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勞動創造了道德

勞動創造了道德

發布時間:2021-12-13 08:58:09

㈠ 責任,道德,准則的起源是什麼

1、勞動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道德是人類社會的特有現象,動物的本能行為中不存在真正的道德。勞動將人與動物區分開來,創造了人、社會和社會關系,也創造了道德。勞動創造了道德主體。勞動在創造人的同時也形成了人與人的關系,原始的勞動分工與協作,使相互依賴、相互扶持自覺不自覺地成為當時最自然、最朴實的道德生活狀態。隨著勞動的進一步發展,勞動分工與協作不斷增強,各種勞動關系逐步明確,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日漸清晰,包含自由、責任等內容的道德逐步得到確認。因此,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2、社會關系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在生產生活的實踐活動中,人類必然要發生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關系。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個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界限逐步明晰,各種利益關系更為凸顯,要求規范、協調或制約利益沖突的意識更為強烈,由此促進了人類道德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可以說,正是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調節各種關系特別是利益關系的需要,道德恰恰是適應社會關系調節的需要而產生的。 
3、人的自我意識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意識是道德產生的思想認識前提人只有在社會實踐中,充分意識到自我作為社會成員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意識到自我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地位,意識到自我與他人或集體不同的利益關系,並由此產生調節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時,道德才得以產生。 
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學而全面地論述了道德的起源問題,為正確認識和理解道德的本質奠定了基礎。

㈡ 勞動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一、生產勞動實踐是形成道德本質的基礎 馬克思認為人類的勞動創造了道德主體,也實現了主體對道德的需求。正是因為有了人類社會勞動出現,從而產生了人類社會的道德。馬克思指出:「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中介、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的過程。」〔2〕P177 勞動是「是不以一切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條件」,進而是「人類生活得以實現的永恆的自然必然性。」〔3〕P131 通過探究馬克思的勞動倫理思想,可以發現勞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和勞動主體需要為前提,勞動者依靠自身能力和生產資料對客觀世界進行創造式的改造和生產,生產出滿足自身需求的有形或無形的產品,其實......

