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發明的針灸
針灸醫學最早見於二千年多前的《黃帝內經》一書。《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並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兩千多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中國流行,並傳播到了世界。而針灸的出現,則更早。
遠古時期,人們偶然被一些尖硬物體,如石頭、荊棘等碰撞了身體表面的某個部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疼痛被減輕的現象。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或人為地刺破身體使之出血,以減輕疼痛。古書上曾多次提到針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針,稱為砭石。這種砭石大約出現於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相當於氏族公社制度的後期,人們已掌握了挖制、磨製技術,能夠製作出一些比較精緻的、適合於刺入身體以治療疾病的石器,這種石器就是最古老的醫療工具砭石。人們就用"砭石"刺入身體的某一部位治療疾病。砭石在當時還更常用於外科化膿性感染的切開排膿,所以又被稱為針石或石。《山海經》說:"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是關於石針的早期記載。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可以說,砭石是後世刀針工具的基礎和前身。
灸法產生於火的發現和使用之後。在用火的過程中,人們發現身體某部位的病痛經火的燒灼、烘烤而得以緩解或解除,繼而學會用獸皮或樹皮包裹燒熱的石塊、砂土進行局部熱熨,逐步發展以點燃樹枝或乾草烘烤來治療疾病。經過長期的摸索,選擇了易燃而具有溫通經脈作用的艾葉作為灸治的主要材料,於體表局部進行溫熱刺激,從而使灸法和針刺一樣,成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於艾葉具有易於燃燒、氣味芳香、資源豐富、易於加工貯藏等特點,因而後來成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漸發展為針法,"熱而熨之"漸發展為灸法,這就是針灸療法的前身。
【針灸的歷史】
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篯」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近年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歷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時代。
針灸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早在公元6世紀,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目前,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後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據報道,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種達307種,其中效果顯著的就有100 多種。198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症。1987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
Ⅱ 中醫針灸是誰發明的
【針灸的起源】 針灸醫學最早見於二千年多前的《黃帝內經》一書。《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並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兩千多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中國流行,並傳播到了世界。而針灸的出現,則更早。 遠古時期,人們偶然被一些尖硬物體,如石頭、荊棘等碰撞了身體表面的某個部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疼痛被減輕的現象。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或人為地刺破身體使之出血,以減輕疼痛。古書上曾多次提到針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針,稱為砭石。這種砭石大約出現於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相當於氏族公社制度的後期,人們已掌握了挖制、磨製技術,能夠製作出一些比較精緻的、適合於刺入身體以治療疾病的石器,這種石器就是最古老的醫療工具砭石。人們就用"砭石"刺入身體的某一部位治療疾病。砭石在當時還更常用於外科化膿性感染的切開排膿,所以又被稱為針石或 石。《山海經》說:"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是關於石針的早期記載。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可以說,砭石是後世刀針工具的基礎和前身。 灸法產生於火的發現和使用之後。在用火的過程中,人們發現身體某部位的病痛經火的燒灼、烘烤而得以緩解或解除,繼而學會用獸皮或樹皮包裹燒熱的石塊、砂土進行局部熱熨,逐步發展以點燃樹枝或乾草烘烤來治療疾病。經過長期的摸索,選擇了易燃而具有溫通經脈作用的艾葉作為灸治的主要材料,於體表局部進行溫熱刺激,從而使灸法和針刺一樣,成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於艾葉具有易於燃燒、氣味芳香、資源豐富、易於加工貯藏等特點,因而後來成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漸發展為針法,"熱而熨之"漸發展為灸法,這就是針灸療法的前身。 【針灸的歷史】 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篯」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近年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歷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時代。 針灸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早在公元6世紀,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目前,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後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據報道,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種達307種,其中效果顯著的就有100 多種。198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症。1987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
