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張干元發明

張干元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12 18:32:26

『壹』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大全

鏈接:

提取碼: psfa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中華故事

『貳』 文章和作品的區別,含義方面的

【文章】
1.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1.錯雜的色彩或花紋.
《墨子·非樂上》:「是故 子墨子 之所以非樂者,非以大鍾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為不樂也;非以刻鏤華文章之色以為不美也.」《後漢書·張衡傳》:「文章煥以粲爛兮,美紛紜以從風.」 宋 梅堯臣 《賦孔雀送魏生》詩:「一身粲爛文章多,引聲笙竽奈遠何.」 清 納蘭性德 《五色蝴蝶賦》:「矧彩翼之有斐兮,備文章之自然.」 徐遲 《精神分析》:「可是這匹畜生的身上,金輿錯衡,黼黻文章.」
2.禮樂制度.
《禮記·大傳》:「考文章,改正朔.」 鄭玄 註:「文章,禮法也.」 孫希旦 「文章,謂禮樂制度.」《論語·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朱熹 集註:「文章,禮樂法度也.」 唐 韓愈 《讀<禮儀>》:「於是 孔子 曰『吾從 周 』,謂其文章之盛也.」 嚴復 《原強》:「其法令文章之事,歷變而愈繁.」
3.指車服旌旗等.古代於其上加彩飾以區別尊卑貴賤.
《左傳·隱公五年》:「昭文章,明貴賤.」 杜預 註:「車服旌旗.」《孔子家語·問禮》:「既有成事,然後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別尊卑上下之等.」
4.文字.
漢 崔瑗 《草書勢》:「書契之興,始自 頡皇 ,寫彼鳥跡,以定文章.」《後漢書·董卓傳》:「又錢無輪廓文章,不便使用.」
5.文辭或獨立成篇的文字.
《史記·儒林列傳序》:「臣謹案詔書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施甚美.」《後漢書·延篤傳》:「能著文章,有名京師.」 唐 杜甫 《偶題》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 張元干 《隴頭泉》詞:「視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稱尊.」 郭沫若 《蒲劍集·革命詩人屈原》:「人類最初,只有言語,沒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發明,才開始用文字紀錄言語,便成為所謂文章.」
6.特指文學作品.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則確然以文章之事,當具辭義,且有華飾,如文綉矣……然後來不用,但書文章,今通稱文學.」
7.才學.
《後漢書·韓棱傳》:「 肅宗 嘗賜諸尚書劍,唯此三人特以寳劍…… 壽 明達有文章,故得漢文.」漢文,寶劍名.唐 韓愈 《苗氏墓誌銘》:「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盧府君 ,諱 貽 ,有文章德行.」 宋 張齊賢 《洛陽縉紳舊聞記·少師佯狂》:「時僧 雲辨 ,能俗講,有文章,敏於應對.」
8.曲折隱晦的含義或情節.
《紅樓夢》第十九回:「 寳玉 聽這話里有文章,不覺吃了一驚.」《官場現形記》第三五回:「 閻二 先生聽到『報效』二字,便曉得其中另有文章.」
9.指主意或點子.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二回:「 康順風 高興地拍手說:『哈哈!還是老兄肚子里文章多,就照這辦!』」
【作品】
文學藝術創造的成品
指文學藝術創作的成品.
魯迅 《集外集拾遺·<木刻紀程>告白》:「本集全仗國內木刻家協助,以作品印本見寄,擬選印者由本社通知,借用原版.」 郭沫若 《<屈原賦>今譯·後記》:「《九歌》和 屈原 身世無直接關聯,情調清醒而玲瓏,可能是 屈原 年輕得意時的作品.」

『叄』 月亮的話古詩

【古朗月行】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白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白兔搗葯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葯秋復春,
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里。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
素華雖可攬,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鵲樓。

【望月有懷】李白

清泉映疏鬆,不知幾千古。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
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無因見安道,興盡愁人心。

【雨後望月】李白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後海心明。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入河蟾不沒,搗葯兔長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發明。干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初月】杜甫

光細弦豈上,影斜輪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隱暮雲端。
河漢不改色,關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

【江月】杜甫

江月光於水,高樓思殺人。天邊長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誰家挑錦字,滅燭翠眉顰。

【月圓】杜甫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
未缺空山靜,高懸列宿稀。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

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十六夜玩月】杜甫

舊挹金波爽,皆傳玉露秋。關山隨地闊,河漢近人流。
谷口樵歸唱,孤城笛起愁。巴童渾不寢,半夜有行舟。

【十七夜對月】杜甫

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卷簾還照客,倚杖更隨人。
光射潛虯動,明翻宿鳥頻。茅齋依橘柚,清切露華新。

【望月懷遠】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夕望月】張九齡

清迥江城月,流光萬里同。所思如夢里,相望在庭中。
皎潔青苔露,蕭條黃葉風。含情不得語,頻使桂華空。

【海上生明月】朱華

皎皎秋中月,團圓海上生。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
漸出三山岊,將凌一漢橫。素娥嘗葯去,烏鵲繞枝驚。
照水光偏白,浮雲色最明。此時堯砌下,蓂莢自將榮。

【雜曲歌辭·竹枝】李涉
石壁千重樹萬重,白雲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獨自嬋娟色最濃。

【中秋月二首】李嶠

盈缺青冥外,東風萬古吹。何人種丹桂,不長出輪枝。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月】駱賓王

雲披玉繩凈,月滿鏡輪圓。裛露珠暉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瀾。西園徒自賞,南飛終未安。

【八月十五日夜同諸客玩月】白居易

月好共傳唯此夜,境閑皆道是東都。嵩山表裡千重雪,
洛水高低兩顆珠。清景難逢宜愛惜,白頭相勸強歡娛。
誠知亦有來年會,保得晴明強健無。

【秋霽豐德寺與玄貞師詠月】唐彥謙

露冷風輕霽魄圓,高樓更在碧山巔。四溟水合疑無地,
八月槎通好上天。黯黯星辰環紫極,喧喧朝市匝青煙。
夜深獨與岩僧語,群動消聲舉世眠。

【詠月】李建樞

昨夜圓非今夜圓,卻疑圓處減嬋娟。
一年十二度圓缺,能得幾多時少年。

【中秋月彩如晝,寄上南海從翁侍御】無可

海靜天高景氣殊,鯨睛失彩蚌潛珠。
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見瀛洲方丈無。

【中秋夜君山腳下看月】無可

洶涌吹蒼霧,朦朣吐玉盤。雨師清滓穢,川後掃波瀾。
氣射繁星滅,光籠八表寒。來驅雲漲晚,路上碧霄寬。
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漸難。棹飛銀電碎,林映白虹攢。
水魄連空合,霜輝壓樹干。夜深高不動,天下仰頭看。

