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汽車各部件發明史

汽車各部件發明史

發布時間:2021-12-12 14:19:00

Ⅰ 汽車的發展史

汽車的發展史:噴氣式,蒸汽動力,汽油,電力

Ⅱ 汽車的發明.發展史..

汽車發展歷史

汽車自上個世紀末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一百多年。從卡爾.本茨造出的第一輛三輪汽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跑到現在,竟然誕生了從速度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時只需要三秒鍾多一點的超級跑車。這一百年,汽車發展的速度是如此驚人!同時,汽車工業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們一手創建了通用、福特、豐田、本田這樣一些在各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著名公司。讓我們一起來回望這段歷史,品味其中的辛酸與喜悅,體會汽車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歡樂與夢想……

汽車同其它現代高級復雜工具如電子計算機等一樣,並非是哪一個人坐在那裡發明了的。發明之初的汽車也不是現在之個式樣,如果你能見到當時的汽車,你也可能認為這不是汽車呢。汽車的發展也有一個漫長的歷程,總的說來,汽車發展史可能分為蒸汽機發明前、蒸汽汽車的問世、大量流水生產汽車開始等三個階段。

人類最初的工作勞動完全是由本身來完成,根本沒有什麼汽車和發動機,如果說有的話,在未使用牛和馬之前使用的是人體的股份這台發動機。奴隸就是一種「生物發動機」。隨著人類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強,人們不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風力。

在1705年,紐可門首次發明了不依靠人和動物來作功而是靠機械來作功的實用化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用於驅動機械,便產生了劃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隨著蒸汽驅動的機械即汽車的誕生,人類社會中便拉開了永無休止的汽車發展的序幕。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Cugnot)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到1804的年,脫威迪克(Trouithick)又設計並製造了一輛蒸汽汽車,這輛汽車還拉著十噸重的貨物在鐵路上行駛了15.7公里。

1831年,美國的哥德史沃奇.勒(ColdsworthyGur-ney)將一台蒸汽汽車投入運輸,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羅騰哈姆之間便出現了有規律的運輸服務,這台運輸車走完全程約需45分鍾。此後的三年內,倫敦街頭也出現了蒸汽驅動公共汽車。當這個笨重的怪物在英國城鎮奔跑時,曾引起了很大的騷動。說起來,這種車比現在的築路用的壓道機還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壞未經鋪修的路面,引起各種事故。市民們當時曾呼籲取締這種汽車。為此英國制訂了所謂的「紅旗法規」,具有諷剌意味的是,由於這條法規的實施,使得英國後來在製造汽車的起步上大大落後於其它工業國家。

由於蒸汽汽車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車又熱又臟,為了改進這種發動機,艾提力.雷諾(EtienceLenor)在1800年製造了一種與燃料在外部燃燒的蒸汽機(即外燃機)所不同的發動機,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人們後來稱這類發動機為內燃機。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奧托(CountNicholasOtto)又發明了對進入汽缸的空氣和汽油混合物先進行壓縮,然後點火,提高了發動機效率。這種發動機具有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為了紀念奧托的發明,人們把這種循環改稱為奧托循環。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苯茨(Kart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苯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苯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台兩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與此同時在1893年就與威廉.邁巴特合作製成了第一台高速汽油試驗性發動機的德國人戴姆勒(Daimler)又在邁巴特的協助下,又於1886年在巴特坎施塔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無馬之車」。該車是在買來的一輛四輪「美國馬車」上裝用他們製造的功率為1.1馬力,轉速為每分鍾650轉的發動機後,該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當時所謂「令人窒息」的速度從斯圖加特駛向康斯塔特,世界上第一輛汽油發動機驅動的四輪汽車就此誕生了。實際使用表明,此車使用良好。第二年苯茨第一次把三輪汽車賣給了一個法國巴黎人,由於這種三輪汽車設計可靠,選材和製造精細,受到了好評,銷路日廣。

由於上述原因,人們一般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也有些學者把卡爾.苯茨製成第一輛三輪汽車之年(1885),視為汽車誕生年。苯茨和戴姆勒則被尊為汽車工業的鼻祖。這是汽車發展史上的第二件大事。

需要說明的是,那時的汽車司機必須是勇敢、機智的機械修理工,在許多場合下他不得不「從汽車內爬出或爬到汽車下」或者到鄉下鐵匠那兒去修車,所以一般人是望車莫及的。盡管如此,坐在極為嘈雜和震動非常厲害的機械上,不僅要飽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曬雨淋,而且全然沒有今日司機的舒適和氣派,況且馬車手認為汽車搶佔了他們的生意,當汽車與馬車並行時,他們常常揚起皮鞭抽打汽車司機。

