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成了三頭統治」什麼意思
這三人都是世界級大文豪,取得的成就基本上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塞萬提斯:《堂吉訶德》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可以說開創了整個世界小說史。而且那麼早出現的作品,在後來近代小說光芒萬丈之時,有《悲慘世界》《罪與罰》這些大作問世過後,仍然難掩其輝,塞萬提斯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小說作家的領軍人物。
莎士比亞:英國劇作有,自古至今的世界上第一劇作家,也是當今世界上名氣最大的一個作家,所有歷史人物中,名氣大過他的也只有耶穌。一生創作大量戲劇,絕大部分都是精品,其中四大悲劇四大喜劇震古爍今,《哈姆雷特》名列歐洲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可稱戲劇第一人。前自然無古人,後人也很難有人可以超越。
歌德:德國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是作家,歌德更是位學者,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令歌德崛起德國文壇,但真正使歌德成為世界文學史上巔峰人物的還是前後創作長達六十多年的,名列歐洲文學四大名蓍之一的詩劇《浮士德》,這篇詩劇作為哲理性文學,在整個世界文學史上,只有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亞的戲劇能與之相提並論。而其作為詩劇的體裁,在深入人心方面,又強過了單純為詩的《神曲》。
所以說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成了三頭統治這句話,說的就是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所做出的獨特的,不可逾越的成就。他們代表了小說,戲劇,詩劇的最高峰。
② 急需莎士比亞創造的至今仍沿用的詞彙或短語!!!謝謝啦!!
to be or not to be當然是最著名的了,其他還有一些
Much Ado About Nothing:無事生非
莎士比亞在悲劇《麥克白》中第一次創造了at one fell swoop這個短語。現在,人們往往用at one fell swoop或at one swoop來說「一舉」或「一下子」,相當於all at once(突然之間)。
with bated breath(意為「屏息地」,出自《威尼斯商人》。「a foregone conclusion」(意為「預料中的結局」,出自《奧賽羅》)如今已經應用到日常英語中。
③ 莎士比亞創作了哪些歷史劇佳作
在歷史劇創作方面,莎士比亞以他人文主義者明敏的目光,以他對歷史事件清晰的辨析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在莎士比亞最初的創作活動中,歷史劇佔有很大的比例,這與當時盛行的戲劇潮流有關,也與他個人對英國社會的密切關注有關。
在16世紀90年代,英國的王權統治雖然比較穩固,但這並意味著沒有危機的存在,由於王位繼承的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因此發生在一二百年前的內戰非劇,有可能卷土重來。莎士比亞不是一位高蹈的為藝術而藝術的劇作家,他曾經在戲劇中藉助劇中人之口,說出了對於戲劇的看法:「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
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主要反映英國的封建紛爭,除《約翰王》寫13世紀的歷史而外,其餘的歷史劇所表現的內容,均為發生在14至15世紀百餘年間的重大史實。在這些劇作中,除《亨利五世》歌頌了一位開明君主的文治武功之外,其餘多為抨擊政治野心家陰謀篡位,致使國家陷入危亡之中。
《亨利六世》是一部煌煌大作,全劇分上,中,下三部,寫這位君主執政期間,王室與貴族的紛爭和歷史的混亂局面。上部寫英、法戰爭中,由於貴族階級相互之間鉤心斗角,矛盾重重,致使人心渙散,英國在戰爭中失利。中部寫國內貴族爭權奪勢,致使民怨沸騰,內亂頻仍。下部寫封建勢力的爭斗,遂有「紅白玫瑰戰爭」的發生,戰亂中,自玫瑰貴族集團佔了上風,而屬於紅玫瑰貴族集團的國王,則被人殺死。
劇中的亨利六世,被寫成一個昏庸愚蠢、軟弱無能的人,對外不足以保衛疆土,重振國威,對內則不足以制止內訌,治理朝政;是個可憐、可氣復可悲的人物。
《理查三世》接續著《亨利六世》的歷史背景,寫白玫瑰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愛德華篡奪王位之後,不久便死去。同族貴族理查用卑鄙無恥的血腥手段,將6個有希望繼承王位的人選,排擠出局,然而在他登上王位後,自己也很快被敵黨所殺。取之於不義的王權,必失之於不義,正所謂」「其興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莎士比亞通過歷史上真實的一幕,譴責了玩弄權術、利慾熏心的人,又通過他們可悲的下場,悲嘆人類在世俗功利面前的貪婪心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的兇殘與狠毒,必將為他人和自己造成悲劇。這是莎士比亞的歷史劇留給後人的沉重啟示。
《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與《亨利五世》這三部歷史劇,所反映的歷史時序是連貫一致的,寫理查二世優柔寡斷,聽信讒言,不能維持各貴族階級間利益的平衡,以致被他的堂弟趕下台去。這位堂弟坐上王位,被稱為亨利四世,然而由於他不是王權的合法繼承者,因此心裡不免惴惴不安。他雖有一些治國之策,平息了兩次貴族叛亂,但無奈其子與市井流氓為伍,不務正業,游手好閑,這使他老境堪憐,鬱郁寡歡。後來,他的兒子浪子回頭,即位為亨利五世之後,發奮圖強,對外英勇善戰。一舉奪回了被法國人佔去的領地,也通過此舉,有效地解決了國內的矛盾。
在亨利五世身上,莎士比亞寄託了人文主義者對開明君主的美好期望。
④ 在1602~1603年,莎士比亞乘興創作了哪部陰暗喜劇
1602~1603年,莎士比亞乘興創作了一部陰暗喜劇,並借用了一則英國諺語作為劇名:「dliswellthatendswell」,意思是只要結局好一切都好,譯作《終成眷屬》。
⑤ 莎士比亞發明了哪些字
作為一名語言大師,莎士比亞靈活地駕馭語言,擅長把名詞變動詞、把形容詞變副詞、把動詞變名詞...,結果,英語多出了1700個新詞彙。以下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Accused Addiction Advertising Amazement Arouse Assassination Bandit Bedroom Beached Blanket Bump Cater Champion Countless Epileptic Fixture Flawed Generous Hint Lonely Mimic Negotiate Obscene Premeditated Rant Summit Torture Varied Worthless Zany