Ⅲ 針灸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針灸最早是一種尖銳的石頭,後來被發展為醫療器材
Ⅳ 針灸是如何發明的
針灸,被譽為「古老的醫療之術」,它有著操作簡單、應用廣泛、療效迅速、安全經濟等優點,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歡迎。是我國古代醫學上的一大發明。
在元朝時期,有位叫程銘的人患腿病,一位醫生為其針灸治療時,不慎將銀針折斷,情勢急迫,於是請當時有名的針灸專家伯仁前來解救。伯仁氣喘吁吁地趕到程家,看到程銘萬分痛苦地躺在床上呻吟,右腿弓曲不敢動彈。那醫生神色不安,焦急萬分,用手緊緊捏住尚留在皮外的一點點銀針斷頭,生怕銀針陷入病人體內,發生生命危險。程家一家老小,此時也急得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伯仁來到病人床前,冷靜地告誡大家不要慌亂,並請圍觀的人全部出去,然後開始鎮定自若地排險。他不是使用隨意按摩的方法,而是沉吟了片刻,採用因勢利導、聲東擊西的治法。因為他知道,針灸治病取穴一般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頭部的病卻取足部的穴位,左側的病卻取右側的穴位,內臟的病卻取四肢的穴位。
考慮到斷針在患者的足少陰經脈的陽陵泉穴,伯仁便沿著這條經絡循行,在離陽陵泉穴很遠的風市穴紮下一根又長又粗的銀針,並用力捻動起來。病人忍受不住這種強烈的刺激,痛得大喊大叫,汗流如注。這時風市穴旁的肌肉猛烈地抽搐著,而陽陵泉穴部位的肌肉卻逐漸鬆弛下來,伯仁瞅著時間已到,忙向那醫生丟了一個快拔斷針的眼色。那醫生心領神會,果斷地將斷針順利拔出。接著,伯仁也在病人稍稍放鬆之時,拔出粗粗的銀針。
眼見一場關繫到病人生死的醫療事故,化險為夷。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元朝時期針灸治病已經相當普及,而且水平相當高。
這個病人在用針刺治療枯草熱其實,針灸技術早在元朝之前就已經相當發達了。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就已經開始利用針灸治病,將一名昏迷幾天的病人治好,留下「起死回生」的美名。
到了三國時期,名醫華佗更是精通針灸,他還對古代針灸技術進行了許多創新。華佗取穴位精簡准確,十分注重針感傳導。近代臨床常用的「夾脊」穴就是華佗首創的。
針灸包括針刺和灸灼兩種不同的療法。它並不是某一個人獨創的,而是古人長期實踐的結晶。
那麼,針灸是怎樣發明的呢?
最初,人們的身體外部某一部位無意被碰破或劃傷,結果卻使原有的某種疾病有所減輕,甚至痊癒;或者患有某種病痛的人,通過按摩、捶拍病痛部位,結果使病痛緩和、好轉。經過多次觀察和反復試驗,人們發現通過這種方式刺激人的某些體表部位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再經過長期的摸索探討,就慢慢地形成針刺療法。
灸灼的方法則是起源於古人用火取暖時,發現某些病痛可以用加熱身體某些部位的辦法來減輕。再經過多年的實踐,就發明了灸灼療法。
今天,後人對古代的針灸療法作了全面的研究,不斷創造了醫療史上的奇跡。這枚神奇的銀針能使聾啞人恢復聽覺,能讓癱瘓病人站立起來,能用在外科手術上作針刺麻醉等等。
Ⅳ 針灸是誰發明的
針灸最早是起源於火的發明和使用,是先有灸後有針,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或許你就明白了
http://www.dhwjlf.com/xiangxi.asp?id=823
這個是講灸法的發展歷史的
Ⅵ 針灸的發展歷史
針灸學起源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他「嘗百葯而制九針」(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篯」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如今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歷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如今用的不銹鋼針。
相傳,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醫針灸的發明人。伏羲氏不僅畫八卦,結繩為網,教民田獵,而且「嘗百葯而制九針」(東漢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嘗草制砭」(南宋羅泌記載於《路史》)。砭就是砭石,即華夏民族最早的針灸。灸法的起源與火的發現和使用有著密切的關系,當身體有某種不適時,用火去烘烤得以減輕,繼而用各種樹枝作為施灸工具,逐漸發展到艾灸。
針灸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其學術思想也隨著臨床醫學經驗的積累漸漸完善。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
《黃帝內經》是現存的中醫文獻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醫經典著作,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即有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以及與經脈系統相關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等,並對腧穴、針灸方法、針刺適應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尤其是《靈樞經》所記載的針灸理論更為豐富而系統,所以《靈樞》是針灸學術的第一次總結,其主要內容至今仍是針灸濱核心內容,故《靈樞》稱為《針經》。繼《內經》之後,戰國時代的神醫扁鵲所著《難經》對針灸學說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晉代醫學家皇甫謐潛心鑽研《內經》等著作,撰寫成《針灸甲乙經》,書中全面論述了臟腑經絡學說,發展並確定了349個穴位,並對其位置、主治、操作進行了論述,同時介紹了針灸方法及常見病的治療,是針灸學術的第二次總結。
