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如何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答:
一、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正確處理教和學的關系。
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摒棄「教師為中心」的思想,樹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學生觀。
二、老師要善於組織和引導。
三、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求教師不能把課本奉為經典,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只「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
四、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求教師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五、積極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求教師積極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B. 如何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要確立「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的思想,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努力做到如下幾點:一是盡力 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通過巧妙的有趣的導入,使學生從上課一開始就感受 到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創設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環境, 創設有利於他們自主學習的氛圍。二是盡力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機會,例如多讓學生動手 、動口、動腦,多讓學生讀書,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多讓學生鑽研探究,多讓學生深 入思考,多讓學生提出問題,多讓學生互相交流,多讓學生討論爭辯,等等。在教學過程中 ,要盡量啟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絕不能包辦代替。三是盡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和習慣,要打消學生的依賴心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有很大的學習潛力 ,許多問題通過自己的鑽研能夠解決。同時,還要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例如怎麼入手,怎 么鑽研,怎麼提出問題,怎麼學記敘文,怎麼學議論文,怎麼學小說、詩歌等,常言道:「 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重要。」要使學生認識到,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意 識和習慣,這是一輩子受益無窮的。總之,《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 人」,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新的先進的教育 思想觀念的體現,指明了當前教學改革的方向。
C. 語文教學中 怎樣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個比較大的話題。
教師要創設語境,善於啟發,讓學生更主動參與,在參與中多所引導,多所肯定。
教學,更多的是知識的落實,能力的培養,心智的健全。創新不宜過於刻意追求,創造只能是「妙手偶得之」。
D. 如何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愛學樂學
1.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起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同時還是語文課堂教學優化設計的依據,簡明的教學目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切忌籠統、空泛的多而雜的教學目標設計。
2要「精於施教」。 「精於施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一貫倡導的教育思想,他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所以,教師就要朝著促進『反三』這個目標精要的『講』,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精於施教」特別強調「教為主導」的重要性,其核心是一個「精」字,「精」是指教師講解內容的精當,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知識點因勢利導,舉一當十的啟智促思的訓練。「精」著眼於點撥,教師要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那樣「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的火葯未被點燃」,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充分發揮教師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的需要,因勢利導,啟發思維,排除疑難,教給方法,發展能力,葉聖陶先生說:「教師之教,不在於全部講授而在相機誘導」。「相機誘導」也就是適時點撥。因而,以此引導學生去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體現他們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你不斷的更新教學觀念,擺正教師在課堂中的位置,才能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要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以傳授知識為主,語文課滿堂灌的形式,進行繁瑣的課文分析等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語文學習方式。素質教育即要求學生打好基礎的,又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課堂教學要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活動,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移到以「學」為重心,並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並不是排斥「教」,更不是不要教師的講授。所以我們提倡「精於施教」。
3要讓學生樂學,必須讓學生在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學習。因此,教師要善於調控自己在課堂上的情緒表現。教師一進課堂,必須事事處處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用和藹慈祥的目光覆蓋全體學生,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老師重視的、關注的,在這樣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產生情感的遷移,從而使學生「新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二、教法靈活多變,激起學生興趣
我們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每一個人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學生更是這樣。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才能在學習中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教師應發揮自己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的作用,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已知探求新知。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教」更好地服務於「學」為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常有新鮮之感。如可在具體閱讀時,要避免「千課一面」的模式,有的可直入重點,中心突破;有的可篇未入手,逆推導讀;有的可抓住一點,輻射全文等等。
三、重視傳授學法,指導學生會學
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教師傳授學法顯得尤為重要。古人雲:「授之以魯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也就強調了教其方法的重要性,即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正如葉聖陶先生的精闢論述:「教學比如扶孩子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所謂「扶」是指教師用一定的方式方法進行啟發、引導和講解。所謂「放」就是讓學生嘗試、運用「扶」時的方法,去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過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過程。學法指導有:注重學習過程,概括學法;教師典型示範,展示學法;舉一反三,遷移學法;緊扣教材特點,指點學法等等。當然,我們要注意,學法的傳授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提倡質疑問難,促使學生好學。通過質疑可以使教學更有的放矢,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總之,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提高教學包括語文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整體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本著「以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學生觀;發揮師生兩個主動性、創造性的教學觀;開放的、與現實生活和兒童實際緊密聯系的大語文教育觀。」
一、一方面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學習。還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條件的。
學習語文的方法、習慣。學生如果在大量的、自主的語文實踐中,漸漸領悟、習得,積累了一些好的學習方法,養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甚至學會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語文,學生就真的「會學」語文了,實現了葉聖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理想境界。
二、要發揮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以指導學生「愛學」語文,「學好」語文,「會學」語文。
教師還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發揮組織、引導、指導、輔導的作用。教師的指導,要以學生的學情為依歸。要目中有學生,目中有學情,要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的前提下來「導」,要順著學生的學,就大家共同關心的「疑」「惑」來「導」。在「導」中要重視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語文的習慣。而這些方法、習慣,不應是教師講出來的,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一點一點發現的、領悟的、小結的、歸納的。引導並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引導並教會學生質疑問難、引導並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引導並激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例如在教學高年級古詩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確立學習目標、方法,教師在必要的地方加以點拔;學生在小組合作研究中解決學習目標並全班展示學習成果體驗學習的快樂,教師在學生共同存疑的地方加以輔導,並讓學生及時總結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質疑,解難。
三、教師要想在創造性的教學中,做一個稱職的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要不斷轉變觀念,用現代教學論武裝自己;要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開發語文課程資源,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這方面充分利用網路平台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還要虛心地向教育對象——小學生學習,學生中不僅蘊藏著巨大的學習潛能,而且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教學相長」,在21世紀,絕對是一個真理。
如何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呢?
