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做到園林中的創造「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
關於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的思考
隨著建設生態住宅、綠色住宅呼聲的日益高漲,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開始在住宅小區建設的同時進行園林綠化、試圖為住戶營造優美的居住環境。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應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鮮明的個性,從而發揮最佳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堅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它主要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立地條件的合理利用, 二是對園林植物的選擇。 所謂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少動土方。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資金投入,降低維護成本,而且顯得朴實無華,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變地形比平面整齊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輕松、溫馨與浪漫,更富有詩情畫意。在園林植物的選擇上倡導以鄉土植物為主,還可適當選取用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區的植物種植結構。設計施工中應模擬自然生態進行布置,講求喬木、灌木、花草的科學搭配,創造「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
強調人性化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要特別強調人性化。人們進入綠地是為了休閑、運動和交流,因此, 園林綠化所創造的環境氛圍要充滿生活氣息, 做到景為人用, 富有人情味。人們能在樹蔭下乘涼、聊天、散步,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能在泥土和石縫中尋找小動物;老人們買菜回來能有個歇腳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戶入口,都要進行綠化,使人們盡量多接觸綠色,多看到園林景觀,可以隨時隨地地享受到新鮮空氣、陽光雨露、鳥語花香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
堅持高質量優美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關注生活區質量已成為當今住宅建設的發展趨勢。如今,人們對住宅小區綠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兩塊草地,三四個花壇,而是要求高標准、高質量。 一般情況下,綠化面積不少於建築面積的 30%。好一點的要達到 50%以上,並要與周圍環境高度協調和統一。在合理運用植物、園林小品、園路和鋪裝等前提下,特別要強調園林景觀與生活、文化的緊密聯接,在空間組織上達到一步一景,景隨步移的效果。住宅園林景觀環境必須同時兼備觀賞性和實用性,在綠地系統中形成開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娛樂設施、使休閑、運動、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間與設施融合在園林景觀中,營造有利於發展人際關系的公共空間。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園林景觀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歐式風格的大門和護欄以及雕塑等。
強調以綠為主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發揮,主要由樹木、花草的種植來實現,因此,以綠為主是住宅小區綠化的著眼點。目前有些設計過分強調標志性建築,佔用過多的宛若間建造園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綠化面積更加可憐。事實上,喬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復層種植結構,是強調以綠為主的具體體現,是增加綠量的基本保證。良好的植物景觀往往作為園林小品、甚至鋪裝、坐凳的獨特背景,通過色彩、質感等方面的對比突出園林小品以及鋪裝、坐凳所處的特定空間,起到點景的作用。以綠為主的另一層含義是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不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蔭型」的立體化模式。利用牆壁種植攀緣植物,可以弱化建築形體生硬的幾何線條,使這部分空間增加美化、彩化效果,從而提高住宅小區的生態效益。