進入20世紀以後,汽車不再僅是歐洲人的天下了,特別是亨利.福特(HeneryFord)在1908年10月開始出售著名的「T」型車時,這種車產量增長驚人,短短19年,就生氣1500輛。此間的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還首次推出了流水裝配線的大量作業方式,使汽車成本大跌,汽車價格低廉,不再僅僅是貴族和有錢人的豪華奢侈品了,它開始逐漸成為大眾化的商品。也是此時開始,美國汽車便成為世界寵兒,福特公司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王國。所以,人們說,汽車發明於歐洲,但獲得大發展那是在本世紀初30年代的美國。福特採用流水作業生產汽車,在汽車發展史上樹起了第三塊里程碑。

短短幾年時間,汽車已經從一種實驗性的發明轉變為關聯產業最廣、工業技術波及效果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因此,汽車工業的發展不僅依賴於汽車行業本身的技術進步,而且也取決於汽車工業應用這些技術的投資能力和世界汽車市場的投放容量,兩者相互影響並受到整個經濟形勢的發展,及人們對環境要求和能源及原材料供應、意外變化及國家政策等的影響。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表明了汽車運輸的機動性,而且還培訓了不少駕駛軍用卡車的駕駛員,他們中的很多人還學習到了一些汽車機械技術,於是戰後汽車買賣興隆,在美國,汽車製造商和附件的供應商全負荷生產仍不能滿足要求的迅猛增長。汽車價格幾倍於戰前。但時隔不久由於經濟簫條汽車高需求即宣告結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國,汽車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更高,幾乎生產多少就可售出多少。大戰中的美國發了橫財,戰後的美國工業越發興旺,汽車生產在世界上始終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汽車、鋼鐵、建築這三大工業曾被譽為「三大支柱」,而汽車工業更是美國工業驕傲的象徵,長期以來,他們一直以研究豪華小汽車為主。但當1973年首次發生石油危機時,美國汽車工業便受到很大的沖擊,而日本似乎對此早有察覺,他們大量研製生產的是小型節油汽車,結果終於在1980年把美國趕下了「汽車王國」的寶座,取而代之。

日本真可謂「後起之秀」,當歷史進入20世紀,日本才出現第一部汽車,幾年後日本人才開始研製汽車。但誰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一次出口汽車(向我國上海)的日本,60年後竟然出口汽車達6400萬輛,登上了汽車王國的寶座。這件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汽車發展史上一個特大新聞。當然美國也決不會就此罷休,到底鹿死誰手還很難預料。未來的汽車市場仍是世界市場中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有人以美國汽車之王通用汽車公司為例,它平均每15分鍾用於汽車生產的投資就高達180萬美元,這真是令人驚訝的數字。因此,人們預料在將來,只有資金龐大的汽車公司才能有這樣的投資能力,不過由於有政府等各界支持,未來汽車舞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獨有戲,中小型汽車公司也會有很大的發展。

為了佔領未來汽車市場,如今已有許多公司把各種先進技術和裝備,如微型電子計算機、無線電通訊、衛星導航等等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方法、新材料廣泛應用於汽車工業中,汽車正在走向自動化和電子化。有了衛星導航系統,汽車可接收交通衛星的通信資料,確定汽車所在位置,從而自動提供最優行車路線,並且顯示出交通圖;汽車的雷達系統可以把障礙物的距離和大小告訴給駕駛員,這樣停車就更容易;而語言感知系統可以用圖、表和聲音告訴駕駛人員汽車的各個部位情況,此外還可按「音」行事,執行駕駛有關指令等等。另外汽車的能耗,排放廢氣、雜訊和污染等公害也日將減少,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將日益提高,即使再次發生石油危機,汽車工業也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專家們認為,汽車是當前世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將來它仍然是世界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別的任何開工交通工具都不可能完全把汽車取代。

Ⅲ 汽車的發明史及發展過程

汽車歷史

車的誕生,車的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了點點滴滴。汽車自上個世紀末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一百多年。從卡爾.本茨造出的第一輛三輪汽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跑到現在,竟然誕生了從速度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時只需要三秒鍾多一點的超級跑車。這一百年,汽車發展的速度是如此驚人!同時,汽車工業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們一手創建了通用、福特、豐田、本田這樣一些在各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著名公司。這篇資寫著許多有趣的故事,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五大汽車強國之際,讓我們一起來回望汽車的發展歷史,體會汽車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歡樂與夢想……