【中秋台看月】無可

海雨洗煙埃,月從空碧來。水光籠草樹,練影掛樓台。
皓耀迷鯨口,晶熒失蚌胎。宵分憑欄望,應合見蓬萊。

【中秋夜南樓寄友人】無可

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樓。朗吟無綠酒,賤價買清秋。
氣冷魚龍寂,輪高星漢幽。他鄉此夜客,對酌經多愁。

【中秋夜隴州徐常侍座中詠月】無可

隴城秋月滿,太守待停歌。與鶴來松杪,開煙出海波。
氣籠星欲盡,光滿露初多。若遣山僧說,高明不可過。

【中秋江驛示韋益】無可

莫惜三更坐,難銷萬里情。同看一片月,俱在廣州城。
淚逐金波滿,魂隨夜鵲驚。支頤鄉思斷,無語到雞鳴。

【水調歌頭】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琦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
28、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唐·王維
29、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
30、春秋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晉·陶淵明
3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唐·李賀
32、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宋·晏幾道
33、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唐·劉禹錫
34、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唐·白居易
35、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張若虛
36、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清·蕭詩
3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
38、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清·張惠言
39、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唐·杜甫
40、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清·梁章鉅
41、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蘇軾
42、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歐陽修
43、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岳飛《池州翠微亭》
44、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4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子夜吳歌(三)秋歌》
46、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李白《軍行》

47、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潛《歸田園居》
48、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4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
50、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51、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52、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53、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54、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繆氏子《賦新月》
55、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6、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57、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58、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59、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6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6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月夜》劉方平
62、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6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杜甫)
6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張九齡)
6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李商隱)
66、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月》(蘇軾) 1、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2、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應令》
4、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6、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7、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9、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10、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 唐•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1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唐•李白《關山月》
12、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唐•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13、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燃 唐•李白《寄韋南陵冰,余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
14、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唐•李白《憶山東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唐•李白《把酒問月》
16、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唐•李白《把酒問月》
17、斫(zhuó)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
18、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 唐•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蘆風似勝竹風幽。 唐 賈至 《別裴九弟》
21.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唐 白居易 《春題湖上》
24. 萬影皆因月,千生各為秋。 唐 劉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唐 劉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靜卧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唐 韓愈 《山石》
27. 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鐮。 唐 韓愈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唐 徐凝 《憶揚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 宋 張先 《菩薩蠻》
31. 雲破月來花弄影 宋 張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凈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 宋 蘇軾 《西江月》
34.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宋 蘇軾 《前赤壁賦》
35.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宋 蘇軾 《中秋月》
36.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雜詩》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2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29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

3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3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清詩紀事》

1靜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月夜憶舍弟 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3水調歌頭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永遇樂 蘇軾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於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5太常引 辛棄疾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木蘭花慢 辛棄疾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後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薄雲岩際宿,孤月浪中翻。
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
——(《宿江邊閣》)
水靜樓陰直,山昏塞月斜。夜來歸鳥盡,啼殺後棲鴉。(《遣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進一層。至念及兒女不能思,又進一層。鬢濕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語麗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時,對月舒愁之狀,詞旨婉切,見此老鍾情之至。(《杜臆》)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夢李白二首》其一)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旅夜抒懷》)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江漢》)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誰好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計拙無衣食,途窮丈友生。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客夜》)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泌:《寄人》
照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詞:《蘇幕遮》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 詞:《蝶戀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吳文英 詞:《唐多令》
胡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技上月三更 唐 崔塗:《春夕》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遙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李白:《月下獨酌》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周邦彥 詞:《蘭陵王》
孤燈不如思欲絕,卷惟望月空長嘆……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
李白:《長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 詞:《臨江仙》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盧綸:《晚次鄂州》。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共看明月應淚垂,一夜鄉心五處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靖康恥。猶未雪,巨子恨,何時滅……。岳飛 《滿江紅》
回 昭陽辭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 妾身,不願似天家,金 缺。文天祥 《滿江紅》
拜將名歌,懷賢閣杳,空指沖冠鬃,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胡世將 詞:《酹江月》
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孤忠耿耿。劍鋩冷侵秋月。
(南宋)黃中輔 詞:《念奴嬌》。
想故國,高台月照,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南宋)劉辰翁 詞:《柳梢青》
璧月初晴,黛雲遠澹,春事維主?……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 劉辰翁
龍虎敬,風雲天。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反二,淚盈襟血。客館夜驚塵土夢,宮東曉碾關山月。問姮娥,於我肯從容,月圓缺。 王清惠;《滿江紅》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鄧剡 詞《酹江月》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赤璧懷古》詞《念奴嬌》
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
辛棄詞:《滿江紅》。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詞《江城子》。
沙上棄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
張先 詞:《天仙子》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揚花過無影。
張先 詞:《木蘭花》
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蔣氏女 詞《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
呂本 《南歌子》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 詞:《雨霖鈴》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
蘇過 《點繹唇》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詞《西江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 《月夜》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
顧況 《宮詞》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溫庭筠 《瑤瑟怨》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竹里館》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 《楓橋夜泊》
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
蘇軾 詞《洞仙歌》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
戴叔倫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
司空曙 《賊平後送人北歸》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酬張少府》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永懷愁不寐, 松月夜窗墟。
孟浩然 《歲暮歸南山》
淪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杜牧 《旅宿》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楚江懷古》
渚雲低暗渡, 關月冷相隨。
崔塗 《孤雁》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峨眉山月歌》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李商隱 《霜月》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李白 《秋浦歌》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春宿左省》
幾時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杜甫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杜甫 《旅夜書懷》
水月通禪寂, 魚龍聽梵聲。
錢起 《送僧歸日本》
長簟迎風早, 空城澹月華。
韓翃 《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
綦毋潛 《春泛若耶溪》
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
杜甫詩
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
王以寧 《水調歌頭》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陳與義 詞《臨江仙》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李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高卧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王昌齡 《憶山陰崔少府》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山居秋暝》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孟洗影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夜深靜卧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韓愈 《山石》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南宋)岳飛 詞《小重山》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辛棄疾 詞《賀新郎》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自己!關河萬里寂無煙,月明空照蘆葦。
曹豳 詞《西河》
望斷雲行無去處,夢回明月生春浦。
司馬槱 詞《黃金縷》
舉懷呼月,問神京何在,淮出隱隱。……滿地平戈猶未戢,畢竟中原誰定?
張紹文 詞《酹江月》(淮城感興)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陸游 詞《秋波媚》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陸游 詞《夜遊宮》
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
辛棄疾 詞《賀新郎》
自昔佳人多薄命,對古來,一片傷心月。
辛棄疾 詞《賀新郎》
雨急雲飛,驚散暮鴉,微弄涼月……萬里想龍河,泣孤臣關越。
(南宋)張元干 詞《石州慢》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 詞《虞美人》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詞《江城子》
富貴本無心,何事故鄉輕別?空使猿驚鶴怨,誤薜蘿秋月。……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
胡銓 詞《好事近》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沈佺期 《雜詩》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白居易 《長恨歌》
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
張元干 詞《賀新郎》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投?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辛棄疾 詞《木蘭花慢》
(盧綸:《塞下曲》)
38. 一夜夢游千里月,五更霜落萬家鍾。 清 濮淙 《聞梁蘧玉已寓京口》
67、塵中見月心亦閑,況