強調創新住宅小區園林綠化設計與其它設計一樣, 要不斷創新, 切忌在不同的環境中作出相同的設計來。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不同於公園的設計,它應以自然為主線,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生活領域,使身居鬧市的人們能獲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雖然創新是一項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但是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這就是求園林設計者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而且要頭腦靈活,能夠不斷地將時代氣息和作品巧妙地融為一體,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人類。
總之,住宅小區的園林綠化設計要特別注重利用城市大環境資源,使小區與城市空間有良好的過渡與協調,為人們創造一個自然親切的居住空間。
⑵ 中國園林的意境是如何通過手法去創造的
在世界園林的發展史上,出現了兩個分支,一支是西方的規則式園林,另外一支是東方的自然式園林。西方園林講究對稱,以巨大的尺度創造出真實而有限的空間,東方園林則以「一峰山則太華千尋,一勺水則江湖萬里」的意境創造了無限的空間感。西方園林重在寫實,東方園林重在寫意。
中國古典園林是東方園林的典型代表,它綜合了山水畫、書法、建築、雕塑、植物學、園藝學等多種藝術形式,反映了中國的傳統美學思想。人們都喜歡用詩情畫意來形容中國園林的美,詩情畫意也已成為園林意境的代名詞。意境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經,佛家認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來冥境,得玄即真」。園林意境即指園林的詩情畫意,即詩情畫意在園林中的表現。
一、園林意境的特點。
園林意境首先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特點。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作品《送孟浩然至廣陵》中寫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帆船早已遠去,而送別的人還佇立在江邊悵望,詩人與孟浩然的深厚感情,詩中隻字未提,但卻溢於言表,這種在語言里沒有卻已表達出來的意境,是園林意境最基本的體現方法。
園林意境的創作同時也是指意在筆先,情景交融。只有用強烈而真摯的感情,去深刻認識所要表達的對象,經過高度的概括和提煉的思維過程,才能把這種感情溢於詩表,才能達到藝術上的再現,簡而言之,即意在筆先。一幅作品,首先要感動自已,才有可能感動別人。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園林作品的完成首先必須有創作者真情實感的投入,才有可能創作出意在筆先,情景交融的作品。
園林意境的欣賞具有意隨人異,境隨時遷的特點。站在作品欣賞的角度來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感受到的意境可能是大相徑庭的。我們創作的作品到底應該具有怎樣的意境,觀賞者體會到的可能又是什麼?網路上一度甚為流行的網文《悟空傳》中的一個片段,很好的反映出園林意境應具有的特點。犯錯的金蟬子(唐僧)取到真經後回到如來身邊,如來要考驗他有沒有悟道,從身邊拿起了一朵花,金蟬子愣住了,這時如來身旁的另一個弟子,迦葉尊者卻在一旁發出了微笑。
如來:你已悟道,可得我正法了!
金蟬子:你明白了他的意思,你即為你悟而笑,卻忘了天下那萬千笑不出之人。
新時期園林意境的創作應該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我們不能創造這樣的意境,只讓少數人發出會心的微笑,而不管萬千笑不出之人,如果把如來的拈花比做意境的話,我們說,這種意境是曲高和寡的,我們所要創造的園林意境不應該只為少數專業人士服務。
在園林意境特點的把握上,我們不能犯一個傾向性錯誤,即為了讓大多人理解而一轟而上,失去園林意境所應有的個性化特點,在這一點上,特別要防止媚俗、跟風的現象。我們所創作的園林作品,應該是形式多樣的,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園林意境是一種審美的精神效果,雖然不象一山、一石、一水、一花、一草、一木那麼實在,但它是客觀存在的,它是在生活美、自然美的基礎上升華產生的藝術美。園林意境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創作意境的過程中要做到「意在筆先,情景交融」,站在欣賞的角度上來說,可能是「意隨人異,境隨時遷」,我們創作的意境應該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
二、園林意境的表達方式。
