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盲文是誰發明的
盲文或稱點字、凸字,是專為盲人設計、靠觸覺感知的文字。透過點字板、點字機、點字列印機等在紙張上製作出不同組合的凸點而組成,一般每一個方塊的點字是由六點組成。 它是由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於1824年創造的,故國際上通稱盲文為「布萊爾(Braille)」。
Ⅱ 盲文是誰發明的
路易·布萊爾(Louis Braille),也有人翻譯為劉易斯·布萊葉。 布萊葉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裡,他3歲時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傷了一隻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隻眼睛,以致雙目失明。 布萊葉的父母沒有放棄對這個盲孩子的培養。父親在木板上用釘子組成字母,教他認字,後又送他到村裡的小學讀書。布萊葉學習既刻苦又聰明,深受老師和校長的喜愛。 1819年,布萊葉被送進巴黎皇家盲人學校。盲生的課本,用放大的凸版的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來很慢,書寫更困難,而且課本的數量很少,大部分課程靠口授。布萊葉學習刻苦、成績好、求知慾強,但沒有可供閱讀的書籍。他由此意識到,必須創造一種容易摸讀和書寫的盲文,才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1821年,有一天學校校長請來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給學生們講授和示範一種「發音」法,或叫「夜間書寫」法符號,它是一種用兩行各6個凸點的符號來表示各種音標的方法, 是專為夜間作戰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絡而創造的。年僅12歲的布萊葉聽完這個報告後,激動地對巴比埃說:「以凸點代替線條的方法肯定可以創造新的盲文……」 此後,布萊葉專心致志地研究這種盲文:究竟需要多少凸點為最佳?怎樣編排字母和其他符號?用什麼樣的寫字工具?點距應多大…… 1824年,剛滿16周歲的布萊葉從人的體形受到啟發。他想,每個人都有兩個肩膀、兩臂和兩個膝蓋,在這些部位上若各加上一個凸點,不就成了放大了的6個凸點了嗎?多麼有意思的6個點啊!經過一番精心安排,一套以不同方式排列、有規律可循的法語字母方案擬定出來了。6個凸點,加上空白,共有64個變化。 1829年,布萊葉在原方案基礎上加入了數學符號和音樂符號。他把這個方案首次向皇家盲人學校全體師生宣讀,要求校領導予以審查和推廣。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布萊葉盲文讀物。 但是,布萊葉的6點制盲文遭到校領導的反對,他們堅持延用原來的盲文,不準布萊葉在學校傳授和使用他的盲文。布萊葉又把修改後的盲文方案提交給法國學術研究院的教授們,請他們評價,但得到的回答仍是否定。 布萊葉從盲人學校畢業後,一直留校任教。他曾擔任過代數、幾何、史地和音樂的教學工作。盡管他工作繁重,健康狀況不佳,又遭遇很大挫折,但他並不氣餒。由於他的盲文具有很大的 優越性,既便於摸讀,又便於書寫,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學校里不準學,他們就在校外偷偷地跟布萊葉學,並義務為他作宣傳。 1851年12月,這位年輕的發明家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的一個女學生在一次盛大的音樂會上演奏鋼琴。這個雙目失明的盲人,對音樂皇冠上的明珠———鋼琴,竟有如此嫻熟的演奏技巧,令觀眾大為驚嘆!他們紛紛要求她介紹學習鋼琴的經過,並傳閱擱在鋼琴上的盲文樂譜。而這位女學生則將自己的成就完全歸功於老師布萊葉,她把他怎樣創造盲文,又怎樣耐心地教她,以及這種盲文至今尚未被學校當局所採用的情況一一講了出來,大家深受感動。第二天,巴黎報紙上詳細登載了這則消息。巴黎皇家盲人學校在社會輿論壓力之下,不得不採用了布萊葉的盲文。 1852年1月,消息傳到布萊葉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為自己的辛勤勞動成果終於被承認而感到欣慰。不久,他即去世,年僅43歲。 布萊葉逝世後,他發明的6點制盲文逐漸為世人承認。1887年,布萊葉的盲文被國際公認為正式盲文。為了紀念這位卓越的創造者,1895年,人們將他的姓——布萊葉,作為盲文的國際通用名稱。
Ⅲ 字是誰發明的呀
字不能說是某一個人發明的,其產生和演變有一個漫長和復雜的過程。
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表意符號」演變成了比較定型的「甲骨文」。這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被刻在動物的骨頭上和烏龜的龜板上的文字,從殷墟中發現的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直系祖先,這一點就可以證明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幾千年以來,中東人都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象形文,只有中國現代人能讀懂一些殷商時期的「甲骨文」。
Ⅳ 盲文是誰發明的
1829年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發明了點字,它是用六個凸點組成的符號體系,以點數的多少和點位的不同來區分不同的符形,可變化成63個不同的圖形符號,是現代國際上普遍使用的盲文形式。
我國最早使用的通用漢語盲文叫"康熙盲字",俗稱"408"。它是一種代碼性質的盲字,以兩方盲符的排列組合,組成408個號碼,代表漢語的408個音節,每個音節按一定規律變換其圖形可以表示四聲。
Ⅳ 文字是誰發明的
在中國,傳說抄文字是由倉襲頡發明的。
《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Ⅵ 誰發明了盲文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盲人文字,叫做布拉爾(Braille)點字,它是由盲人路易·布拉爾發明的。