唐宋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針灸學術也有很大的發展,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繪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圖",並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應用。到了宋代,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編撰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考證了354個腧穴,並將全書刻於石碑上供學習者參抄拓印,他還鑄造了2具銅人模型,外刻經絡腧穴,內置臟腑,作為針灸教學的直觀教具和考核針灸醫生之用,促進了針灸學術的發展。
針灸大成(光緒木刻)
明代是針灸學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名醫輩出,針灸理論研究逐漸深化,也出現了大量的針灸專著,如《針灸大全》、《針灸聚英》、《針灸四書》,特別是楊繼洲所著的《針灸大成》,匯集了明以前的針灸著作,總結了臨床經驗,內容豐富,是後世學習針灸的重要參考書,是針灸學術的第三次總結。
清初至民國時期,針灸醫學由興盛逐漸走向衰退。
公元1742年吳謙等撰《醫宗金鑒》,其《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不僅繼承了歷代前賢針灸要旨,並且加以發揚光大,通篇歌圖並茂,自乾隆14年以後(公元1749年)定為清太醫院醫學生必修內容。
清代後期,道光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醫院用針灸治病。
1840年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加之當時的統治者極力歧視和消滅中醫,針灸更加受到了摧殘。盡管如此,由於針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間仍廣為流傳。
針灸名醫李學川公元1817年寫出《針灸逢源》,強調辨證取穴、針葯並重,並完整地列出了361個經穴,其仍為今之針灸學教材所取用。
民國時期政府曾下令廢止中醫,許多針灸醫生為保存和發展針灸學術這一祖國醫學文化的瑰寶,成立了針灸學社,編印針灸書刊,開展針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針灸學家承淡安先生為振興針灸學術作出了畢生貢獻。在此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明確提倡西醫學習和應用針灸治病,在延安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開設針灸門診,開創了針灸正式進入綜合性醫院的先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十分重視繼承發揚祖國醫學遺產,制定了中醫政策,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中醫事業,使針灸醫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
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衛生部壚的針灸療法實驗所,即當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的前身。隨之,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針灸的研究、醫療、教學機構,從此以後《針灸學》列入了中醫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絕大多數中醫院校開設了針灸專業,針灸人才輩出。
40多年來在繼承的基礎上翻印、點校、注釋了一大批古代針灸書籍,結合現代醫家的臨床經驗和科研成就,出版了大量的針灸學術專著和論文,還成立了中國針灸學會,學術交流十分活躍,並在針刺鎮痛的基礎上創立了「針刺麻醉」。
針灸的研究工作也不單純儀在文獻的整理,還對其治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系統觀察,並對經絡理論、針刺鎮痛的機制、穴位特異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結合現代生理學、解剖學、組織學、生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聲、光、電、磁等邊緣學科中的新技術進行了實驗研究。臨床實踐證實了針灸對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等科多種病證的治療均有較好的效果。
針灸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早在公元6世紀,中國的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後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
據報道,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種達307種,其中效果顯著的就有100多種。198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症。1987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
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Ⅶ 針灸是怎麼發明的
呻吟,右腿弓曲不敢動彈。那醫生神色不安,焦急萬分,用手緊緊捏住尚留在皮外的一點點銀針斷頭,生怕銀針陷入病人體內,發生生命危險。程家一家老小,此時也急得六神無主,不知所措。
伯仁來到病人床前,冷靜地告誡大家不要慌亂,並請圍觀的人全部出去,然後開始鎮定自若地排險。他不是使用隨意按摩的方法,而是沉吟了片刻,採用因勢利導、聲東擊西的治法。因為他知道,針灸治病取穴一般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頭部的病卻取足部的穴位,左側的病卻取右側的穴位,內臟的病卻取四肢的穴位。
考慮到斷針在患者的足少陰經脈的陽陵泉穴,伯仁便沿著這條經絡循行,在離陽陵泉穴很遠的風市穴紮下一根又長又粗的銀針,並用力捻動起來。病人忍受不住這種強烈的刺激,痛得大喊大叫,汗流如注。這時風市穴旁的肌肉猛烈地抽搐著,而陽陵泉穴部位的肌肉卻逐漸鬆弛下來,伯仁瞅著時間已到,忙向那醫生丟了一個快拔斷針的眼色。那醫生心領神會,果斷地將斷針順利拔出。接著,伯仁也在病人稍稍放鬆之時,拔出粗粗的銀針。
眼見一場關繫到病人生死的醫療事故,化險為夷。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元朝時期針灸治病已經相當普及,而且水平相當高。
這個病人在用針刺治療枯草熱
其實,針灸技術早在元朝之前就已經相當發達了。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就已經開始利用針灸治病,將一名昏迷幾天的病人治好,留下「起死回生」的美名。
到了三國時期,名醫華佗更是精通針灸,他還對古代針灸技術進行了許多創新。華佗取穴位精簡准確,十分注重針感傳導。近代臨床常用的「夾脊」穴就是華佗首創的。
針灸包括針刺和灸灼兩種不同的療法。它並不是某一個人獨創的,而是古人長期實踐的結晶。
那麼,針灸是怎樣發明的呢?
