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傘的發明故事

傘的發明故事

發布時間:2021-12-14 22:08:34

Ⅰ 有關造傘的故事三百字

魯班造傘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火辣辣的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後來,我國有個叫魯班的木匠,動了好多好多腦筋,發明了傘。這可真不容易呢。下面講的就是魯班造傘的故事。
魯班的爺爺是巧木匠,爸爸也是巧木匠。魯班從小就跟著爸爸學,他很聰明,又很用心,學了幾年,就會造房子了,還會造橋。大晴天,他想,太陽曬著真不好受,得做個東西遮一遮才好;下雨天,他想,大雨淋著真受不了,得做個東西擋一擋才好。後來他想,要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才好呢。
魯班動起腦筋來了,他跟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一個亭子,亭子的頂是尖尖的,四面用幾根柱子撐住。接著,他們隔一段路造一個亭子,造了許多亭子。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來了,躲一躲;太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魯班自已挺不滿意,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那該怎麼辦呢?人總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還得再想辦法!魯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啊!可是得用什麼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輕輕巧巧呢?為了這個事兒,他吃飯不香,睡覺不甜。
魯班想了許多天,還是沒有想出來。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撲通撲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過了一會兒,他們上岸來,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小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麼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一瞧,荷葉圓圓的,上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又涼快。
魯班心裡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式樣,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興得叫了起來,「這玩意兒擋雨遮太陽,輕輕巧巧。」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裡跑出來問他!「出了什麼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後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玩意兒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起來,這才好呢.」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玩意兒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玩意兒是什麼呀?就是咱們今天在用的傘。

Ⅱ 傘的發明故事

傘是誰發明的?對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是在公元前1200年,由埃及版人發明的。
咱們中國權人認為傘是中國發明的,是在公元前1000年,由魯班的妻子雲氏的提示,並且由魯班親自製作的。
據說當時魯班在鄉間為百姓做活,媳婦雲氏每天往返送飯,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魯班在沿途設計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內暫避一陣。可是亭子雖好,但總不便多設,而且四季雷陣雨,說來就來,說不定雨就「迅雷不及掩耳」地下起來。雲氏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聽了媳婦的話,茅塞頓開。這位本領高強、無所不能的中國發明大王就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一塊布,安上活動骨架,裝上把兒,傘就被發明出來了!

Ⅲ 油紙傘的發明故事

1、傘相傳由魯班之妻雲氏發明。據傳,早在春秋末年,我國古代著名木工師傅魯班常在野外作業,若遇下雨,常被淋濕。魯班妻子雲氏想做一種能遮雨的東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細條,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象「亭子」,收攏如棍,張開如蓋。實際上,這就是後來的桑「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但初期的傘多以羽毛、絲綢等物料製作。發明紙後,絲由紙代替,製成紙桑宋時稱綠油紙桑以後歷代均有改進,油紙傘,油散蝙式傘,最後形成今天的大眾用品。
2、油紙傘實際出現的時間不明,約於唐朝傳至日本、朝鮮。明朝開始於民間普及,《天工開物》提到:「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沈括《夢溪筆談》也提到:「以新赤油傘,日中覆之。」江南地區由於氣候潮濕多雨,當時制傘業十分蓬勃。在一些文學作品如《白蛇傳》等也可以看到油紙傘的蹤影。
油紙傘後來傳至亞洲其他地區如日本、朝鮮、越南、泰國、寮國等地。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喜娘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日本傳統婚禮上,新娘也會被紅色油紙傘遮著,老人喜好像徵長壽的紫色傘,送葬時則要用白色桑日本傳統舞蹈也會以油紙傘作道具,茶道表演時用的要用「番殺。

Ⅳ 雨傘的發明故事

是誰發明的雨傘?對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埃及人最早使用雨傘,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的貴族們外出旅遊時常常要奴隸(slave)為他們撐太陽傘(parasol)。羅馬人用傘遮擋地中海地區的陽光。在中國,傘是公元前1000年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
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佰納斯 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遙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到了19世紀男人開始使用傘。

由於英國多雨傘是英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傳統的英國生活方式的象徵,成為倫敦商人和官員必之物,英國人的象徵——約翰牛就手中拿著雨傘。在文學作品、電影中也是不可缺少之物。英國於1969年建立傘博物館。傘還有多種用途。傘有時被當作武器。1978年,一們被流放的保加利亞(Bulgaria)人在滑鐵盧大橋上被刺客用傘尖刺傷,中毒身亡。有的傘柄可以噴灑胡椒粉,用來制止惡狗追咬。有的傘柄里有燈光可照明探路。

英國有一種催淚傘,若遇到歹徒,一按傘柄即可噴出催淚瓦斯(tear gas),把歹徒驅跑。傘也能預示人的運氣。如果傘掉在地上,不要自己揀起來,否則壞運氣就會到來。如果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打開傘,那就意味你把雨帶來。不要在屋裡撐開傘,也不要把傘放在床上。

