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創造觀後感

中國創造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12-12 17:46:36

1. 中國觀後感怎麼寫

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寫法如下:

作為一名就讀於xx大學學生,課余抽空觀看了《中國》,鏡頭首先對準的就是大涼山的貧困村。全國12.8萬個貧困村的脫貧,每一個都是一場攻堅戰。結對幫扶,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黨和政府的扶貧力度,瀘溪縣浦市鎮田家溪村貧困戶、42歲的楊早秀感受深切。

楊早秀的3個孩子均患有先天性佝僂病。今年,在駐村工作隊幫助下,她四處籌集20萬元種植3畝香菇,沒想到7月一場洪水將她的蘑菇基地翻了個底朝天,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8萬元。

更令她沒想到的是,工作隊不氣餒、不放棄,立即擬定了新建大棚的計劃,幫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楊早秀說:「這不是花架子的扶貧,工作隊讓貧困戶感受到了溫暖和希望,我從心底感謝黨、感謝政府。」

無論是大涼山上的鋼梯、美麗鄉村裡的特色小鎮,或是將對口扶貧由輸血式化為造血式的「閩寧模式」,都是協調發展的生動體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下好「十三五」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

從天梯上孩子們的笑容、扶貧幹部的汗與淚,到「閩寧模式」東西部牽手的成功跨越,從長江經濟帶,到京津冀一體化,再到縈繞著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規劃版圖、謀劃未來。

統籌協調,補齊短板,攜手共進,行穩致遠。中國正在克服一個個困難,創造一個個奇跡。這是中國制度帶來的自信,這是中國特色書寫的傳奇!

2. 中國高鐵奇跡是怎樣創造的觀後感

中國高鐵用短短5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40年的發展道路,這樣的奇跡是怎樣創造的?記者在長達一個半月的采訪中發現,無論是在線路、橋梁、隧道、涵洞等工程技術,通信、信號、牽引供電系統,還是運營調度和旅客服務系統以及高速動車組的設計生產等幾乎所有環節,都可以看到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的身影。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自主創新之路,可以說是中國高鐵發展模式最具核心的價值和最大的成功之處。
一定要走自主創新之路

早在中國高速鐵路剛剛投入運營的時候,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擺在中國鐵路建設者面前,必須回答--那就是:中國,是否真正擁有高鐵技術的知識產權?或者說:中國高鐵,真的屬於中國嗎?

對於這個問題,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運輸局局長張曙光的回答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重大決策,從2004年開始建設高速鐵路,走了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之路,這三種都是自主創新的方法。"

自主創新是中國高鐵建設者"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具體行動,更是中國高鐵人在建設實踐中反復確認的必由之路。2009年底,武廣高鐵正式開通前,時任廣鐵集團總調度長的陳敏,一定要請前來參觀的日本同行到駕駛室看個仔細。

當時人們只看到陳敏臉上的笑容,卻沒人知道為什麼他一定要這么做。因為三年前陳敏去參觀日本新干線時,希望能夠得到一張駕駛室的照片卻費盡周折:剛開始四次請求都沒有得到批准,後來經過層層審批雖然勉強同意,但只能遠距離拍攝一張駕駛室的照片。

這次經歷,讓陳敏深切體會到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走"自主創新"的路?因為"引進"就像一卷殘破的密碼本,得到它會有幫助,但是要掌握它,卻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沒有創新,中國高鐵只能是一句空話!

習仲偉,鐵十五局副總經理。他在高鐵路橋施工中,同樣遇到了引進技術帶來的難題--外方提供了水泥配比方案,但它水土不服,不能適應中國的施工環境。沒有消化吸收再創新,引進就只能前功盡棄。習仲偉說,當時下了很大工夫,做了上萬次的實驗,讓原來德國人的材料體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塊水泥板,不經自主創新都無法為中國高鐵服務!更何況中國高鐵是集設計施工、裝備製造、列車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等成套技術於一體的龐然巨物--沒有創新,它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有統計數字表明,到目前為止,中國高鐵建設僅武廣高鐵就已獲得專利946項。若我們為每一項專利都樹碑紀念,並把它們均勻地擺設在武廣沿線,那幾乎每隔十秒鍾,乘客就可以看到一塊"中國創造碑"。中國高鐵在做國際鑒定時,評語是"代表了當今國際高鐵的先進技術。"而所有的這些東西,都將為中國高速鐵路的建設提供長期的支撐。