『肆』 張氏有什麼比較有名的歷史人物嗎列舉人名年代事例…多多益善

張飛,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勇猛大將。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起兵。曹操奪取荊州,劉備敗於長坂(今湖北當陽),張飛率騎出戰,曹軍不敢前進,當時與關羽同被稱為「萬人敵」。

張居正,明朝最傑出的改革家。明神宗時他出任宰相,針對當時軍政敗壞,財政破產的局面進行改革,大力整頓吏治,整頓賦稅,又任用名將戚繼光練兵,加強邊防,取得成效。

張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今草書法大師。好書法,尤善章草書。其後,省略了章草的繁難之處,在運筆上使用了流利的出鋒,顯示出奮逸的力量,打破了章草的常規,創造了「今草」。

張騫,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使西域的旅行家。其西漢時(公元前139年和前116年),曾兩次出使西域,從此打通了亞洲的交通線,開辟了中國和歐亞各國人民進行經濟、文化交往的通道「絲綢之路」。

張謇,最早創建博物館的人。清光緒年間的狀元。從事民族工商業,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民族資本家之一。1905年,在江蘇省南通市創建了南通博物苑,開了中國人自辦博物館之先河。

張伯行,「天下第一清官」。清康熙進士,歷任福建巡撫、江蘇巡撫,官至禮部尚書。康熙皇帝稱其操守為「天下第一清官」。

張仲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中醫理論家。東漢末年的醫學家。年輕時鑽研和掌握了豐富的醫學知識,後來在長沙任地方官,因看到連年瘟疫奪去無數人的生命,心裡十分痛苦,便辭官行醫。在醫療中,既重視學習古人的知識和經驗,並且勇於創新。有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由於他對中醫的貢獻,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之洞,最早推廣普通話的高層官員。清末洋務派的後起之秀,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創辦鋼廠、鐵路。1903年,為清廷學部重臣,主持制定了《學務綱要》,銘文規定學堂皆習官音,積極推廣官話(普通話)以統一全國語言,實為一種替中華文明鋪石墊路的明智之舉。

張元濟,張姓最著名的中國近現代出版家。生於1867年,卒於l959年,享年92歲。清光緒進士。曾任刑部主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因參加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失敗被革職,後在上海致力於文化事業,主持商務印書館。解放後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張志和,張姓最早成名的唐代詩人。16歲參加科舉考試,皇榜高中,被賜為明經及第。他向唐肅宗獻策,頗得賞識,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唐肅宗賜名志和。

張衡,世界上第一架觀測地震儀器的製造者。東漢著名的天文學家、文學家。曾擔任掌管天文的官吏。精通天文歷算,不但注意理論研究,而且注重實踐。他製造的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台觀測地震的儀器。他發明的地動儀比歐洲人發明的地震儀器早1700多年。其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最著名。

張學良,國民黨最著名的愛國將領、張姓最長壽名人。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等愛國志士,在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下,在西安毅然率部扣留了蔣介石及其軍政要員10多人,發動了「西安事變」。當天,張、楊通電全國,提出以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為主旨的八項主張。中共中央以民族利益為重,根據當時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及時制定了和平解決的方針並派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前往西安參加調解談判。24日,蔣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完成。此後,張學良被蔣介石長期囚禁。2001年10月14日逝世,享年101歲。

張勛,最後一支「辮子軍」的北洋軍閥統帥。曾隨袁世凱鎮壓義和團,受到慈禧太後的寵信。清王朝被推翻以後,他為了表示對清王朝的忠心,令他的部隊禁剪辮子,稱為「辮子軍」,他被稱為「辮帥」。在袁世凱死後,他帶兵入京,逼走總統黎元洪,解散國會。1917年7月,擁立清帝溥儀復辟。年底被段祺瑞擊敗,復辟流產。

張國燾,中國共產黨黨史上最大的叛徒。1920年在北京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工作,在中共一大當選為中央局組織主任。在中共六大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31年任中共中央分局書記、軍事委員會主席,積極推行「左」傾路線。在紅軍長征途中,大搞分裂,另立偽中央。1938年叛變革命,投降國民黨。1948年逃到台灣,後定居加拿大,死於加拿大多倫多。

張瑞芬,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家。1927年,遠渡重洋到美國求學,研讀航空學。1932年,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訓練,飛行考試合格,領取了美國航空執照,被接納為航空協會會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名人

張雲逸(文昌籍),開國大將。

張宗遜,開國上將。

張愛萍(達縣籍),開國上將。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國務院副總理。

開國中將:張震(平江籍)、張藩(瀏陽籍)、張才千(麻城籍)、張天雲(紅安籍)、張仁初(紅安籍)、張令彬(平江籍)、張達志、張池明、張賢約、張祖諒、張國華(永新籍)、張經武(炎陵籍)、張南生(連城籍)、張翼翔(瀏陽籍)、陶勇原名張道庸。