園林意境常見的表達方式有形象、典型、聯想、模糊、點景及利用植物的特性美等方法。了解這些方法的基本常識,不僅有助於園林意境的創作,也有助於觀賞者理解、欣賞園林意境,提高園林觀賞水平。
形象表達即利用具體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園林中雕塑的處理是最典型的例子。岳飛墳前有鐵鑄的秦檜夫婦的雕塑,使人聯想到「江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詩句。我市星元醫院矗立的胡星元雕像,使人聯想到胡星元先生的事跡,聯想到愛國主義。
典型性表達是對自然界中自然美的高度概括,是園林意境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再創造。中國園林中的假山,並不是某一地區真山水的再現,而是經過高度概括和提煉出來的自然山水。自然山水的形態特徵有峰、脊、谷、麓,有雄、奇、險、秀、幽等景觀特點,用來表達深山大壑,廣畝巨澤。園林中的假山雖然尺度有限,但卻有置身於真山水之感,如果方法得當,就可以使觀賞者體會到「一峰山則太華千尋,一勺水則江湖萬里」的意境。
利用聯想的方法,由甲聯想到乙,由乙聯想到丙,使想像愈來愈豐富,從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蘇洲歷史最悠久的滄浪亭,單單是「滄浪亭」的園名就使人聯想到屈原的「世人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同時也聯想到漁夫的「滄浪之水清兮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濯吾足」。古典園林中常有用荷花的,即使荷葉凋零,也可以使人聯想到「留得殘荷聽雨聲」。聯想的方法,可以無限擴展園林的意境空間。
模糊性即利用事物的不定性來擴展園林意境。園林中處理人工溪流時,往往要將源頭和去路隱藏起來,取得似有源,似無盡的效果,意味深長。《白雨齋詞話》中寫道「意在筆先,神余言外。若隱若現,欲露不露,反復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終不許一語道破,恰恰道出了意境的天機,就是不能一語道破的那個意思。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有一亭,題名「亭亭亭」,乍一看使人摸不著頭腦,但如果到實地觀賞,就會看到亭前亭亭玉立的荷花,原來「亭亭亭」取的是亭前荷花亭亭玉立之意。
利用高度概括的園林題詠進行點景,可以升華景物的意境,使其由物質空間上升到精神空間。蘇州拙政園內有建築「與誰同坐軒」,與誰同坐呢,原來是宋代詞人蘇軾的「與誰同坐,清風、明月、我」,點出與清風為伴,與明月為友的意境。揚州個園,園內廣種修竹,個為竹的一半,同時也是竹葉的形狀,暗藏著主人孤芳自賞,借竹明志,像竹一樣「清逸脫俗」的性格特點,如果直名竹園則不免落入俗套。
利用植物的特性美,以及長期以來人們所形成的關於植物特性的共識,也是園林意境創作的常用手法。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桃李杏春風一家,八月桂花香的桂花則象徵喜慶豐收,牡丹代表雍榮華貴。這些利用植物特性美進行園林創作的方法,因為已經形成大多數人的共識,易於引起共鳴。
三、意境的創造。
有了好的意境,還要通過意匠去表現,意匠,即方法和技巧,要有相應的方法和技巧。意匠的形成,貫穿園林意境創造的整個過程。
意境的創造首先要簡。大膽的剪裁,應精於取捨,簡才能給人以想像的餘地,若象西方的規則式園林一樣,則沒有了想像的餘地。意境的創造同時還要誇張,藝術的典型性,要通過誇張的手法來實現,突出典型,必須誇張,但這種誇張應該是以真實為基礎的誇張。毛澤東的「離天三尺三」用誇張的手法道出高度給人的心理感覺,這種誇張是以觀者的心理感受為基礎的,雖極盡誇張,卻真實道出了人的心理體驗。意境的創造應以構圖為基礎。我國園林有一套獨特的布局及空間構圖方法,根據自然本質的要求經營位置,需要創作者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加以體會和理解。
中國的園林設計,特別強調意境的產生,這樣才能達到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所以說中國園林不是建築、山水與植物的簡單組合,而是有生命的情的藝術,是詩畫和音樂的空間構圖,是變化的、發展的藝術。意境並不是所有園林都能具有的,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產生的,在意境的變化中,要以最佳狀態而又有一定出現頻率的情景為意境主題。最佳狀態的出現是短暫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園冶》中所謂「一鑒能為,千秋不朽」。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尋味,引興成趣和深刻懷念。所以意境是中國千餘年來園林設計的名師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國園林具有世界影響的內在魅力。
⑶ 創造園林過程中我們得到什麼
其實在這個創造原理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很多啟發。最少我們明白了,環境對我們非常重要。
⑷ 創造 園林城市日記50字