㈢ 勞動是如何創造人類的道德體系的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高度重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內容。
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內容,是由道德建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決定的。
其一,道德自身具有善的屬性。人類的核心價值追求就是「真善美」,而真是善的基礎,善則是真的目的。一般而言,只有「真」才能成為「善」,而人類追求「真」,其根本價值目的在於追求「善」。美是善的升華,而善則是美的規定。也就是說,人類追求最高的境界是「美」,而就「美」的核心價值內涵來說則是「善」。不是「善」的,就不是「美」的。因此,「善」在「真善美」中處於主體地位。
其二,道德具有治國功能。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最基本的治理手段一是法治,二是德治。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法治以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來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則以道德的說服力、感召力和自覺性來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既要堅持不懈地加強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又要堅持不懈地加強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要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統一起來。
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內容,是由道德建設的基本功能決定的。
第一,道德具有調節社會關系的功能。道德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調節」,它具有廣泛性、層次性、導向性、內在性。廣泛性,是指道德從現實利益關系的角度,調節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在本質上是一種利益關系。這就使得道德調節具有其特有的廣泛性,能夠在建構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揮更廣泛的作用。層次性,是指道德要求的遞進性所表現出來的多層次性。對於人們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調節,法是以「必須怎樣」為尺度,而道德則是以「應當怎樣」為尺度的。因此,法律調節面前只有一個要求——「合法」,而道德調節則從底線道德到道德理想之間有許多遞進性的不同層次,從而使其具有多層次性,能夠在調節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中發揮更加靈活的作用。導向性,是指道德的要求是現實與理想的統一,它從現實的社會道德水平出發,又指向更高的道德理想,能夠將人們的行為不斷引導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從而不斷提升和諧社會的質量。內在性,是指道德調節的主要力量來自於人們的心靈。道德主要訴諸輿論褒貶、溝通疏導、教育感化等手段,尤其注重喚起人們的良知,培養人們的道義責任感和善惡判斷能力。這些優勢,一方面決定了道德調節在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道德調節的目的就在於追求社會和諧。
第二,道德具有情感功能。道德情感是人類道德發生的直接心理基礎,又是道德運行的潤滑劑,它既依賴於實踐理性,又依賴於人倫情感,是理性與情感的有機統一。道德可以彌補政治、法律、科學等情感的缺失與不足,也可以糾正宗教情感的偏迷,成為人類情感中最能發揮作用的一種特殊情感。特別是道德情感中的責任感、是非感、榮譽感、羞恥感等,對於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
第三,道德具有激勵功能。道德對於社會生活的認識,主要著重於個人和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特別是個人對社會整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態度這一角度,提供現實社會狀況的信息,顯示現實社會的生命力和歷史趨勢,展望或預測社會發展的未來圖景。雖然其他社會要素也能從不同方面、不同視角提供現實社會狀況的信息,顯示社會的生命力和歷史趨勢,展望或預測社會發展的未來圖景,但其自身的「合理性」本身還需要道德價值的說明與支持。而道德的認識,既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又有自身的價值說明,因此,能夠為人們的行為直接提供一種「正當」性、「正義」性、「應當」性的支撐。而這種合理性的精神支撐,在現實生活中會轉化為一種激勵性的強大精神力量,鼓舞人們敢於沖破各種艱難險阻,去追求理想的目標。建構和諧社會,這種激勵性的強大精神力量,既有利於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激發社會活力,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又有利於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化解各種社會利益矛盾,從而促進社會全體成員之間和諧相處。
基於以上認識,當前加強道德建設應該著力於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道德的根本特性是自律性,其根據最基本的是道德個體的內心信念和內化的規范。道德個體的內心信念和內化的規范凝聚為道德良心。良心是道德自律的最高體現,是道德存亡的根據。沒有良心就沒有道德;道德之所以會發生作用,完全在於人有良心。良心同時又是道德自律的根據,是道德自律的運作機制。從良心的機制來看,良心包含著理性,是人的理性的一種積淀;良心又包含著意志,是人的意志力最強勁的表現;良心還包含著種種非理性的東西:直覺、本能、信念等。因而,良心的心理機制不是單純的理智、情感、理性或非理性,而是這一切在道德主體內心的綜合統一。榮辱觀作為最基本的倫理價值觀,是良心中最基礎的內在要素。它既是理性、意志和情感的統一,又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綜合。它不僅是一種價值認識,而且是一種道德意志,還是一種倫理情感。作為一種價值認識,它以其特有的「榮辱」范疇來判別道德行為的善惡;作為一種道德意志,它以其特有的「榮辱」信念來保障道德行為的實施;作為一種倫理情感,它以其特有的「光榮與恥辱」情感來調節道德行為。榮辱觀作為最基本的倫理價值觀,其內在心理機制是人的羞恥之心。它是道德自律的心理依據,也是道德良心能夠發生作用的運行機制。良心可以使道德主體對於合乎良心的行為感到光榮與快慰,對違背良心的行為感到恥辱與羞愧。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使人人都有羞恥之心,無論是對於道德良心的生成還是對於整個道德建設,都是一項基礎性工程。
二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實現現代化,必須走法治之路,這是所有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然而,社會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如果文化建設被邊緣化、道德建設被忽視,那麼,最終會影響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因此,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既關繫到社會的全局發展,又關繫到長久性的社會和諧。

㈣ 勞動創造了人民。——[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勞動創造了人民,這句話的意思,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創造財富,讓人民吃飽飯!