一、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愛學樂學
1.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起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同時還是語文課堂教學優化設計的依據,簡明的教學目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切忌籠統、空泛的多而雜的教學目標設計。
2要「精於施教」。 「精於施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一貫倡導的教育思想,他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所以,教師就要朝著促進『反三』這個目標精要的『講』,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精於施教」特別強調「教為主導」的重要性,其核心是一個「精」字,「精」是指教師講解內容的精當,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知識點因勢利導,舉一當十的啟智促思的訓練。「精」著眼於點撥,教師要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那樣「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的火葯未被點燃」,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充分發揮教師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的需要,因勢利導,啟發思維,排除疑難,教給方法,發展能力,葉聖陶先生說:「教師之教,不在於全部講授而在相機誘導」。「相機誘導」也就是適時點撥。因而,以此引導學生去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體現他們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你不斷的更新教學觀念,擺正教師在課堂中的位置,才能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要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以傳授知識為主,語文課滿堂灌的形式,進行繁瑣的課文分析等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語文學習方式。素質教育即要求學生打好基礎的,又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課堂教學要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活動,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移到以「學」為重心,並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並不是排斥「教」,更不是不要教師的講授。所以我們提倡「精於施教」。
3要讓學生樂學,必須讓學生在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學習。因此,教師要善於調控自己在課堂上的情緒表現。教師一進課堂,必須事事處處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用和藹慈祥的目光覆蓋全體學生,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老師重視的、關注的,在這樣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產生情感的遷移,從而使學生「新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二、教法靈活多變,激起學生興趣
我們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每一個人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學生更是這樣。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才能在學習中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教師應發揮自己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的作用,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已知探求新知。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教」更好地服務於「學」為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常有新鮮之感。如可在具體閱讀時,要避免「千課一面」的模式,有的可直入重點,中心突破;有的可篇未入手,逆推導讀;有的可抓住一點,輻射全文等等。
三、重視傳授學法,指導學生會學
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教師傳授學法顯得尤為重要。古人雲:「授之以魯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也就強調了教其方法的重要性,即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正如葉聖陶先生的精闢論述:「教學比如扶孩子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所謂「扶」是指教師用一定的方式方法進行啟發、引導和講解。所謂「放」就是讓學生嘗試、運用「扶」時的方法,去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過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過程。學法指導有:注重學習過程,概括學法;教師典型示範,展示學法;舉一反三,遷移學法;緊扣教材特點,指點學法等等。當然,我們要注意,學法的傳授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提倡質疑問難,促使學生好學。通過質疑可以使教學更有的放矢,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總之,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提高教學包括語文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整體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本著「以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學生觀;發揮師生兩個主動性、創造性的教學觀;開放的、與現實生活和兒童實際緊密聯系的大語文教育觀。」
一、一方面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學習。還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條件的。
學習語文的方法、習慣。學生如果在大量的、自主的語文實踐中,漸漸領悟、習得,積累了一些好的學習方法,養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甚至學會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語文,學生就真的「會學」語文了,實現了葉聖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理想境界。
二、要發揮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以指導學生「愛學」語文,「學好」語文,「會學」語文。
教師還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發揮組織、引導、指導、輔導的作用。教師的指導,要以學生的學情為依歸。要目中有學生,目中有學情,要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的前提下來「導」,要順著學生的學,就大家共同關心的「疑」「惑」來「導」。在「導」中要重視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語文的習慣。而這些方法、習慣,不應是教師講出來的,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一點一點發現的、領悟的、小結的、歸納的。引導並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引導並教會學生質疑問難、引導並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引導並激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例如在教學高年級古詩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確立學習目標、方法,教師在必要的地方加以點拔;學生在小組合作研究中解決學習目標並全班展示學習成果體驗學習的快樂,教師在學生共同存疑的地方加以輔導,並讓學生及時總結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質疑,解難。
三、教師要想在創造性的教學中,做一個稱職的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要不斷轉變觀念,用現代教學論武裝自己;要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開發語文課程資源,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這方面充分利用網路平台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還要虛心地向教育對象——小學生學習,學生中不僅蘊藏著巨大的學習潛能,而且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教學相長」,在21世紀,絕對是一個真理。
E. 如何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課程標准》「教學建議」第一條明確指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即在語文教學中,強調師生交往、平等對話,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新的課程標准倡導師生平等交往的教學行為,這有助於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平等交流,可以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課程標准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主人」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在某種意義上,得由教師來幫助養成,要尊重「主人」,尊重其個性差異,鼓勵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組織者和引導者」要轉變觀念,加強自身建設,以創新精神和嶄新姿態組織好語文教學工作。
F. 如何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首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起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同時還是語文課堂教學優化設計的依據,簡明的教學目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切忌籠統、空泛的多而雜的教學目標設計.