最初,人們的身體外部某一部位無意被碰破或劃傷,結果卻使原有的某種疾病有所減輕,甚至痊癒;或者患有某種病痛的人,通過按摩、捶拍病痛部位,結果使病痛緩和、好轉。經過多次觀察和反復試驗,人們發現通過這種方式刺激人的某些體表部位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再經過長期的摸索探討,就慢慢地形成針刺療法。
灸灼的方法則是起源於古人用火取暖時,發現某些病痛可以用加熱身體某些部位的辦法來減輕。再經過多年的實踐,就發明了灸灼療法。
今天,後人對古代的針灸療法作了全面的研究,不斷創造了醫療史上的奇跡。這枚神奇的銀針能使聾啞人恢復聽覺,能讓癱瘓病人站立起來,能用在外科手術上作針刺麻醉等等。人床前,冷靜地告誡大家不要慌亂,並請圍觀的人全部出去,然後開始鎮定自若地排險。他不是使用隨意按摩的方法,而是沉吟了片刻,採用因勢利導、聲東擊西的治法。因為他知道,針灸治病取穴一般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頭部的病卻取足部的穴位,左側的病卻取右側的穴位,內臟的病卻取四肢的穴位。
考慮到斷針在患者的足少陰經脈的陽陵泉穴,伯仁便沿著這條經絡循行,在離陽陵泉穴很遠的風市穴紮下一根又長又粗的銀針,並用力捻動起來。病人忍受不住這種強烈的刺激,痛得大喊大叫,汗流如注。這時風市穴旁的肌肉猛烈地抽搐著,而陽陵泉穴部位的肌肉卻逐漸鬆弛下來,伯仁瞅著時間已到,忙向那醫生丟了一個快拔斷針的眼色。那醫生心領神會,果斷地將斷針順利拔出。接著,伯仁也在病人稍稍放鬆之時,拔出粗粗的銀針。
眼見一場關繫到病人生死的醫療事故,化險為夷。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元朝時期針灸治病已經相當普及,而且水平相當高。
其實,針灸技術早在元朝之前就已經相當發達了。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就已經開始利用針灸治病,將一名昏迷幾天的病人治好,留下「起死回生」的美名。
到了三國時期,名醫華佗更是精通針灸,他還對古代針灸技術進行了許多創新。華佗取穴位精簡准確,十分注重針感傳導。近代臨床常用的「夾脊」穴就是華佗首創的。
針灸包括針刺和灸灼兩種不同的療法。它並不是某一個人獨創的,而是古人長期實踐的結晶。
那麼,針灸是怎樣發明的呢?