Ⅳ 雨傘是誰發明的,他們的故事。

雨傘是我國發明的。 據說,早在春秋末年,我國古代的著名工匠魯班,常在野外作業,常被雨雪淋濕。魯班的妻子雲氏,看到丈夫這樣辛苦,就想做一種能遮雨的東西。她把竹子劈成細條,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很像「亭子」,而且收張自如,真是「收攏如棒,張開如蓋」。這就形成了以後的傘。古時傘也寫作饊,饊即傘也。 據《傘物紀原》雲:「六韜曰:天雨不張蓋幔,周初事也。通俗文曰:張帛避 雨,為之饊,蓋即雨傘之用,三代已有也。」可見古代傘是用絲制的,東漢時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後,絲帛年用紙傘代替了,宋時制出了綠油紙傘。以後歷代對傘均有改進,如有紙傘、油傘、蝙式傘,形成了今日的琳琅滿目的大眾用品。 饊在古代被列為官方儀式之一,如羅傘在後魏時就有了。當時官階的不同,羅傘的顏色、大小有嚴格的區別,這種習慣一直傳到明朝。 1747年,我國的傘傳入英國,成為英國第一把傘。當時有一個英國人到中國旅行,看到我國人民張著油紙傘在雨中行走,認為很適用方便,就買了一把使用,回國時便把它帶回了英國,然後又造了一把形狀似香菇的絲布傘用之,不久遍布了全英 國。今天雨傘已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了。 今天,雨傘是我國人民,尤其是南方人民必備之物,人們外出總要帶著雨傘,既可遮雨又可遮陽光,一舉兩得。折疊傘更是攜帶方便。

Ⅵ 雨傘是怎樣發明的

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版外出。有這樣一個權傳說,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

魯班的妻子這時照著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製成了一個重量輕的竹亭子且帶油紙——這就是最早的雨傘。魯班的妻子對魯班說:「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我的傘,能帶它到處走動並可以在各種季節里提供防護」。

(6)傘的發明故事擴展閱讀

由於傘在社會學上的衍生意義,在中國古代,傘是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權勢的象徵,這在《左傳》「備物典冊」《晉書輿服志》中有明確記載,而且等級森嚴。傘的用料、色彩、尺寸就像頭上的烏紗,身上的朝服一樣,也是區分官職大小,身份尊卑的一種標志。

如漢代規定:食粟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用黑傘,三品以上的官員用青傘,而宋代則天子用紅黃二色,庶僚一律用青色等。因此古時皇帝或高官出巡時乘座的轎子或車子都張著傘蓋,以示"庇蔭百姓"。因此這種傘又稱「涼傘」、「羅傘」、「萬民傘」,書面語又稱「華蓋」。

Ⅶ 雨傘的歷史

1、雨傘的發明:
據傳,早在春秋末年,我國古代著名木工師傅魯班常在野外作業,若遇下雨,常被淋濕。古籍上記載:「雲氏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意思是說魯班妻子雲氏想做一種能遮雨的東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細條,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象「亭子」,收攏如棍,張開如蓋。實際上,這就是後來的傘。這個故事說明傘的祖師是魯班之妻雲氏,也說明了我國傘的歷史距今已有好幾千年。

2、傘在各個時期的發展及用途
在公元前十一世紀時,就有了用帛製成的傘,但只有上等人才能用。顯示統治者威嚴的黃色"華蓋傘"據查證是戰國時秦穆公最先使用,一直延續到清代。
東漢蔡倫發明紙後,就出現了在紙面上塗桐油的油紙傘,但那時的傘主要是黃紙做成,這說明我國油紙傘的歷史距今2000年左右。
唐代,油紙傘廣泛在民間使用。這一時期,由於專門用於書畫宣紙的出現,出現了專門用宣紙做傘面、書畫家在傘面寫字繪畫的的書畫油紙傘。也是這一時期,油紙傘傳播至日本、韓國、台灣、南洋等地。
宋代廣泛使用「綠油傘」,顏色以綠色為主, 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中,熱鬧的集市上人們用的就是這種「綠油傘」。
到了元代,由於棉布的發明,出現了棉布上油的油布傘,據說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回國時,帶去了中國的油布傘,歐洲人經過改進,進而發展成了現代意義的折疊傘。元代以後,油紙傘、油布傘一直是我國民間主要的雨具工具。
明清代時期,油紙傘在民間廣泛使用,同時這一時期的書畫家們也喜歡在傘上創作。2005年3月,在美國的一次拍賣會上,文徵明創作的一把山水畫油紙傘拍到98萬美圓的價格,可惜古代流傳至今的名家創作的油紙傘很少很少。
清代以後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油紙傘一直是民間主要的雨具工具。
上世紀七十年代,由於鋼架布傘的普及,油紙傘的雨具功能被鋼架傘、折疊傘取代,油紙傘也逐漸退出了市場。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作為懷舊文化代表的油紙傘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其功能已不再是做雨具,主要是旅遊紀念、禮品、裝飾、收藏等,為了與這一功能相適應,絲綢、仿絲綢做材料的工藝傘大量出現。

Ⅷ 關於傘的故事

‍傘在古代稱之為「蓋」,由我國發明。相傳春秋末年,魯班的妻子雲氏在細竹上蒙上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這大約就是傘的雛形。‍

Ⅸ 魯班發明傘的故事.

魯班是誰

Ⅹ 油紙傘的發明故事

在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這樣一個傳說,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魯班的妻子這時照著她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製成了一個重量輕的竹亭子且帶油紙--這當然就是雨傘。他的妻子對魯班說:「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我的傘,能帶它到處走動並可以在各種季節里提供防護。」

當然了,各地說法不一樣,也有說阿拉伯人發明的,傳到中國的。

閱讀全文

與傘的發明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