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家王洪成

發明家王洪成

發布時間:2021-12-14 18:16:21

❶ 水為什麼能變成油

1997年11月份,在中國科技界和新聞界的一些報刊上報道了一條消息:14日,哈爾濱中級人民法院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王洪成10年有期徒刑。

王洪成是什麼人?他的判刑為什麼會成為新聞?他的判刑為什麼會引起中國科技界的注目?

這話,要從14年前說起。

14年前的王洪成是哈爾濱市公共汽車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機,他養過豬,學過木匠。在1984年,他又成了科技發明家。那時的中國崇尚知識,尊重人才,全國上下都在熱切地追求科技知識,也確有不少過去錯過了學習機會、學歷不高的人自學成才,做出了成績。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學歷不高的王洪成能成為一名發明家並不令人意外。令人意外的是,他的發明太偉大了,令許多親眼目睹的人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只要在一盆清水裡加入幾滴神秘的液體,那盆清水居然就變成了可以熊熊燃燒的油,可以開動汽車在馬路上飛跑!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許多人來到王洪成那裡觀看他的科技表演,帶著疑問而來,帶著驚奇而去。一開始是王洪成的同行——汽車司機,後來是企業幹部、記者、科學家,幾乎沒有人對「水變油」奇跡有疑問,一些科研機構甚至還作出鑒定、予以肯定。一時間,人們奔走相告,傳播奇跡;一些新聞媒體稱之為「中國科技發明史上佔有突出地位」的大發明。

水為什麼能變成油?對不起,「天機」不可泄露。王洪成絕不肯公開他的神秘配方,堅持「黑箱操作」,原因是「怕專利技術被人偷走」。王洪成說,只有見到某某級別的高官,他才肯公開這個可使人類徹底擺脫能源危機的大發明。

對此深信不疑的許多企業家跑到哈爾濱來,要求與王洪成合作開發「水變油」產業。先後有300多家企業為王洪成奉上了上億元的開發資金,有一家部隊企業還專門為此辦了一個公司。數百家企業都將王洪成當做財神供奉起來,以為抱住了一棵搖錢樹。後來,哈爾濱公共汽車公司也卷了進來,作為王洪成原來的工作單位,他們對他是非常了解的,但在眾口一詞的「水變油」神話前也昏了頭,竟用王洪成變出的「油」——「水基燃料」將公共汽車開上了街頭。

終於,有人出來說話了。「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事!」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等人向王洪成的現代神話發出了挑戰——讓他把「水變油」的科技成果拿到北京來進行科學鑒定。作為著名的現代物理學家,何祚庥在這則神話剛製作時就不屑一顧,他本以為在科學昌明的今天,這種神話不會有市場的。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這神話竟越造越大了,這才使他感到事態的嚴重,不惜屈尊向神話製造者挑戰。

不久,對王洪成的「水基燃料」,清華大學做了嚴謹的化學分析和燃燒實驗,真相終於大白。

何祚庥向新聞媒體介紹:王洪成的騙術其實挺簡單。他用四分之三的水加四分之一的汽油,再滴進一滴添加劑就成了所謂的「水基燃料」。水和油原本不相溶。但王洪成用「輔料」黑肥皂和「添加劑」高錳酸鉀加進去攪拌,使水和油因大量的肥皂沫混在一起,看上去好像是變成黑乎乎的油,而且高錳酸鉀是強氧化劑,對汽油的燃燒起促進作用。

王洪成按1∶3的比例混合汽油和水。汽油燃燒掉後,不僅可蒸發掉水,而且仍有水蒸發產生的熱量。王洪成所用的騙術不過是偷龍換鳳的障眼法而已。如果用他的「水基燃料」,結果是水變不成油,相反汽車發動機會因進水生銹而大大縮短壽命。哈爾濱公共汽車公司就吃了這個苦頭,所有用過「水基燃料」的公交車都因發動機大量進水生銹而過早報廢,損失慘重。

1998年4月8日,一批中國權威的科學家、法學家在北京召開「捍衛科學尊嚴,破除愚昧迷信」專題研討會。會上發出了呼籲:科學發明是嚴肅的,來不得半點虛假的事,當「知識經濟」成為當今最時髦的詞藻時,科學文明應以法律為武器去擊潰迷信愚昧的挑戰!同時,會議還呼籲要加強科普宣傳,努力提高我們民族的科學素養,使「水變油」之類的「科學發明」不再有市場。

❷ 水真的能燃燒嗎

水本身不可以直接燃燒,但能助燃,如果你點過爐子就知道了.還有一種俗稱"噶司"的東西只有仍在水裡才能點燃.小時侯總玩 ,挺有意思的.
雷本身就是電,可以當電用. 但以現在的科學技術還不能有效利用這種自然能源

❸ 根劇這些科學流言你相信幾個這個話題談談你的看法300字

自「四大發明」之說普及後,國人一直在努力尋找「第五大發明」。有人說是「漢字」,有人說是「針灸」,有人說是「陶瓷」,有人說是「雜交水稻」……但在1993年,這項殊榮屬於王洪成和他的「水變油」——據王本人介紹,只要把一種特殊的母液,按1:10萬的比例加到普通的水中,配製成「水基燃料」,即可用這種燃料代替汽油用於發動汽車,成本僅為汽油的千分之一。

該年1月28日,《經濟日報》刊登了一篇4000餘字的大半版文章,熱烈稱贊王洪成的「水變油」技術:「王洪成的發明對奔小康的中國意味著什麼?對被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所困擾的整個人類意味著什麼?有專家說『無論用什麼溢美之詞都不過分』,而其中情緒較冷靜的人的聲音,則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了。」並質問國人:「為什麼1983年就問世的發明成果,9年後的今天仍未正式傳入使用?為什麼如此重大、足以改變中華民族命運和人類文明運行軌道的發明,至今未能得以推廣?……廣大讀者也許能提出十萬個『為什麼』。」「晚一天開發王洪成的發明成果,人類就多一天犯罪。」①