1.汽車的遠祖

在原始社會,人們發明了一種簡單的工具,將圓木置於重物的下面,然後拖著走,重物即可由一個地方移到另外一個地方。這被稱作為早期的木輪運輸。後來人們發現用直徑大的木輪運輸速度較快,於是木輪的直徑越來越大,逐漸演變為帶軸的輪子,這便形成了最早的車輪雛形。車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首先發明的。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部車輛,也是在我們祖先靈巧的雙手和智慧的開拓下,最早駛上了歷史的舞台。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黃帝造車之說,故黃帝又號稱軒轅氏。軒是古代一種有圍棚的車,轅是車的基本構件。所以車輛應當是黃帝首先發明的。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時代, 有一位管車的大夫奚仲,是中國車子的創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輛車子的發明者。另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我國的車工技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能製造出相當高級的兩輪車,採用輻條做車輪,外形結構精緻華美,做工也不十分復雜。到西周時期(公元前771年),馬車已經很盛行了.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221-770年),各諸候國之間由於頻繁的戰爭,馬車便納入了戰爭的行列,對於當時來說,這便是代表一個國家強盛的極明顯標志。陝西臨潼秦始皇帝陵出土的戰車式樣,代表了2000年前車輛的製造水平。

700多年前的宋代,有位進士名叫燕肅,是一位機械工匠,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燕肅啟奏皇帝,詳細說明了製造指南車和記里鼓車方法,經允許,他重新製造了中國古代文明的指南車和記里鼓車。

十六世紀的歐洲已經進入了"文藝復興"的前夜,歐洲的馬車製造商風起雲涌,馬車的製造技術有了相當的提高。中世紀的歐洲,大量地發展了雙軸四輪馬車,這種馬車安置有轉向盤。車身方面,出現了活動車門和封閉式結構,並且在車身和車軸之間,實現了彈簧連接,使乘坐之人感覺極為舒適。

