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雨果的發明

雨果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13 10:53:01

Ⅰ 你好 請問「上帝造水 ,人類造酒 。 雨果(法國作家)」怎麼翻譯

French Novelist,Victor-Marie Hugo 所說的原句是:"God made only water, but man made wine."

【英語牛人團】

Ⅱ 雨果生平!

雨果, Victor Hugo (1802-1885) 法國作家。1802年2月26日生於法國東部的貝藏松。雨果的母親信奉舊教,擁護王室,在政治上和他的丈夫正好是對立的。青年時代的雨果同情保皇黨,反映出母親的保守立場對他的影響。雨果從小愛好文學,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
1827年雨果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克倫威爾系17世紀英國革命家)和《克倫威爾》序言。劇本因不符合舞台藝術的要求,未能演出,但《序言》卻成為當時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宣言,雨果本人亦因此而被公認為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序言》強烈地反映了法國1830年革命前夕新興資產階級的民主要求,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公開決裂,對當時文學藝術的解放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831年發表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反映了20年代在法國盛行一時的歷史小說對雨果的影響。小說的故事發生在15世紀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寫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在街頭賣藝,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佛羅洛對她產生邪念,指使教堂撞鍾人畸形兒卡西莫多夜間在街上攔路劫持,但愛斯梅拉達被弓箭隊隊長費比斯救出,她從此就愛上了這個輕薄的軍官。副主教趁這對男女幽會之際刺傷費比斯,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將她判處死刑。但是卡西莫多對她也懷著愛慕之情,遂將她從教堂前的刑場上搶走,藏在教堂頂樓上。巴黎下層社會的乞丐和流浪人為了營救愛斯梅拉達,圍攻聖母院。國王派費比斯率領騎兵前去鎮壓。混戰中,佛羅洛搶走了愛斯梅拉達,向她再一次進行威逼,但遭到拒絕。愛斯梅拉達終於落到官兵手裡。行刑之日,卡西莫多將副主教從樓頂上推下摔死。當日卡西莫多即告失蹤。兩年後,人們在墓地發現他的屍骨和愛斯梅拉達的屍骨擁抱在一起。當人們想把他們分開時,已經是一堆灰燼。作者採用對比的手法,塑造了佛羅洛和卡西莫多兩個主要人物形象,一個外形丑怪而心地善良;另一個道貌岸然而心如蛇蠍。在揭露中古教會的黑暗與罪惡的同時,宣揚了仁慈與愛情創造奇跡的人道主義思想。但是經歷一場殘酷的搏鬥之後,美醜善惡同歸於盡,宿命論的思想傾向在這里也是顯而易見的。
1848年六月革命後,雨果日益堅決地從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走向資產階級共和主義的政治立場。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崙發動政變,雨果參加共和黨人組織的反對政變的起義,並因此遭到迫害,開始了歷時19年的流亡生活。他最初在比利時首都避難,不久,由於比利時政府的干涉,遷往英吉利海峽英屬澤西島;後又由於英國政府的干涉,轉往格恩濟島,直到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第三垮台,他才回到法國。他曾拒絕接受拿破崙第三的大赦。
1862年發表長篇社會小說《悲慘世界》(原名《苦難的人們》)。主人公讓·華爾強是拿破崙時代的一個窮苦工人,因為偷了一塊麵包,被捕判罪;幾次越獄,被判加刑,坐了19年的監牢。作品寫華爾強出獄後的經歷,他改名換姓,以發明製造寶石的方法而致富,並被推選為市長,救助被遺棄的不幸女子芳汀及其女兒柯賽蒂;後因不願加害於被誤認為久已失蹤的華爾強的一個慣賊,他毅然自首,再度入獄。小說還寫了他再度越獄後參加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的街壘戰斗以及放走一直追捕他的警官沙威爾,情節曲折。作者通過華爾強、芳汀、柯賽蒂等人物形象,廣泛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資本主義制度下貧苦階層的悲慘遭遇,表達了對這些不幸的人們的深厚同情,同時也集中表達了仁慈博愛可以杜絕罪惡、改革社會、拯救人類的人道主義思想。雨果在小說里描述了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的街壘戰斗,歌頌了在戰斗中視死如歸、為革命獻身的英雄們,表明人道主義者雨果有同情革命戰斗的一面。雨果在小說里還著重地描寫了著名的滑鐵盧戰役。
雨果的其他作品,詩歌有《做祖父的藝術》《教皇》《至高的憐憫》《信神的宗教與不信神的宗教》《驢頌》《精神的四種風向》《百弦齊奏》《傷心慘目之年》和《詩歌拾余》;戲劇有《多爾格瑪達》和《自由劇作》;散文有《文學與哲學雜論》《論莎士比亞》《行動與言論》《見聞偶記》以及游記、書札和日記等。
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於巴黎,法蘭西舉國為他誌哀。

