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寫話二年級下冊小小發明家三個小孩和製作的小飛機
寫作思路:可以寫詳細地描述出製作小飛機的過程,中心要明確,語句要通順並且連貫。
正文:
我真喜歡那一架架自製的小飛機,於是給它們美其名曰天上的「竹蜻蜓」。以往,我們總是站在邊上看那些有飛機的小孩興高采烈地玩,卻從沒想到過自己也能親手做一架屬於自己的直升飛機。
今天下午,我們五年級同學來到了海曙區青少年宮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有的班做陶藝、有的班上安全課、有的班做花兒……我們班居然是製作小飛機!我驚喜萬分,真恨不得一下子就做好,然後去試飛!
坐到位置上,老師給了我們一人一個木棒、一根細竹簽、一支鉛筆、尺、線等。「首先要把木棒在頭尾分別量出三厘米和四厘米,用鉛筆做好記號;然後再在竹簽中心點點上小圓點——這是第一步,記得用尺量時要用厘米一面,不要用標有『英尺』的那一面哦!」老師大聲說。
同學們都聽得很認真,於是一下子就做完了這一步驟,教室里就開始有點躁動不安了。
「注意聽,這步比較難,不要邊聽邊做!」老師見我們做完了,便講起了下一個步驟來,「我們要用線,左三圈,右三圈,這樣把竹簽固定在木條上。要把竹簽中心點對在三厘米的標記上,再用線綁牢!」
這下我手忙腳亂了。用拇指和食指捏好框架,可竹簽不聽話了,偏偏不讓中心點對在標記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鬆鬆垮垮地繞了上去。終於我手中的竹簽認命,乖乖地不動了。這樣就輕松多了,不一會兒我就固定好了十字架,還打了個牢牢的死結。看看周圍的同學抓耳撓腮的樣子,我不禁有些小得意。
接著老師又讓我們在竹簽的兩端分別繫上繩子,再拉到四厘米處進行捆紮。我看著手裡歪歪的竹簽,和不太正規的弓弩形,心裡暗自嘆氣。由於我把兩邊繩子拉下來時力度不一樣,導致一邊比一邊緊,造成了左松右緊的「左撇子」後果。
然後便要把一張薄翼般的紙,用膠水糊上框架。我還沉浸在上一次的失敗與頹廢之中,心不在焉地抹膠水,弄得滿手都是,還渾然不覺地把紙糊反了。等我發覺,已經晚了。抱著僥幸心理,四顧周邊,希冀有個同學和我犯同樣的錯誤,結果一個也沒有。
我只好將錯就錯,乾脆把機頭、機尾全部裝反,再安裝螺旋槳、橡皮筋,我的直升機算是完工了。我想:既然我不能讓它正過來,那就把它搞漂亮些吧!於是我鄭重地寫下了「五月花」三個大字,在下面還署了名。
最後便是激動人心的試飛環節了。大家都躍躍欲試,老師話音未落,便個個兒像安了彈簧般射了出去。我磨磨蹭蹭地拿著飛機走出來,默默地跟著歡樂的人群。
啊,他們開始飛啦。男孩們三個一夥、五個一群地比賽誰飛得高,卻總是被L身殘志堅的「破爛拾荒者」壓了風頭。W的c919也不錯,在各類小比賽中「獨領風騷」,但對於拾荒者,只能甘拜下風。
這次比賽中的黑馬是H的「超級無敵」號飛機。它彷彿沖天炮一樣,在最後時刻超越了c919成為亞軍。此外,X的「最強王者」號、Z的「飛天」號、M的「太空號」……也都為這場比賽增光添彩。
相比之下女生的活動就文雅多了。雖然我們不如男生玩得得心應手,卻也處處有趣味,時時有突破。你看L的飛機再創新高,收到了一片羨慕的眼光。Y的飛機像只大螃蟹,橫行霸道,卻老是不肯往上飛。C的飛機時高時低,卻每次都能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
我心裡也有些癢癢的,卻又拽緊了手中的飛機,生怕飛得出醜,讓人笑話。最後我實在禁不住誘惑,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撥弄著機翼,把螺旋槳轉上好幾十圈,輕輕往上一推,我的小小的「五月花」號緩緩升空。我興奮極了,可它又在風中顫抖著,忽然下降,俯沖,鑽到了地上。
我又試飛了好幾次,可「五月花」號一點兒都不爭氣,還沒飛起來就一個勁兒往地底下鑽。我氣得好幾次都想把它改名為「土撥鼠」號。我真的泄氣了,一下午的時間難道就做出了這樣一個廢品來?我抱著一線希望,去找老師把它修理修理。
「這不是還好嗎?你看,要順時針轉,逆時針轉只會往地上飛。」老師一邊轉一邊對我說,「好啦。」老師松開了手。
飛起來了,我的「五月花」號!轉起來了,我的「五月花」號!飛過六層樓了,我的「五月花」號!我歡樂地繞場飛奔,跑累了,仰頭看「五月花」號在明澈無暇的藍天下,飛得那麼高,飛得那麼遠!哦,天上的「竹蜻蜓」——我的五月花號……
Ⅱ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有: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透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2)發明家自製擴展閱讀:
1、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
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2、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況。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Ⅲ 我是發明家手抄 創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
好厲害的樣子,不知道是幹嘛
Ⅳ 小小發明家小朋友製作小飛機作文10O個作文
今天,小王和小明去公園玩,他們都拿著自己製作的小飛機。他們來到公園看到專了藍藍的天空,高大的樹木,屬綠綠的草地。還看見了許多鮮花,有白的、紅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小明對小王說:「咱們進行放飛比賽吧,比誰飛得高。」小王說:「比就比。」
比賽開始了,小明的飛機下降了,小王的飛機升上了天空。這時,小明很傷心。
小王幫小明修好了飛機,最後,他倆的飛機都飛上了天,他們都很開心。
Ⅳ 發明家在玩當中發明了什麼
16世紀末,荷蘭的一位眼鏡商,他有一個聰明好動的孩子,很頑皮。這個孩子經常到磨版眼鏡房玩耍。權一天他和磨鏡片的工人一起玩鏡片游戲,他把近視鏡片和老花鏡片放在一起,想看看鏡片的變化。他一會兒拉開一點距離,一會兒又放進一點。當他一前一後舉起鏡片向前望時,不由得驚奇地大叫起來。原來,透過兩層鏡片,遠處的景物被拉在近前了。眼鏡商從兒子的游戲中發明了鏡片的奧妙,望遠鏡就是這樣發明了。
孔明燈、竹蜻蜓、空竹、風車、風箏、陀螺 、華容道、九連環 、彈弓、棋類,最近美國悠悠球協會說悠悠球也是出自中國
1666年的一天,牛頓請母親和弟妹到自己房間里來。房間里黑洞洞的,只從窗子的一個小孔中透過一線陽光,在牆上照出一個白色的光點。牛頓讓他們注意看牆上的光點。他手裡拿著自製的三棱鏡,放在光線入口處,使光折射到對面牆上,光點附近突然映出一條瑰麗的綵帶。這條綵帶同雨後晴空中出現的彩虹一樣,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七種顏色組成。牛頓和自己的親人共同觀賞了人工復現的自然景象。後來,牛頓又用第二個三棱鏡把七種單色光合成白光。他用白光分解實驗宣告了光譜學的誕生。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Ⅵ 做個小發明家
祝你成功
Ⅶ 科技小發明製作過程
自製蟑螂捕捉盒
取一張220×150(mm)的硬紙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為捕捉面。取一張塑料專膜,剪成與盒底相同大小,塗屬上粘合劑鋪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關鍵在於粘合劑。粘合劑有兩個作用:一是將蟑螂引入盒內,二是將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誘劑的調制:將40%的肉粉、50%的麵粉、10%的豆餅混合,總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劑是20克松香與10克菜油混合,加熱至膠狀後,把引誘劑與粘合劑混合攪拌均勻,即製成了粘合劑。
把調好的上述糊狀物均勻地塗在已襯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畫好的虛線向內折,最後把舌片b插在凹口a內。
由於松香與菜油混合物的不幹性,可使誘餌的粘性長達一個星期。將捕捉盒置於蟑螂出沒的地方,因為盒內較暗,兼有蟑螂喜歡的誘餌,所以蟑螂會爬進盒內爭食誘餌,被粘其上。粘滿後,既可將紙盒壓扁棄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調換塗有誘餌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將捕捉盒的尺寸擴大,並將粘合劑的成分稍作調整,加厚塗層便能製成紙制捕鼠器。
Ⅷ 中國發明家的故事
萬戶,世界最先作上火箭的人。話說哪天
,他名人在椅子上綁了49桶火葯,自製了一個大風箏,以為能上天。
隨著火葯的點燃,這位偉大的嘗試家就消失在了火葯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