Ⅳ 汽車發展史

經歷了很多年

Ⅳ 簡述中國古代車發明史

試論中國牛車、馬車的本土起源

王星光
車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曾作為古代戰爭的主要裝備,在人類文明史上產生有很大的影響。車的發明及其牽引動力的利用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國在這方面同樣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一、中國的車源自本土
車是最早出現的帶有輪子的陸上交通工具。就目前的考古資料看,在西亞的兩河流域、中東歐地區較早出現了車子。發現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烏魯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車,距今約有5500年的歷史。在這一地區還發現了描繪在彩陶缽上的雙輪車圖形及粘土製車模型,距今都在5000年左右。而經科學發掘的最早的車的實物遺存,也出現在幼發拉底河的下游地區,在基什王墓等古墓中出土的四輪車,所在的年代都被推定在距今4600年~4500年之間[1]。
與西亞的兩河流域相比,中國發現的古車遺存的年代相對較晚,見於報道的沒有早過夏代時期。因此,早有西方學者主張中國的古車來源於西亞。我國也有學者贊同這種觀點[2]。但這種觀點也遭到了不少中國學者的質疑,他們從中國馬車和西方馬車的形制、系駕方法和馬具組合及形式等方面的區別,論證了中國商代的馬車與西亞的馬車差異之處頗大,應出自不同的車制系統。在兩河流域的邊緣地帶及更外圍的地區,車的出現明顯地晚於兩河流域,而且中國瀕臨的南西伯利亞、蒙古地區車的出現也比我國殷商時期的車要晚。由此作為反駁中國古車「西來說」的理由[3]。但是關於中國牛車、馬車的本土起源的觀點還缺乏較具體深人的論證。
筆者是贊同中國的車源於本土的。為此,還可以從以下方面作進一步地論證。
首先,我國雖然還未發現夏代以前車的遺物,但歷史上卻流傳有許多黃帝時期發明車的傳說,其時代在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末期,這一年代數據恰與西亞出現車的時代大致相當。有關造車的傳說連綿不斷,除了黃帝外,還有伏羲氏、少昊、堯、奚仲、吉光、相土、王亥等,單在車這一個器物上,就集中出現了這么多有名可考的人物,這在世界車的發明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這一方面反映了車系我國的獨立發明,古人對此是確信不疑的;另一方面,也恰好反映了車的不斷改進的變化過程。
見於古文獻中有關黃帝造車的記載主要有:
《周易·系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這里把用牛和馬牽引的車,歸之於黃帝及堯、舜。《周易·系辭》為孔子所作,這說明孔子也是主張車是由黃帝或在黃帝時代發明的。
《漢書·地理志》:「昔在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旁行天下。」史學家班固也是主張黃帝造車的。
《古史考》:「黃帝作車,至少昊始駕牛。」東漢的譙周也贊同黃帝造車。
《藝文類聚》:「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少昊時略加牛,禹時奚仲加馬。」《太平御覽》:「黃帝造車,故號軒轅氏。」這說明唐宋時的文獻中承襲了黃帝造車的觀點。
《宋史·輿服志》:「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起大霧,軍士不知所向,帝遂作指南車。」
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考工典》則稱:「黃帝有熊氏始見轉篷而制車。」
從以上的古代文獻可知,自先秦到清代,關於黃帝造車的記載不絕於史書。盡管其中也夾雜有奚仲等人造車的記載。如《左傳·定公元年》:「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對此,清代考據家畢沅解釋道:「《左傳》奚仲為車正之官,爾非造車也,《堯典》雲『車服以庸』,則車由來久矣,蓋實始於黃帝。」[4]這說明前人對黃帝造車的傳說是篤信不移的。不過,合理的解釋也許是,黃帝是車的發明者,當時牽引的動力可能是人力。奚仲等人是車的改進者或管理者。從技術演進的角度看,車的發明,應以輪轉器具的製作發展到一定程度為先決條件。我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大量出土的石紡輪、陶紡輪,特別是琢制而成的輪型器具,應是車的直接或間接的先驅。黃帝時代大約和仰韶文化時期相當。結合古文獻中有關黃帝造車的記述,在距今大約5000年的黃帝時代出現車,是合乎情理的。這與西亞出現早期車的年代也是接近的。
其次,與車的「西來說」相反,無論是早期車的文獻記載還是考古發現的車的實物遺存,都出現在我國中東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而不在西部地區,也不在「有可能」傳人中國的北部地區。這與從傳播學的角度論證中國馬車「西來說」的傳播路線形成了截然的對比。