Ⅲ 電影《雨果·卡布里特》的發明劇情介紹,要全的。

電影講述了在世紀30年代的巴黎,在父親死後,12歲的孤兒雨果(阿沙·巴特菲爾德飾)被交給他的叔叔照顧,他的工作是維護火車站的27座時鍾工作正常。雨果住在火車站的高牆內,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藏身於大鍾後方,冷眼觀察來往過客,藏著滿腦子秘密。他那死去的父親給他留下的唯一遺產,就是一個壞掉的機器人,要修好它,雨果必須找到一把心形的鑰匙,他相信這是父親給他留下的信息。

雨果在火車站里偷取零件時,被火車站的玩具店老闆喬治(本·金斯利飾)抓了個正著,因此結識了喬治的教女伊莎貝拉(科洛·莫瑞茲飾)出人意料的是,伊莎貝拉剛好有一把心形鑰匙,靠著這把鑰匙,雨果發現了機器人中藏著的秘密,更讓他驚訝的是,原來玩具店老闆就是當時已被人遺忘的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他的電影曾讓雨果和他的父親深深痴迷。

(3)雨果的發明擴展閱讀

該片是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首部3D影片。

該片根據布萊恩·瑟茲尼克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原著曾於2007年曾獲得鵝毛筆大獎,並一度在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名列前茅,甚至被視作《哈利波特》之後最好的兒童作品。

影片參加了2011年的紐約電影節,當時影片還沒有製作完成,是以半成品的身份來參展的。這是該電影節歷史上的第二部半成品,第一部是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

這是馬丁·斯科塞斯自2002年來第一部不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故事片。

這是馬丁·斯科塞斯自1994年以來拍攝的第一部PG級別電影。

Ⅳ 雨果對中國科技的評價確有其事嗎

2011年高考語文全國新課標卷試題16.把下面這個長句改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5分) 巴黎之行讓我對法國作家和詩人維克多·雨果為建立法國文學創作者的著作權保護機構--法國文學家協會所做的工作,為促成制定保護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的國際公約--伯爾尼公約做出的傑出貢獻有了更深的了解。 答:巴黎之行讓我對法國作家和詩人維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權保護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促成了法國文學創作者的著作權保護機構--法國文學家協會的建立,促成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的國際公約--伯爾尼公約的制定。 解析:抓住句子主幹並單列為一個分句,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句中的定語或狀語。注意使用「潤滑劑」--介詞、副詞和關聯詞。長句變短句要抓住最難於理解的成分,使變後的文段語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後通順。

