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有一個工程建築類的發明專利
金蓄 專利
『貳』 鋼筋混凝土是怎麼發明的
鋼筋混凝土的發明出現在近代,通常認為法國園丁約瑟夫·莫尼爾(en:Joseph Monier(英文))於內1849年發明鋼筋混凝土並於1867年取容得包括鋼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緊隨其後應用於公路護欄的鋼筋混凝土樑柱的專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在美國紐約落成,人類建築史上一個嶄新的紀元從此開始,鋼筋混凝土結構在1900年之後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規模的使用。1928年,一種新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出現,並於二次世界大戰後亦被廣泛地應用於工程實踐。鋼筋混凝土的發明以及19世紀中葉鋼材在建築業中的應用使高層建築與大跨度橋梁的建造成為可能。
目前在中國,鋼筋混凝土為應用最多的一種結構形式,占總數的絕大多數,同時也是世界上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最多的地區。其主要原材料水泥產量已於2010年達到18.82億噸,佔世界總產量70%左右。
『叄』 現代建築的起源講了什麼發明
從19世紀後半期起,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這是歐洲建築史上的一個轉折期。隨著西方大工業、新技術和新材料的迅速發展,建築工程也出現了新面貌。
從19世紀後半期起,鐵開始成為重要的建築材料。然而,在這之前,雖然也使用鐵作為建材,那隻是當作橋梁、車站及工廠的支架,或者當作教堂和劇場露台的輔助材料,在人們的思想意識里,還沒有把鐵當作最適用的新材料來使用。
新建築思想和新建築設計的出現,促進了在城市建築上廣泛使用鐵、玻璃及陶磚。
天才的英國建築師帕克斯頓在這一領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為德溫夏公爵設計庭園時,用鐵和玻璃建造了一座擁有寬敞空間的溫室。憑借這種經驗,在倫敦海德公園為世界博覽會建造了一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建築物——水晶宮。這座水晶宮在建材的使用上充分發揮了鐵和玻璃的功能,顯示了鐵和玻璃是一種能夠創造新結構和新美感的建築材料。
帕克斯頓只用10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這座高達56米的龐然大物。在施工之前,按照設計的盡寸先預製成各種規格的鐵材和玻璃,然後在工地進行安裝。這種施工方法不僅展現出開發新技術的無限美好的前景,而且在建築外觀上顯示出別致新穎的美感。
其實,這是一座用鐵作為骨架,用玻璃構成整個建築外觀的優美建築物。幾個高大寬敞的鐵筋拱券縱橫交錯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和諧對稱的建築整體。從遠處眺望,這座水晶宮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像水晶一般光芒四射耀眼奪目。當你走近時,它顯得晶瑩明快,具有一種神秘感和宏偉感。如果步入大廳,便置身於敞亮開闊、光線充足的室內空間,給人以一種輕快明朗的感覺。然而,這種輕快新穎、美觀宏偉的建築結構,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得到普遍的推廣。
若是明確地劃分年代,應當從1851年出現水晶宮起,到1916年在巴黎郊外奧利機場建造機庫為止,這段時間被看作是歐洲建築史上的轉折時期。這座機庫是由法國工程師弗雷西內設計的,他是一位善於設計鋼筋水泥建築的工程師。他設計的奧利機場飛機庫,高為60米,寬為91米,是利用堅固的鋼筋水泥做成的拋物線拱券,其外觀造型輕盈美麗,給人以一種舒適感,被認為是現代結構主義建築的典型代表作。
在現代建築歷史上,埃菲爾鐵塔也佔有重要的位置。埃菲爾鐵塔是在1889年國際博覽會時建造在塞納河畔的。現在它已成為巴黎的象徵。法國工程師埃菲爾曾經建造過許多美麗壯觀的鐵橋。由於這座鐵塔以他的名字命名,從此他也就世界聞名了。這座高達328米的鐵塔,曾是國際博覽會的建築物,是一種新建築美的代表,所以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成為以後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肆』 中國古代建築發明(除四大發明)
趙州橋
『伍』 建築工地上有啥小發明
主要以節能,省事,省力,能創造提高效率為主。
『陸』 中國在建築史上有哪些創造發明的古建築