其次,要「精於施教」.只有更新教學觀念,擺正教師在課堂中的位置,才能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以傳授知識為主,語文課滿堂灌,進行繁瑣的課文分析等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語文學習方式.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打好基礎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課堂教學要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活動,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移到以「學」為重心,並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並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師的講授.所以我們提倡「精於施教」.
G. 在教學中怎樣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我認為,要確立「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的思想,在教學中,努力做到:盡量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巧妙地激趣、導入,使學生從上課一開始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創設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學習環境,創設有利於他們自主學習的氛圍。
盡力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機會,多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多讓學生讀書,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多讓學生鑽研探究,多讓學生深 入思考,多讓學生提出問題,多讓學生互相交流,多讓學生討論爭辯,等等。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啟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絕不能包辦代替。
盡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要打消學生的依賴心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有很大的學習潛力,許多問題通過自己的鑽研能夠解決。同時,還要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例如怎麼入手,怎麼鑽研,怎麼提出問題,怎麼學記敘文,怎麼學議論文,怎麼學小說、詩歌等,常言道:「 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重要。」要使學生認識到,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意 識和習慣,這是一輩子受益無窮的。總之,《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新的先進的教育 思想觀念的體現,指明了當前教學改革的方向。
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要發揮教師的積極性,《語文課程標准》同時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校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實際上是師生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完成的,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進行的,教師有學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師擔負著學生學習的組織責任,例如一堂課,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和學 生的情況,確定教學的任務、目標和重點,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教師擔負著一堂課教學過程、步驟、環節、節奏的組織,使學生在課堂上科學有序地進行學習;教師應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法,使學生學得更有興趣,效果更好。例如在教學 中根據不同的情況,有的環節選用對話的方法,有的環節選用朗讀、誦讀的方法,有的環節 選用討論的方法,等等。這樣不斷變換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靈活,更加生動活潑,使學生更有興趣。教師肩負著答疑和傳授知識的任務,學生在學習中總會產生許多問題,教 師就要准確地給予解答,學生畢竟要學習一些知識,學生學習知識是提高素質的一個重要方 面,教師應該傳授的知識必須傳授,不能推卸責任。第五,教師還應該不斷地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並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另外,除了課堂教學教師要充 分發揮作用之外,還要組織學生的語文課外活動,使學生在課內外結合的實踐中學習語文。
H. 1.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學建議是「實施建議」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中貫穿的一個思想是樹立現代語文的教育觀:「包括以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學生觀;發揮師生兩個主動性、創造性的教學觀;開放的、與現實生活和兒童實際緊密聯系的大語文教育觀。這一部分首先講了一些原則問題,即要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四個關系;而後具體到教學各個方面,闡述如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大力改進語文教學。
一方面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學習。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在以往的接受學習中,往往被教師剝奪了,現在要一一還給學生。這些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個是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並且使這種興趣長久地保持,學生就一定「愛學」語文。
一個是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學生如果能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就會對語文學習充滿自信,就一定能「學好」語文。
一個是學習語文的方法、習慣。學生如果在大量的、自主的語文實踐中,漸漸領悟、習得,積累了一些好的學習方法,養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甚至學會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語文,學生就真的「會學」語文了,實現了葉聖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要發揮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以指導學生「愛學」語文,「學好」語文,「會學」語文。
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樣,每一個學生必然熱愛你,必然喜愛你所教的語文課程。如果你能不斷地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打動學生,不斷地用自己對祖國語文的熱愛影響學生,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一定會越來越濃。
教師要重視創設學習語文的環境,使學生在校園、在走廊、在教室,都置身於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環境之中;教師在課上要營造融洽的學習語文的氛圍,寬松,愉悅,師生之間極具親和力,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可以發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不斷地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展示課內學習所得,展示課外學習收獲,肯定每個學生學習的進步,使每個學生特別是使「後進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愉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是最好的動力。」個個都是成功者,個個都企盼獲得更多、更大的成功,還愁學生學不好語文嗎?