開國少將:張雄(瑞金籍)、張光華(寧都籍)、張英輝(興國籍)、張耀祠(於都籍)、張力雄(上杭籍)、張雲龍(永定籍)、張元培(永定籍)、張開荊(吉水籍)、張華(永豐籍)、張和(瀏陽籍)、張天恕(紅安籍)、張太生(吉安籍)、張日清(長汀籍)張文碧(吉水籍)、張水發(連城籍)、張書祥(平江籍)、張平凱(平江籍)、張正光(平江籍)、張漢丞(麻城籍)、張廷發(沙縣籍,任過解放軍空軍司令等職)、張闖初(平江籍)、張志勇(紅安籍)、張宜步(永定籍)、張顯揚(通江籍)、張濟民(泰和籍)、張培榮(麻城籍)、張銍秀(永新籍)、張強生(安福籍)、張新華(寧化籍)、張雍耿(寧化籍)、張竭誠(紅安籍)、張德貴(巴中籍)、張世蓋(巴中籍)等103人。以上1/3強出自客家聚居地。

《黃埔軍校三百名將》列有張純(湘鄉籍,國民黨中將)、張鎮(國民黨追贈上將)、張子清(紅四軍十一師師長)、張開荊(吉水籍,解放軍少將)、張友清(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張世希(國民黨中將)、張赤男(長汀籍,紅四軍十一師政委)、張靈甫(國民黨中將)、張國燾(萍鄉籍,原紅軍總政委)、張宗遜(解放軍上將)、張金廷(國民黨中將)、張炎元(梅縣籍,國民黨中將)、張治中(原國民黨中將加上將銜,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17人。

張姓枝繁葉茂,名人輩出。戰國時有政治家、魏國人張儀,曾先後任泰相和魏相,其策略號稱「連橫」。西漢最著名的張姓人物除前已述的張良和張騫。還有諸侯王張耳,歷算家張蒼,御史大夫張湯,大司馬張安世,淮南相張釋之,京兆尹張敞,丞相張禹。東漢有兩個最傑出的張姓人物是前已述的張衡、張仲景。今河南南陽縣北25公里石橋鎮有張衡墓,南陽市東關溫涼河畔醫聖祠內有張仲景墓。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在四川創立道派,為道教定型化之始,世稱「張天師」。至東漢靈帝時,張氏出現兩個著名的道教中心:一個是張角所創的太平道,184年起義,以頭纏黃巾為標志,稱「黃巾軍」,其弟張梁、張寶均為首領,斗爭持續了10多年;一個是以張修、張魯為首領的天師道,184年在四川舉行武裝起義,所建政權繼續約30年,成為東漢末年比較安定的地區。西晉有大臣、文學家張華,還有文學家張翰、張協、張載,法律學家張裴,荊州蠻、漢各族人民聯合起義領袖張昌。西晉永康二年(301年),涼州刺史張軌,聯合漢族和少數民族統治階級穩定當地秩序,創造了一個安定繁榮的社會環境;其子張茂,建立前涼國,傳4代7王63年。南北期,有南朝宋農民起義領袖張鳳,南朝梁畫家張僧繇,北魏教育家張偉,北齊天文學家張子信。隋未有山東農民起義首領張金稱。唐代,張姓更是才人濟濟,僅宰相即有17人,其中張說、張九齡同時又是詩人;還有以守睢陽、抗安祿山叛軍而聞名的張巡,文學家張鷟,書法家張旭,小說家張讀,畫家張萱、張璪,詩人張若虛、張繼、張籍、張祜、張為、張碧,傳為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天文學家、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張遂。 五代時南漢有農民起義首領張遇賢。北宋有川陝地區農民起義領袖張余,陝豫鄂農民起義首領張海,唯物主義哲學家張載,詞人張先,詩人張末,以畫《清明上河圖》著名的畫家張擇端,道教南派初祖張紫陽。南宋有大臣張浚,將領張憲、張俊、張貴、張順、張珏、張世傑,抗金農民軍首領張榮,詞人張元干、張孝祥、張炎,學者張拭,書法家張即之。金有醫學家張子和、張潔古。元代有大將張弘范,散曲家張養浩、張可久,詞人張埜,詩人張翥,畫家張渥、張守中,戲曲藝人、作家張國賓。明代有建文時受命密察燕事,靖難兵起被朱棣執,不屈而死的北平布政使張,明代還有畫家張路、張宏,戲曲作家張風翼,音樂家張野塘,醫學家張景岳,文學家張溥,閩、粵、贛邊區農民起義首領張璉,著名道士張三豐;明未有農民軍起義首領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年號大順,歷時三年。明清之際有伊斯蘭教學者張中,文學家張岱,畫家張風,經學家張爾岐。清代有醫學家張石頑,水利家張玉書,學者張琦、張澍、張文虎,經學家張惠言、張穆,文學家張潮、張景祁,詩人張問陶、張維屏,書法家張照、張裕釗,戲曲作家張大復,川楚白蓮教起義首領張正謨;清末有捻軍首領張樂行、張宗禹,貴州苗族農民起義首領張秀眉,義和團首領張德成,著名外交官張蔭桓,北洋軍閥張作霖、張敬堯、張宗昌等。

近現代,張姓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因之幾乎在各個領域都有出類拔萃的人物。在軍政界有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張太雷,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聯大使張聞天,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國務院文教辦公室主任張際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張瀾,著名愛國將領張自忠等。在科學技術界有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張如心,近代地理學家張相文,學者張采田,近代史學家張星烺,植物學家張景。在醫葯學界有解剖學家、醫學教育家張鋆,葯理學家張昌紹,近代名醫張錫純、張山雷。在文化藝術界有出版家張元濟,現代作曲家張寒暉、張曙。英模人物有張思德、張福林、張學棟。

僑居海外的張姓華人以及台港澳張姓同胞也是人才濟濟。在美國,有費城中華文化社區中心理事長張天德,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托瑪斯·奧森研究中心量子結構部經理、博士張立剛,航空與太空署宇宙航空高級總工程師張雲樵,1986年1月12日以哥倫比亞號太空船升空的宇航員張福林,華盛頓世界銀行總會計師張展成,林肯大學校長張道行,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張光直,密蘇里大學歷史學教授張春樹,國家科學院院士、教授、被稱為「避孕葯之父」的遺傳生物學家張覺明,《環球瞭望》電視系列節目主持人、總編輯、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女研究員張雯,1987年獲美國聯合藝術家協會年度繪畫比賽第一名的水彩畫女畫家張融。在英國,有劍橋大學漢文系教授張心滄。在法國,有巴黎保安運輸公司負責人張宗清,著名女畫家張玉良。在澳大利亞,有心外科專家、反貪污特別專員張任謙,國立大學人文科學院院士、教授張光裕。在菲律賓,有馬尼拉國際稻米研究所所長、教授、水稻專家張德慈,馬尼拉迪拉莎大學文學院中國研究計劃女學者張素玉。在印度尼西亞,有蘇門答臘資本家張度淵。在新加坡,有古幣協會委員張愛俊、張其深。在汶萊,張民為汶萊工農商業發展立下大功,被汶萊王封予拿督勛銜。在巴拿馬,有工商部次長張志誠。在台灣,有著名畫家張大千;長榮海運公司總經理張榮發及其子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擁有財富約20億美元,在「世界華人超級富豪榜」排名第45位。此外,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的張姓人有16位,他們是:泰國的張錦程,馬來西亞的張曉卿、張德麟、張泗清,菲律賓的張偉廉,美國的張濟民,巴西的張勝凱,紐西蘭的張朝,英國的張祺威,台灣的張建安、張國安、張伯欣、張添根,香港、澳門的張祝珊、張人龍、張玉良。