Ⅳ 雨果的生平

雨果(l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他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雨果生平大事記
雨果,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大師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政論家,被譽為法蘭西的民族詩人,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鼓吹民主自由反對帝制、宣揚人道主義精神、提倡廢除死刑,以《鍾樓怪人》、 《悲慘世界》等巨作聞名於世。
1802年 2月26日生於法國東部的貝桑松城(Besancon)。
1819年 同浪漫詩人維尼等人共同創辦《保守文藝雙周刊》。於期刊發表第一首詩。
1822年 編成第一本詩集《頌歌與雜詩》。與艾德娜在聖蘇比士大教堂結婚。
1825年 被授與榮譽勛章,參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禮。
1827年 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著名浪漫主義宣言,成為浪漫主義運動領袖。
1831年 完成浪漫主義文學傑作、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鍾樓怪人)。
1841年 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公開表示擁護君主立憲制度。
1843年 劇本《老頑固》(Les Burgraves)失敗及女兒列歐波汀意外死亡,停止新作,轉向政治舞台。
1845年 晉身貴族,封為雨果伯爵。
1848年 創辦《大事紀報》。
1850年 被捕入獄,雨果化名蘭文逃離巴黎。
1851年 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國外。
1853年 充滿諷刺政治意味的詩集——《懲罰集》出版。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長篇社會小說《悲慘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70年 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結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876年 雨果當選參議員。
1883年 完成《世紀的傳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靈櫬置於凱旋門下,供萬民瞻仰,旋葬於巴黎偉人墓園。
主要作品:
1827: 《克倫威爾》(Cromwell) (劇本)
1829:《東方詩集》(les Orientales) (詩)
1830:《歐那尼》 (Hernani) (戲本)
1831:《鍾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 (小說)
1838:《呂布拉》(Ruy Blas) (劇本)
1853:《懲罰集》 (les Chatiments) (詩)
1856:《沉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詩)
1862:《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說)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說)
1859-1883:《世紀傳說》(la Legende des siecles) (詩)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說)
雨果作品特色
創作主調:贊頌真、善、美,鞭撻黑暗、丑惡、殘暴。
詩作方面:有著瑰麗的色彩,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絕妙的音樂性,多方面的用字與巧妙的用韻法,達到優雅、精美、雄偉、朴實的非常境界。
小說方面:多半寫社會小說描寫人生百態為主,融合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情節生動、結構離奇、感情澎湃、氣勢磅礴,震懾人心,膾炙人口。
劇作方面:打破希臘悲劇的三一律,創始了悲喜交雜的浪漫劇。運用豐富的想像、強烈的情緒、無邊的氣魄、美麗的詩詞,造成一種強烈而矛盾的戲劇效果。
畫作方面:作品包括名著插畫、人物畫、風景畫。描繪作品中的情節,展現內心的思緒,而以水墨畫西方山水。十九年流亡期間,「海」成了他繪畫的主題

Ⅵ 雨果的具體資料

http://foxmm.vip.sina.com/yg/in.htm

雨果

(l802~1885)

作者簡介:

雨果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他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Ⅶ 雨果的資料

維克多·雨果
目錄·【身世】
·《悲慘世界》
·《巴黎聖母院》
·【名言】
·【主要作品】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l802~1885)是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19世紀前期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身世】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南部的貝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小說 。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推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斗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

流亡期間,雨果一直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的斗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擊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1885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發與1901年,但雨果死於1885年,所以盡管他的文學成就很高,可還是無緣諾貝爾。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說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農民出身的貧窮工人冉阿讓有一次看見姐姐的幾個孩子餓得直哭,於是去偷麵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幾次越獄,被抓回來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結果為了一塊麵包坐了19年的牢。出獄之後,冉阿讓到處遭人白眼,沒有工作,沒有飯吃,他發誓一定要向社會復仇。這時,一個叫米里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決心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

他化名馬德蘭,在一個城市辦了個工廠,成為富翁。他為貧窮的人提供就業機會,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房子,他處處樂於助人,被市民們選為市長。這時,市裡來了一個叫芒汀的姑娘,她原是農村姑娘,到城裡做工,被人誘騙生下一個女兒。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一個旅店老闆家中,老闆是個惡棍,趁機敲詐她,芒汀被迫賣掉美麗的頭發、漂亮的牙齒,又賣身當了妓女,最後貧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讓聽說後立即去照顧她,答應在她死後撫養她女兒珂賽特。這時,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蹤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在馬德蘭市,他抓住了一個貧窮的工人,認為他就是冉阿讓,准備把他送進監獄,為了救這個無辜的工人,冉阿讓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監獄的路上,他設法逃脫了。

冉阿讓馬上找到珂賽特,帶著她躲在一個僻偏的修道院里。多年過去了,珂賽特已長成了一個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個共和黨人馬呂斯相愛了。1832年,巴黎爆發了共和黨領導的起義,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鎮壓,馬呂斯身負重傷,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下水道把他救了出來。這時,沙威混進起義者隊伍進行偵察,被抓住後判處死刑,由冉阿讓去執行命令,槍斃沙威,但冉阿讓卻把沙威放了。沙威在冉阿讓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難容,投河自殺。

