畫》也稱之為番禺人,李健兒《隔山老人居廉》則誤籍福建。居廉分別於同治十二年(1873)和十三年(1874)為其作《青蛙紅蓼》扇面和《躍馬圖》團扇、在光緒元年(1875)和二年(1876)為其作《梨花蚱蜢》扇面和《鍾馗小憩圖》團扇、《美人臨鏡圖》團扇(均藏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等畫,據此可推知,他應為居氏早期弟子。

以上四人為居廉早期弟子。

蔡德馨,字蘭甫,一作蘭圃,廣東東莞人,汪宗衍稱其為居巢弟子,黃般若則稱其為居廉弟子,工花鳥、草蟲。他和居廉的交遊主要體現在:居廉傳世的諸多作品中,不少是專門為其所作,其中有一部分乃居氏離開東莞後為其所寫,據此可知二人關系非同尋常。這些作品主要有同治十一年(1872)的《疏梅月影》紈扇面(東莞博物館藏)、光緒三年(1877)的《夜來香》團扇、《雛雞》團扇(均藏廣州藝術博物院)、光緒七年(1881)的《芝蘭》扇面(廣東省博物館藏)、光緒二十四年(1898)的《山水》扇面(私人藏品)和無紀年的《蝴蝶花石》扇面、《紫藤小雀》扇面(均藏東莞博物館)等。

陳鑒,字壽泉,幼不好嬉,專嗜繪事,父使之執贄居廉之門。壽泉「勤奮過人,心無外騖,以是盡得師傳,筆致蘊藉,恬靜秀潤,凡師之所能無不能之」,因而在同門弟子中自然別樹一幟。晚年的居廉名聲大振,求畫者踵接,居廉便常常讓陳鑒代勞畫一些應酬之作,然後再由居氏本人自書款識。雖然這為後來的鑒定家帶來諸多麻煩,但從側面也可看出陳鑒之畫的確能得其真傳。在傳世的居廉作品中,有四件作於光緒廿四年(1898)的《天中佳品》(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廉石》扇面(香港藝術館藏)、《花卉》扇面兩件(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其上款書曰:「壽泉小世侄鑒正」,便是為陳鑒所畫。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黎雄才早年便游其門下。居廉歸道山後,陳鑒東渡日本,以花鳥草蟲深得異邦人士所重,後來載譽而歸,供職於廣東肇慶中學教席,再後來便為奸人所害,士論惜之。

梁禧,字梅泉(一作梅村),廣東東莞人,張嘉謨之婿,善畫花鳥、草蟲,為居氏得意門徒之一,家富有,藏古書畫甚豐。光緒十二年(1886),居廉為作《鵪鵓》扇面(廣東省博物館藏),卒於宣統末年。其子景新亦能畫,曾受聘於東莞中學教席。

黎雍,字思堯,廣西蒼梧人,流寓廣東,擅畫。光緒十二年(1886),與諸多文人雅集楊永衍鶴洲草堂,和居廉等畫家一起合作《花卉》扇面(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次年,為居廉寫有祝壽詩一首。

葛璞,字小堂,一字紹堂,湖南人,移居廣東,師事居廉。工人物,尤精仕女,論者謂其「筆法清麗,青出於藍」。東莞張氏招致門下,專心為其製作宮筆之圖。光緒二十年(1894),居廉為其作《白紫荊螳螂》扇面(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伍德彝(1864—1927),字興仁,一字懿庄、逸庄、乙庄,號乙公、敘倫,別號花田逸老,番禺人,擅詩文書畫篆刻,家富收藏,著有《松苔館題畫詩》二卷、《浮碧詞》二卷。父延鎏,叔金城,弟樂陶,均與居廉交善。德彝少時便入居廉之門,深得其傳,論者以為「古泉初期至二期弟子,當以伍懿庄為最湛深」。