贛南張姓名人還有出自章貢區的20世紀前半期贛南教育三泰斗之一張廣鴻;出自於都的贛南第一個縣紅色政權主席張文煥;出自上猶的上猶縣第一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張書杜等。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游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贊,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台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宮中機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韋後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僅十餘天,韋後被殺,他亦被貶。

張柬之,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拜為宰相,次年發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以功升天宮尚書、中書令等職,仍居相位。

張仁願(?-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拜為宰相 ,封韓國公。是整個唐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宰相。

張嘉福(?-710),籍貫不詳。唐睿宗景雲元年(710)拜為宰相。同年被誅殺。

張說(667-730),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拜為宰相,監修國史。同年免相,改任尚書左丞。玄宗開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不久免相,貶為相州刺史,唐玄宗開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開元十四年,為奸臣李林甫彈劾免相。

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開元八年(720)拜相。開元十一年免相,封河東候。子延賞、孫弘靖分任德宗、憲宗朝宰相,史稱「三相張家」。

張九齡(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後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張鎬(?-764?),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張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902),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908),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張策(?-912),敦煌人。後梁開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辭相。

張延朗(?-936),開封人。後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後被石敬塘殺害。

張孝傑,遼永霸(今遼寧朝陽)人。咸雍八年(1072),封陳國公、北府宰相,賜國姓耶律氏。

張琳(?-1122),瀋州(今沈陽)人。遼乾同四年(1104)為南府宰相。

張齊賢(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罷。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罷相。

張知白(?-1028),北宋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仁宗天聖三年(1025),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後卒於相位。

張士遜(964-1049),北宋陰城(今湖北光化)人。天聖六年(1028)拜相,次年罷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罷相,寶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機務悉由裁奪。

張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張邦昌(1081-1127),宋東光(今屬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議和。次年金滅北宋立他為楚帝。南宋初被處死於潭洲。

張浚(1097-1164),宋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紹興五年(1135)拜相,督師抗金。憂郁而死。

張浩(?-1163)。金代遼陽(今屬遼寧)人。本姓高,改姓張。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張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嘉靖八年,為內閣首輔。在位六年,從政剛明果敢,痛懲貪官。

張璧(?-1545)明石首(今屬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張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張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屬湖北)人。隆慶元年(1567)入閣。穆宗死後他代為首輔,主持國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張四維(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喪離職。

張位,明新建(今屬江西)人。隆慶十九年(1591)入閣,參預機務,為相果敢善斷。

張瑞圖(1576-1641),明晉江(今屬福建)人,天啟六年(1626)入閣,累升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被罷相。

張至發(?-1642)明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天啟十年(1631)代溫體仁為內閣首輔大學士。無大作為。次年,罷相歸家。

張四知,明費縣(今山東費縣)人。崇禎十二年(1639)入閣,參預機務,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後降清。

張瑞,山東掖縣人。順治十年()拜相,任國史院大學士。次年卒於相位。

張玉書(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等職,頗得康熙信任

張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頗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辭職,七年後逝世。

張鵬翮(1649-1725),清四川遂寧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於相位。

張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軍機大臣,備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張之萬(1811-1897),清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光緒十年(1884)任軍機大臣,十五年加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為相十年。

張之洞(1837-1909),清末洋務派首領。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歷任內閣學士、兩廣總督、軍機大臣等職。

--- ---

張 良:西漢謀臣。(?—前186),漢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縣)人,劉邦的重要謀士。和蕭何、韓信等人輔佐劉邦創建了西漢王朝,封留侯。 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 騫:西漢外交家,陝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張 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制星象圖,發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道陵:江蘇豐縣人,東漢末年,在四川灌縣創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稱張天師。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河南鎮平人。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後人尊為醫聖。

張 飛:字冀德,燕人,三國時名將。為蜀國五虎上將,戰長坂名震於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於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後世所傳誦。

張 遂:唐朝天文學家,河南南樂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人。 張 旭:唐代大書法家,江蘇蘇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後乃下筆,逸勢奇絕,連綿回繞,人稱"草聖"。

張擇端 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

張景岳:明朝中醫理論家,浙江紹興人。他闡發了醫易相通的中醫理論,對中醫理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張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

張德成:清末,中國人民抗擊八國聯軍的義和團首領。

張秀眉:清末,貴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領袖。

張天師:道家重要人物。

張大千:著名畫家。

張自忠:著名愛國將領。(1890-1940)字藎忱,山東省臨清市唐元村人

張學良,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字漢卿,號毅庵,生於1901年農歷4月17日凌晨(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遼寧)海城人。

張瀾,愛國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著名愛國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後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愛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張瑛,上海人。著有《傳奇》《金鎖記》《傾城之戀》 等。中國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中國道教創始宗師(張天師) 張道陵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武術宗師 張三豐
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將領之 張飛 張遼 張頜 張任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 張說 張九齡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生之一 張仲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學者之一 張仲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辯士之一 張儀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謀士之一 張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張麗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張居正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陰謀家之一 張角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張衡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外交官之一 張騫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 張旭 (草聖)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軍閥之一 張作霖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將軍之一 張自忠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一 張雲逸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張朝陽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導演之一 張藝謀

『伍』 談一談你所了解唐詩宋詞,並各舉一例賞析

唐詩賞析:《靜夜思》
短短的五言詩,描繪了詩人夜半對著月亮思念故鄉的情感。雖然用詞簡單,但是意味深遠。
宋詞賞析:《水調歌頭》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

『陸』 三尺劍六鈞弓典故

三尺劍,漢語詞語,古劍長凡三尺,故稱。

尺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於十寸。西漢時一尺等於0.231米,今三尺等於一米)

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意為我以平民之身手提三尺長劍奪取了天下,這難道不是天命嗎?

