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印刷體的發明

印刷體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14 05:29:09

① 為什麼會有英文印刷體歷史是什麼

其實印刷體是在列印機發明之後才出現的,字距行距都一樣,更加規范,易辨別。
在那之前,人們只用手寫體。
我認為手寫體也就類似於我們說的花體,更美觀,但不易於辨認,尤其對於英語不是母語的人來說。題外話,我之前做一份作業,標題就是手寫體的,很漂亮,但我如果不知道是什麼的話完全認不出來,我在圖書館花錢列印的,老師(外國人)打完拿著看一眼就叫了那個標題出來,問**是誰的,我當時就驚呆了。
一般情況下手寫體不能用來答卷,答題時間有限,手寫體要保證字距差不多才會美觀,浪費時間。而且不易於批卷老師批卷。比如高考,那麼多卷子,老師只能大概看一遍,手寫體如果他認不出來,分會低好多。

② 1.中國哦漢字發展史:_____________. 2.我國造紙書的發明_________.3.我國印刷術的發展________.

1.中國的文字發展經歷過幾種變化?
2.印刷體起源於什麼時候?
3.現在的印刷字體主要包括什麼哪些字體
4.趣味文字有什麼特點?
5.趣味文字有什麼變化規律?你明白了什麼方法?
6.趣味文字如何書寫設計出來

③ 書法的各種字體都是誰發明的

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遠遠不如古埃及、古希臘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經用巨大的石塊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時,中國卻只有夯土建築。在古埃及人已經在堅硬的石頭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圖案時,中國卻只能在獸骨或龜甲上刻出粗糙的劃痕。但是看看中國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卻又遠遠高於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圖形。似乎漢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階段,直接進入了一種更抽象的較高級階段。漢字發展經歷的象形階段:表意—形聲的途徑中,象形階段幾乎沒有,所謂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階段就已經被高度抽象了。後來,隨著漢字的演變,漢字更不再是純粹的表意文字了,當希臘人建造帕台儂神廟的精美雕塑,羅馬人建立萬神廟的巨大穹頂時,中國還只有秦漢時期夯土的長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經是一種全國統一的規範文字了,漢朝的隸書與今天的漢字已很接近。

④ 為什麼印刷體的g不是那麼寫

為了書寫簡便

大衛·薩克斯在《偉大的字母》一書中提及過這個問題。a和g是現有的小寫印刷字體中僅有的兩個擁有兩種字形的字母。這實際上是源於它們不同的中世紀手寫傳統。
現行較為常見的小寫字母a和g,可以上溯到公元8世紀。當時,查理大帝搞了一次「書同文」的工作,由阿爾琴(Alcuin,Saint Alcuin of York)主持創立了一種新的拉丁文手寫字體,這就是後世所說的「加洛林行書體」(Carolingian minuscule)。在這套書寫字體中,a和g這兩種字形被確立了下來,並在隨後的年代裡發揚光大。(順便說一下,我們現在的很多書寫規范,都是這次書同文確立的,比如句號、句首字母大寫等等)
不過,新的字形不斷形成,在新的字體當中,a和g開始被書寫更為簡便、省事兒的今手寫體取代。(實際上大家寫一下就知道了,它們算是小寫字母當中寫起來最麻煩的兩個)
古騰堡發明印刷術之後,印刷商這個行業在義大利興起。不同的印刷商可能會使用到不同的字體。其中一些印刷商使用了來自加洛林行書體的印刷字,而另一些則使用了a和g書寫更簡便的晚近字體。由於印刷避免了手寫對簡便易行的需求,因此來自不同書寫傳統的字體被保留了下來。(而我們的日常手寫字體中,則通常使用更容易的寫法)

參考自果殼問答網

⑤ 仿宋體是誰發明的

宋體是明朝雕版印刷字體整合的產物。因為後人仰慕所以假託宋朝。專
仿宋體是西冷印屬社整合明清字體的產物。因為主要參照宋體作為模板,所以作「偽宋體」,即是仿宋體。
秦檜確實稱得上是書法家。但宋體、仿宋體和他沒有什麼關系。

⑥ 誰被罵了1000年,可是在列印時還得用他發明的字體

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宋朝的時候就重文抑武,雖然說也是遭受外族的欺壓,但是不管怎樣,在經濟文化上,宋朝還是快速的進行發展,同時,出現了許多風流人物,在其中有一人的話被罵了1000年,但是,在如今的時候列印時還是用他發明的字體,他就是秦檜,可以說雖然他惡名遠揚,但是也為我國留下了一個非常寶貴的遺產。

不過大家都知道,一般由誰創作的字體都是以他的名字來進行命名,但是就是因為他害死了名將岳飛,所以當時人們對他極其怨恨,甚至還發明了一種民間小吃炸秦檜,也就是如今的油條,所以說,怎麼會以他的名字來進行命名這個字體呢,肯定是不可能的,不過不管怎麼樣,他還是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留下了一個宋體,不管他的為人如何,還是非常值得讓人尊敬的。雖然秦檜在罵了1000年,但是在如今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還在使用宋體。