在《經濟日報》之前,「關於王洪成駭世驚俗的發明,大到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小到哈爾濱日報、大連晚報, 已有不下十幾家新聞單位進行過或多或少的報道。」其中,無疑以《人民日報》的報道所產生的影響力為最大。1992年8月14日,《人民日報》第4版刊文贊揚王洪成:「哈爾濱科學技術開發中心工程師、青年發明家王洪成近幾年獲得5項國家專利。他發明的膨化燃料等技術,已被應用到汽車運輸等行業,經測定,節油率為44.84%,節能效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1992年12月13日,更是在第1版刊文高度肯定王洪成的「油變水」技術:「一種高效廉價的水基膨化燃料最近由國防科工委高級研究員王洪成研製成功。10毫升這種膨化葯劑加一噸水經40秒種反應後,就可變成一種新型高效燃料,經鑒定,其熱值可達16410大卡。」②

二、「水變油」這套把戲,王洪成竟然玩了10餘年,玩到舉國皆知

王洪成系哈爾濱人。據當年媒體的報道,其家中「祖孫三代沒出過文化人」,王本人「因為淘氣和考試不及格,總共上了四年小學卻被開除了兩次。唯一能證明學歷的初中畢業書,還是他輟學養豬用豬肉在老師那兒換來的」。那麼,他為什麼能發明「水變油」呢?媒體當年的報道解釋稱:「他從書本上得知,構成水的氫和氧都是可以燃燒的物質。那麼,為什麼不能讓二者在不分解的情況下直接燃燒呢?」③

稍有常識者,當不難發現王洪成「理論」的荒謬之處。但這種荒謬的「水變油」游戲,自1984年開始,至1996年止,王洪成竟玩了10餘年之久;而且裹挾了大量的學者、媒體、企業乃至政要共舞。僅就媒體而論,在1992-1993年間,至少有80家以上的中央、省市報刊稱頌過王洪成,說「他的出現,把人類歷史撕開了一個大口子」、「洪成時代開始了」、「上下數萬年的發明都不如王洪成的發明偉大」④……

王洪成多次當著各級領導、媒體記者現場表演「水變油」,是其騙局得售的核心。2009年,原國家體委主任,還曾如此回憶道:「水轉化為油的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親自去了王洪成那裡三次,非常仔細地看了。我自己拿個大瓶子接了自來水,喝了一口,然後一直拿著這個瓶子,讓人往裡面放了一滴催化劑,最後全部變成了油,全部燒掉了。這些都是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也許這裡面蘊藏著一個巨大的科學領域。」⑤其實,這位領導所見到的現象,據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介紹,至少有四種「小戲法」可以實現。⑥

80年代兩次進京「鑒定」失敗,王洪成的騙局卻仍能繼續擴張影響力,與學術界的推波助瀾也有極大關系。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曾組織過一個水變油的鑒定會,該校校長和黨委書記先後兩次給中央領導寫信,堅稱水變油是可信的。大慶石油化工設計院也是王洪成的堅定支持者,該院為「水變油」的真實性背書,還於1985年與王洪成合作成立「慶濱公司」。

至於王洪成為何能在1992年兩登《人民日報》,並在1993年引發媒體的報道熱潮,限於公開的材料有限,目前尚不得而知。1999年,何祚庥曾在一次報告中提到:自己1993年撰寫了批評「水變油」的稿子,《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都不願意登。公安部於1993年1月19日也已發出《關於立即停止對王洪成「水基燃料」的宣傳等事項的通知》,但1月28日《經濟日報》仍「頂風」刊文盛贊王洪成的「水變油」乃是「中國第五大發明」,且言辭間似對這一停止宣傳的通知頗多不滿(內有「為什麼如此重大……的發明,至今未能得以推廣?」等質問之語)。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❹ 你見過哪些讓你目瞪口呆、腦洞大開的騙局

一個寢室里的小姐妹們。大的35歲了,沒有對象,小的20歲,有個對象。某次聚餐活動後,大姐妹和小姐妹對象在一起了,然後一個月後奉子成婚了!!!

❺ 請你說一說你見過哪些偽科學

太極大師。武功蓋世。打徒弟從來沒輸過。打比賽從來沒贏過。

❻ 我們可用自然動力來製造」永動機「嗎

永動機夢想的破滅
19世紀中葉,一系列科學工作者為正確認識熱功能轉化和其它物質運動形式相互轉化關系做出了巨大貢獻,不久後偉大的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被發現了。人們認識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可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在轉化和傳遞的過程中能量的總和保持不變。能量守恆的轉化定律為辯證唯物主義提供了更精確、更豐富的科學基礎。有力地打擊了那些認為物質運動可以隨意創造和消滅的唯心主義觀點,它使永動機幻夢被徹底的打破了。在製造第一類永動機的一切嘗試失敗之後,一些人又夢想著製造另一種永動機,希望它不違反熱力學第一定律,而且既經濟又方便。比如,這種熱機可直接從海洋或大氣中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為機械功。由於海洋和大氣的能量是取之不盡的,因而這種熱機可永不停息地運轉做功,也是一種永動機。然而,在大量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於1851年提出了一條新的普遍原理:物質不可能從單一的熱源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它影響。這樣,第二類永動機的想法也破產了。層出不窮的永動機設計方案,都在科學的嚴格審查和實踐的無情檢驗下一一失敗了。1775的,法國科學院宣布"本科學院以後不再審查有關永動機的一切設計"。這說明在當時科學界,已經從長期所積累的經驗中,認識到製造永動機的企圖是沒有成功的希望的。 永動機的想法在人類歷史上持續了幾百年,這個神話的被駁倒,不僅有利於人們正確的認識科學,也有利於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 也不能憑空消失 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 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 能量的總和不變 這就是能量守恆定律了 所以第一類永動機是不能做出來的。而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是有方向的,就像熱量可以自發的由熱的物體轉移到冷的物體 但不能自發的由冷的物體轉移到熱的物體 而不引起其他的變化 所以第二類永動機也是不能做出來的。