最初,人們的身體外部某一部位無意被碰破或劃傷,結果卻使原有的某種疾病有所減輕,甚至痊癒;或者患有某種病痛的人,通過按摩、捶拍病痛部位,結果使病痛緩和、好轉。經過多次觀察和反復試驗,人們發現通過這種方式刺激人的某些體表部位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再經過長期的摸索探討,就慢慢地形成針刺療法。
灸灼的方法則是起源於古人用火取暖時,發現某些病痛可以用加熱身體某些部位的辦法來減輕。再經過多年的實踐,就發明了灸灼療法。
今天,後人對古代的針灸療法作了全面的研究,不斷創造了醫療史上的奇跡。這枚神奇的銀針能使聾啞人恢復聽覺,能讓癱瘓病人站立起來,能用在外科手術上作針刺麻醉等等。
Ⅷ 中醫針灸是誰發明的
針灸是中醫學的一個分支,在5000年以前的上古時期就有了,當時針灸的針具叫做砭石 當時的人們無意中碰觸到身體的某些部位,發現其他部位有相應的反應,後來用砭石點擊身體的一些穴位,發現有治療疾病的作用,針灸學就一點點誕生了。
Ⅸ 針灸是誰發明的
伏羲。
針灸學起源中抄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
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如今用的不銹鋼針。
(9)針灸發明擴展閱讀:
針灸申遺成功
2010年9月,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透露,「中國針灸」申遺方案已提交給聯合國。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2010年9月13日從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證實,我國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將「中醫針灸」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
新華網快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16日在內羅畢審議通過中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和《京劇》,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Ⅹ 針灸是誰發明的
針灸療法歷史悠久,可能在葯物治療以前,就己有了這種獨特的治療方法。 據後世文獻對遠古往事的記述和出土文物,一般是把針灸術的起始,定在新石器時代。其端緒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數萬年乃至數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那時還沒有專用的針刺工具,用作生產的刮削器、尖狀器等,同時也被用來治病。新石器時代,人們制出種類較多而又比較精細的石器,這才有了適合醫用的貶石。 砭石是一種銳利的石塊,它作為後世刀針的前身,可謂最早的醫療工具。它主要被用來破開癰腫,排膿放血,或用以刺激身體的某些部位,以消除病痛。為了適應穿刺或切割的需要,砭石的製作或有鋒,或有刃,所以古代又稱貶石為針石(有鋒)或饞石(有刃)。考古發現的砭石呈各種形狀,有劍形、刀形、針形等,多數出於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國時期。 關於以石治病產生的具體過程,現已無從查考。有人認為,原始人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由於環境和勞動條件的極端惡劣,常常會被尖石和荊棘碰撞了身體的某一部位,有時甚至被碰傷出血。而在勞動和與野獸搏鬥中,為石塊、碎石所擊傷也是常有的。但有時在碰撞或流血之後,卻因此而使某些原有的病痛減輕或消失(如一些經久不愈的頭痛、筋骨酸痛等)。顯然,這種出於偶然的經驗,最初不可能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在若干年、若幹人次的相類似經歷不斷重現時,這種源於實踐的經驗,就會促使人們注意到身體的某些部位,通過人為的刺激或使之出血,可以收到醫治疾病的效果。 今天人們使用的不銹鋼銀針,就是在古代砭石、石針、骨針、竹針等原始針具的基礎上,歷經銅針、金針等不同階段,不斷發展更新而來。 通過對身體的某一部位進行固定的溫熱刺激以治療疾病,這就是灸法。 灸法的出現,當在原始人知道用火之後。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的過程中,發現身體某些病痛能得到一些減輕或緩解,逐漸地又用獸皮或樹皮包上燒熱的石塊或砂土,貼附在身體的某一部位,用作局部取暖,既舒適又方便,且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熱感,其解除某些病痛的作用也更大,如對受涼引起的腹痛及寒濕造成的關節痛等,這就成了原始的熱熨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不斷改進,人們採用樹枝或乾草作燃料,進行局部固定的溫熱刺激,治癒了更多的疾病,從而形成了灸法。 但也有人設想,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煮食和篝火防獸時,難免不發生皮膚燒傷、燙傷等情況;甚至燃燒著的木材進出的火星,亦能的傷人體肌膚。可是就在長年累月的無數次火傷中,人們有時竟意外地發現某些原有疾病的痛苦,卻因此而減輕或消失,於是積累了經驗,產生了灸法。 刺法和灸法是兩種不同的治病方法。刺法亦稱針法,是利用金屬製成的針具,通過一定的手法,刺激人體腧穴;灸法主要是用艾葉,點燃後在人體皮膚上進行燒灼或熏烤。兩者雖然所用器材和操作方法不同,但同屬於外治法,都是通過腧穴,作用於經絡、臟腑,以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針和灸在臨床上常互相配合應用,故合稱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