張逸(1869—1943),字純初,號禺山山人,晚號無競老人,以字行,番禺人。能詩詞、曲藝、繪畫,擅山水、花卉。曾與陳樹人、容祖椿等倡辦清游會,著有《豁塵詞》一卷、《花痕蘿影詞》一卷、《筆花草堂詞》二卷。居廉晚年,張逸常隨侍左右,「自惟侍師數十年」,於居氏沒骨寫生法,多得個中三昧,著有《居古泉先生傳略》。

容祖椿(1872—1942),字仲生,號自庵,晚號圓叟,廣東東莞人。年幼孤苦,得父執張惠田之薦,從居廉習畫,並結識伍德彝,得以觀摩歷朝名畫。仲生「久侍古泉丹青筆硯間」,因熟諳其法,善畫山水、人物、花鳥,精鑒賞。

以上為居廉中期弟子。

關蕙農(1878—1956),名超卉,號覺止道人,廣東南海西樵人,關樞南侄。曾隨關壯學西畫,後師從居廉,以是中西合璧,畫名愈彰。

高劍父(1879—1951),本名麟,後易作齋,字爵廷,別署老劍、劍廬等,廣東番禺圓崗人,光緒十八年(1892),得族兄祉元之介,拜師居廉。於花卉草蟲,得其師法。後從伍德彝游,遍歷所藏名跡,畫藝猛進。與陳樹人、高奇峰等革新中國畫,為「嶺南三傑」之一。在高劍父傳世的早期作品中,多打上居氏烙印。其中有四頁分別勾勒居氏原稿的花鳥作品,均為紙本,水墨。高氏在此頁題識曰:「此童時初入居門之鉤稿本,檢贈又文備班園藝藏之一格,廿八年殘臘,劍父識」,高氏不僅鉤摹畫稿,連居氏之款識也依樣臨摹。這四件藝術價值不高但卻極具研究與史料價值的畫稿折射出高氏早年在居氏門下學藝的情景。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新春,年屆七十三歲的居廉為高劍父書行書七言聯:「拳石畫披黃子久,膽瓶花插紫丁香」(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和畫贈《蜂花》扇面(題曰:二分明月揚州夢,一朵巫雲內苑妝)(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很能說明居廉對少年高劍父的器重之意。

周紹光(1875—1952),字朗山,號宗朗,廣東番禺人。嘗組「清游會」,早年留學日本,精法律,擅書畫詩詞,晚年居香港,畫擅花鳥,刊行有《周郎山畫集》。

陳伯堂為晚期弟子,事跡不詳。

張世恩,字澤農,事跡不詳。在光緒十八年(1892),他分別與居廉、吳春生、伍樂陶、伍德彝、蕭毓芬等合作《花卉》扇面,又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與居廉、崔詠秋、劉玉笙、葛紹堂、容仲生、陳壽泉、吳春生、李桂馨、伍德彝等合作《花果》畫卷。

周瑞(上述《嘯月琴館同門錄》誤作周端),字梓重,與高劍父同門,事跡不詳。

陳樹人(1884—1948),名韶,號葭外、得安老人等,廣東番禺人。光緒二十六年(1900),從居廉習畫。居廉「以其聰明俊朗,勤於所學,益加青顧」,遂以侄孫女若文妻之。陳樹人從居氏學畫四載,後熱心革命及藝術活動,與高劍父、高奇峰等同為「嶺南畫派」的開創者。
以上為居廉晚期弟子。在居廉各個時期弟子中,以高劍父、陳樹人最為著名。

此外,尚有一些弟子只知其名但對於其他的情況諸如從師時間、藝術成就等因限於資料的匱乏還無法作進一步了解,他們分別是:蔣為謙(字偽谷,一作撝谷)、張淦(字志泉)、鄭游(字少圃)、歐陽榮(字墨先)、黃琴一、李清臣、徐立夫、孫志荃等。

其實,居廉的實際傳人遠遠不止此數。由於居廉授徒時間較長,弟子更替頻繁,所涉及的區域廣至福建、江西、湖南、廣西等地,即使時人也很難全面掌握其數量和詳細資料,至於私淑弟子則更是不計其數。這里僅就現在所能發掘、鉤隱的相關資料作一般考述。本文的初衷,在於以此為契機,拋磚引玉,希望能促進「二居」以及嶺南畫派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從而為廣東美術史研究的完善提供盡可能詳盡的資料儲備。