永動機的啟示
各種永動機設計方案的失敗,製造永動機美好夢想的破滅,對於每一個尋找永動機的人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是,反思這一失敗的探索過程,它從反面給人類以啟迪,一些科學家從這一否定的結論中開始思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永動機不可能製成,是不是說明自然界存在著一條法則,它使我們不可能無中生有地獲得能量?也就是說自然界各種能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轉化關系。這方面的思考是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建立的線索之一。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和生理學家亥姆霍茲(H. Helmholtz,1821-1894)就是從永動機不可能實現的這個事實入手研究發現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的。他在論文中寫道:「鑒於前人試驗的失敗,人們不再詢問我如何能利用各種自然力之間已知和未知的關系來創造一種永恆的運動,而是問道如果永恆的運動是不可能的,在各種自然力之間應該存在著什麼樣的關系?」 19世紀中葉,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得到了科學界的普遍承認。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具有能量,對應於不同的運動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機械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熱運動的內能,電磁運動的電磁能,化學運動的化學能等,他們分別以各種運動形式特定的狀態參量來表示。當運動形式發生變化或運動量發生轉移時,能量也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系統傳遞給另一個系統;在轉化和傳遞中總能量始終不變。 還有另外一種非常美妙的幻想,它並不違反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假如能把空氣或海水裡的熱能,通過一種巧妙的機器,全部轉化成我們所需要的機械功,這可以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發明這種機器的想法,比起前面要憑空產生能量的想法聰明得多了。如果這種機器真能發明的話,還有另一好處,一方面我們可以把一種東西裡面的熱能取出來做功,同時還會使這種東西的溫度降低。這樣,我們可以在海洋上設置一些巨大的工廠,利用海水裡的熱能,來進行各種不同的工作,比如利用它來發電,一隻輪船可以利用海水中的熱量,不必燒煤或燒油,就能到世界各地去航行,這豈非美事!這可稱作第二種永動機,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它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相違背。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由無數次實踐證明了的客觀規律。它可以表述為:「從單一熱源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是說,熱機不可能有100%的效率,它要在把從高溫熱源吸收的一部分熱量變為有用功的同時,把另一部分熱量放到低溫熱源。 追尋永動機的失敗經歷,可以給我們兩點啟示:首先,失敗的經歷也有積極的科學研究價值,永動機的種種設計方案的失敗,引起了人們的反思,啟發了能量轉化和守恆的思想,成為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建立的思考線索之一;其次,要依據科學規律辦事。歷史上追求永動機的人們,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一種良好的願望,也不是他們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只是由於他們做的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工作。在人們還沒有認識能量傳遞和轉化的規律之前,對那些尋求永動機的努力遭到的失敗,我們只能感到遺憾,但是,如果在今天還有人去設計永動機,那他就是愚蠢的,是違反科學規律的,也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人類利用自然,必須遵守自然規律,而不是去研製永遠不能實現的永動機。