資料擴展:

在《聲律啟蒙》選中: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唐 杜甫 《重經昭陵》詩:「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

宋 張元干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要斬 樓蘭 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

唐 羅隱 《登夏州城樓》詩:「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枝長戟六鈞弓。」

資料來源:網路——三尺劍網路——六鈞弓

『柒』 宋代的文化成就

宋代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一座高聳的峰巒。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國
力強盛、文化發達的重要時期,宋繼唐後,承傳開拓,形成了璀璨恢
宏、獨具風神的宋代文化。

文風新變 流光溢彩
在宋代恢宏的文化廊苑中,各體文學的發展與成就佔有突出地位。
明人宋濂謂:「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太史蘇平仲文集序》)。
宋文有別集流傳者約六百餘家,包括流傳散篇的作者合而計之逾萬人。
蜚聲文壇的唐宋八大家,宋居其六。宋初由柳開、王禹

『捌』 古詩詞是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先秦時期的是兩言詩,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代表作是詩經和戰國後期的楚辭。兩漢的漢樂府詩,代表作是《古詩十九首》和《孔雀東南飛.魏晉時期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為中心組成鄴下文人集團,即後世稱道的「建安風骨」。還有「竹林七賢」。代表作有阮籍的82首《詠懷詩》,東晉末年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對唐代山水田園詩派有直接影響。南北朝時期,南方的代表詩人有謝靈運、鮑照等。南朝民歌清麗婉轉,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獷剛健,代表作是《木蘭詩》。 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初唐四傑」,盛唐時期首先出現兩大詩歌流派:一是以王維、孟浩然等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多摩山范水,抒寫閑情逸致,風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等為代表的邊塞詩派,多寫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或慷慨悲壯,或雄奇瑰麗。接著李白、杜甫橫空出世,被稱為我國詩歌史上雄視古今的「雙子星座」。安史之亂後,進人中唐時期,經過短期的過渡,唐詩呈現第二次繁榮。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倡導了一場新樂府運動。他們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創作了《新樂府》、《秦中吟》等針砭時弊的諷喻詩。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長篇歌行名篇,以韓愈、孟郊為代表的韓孟詩派崇尚險怪,以散文手法作詩。此外各具藝術個性的詩人還有劉禹錫、柳宗元等。中晚唐之交出現的「詩鬼」李賀,其詩冷艷深幽,恢奇詭譎,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晚唐之世,詩風趨於卑弱,感傷色彩較濃,惟杜牧、李商隱成就最高,有「小李杜」之譽。杜牧擅七絕,詠史懷古、抒情寫景,無不清新俊逸,風姿絕代。李商隱工七律,風格深情綿邈,綺麗婉曲,尤其是「無題」詩,更是意蘊雋永,興寄深微,沉博絕麗,獨擅勝場。
宋詩總體成就不如唐詩,宋初詩人楊億、錢惟演等學李商隱,號西昆體。王禹俘、梅堯臣、蘇舜欽等反對西昆體,反對只講聲律辭藻與缺乏社會內容的流弊,奠定了宋詩健康發展的基礎,歐陽修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恢復關注現實的傳統,北宋詩壇影響最大的是「蘇黃」。即蘇軾和蘇軾,南宋詩人的傑出代表是「中興四大詩人」(陸游、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到宋末,有文天祥、汪元量。金代最傑出的詩人是元好問。
元代出現了散曲。前期代表作家是關漢卿、馬致遠,後期代表作家是張可久、喬吉。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是代表作。
明初,高啟、劉基等人的詩歌較有社會現實內容,但接著興起以朝廷輔弼大臣為首的「台閣體」詩派,歌功頌德,空廓浮泛。明中葉以後,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先後發起復古運動,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但他們盲目尊古,一味模擬,受到有識者的批評。先有以歸有光為代表的「唐宋派」起而矯之,繼有以袁宏道為代表的「公安派」,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極大地沖擊了前後七子的復古主張。稍後的「竟陵派」鍾惺、譚元春等人,主張與「公安派」相仿,但追求幽深孤峭的詩風。清初,遺民詩人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的詩歌具有強烈的民族感情和愛國思想。錢謙益、吳偉業等在清初詩壇影響很大。王士禎提倡「神韻」說,成為當時詩壇領袖。清中葉以後,考據學風盛極一時,影響到詩壇,遠離現實、重視形式和以學問為詩之風大熾,唯鄭燮反映民情之作、袁枚直抒性情之作、黃景仁獨寫哀怨之作較有特色。道光、咸豐年間,內憂外患日益嚴重,龔自珍以詩為武器,揭露社會黑暗,抒發報國大志,成為近代詩歌史上開一代風氣的第一位大詩人,贏得了「三百年來第一流」的稱譽。
詞是配合燕樂演唱的新詩體,起源於民間,敦煌曲子詞是現存最早的民間詞。中唐之後文人填詞者漸多,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在作詩之餘間或作詞。晚唐溫庭筠是文學史上第一個大力作詞的人,他確立了詞體規范,開花間詞風,被稱為「花間鼻祖」。五代時,西蜀和南唐成為詞的創作中心,第一部文人詞集《花間集》問世。西蜀韋庄名列花間,詞與溫庭筠齊名,並稱「溫韋」,以清麗疏朗見長。南唐馮延巳注重刻畫人物內心世界,抒寫個人生活感受,「開北宋一代風氣」(王國維語)。五代詞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後主李煜,他以詞寫自己的人生際遇和真實性情,寫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不事雕飾,緣情而行,語言樸素自然而又流轉如珠,王國維評雲:「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土大夫之詞。」