㈤ 簡述道德產生的條件是什麼

道德產生的條件是:

一、勞動

勞動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勞動創造了道德產生的主要條件,也形成了道德產生主觀統一的重要條件,提供了道德產生和發展的動力。勞動使人和動物區別開來,勞動創造了人的本身,創造了人類的社會關系,創造了人類的自我意識。

二、社會關系的形成

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道德是社會關系的產物,只有形成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才會產生道德。社會關系的構建會推動道德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並在整個社會中推展開來。

三、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道德是一種調節關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識發生為前提。人類的自我意識促進了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一種默契的道德調節關系,從而推動道德的快速發展和完善。

(5)勞動創造了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的分類有:

一、一般慾望部分

行動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魯莽,遲鈍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節制和自製,不道德有放縱和冷漠,病態和變態等。

二、特殊慾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節儉,不道德有揮霍,浪費和吝嗇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嚴肅和溫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談方面的道德有風趣和誠實,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誇張和刻板等。交際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謙遜,不道德有驕傲,虛榮和虛偽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愛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戀和諂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慮方面的道德有周詳和謹慎,不道德有繁瑣,沖動和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廣博,不道德有膚淺和狹隘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 (社會學概念)

㈥ 倫理學題為什麼說勞動創造了人對道德的需要

㈦ 為什麼熱愛勞動是一種優秀品德

有這樣一個故事:

杭州拱墅區一所小學,班主任老師到教室檢查衛生,她剛走到教室門口就愣住了:正在灑水掃地、抹桌子和擦黑板的,不是班裡系紅領巾的學生,而是孩子們的父母。

越俎代庖到了如此程度,可憐父母心,可悲父母心。

愛勞動是一種優秀品德,也是生存的重要條件。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雷說過:「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結於自己的習慣。」應該說,勞動習慣的養成是孩子今後幸福的重要保證。

孩子的勞動素質,主要指勞動態度、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對孩子勞動習慣的培養,父母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孩子養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要從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開始。家長對孩子參加家庭中的各種勞動應鼓勵(不應阻止),讓其從小熱愛勞動。在勞動中,家長要多給予指導(不應是代勞),要給孩子成功感,使其體會勞動的愉快。

請看一則報刊上的材料:

山東淄博某小學有位學生叫趙曉亮,在家中要靠家長為他整理書包,寫家庭作業時總是忘了題目,常讓媽媽到同學家去給他抄。在學校時,一點兒小事也不會自己處理,總是報告老師,小隊活動讓他收一下游園門票,他連票都數不清。

原來,他是獨生子,家長十分寵愛,許多事情家長總是替他干。

輪到學校值日時,怕累著他,家長到學校替他干。寫作業怕他用腦過度,便告訴他答案,有時還代做。家務活不讓他沾手,結果使他養成了依賴的壞習慣,一離開父母便無所適從。

後來,在老師與家長的配合下,從培養他的自理能力著手,有意識地創造一些「艱苦」讓他獨立去解決。比如,家長故意一兩天不在家,讓他自己做飯做菜,自己安排作息,衣服讓他自己洗,卧室讓他自己收拾。

現在趙曉亮不僅能為父母做生日晚餐,能整理自己的房間,而且在學校舉行的「美化小居室」活動中獲得了一等獎,還被評為學校的「十佳少年」。

2.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果實的習慣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規定:「愛惜糧食,愛惜學習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亂花錢,節約水電。」現在一些孩子浪費現象特別嚴重,如丟棄飯菜,不愛惜學慣用品等等。家長應告訴孩子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父母的勞動收入也是汗水換來的,要尊重父母,也要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

3.要培養孩子參加公益勞動的習慣

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讓他們參加一些公益勞動,如打掃衛生、整理花壇、植樹、幫助鄰居做事、到敬老院替老人做事等等,使孩子從小懂得關心集體、關心別人,並且能從公益勞動中體會到助人的樂趣。

下面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事例:

1988年杭州8?8級台風過後第二天一大早,父親便給夏垣一隻水壺,幾個麵包,讓他去參加杭州市民搶救大樹的活動。傍晚,歸家的夏垣像只泥猴,人也累得不願說話了。但父親問他的第一句話是:「明天還去不去?」夏垣回答的是:「去!」鄰居勸他父親,一個孩子能有多少力氣去扶大樹呢?甭讓他去了。他父親說:「哪怕一棵樹不扶,夏垣也應該去看一看那樣的場面。」