永動機騙局
歷史上曾經無數人痴迷於永動機的設計和製造,在熱力學體系建立之前,這些人中即有科學家,也有希望藉此成名發財的投機者,而熱力學體系建立後,致力於永動機設計的除了希望打破現有科學體系的「民間科學家」外,更多的則是一些借永動機之名牟取錢財的騙子。歷史上著名的永動機騙局有:△自動輪騙局:1714年,德國人奧爾菲留斯聲稱發明了一部名為自動輪的永動機,這部機器每分鍾旋轉六十轉,並能夠將16公斤的物體提高相當的高度,當他宣布了這一消息並進行了公開實驗後,名噪整個德國。1717年一位來自波蘭的州長在驗看了安放自動輪的房間後,派軍隊把守這座房屋,40天他發現自動輪仍在轉動,便給奧爾菲留斯頒發了鑒定證書。奧爾菲留斯靠展出自動輪獲取了大量金錢,俄國沙皇彼得一世甚至與他達成價值10萬盧布的購買協議。最終由於奧爾菲留斯的太太與女僕發生爭執,女僕憤而曝光,原來自動輪是依靠隱藏在房間夾壁牆中的女僕牽動纜繩運轉的,整個事件是一個騙局。 △王洪成騙局:中國哈爾濱人王洪成曾在1984年提出一個永動機方案,他利用他設計的永動機驅動自家的洗衣機、電扇等裝置運轉,不久騙局被揭穿,他製作的永動機模型是用隱藏的鈕扣電池驅動的一個電動馬達,而供應洗衣機、電扇運轉的則是暗藏在地下的電線。1998年,王洪成的另一個騙局「水變油」被揭穿,他本人也因此入獄。 另外在1980年代的巴黎博覽會上,曾展出過一種「永動機裝置」:這個裝置是一個不停轉動的大輪子,參觀博覽會的觀眾對這架永動機非常好奇,紛紛逆旋轉方向推動輪盤,以期阻止輪子的轉動。這個永動裝置的設計者正是利用了觀眾的好奇心,讓他們向後轉動輪盤的動作為永動機上緊發條,維持裝置的運轉。此外,前國民黨軍隊第12兵團司令官黃維,1948年在國共內戰的徐蚌會戰被俘之後,送至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至1975年釋放期間,他不顧眾人異議,在所內潛心研製永動機,十分有名。最後當然仍以失敗告終。永動機的原理。永動機磁力就是力。做一個實驗。在一根棍子的兩端各裝一塊磁鐵。把棍子裝在一架子上,讓棍子可以轉起來。然後在磁鐵的下面裝磁鐵,左邊的讓磁鐵向上運行,右邊的讓磁鐵向下運行。我們可設計磁極來實現這一運動。1、永動機幻想的破滅 歷史上有不少人企圖設計一種機器,它不消耗能量,卻可以不停息地轉動甚至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永動機。雖然經過許多人的辛勞,但事實證明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歸於失敗。 永動機是一種幻想,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為它違反了自然界最普遍的一個規律,這就是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 著名科學家達·芬奇早在15世紀就提出過永動機不可能的思想,他曾設計過一種轉輪,如圖所示,在轉輪邊沿安裝一系列的容器,容器中充了一些水銀,他想水銀在容器中移動有可能使轉輪永遠地轉動,但是經過仔細研究之後,得出了否定的結論。他從許多類似的設計方案中認識到永動機的嘗試是註定要失敗的。他寫道:「永恆運動的幻想家們!你們的探索何等徒勞無功!還是去做淘金者吧!」 然而,15世紀以後的好幾百年裡面,製造永動機的活動卻從未停止過。例如: 17世紀,英國有一個被關在倫敦塔下叫馬爾基斯的犯人,他做了一台可以轉動的「永動機」,如圖所示。轉輪直徑達4.3米,有40個各重23千克的鋼球沿轉輪輻翼外側運動,使力矩加大,待轉到高處時,鋼球會自動地滾向中心。據說,他曾向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表演過這一裝置。國王看了很是高興,就特赦了他。其實這台機器是靠慣性來維持短時運動的。 軟臂永動機 19世紀有人設計了一種特殊機構,如圖所示。它的臂可以彎曲。臂上有槽,小球沿凹槽滾向伸長的臂端,使力矩增大。轉到另一側,軟臂開始彎曲,向軸心靠攏。設計者認為這樣可以使機器獲得轉矩。然而,他沒有想到力臂雖然縮短了,阻力卻增大了,轉輪只能停止在原地。 阿基米得螺旋永動機 1681年,英國有一位著名的醫生弗拉德提出一個建議,利用阿基米得螺旋(如圖)把水池的水提到高處,再讓升高的水推動水輪機,水輪機除了帶動水磨做功以外,還可使阿基米得螺旋轉不斷提水,如此周而復始,不就可以無需擔心天旱水枯了嗎?一時間,響應他的人大有人在,形形色色的自動水輪機陸續提出,竟出現了熱潮。 磁力永動機 大約在1570年,義大利有一位教授叫泰斯尼爾斯,提出用磁石的吸力可以實現永動機。 他的設計如圖所示,A是一個磁石,鐵球C受磁石吸引可沿斜面滾上去,滾到上端的E處,從小洞B落下,經曲面BFC返回,復又被磁石吸引,鐵球就可以沿螺旋途徑連續運動下去。大概他那時還沒有建立庫侖定律,不知道磁力大小是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變化的,只要認真想一想,其荒謬處就一目瞭然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這里就不詳細描述了。我們只要列舉一些名稱,就足以說明這類徒勞無益的活動是如何廣泛、誘人。例如:表面張力永動機、浮力永動機、永磁永動機、自動車、自動洗衣機,等等。 就在一些人熱衷於製造永動機的同時,科學家們從力學基本理論的研究中逐步認識到了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性。繼達·芬奇之後,斯蒂文於1568年寫了一本《靜力學基礎》,其中討論斜面上力的分解問題時,明確地提出了永動機不可能實現的觀點。他所用的插圖畫在該書扉頁上,見圖,圖的上方寫著:「神奇其實並不神奇。」將14個等重的小球均勻地用線穿起組成首尾相連的球鏈,放在斜面上,他認為鏈的「運動沒有盡頭是荒謬的」,所以兩側應平衡。 1775年,法國科學家鄭重通過了一項決議,拒絕審理永動機。在《法國科學院的歷史》一書中有如下記載: 「這一年科學院通過決議,決定拒絕審理有關下列問題的解答:倍立方,三等分角,求與圓等面積的正方形,以及表現永恆運動的任何機器。」 並且解釋說: 「永動機的建造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中間的摩擦和阻力不致最終破壞原來的動力,這個動力也不能產生等於原因的效果;再如設想動力可以連續起作用,其效果在一定時間之內也會是無限小。如果摩擦和阻力減小,初始的運動往往得以繼續,但它不能與其他物體作用,在這種假設(自然界不可能存在)中,惟一可能的永恆運動對實現永動機建造者的目的將毫無用處。這些研究的缺點是費用極度昂貴,不止毀了一個家庭,本來可以為公眾提供大量服務的技師們,往往為此浪費了他們的工具、時間和聰明才智。」 然而,就是在法國科學院如此明確的警告之下,創造永動機的各種活動仍然未見收斂。19世紀中葉,能量守恆定律已經確立。1861年,英國有一位工程師德爾克斯收集了大量資料,寫成一本名為《17、18世紀的永動機》的書,告誡人們,切勿妄想從永恆運動的賜予中獲取名聲和好運。 可是,德爾克斯這部「警世恆言」卻未能阻止永動機的繼續泛濫。 19世紀末美國賓州有人想用磁鐵代替鍾擺的錘,企圖用磁力做功代替發條,認為有可能無需發條而能自動維持擺動,結果是徒勞一場毫無成果。 進入20世紀,更加復雜的、似是而非的種種設計不斷被提了出來。例如有人想「發明」自動車,有人「創造」自動洗衣機,有人想利用水中的「分子吸引力」製造「自動」泵,有人想單純靠永久磁鐵做成發電機,特別是在「能源危機」的刺激下,這類活動竟有增無減,層出不窮。 另一類永動機也常被人提出而且還很迷惑人。如19世紀80年代,美國華盛頓地區有一位發明家甘姆埃,設計了一種零度發動機(Zeromotor),用液態氨做工作物質,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熱量,氨由液態變為氣態,在0℃時產生4個大氣壓的壓強,可以推動活塞做功,似乎這樣就可以不需使用燃料。他還進一步解釋說,氨氣在驅動活塞後因膨脹而冷卻,又會自動凝結於容器,於是就可循環地工作下去。1881年他的設計居然得到美國海軍總工程師的支持,受到官方贊揚,甚至當時的美國總統也極有興趣地觀看了設計模型。他們也許認為,如果這種發動機真的成功,美國艦隊就不需要加煤站,從汪洋大海中就可以取得無窮無盡的熱能了。然而,只要科學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甘姆埃的設計是屬於單熱源的熱機,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這就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二類永動機。 如果說永動機的「發明」對人類有點益處的話,那就是人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一切違背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等自然規律的「創造」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讀了這些發明永動機的故事有什麼感想?科學規律不容違反,違反了就要碰壁,大家千萬不要做那種徒勞無功的事啊!