如上所述,古代文獻中記載有黃帝、奚仲造車。當然,也有奚仲之子吉光造車及商的先祖相土、王亥「乘馬服牛」的記載。據文獻記載和歷史傳說,黃帝活動的主要地域在今河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其中在河南活動的記載和傳說中留下的遺跡更豐富些。《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為有熊。」西晉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宋代羅泌《路史》道:「黃帝開國於有熊,今鄭之新鄭。」可見其活動的中心地區在今河南的中部一帶。奚仲,相傳為與夏禹同時的人,居於薛,即今山東省滕州東南;遷於邳,為今山東省微山西北。而商的先公相土及王亥是居於今商丘一帶的。今本《竹書紀年》載,「世子相出居商丘」,「帝相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相土被排在契、昭明之後,為商人的第三代先公。而王亥是商人的第7世先公,也應在商丘一帶活動。這顯然是在遠離西部、北部的中、東部地區的。
由於受到保存條件等方面的限制,目前還未發現夏代以前的車的遺存。在代表夏文化的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有車馬器遺物。在二里頭遺址發現的銅鈴,考古學者推斷為馬鈴;而圓形器、圓泡形器、牌飾、海貝等則可能是車馬飾物[5]。最近,考古學者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南側大路的早期路土之間,發現了兩道大體平行的車轍痕,車轍長5米多,向東西延伸,轍溝呈凹槽狀,其內可見下凹而呈現出層狀堆積的路土和灰土,兩轍間的距離約為1米[6]。這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車的遺跡,它與在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馬鈴、圓形器、圓泡形器、牌飾、海貝等車馬飾物正可相互印證,說明夏代確已開始使用雙輪車。車的遺跡也在偃師商城遺址的東北隅被發現。在該處商文化二期晚段的底層路面靠近城牆的部位,發現兩道東西向順城牆並行的車轍遺跡,已發現車轍長14米,車轍軌距約1. 2米。考古學家由此斷定,這是商代早期的雙輪車子的車轍印痕,是商代早期車在我國使用的見證[7]。這與以前在偃師商城發現的青銅軎可相互驗證。在鄭州商城也發現有用來鑄造車軎的陶范[8],說明當時車上配件的生產已經批量化。參與偃師商城發掘的考古學者將偃師商城車轍遺跡的年代確定在早商文化的鄭州二里崗時期,如果此說不謬,偃師商城車轍的年代距今約有3500年。而二里頭文化的年代則在距今3900年~3500年之間。將二里頭文化的車轍及車馬器遺物與古代文獻中有關夏代「奚仲為車正」的記載相聯系,可證夏代早已使用了車。夏代車子的考古文獻資料盡管不算很早,但卻與我國臨近國家出土的車的遺存年代相當。在俄羅斯烏拉爾山南部的辛達雪塔發現有5座車馬坑墓,其年代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之間。在前蘇聯謝萬湖墓葬中出土的雙輪馬車的年代為公元前1900年。又在前蘇聯的亞美尼亞的拉夏辛發現15輛車子,年代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有學者主要根據以上材料認為中亞草原的游牧民族在接受了兩河流域與歐洲的「西式馬車」後,將其逐步改進為雙輪馬車,並沿著歐亞草原向東傳播,最後到達中原地區,並由此認為「中國的馬車應當是從西鄰的中亞直接發展過來的」[9]。實際上,若單從年代對比的角度來看,中亞地區車出現的年代與中國夏代車的年代(公元前2046年~公元前1600年)大致相當。也就是說,在中亞地區出現馬車的同時,我國的中原地區也出現和使用了車。這就很難將中亞車傳入中國的過程講清楚。
在安陽殷墟出土的卜辭甲骨和殷代車馬坑,為研究我國早期的車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在甲骨文中,有多種形體的車字。從中可知,殷車已由軸、輪、單轅、衡及雙軛構成。有關兵車作戰、商王乘車狩獵、用車祭祀和馴服駕車之馬的卜辭均較豐富。在屬於武丁時期的殷墟文化一期的甲骨卜辭中,即已發現使用馬車的記錄。如:
「甲午,王往逐兕,小臣載車,馬硪馭王車,子央亦墜。」(《菁》一·一)
「丁卯,王狩敝,(永兄)車馬……在車,畢馬亦……」(《佚》九八O)
自殷墟發掘以來,共發現車馬坑18座,內出殷代車子20輛。經過考古人員的精心清理,使我們對商代晚期車的結構有了較清楚的了解:這些車子可分為用於代步的乘車和作戰用的戰車。車子主要由兩輪、一軸、一轅、一衡構成,在軸和轅之間安置有長方形車輿,車輿後面有可供上下的車門。衡上有的裝飾以銅獸面飾,其兩側各置有軛,用於服馬。駕車的馬多為兩匹,也有的為四匹。在車馬坑中,常發現有數量繁多的青銅車飾和馬飾,十分精美華麗[10]。這些車子的結構已十分復雜,顯示出高超的製造技術。這正說明我國車的歷史悠久,已經走過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發展階段,到殷代已經達到了較為成熟的程度。
總之,從我國古代文獻和流傳至今的黃帝時代發明車的傳說中,可知我國已有5000多年利用車的歷史。這和兩河流域出現車的時代相差不遠。並且,這些傳說豐富生動,可資稽考,代代相傳。在我國發現早期車的地域又多集中在中原及黃河中下游地區。這些地區與「西來說」者認為的車子可能先傳人我國西北、北方等邊境地區的推測相距甚遠,存在著諸多難以解釋的矛盾和缺環。因此,中國的車應是源於本土的。
二、商人是我國最早掌握牛車、馬車駕御技術的先民
車是引重致遠的交通工具。為了達到引重致遠的目的,就要解決車的動力問題,不然,就很難使車的使用得以推廣。商族是一個善於遷徙的民族。《尚書·盤庚》記載:「先王有服,恪謹天命,茲猶不常寧。不常厥邑,於今五邦。」張衡《西京賦》道:「殷人屢遷,前八後五。」這是說商人常常遷徙不定,在立國之前的先商時期,已遷移了8次,立國之後,又遷都5次。商人又是一個善於經商的民族,經商也要不斷到遠離故土的地方貿易。總之,不管舉族的大規模遷徙,還是到各處經商,都離不開交通工具。不然,整個部族的遷徙,男女老幼,浩浩盪盪,各種物資和生活物品,堆積如山,如果沒有數量可觀的車輛,這樣大規模的遷移,單靠肩扛手提是很難進行的。到遠處去進行商品交換的貿易活動同樣也離不開車輛。而古文獻中有關商人先祖在「乘馬」、「服牛」方面的記載,正與車的製作和改進以及用牲畜挽拉車輛技術的應用有關。