在我國建築史上,每一個時期都有新的發展或發明創造。古代建築工匠們大膽突破了原來的舊規范,以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在建築設計、施工上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我們在選擇作為文物保存的古建築時,要特別注意這方面的古建築實物。如塔這種建築類型,是漢代隨著佛教傳入我國之後,建築工匠們在我國古代建築傳統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新建築類型。最初創造出的塔,在建築結構、造型、藝術裝飾等方面可能還不成功,甚至有很多缺點,但是因為它有劃時代的意義,而有重大的價值,可惜現在已不存實物;否則,雖不完備、完整也都應重點保存,又如無梁殿這種結構,是元明時期工匠們為了使重要殿閣更能長久保存,以磚石發券代替木構殿閣的創造,同時也推動了磚結構的發展,是應該選擇保存的一種實物。
『柒』 鋼筋混凝土是誰發明的
鋼筋混凝土的發明出現在近代,通常認為法國園丁約瑟夫·莫尼爾(en:Joseph Monier(英文))於1849年發明鋼筋混凝土並於1867年取得包括鋼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緊隨其後應用於公路護欄的鋼筋混凝土樑柱的專利。
1872年,世界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在美國紐約落成,人類建築史上一個嶄新的紀元從此開始,鋼筋混凝土結構在1900年之後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規模的使用。
1928年,一種新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出現,並於二次世界大戰後亦被廣泛地應用於工程實踐。
鋼筋混凝土的發明以及19世紀中葉鋼材在建築業中的應用使高層建築與大跨度橋梁的建造成為可能。
『捌』 原始社會各國人民在建築方面有什麼發明和創造
建築首先需要堅固。這是和一定的技術相聯系的。原始社會人類的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但是原始居民還是做出了最初的發明和創造。由於尼羅河兩岸缺少良好的木材,古埃及勞動者使用棕櫚木、蘆葦、紙草、粘土和土坯建造房屋,結構方式是梁、柱和承重牆相結合。巴比倫由於氣候炎熱,一般房屋在土坯牆頭排樹干,鋪蘆葦,再拍一層土。中美洲和南美西岸的一些土著人,他們的窩棚很簡陋,用樹枝編壁,塗泥土、搭禾秸作兩頂坡。而在印度,早期的竹子和茅草(棕櫚和稻草作屋頂)建築物雖然現已盪然無存,但在梵文寫成的城市史中仍有關於竹、草結構建築的記載。而後來最普遍的是採用石頭。石頭是埃及的主要自然資源,因而他們的建築主要是採用石頭來建造,如神廟和金字塔建築。石頭也是印度造寺廟的「神聖」材料。而在古代美洲人們早就用大量的石塊來建造規模龐大的宮殿和宗教建築物了。在希臘、羅馬,建築可以說是一種石頭的建築,因為石頭可以用來表現永恆。
『玖』 房屋建造是誰發明的呢
到了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了簡單的人工土穴或窩棚了。那麼,是誰發明了房屋的建造,遠古人類總是將原始藝術的創始人歸結於神,《易經》將其歸結為「聖人」,而其他的文獻則將建築的發明歸結為「有巢氏」。文獻表明原始建築存在著「構木為巢」的「巢居」和「穴而處」的「穴居」兩種主要構築方式。對於這兩種原始構築方式,既有「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的記載,即在地勢低而潮濕的地區作巢居,在地勢高而乾燥的地區作穴居,反映出居住地段高低、干濕對於原始建築方式的制約;也有「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木曾巢」的記載。反映出不同季節的氣溫、氣候對原始建築方式的制約。有了「營窟」和「木曾巢」,而後才「範金,合土,以為台榭、宮室、牖戶」。(《禮記,禮運》)這里所說的「營窟」就是「穴居」。埃利希·諾伊曼說道,人類的建築都是「洞穴的延伸,如住宅、帳篷、房屋、儲藏室和聖殿。」而這些都是和女性或者說女神相聯系,在利西亞和小亞細亞,房屋是「在這個古代母權國度的廢墟上發現的墳墓和聖殿的精確副本」,「不只是聖殿、墳墓和房屋,支撐房屋構架的支柱也是大母神的一種象徵。」最古老的房屋,例如在美索不達米亞,是由用數根柱子支撐著的草席造成的,甚至「門、圍牆和畜欄,以及村莊和城市等聚居之地,都是女性的象徵。」我們當然可以將這些描述當做是母權制時期建築的一種體現,但是這種體現具有原型的意義,而這些由洞穴延伸出來的建築,埃利希·諾伊曼稱之為「神聖的洞穴」和「神聖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