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他主要的成就是發明了地動儀英語

他主要的成就是發明了地動儀英語

發布時間:2021-12-16 01:25:42

『壹』 初中英語作文 你最喜歡的發明家,寫他的成就 榮譽 怎麼成功的 他的發明為什麼重要

My name is Jane.I like to go to school.I am in Class One,Grade Sven.
Our classroom is very beautiful and clean.There is a biackboard on the walland some beautifui flowers on the sill.There are two big trees behind our classroom .We often play games under the trees.
There are forty students in our class.Twenty students are grils and others are boys .We always help one another.We have five teachers.They teach us math,science,English,music and P.E.They all work hard.We like them very much.There are four classes in the morning and two classes in the afternoon every day.We study very hard.I like our class.

『貳』 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張衡生於公元78年,死於139年,是我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地震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張衡發明的儀器叫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據「後漢書」記載,地動儀以精銅鑄造 而成,圓徑達八尺,外形像個酒樽,機關裝在樽內,外面按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各設置一條龍,每條龍嘴裡含有一個小銅球,地上對准龍嘴各蹲著一個銅蛤蟆,昂頭張口,當任何一個方位的地方發生了較強的地震時,傳來的地震波會使樽內相應的機關發生變動,從而觸動龍頭的杠桿,使處在那個方位的龍嘴張開,龍嘴裡含著的小銅球自然落到地上的蛤蟆嘴裡,發出「鐺鐺」的響聲,這樣觀測人員就知道什麼時間,什麼方位發生了地震。
公元138年3月1日,這台地動儀西方的龍嘴張開了,銅球「鐺」的一聲落到蛤蟆嘴裡,測知洛陽以西發生地震。但由於洛陽沒有感到震動,所以很多人議論紛紛,說這台儀器不準。幾天以後,信使飛馬來報,距離洛陽以西一千多里的隴西(甘肅東南部)發生了大地震,這才使朝廷內外「皆服其妙」。近代的地震儀在1880年才製成,它的原理和張衡地動儀基本相似,但在時間上卻晚了1700多年。
我國第一個地震觀測台是1930年由著名地震學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鷲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奮斗,我國地震台由一個發展到幾百個,目前已擁有全國基本台網,大地震速報台網,都可以由地震儀記錄下來,並報送到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使我國地震觀測技術處於世界前列。

『叄』 張衡發明了地動儀,他是在什麼機緣下發明的

張衡是頓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對渾天儀進行了出色的改進,並利用齒輪系統很好地把握了渾天儀與計時漏壺的關系,使我們能夠從室內的角度有效地測量和測量恆星的位置。

張衡是世界上多才多藝、不可多得的天才。他是中國傑出的科學大師、作家、發明家、歷史學家和畫家。他在天文學、地震學、地理學、氣象學、力學、數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

『肆』 地動儀用英語怎麼說

地動儀
[詞典] Chang's seismograph;
[例句]中國的張衡在漢朝時發明了地動儀。
China's Zhang Heng invented the seismograph ring the Han Dynasty.
雙語例句 中中釋義