F. 十香園的園內陳設

十香園內設置了《十香園與居巢、居廉》專題展覽。展覽以圖片、實物、高分子模擬蠟像人、場景復原、多媒體展示等形式,讓觀眾了解居巢、居廉的藝術特色和成就。十香園是廣州市一處新的參觀游覽的好地方。
居巢、居廉在晚清畫壇上享有盛名,他們繪畫的藝術在繼承前人沒骨法的基礎上,創造出「撞粉」、「撞水」激發,題材多以花鳥魚蟲為主,兼反映社會民生,構圖造型巧出新意,成為清末嶺南畫壇的主流。十香園以蒙館形式,培養了廣東、廣西等地一大批美術人才,其中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為最出色的入室弟子,故十香園又稱「嶺南畫派搖籃」。

G. 居廉的人物簡介

居廉(1828-1904),近代嶺南地區著名的花鳥畫家,與從兄居巢並稱「二居」。字士剛,號古泉,番禺隔山鄉(今屬廣州海珠區)人,因別號隔山樵子,晚號隔山老人。初從堂兄居梅生學畫,每日以暇,挾丹青,游野次,或登山臨水,追模花鳥草蟲諸生物,務得其神似,又專志習南田老人之沒骨畫法,或取法於沈石田,又刻印曰「宋孟之間」宋為藕堂光寶,孟為麗堂覲乙,不忘師也,清慈禧西太後壽誕,廣西巡撫王之春請其畫百花壽屏以獻,以是名動公卿。

H. 居巢的繪畫技法

在繪畫技法上,居巢不僅在工筆、寫意方面均能得心應手,而且擅長撞水、撞粉法,極大地豐富了傳統繪畫的表現手法。撞水法是用於畫植物的枝葉。在色墨未乾時將水注入葉子或枝乾的向光的一面,這樣墨色被水排開,在墨與水之間形成自然的邊界,產生向光和背光的效果。高劍父曾經介紹,居巢居廉在寫葉時,「則以水注入色中,從向陽方面注入,使聚於陰的方面。如此則注水的地方,淡而白,就可成為那葉的光線,且利用光線外不勻的水漬,干後或深或淺,正所以見葉面的凹凸也。不需刻意渲染,而一葉中的光陰凹凸畢現。」畫枝幹時也是如此:「寫枝亦是用撞水之法,有撞草綠及石綠作為樹色與蒼苔色的。枝幹不用鉤勒的線條,因撞水的原故。其色則聚於枝乾的兩邊,干後儼然以原色來作『春蠶吐絲』的鉤勒法一樣。」撞粉法則是用於描繪花瓣或蝴蝶翅膀。具體做法是「以粉撞入色中,使粉浮於色面,於是潤澤松化而有粉光了。在一花一瓣的當中不須著意染光陰,惟以濃淡厚薄的粉的本身為光陰。」「梅生寫蝶翅及主力的花,在當前的三兩朵,於粉未乾時,常以筆將畫架起,使畫面略為傾斜,則粉自聚於一端」,因此「干後其色即表為輕鬆浮潤,如朝露未乾一般」。撞水撞粉之法,雖不是居巢獨創,在惲壽平、宋光寶的畫中已有出現,但據高劍父所言,「古人寫花向無撞粉之法,自宋院至南田時,用粉法皆系抹粉,撻粉點粉、鉤粉而已,未嘗有撞粉法也。有之則自梅生。(藕堂雖有,而其法略異,惟烘粉一法,是他獨到處。)」居巢居廉有意識地大量使用撞水撞粉之法,使其廣為人知,其推廣之功不可沒。