車輛是滿足這些需要的重要條件和工具。為此,商人很早就注意馴服並選擇用來駕車的牲畜。不難想像,剛一開始,駕車的動物應是種類繁多的,因為商人有極高的馴服動物的本領。《呂氏春秋·古樂》:「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就連龐大的大象也能馴服,可見商人馴養動物技能的高超。實際上,大象也有拖曳重物的能力。萬震《象贊》:「象之為獸,形體特詭。身倍數牛,目不逾稀,鼻為口役,望頭若尾。馴言則跪,素牙玉潔,載籍所美。服重致遠,形如丘徒。」[11]詩中已認識到大象的「服重致遠」功用。除了牛和馬之外,後世記載駕車的動物還有鹿、狗、羊等,這說明選擇適於駕車的動物經過了一個漫長的實踐過程。馴服了牛、馬,並最終將這兩種牲畜確定為最適宜牽引車輛、「負重致遠」的動物,這和車輛的發明一樣,在人類的文明史及交通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古代傳說和文獻記載中多把利用馬和牛駕車的技術歸功於商人的先公相土和王亥。
《世本·作篇》:「相土作乘馬。」
今本《竹書紀年》載:「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於商丘。」
《荀子·解蔽》:「乘杜作乘馬,而造父精於御。」唐代楊倞釋道:「《世本》雲:『相土作乘馬。』杜與土同。乘馬,四馬也。四馬駕車,趙(肇)於相土,故日『作乘馬』。以其作乘馬之法,故謂之乘杜。」可見,楊倞認為相土又可稱為乘杜。現在看來,將杜釋為土是很有道理的,但對「乘」字的解釋有些牽強。清代學者王先謙指出:「相、桑,古同聲,故借『桑』為『相』。」而隸書「桑」字和「乘」字「二形相似」,下文又緊接「乘馬」,故楊倞誤桑為乘[12]。由此看來,乘杜並非相土的別名,而是前人訛化造成的,《荀子》提到的發明用馬駕車技術的乘杜應為「桑土」,實際上就是相土。
古人把服牛駕車技術的發明歸之於商族先公王亥。
《世本·作篇》:「胲作服牛。」胲即為亥。
古本《竹書紀年》載:「王亥托於有易、河伯仆牛。」是說王亥將其馴養的牛托寄給有易氏和河國之君。這也說明王亥是馴養牛的高手,並且規模是相當大的,不然不會將馴養、飼養的牛托給兩個部族首領來代管。
《呂氏春秋·勿躬》:「王氷作服牛。」氷字應因與亥形相近而誤,王氷即是王亥。[13]
《山海經·大荒東經》亦說:「王亥托於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殺王亥,取仆牛。」《易經·大壯》和《楚辭·天問》等文獻中都重復記載了這個故事,說明先秦時期王亥牧牛及馴牛駕車的故事仍在廣為流傳。
在商人的心目中,王亥是有著極高地位的先祖,祭祀王亥的牲牛一次竟多達50頭。王國維先生指出,卜辭中對於王亥,「乃祭禮之最隆者」。並且認為,「然則王亥祭典之隆,亦以其為製作之聖人,非徒以其為先祖」[14]。這是說,因為王亥是畜牧業及牛車的創始人,所以受到格外的尊重。
實際上,在王亥之前,還有一位商人的先公曹圉,也與畜牧有關。曹圉是商人始祖契的五世孫,曹即為飼喂牲畜的槽。圉的本義為養馬的圈牢。《左傳》昭公七年:「馬有圉,牛有牧。」杜預注道:「養馬曰圉。」《說文解字》釋圉道:「一曰:圉人,掌馬者。」養馬人稱圉,應與用牢圈養馬有關,曹圉的得名也應當與他從事過養馬的經歷有關,或者說與他以槽牢從事養牲畜的活動有關[15]。曹圉也應該是在畜牧業上作出相當成就的人。
在商族的先祖中,從相土、曹圉到王亥,就有三位與畜牧及「服牛乘馬」有關,這既反映了先商時期畜牧業的興盛和悠久的傳統,也正說明商族的幾代先公在牛車和馬車的駕御利用方面的貢獻決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史實根據的。對此,《管子·輕重戊》總括道:「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馬,以為民利而天下化。」這里的「殷人之王」,應為商湯建國之前的殷先王,指的應是相土、曹圉和王亥。而實際上,他們只是商族的代表,正說明商人應是我國最早掌握和利用駕駛牛車和馬車技術的先民。
上述文獻記載還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進一步的論證。
首先,從考古發現的實物遺存看,先商時期出現較發達的畜牧業是可信的。畜牧業是在原始狩獵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當人們在狩獵時,將捕獲到的健康的、或未受到較大傷害的動物圈養起來,漸漸的使其適應家養的環境,大致經過拘禁馴化、野外放養,最後進人定居放牧三個階段。這樣就逐步形成了早期的畜牧業[16]。在黃河中游的陝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發現兩座長方形畜圈,長6米~10米,寬1. 8米~2. 6米。周圍有密集的柱洞,說明圍有柵欄以圈養牲畜[17]。在臨潼姜寨新石器時代遺址也發現兩座略呈圓形、直徑約4米的圈欄,圈中還存有20米~30米厚的畜糞堆積,足證屬畜圈無疑[18]。在河南鄭州的大河村仰韶文化遺址中也發現有一處專門飼養牲畜的圈欄,而且,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也發現有馬和牛的遺骨。如在上面提到的半坡遺址中出土有兩顆馬齒和一節趾骨。在山東歷城城子崖、河南湯陰白營、甘肅永靖馬家灣等相當於龍山文化的遺址中都出土有馬的遺骨。這可以證明,至遲到距今45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在我國北方馬已被普遍馴養[19]。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牛的遺骨則發現的更多。