早在1819年,法國有一個叫巴比爾的炮兵上尉,為了夜戰的需要,發明了一套符號來代替字母。他在紙板上鑲上一個個凸起的圓點,讓夜戰的士兵用手指摸索著閱讀。這種稱之為夜讀文字的符號系統,由於每個字母都要用12個圓點來表示,比較復雜而且較難掌握。法國人路易·布拉爾5歲失明後入巴黎盲人學校讀書。20歲時,他進入巴黎皇家青年盲人學院攻讀,當時學校已採用巴比爾所創制的夜讀文字進行教學。布拉爾對其進行了系統的簡化,改12點為直3橫2的6點,並依照點的多少及部位的變化來分別表示26個拉丁字母及詞句、標點等。將這些圓點刺在紙上,盲人就可用手指觸摸而懂得文字的意思了。後來,這種簡便易學的摸識文字逐漸發展成為今天國際上通用的布拉爾盲人文字系統。
1878年英國傳教士穆威廉把點字傳入我國,結合我國當時的特點,搞出了第一個漢語盲文方案《康熙盲字》。而後出現了閩南話(1898年)、南京話(1900年)、廣東話和客家話的方言漢語盲文,這些都是用拼音形成的。1953年教育部推行由盲人黃乃設計的以注音字母為字母基礎,以普通話為拼音標准,參照布拉爾盲字元號體系的全國統一規定的漢語盲文點字,即現行的漢語盲文。
Ⅶ 漢字是誰發明的
倉頡,稱蒼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裡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麼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
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挺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
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上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7)點字是誰發明的呀擴展閱讀: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甲骨文。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漢字是意音文字,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里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音、形、義統一的特點。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方塊狀字,所以又叫方塊字。
如「車」「上」「明」等,「車」「上」「明」用字的形體來直接表達語言里的詞義;「問」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門」表音,「口」表意。
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漢字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Ⅷ 字是誰發明的
那隻是傳說. 目前能推測的文字只有商朝的甲骨文. 外國的.. 恩有 希臘的 拼音文字 兩河流域 的 契形文字 還有 埃及文明 的 象形文字 這些文字都無法推究是誰發明的. 只能推測或者神話傳說 倉頡造字 倉頡,姓侯剛,號史皇氏,黃帝時史官,漢字創始人,被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城西北35華里吳村有倉頡陵、倉頡廟和造書台,史學家認為倉頡生於斯,葬於斯。 相傳 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 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打一連環結。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了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一種文字來。 傳說倉頡;四目重瞳,非常聰明,有一年,倉頡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陽虛之山(現在陝西省雒南縣),臨於玄扈洛?之水,忽然看見一支大龜,龜背上面有許多青色花紋。倉頡看了覺得稀奇,就取來細細研究。他看來看去,發現龜背上的花紋竟是有意義可通的。他想花紋既能表示意義,如果定下一個規則,豈不是人人都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幺? 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倒也看得明白。倉頡把這種符號叫作"字"。倉頡造字成功,發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聽到鬼哭魂嚎。為什幺下粟如雨呢?因為倉頡造成了文字,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自然值得慶賀。但鬼為什幺要哭呢?有人說,因為有了文字,民智日開,民德日離,欺偽狡詐、爭奪殺戮由此而生,天下從此永無太平日子,連鬼也不得安寧,所以鬼要哭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 有一次,倉頡就是從這些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的史實出了差錯,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事後,倉頡愧而辭官雲游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三年後他回到故鄉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就叫做字。 倉頡的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來的。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倉頡首創文字的事後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乃賜倉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後來,上天知道了這件事,下了一場穀子雨獎勵倉頡。這便是人間穀雨節的由來。 從白水縣城出發,沿渭(南)清(澗)公路下洛河,然後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吉普車在高原的溝岔間跑了一個小時左右,才來到了倉頡廟所在的史官村。這座已有1800餘年歷史的倉頡廟已被國務院正式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倉頡陵在吳村西側,與倉頡廟西東相望,是一個高五米的大土丘。