⑦ 漢字的字體大概有多少都是誰發明的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
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中國文字——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范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范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至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體。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後世稱為宋體。當時所刻的字體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一些特徵。到了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又從宋體演變為筆畫橫細豎粗、字形方正的明體。原來那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豎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像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採用這種字體。以後,一些刻書工人在模仿洪武體刻書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非顏非歐的膚廓體。特別是由於這種字體的筆形橫平豎直,雕刻起來的確感到容易,它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一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為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體,仍稱宋體,也叫鉛字體。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著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有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

漢字的演變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和適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於雕刻的印刷字體,它的演進歷史為我們進行中文字體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在文字設計中,如能充分發揮漢字各種字體的特點及風采,運用巧妙,構思獨到,定能設計出精美的作品來。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各個時代的中國文字都有著與眾不同獨特的民族、民風的內涵,中國的文字史里處處深深地刻著中華兒女的智慧與勤勞。然而,現今有些人對本國文字了解甚少,而對於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投入極大的熱情,卻依然是個半調子。文字是國家的靈魂,為了了解祖國文字的變遷,祖國的歷史,祖國的靈魂,我們選擇了這個課題。
中國文字的發展,經過秦統一中國後,連續對漢字進行簡化、整理,使漢字逐漸走向規范化。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的演變過程。其中,篆書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隸書則有秦隸、漢隸之別。由此可知,歷史上任何一種新的字體,都是經過長期演變逐漸形成的。總體來說,楷書形成後,中國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表一:漢字書體的演變)
1甲骨文
秦統一文字前,中國的漢字,不論從字體、應用角度而言,還是混亂的。古文廣義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內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狹義的講,指中國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這里採用狹義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與金文;其中,前者被人們視為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為商朝後期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滿硃砂,也有直接朱書墨書的。因文字多為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畫不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殷代圖像金文:先秦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鍾鼎文、彝器款識。與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顯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實的寫法,使形象生動逼真,渾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書寫的俗體,金文才是正體,顯示了正體多繁,俗體趨簡的印跡(如表二)。

(表二:甲骨、金文對照表)
甲骨文因多為刀刻在龜甲獸骨上,故其文字帶有堅硬的筆法(如圖3)。這種如刀刻的筆法,亦有被運用在現代平面設計上(如圖4)。

(圖3)(圖4)
2大篆
在中國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對文字學的貢獻而言,以史籀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別創新體,以趨簡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因其為史籀所作,故世稱"籀文"。大篆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鍾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標准字體。由大篆簡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筆力遒勁之意。小篆之形體結構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作了改換歸並。與大篆相比較無象形性。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其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極重大的意義(圖5)。

(圖5)
4隸書
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一步,最顯著的變化是從婉曲的錢條變為平直的筆畫,從無 角變成有 角。 一般人認為隸書是指有波磔的、一橫一捺都拖著像刻刀一樣的長長尾巴的隸書,這只是其中的一種。隸書主要有秦隸和漢隸,秦隸是隸書的早期形式;漢隸則為隸書之成熟字體。通常所說的隸書是指漢隸中的"八分"而言(圖6)。"八分"是在秦隸之後,漸生波磔。隸書發展到八分,已經是姿致成熟。隸書因其字較方正、厚實,故帶有剛正不阿的嚴肅感(圖7)。圖8雖為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體,有隸書的〃味道〃。

(圖6) (圖7) (圖8)
5楷書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如歐陽詢、柳公權等碑帖之字屬之。包含了古隸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簡捷等。這種字體一直沿用至今,被視為標准字體且為世人所喜愛。楷書有一種穩重而衍生出寧靜之感;文字因個人書寫的方式、性格之異,而有不同風格的同一字體(圖9、10)。圖11與宋徽宗的瘦金體同樣是以細線條勾勒出文字,但因轉折處以圓滑的方式表現,呈現出與瘦金體截然不同的視覺感。

(圖9) (圖10) (圖11)
6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圖12)。

(圖12)
7草書
「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今草大部分較章草及行書更趨於簡捷。草書給予觀者豪放不羈、流暢之感(如圖13、14、15)。

(圖13)

(圖14) (圖15)
8印刷字體
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尤其是書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漸向適於印刷的方向發展,出現了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宋體。其發端於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宋朝,定型於明朝,故日本人稱其為"明朝體"。由於宋體字適於印刷刻版,又適合人們在閱讀時的視覺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體。
9電腦字體
隨看文化事業的發展、科技的發展,在西方文字體的影響下,又出現了黑體、美術字體等多種新的字體,如海報(POP)體、綜藝體、勘亭流、少女字體等,及更多的宋體之變形,如仿宋、扁宋等。並將各類漢字電腦化,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
如 下圖(其由左至右依序為:迭圓體、綜藝體、古印體、勘亭流及海報體)