「園林城市」是在中國特殊環境中提出的,它和我國傳統的私家園林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的前身是錢學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有些類似於歐洲國家提出的「花園城市」。他們都強調城市景觀的塑造,猶如繪畫一樣,用人為的審美情趣來建設城市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園林城市」凝聚著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
⑸ 簡述中國古代私家園林創造意境的手法
古代園林意境的營造手法
古典園林的造園過程中,一般要通過三個創作境界。即「生境」、「畫境」和「意境」。首先是「生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園林的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縮小。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相通,全園生動。其次是「畫境」,所謂畫境就是藝術美。即將自然和生活素材通過取捨、概括,經過藝術加工,使其「源於自然,高於自然」。最後是「意境」,即使用多種藝術手法,從「生境」和「畫境」升華,感受到美的境界。在傳承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營造上的典型手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咫尺山林,小中見大——有限的空間創造無限的意境
計成《園冶》說:「多方勝景,咫尺山林」;文震亨《長物志》也說過:「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咫尺山林式的園林造景其實就是把大自然的精華濃縮在有限的空間中,用以追求無限的意境。小中見大,則是調動景物與諸要素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比、反襯等手法的運用,造成視覺上的錯覺和聯想,合理利用比例和尺度等形式法則來構建空間,以達到在感官上擴大有限空間的效果。中國畫的創作中經常使用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手段,這同樣也是體現園林意境的重要手法。中國山水畫以「咫尺之圖,寫千里之景」,給園林創作以極大啟示。通過把大地山川等自然景色濃縮在園林中,創造出無限的意境。園林中的大小是相對而言的,即以有限的面積,創造無限的空間。園林中常常利用空間組合關系的變化來造成「小中見大」的錯覺,如採用園中園的方式來創造和擴大空間:通過園林建築、園牆、假山、植物等分隔空間;利用多種題材進行組景,使空間愈見其大。陳從周先生指出:「中國園林,往往在大園中包小園……它們不但給園林以開朗與收斂的不同境界,同時又巧妙的把大小不同,結構各異的建築物與山石樹木,安排的十分恰當……耐人尋味。」
2.2欲露而藏,含蓄有致——藏露得宜,平中見奇
在園林中,不論是近景還是遠景,高大的樓台還是小巧的亭榭,全部袒露,一覽無余總不如半藏半露顯得含蓄、深遠。我國古典園林吸收了中國畫含蓄有致的創作方法,反對一覽無余,主張「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愈露先藏的抑景手法。它介於隔和透之間,園內景物之間互為聯系,同時又互為掩映。這樣,就能構成層次豐富、境界深幽、情趣無窮的城市山林勝景。如蘇州拙政園,其藏露得宜,平中見奇。進門是一座假山,擋住視線是為藏。穿過山洞,至遠香堂南的山池,主景隱約可見,是半藏不露。至遠香堂,主景映人眼簾,是為露。這樣就能使園內景觀層次豐富、意趣無窮
2.3實中求虛、虛實相生—建築布局虛實相生,有助於意境的提升
中國畫家常用「密不透風,疏可走馬」來說明疏密、虛實關系在繪畫構圖中的重要性。園林景物的布置,也要注意有疏有密,有虛有實,使之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空間處理上,閉合是實,開敞是虛。虛虛實實,變幻莫測,可以加強藝術效果。如頤和園的前山建築較為密集,是為實;後山建築疏落,是為虛;這就使全園疏密有致。杜甫草堂陳列館一帶建築密集,而樹林內水池邊僅點綴亭榭,建築相對疏落,也形成了虛實對比。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經常採用實中有虛的藝術手法,來造成視覺上較大的景深。如在狹窄的天井側面,隔斷和粉壁牆前,種植芭蕉等綠色植物,搭配假山奇石,使之構成一幅立體畫面,用來打破視野上的局促感。另一種即景牆開窗,透過牆內觀看,牆外景色半隱半露,被引入了園內,加強了景深的空間感。再有假山留洞或者在牆上做一個假門,造成別有洞天的錯覺,取得特殊的效果。
2.4比德暢神、人化景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深化園林意境