『伍』 他的巨大的成就使它成為名人(翻譯英語

His great achievement has made him famous.
祝進步,望採納。

『陸』 英語作文,寫張衡及他的主要成就和優秀品質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有兩項最重要的工作——著《靈憲》,作渾天儀.此外,在歷法方面也有所研究.
《靈憲》是張衡有關天文學的一篇代表作,全面體現了張衡在天文學上的成就和發展.原文被《後漢書·天文志》劉昭注所徵引而傳世.
《靈憲》作為一篇傑出的古代天文學著作,當然仍會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除了前面已經提到的各點外,比如文中還把嫦娥奔月的神話當作事實記載在內,甚至說嫦娥入月後化成了蟾蜍.至於文中流露的種種星占術思想,那是當時整個時代的風氣,倒也不必去苛求張衡.總之,盡管《靈憲》有一些缺點,但是它在天文學史上的意義並不因此而遜色.梁代劉昭贊頌張衡是「天文之妙,冠絕一代」,其評價的主要根據之一就是《靈憲》這篇傑出的著作.
製做渾天儀
張衡所做的渾天儀是一種演示天球星象運動用的表演儀器.它的外部輪廓有球的形象,合於張衡所主張的渾天說,故名之為渾天儀.這架渾天儀在《晉書"天文志》中有三處記載.
關於歷法工作
張衡曾參加過一次東漢王朝的歷法大討論,這件事發生在漢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據《漢書"律歷志》記載,張衡當時任尚書郎之職.這次大討論的起因是,有人從圖讖和災異等迷信觀念出發,非難當時行用的較科學的東漢《四分歷》,提出應改用合於圖讖的《甲寅元歷》.又有人從漢武帝「攘夷擴境,享國久長」出發,認為應該倒退回去採用《太初歷》.張衡和另一位尚書郎周興對上述兩種意見提出了批駁和詰難,使這二宗錯誤意見的提出者或者無言以對,或者所答失誤,從而為阻止歷法倒退做出了貢獻.
2.地震學
張衡的另一個有傑出貢獻的科學領域是地震學.他的代表作就是震爍古今的候風地動儀的發明.
3.機械技術
從上面所介紹的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的構造即可得知,張衡掌握了很高明的機械技術.他的朋友崔瑗在為他寫的墓碑中贊道:「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前一句是道他數學天文學知識之淵博,後一句則是贊他製造的各種器物之神奇.其實,神奇是由於他巧妙地運用各種機械技術的結果.
傳說他當時還製做過兩件神奇的器物.一件是有三個輪子的機械,可以自轉;一件是一隻木雕,能在天上飛翔.
4.數學
《後漢書"張衡傳》中提到,張衡寫過一部書叫《算罔論》.此書至遲到唐代已經失傳,以至唐代的章懷太子李賢懷疑張衡沒寫過這部書,而是因為《靈憲》是網路天地而算之,故稱《靈憲算罔論》.從《九章算術"少廣》章第二十四題的劉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謂「張衡算」,因此,張衡寫過一部數學著作是應該肯定的.從劉徽的這篇注文中可以知道,張衡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他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研究過球的體積,其中還定圓周率值為10的開方,這個值比較粗略,但卻是我國第一個理論求得π的值.另外,如果按照錢寶琮先生對《靈憲》的校勘:「(日月)其徑當天周七百三十分之一,地廣二百三十二分之一」,則當時π值等於730/232=3.1466,較10的開方有精密了.
5.其他方面的成就
張衡曾被唐代人看作是東漢時代的大畫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卷三記有:「張衡作《地形圖》,至唐猶存.」這幅《地形圖》中是否還有地理科學上的意義,現已無可考了.當時還流傳有他用腳畫一隻神獸的故事.故事雖然神化了,但也反映出張衡有很高的畫技.
他當過太史令,因而對史學也有許多研究.他曾對《史記》、《漢書》提出過批評,並上書朝廷,請求修訂.他又對東漢皇朝的歷史檔案作過研究,曾上表請求專門從事檔案整理工作,補綴漢皇朝的史書.這些上書均無下文.
他還研究文字訓詁的學問,著有《周官訓詁》一書.當時崔瑗評價說:廣大學者都對它提不出異議來.
他又是個大文學家,他的《二京賦》曾花了10年的創作功夫,可見其創作態度的嚴肅.這篇賦不但文辭優美,膾炙人口,而且其中諷刺批評了當時統治集團的奢侈生活,其思想性也是比較高的.他在河間相任期時創作的《四愁詩》受到文學史家鄭振鐸先生的高度評價,稱之為「不易得見的傑作」.他的《思玄賦》中有大段文字描述自己升上了天空,遨遊於眾星之間,可說是一篇優雅的科學幻想詩.除了上述諸文外,遺留至今的還有《溫泉賦》、《歸田賦》等20多篇,都是辭、義俱佳的力作.

『柒』 地震儀是哪個時期分明的,是誰發明的,是個什麼學家

地震儀
英語:Seismograph
地震儀是用來測量地震的方位的儀器。我國漢朝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這架儀器是銅鑄的,形狀像一個酒樽,四周有八個龍頭,龍頭對著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龍嘴是活動的,各自都銜著一顆小銅球,每一個龍頭下面,有一個張大了嘴的銅蛤蟆,儀器的內部中央有一根銅質「懸垂擺」,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為「八道,還有巧妙的機關。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懸垂擺撥動小球通過「八道」,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裡,發生很大的聲響。於是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經過公元134年的甘肅西南部的地震試驗,完全證實了它檢測地震的准確性。它比歐洲創造的類似的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可惜的是東漢地動儀早已失傳,現在我們看到的地動儀都是後人根據史籍復原的。
由於地動儀只是記錄了地震的大致方向,而非記錄地震波,所以相當於是驗震器,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地震儀。

現在的地震儀

記錄地震波的儀器稱為地震儀(seismograph),它能客觀而及時地將地面的振動記錄下來。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懸掛的重物的慣性,地震發生時地面振動而它保持不動。由地震儀記錄下來的震動是一條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線,稱為地震譜。曲線起伏幅度與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動的振幅相應,它標志著地震的強烈程度。從地震譜可以清楚地辨別出各類震波的效應。縱波與橫波到達同一地震台的時間差,即時差與震中離地震台的距離成正比,離震中越遠,時差越大。由此規律即可求出震中離地震台的距離,即震中距。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儀只能用於測量地震的強度、方向,並不能用於預測地震。