I. 十香園有什麼建築特點

在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居巢、居廉這對堂兄弟,分別於1811年和1828年,誕生於江蘇揚州寶應縣。後來,由於他們的先世任官嶺南,遂定居廣東番禺隔山,就是後來的廣州海珠江南大道一帶。

居巢,字士傑,號梅生,別號今夕庵主。他自幼喜愛詩文書畫,生平最擅繪花卉、蔬果、禽鳥、蟲魚,兼能山水、仕女,其中他所畫草蟲一類的作品則更勝一籌。在居巢任廣西按察使張敬修幕僚時,他曾受到當時著名書畫家宋光寶等人的影響,所作花鳥尤為注重寫生。

居廉,字士剛,號古泉,別號隔山樵子。他剛9歲就跟隨堂兄居巢赴廣西生活。後又隨居巢成為張敬修的軍師,因軍功獎掖,賞戴花翎。

其間臨習過當時著名書畫家宋光寶、華岩、金農、惲壽平、八大山人和徐渭等人作品。他擅畫草蟲花鳥、翎毛、山水人物、也精於指頭畫。

文化底蘊深厚的居巢,是居廉丹青啟蒙、人生教誨的恩師。因此,居廉特別敬重堂兄居巢,以至後來一直追隨他。

1855年,張敬修因潯城失守落職,次年返回東莞老家,而居巢、居廉兄弟也返回了家鄉廣州。之後,居氏兄弟應張敬修之邀同赴東莞可園。

當時,可園的主人張敬修非常欣賞居巢、居廉的藝術才華,常邀他們客居可園繪畫寫生。而可園設計精巧,亭榭樓閣,幽徑相通,廳堂軒館,占水栽花,有數不盡的名花佳果,堪稱嶺南園林珍品。

1856年,居巢、居廉因受可園的影響,開始謀劃建園。這次選址,兄弟倆定在廣州隔山村北面,那裡有一條清澈的河涌,當地居民習慣稱作「馬涌」,其東段,舊稱瑤溪。

那時,瑤溪24景為游覽勝地。此處,溪水微波盪漾,兩岸綠樹婆娑,身處小橋流水、花紅柳綠之中,舉目四望,皆可入畫!當時的文人雅士,也經常到此乘風步月,秉燭調琴,酬詩和韻。因而,兄弟倆選此造園用心不言而喻。

但之後不久,居氏兄弟又數次應張敬修及其侄張嘉謨之邀同赴東莞,斷斷續續分別於張敬修的可園和張嘉謨的道生園客居了近10年時間,專心從事藝術創作。

景色秀美的可園為居巢、居廉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靈感和繪畫素材,優越的生活與創作環境和常有的文人雅士雅集,又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人生及成就,在他們的傳世詩畫中,歷歷再現著昔日可園的一景一物。

在這段期間里,居巢與居廉經常一同對景寫生,其作品多寫蔬果野花,他們「筆致工秀而饒有韻味」,畫風澹逸清華,家學熏陶使居巢畢生蘊蓄深厚國學素養,詩書畫皆絕,俱屬逸品,曾在南粵大地引領風騷。

與此同時,由於居廉醉心寫生,其畫藝大有精進,而且漸與居巢齊名,世人始稱「二居」,兩人共同創立的繪畫技巧及鮮明的藝術風格也因此被世人稱之為「隔山畫派」。

據《嶺南畫征略》記載:

道光年間,臨川李雲甫聘孟麗堂、宋藕塘來粵教授花卉,麗堂以意筆揮灑,上追白陽;藕塘設色寫生,明麗妍秀。

粵壇遂開二派。梅生兄弟出,初猶學藕堂,後乃自成一家。居氏花卉,又開一生面矣。

可見居巢、居廉在繪畫上的造詣自清代起已蜚聲嶺南。其畫作融合了宋人的沒骨法與元人的神韻,嚴謹細致,清淡秀逸。二居畫花卉從不勾勒外框,畫枝葉僅用墨暈或顏色隨意點染,即可使畫中枝葉錯落有致,態勢自成。

