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關於牛創造的歷史

關於牛創造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12-14 23:22:20

㈠ 關於牛年的傳說故事

牛是中國的12生肖之一,排名第二。公元年號除以12餘數是5的年份都是牛年。


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動耕犁以整地的應用,後來人們知道牛的力氣巨大,開始有各種不同的應用,從農耕、交通甚至軍事都廣泛運用。

戰國時代的齊國還使用火牛陣,三國時代蜀伐魏的棧道運輸也曾用到牛。

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除了牧馬之外,牧牛也相當常見。

蒙古草原盛產蒙古牛,西藏高原盛產氂牛。

受游牧民族文化影響的漢人,會比江南更盛行牛肉、牛乳的食用。

㈡ 牛的歷史

Alpha: 1.0.8加入牛,它們發出與卡祖笛相似的雜訊,外觀為黑色皮膚加白色斑點。 1.0.9牛現在發出的聲音與真實的牛更相似。1.0.14為牛添加了牛角,並且牛現在有了新的外觀,為棕色皮膚加上白色斑點。Beta: 1.8在第一次動物AL更新中更新了牛的AI,它們在受到攻擊時會像大多數生物一樣拚命逃跑,並且加入了生牛肉和牛排。正式版本: 1.2.1 12w07a更新了牛的AI。1.4.2 12w38a曾加了新的腳步、受傷和閑時的音效。攜帶版: 0.3.0加入牛。0.6.0加入小牛,並且現在牛能掉落皮革。0.7.0添加牛的刷怪蛋。

㈢ 牛的歷史,比如最早從哪裡開始馴養……

1、多數學者認為,普通牛最初馴化的地點在中亞,以後擴展到歐洲、中國和亞洲。亞洲是野牛原種的棲息地,迄今仍有許多在原地生活於野生狀態中,而在歐洲和北美則除動物園和保護區尚存少數外,野牛已絕跡。中國黃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許多地方發現,如大同博物館陳列的原牛頭骨,經鑒定已有 7萬年。安徽省博物館保存的長約 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區更新世晚期地層中發掘到的。此外,在東北的榆樹縣也發掘到原牛的化石和萬年前牛的野生種遺骨。
2、馴化的牛,最初以役用為主,比如種水稻。以後,特別是18世紀以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消費需要的變化,除少數發展中國家的黃牛仍以役用為主外,普通牛經過不斷的選育和雜交改良,均已向專門化方向發展。如英國育成了許多肉用牛和肉、乳兼用品種;歐洲大陸國家則是大多數奶牛品種的主要產地。英國的兼用型短角牛傳入美國後向乳用方向選育,又育成了體型有所改變的乳用短角牛。
3、牛耕的普遍使用,使原始社會產生了食物剩餘,從而出現了交換,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4、 牛在印度教中被視為神聖的動物,因為早期恆河流域的農耕十分仰賴牛的力氣,牛糞也是很重要的肥料,牛代表了印度民族的生存與生機。
西班牙則是將牛當作冒險娛樂的對象,例如專業的鬥牛與常民化的奔牛活動。利用牛對紅色敏感的特性,藉著激怒牛隻然後由鬥牛士與之決斗。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風靡全國,享譽世界,盡管從動物保護的觀點上看目前人們對此存在爭議,但是作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傳統還是保留到現在,並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鬥牛季節是3月至10月,鬥牛季節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舉行兩場。如逢節日和國家慶典,則每天都可觀賞。
鬥牛場面壯觀,格鬥驚心動魄,富有強烈的刺激性。千百年來,這種人牛之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更是現代西班牙旅遊業的重要項目。

現代飲食文化中,牛排或牛肉是很重要的飲食西化指標,有時甚至會用來當做衡量經濟貧富的象徵,例如希特勒曾提倡他的政見:「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排與麵包」。