我國的地震測量技術的發展

公元132年,在京師(河南洛陽)盛傳著一個驚人的消息,說太史令張衡發明了一種儀器,可以觀測到發生地震的時間和方位。但也有人不相信,認為地震發生在幾百里以外,人怎麼能測出來呢?這不成「決勝千里之外」了嗎?
張衡生於公元78年,死於139年,是我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地震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張衡發明的儀器叫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據《後漢書》記載,地動儀以精銅鑄造而成,圓徑達八尺,外形像個酒樽,機關裝在樽內,外面按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各設置一條龍,每條龍嘴裡含有一個小銅球,地上對准龍嘴各蹲著一個銅蛤蟆,昂頭張口,當任何一個方位的地方發生了較強的地震時,傳來的地震波會使樽內相應的機關發生變動,從而觸動龍頭的杠桿,使處在那個方位的龍嘴張開,龍嘴裡含著的小銅球自然落到地上的蛤蟆嘴裡,發出"鐺鐺" 的響聲,這樣觀測人員就知道什麼時間,什麼方位發生了地震。
公元134年12月13日,這台地動儀西方的龍嘴張開了,銅球「鐺」的一聲落到蛤蟆嘴裡,測知洛陽以西發生地震。但由於洛陽沒有感到震動,所以很多人議論紛紛,說這台儀器不準。幾天以後,信使飛馬來報,距離洛陽以西一千多里的隴西(甘肅東南部)發生了地震,這才使朝廷內外「皆服其妙」。
近代的地震儀在1880年才製成,它的原理和張衡地動儀基本相似,但在時間上卻晚了1700多年。
我國第一個地震觀測台是1930年由著名地震學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鷲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奮斗,我國地震台由一個發展到幾百個,目前已擁有全國基本台網,大地震速報台網,都可以由地震儀記錄下來,並報送到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使我國地震觀測技術處於世界前列。

『捌』 製作了地動儀的東漢著名科學家 答案是誰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1] 。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裡。當時在京師(洛陽)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沒過幾天,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地區)有人快馬來報,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於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里,地動儀標示無誤,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

但由於歷史久遠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1] ,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2] (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當時利用這架儀器成功地測報了西部地區發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國的重視。這比起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早一千七百多年。

張衡地動儀的史書記載:
【南朝】范曄(398年-445年) ,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後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後漢書》。 其中《後漢書·張衡列傳》記載候風地動儀共196字: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

河南南陽張衡博物館內渾天儀(3張)

張衡在創作了渾天儀之後曾寫過一篇文章。此文全文已佚。只是在梁代劉昭注《後漢書·律歷志》時作了大段引述而使之傳世。劉昭注中把這段文字標題為《張衡渾儀》。稱之為「渾儀」可能是劉昭所作的一種簡化。在古代,儀器的定名並不嚴格。雖然後世將「渾儀」一詞規范為專指觀測儀器,但在隋、唐以前,「渾儀」也可用於表演儀器。

  • 瑞輪莢

  • 瑞輪莢是張衡別出心裁創造的自動日歷,它模仿神話中奇樹蓂莢的特徵,靠流水作用,從每月初一開始,一天出現一片葉子,到滿月出齊15片,然後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為止,循環開合。這個神話曲折地反映了堯帝時天文歷法的進步。張衡的機械裝置就是在這個神話的啟發下發明的。聽謂「隨月盈虛,依歷開落」,其作用就相當於現今鍾表中的日期顯示。

  • 指南車

  • 張衡製造的指南車利用機械原理和齒輪的傳動作用,由一輛雙輪獨轅車組成。車箱內用一種能自動離合的齒輪系統,車箱外殼上層置一木刻仙人,無論車子朝哪個方向轉動,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

  • 計里鼓車

  • 張衡創造的計里鼓車是用以計算里程的機械。據《古今注》記載:「記里車,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記里鼓車與指南車製造方法相同,所利用的差速齒輪原理,早於西方1800多年。

  • 獨飛木雕

  • 張衡製作獨飛木雕,是模仿鳥類高空翱翔的滑翔翼型設計。

  • 地形圖

  • 張衡也研究過地理學,根據他研究和考察的心得,畫過一幅地形圖。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三雲:「衡嘗作地形圖,至唐猶存。」

    閱讀全文

    與他主要的成就是發明了地動儀英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