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用鏟子做發明

用鏟子做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13 01:25:46

A. 魯班發明鏟子的故事300字

魯班生於公元前五0七年。他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魯班本人則是一個手藝高強的工藝巧匠,傑出的創造發明家。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和傳說很多。至今,在民間還廣泛地流傳著他發明創造的故事。

鋸和刨

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經過反復試驗,研究出來的。

就拿鋸的發明來說吧。有一次,國王命令魯班在十五天內伐出三百根樑柱,用來修一座大宮殿。於是,魯班帶著徒弟們上山了。他們起早貪黑,揮起斧頭,一連砍了十天,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盡,結果只砍了一百來棵大樹。

這時,磚瓦石料都已備齊,國王選定動工的黃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動工時木料准備不齊,是要處死刑的。怎麼辦呢?晚上,魯班躺在床上翻來復去地睡不著。他爬起來,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上走去。抬頭望望,啟明星向他眨著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魯班覺得手被什麼東西劃了一下,抬手一看,長滿老繭的手劃出一道口子,滲出了血珠。他仔細地在周圍觀察,原來是絲茅草劃的。魯班很驚奇,他摘了一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細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裡豁然開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條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絲茅草葉和蝗蟲板開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干出了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片上的鋸齒不是純了,就是斷了。這時,魯班想起了鐵。他跑下山去,請鐵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帶鋸齒的鐵條,用它去拉樹,真是快極了!

這鐵條,就是鋸的祖先。有了它,魯班和徒弟們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樑柱。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班門弄斧」這句話,就是說誰要在魯班面前擺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見,魯班用斧之純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裡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B. 鏟子是誰發明的

這里有部隊常年駐守著,安全感大大的有。

C. 什麼時候發明鏟子的

開始就有啊

D. 鐵鍬發明時間

時間為1742年,早期用途是 移動鬆散料,現在應該用來收藏吧,據說有的還用來上菜。

E. 誰知道鐵鍬(杴)是誰發明的是怎麼發明的

這個估計無法考證了。我記得大禹治水時扛的就一那玩意兒,貌似一幅原始人狩獵的人群中就有人用它。

F. 鐵鍬是誰發明的啊

樓主你好!

沒有史料記載,是商代新出現。
鐵鍬以前叫鍤。

請參考資料:
鍤為直插式挖土工具。鍤在古代寫作臿,《釋名》「臿,插也,插地起土也」。最早的鍤是木製的鍤,與耜差不多,或者說就是耜,在木製的鍤刃端加上金屬套刃,就成了鍤,它可以減少磨損和增強挖土能力。鍤是商代新出現的農具,發展於戰國,盛行於漢代,一直沿用到南北朝以後。商周時期的鍤多為凹字形的青銅鍤(圖二四),春秋時期的銅鍤形式較多樣,有平刃、弧刃或尖刃。戰國時期開始改用鐵鍤,主要有一字形和凹字形兩種。鍤是漢代的主要挖土工具,在興修水利取土時發揮很大作用,故有「舉臿為雲,決渠為雨」的民謠(《漢書·溝洫志》)。鍤的鐵套刃在漢代叫鐅,《說文解字》:「鐅,河內謂臿頭金也。」安裝鱉的木板叫「葉」。《釋名·釋用器》:「其板曰葉,像木葉也。」使用時雙手握柄,左腳踏葉之左肩,用力踩入土中,再向後扳動將土翻起。《淮南子·齊俗訓》:「修脛者使之跖臿。」高誘註:「長脛以蹋插。」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西漢墓出土一把完整的鍤,其木葉左肩比右肩突出而稍低,就是為了便於左腳踩踏而設計的(圖二五)。從四川等地漢墓出土的持鍤俑,也可見到鍤的完整形狀。鍤在南北朝時期繼續使用,但出土的實物遠少於漢代,《齊民要術》中沒有提到鍤,說明已不是主要農具。隋唐以後,鍤已很少出土,但是並沒有絕跡,至今在南方的一些偏僻農村仍在使用,如江西省奉新縣、湖南省桃源縣的農村中現在使用的一種鐵鍬,就還保存著古代鐵鍤的原始形狀。

知識產權主要指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鄰接權等)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對你有幫助,祝你天天快樂!

G. 古代洛陽人是怎樣發明洛陽鏟的,它可以用來做什麼

據說洛陽鏟是古代洛陽人李鴨子發明的,他趕集時看到有人用一種類似鏟子的的取土工具從地下取土,經常盜墓的他就因此獲得靈感發明了洛陽鏟,能夠取出地下幾米深的泥土。洛陽鏟一般是在確定墓地范圍的時候用到,有經驗的老手能夠通過使用洛陽鏟觀察其帶出來的泥土顏色、結構、密度,下鏟回傳的震動和聲音,判定地下的古墓構造和方位。

眾多古墓遭殃

由於洛陽鏟的發明和許多夢想發財的盜墓賊出現,使中原地區的大多數古墓都被盜掘,沉睡在地下千年百年的人們也被打攪了,此時考古界才對洛陽鏟逐漸重視起來,並且將其應用於各地的考古作業中。

H. 鍬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

樓主你好! 沒有史料記載,是商代新出現。 鐵鍬以前叫鍤。 請參考資料: 鍤為直插式挖土工具。鍤在古代寫作臿,《釋名》「臿,插也,插地起土也」。最早的鍤是木製的鍤,與耜差不多,或者說就是耜,在木製的鍤刃端加上金屬套刃,就成了鍤,它可以減少磨損和增強挖土能力。鍤是商代新出現的農具,發展於戰國,盛行於漢代,一直沿用到南北朝以後。商周時期的鍤多為凹字形的青銅鍤(圖二四),春秋時期的銅鍤形式較多樣,有平刃、弧刃或尖刃。戰國時期開始改用鐵鍤,主要有一字形和凹字形兩種。鍤是漢代的主要挖土工具,在興修水利取土時發揮很大作用,故有「舉臿為雲,決渠為雨」的民謠(《漢書·溝洫志》)。鍤的鐵套刃在漢代叫鐅,《說文解字》:「鐅,河內謂臿頭金也。」安裝鱉的木板叫「葉」。《釋名·釋用器》:「其板曰葉,像木葉也。」使用時雙手握柄,左腳踏葉之左肩,用力踩入土中,再向後扳動將土翻起。《淮南子·齊俗訓》:「修脛者使之跖臿。」高誘註:「長脛以蹋插。」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西漢墓出土一把完整的鍤,其木葉左肩比右肩突出而稍低,就是為了便於左腳踩踏而設計的(圖二五)。從四川等地漢墓出土的持鍤俑,也可見到鍤的完整形狀。鍤在南北朝時期繼續使用,但出土的實物遠少於漢代,《齊民要術》中沒有提到鍤,說明已不是主要農具。隋唐以後,鍤已很少出土,但是並沒有絕跡,至今在南方的一些偏僻農村仍在使用,如江西省奉新縣、湖南省桃源縣的農村中現在使用的一種鐵鍬,就還保存著古代鐵鍤的原始形狀

閱讀全文

與用鏟子做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