古典園林是我國傳統文化大樹上的一顆碩果,它和我國古代哲學、美學思想以及倫理道德等密切相關。因此,一些文化典故、神話傳說便很自然地反映到園林之中,成為園林主人表達他們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的手段。「比德」說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自然審美觀點。所謂「比德」,即將人的道德情操比附於自然山水,使自然景物的屬性人格化,人的德行操守客觀化。在此,「比」即為比附、比擬、象徵之意,「德」意為倫理道德、品行操守、思想品性。「比德」就是將自然山水所具備的某些自然特徵和規律,比作人應借鑒的優良品德,即把山水美與人的良好品德等同起來。兩者相互比擬,通過這種相互比擬使主觀和客休交融在一起,從而使審美者在欣賞山水美景中得到思維上的陶冶,獲得美感。所謂「暢神」,實際上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就是指欣賞者憑借自然山水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在精神方面和思想角度得到滿足和放鬆,使主客體之間達到高度融合,純粹達到情感的抒發和精神的暢游。文人們在園林里堆山理水、栽植花木,不僅僅是為了創造完美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在園林景觀中「比德」,保持君子清凈高潔的品格,以山水木石的高潔品性自喻;他們要在其間「暢神」,讓自然的飄逸之氣充溢內心,使之超脫塵俗,以實現「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的「大我」。
水,生命之源,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種要素。古人稱水為園林的「血液」。中國古典園林有著「無園不水」之說。水,晶瑩剔透,柔媚且強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想像,是園林中最富有生氣的因素。園林無水則不活,無論走進哪個園林,人們只有看到水,才會真正體會到園林之美。有水,園林就更有生機;有水,園林就更顯意境。園林中的水寄託著我國古聖先賢的思想,也啟發陶冶著我們後來者的心智,水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靈魂。水,因其形而彰顯其美。園林之水,貴在曲折,形曲則意深。曲水流觴是中國古典園林理水的一種別具風格的形式,指古代文人們聚會於曲曲彎彎的水溪旁,以羽筋盛酒其中,任其在曲溪中漂游,人們沿溪而坐,當酒杯停在誰的座旁則飲酒作詩,有作詩飲樂的意境。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灌吾足」,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用水清灌纓比喻明世則仕,用水濁灌足比喻昏世則隱,意思是勸屈原大夫隨波逐流,不必過於執著,意欲可見一斑。水之意還體現在她的生機無限、孕育生命。水而植荷,生意盎然。一方面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情調;另一方而體現水融萬物,生生不息的意境。天地之美,園林概之;園林之美,理水載之。理水濃縮自然,有美、有德、有情、有意,大美不言,盡在理水之中。
2.5楹聯題記、點景明志—「文因景成,景借文傳」
我國古代造園大師一般都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他們非常重視在主要建築物和山石景點上題名點景,以文學藝術的形式最終對園景進行畫龍點睛式的勾勒和總結。其重要性可用《紅樓夢》第十七回中,賈政道出的一段話來說明:「若干景緻,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非常明確的指出,園林中的山石泉流和樓台亭榭等形式自身,在表情達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以楹聯題額等文學藝術形式來表達,能比較恰當地表現出造園家及園主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情趣。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詩文題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突出園林的主題。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突出整體園林的主題,代表性較強的有網師園、拙政園等。網師園取名「網師」,是由於園主人「宋宗元以『網師』自號,並顏其園,蓋托於漁隱之義,亦取巷名音相似也」。
第二方面是點景。拙政園中部景區的荷風四面亭,懸額「荷風四面」,亭柱上書有對聯:「四壁菏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亭中觀賞荷葉·垂柳,清風徐來,荷香沁人,無比貼切;蘇州留園的「聞木褲香軒」位於假山之上,旁邊遍植桂樹,中秋時節,月桂香飄四方,故取名「聞木褲香軒」,上書對聯:「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讀後似乎令人感受到桂花清新的香氣,點明此處奇石·香桂的迷人景象。這些都是通過題詠、楹聯等對園林意境起到點題的效果。蘇州拙政園西部池島轉角處的扇面亭,其景名題點可稱點景抒情的題名傑作。這個池邊小亭,背襯青翠的小山,隔岸與凌波浮水曲廊相對,是常見的臨水亭榭。但是由於題名「與誰同坐軒」,注人了特定含義,使意蘊得到了大大深化。此題名,源自蘇軾《點絳唇·杭州》中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來表達園主與明月清風為伍的高雅情操,同時也包含了對蘇東坡的崇敬之情。使這個極普通的水邊景點意境頓生。