"我們的命運跟高鐵的命運聯在一起"

中國高鐵沿線,沒有高高的紀念碑,所有建設者,都把他們的名字寫在了乘客的腳下,寫在動車的底部,軌道的背面。因為製造者的名字就打在動車的底部、軌道的背面。而在電子檔案里,哪一道工序是誰,操作司機是誰,也都一目瞭然。為什麼要這樣做?北車集團唐車公司的接線工劉莉莉說,一是為了提高責任心,二是將我們的命運跟車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將我們的命運跟高鐵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每一個中國高鐵的乘客都應該記住:一個普通的建設者曾經這樣說。

在中國高速動車的研製中,有南車、北車兩大主力齊頭並進。忻力,是南車集團株洲所變流器專業的首席專家。在國產某型動車組技術攻堅的緊要關頭,曾經突然發現自己的視力急劇下降。忻力的眼病,後經醫生診斷是電腦紫外線長期灼燒所致,他的視力已從原來的0.8下降到不足0.2,醫生說,恢復已不可能,再發展下去,還有失明危險。"我愛人就發了很大的脾氣,要把我的便攜機給砸了。我說我沒辦法,我還是必須做。"忻力堅持著。由他負責關鍵技術的中國動車組將在今年年底生產下線,它的時速將是前所未有的380公里!

孫斌斌,是北車集團唐車公司年輕的女焊工。她在高鐵建設之初,就遇到了鋁合金焊接方面的棘手問題。面對困難,孫斌斌選擇了自討苦吃的辦法。她不等裝備護具配齊,就抓緊時間,在生產開始前就私下練起了鋁合金的焊接技術。一年以後,孫斌斌拿到了歐洲認證的國際焊接教師證書,她是全球獲此資格的第一位女性。

記得五十年前,曾經有人說過: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後來,大家把說這話的人稱做"鐵人"。今天,這一群建設者,也在為祖國的發展而拚命。巧的是,他們的名字里也有鐵人兩個字,他們叫"中國高鐵人"!

"知識產權是我們自己的"

何華武告訴記者:"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有鐵路網完整和集中統一指揮的管理體制優勢,有一支高素質特別能戰斗的鐵路職工隊伍。人民的支持,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中國高鐵的跨越,貫穿著科學發展觀這條紅線,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最後,讓我們重新回到開篇的問題:中國,是否真正擁有高鐵技術的知識產權?張曙光肯定地回答:這一點絕對放心!我們走出去沒有任何障礙,因為知識產權是我們自己的。

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高鐵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展開了一系列角逐。在沙特、在美國的高鐵項目中,處處可見南車、中鐵建、北京鐵路局、北車等中國企業投標的身影。中國生產的機車、動車及零部件已經出口到了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車、北車去年在海外贏得了23億美元合同。高鐵企業還計劃向歐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出口高鐵技術及相關設備。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個傑出品牌,它所蘊含的制度優勢、自主創新和高鐵人的奉獻精神,正是這個品牌最具價值的三大法寶。

3. 新中國誕生觀後感

看完《走進新中國》這檔節目,我的心中似乎有一股澎湃的波濤再涌流……
從帝國的沉淪到黑暗中的探索,從尋求陽光,到為光明而戰,革命前輩做出了多少努力,甚至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然而,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迎來了最初的曙光!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一樣,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經濟嚴重落後,國家事業百廢待興,政府和人民面對一個滿目瘡痍的中國面孔,並沒有畏縮,勇往直前,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恢復了國民經濟,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國那時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許多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開始編制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行,它成為我國工業化的起點。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時,我國的工業化水平是極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車,人們叫它「洋馬」,點火用的火柴,人們叫它「洋火」,釘東西用的釘子,人們叫它「洋釘」。因為那時的中國人沒有見過這些新奇的東西,也不會造,都是從西洋傳過來的。那個艱苦的年代,我沒有經歷過,但從我看過的資料片中完全能夠體會,當時的中國人民依舊生活在極端貧窮之中。
光陰如水,歲月如梭。時光來到了2009年,我正在電視機前,收看著中國第三個南極科考站落成的新聞。又是一個重大成就,我開始浮想聯翩,我想起了祖國成功舉辦了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想起鳥巢,想起了奧運健兒們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國接連成功發射了神州五號、六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航天領域舉足輕重的一員,我想起了改革開放整整三十年裡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想起中國國力,想起中國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綜合國力第六的國家,想起新中國成立的這一甲子中國的國際地位迅速的、不斷地提升,想起新中國歷史,想起了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光輝的足跡!