❼ 你見過哪些讓你目瞪口呆,腦洞大開的騙局

現在我們在街上可以看到很多騙局,其實有很多騙局已經被揭露被曝光好多年了,但是依然有人繼續用他們跑江湖行騙。這說明什麼?說明盡管是在網路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對發生在身邊的騙局並不是很關注,所以才導致了他們在這方面存在信息盲區。

即便你親眼所見,也如同是劉謙的近景魔術一樣,無法識別事件的真相,要仔細認真的辨別,避免上當受騙。今天依然有各種騙局在大街上我們很容易遇到,但是騙子通常表現得理直氣壯,毫無畏懼的樣子,讓你感覺到真實可信,所以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你所感受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不要輕易的盲目相信。

❽ 中國科學史上最大的鬧劇,水變油騙局被揭穿後,發明者結局如何

1984年3月,此人號稱自己發明了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在四分之三的水中加入四分之一的汽油,在加入少量的水基燃料膨化劑,就能讓水變成「水基燃料」,一種一點即燃,熱值高於普通的汽油和柴油,而且無污染,成本也低。沒想到,這個「發明」從頭到尾都是一個騙局,騙了全國人民十多年,「水變油」成了中國科學史上最大的一場鬧劇。

1996年元旦,王洪成被審查逮捕。年末,他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此時,這場持續了十多年的鬧劇,給民眾造成了數以億計的損失。

❾ 牛人賜教!關於永動機

不存在永動機;就比如我的一個想法,電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啟動後內;又發電機的電容力維持,電機的運轉.........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也不可能有)能量轉換率為100%的電動機和發電機,現在的電動機的能量轉換效率只有85%,發電機的則更低,不到70% ;也就是說一個耗電10KV的電動機滿負荷運轉,功率為8.5KV,它只能帶動8.5KV發電機發出不到6KV的電,而6KV的電力又如何維持10KV電機的滿負荷運轉.......
說白了,能量損耗是絕對不可避免的;;這和金屬提純永遠只能在99.9%上延伸,而永遠達不到100%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還有光速,也只能無限的接近,而永遠達不到或超過

❿ 古人曾為永動機做過那些努力

永動機是什麼
永動機是指違反熱力學基本定律的不能實現的發動機.
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一定律,故稱為「第一類永動機」.在沒有溫度差的情況下,從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氣中不斷吸取熱量而使之連續地轉變為機械能的機器,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故稱為「第二類永動機」.永動機這個名詞不是很恰當.如飛輪之類,一旦開始運動,若無摩擦阻力作用,是可以永久繼續運動下去的,這在實際上雖然不易實現,但是在道理上說得通,可以看作一種實際的極限情況.所謂永動機並不是指這種情況,不是試圖去保持永恆的運動,而是期望在沒有外界能源供給,即不消耗任何燃料和動力的情況下,源源不斷地得到有用的功.如果這種永動機真的能夠製成,那麼就可以不使用任何自然能源無中生有地得到無限多的動力.在人們還沒有掌握自然的基本規律時,這種想法曾經引誘許多有傑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付出了大量的智慧和勞動,追求這種夢想的實現.但是,沒有任何一部永動機被實際地製造出來,也沒有任何一個永動機的設計方案能受住科學的審查.
永動機不可能存在的原因
歷史上有不少人希望設計一種機器,這種機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卻可以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這種機器被稱為永動機.歷史上,人們提出了很多種永動機的製作方案,如本頁的插圖所示.雖然人們經過多種嘗試,做了多種努力,但永動機無一例外的歸於失敗.人們把這種不消耗能量的機器叫做第一類永動機.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任何一部機器,只能使能量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而不能無中生有的製造能量,因此第一類永動機是不可能造出來的.
能不能製造完全將不同種形式互相轉化而無損失的熱機呢?這種熱機無冷凝器,只有單一的熱源,它從這個單一的熱源吸收的熱量,可以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不能!人們把這種想像中的熱機稱為第二類永動機.它雖然不違反質量守恆定律,但因為機械能和內能的轉化具有方向性,它也不可能實現.
永動機的夢想
永動機的想法起源於印度,公元1200年前後,這種思想從印度傳到了伊斯蘭教世界,並從這里傳到了西方.在歐洲,早期最著名的一個永動機設計方案是十三世紀時一個叫亨內考的法國人提出來的.如圖所示:輪子中央有一個轉動軸,輪子邊緣安裝著12個可活動的短桿,每個短桿的一端裝有一個鐵球.方案的設計者認為,右邊的球比左邊的球離軸遠些,因此,右邊的球產生的轉動力矩要比左邊的球產生的轉動力矩大.這樣輪子就會永無休止地沿著箭頭所指的方向轉動下去,並且帶動機器轉動.這個設計被不少人以不同的形式復制出來,但從未實現不停息的轉動.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雖然右邊每個球產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個數少,左邊每個球產生的力矩雖小,但是球的個數多.於是,輪子不會持續轉動下去而對外做功,只會擺動幾下,便停在右圖中所畫的位置上.後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也造了一個類似的裝置,他設計時認為,右邊的重球比左邊的重球離輪心更遠些,在兩邊不均衡的作用下會使輪子沿箭頭方向轉動不息,但實驗結果卻是否定的.達·芬奇敏銳地由此得出結論: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實上,由杠桿平衡原理可知,上面兩個設計中,右邊每個重物施加於輪子的旋轉作用雖然較大,但是重物的個數卻較少.精確的計算可以證明,總會有一個適當的位置,使左右兩側重物施加於輪子的相反方向的旋轉作用(力矩)恰好相等,互相抵消,使輪子達到平衡而靜止下來.