㈣ 牛的傳說和來歷是什麼

我國有很多關於牛的神話故事。因為牛是人類開墾荒原,耕田收獲的主要工具,因此,人類很早就賦予牛神奇的力量。

遠古時期,我國就有十大神牛的傳說。比如黃飛虎乘坐的五彩神牛、二十八星宿神君之一的金牛、地府最古老的冥神之一牛頭、掌控雷霆的夔牛等等。

據我國神話傳說,神牛曾盜取了天宮的谷種,賜予人類,拯救了飢餓中的黎民百姓,因此得到了天帝的懲罰。神牛被打入凡間,要受一生耕耘和出奶之苦,還要被人任意鞭策和屠宰。

(4)關於牛創造的歷史擴展閱讀

牛的傳說

牛曾是大地女神。她化作一頭耕牛來到人間,將自己的乳汁化作糧食、蔬菜和水果,從此,人類免受飢餓的痛苦。

更有傳說,宇宙都是一頭奶牛所創造的,如同我國「開天闢地」的盤古、「摶土造人」的女媧,同時,這頭神牛還誕生了印度很多的神靈。

㈤ 在中國歷史上牛作為家畜何時出現

(1)1.我們在出土文物的考察中發現我國我國養牛的歷史是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山東大汶口遺址和兗州王國遺址中,都發現作為家畜的黃牛和水牛骨骼。在浙江河姆渡遺址曾出土水牛頭骨16個。
2.殷商時期,養牛的規模已相當可觀。那時人們養牛主要作為食用和祭祀品。在建造屋宇時,古人奠基要埋牛頭;占卜時,要用大量的牛肩胛骨。相傳,殷代人王亥發明牛車,後人祭祀他時一次用牛多達四十頭。商代甲骨文中記載,商王有一次祭祀用牛達400頭。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墟婦好墓中,曾出土4件玉牛,其中的墨綠玉雕卧牛高5.8厘米,長11厘米,以新疆墨玉河中的籽玉雕成。它的造型別具一格,張口翹鼻,屈肢重尾,似在扭頭張望。這一獨特造型是因料雕琢而成,真可謂巧思佳構。在墓中同時出土的還有兩件石牛。此外,我國還出土了殷商時代著名的青銅牛鼎,司辛石牛,造型藝術也非常美觀別致

(2)1.與之相關的農業耕作方式有:用牛犁耕、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式、一牛挽犁牛耕法

(3)出現及影響:1..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用牛犁耕並逐漸推廣。耕犁的出現,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使用,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
2.漢朝時期,農具得到改進,牛耕廣泛推廣。在政府的提倡下,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式到東漢時已推廣到珠江流域。操作更為靈活方便的一牛挽犁牛耕法,也開始出現。
3.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北嘉峪關都已採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深耕細作、積糞肥田,後來還傳播到南方。

(4)兩漢時期,中越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日益密切。越南的象牙、犀牛、珍珠等不斷輸往中國。中國的鐵犁牛耕技術、水利工程技術也在越南推廣。

㈥ 關於牛的歷史

1、多數學者認為,普通牛最初馴化的地點在中亞,以後擴展到歐洲、中國和亞洲。亞洲是野牛原種的棲息地,迄今仍有許多在原地生活於野生狀態中,而在歐洲和北美則除動物園和保護區尚存少數外,野牛已絕跡。中國黃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許多地方發現,如大同博物館陳列的原牛頭骨,經鑒定已有 7萬年。安徽省博物館保存的長約 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區更新世晚期地層中發掘到的。此外,在東北的榆樹縣也發掘到原牛的化石和萬年前牛的野生種遺骨。
2、馴化的牛,最初以役用為主,比如種水稻。以後,特別是18世紀以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消費需要的變化,除少數發展中國家的黃牛仍以役用為主外,普通牛經過不斷的選育和雜交改良,均已向專門化方向發展。如英國育成了許多肉用牛和肉、乳兼用品種;歐洲大陸國家則是大多數奶牛品種的主要產地。英國的兼用型短角牛傳入美國後向乳用方向選育,又育成了體型有所改變的乳用短角牛。
3、牛耕的普遍使用,使原始社會產生了食物剩餘,從而出現了交換,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4、 牛在印度教中被視為神聖的動物,因為早期恆河流域的農耕十分仰賴牛的力氣,牛糞也是很重要的肥料,牛代表了印度民族的生存與生機。
西班牙則是將牛當作冒險娛樂的對象,例如專業的鬥牛與常民化的奔牛活動。利用牛對紅色敏感的特性,藉著激怒牛隻然後由鬥牛士與之決斗。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風靡全國,享譽世界,盡管從動物保護的觀點上看目前人們對此存在爭議,但是作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傳統還是保留到現在,並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鬥牛季節是3月至10月,鬥牛季節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舉行兩場。如逢節日和國家慶典,則每天都可觀賞。
鬥牛場面壯觀,格鬥驚心動魄,富有強烈的刺激性。千百年來,這種人牛之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更是現代西班牙旅遊業的重要項目。

現代飲食文化中,牛排或牛肉是很重要的飲食西化指標,有時甚至會用來當做衡量經濟貧富的象徵,例如希特勒曾提倡他的政見:「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排與麵包」。