詞在宋代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成為一代文學的主要標志。宋初詞家如晏殊、歐陽修等,主要還是沿襲晚唐五代詞風,寫的多半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范仲淹詞中的某些詞作開始呈現境界開闊、格調蒼涼的風格,給宋初時期的詞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期的柳永對宋詞進行了第一次革新,創制並寫作了大量的慢詞,以寫相思旅愁見長,多用鋪敘和白描的手法,語言俚俗,富於平民色彩,產生了「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廣泛影響。詞至蘇軾而又一變,蘇軾打破詩詞界限,擴大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開創了豪放詞派,使詞擺脫了音律的束縛而成為獨立的抒情詩體。北宋後期詞壇主流又復歸婉約,代表人物為秦觀、賀鑄、周邦彥。秦詞柔婉清麗,情辭兼勝,被奉為婉約派正宗,與黃庭堅並稱「秦七黃九」。賀詞筆調多變,剛柔相濟。詞至周邦彥再一變,體現了宋詞的深化與成熟。周邦彥精通音律,善作慢詞,以思力取勝,詞風典麗精工,對南宋格律派、風雅派詞人影響極大。南北宋之交出現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女詞人李清照,創言淺意深、本色當行的「易安體」。她善於煉字煉意,擅長白描,令慢均工。前期詞多寫閨情相思,清俊曠逸;後期詞抒身世之感、家國之思,蒼涼沉鬱。南宋初期詞人如張元干、張孝祥、朱敦儒等,多親歷靖康之變,故以詞為武器,抒發愛國情懷,上承蘇軾,下啟辛派。辛棄疾是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主承蘇軾但取徑更廣,使宋詞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達到了光輝的高度,在詞的藝術表現手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發展。辛詞風格多樣,或壯懷激烈、豪氣逼人,或纏綿哀怨、清新活潑,尤能寓剛柔為一體。在辛棄疾的影響下,陳亮、劉過和稍後的劉克庄、劉辰翁等人形成了一個陣容強大的辛派愛國詞人群體。

在宋金對峙、政局相對穩定的南宋後期,出現了以姜夔、吳文英、史達祖、張炎、王沂孫等為代表的格律詞派。其中突出者要數姜夔、吳文英,他們同是宗法周邦彥,但姜詞清空騷雅,吳詞工緻密麗。

詞至元明走向衰落,在清代呈中興氣象。清初,陳維崧效法蘇、辛之豪放,開「陽羨詞派」;朱彝尊推崇姜、張之清空,開「浙西詞派」;納蘭性德善作小令,長於白描,以情取勝,風調酷似後主李煜。清中葉後,以張惠言、周濟為代表的「常州詞派」糾浙派之偏,論詞主比興寄託,重視詞的社會作用,其影響直達近代。

『玖』 岳飛給我的啟示

滿江紅
南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洗雪。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發誓吃敵人的肉,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鑒賞
岳飛的這首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於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雲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雲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後,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於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亦可能敗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並非誇大其辭。「飢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凶奴」,是無可非議。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於奸計,宋皇朝自棄戰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者發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課也。

『拾』 蓮花的科學知識(歷史.品種.用途.名稱)