⑥ 莎士比亞早期創作了哪些作品
早期(1590~1600)主要是歷史刷和喜劇,代表作有《亨利四世》(上、下)、《亨利六世》《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主要是正面宣揚人文主義的理想,充滿愉快樂觀的浪漫主義色彩。
⑦ 莎士比亞是怎麼創造單詞的
honorificabilitudinitatibus
這個字是由27個字母組成的。出現在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劇本「空愛一場」里,意思是「不勝光榮」。
⑧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里創造了一個什麼樣的理想世界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里創造了一個理想世界,描繪了他所嚮往的人與人的關系。在具有英國大自然特色的森林裡,人們「象在黃金時代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沒有充滿猜忌的宮廷的風險」,沒有敵人,沒有忘恩負義。大自然給人以道德力量,啟發人的同情心。劇中除了描寫一對主人公的真摯愛情以外,還寫了羅瑟琳和西莉婭的「勝過親姊妹」的友情;特別強調了老僕亞當和奧蘭多主僕二人的自我犧牲和相互關心,善良的公爵吸引了許多善良的人們在他周圍,他們「自甘流放」,從善如流。作者以這些理想的人與人的關系來同現實中虛偽的友誼、輕佻的愛情、自私自利、不容善良人棲身的情況相對比。莎士比亞認為善可以感化惡,發揮個人才智也能夠戰勝惡,獲得幸福。這一思想集中體現在羅瑟琳形象里。
⑨ 莎士比亞創作的作品反映了什麼
莎士比亞共寫作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詩和其他詩歌。他的戲劇創作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早期(1590—1600)主要是歷史刷和喜劇,代表作有《亨利四世》(上、下)、《亨利六世》《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主要是正面宣揚人文主義的理想,充滿愉快樂觀的浪漫主義色彩。中期(1601—1607)是悲劇時期,代表作有《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四大悲劇,和《一報還一報》、《雅典的泰門》等,隨著對現實認識的深入,這時期劇作的批判力度加強了,風格也變為悲憤沉鬱。後期(1608—1612)是傳奇劇時期,有《暴風雨》等4部傳奇劇和歷史劇《亨利八世》,都宣揚寬恕和容忍。
⑩ 莎士比亞的這段話誰能幫我翻譯下,急用!!謝謝了
TO BE OR NOT TO BE to be or not to be,這是《哈姆雷特》(莎士比亞)的經典台詞.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漢文意思是:生存還是死去,這是一個問題.
此段的全文如下:
Hamlet: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it'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 to sleep-
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ay, there's the rub!
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
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
Must give us pause. There's the respect
That makes calamity of so long life.
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The pangs of despis'd love, the law's de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 unworthy takes,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Who would these fardels bear,
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
But that the d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
The undiscover'd country, from whose bourn
No traveller returns- puzzles the will,
And makes us rather bear those ills we have
Than fly to others that we know not of?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e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r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
哈: {自言自語}
生存或死去, 這是個問題:
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坷命運之無情打擊,
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
並將其克服。
此二抉擇, 究竟是哪個較崇高?
死即睡眠, 它不過如此!
倘若一眠能了結心靈之苦楚與肉體之百患,
那麼, 此結局是可盼的!
死去, 睡去...
但在睡眠中可能有夢, 啊, 這就是個阻礙:
當我們擺脫了此垂死之皮囊,
在死之長眠中會有何夢來臨?
它令我們躊躇,
使我們心甘情願的承受長年之災,
否則誰肯容忍人間之百般折磨,
如暴君之政、驕者之傲、失戀之痛、法章之慢、貪官之侮、或庸民之辱,
假如他能簡單的一刀了之?
還有誰會肯去做牛做馬, 終生疲於操勞,
默默的忍受其苦其難, 而不遠走高飛, 飄於渺茫之境,
倘若他不是因恐懼身後之事而使他猶豫不前?
此境乃無人知曉之邦, 自古無返者。---哈姆雷特經典台詞(中英文)
不必謝我了!我就愛交朋友!!!加我QQ:35960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