這位父親把熱愛勞動作為一個人的人格素質來培養,是很明智的。我們應努力給孩子補上這方面的課。

4.培養孩子動手操作的習慣

讓孩子動手做玩具或模型以及各種製作,手腦並用,有利於智力開發,使孩子形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

有一位家長十分注意培養孩子動手製作的能力。孩子製作的東西,絕大部分是用自己收集的廢舊品做成的。孩子的房間里有好幾只箱子,有的裝破爛玩具、易拉罐,有的裝大齒輪、小電機、無線電零件、壞半導體收音機,櫃子上還堆放著一大堆泡沫塑料。他妹妹開玩笑稱他是「破爛王」,他卻在父親的幫助下開動腦筋,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各種科技小製作來……大量的科技製作,培養了他動手動腦的能力。終於從量變到質變,實現了從一般科技製作到發明創造的升華,發明製作出了一個人就能使用的太陽測高儀。

家長要告訴孩子:懶惰受到的懲罰不僅僅是自己的失敗,還有著別人的成功對自己的嘲弄。

㈧ 勞動是如何創造人類道德體系的

其一,道德自復身具有善的屬性。制人類的核心價值追求就是「真善美」,而真是善的基礎,善則是真的目的。一般而言,只有「真」才能成為「善」,而人類追求「真」,其根本價值目的在於追求「善」。美是善的升華,而善則是美的規定。也就是說,人類追求最高的境界是「美」,而就「美」的核心價值內涵來說則是「善」。不是「善」的,就不是「美」的。因此,「善」在「真善美」中處於主體地位。
其二,道德具有治國功能。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最基本的治理手段一是法治,二是德治。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法治以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來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則以道德的說服力、感召力和自覺性來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既要堅持不懈地加強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又要堅持不懈地加強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要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統一起來。
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體內容,是由道德建設的基本功能決定的。

㈨ 勞動創造了人們的道德需要是否對

不對。遠古時期的熱帶和亞熱帶,人們不需要耕種,甚至不需要狩獵也能生存。那個時候,有點兒類似基督教描述的伊甸園。當人們的貪欲越來越重,人口越來越多的時候,人類的道德倫理因果觀念逐漸喪失,逐漸被趕出了伊甸園,人們不得不辛勤勞動才能生活。

㈩ 勞動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辨析題

勞動,是一個抽象詞,勞從字形上看是用力,例如收割稻草囤積,視為勞,動指活動的意思,所以勞動的詞義應該是為獲得滿足需求的物質與精神成果進行的體力和腦力活動。這點與字典網路中給出的定義不同,字典網路中定義勞動為創造物質與精神財富的活動,因創造形式高於勞動形式,用創造來解釋勞動是內涵倒錯。

所以如果出題目的人的概念建立在字典網路的基礎上,那麼他們給出的標准答案若肯定的話,實際答案必是否定,如果標准答案是否定的話,那麼實際答案需要再辨析。

接下來從最貼切的概念基礎上辨析,從勞動、人類道德起源、歷史前提的關繫上展開。

首先萬物生靈皆有道德,因為生靈都具備整體性,成就這種整體性的方式為道,而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就是德。當我們把歷史限定在有記錄的文明史,那麼勞動在歷史之前發生,道德在勞動之前已經具備。

簡單地說是,勞動創造了文明,創造了歷史,但不是道德起源的前提。既然勞動創造了歷史,那麼同樣創造了關於道德起源的歷史記載,這樣說就對的。若沒有關於,直接說勞動創造了道德起源的第一歷史前提,就是錯誤的。因為歷史前提不等於歷史,而是人的靈性,人類具備理性的基因,能夠實現精神梯度發展,這是文明與歷史的前提,通過勞動的鍛煉強化了人類的天然秉性,創造了文明,勞動只是過程、方式。

總之第一歷史前提是人類的基因。人類的道德也因此與其它動物的道德有所分別。

這句話的對錯在於是否加了關於兩個字,並且去掉前提字眼。辨析完畢。

閱讀全文

與勞動創造了道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