在河南新鄭裴李崗、河北武安磁山、山東滕縣北辛等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中發現有不少牛的遺骨,盡管還不能確定是否是家養的牛,但也不能排除家養的可能性。而進人到新石器時代中期的仰韶文化之後,出土的牛的遺骨大量增加,如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就出土有牛的牙齒。在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出土有黃牛骨骼,在山東歷城龍山鎮出土了牛骨,在河北邯鄲澗溝也有牛骨出土。另在河南的鄭州大河村、安陽後崗、浙川下王崗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發現有大量的牛的遺骨[20]。將這些牛骨遺存與上述半坡等地的畜圈遺址結合起來考察,可見牛的馴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了。商人的先祖契曾協助大禹治水,應是相當於龍山文化晚期的人物。依此而推,相土、王亥活動的年代,應該進入夏代的紀年了。因此,考古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畜牧遺存,進一步說明了先商時期畜牧業興盛的真實可信。
其次,文獻和傳說中商人先祖活動的豫東地區適宜畜牧活動。在人類最早飼養的六種家畜中,牛和馬都屬於大型的以食草為主的牲畜。盡管在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了飼養牛馬的牢廄,但飼養牛馬的主要方式應該是放牧。而放牧活動需要開闊的田野或緩坡地帶,以及與之伴生的豐富茂盛的野草。文獻和傳說中商族先人活動的中心地區在今商丘地區。《左傳》襄公九年稱:「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於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這是較早的有關商族先公居商丘的可信材料。《竹書紀年》也載:「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於商丘。」美籍華人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等學者秉承近代學者王國維、董作賓等人早年的學術推測,將先商時代商人的活動區域界定在商丘一帶,並在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考古工作[21]。可見先商之居商丘說的久遠影響。若將這一見解和商丘地區的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加以考察,是很有道理的。商丘地區位於黃河和淮河沖積平原,這里地勢平坦,一望無際,河流縱橫,水源充沛,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草木豐茂,動物繁多,適宜大規模的放牧牛馬。尤其在先商時期,從事農業的墾殖活動還相對緩慢,當有大量的閑置土地,這里應是發展畜牧業的天然牧場,而且,平坦開闊的土地也是馴服牛馬、練習駕車的好地方。因此,商族的先祖相土、曹圉和王亥才把這里作為發展畜牧業、製造車輛、教人駕御車馬的理想之地。在發展畜牧業的同時,先商的農業也得到迅速的發展。正是由於農業、畜牧業的堅實基礎和長期積累,製造車輛和服牛乘馬技術的發達,商族才得以逐步強大起來,進而「肇牽牛車遠服賈」[22],促進了商業貿易的興起和發達。
第三,商丘地區史前考古的成果使先商時期的歷史逐漸清晰起來,為商人先祖在商丘的活動提供了證據。在商丘地區進行商代文明來源的探索是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的。民國二十五年 ( 1936年),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李景聃先生到商丘進行考古調查,在永城縣發現了造律台、黑堌堆等遺址,出土有陶器、石器、骨蚌器等遺物,認為遺址的性質屬於龍山文化[23]。之後的重要考古工作是從建國後的七十年代開始的。1976年~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商丘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先後3次在商丘地區各縣進行考古調查,發現龍山文化遺址17處,殷商文化和周代文化遺址各15處,其他時代遺跡14處。其中以永城王油坊、拓城孟庄、睢縣周龍崗等遺址較為重要。發掘者在永城王油坊遺址報告中指出:「統觀整個文化面貌,可以說豫東商丘地區仍然是河南龍山文化的分布區域。」[24]這種將商丘地區新石器文化認定為龍山文化的看法,是和李景聃先生的意見一致的。龍山文化直接銜接著代表夏文化的二里頭文化,夏族原是和商族同時存在的部族,先商文化也應從龍山文化找到來源。到了1981年考古學者們發表豫東考古綜合報告時,從睢縣周龍崗等遺址文化層的疊壓關系中認識到在龍山文化的上層堆積著殷商文化,並發現商丘的龍山文化與豫西的龍山文化有顯著的區別,應稱為「王油坊類型」。另外,根據僅見於商丘縣塢牆遺址的二里頭文化遺存,推斷商丘地區應是二里頭文化向東分布的邊緣地帶[25]。而孟庄遺址則是商丘地區發現的面積較大的早商文化遺存,碳十四測定的絕對年代為公元前1555±130年、公元前1790±130年、公元前1795±135年,與鄭州二里崗商代遺址下層遺存年代相當[26]。這些發現都為探尋先商文明奠定了基礎。