流水的落差可以推動水輪機對外提供動力,能否用流水來設計永動機呢?16世紀70年代,義大利的一位機械師斯特爾又提出了一個永動機的設計方案.他在設計時認為,由上面水槽流出的水,沖擊水輪轉動,水輪在帶動水磨轉動的同時,通過一組齒輪帶動螺旋汲水器,把蓄水池裡的水重新提升到上面的水槽中.他想,整個裝置可以這樣不停地運轉下去,並有效地對外做功.實際上,流回水槽的水越來越少,很快水槽中的水就全部流進了下面的蓄水池,水輪機也就停止了轉動.浮力也是設計永動機的一個好幫手.是一個著名的浮力永動機設計方案.一連串的球,繞在上下兩個輪子上,可以像鏈條那樣轉動.右邊的一些球放在一個盛滿水的容器里.設計者認為,右邊如果沒有那個盛水的容器,左右兩邊的球數相等,鏈條是會平衡的.但是,現在右邊這些球浸在水裡,受到了水的浮力,就會被水推著向上移動,也就帶動整串球繞上下兩個輪子轉動.上面有一個球露出水面.下面就有一個球穿過容器底,補充進來.

這樣的永動機也沒有製成,是不是因為要下面的球能夠通過容器底,而又不能讓水漏出來,製造起來技術上有困難呢?技術上的困難並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還是出在設計的原理上.當下面的球穿過容器底的時候,它和容器底一樣,要承受上面水的壓力,而且是因為在水的最下部,所以它受到的壓力很大.這個向下的壓力,就會抵消上面幾個球所受的浮力,這個水動機也就無法永動了.

此外,人們還提出過利用輪子的慣性,細管子的毛細作用,電磁力等獲得有效動力的種種永動機設計方案,但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其實,在所有的永動機設計中,我們總可以找出一個平衡位置來,在這個位置上,各個力恰好下互抵消掉,不再有任何推動力使它運動.所有永動機必然會在這個平衡位置上靜止下來,變成不動機.

從哥特時代起,這類設計方案越來越多.17世紀和18世紀時期,人們又提出過各種永動機設計方案,有採用「螺旋汲水器」的,有利用輪子的慣性、水的浮力或毛細作用的,也有利用同性磁極之間排斥作用的.宮廷里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企圖以這種虛幻的發明來掙錢的方案設計師.有學識的和無學識的人都相信永動機是可能的.這一任務像海市蜃樓一樣吸引著研究者們,但是,所有這些方案都無一例外的以失敗告終.他們長年累月地在原地打轉,創造不出任何成果.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嘗試,人們逐漸認識到:任何機器對外界做功,都要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機器是無法做功的.這時的一些著名科學家斯台文、惠更斯等都開始認識到了用力學方法不可能製成永動機.
永動機夢想的破滅
19世紀中葉,一系列科學工作者為正確認識熱功能轉化和其它物質運動形式相互轉化關系做出了巨大貢獻,不久後偉大的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被發現了.人們認識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可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在轉化和傳遞的過程中能量的總和保持不變.能量守恆的轉化定律為辯證唯物主義提供了更精確、更豐富的科學基礎.有力地打擊了那些認為物質運動可以隨意創造和消滅的唯心主義觀點,它使永動機幻夢被徹底的打破了.在製造第一類永動機的一切嘗試失敗之後,一些人又夢想著製造另一種永動機,希望它不違反熱力學第一定律,而且既經濟又方便.比如,這種熱機可直接從海洋或大氣中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為機械功.由於海洋和大氣的能量是取之不盡的,因而這種熱機可永不停息地運轉做功,也是一種永動機.然而,在大量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於1851年提出了一條新的普遍原理:物質不可能從單一的熱源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它影響.這樣,第二類永動機的想法也破產了.層出不窮的永動機設計方案,都在科學的嚴格審查和實踐的無情檢驗下一一失敗了.1775的,法國科學院宣布"本科學院以後不再審查有關永動機的一切設計".這說明在當時科學界,已經從長期所積累的經驗中,認識到製造永動機的企圖是沒有成功的希望的.
永動機的想法在人類歷史上持續了幾百年,這個神話的被駁倒,不僅有利於人們正確的認識科學,也有利於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
也不能憑空消失 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 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 能量的總和不變 這就是能量守恆定律了
所以第一類永動機是不能做出來的.而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是有方向的,就像熱量可以自發的由熱的物體轉移到冷的物體 但不能自發的由冷的物體轉移到熱的物體
而不引起其他的變化 所以第二類永動機也是不能做出來的.
歷史上有不少人企圖設計一種機器,它不消耗能量,卻可以不停息地轉動甚至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永動機.雖然經過許多人的辛勞,但事實證明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歸於失敗.
永動機是一種幻想,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為它違反了自然界最普遍的一個規律,這就是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
著名科學家達·芬奇早在15世紀就提出過永動機不可能的思想,他曾設計過一種轉輪,如圖所示,在轉輪邊沿安裝一系列的容器,容器中充了一些水銀,他想水銀在容器中移動有可能使轉輪永遠地轉動,但是經過仔細研究之後,得出了否定的結論.他從許多類似的設計方案中認識到永動機的嘗試是註定要失敗的.他寫道:「永恆運動的幻想家們!你們的探索何等徒勞無功!還是去做淘金者吧!」
然而,15世紀以後的好幾百年裡面,製造永動機的活動卻從未停止過.例如:
17世紀,英國有一個被關在倫敦塔下叫馬爾基斯的犯人,他做了一台可以轉動的「永動機」,如圖所示.轉輪直徑達4.3米,有40個各重23千克的鋼球沿轉輪輻翼外側運動,使力矩加大,待轉到高處時,鋼球會自動地滾向中心.據說,他曾向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表演過這一裝置.國王看了很是高興,就特赦了他.其實這台機器是靠慣性來維持短時運動的.
軟臂永動機
19世紀有人設計了一種特殊機構,如圖所示.它的臂可以彎曲.臂上有槽,小球沿凹槽滾向伸長的臂端,使力矩增大.轉到另一側,軟臂開始彎曲,向軸心靠攏.設計者認為這樣可以使機器獲得轉矩.然而,他沒有想到力臂雖然縮短了,阻力卻增大了,轉輪只能停止在原地.
阿基米得螺旋永動機
1681年,英國有一位著名的醫生弗拉德提出一個建議,利用阿基米得螺旋(如圖)把水池的水提到高處,再讓升高的水推動水輪機,水輪機除了帶動水磨做功以外,還可使阿基米得螺旋轉不斷提水,如此周而復始,不就可以無需擔心天旱水枯了嗎?一時間,響應他的人大有人在,形形色色的自動水輪機陸續提出,竟出現了熱潮.
磁力永動機 大約在1570年,義大利有一位教授叫泰斯尼爾斯,提出用磁石的吸力可以實現永動機.
他的設計如圖所示,A是一個磁石,鐵球C受磁石吸引可沿斜面滾上去,滾到上端的E處,從小洞B落下,經曲面BFC返回,復又被磁石吸引,鐵球就可以沿螺旋途徑連續運動下去.大概他那時還沒有建立庫侖定律,不知道磁力大小是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變化的,只要認真想一想,其荒謬處就一目瞭然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這里就不詳細描述了.我們只要列舉一些名稱,就足以說明這類徒勞無益的活動是如何廣泛、誘人.例如:表面張力永動機、浮力永動機、永磁永動機、自動車、自動洗衣機,等等.