㈦ 關於牛的歷史問題

中國牛種的馴化和演進 普通牛的馴化,距今至少已有 6000 年的歷史,在草原地區可能更早。長期的定向選擇以黃色為主(見《禮記·檀弓上》),牛角也逐漸變短。到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優秀的牛種。現代著名的秦川牛,奠基於唐代,可認為導源於當時,毛色則以紅色為主。至於塞北草原的牛種,據南宋徐霆《黑韃事略》中說:「見草地之牛 , 純是黃色 , 甚大,與江南水牛等,最能走」,也說明了牛種在不同生態環境下產生的差異。
水牛在中國南方馴化較早。浙江餘姚河姆渡和桐鄉羅家角二處文化遺址的水牛遺骸,證明約 7000 年前中國東南濱海或沼澤地帶,野水牛已開始被馴化;現除在雲南偏遠地方外 , 野水牛已絕跡。從古代文獻看 , 甲骨文中有「沈牛」一詞 , 被釋為水牛的古稱 , 漢代司馬相如《上林賦》也有此名詞。現陳列在美國明尼亞波里斯美術館的卧態水牛銅像,是周代文物。明代《涼州異物志》載「有水牛育於河中」,證明古代在今甘肅武威地區也有水牛,只因數目稀少,被視為珍異動物。
氂牛由野氂牛馴化而來。古代用氂牛尾毛製成的飾物稱旄,常用作旌旗、槍矛和帽上的飾品。《書經·牧誓》載「右秉白旄」;《荀子·王制》說:「西海則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國得而用之」,說明先秦時期氂牛產品已成為與西部地區商品交換的內容之一。《呂氏春秋》中「肉之美者 , ……氂象之肉」 , 說明氂牛自古也供肉用。
馴化的牛,最初以役用為主,比如種水稻。以後,特別是18世紀以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消費需要的變化,除少數發展中國家的黃牛仍以役用為主外,普通牛經過不斷的選育和雜交改良,均已向專門化方向發展。如英國育成了許多肉用牛和肉、乳兼用品種;歐洲大陸國家則是大多數奶牛品種的主要產地。英國的兼用型短角牛傳入美國後向乳用方向選育,又育成了體型有所改變的乳用短角牛。
牛耕的普遍使用,使原始社會產生了食物剩餘,從而出現了交換,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牛在印度教中被視為神聖的動物,因為早期恆河流域的農耕十分仰賴牛的力氣,牛糞也是很重要的肥料,牛代表了印度民族的生存與生機。西班牙則是將牛當作冒險娛樂的對象,例如專業的鬥牛與常民化的奔牛活動。利用牛對紅色敏感的特性,藉著激怒牛隻然後由鬥牛士與之決斗。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風靡全國,享譽世界,盡管從動物保護的觀點上看目前人們對此存在爭議,但是作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傳統還是保留到現在,並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鬥牛季節是3月至10月,鬥牛季節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舉行兩場。如逢節日和國家慶典,則每天都可觀賞。鬥牛場面壯觀,格鬥驚心動魄,富有強烈的刺激性。千百年來,這種人牛之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更是現代西班牙旅遊業的重要項目。

㈧ 牛的起源和進化

根據出土的牛顱骨化石和古代遺留的壁畫等資料,可以證明普通牛起源於原牛(Bos primie-nius),在新石器時代開始馴化。原牛的遺骸在西亞、北非和歐洲大陸都有發現。 多數學者認為,普通牛最初馴化的地點在中亞,以後擴展到歐洲、中國和亞洲。亞洲是野牛原種的棲息地,迄今仍有許多在原地生活於野生狀態中,而在歐洲和北美則除動物園和保護區尚存少數外,野牛已絕跡。
關於其他牛種的起源問題,凱勒(1909)曾認為印度瘤牛系由爪哇野牛馴化而來,但據近代對顱骨類型和角型的研究,以及對瘤牛與普通牛雜交能產生後代並育成新品種的分析,證明瘤牛也起源於原牛,其在南亞馴化的時間大致與普通牛相同或稍遲。
參考:網路

㈨ 古代關於牛的歷史事件

火牛陣
火牛陣,戰國齊將田單發明的戰術。燕昭王時,燕將樂毅破齊,田單堅守即墨(今山東平度)。前279年,燕惠王即位。田單向燕軍詐降,使之麻痹,又於夜間用牛千餘頭,牛角上縛上兵刃,尾上縛葦灌油,以火點燃,猛沖燕軍,並以五千勇士隨後沖殺,大敗燕軍,殺死騎劫。田單乘勝連克七十餘城。但是火牛陣的真實性令人懷疑,國共內戰時,國共雙方都曾試過火牛陣,但效果都是失敗收場,被火驚嚇的牛群非但不會沖向敵營,反而在原地亂撞,造成極大傷亡。

庖丁解牛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覺器官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 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雖然如此,可是每 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閱讀全文

與關於牛創造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