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存。陵前翁仲,石獅俱存,並建有石坊,上書「倉頡」二字。倉頡廟,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刻記載,「歷漢唐以來,未嘗稍替」。如今看到的倉頡廟是明清時的建築,佔地約兩千七百平方米,座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對,雕刻精美雅緻;山門、二門皆為硬山式建築,拜殿、正殿和寢閣大方美觀。還有明代名人篆額題聯和倉頡夫婦的石雕。廟內碑刻林立,松柏蒼翠,楊柳依依,樓台亭閣鱗次櫛比,整個建築雄偉壯觀 告別「結繩記事」的年代 中國古書上有「結繩記事」、「契木為文」等記載,這是早期記事常用的方法,可惜這些物質無法長久保存下來,所以當時的記事情況已無法知曉了。但安陽小屯發現了十五萬片甲骨卜辭,在龜甲與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當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總字數達到3500個上下。從甲骨文字結構來說,除了象形以外,形聲、會意、假借等比較進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應用。可見在三千餘年前的商代文字已達到了相當完備程度,那幺在它以前一定有個更長的發展過程。 考古發現證明,中國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龜甲上刻劃符號了。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發現了在陶器上刻劃的符號有數十種之多,其中有些與甲骨上所見的字類似,因而有人認為它們就是早期文字。至於在龍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發現的朱書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國的漢字至少已有四千餘年的歷史。文字的出現既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不斷積累、不斷總結的結果,所以倉頡很可能是總結整理文字,為漢字的形成作出了貢獻的一個代表人物。
Ⅸ 字是誰發明的
倉頡造字 倉頡,姓侯名剛,號史皇氏,黃帝時史官,漢字創始人,被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城西北35華里吳村有倉頡陵、倉頡廟和造書台,史學家認為倉頡生於斯,葬於斯。 倉頡的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來的。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倉頡首創文字的事後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乃賜倉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後來,上天知道了這件事,下了一場穀子雨獎勵倉頡。這便是人間穀雨節的由來。 一位搞文字研究的學者,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他說,倉頡先生太偉大了。他造的象形字幾千年來涵義不變,古人和平人一看都能理解,就「好」字而言,男子和女子不僅相好,其中包含陰陽,異性相吸,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的哲理。你看「喜」字造得多絕 妙!從古到今,男女談情說愛,除過擁抱,下來就是口對口,親熱一番。現代叫作接吻。倉頡先生大概根據這個象形原理,才造出了「喜」字。至於其他的就更多了,如二口為「呂」,三口為「品」,四口為「器」,三石為「磊」,二山為「出」,二人為「從」,三人為「眾」,二木為「林」,三木為「森」,二火為「炎」,三金為「鑫」等。有一幅組字對聯更為絕妙: 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更「妙」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為「柴」 黃帝時期開始把貝殼作為商品交換的「錢」使用。後來發現金屬最貴重,因而就把金銀作為貨幣商品換錢使用。豈不知倉頡在造「錢」字費了多少心血!倉頡認為「錢」是國家的命根,必須嚴加看護,同時還要手持兵器看守。對搶劫金錢的人定要殺頭。所以,倉頡在錢字右邊造了兩個「戈」(古代兵器)字,這便是繁寫的「錢」字。他告誡人們不要貪錢財,更不要見利忘義,發不義之財,小心殺頭。對於『利」和「名」兩個字造法,倉頡更加嚴格。他說,成熟了的禾苗,必須用刀去收割。為了保護禾苗,防止他人偷竊,必須手持銅刀看護。「利」字就這樣造出來了。對於「名」字,倉頡認為一個人奮斗一生,待到有成果時,已經年老體弱,或者說已是久陽西下了。這時,一定要注意保持晚節。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一定要記住「禍從口出」這句話。所以,倉頡就把「夕」和「口」字連在一起造了個「名」字。從此以後,有人就靠出名得了利,發了財;有人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價,採用一切不正當手段,結果丟了官,坐了牢殺了頭。所謂「名揚四海」,「名聲大振」,「名不虛傳」,「名利雙收」「臭名遠揚」,「名不副實」等都是為了一個「名」字,落了個這樣和那樣的下場。 盡管倉頡老先生為中華民族造了那麼多的字,有一個字把倉頡難住了。這就是「夠」字。天下什麼東西有個(夠)呢?倉頡若思冥想很長時間,傷腦筋沒有想出來。倉頡只好去請教黃帝。黃帝想了想說:「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夠,唯有多餘的話,多餘文章,哪怕是半句就夠人嗆!」倉頡一聽恍然大悟,就把「句」和「多」兩個字合為「夠」字。 唐代詩人李白曾在一首詩中說到「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體現了黃帝思想。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在纂編「康熙字典」時,把「夠」字收入字典。沿續至今。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裡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里,黃帝很惱火。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