一億三千五百萬年,經過一次次的劫難,蓮存活下來,品種也由幾種發展到現在的幾百種,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大屏幕認識、欣賞三種有代表性的品種。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第一種是大型荷花,這種荷花的特點是花經一般在世界上20厘米左右;第二種是睡蓮品種,這種花的特點是多年來生草本,地下莖直立或橫走,葉子浮於水面,花稍突出於水面;第三種是碗蓮品種,碗蓮是指在口徑26厘米以內的花盆中能正常開花,而且平均花的直徑不超過12厘米,立葉平均高度不超過33厘米,立葉葉片的平均直徑不超過24厘米。 局部探究: 蓮的用途極廣,自葉至莖、自花至實,它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全部貢獻給人類,那麼現在我們就把蓮分為蓮花、蓮子、蓮葉、蓮藕四部分,科學地探究它在我們生活中的價值。 荷花單生,系兩性花,與立葉並生,因品種不同有單瓣、半重瓣、重瓣、重台和千瓣,花色有紅色、粉紅色、桃紅色、白色及黃色等,單花期一般只有4——6天,但也有個別品種可達10天,花多晨開午閉。荷花的群體花期較長,可達三個月之久。蓮花是一種很有價值的中葯,蓮瓣能治暑熱消渴,蓮心能清火安神,蓮房能消淤止血。荷花更是綠化、美化、凈化我們環境的貴重之花,所以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是荷花別樣紅」的佳句 師 (荷葉呈質狀圓形,全緣波狀,幼時兩側內捲成梭形葉面黃綠色至深綠色,具蠟質白粉。荷葉是進行氣體交換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的器官。荷葉同樣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在葯用上能清暑解熱。近年來,科學家們利用蓮葉防水和自潔的特點發明了一種表面完全防水並且具備自潔功能的材料。這是一項用途廣泛的新技術,它使人們不再為建築物頂部和表面的清潔問題發愁,也不必再為汽車、飛機和各種運輸工具的清潔問題大傷腦筋 荷花受精後發育成果實,俗稱蓮子,蓮子為小堅果。呈橢圓形,其大小因品種而異,一般長1.6----1.8厘米,寬1.1----1.2厘米,幼果期果皮綠色,成熟時呈棕褐色、灰褐色和黑褐色。蓮子的果皮極為堅硬,其表面有氣孔和保護細胞,表皮下面有堅固面緻密的柵欄組織,氣孔下面有一條氣孔道。成熟蓮子果皮的氣孔道很小,空氣和水份無法自由出入,甚至能阻止微生物的侵害,所以蓮子的壽命極長,千年古蓮發芽之謎也就是這個原因。做為中葯蓮子有健脾止瀉的作用,做為食用「蓮子粥」可以滋補身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蓮種植在淺水塘中。其莖生於淤泥中,變態為根狀莖,即是藕,也稱蓮藕。藕橫長在泥中,靠基莖節上的須狀根吸取養分。由於藕肉質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澱粉,營養豐富,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食品。藕節可葯用治便血、藕粉又能清熱消暑。 當我們折斷藕時,可以觀察到無數條長長的白色藕絲在斷藕 之間連系著。為什麼會有這種藕斷絲連的現象呢? 這就要觀察下藕 的結構了。原來植物要生長,運輸沙養料的組織,叫導管和管胞。這些組織在植物體內四通八達,在葉、莖、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動物體內一樣暢通無阻。 植物的導管內壁在一定的部位會特別增厚,成各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形導管。在折斷藕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成為螺旋狀的細絲,這些細絲很像被拉長後的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後來人們就有「藕斷絲連」的成語來比喻關系雖斷,情絲猶連。 總結:剛才同學們說的非常精彩,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接觸了一種新的文體,那就是說明文。如果我們把大屏幕中介紹兩字改成說明兩字,那也就是在說明文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下一單元我們就進入說明文學習階段。短短的四十五分鍾很快就要過去,在聽、說、讀中我們對蓮進行了科學的探究,那麼今天的作業是請同學們把課堂上對蓮的探究整理到作業本上,寫蓮的全部也可以,寫蓮的其中的一點也可以。同時要注意黑板上的幾點事項。 最後讓我們在周敦頤的《愛蓮說》中共同感受和培養對蓮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節操和情感。 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 談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屬睡蓮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在淺水塘中。其莖生於淤泥中,變態為根狀莖,即是藕,也稱蓮藕。藕橫長在泥中,靠基莖節上的須狀根吸取養分。由於藕肉質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澱粉,營養豐富,所以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食品。 當我們折斷藕時,可以觀察到無數條長長的白色藕絲在斷藕之間連系著。為什麼會有這種藕斷絲連的現象呢? 這就要觀察一下藕的結構了。原來植物要生長,運輸水和養料的組織,叫導管和管胞。這些組織在植物體內四通八達,在葉、莖、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動物體內一樣暢通無阻。 植物的導管內壁在一定的部位會特別增厚,成各種紋理,有的呈環狀,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網形。而藕的導管壁增厚部卻連續成螺旋狀的,特稱螺旋形導管。在折斷藕時,導管內壁增厚的螺旋部脫離,成為螺旋狀的細絲,直徑僅為3~5微米。這些細絲很像被拉長後的彈簧,在彈性限度內不會被拉斷,一般可拉長至10厘米左右。 藕絲不僅存在於藕內,在荷梗、蓮蓬中都有,不過更纖細罷了。如果你采來一根荷梗,盡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來就像一長串連接著的小綠「燈籠」,連接這些小綠「燈籠」的,便是這種細絲。這種細絲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其實是由3~8根更細的絲組成,宛如一條棉紗是由無數棉纖維組成一樣。 細密纏綿的藕絲,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婦》詩中就有「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之句。後來,人們就用「藕斷絲連」的成語來比喻關系雖斷,情絲猶連。 參考資料:http://www.kepu.gov.cn/kpwd/content.asp?id=802 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荷詩~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采蓮曲~隋·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折荷有贈~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荷花~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晚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錢氏池上芙蓉~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蓮塘~明·黃瓊 蒼茫漠漠董家潭,綠樹陰陰向水灣。十里錦香看不斷,西風明月棹歌還。 ◇采蓮曲~李亞如 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三五小船撐將去, 歌聲嘹亮賦采蓮。 ◇芙蓉~清·鄭板橋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藕鄉隨思~現代·暇文 曉別安宜古鎮頭,藕鄉水泗盪輕舟;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異鄉落泊傷窮亂,故里重歸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來游。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無題·其二】~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懷友~徐璣 流水階除靜,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蘊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南鄉子】·李珣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思帝鄉】·孫光憲 如何? 遺情情更多!永日水精簾下斂羞蛾。六幅羅裙地,微行曳碧波。看盡滿地疏雨打團荷。 ◇【憶餘杭】·潘閬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清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採桑子】·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臨江仙】·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甘草子】·柳永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蝶戀花】·晏幾道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午睡醒來慵一晌,雙紋翠簟鋪寒浪。雨罷蘋風吹碧漲。 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雲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生查子】·晏幾道 長恨涉江遙,移近溪頭住。閑盪木蘭舟,誤入雙鴛浦。無端輕薄雲,暗作廉纖雨。翠袖不勝寒,欲向荷花語。 ◇【阮郎歸·初夏】·蘇東坡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洗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永遇樂】·蘇東坡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滿庭芳】·黃庭堅 修水濃清,新條淡綠,翠光交映虛亭。錦鴛霜鷺,荷徑拾幽萍。香渡欄干屈曲紅妝映、薄綺疏欞。 風清夜,橫塘月滿,水凈見移星。堪聽,微雨過,姍藻荇,便移轉胡床,湘簟方屏。 練靄鱗雲旋滿,聲不斷、檐響風鈴。重開宴,瑤池雪滿,山露佛頭青。 ◇【黃鶯兒】·晁補之 南園佳致偏宜暑。兩兩三三,修篁新筍出初齊,猗猗過檐侵戶。 聽亂芰荷風,細灑梧桐雨。午余簾影參差,遠林蟬聲,幽夢殘處。 凝佇,既往盡成空,暫遇何曾住?算人間事,豈足追思,依依夢中情緒。 觀數點茗浮花,一縷香縈炷。怪道人道:陶潛做得羲皇侶。 ◇【南柯子】·《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薩蠻】·魏夫人 紅樓斜倚連溪曲,樓前溪水凝寒玉。盪漾木蘭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波上暝煙低,菱歌月下歸。 ◇【蘇幕遮】·周邦彥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 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浣溪沙】·張元干 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霧柳暗時雲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到天明。 ◇【臨江仙】·葉夢得 不見跳魚翻曲港,湖邊特地經過。蕭蕭疏風亂雨荷。微雲吹盡散,明月墮平波。白酒一杯還徑醉,歸來散發婆娑。 無人能唱采菱歌。小軒枕簟,檐影掛星河。 ◇【念奴嬌】·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 冷香飛上詩句。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 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燕歸梁·風蓮】·蔣捷 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雲隊仗絳霞衣,漫騰騰,手雙垂。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 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 ◇【水仙子·詠江南】·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愛煞江南。 http://..com/question/37942428.html 移步生蓮 相傳齊國時期,齊王有個寵妃叫潘妃,齊王為她鋪了一條用金子雕刻的蓮花路,潘妃走過後蓮花熠熠生輝,故有此說。 蓮花的故事 在日本,耕田的農民被視為賤民,連出家當和尚的資格都沒有。無三禪師雖然出身於賤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門,於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卻了自己的心願。無三禪師後來被眾人擁戴為住持。舉行就任儀式那天,有個人突然從大殿中跳出來,指著法壇上的無三禪師,大聲嘲弄道:「出身賤民的和尚也能當住持,究竟是怎麼回事啊?」就任儀式庄嚴隆重,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眾僧都被眼前發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誰都不能來姐止這個人說話,只好屏息噤聲,注視著事態的發展。儀式被迫中斷,場上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眾人都為無三禪師捏了一把汗。 面對突如其來的發難,無三禪師從容地笑得回答:「泥中蓮花。」絕對的佛禪妙語!在場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個刁難的人也無言以對,不得不佩服無三和尚的深湛佛法。就任儀式繼續進行,這突然的刁難並沒有對儀式有什麼影響,由於禪師的佛禪妙語,更增加了他的威信,眾人更加擁護他了。

閱讀全文

與張干元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