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了,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一個人過著孤獨的日子,最後他死在了珂賽特的懷里。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所以,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到了20世紀,它又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同樣吸引了無數的觀眾。

《巴黎聖母院》

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居住著一主、一仆:道貌岸然的助祭長克洛德和敲鍾的畸形人卡席莫多;內心實際上邪惡的克洛德對街頭跳舞賣藝的吉普賽姑娘愛斯美臘達動了淫念,夜間打發卡席莫多劫持少女,被少年英俊的衛隊長孚比斯救出。姑娘愛上了孚比斯,滿懷嫉妒的助祭長趁他二人幽會之際刺傷軍官,卻嫁禍於愛斯美臘達。她因而被判處死刑,在臨刑之際被暗中愛慕她的卡席莫多救出,把她安頓在聖母院內避難,但克洛德唆使教會把她看作女巫,法院不顧聖母院享有聖地避難權,決定予以逮捕。巴黎下層社會的好漢們前來營救姑娘,卻被敲鍾人誤以為是官兵來抓愛斯美臘達,拚命抵抗,國王路易十一調兵遣將來攻打聖母院,上下夾擊,一場混戰中,克洛德把少女劫持出聖母院,威逼她滿足其獸欲,遭到拒絕,便把她交給官兵,蹲在聖母院鍾樓頂上眼瞅著她被絞死,卡席莫多義憤填膺,怒氣沖沖,把撫養他成人的助祭長推了下去,活活摔死,自己則到公墓裡面找到少女的屍體,死在她身旁。幾年之後,人們在一處地穴里發現一男一女的骨骼,那是卡席莫多緊緊擁抱著吉普賽姑娘!
命運,命運,命運!
1830年28歲的維克多·雨果開始奮筆疾書他的「命運三部曲」之一《巴黎聖母院》(其他兩部是《悲慘世界》(被稱作「法律的命運」)和《海上勞工》(「事物的命運」),這樣一部波瀾壯闊的傑作僅僅用了150多天於次年即已完稿,不愧為曠世奇才!我們可以從研究古希臘悲劇中,把雨果的前輩古人所說的命運大別為三類,一是偶然的不幸,二是人的自我分裂及其不幸的解決,三是人與社會的或自然之間的沖突不可調和。固然,《巴黎聖母院》所敘述的命運,一個重要的側面是教士克洛德淫穢、叛教,不信天主教誨,偏信煉金邪術,為淫慾所支配,終於導致他自己以及他所愛和所不愛的人們統統滅亡——這是悲劇之一。而敲鍾人卡席莫多由於天生畸形,特別是他的既瞎又聾,阻遏企圖營救愛斯美臘達前來攻打聖母院的義民於前庭廣場,終至被他與國王派來捉拿這吉普賽女郎的軍隊上下夾擊,代表著黑暗中世紀鮮見的正義力量——那些下層社會的賤民全部被消滅,這是又一悲劇。無辜的跳舞姑娘不僅是一切慘遭統治歐洲長達一千年的歐洲愚昧黑暗勢力摧殘的可憐百姓中間的一個,也是他們的楚楚動人的形象,無論她怎樣辯白,無論人們怎樣出於義憤竭力救助,仍然逃不脫被絞死的命運——這是悲劇之三。所有這些正是上述悲慘命運的三大契機或動因一齊發揮作用的慘烈結果。《巴黎聖母院》以感人至深的筆觸刻畫的就是那黑暗時代幾乎全部平頭百姓不可逃脫的這樣悲慘的命運。國王路易十一深藏在重重黑幕後面,他卻正是雨果拿出來示眾的血腥屠殺的元兇大憝!無辜慘遭他所代表的黑暗之力摧殘的民眾就是這部悲劇的真正主角。然而,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雨果仍然要求我們相信「生活,就是昂首前瞻」,我們拋灑眼淚的同時,要像雨果那樣「我睜開眼睛,看見了燦爛的晨星」,是的,應該永遠樂觀:「相信白晝,相信光明,相信歡樂」。雨果高唱著這鼓舞人反抗壓迫、沖破黑夜的詩句,奮勇前進,向人類廣布他的人道主義呼聲,從30歲起進入了法國乃至全歐的浪漫主義創作更高更盛的時期。
巴黎聖母院,威嚴赫赫,以其不朽的智慧,在它存在迄今八百多年中,默默注視著滾滾河水、芸芸眾生,曾經是多少人間悲劇、人間喜劇的見證!在雨果的這部小說中,它彷彿有了生命的氣息,庇護愛斯美臘達,證實克洛德的罪行,悲嘆眾路好漢嘗試打擊黑暗統治而英勇獻身的壯舉,驚贊卡席莫多這「渺不足道的微粒塵芥」把一切豺狼虎豹、一切劊子手踩在腳下的俠義行為;它甚至與卡席莫多合為一體,既是這畸形人靈魂的主宰,又是他那怪異軀殼的依託。在雨果的生花妙筆下,它活了起來,同時也以它所銘刻、記述並威武演出的命運交響曲增添了偉大作家的光輝。美麗的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建築藝術的珍品。雨果早在少年時代就對建築藝術——尤其是哥特建築藝術有濃厚的興趣,及至青年時代,他至少進行了三年的准備,熟悉中世紀的法國社會,特別是屢次親身鑽進聖母院的旮旮旯旯,同時廣泛閱讀有關資料,掌握了法國人引以為榮的這座建築物所有的奧秘,便於1830年7月著手寫稿。他假託在那兩座巍峨高聳的鍾樓之一的黑暗角落,發現牆上有這樣一個中世紀人物手刻的希臘詞:命運!說是這個支配人類的命運,事實上支配那愚昧時代一切人的黑暗之力亦即魔鬼,它無所不在的宿命寓意深深打動了作者。確實,《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就是為了敘說「命運」一語而寫作的。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雨果尋求的是命運的真實內涵。無論是克洛德,還是卡席莫多,他們歸根到底是社會的人,他們內心的分裂、沖突,反映的是他們那個時代神權與人權、愚昧與求知之間,龐大沉重的黑暗制度與掙扎著的脆弱個人之間的分裂、沖突,終於導致悲劇中一切人物統統死光的慘烈結局。我們在這部巨著中看見的命運,就是在特定環境即中世紀的法國首都,愚昧迷信、野蠻統治猖獗的那個社會之中,發揮其橫掃一切的威力。《巴黎聖母院》作為一部浪漫主義代表作,正是由於作者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畫中世紀的法國社會真實生活,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據動人的情節發展,凝聚、精煉在這部名著中而呈現出它們的生動面貌和豐富蘊涵,贏得了繼《艾那尼》之後浪漫主義打破古典主義死板桎梏的又一勝利。這是一部憤怒而悲壯的命運交響曲!