就在一些人熱衷於製造永動機的同時,科學家們從力學基本理論的研究中逐步認識到了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性.繼達·芬奇之後,斯蒂文於1568年寫了一本《靜力學基礎》,其中討論斜面上力的分解問題時,明確地提出了永動機不可能實現的觀點.他所用的插圖畫在該書扉頁上,見圖,圖的上方寫著:「神奇其實並不神奇.」將14個等重的小球均勻地用線穿起組成首尾相連的球鏈,放在斜面上,他認為鏈的「運動沒有盡頭是荒謬的」,所以兩側應平衡.
1775年,法國科學家鄭重通過了一項決議,拒絕審理永動機.在《法國科學院的歷史》一書中有如下記載:
「這一年科學院通過決議,決定拒絕審理有關下列問題的倍立方,三等分角,求與圓等面積的正方形,以及表現永恆運動的任何機器.」 並且解釋說:
「永動機的建造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中間的摩擦和阻力不致最終破壞原來的動力,這個動力也不能產生等於原因的效果;再如設想動力可以連續起作用,其效果在一定時間之內也會是無限小.如果摩擦和阻力減小,初始的運動往往得以繼續,但它不能與其他物體作用,在這種假設(自然界不可能存在)中,惟一可能的永恆運動對實現永動機建造者的目的將毫無用處.這些研究的缺點是費用極度昂貴,不止毀了一個家庭,本來可以為公眾提供大量服務的技師們,往往為此浪費了他們的工具、時間和聰明才智.」

然而,就是在法國科學院如此明確的警告之下,創造永動機的各種活動仍然未見收斂.19世紀中葉,能量守恆定律已經確立.1861年,英國有一位工程師德爾克斯收集了大量資料,寫成一本名為《17、18世紀的永動機》的書,告誡人們,切勿妄想從永恆運動的賜予中獲取名聲和好運.
可是,德爾克斯這部「警世恆言」卻未能阻止永動機的繼續泛濫.
19世紀末美國賓州有人想用磁鐵代替鍾擺的錘,企圖用磁力做功代替發條,認為有可能無需發條而能自動維持擺動,結果是徒勞一場毫無成果.
進入20世紀,更加復雜的、似是而非的種種設計不斷被提了出來.例如有人想「發明」自動車,有人「創造」自動洗衣機,有人想利用水中的「分子吸引力」製造「自動」泵,有人想單純靠永久磁鐵做成發電機,特別是在「能源危機」的刺激下,這類活動竟有增無減,層出不窮.

另一類永動機也常被人提出而且還很迷惑人.如19世紀80年代,美國華盛頓地區有一位發明家甘姆埃,設計了一種零度發動機(Zeromotor),用液態氨做工作物質,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熱量,氨由液態變為氣態,在0℃時產生4個大氣壓的壓強,可以推動活塞做功,似乎這樣就可以不需使用燃料.他還進一步解釋說,氨氣在驅動活塞後因膨脹而冷卻,又會自動凝結於容器,於是就可循環地工作下去.1881年他的設計居然得到美國海軍總工程師的支持,受到官方贊揚,甚至當時的美國總統也極有興趣地觀看了設計模型.他們也許認為,如果這種發動機真的成功,美國艦隊就不需要加煤站,從汪洋大海中就可以取得無窮無盡的熱能了.然而,只要科學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甘姆埃的設計是屬於單熱源的熱機,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這就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二類永動機.
如果說永動機的「發明」對人類有點益處的話,那就是人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一切違背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等自然規律的「創造」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讀了這些發明永動機的故事,大家有什麼感想?科學規律不容違反,違反了就要碰壁,大家千萬不要做那種徒勞無功的事啊! 科學技術的發展應該用在如何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損耗,而不是去研製永遠不能實現的永動機.
永動機的啟示
各種永動機設計方案的失敗,製造永動機美好夢想的破滅,對於每一個尋找永動機的人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是,反思這一失敗的探索過程,它從反面給人類以啟迪,一些科學家從這一否定的結論中開始思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永動機不可能製成,是不是說明自然界存在著一條法則,它使我們不可能無中生有地獲得能量?也就是說自然界各種能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轉化關系.這方面的思考是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建立的線索之一.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和生理學家亥姆霍茲(H.