漢字的起源是一個未解之謎。說到漢字,不得不提甲骨文,得到考古支持的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現在3300年前,這比古埃及的文字及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字都要晚近2000年。至今共發現了5000個以上的甲骨文單字,其中可以認識的約有1700字。從一定程度上講,同樣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沒有理由落於人後那麼多!思索的同時,我們發現最早的甲骨文就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會意和形聲成分,在這些甲骨文中,「會意字」不到80%,形聲字佔20%多。這與古代埃及人、蘇美爾人等其他早期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遠遠不如古埃及、古希臘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經用巨大的石塊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時,中國卻只有夯土建築。在古埃及人已經在堅硬的石頭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圖案時,中國卻只能在獸骨或龜甲上刻出粗糙的劃痕。但是看看中國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卻又遠遠高於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圖形。似乎漢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階段,直接進入了一種更抽象的較高級階段。漢字發展經歷的象形階段:表意—形聲的途徑中,象形階段幾乎沒有,所謂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階段就已經被高度抽象了。後來,隨著漢字的演變,漢字更不再是純粹的表意文字了,當希臘人建造帕台儂神廟的精美雕塑,羅馬人建立萬神廟的巨大穹頂時,中國還只有秦漢時期夯土的長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經是一種全國統一的規範文字了,漢朝的隸書與今天的漢字已很接近。無論是跳躍著前進的文字?

倉頡是中國古代傳說人物,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發明者。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倉頡造字「倉頡造字」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流傳。《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文解字序》中記載:「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解釋說:「頡有四目,仰觀天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倉頡的考據山東壽光、河南開封、河北南樂、陝西長安和白水等地都有倉頡墓等遺跡。

⑧ 中國文字發展經歷過幾種變化,印刷體起源於何時,現在的印刷字體包括什麼哪些字體,文字有什麼變化規律

印刷體起源於唐宋雕版書籍,後來產生了木活字、泥活字。近代西方鉛活字傳入中國,沿用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21世紀初,漢字激光照片系統成熟,印刷字體進入數字時代。目前的字體可分為黑體、宋體、書法、創意等幾大類。印刷字體的發展與其載體息息相關。

⑨ 文字的發明

文字的發明與演變

中國文字的特性
與世界上大多數的文字相較,中國文字最大的特性,乃在於它不是拼音文字,而是一種由圖形演變而成的文字。除了具有一般文字的表音作用之外,它的特質是可以從字型上揣摩文字的意義;因此方言之間,只要意義相同,並不需要隨著語音的不同而改變文字的形體。例如:用國語、閩南語和粵語說到「江」,語音都不同;如果是拼音文字,就必須有三個不同的字;但是,中國字卻只要共同寫一個「江」字就可以了。這種文字特性,克服了中國幅員的廣闊,因此盡管各種方言之間有極大的語音分歧,各地方的人卻可以透過統一的文字互通聲息,有助於消除隔閡。這種文字特性,也超越了中國歷史的漫長悠久,使得現今學者可以根據造字原則來辨識商代的甲骨文,並進而以甲骨文來證經述史。
由於中國文字「單音」、「獨體」、結構「方正」的特色,因此易於創造對仗工整的駢體詩文,和寶塔詩、迴文詩等文字游戲。再由於中國文字起源於圖畫,又保留了象形文字的特質,基本上已含有濃厚的藝術性,因此發展出體勢妍巧、剛柔並蓄的書法及篆刻藝術。

中國文字的發明
自古以來中國即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但根據現有的可靠資料,只能說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國最古而六書較完備的文字。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大略屬於商代盤庚遷殷至紂王亡國兩百七十餘年間的遺物,內容多半為貞卜之辭,因此又稱為「甲骨卜辭」。根據近代學者的研究,已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總數約有四千六百多個單字,其中可以辨識的大約有一千三百字左右。這些文字因系刀刻之故,因此多作方形,而且方向正反不拘,筆畫繁簡亦未定;一方面充分顯露了象形文字的特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是未完全成熟的文字。雖然如此,甲骨文字仍然經過相當程度的簡化,圖畫的意味已淡,大部分的結構系由橫豎的線條組成,可以說是「寫」上去,而不是「畫」上去的。此外,甲骨文中已有大量的形聲字,可見甲骨文雖未完全成熟,亦非草創時期的文字,若與西安半坡的陶文相較,已有兩三千年的發展演進。

中國文字的構造
關於中國文字的造字原則,漢朝的學者已開始整理、研究,而有所謂的「六書」之說。在各家說法中以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的解說最為詳備,此即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在整部說文解字中,許慎便依以上這些原則對文字結構加以分析說明,供後學者參考研究,對中國文字學貢獻極大,是舊時中國最重要的一部字書。

中國文字的演變
中國文字形成之後,其書體本身也屢經嬗變。商周銅器上的銘刻文字,一般稱為「金文」或「鍾鼎文」。這一系的文字與甲骨文一脈相承,保有書體方向不拘,筆畫未定的特色,但是有些字與甲骨文也有顯著差異,可見當時文字已有相當演變。
漢書藝文志稱周宣王時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此「大篆」又稱「籀文」。據近代學者研究,戰國時代秦國即採用大篆,而六國則採用另一種漢人稱為「古文」的文字。這種文字是西漢景帝至武帝間,魯恭王壞孔壁所發現的經書上的文字。其字頭粗尾細,極似蝌蚪,因此又名「蝌蚪文」。
大篆結體繁重,而「古文」分布地域廣,

閱讀全文

與印刷體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