【名言】
人生至福,就是確信有人愛你,有人為你的現狀而愛你,說得更准確些,有人不問你如何就愛你。——《悲慘世界》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未來將屬於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
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字,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
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
笑聲如陽光,驅走人們臉上的冬天。
勉強應允不如坦誠拒絕。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
腳步不能達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
多辦一所學校,可少建一座監獄。
生活就是面對微笑。
人的兩只耳朵,一隻聽到上帝的聲音,一隻聽到魔鬼的聲音。
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
人類第一種飢餓就是無知。
不認識痛苦,就不是一條好漢。

【大事記】

1802年 2月26日生於法國東部的貝桑松城(Besancon)。
1819年 同浪漫詩人維尼等人共同創辦《保守文藝雙周刊》。於期刊發表第一首詩。
1822年 編成第一本詩集《頌歌與雜詩》。與艾德娜在聖蘇比士大教堂結婚。
1825年 被授與榮譽勛章,參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禮。
1827年 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著名浪漫主義宣言,成為浪漫主義運動領袖。
1831年 完成浪漫主義文學傑作、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鍾樓怪人)。
1841年 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公開表示擁護君主立憲制度。
1843年 劇本《老頑固》(Les Burgraves)失敗及女兒列歐波汀意外死亡,停止新作,轉向政治舞台。
1845年 晉身貴族,封為雨果伯爵。
1848年 創辦《大事紀報》。
1850年 被捕入獄,雨果化名蘭文逃離巴黎。
1851年 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國外。
1853年 充滿諷刺政治意味的詩集——《懲罰集》出版。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長篇社會小說《悲慘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70年 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結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876年 雨果當選參議員。
1883年 完成《世紀的傳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靈櫬置於凱旋門下,供萬民瞻仰,旋葬於巴黎偉人墓園。