摘自新浪網友,謝謝。
⑹ 園林最早是出現在哪裡
園林建設的發展隨著人們的審美觀念、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而不斷的上升,它更多地凝聚了當時當地人們對正在或未來生存空間的一種嚮往,在當代,園林選址已不拘泥於名山大川、深宅大府,而廣泛建置於街頭、交通樞紐、住宅區、工業區以及大型建築的屋頂,它所使用的材料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融入了很多如水體、燈光、音響等現代化的設施。
園林是指運用一定的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對當地進行築山、疊石、理水等地形方面的改造,然後種植各類突顯品味的樹木花草、營造嫻雅舒適的建築和布置曲徑通幽或者簡單大氣的園林小路等途徑創造出的優美自然環境和遊憩地。最初的園林范圍包括庭園、宅園、小游園、花園、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隨著園林學科的發展,森林公園、廣場、街道、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的游覽區以及休養勝地等都被納入園林的范圍之內。園林,在我國古代有很多不同的分類。在我國的古籍里根據不同的性質可分為園、囿、苑、園亭、庭園、園池、山池、池館、別業、山莊等,二美英各國也有Garden、Park、Landscape、Garden等不同之分。盡管它們的性質、規模等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圍內,經過一系列的建造園林的過程而創造出一個供人們觀賞、遊憩、居住的環境。創造這樣一個環境的全過程一般稱之為「造園」,而所謂的「造園學」就是研究通過什麼更好的方法可以創造出一個更好的環境。
隨著朝代和歷史的更新,這種供人遊憩的園林境域也因為內容和形式的不同而用過不同的名稱。比如中國殷周時期和西亞的亞述,把畜養禽獸供狩獵和游賞的地方叫做囿或獵苑。而到了秦漢時期,供帝王遊憩的地方被稱為苑或宮苑,供官署或私人遊玩休憩的地方被稱為園、園池、宅園、別業等。「園林」一詞的出現始於西晉以後的詩文中,如西晉的張翰《雜詩》有「暮春和氣應,白日照園林」,北魏的楊玄之《洛陽伽藍記》有「園林山池之美,諸王莫及。」到了唐宋以後,「園林」一詞作為供人遊玩休憩的地方已被廣泛的使用。
蘇州園林
到了現代,大家都知道園林已經不單單是作為遊憩之用,它的作用在環保方面有了新的意義,為保護和改善環境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因為所有的園林中都會種植大量的植物,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凈化空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塵埃,減輕污染;可以調節空氣的溫度、濕度,改善小氣候;還有減弱雜訊和防風、防火等防護作用。除了環保的作用之外,園林在人們的心理上和精神上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當人們置身於景色優美、環境安靜的園林中,可以消除工作帶來的緊張和疲乏,使腦力、體力得到恢復和放鬆。現在的園林中還開展了大量的文化、游樂、體育、科普教育等活動,這些更讓園林在人們的精神和知識方面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從園林的布置方式上說,園林可分為規則式和自然式兩大類,其中規則式多出現在西方園林,如義大利宮殿、法國台地等,但是我國的皇家園林也屬於規則式園林。而自然式的代表也多出現在我國的私家園林,如蘇州園林、嶺南園林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規則式和自然式搭配的。
⑺ 簡述如何通過築山理水創造園林美
座園林些山水或者側重於植物造景或者建築密度較般情況總土、水體、植物建築四者結合築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築營造邊便相應造園四要素
⑻ 蘇州拙政園如何寄情於景來創造園林景觀
么也
⑼ 園林是指利用什麼因素和什麼因素所創造的景觀
園林景觀的基本成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軟質的東西,如樹木、水體、和風、細雨、陽光、天空;另一類是硬質的東西,如鋪地、牆體、欄桿、景觀構築。軟質的東西稱軟質景觀,通常是自然的;硬質的東西,稱為硬質景觀,通常是人造的。萬漪景觀認為就是由這2個因素才創造出了景觀。
⑽ 如何創造中國園林中的意境美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運用延伸的空間和虛復空間的特殊手法,組織空間,擴大空間,鋼花園林景深,豐富美的感覺。虛復空間是多種物體構成的園林空間由於光的照射通過水面、鏡面或白色的反射而形成的虛假重復的空間,即所謂的倒影,照影,陰影。造園藝術常用比擬和聯想的手法,使意境更為深邃。運用使問題句表現園林意境。運用植物恰如其分的營造氛圍。掇山理水,山因水活,山環水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