Helmholtz,1821-1894)就是從永動機不可能實現的這個事實入手研究發現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的.他在論文中寫道:「鑒於前人試驗的失敗,人們不再詢問我如何能利用各種自然力之間已知和未知的關系來創造一種永恆的運動,而是問道如果永恆的運動是不可能的,在各種自然力之間應該存在著什麼樣的關系?」

19世紀中葉,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得到了科學界的普遍承認.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具有能量,對應於不同的運動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機械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熱運動的內能,電磁運動的電磁能,化學運動的化學能等,他們分別以各種運動形式特定的狀態參量來表示.當運動形式發生變化或運動量發生轉移時,能量也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系統傳遞給另一個系統;在轉化和傳遞中總能量始終不變.

還有另外一種非常美妙的幻想,它並不違反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假如能把空氣或海水裡的熱能,通過一種巧妙的機器,全部化成我們所需要的機械功,這可以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發明這種機器的想法,比起前面要憑空產生能量的想法聰明得多了.如果這種機器真能發明的話,還有另一好處,一方面我們可以把一種東西裡面的熱能取出來做功,同時還會使這種東西的溫度降低.這樣,我們可以在海洋上設置一些巨大的工廠,利用海水裡的熱能,來進行各種不同的工作,比如利用它來發電,一隻輪船可以利用海水中的熱量,不必燒煤或燒油,就能到世界各地去航行,這豈非美事!這可稱作第二種永動機,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它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相違背.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由無數次實踐證明了的客觀規律.它可以表述為:「從單一熱源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是說,熱機不可能有100%的效率,它要在把從高溫熱源吸收的一部分熱量變為有用功的同時,把另一部分熱量放到低溫熱源.

追尋永動機的失敗經歷,可以給我們兩點啟示:首先,失敗的經歷也有積極的科學研究價值,永動機的種種設計方案的失敗,引起了人們的反思,啟發了能量轉化和守恆的思想,成為能量轉化和守恆原理建立的思考線索之一;其次,要依據科學規律辦事.歷史上追求永動機的人們,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一種良好的願望,也不是他們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只是由於他們做的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工作.在人們還沒有認識能量傳遞和轉化的規律之前,對那些尋求永動機的努力遭到的失敗,我們只能感到遺憾,但是,如果在今天還有人去設計永動機,那他就是愚蠢的,是違反科學規律的,也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人類利用自然,必須遵守自然規律,而不是去研製永遠不能實現的永動機.
永動機騙局
歷史上曾經無數人痴迷於永動機的設計和製造,在熱力學體系建立之前,這些人中即有科學家,也有希望藉此成名發財的投機者,而熱力學體系建立後,致力於永動機設計的除了希望打破現有科學體系的「民間科學家」外,更多的則是一些借永動機之名牟取錢財的騙子.歷史上著名的永動機騙局有:△自動輪騙局:1714年,德國人奧爾菲留斯聲稱發明了一部名為自動輪的永動機,這部機器每分鍾旋轉六十轉,並能夠將16公斤的物體提高相當的高度,當他宣布了這一消息並進行了公開實驗後,名噪整個德國.1717年一位來自波蘭的州長在驗看了安放自動輪的房間後,派軍隊把守這座房屋,40天他發現自動輪仍在轉動,便給奧爾菲留斯頒發了鑒定證書.奧爾菲留斯靠展出自動輪獲取了大量金錢,俄國沙皇彼得一世甚至與他達成價值10萬盧布的購買協議.最終由於奧爾菲留斯的太太與女僕發生爭執,女僕憤而曝光,原來自動輪是依靠隱藏在房間夾壁牆中的女僕牽動纜繩運轉的,整個事件是一個騙局.

△王洪成騙局:中國哈爾濱人王洪成曾在1984年提出一個永動機方案,他利用他設計的永動機驅動自家的洗衣機、電扇等裝置運轉,不久騙局被揭穿,他製作的永動機模型是用隱藏的鈕扣電池驅動的一個電動馬達,而供應洗衣機、電扇運轉的則是暗藏在地下的電線.1998年,王洪成的另一個騙局「水變油」被揭穿,他本人也因此入獄.

另外在1980年代的巴黎博覽會上,曾展出過一種「永動機裝置」:這個裝置是一個不停轉動的大輪子,參觀博覽會的觀眾對這架永動機非常好奇,紛紛逆旋轉方向推動輪盤,以期阻止輪子的轉動.這個永動裝置的設計者正是利用了觀眾的好奇心,讓他們向後轉動輪盤的動作為永動機上緊發條,維持裝置的運轉.此外,前國民黨軍隊第12兵團司令官黃維,1948年在國共內戰的徐蚌會戰被俘之後,送至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至1975年釋放期間,他不顧眾人異議,在所內潛心研製永動機,十分有名.最後當然仍以失敗告終.
讀了這些發明永動機的故事,大家有什麼感想?科學規律不容違反,違反了就要碰壁,大家千萬不要做那種徒勞無功的事啊! 科學技術的發展應該用在如何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損耗,而不是去研製永遠不能實現的永動機.
第一類永動機
歷史上有不少人有過這樣美好的願望:製造一種不需要動力的機器,它可以源源不斷的對外界做功,這樣可以無中生有的創造出巨大的財富來,在科學歷史上從沒有過永動機成功過,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任何一部機器,只能使能量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而不能無中生有的製造能量.因此根本不能製造永動機.它違背熱力學第一定律:物體內能的增加等於物體從外界吸收的熱量與物體對外界所做功的總和.
第二類永動機
曾經有人設計一類機器,希望它從高溫熱庫(例如鍋爐)吸取熱量後全部用來做功,不向低溫熱庫排出熱量.這種機器的效率不是可以達到100%了嗎?這種機器不違背能量守恆定律,但是都沒有成功.人們吧這種只從單一熱庫吸熱,同時不間斷的做功的永動機叫第二類永動機.這種永動機不可能製成,是因為機械能與內能的轉化具有方向性:機械能可以轉化內能,但內能卻不能全部轉化為機械能,而不引起其它變化.

閱讀全文

與發明家王洪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