【主要作品】

1827: 《克倫威爾》(Cromwell) (劇本)
1829:《東方詩集》(les Orientales) (詩)
1830:《歐那尼》 (Hernani) (戲本)
1831:《鍾樓怪人》(即《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小說)
1838:《呂布拉》(Ruy Blas) (劇本)
1853:《懲罰集》 (les Chatiments) (詩)
1856:《沉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詩)
1862:《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說)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說)
1859-1883:《世紀傳說》(la Legende des siecles) (詩)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說)

Ⅷ 有人將印刷術的發明稱為「文明之母」,雨果先生甚至將它看做什麼

革命之母.
印刷術的發明是最重大的歷史事件,它是革命之母,它是人類完全革新了的生產方式,這是拋棄了一種形式而獲得另一種形式的人類思想,是從亞當以來就象徵著智慧的那條蛇的最後一次蛻變。……在印刷的形式下,思想比任何時候都更易於流傳,它是飛翔的,逮不住的,不能毀壞的,它和空氣融合在一起。……當人們看見這種表現方式不但最容易保存,並且最為簡單、最為便當、最易實現時,當人們想到它並不拖帶一件巨大的行李,並不搬動一件笨重的用具,當人們把那種為了要借一座建築來表達一種思想便不得不求助四五種其他藝術以及成噸的金屬、整座大山的石頭、整座森林的木材以及成群的工人時,當人們把它同那種以書的形式出現的思想,那種只要少許紙張和墨水,只要有支筆就能表達的思想來作對比時,人類的智慧就拋棄了建築藝術而採取了印刷術。

Ⅸ 法國雨果的資料

雨果(l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大師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政論家,被譽為法蘭西的民族詩人,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鼓吹民主自由反對帝制、宣揚人道主義精神、提倡廢除死刑,以《鍾樓怪人》、 《悲慘世界》等巨作聞名於世。
1802年 2月26日生於法國東部的貝桑松城(Besancon)。
1819年 同浪漫詩人維尼等人共同創辦《保守文藝雙周刊》。於期刊發表第一首詩。
1822年 編成第一本詩集《頌歌與雜詩》。與艾德娜在聖蘇比士大教堂結婚。
1825年 被授與榮譽勛章,參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禮。
1827年 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著名浪漫主義宣言,成為浪漫主義運動領袖。
1831年 完成浪漫主義文學傑作、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鍾樓怪人)。
1841年 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公開表示擁護君主立憲制度。
1843年 劇本《老頑固》(Les Burgraves)失敗及女兒列歐波汀意外死亡,停止新作,轉向政治舞台。
1845年 晉身貴族,封為雨果伯爵。
1848年 創辦《大事紀報》。
1850年 被捕入獄,雨果化名蘭文逃離巴黎。
1851年 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布帝制,雨果被迫流亡國外。
1853年 充滿諷刺政治意味的詩集——《懲罰集》出版。
1862年 出版不朽的名著長篇社會小說《悲慘世界》。
1868年 雨果夫人艾德娜去世。
1870年 第三共和政府成立,結束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
1871年 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876年 雨果當選參議員。
1883年 完成《世紀的傳奇》第三卷。
1885年 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靈櫬置於凱旋門下,供萬民瞻仰,旋葬於巴黎偉人墓園。
主要作品:
1827: 《克倫威爾》(Cromwell) (劇本)
1829:《東方詩集》(les Orientales) (詩)
1830:《歐那尼》 (Hernani) (戲本)
1831:《鍾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 (小說)
1838:《呂布拉》(Ruy Blas) (劇本)
1853:《懲罰集》 (les Chatiments) (詩)
1856:《沉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詩)
1862:《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說)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說)
1859-1883:《世紀傳說》(la Legende des siecles) (詩)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說)

閱讀全文

與雨果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