隔山畫派的藝術風格主要是師造化、重寫生。追摹花草形神,甚至將昆蟲以針捶器皿中對之描繪。著名的經典技法「撞水」、「撞粉」法是居廉細心觀察,感情而成的藝術特點。

1864年,張敬修在可園病卒後,居廉隨兄居巢離開可園,回到故里,不久就開始建將來作畫和授徒之所「十香園」。

1865年十香園竣工,當年居巢不幸去世。此後,居廉專心作畫以賣畫為生,並設館授徒,聲名日彰,桃李甚眾。

據說,十香園院內種植有寫生常用的茉莉、夜合、珠蘭、素馨、瑞香、白蘭、含笑、夜來香、鷹爪和魚子蘭等10種香花,所以人們都稱呼它為「十香園」。

十香園佔地640平方米,是一座四周以青磚砌牆圍成小院,書舍清幽,在清末又稱「隔山草堂」,是清代嶺南地區庭院式民居建築,既體現出廣東民居的朴實特色,又富於詩情畫意的書卷氣。

在當時,十香園的主要建築有今夕庵、嘯月琴館、紫藤花棚和紫梨花館等。

今夕庵為居巢的畫室、會客室、日常生活起居室。居巢去世後,此間為居廉供佛誦經之所。這里所說的庵,其實就是堂。

嘯月琴館是居廉住所兼畫室,以居廉收藏的古琴「嘯月琴」命名。室中設畫案,案上放置大玻璃罩,罩內滿蓄各種草蟲標本,以供寫生。館前各式奇石巧設,間以花草點綴其中,天趣盎然,幽雅宜人,頗有小園林之勢。

紫藤花棚上有題寫的匾額「居廉讓之間」,實為露天而設,兩邊種植白梅、含笑、黃皮等樹,供「二居」與友人、學子吟詩寫生之用。

紫梨花館是居廉設帳授徒作畫的地方,館前原種有紫藤,鳳凰樹等花木,故稱「紫梨花館」,門上刻著晚清書法家居秋海所題「紫梨花館」木匾。當時,居廉常在此彈奏「嘯月」古琴,使得園中天簌盎然,幽雅宜人。

在紫梨花館室內西偏之處,是居廉授徒地方、作畫之所、東面為書房,後來的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等就是在這樣巧石奇設、花香四溢的「香國」接受著居派藝術的熏陶。

清代光緒年間,罷科舉倡新學,設立新學堂,開設圖畫課。居廉教授,並非求薪,他生活清貧,但愛惜人才,資質好而貧窮的學生,他寧願賣畫來支持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居廉在十香園20多年的美術教學,為嶺南地區培養了大批的美術人才。在居廉的苦心經營下,十香園以蒙館形式授徒,開啟廣東美術教學之先河,堪稱是我國最早美術學府之雛形。

十香園門下,在我國美術史上垂名的傑出弟子多達30多人。因而人們說,有了居巢、居廉和十香園,才會有嶺南畫派一大批的優秀傳人。嶺南名賢雅儒多到此尋幽訪勝。

清末名士潘飛聲有詩道:

久別相逢笑破顏,茅堂依舊好溪灣。

晴窗恰對疏疏樹,矮紙工描細細山。

暫撫菊松拼我醉,得餐薇蕨共君閑。

飢驅屢負棲岩約,明鏡驚看鬢漸斑。

此詩,道出了眾多文人騷客對十香園的悠悠嚮往和眷戀……

J. 嶺南畫派在繪畫技術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沒骨法」,用「撞水撞粉」法是什麼意思

沒骨又稱「墨骨」,顧名思義就是以墨作骨的意思,不用墨線勾勒,而用淡墨沿結構暈染,立體感較強,可參考清初「曾鯨(波臣)」的人物畫面部效果;撞水撞粉乃是嶺南居巢居廉兄弟開創,意思就是在剛畫上的筆墨痕跡上加大量的水或者粉,使之相「撞」,產生特殊的激勵效果.
這是我的理解,可能有謬,請您參考

閱讀全文

與居巢居廉創造什麼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