教師還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發揮組織、引導、指導、輔導的作用。教師的指導,要以學生的學情為依歸。要堅決摒棄形形色色的「牽著學生走」的「導」,要目中有學生,目中有學情,要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的前提下來「導」,要順著學生的學,就大家共同關心的「疑」「惑」來「導」。在「導」中要重視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語文的習慣。而這些方法、習慣,不應是教師講出來的,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一點一點發現的、領悟的、小結的、歸納的。這樣的方法才是活的、管用的方法,這樣的習慣才是對自己有觸動、願養成的習慣。引導並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引導並教會學生質疑問難、引導並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引導並激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每一節語文課上都要做的十分重要的指導工作。
教師要想在創造性的教學中,做一個稱職的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要不斷轉變觀念,用現代教學論武裝自己;要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開發語文課程資源,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還要虛心地向教育對象——小學生學習,學生中不僅蘊藏著巨大的學習潛能,而且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教學相長」,在21世紀,絕對是一個真理。
I. 如何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在教學中,教師指引學生學習的方向,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好教學活動的組織安排。從這個角度上講,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客體。
2、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教師的主導過程不是直接實現的,必須變「教的目的」為「學的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教育教學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
從這個角度上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職責就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可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排斥教師的主導地位。只有承認兩者的辯證關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3、敢於主導。教師要敢於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認真備課,創造性地上好課,並在教學時提出明確的教學目的、任務,組織好課堂紀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4、要善於主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主要靠教師啟發引導,靠教師的教學藝術及教學機智。
一方面要發揚民主,和學生交朋友,做到教學相長。一方面,教師應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學習,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廣泛想像,真正做到主動地學習。
(9)結合實例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基本階段 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即教學過程的操作程序。一般認為教學過程應包括以下幾個相互聯系的基本階段:
1、激發學習動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認識的主體,存在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其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其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方面。激發學習動機的方法很多。
如:圍繞教學內容提出引人思考的問題;講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趣事;演示引人注目、給人以新知的材料;巧妙的指出所學內容與原有知識的內在聯系及對未來的學習意義等。這一階段不宜費時過多,一旦學習動機被引發出來,應立即投入學習,並注意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予以強化。
2、感知教材
感知教材即對所學教材內容獲得感性認識。教材是人類實踐經驗的載體,是書本知識。學生理解書本知識的過程,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結合的過程。學生想要准確地理解書本知識,就需要對它充分地感知。感知得越全面,越充分,就越容易形成表象和概念,從而為深入地理解教材打下基礎。
學生對教材的感知,主要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有關的感性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和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進行感知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針對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通過參觀、實習、實驗或調查獲得感性映象,形成表象。
二是教師利用各種直觀教具,有目的地進行直觀演示。三是教師利用口頭語言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生動形象地描繪。
3、理解教材
理解教材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經過思維加工,由表象上升為概念,並通過判斷和推理,以揭示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這一階段的任務在於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以理解教材可採用如下方式:一是引導學生對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和概括、比較和對照、歸納和演繹。二是在上述思維活動的基礎上,找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用確切的語言給概念下定義。
4、鞏固知識
鞏固知識是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進而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繼續獲取新知識的必要環節。鞏固教材,離不開記憶力。因此,引導學生掌握記憶的規律和方法,培養記憶能力,使學生把所學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中,並在需要時能迅速地再現出來,就成了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
鞏固知識的途徑是復習。復習包括傳授和學習新教材過程中的復習,也包括總結性復習。
5、運用知識
這是引導學生把知識轉變為技能技巧的階段。學生只有運用知識,做大量的練習和作業,或進行實習、實驗、操作和社會實踐,才能實現這一轉化。
學生運用知識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二是在社會實踐中運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知識又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最初運用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准確性。二是熟練運用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速度和效率。教學中要在學生能正確運用知識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學生熟練運用知識的程度。
6、檢查學習效果
檢查是為了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檢查教師的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要做好這項工作。
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通過一系列課堂教學來實現。這幾個階段標志著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至於某節課包括哪些階段,則要根據學科性質、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對新教材的准備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