4. 《創新中國》觀後感

這部紀錄片涉及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成就,比如光量子計算機、中國空間站計劃、智能製造等。此外,還有一些人們知之不詳的重大科技進步,比如世界最清潔的火力發電廠、神奇的基因編輯技術、能看清微觀世界的上海光源、世界首例3D列印距骨植入手術等。
這些故事涉及大量的科學技術信息,如何將尖端、專業的科技知識表達得充滿趣味,對創作人員是巨大的挑戰。執行總導演胡博和史慧表示,《創新中國》不僅要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和觀賞的樂趣,也希望給觀眾補充科學的「營養」。
這部紀錄片將科學和藝術結合在一起,讓人們從不同領域中獲得更為豐富的體驗。製片人劉穎表示:「這是一次嘗試,我們只是先行者。」

5. 創新中國之潮起觀後感

這部紀錄片涉及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成就,比如光量子計算機、中國空間站計劃、智能製造等。此外,還有一些人們知之不詳的重大科技進步,比如世界最清潔的火力發電廠、神奇的基因編輯技術、能看清微觀世界的上海光源、世界首例3D列印距骨植入手術等。這些故事涉及大量的科學技術信息,如何將尖端、專業的科技知識表達得充滿趣味,對創作人員是巨大的挑戰。執行總導演胡博和史慧表示,《創新中國》不僅要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和觀賞的樂趣,也希望給觀眾補充科學的「營養」。這部紀錄片將科學和藝術結合在一起,讓人們從不同領域中獲得更為豐富的體驗。製片人劉穎表示:「這是一次嘗試,我們只是先行者。」

6. 創新中國第六季潮起觀後感1500

這是電影還是紀錄片

7. 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500字觀後感

一是從國際競爭力角度看,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不平衡,整體競爭力有待提升。中國在部分行業,如電信設備製造,開始擁有世界級的國際競爭力,相關企業也具備了強大的實力,成為全球競爭中的佼佼者。然而,在其他重要行業,如汽車製造,中國企業還停留在國內競爭的水平,難以到發達國家市場上與跨國公司在其「家門口」進行有效的競爭。
二是中國製造業具有龐大的規模優勢,但這種優勢伴隨著兩個重要問題。一方面,中國工業整體呈現的狀態是既「大」且「胖」,如何「瘦身」,化解產能過剩,是中國工業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另一方面,中國工業總體上具有能耗較高、污染較重的特點,從產品結構和生產過程看都是如此,如何清潔化、綠色化,是中國工業轉型和升級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是在一些行業的國際分工格局中,中國處在價值鏈的相對低端,如組裝環節。由於品牌、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生產掌握在發達國家企業手中,同生產活動相關的本土價值創造非常有限,傳統的加工貿易模式尤其如此。另外,在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低端的生產組裝活動面臨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嚴峻挑戰。當然,必須認識到,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實現從價值鏈低端向高端的升級。
四是在很多行業中,中國企業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相應的研發能力。中國工業的整體升級需要從依賴要素驅動轉向依靠創新驅動,從依賴投資和勞動力投入轉向依靠技術進步和全要素生產力的提升。對企業而言,既要加強獲取、吸收先進技術的能力,更要加強自身的研發能力。除此之外,企業的品牌,特別是國際品牌的開發和管理能力亟待加強。總體上講,研發、技術和品牌將是中國企業實現從大到強、從本土競爭到全球競爭轉變的關鍵。

8. 中國製造的觀後感 誰能寫寫

給1600分吧!大爺!

閱讀全文

與中國創造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