從1990年開始,以張光直先生和中方領隊率領的中美聯合考古隊開始對商丘地區進行先商和早商文化的考古調查發掘,他們採用先進的手段和方法,開展了對商丘地區全新世時期生態環境的考察和研究。更為重要的是,自1994年以來發掘了商丘縣潘廟、虞城縣馬庄和柘城縣山台寺遺址,出土了從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東周文化直到漢代文化的豐富遺存。其中山台寺的龍山文化遺址對探尋先商文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里發現有五間東西相連的房子。在這排房子南邊約30米處,有一個略呈圓形的祭祀坑,其中埋有9頭整牛和一個鹿頭。對此,張長壽和張光直先生認為:「這個牛坑使山台寺的龍山文化與殷商文明搭上了密切的聯系。《世本·作篇》,『核(亥)作服牛』……殷代先祖與家牛這種密切的關系,是別的朝代的祖先所沒有的。殷商考古的遺址里常有祭牛的遺跡,牛是大牢,一個祭祀坑裡有九條牛,表現祭祀重要與祭祀者的地位非同一般。龍山文化遺址裡面這個發現是沒有先例的,它或許說明龍山文化的一支,與其他地方的龍山文化向岳石文化的發展平行,在豫東發展出來由山台寺可能代表的一支特殊的晚期龍山或岳石文化,它就是殷商文明的前身。」他們還指出:「商丘地區的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要廣泛深人的研究,它們可能就是早商和先商,也可能是早商和先商的近祖。」[27]他們從整牛祭祀坑,聯想到發明服牛駕車技術的商祖王亥,進而推斷出商丘地區與先商文明的密切聯系。盡管目前的考古材料還有一定的缺環,並且有些學者對商丘地區的史前考古學文化性質還存有疑義。但是,如果把文獻記載和商丘地區的考古成果結合起來考察,兩位張先生的推論應是很有道理的。
三、結語
車是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和軍事裝備,也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古代有關車的發明的記載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考古學上也提供有較為有力的證據支持。因此,中國的車是起源於本土的。
商人具有善於遷徙和樂於經商的文化傳統。商族的祖先相土、曹圉和王亥都在車的製作及用牛、馬駕車上有重要貢獻。這也同時說明商族是最早掌握牛車、馬車駕御技術並加以推廣的部族。
商丘地區是商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探尋先商文明的理想區域。商丘所處的廣袤無垠的黃淮大平原,為牛、馬等牲畜的放牧馴養和人們的駕車訓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廣闊空間。這里也應是我國馬車和牛車的起源地之一。「服牛」、「乘馬」技術的發達,為商族的迅速崛起及商文明的廣泛傳播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當然,關於中國車是源於本土還是由域外傳入的問題,目前還遠沒有得到解決。即使在以往的持中國牛車和馬車本土起源說的論著中,由於沒有將車的發明及應用與具體的早期人類的社會活動聯系起來,又缺乏對馬(牛)車使用和推廣地域的專門論證,也影響了人們對這一論點可靠性的認識。本文試圖在這些方面有所補闕,指出先商時期商人在牛車及馬車的利用和推廣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而商族人活動的遼闊的豫東平原則有可能是最早利用和推廣牛車及馬車的中心區域。當然,這只是為開展這一問題的研究提供了一點新的思路,而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有待於考古學上發現更早和更豐富的有關車的遺存。

載《中國農史與環境史研究》

Ⅵ 汽車的發展史

總體說來,世界汽車發展史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世界汽車工業快速發展階段
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在這一時期,賓士、福特、通用等20多家汽車公司相繼成立,汽車生產進入標准化流水線生產,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汽車產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時,汽車技術也有了很大進步。變速器、四輪制動、獨立懸掛技術、壓減震器都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
第二階段:汽車全盛時期
二戰結束後,歐洲各國大力發展汽車,產量從戰前的80萬輛增長到了800萬輛,增長了近10倍。在這個時期,日本也迅速崛起,至80年代,產量達到1100萬輛,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這一時期的汽車技術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適方向發展,流線車身,前輪獨立懸架、自動變速器、全輪驅動都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
第三階段:汽車企業兼並重組,汽車產量相對穩定
20世紀70年代後,世界汽車產量穩定在5000萬輛左右,發達國家汽車市場趨於飽和,各個公司之間競爭激烈。歐、美、日之間貿易摩擦不斷,而韓國卻在激烈的競爭中崛起,成功實現了技術跨越,成為世界汽車生產一個重要基地。這個時期汽車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提高汽車安全性和降低污染。由於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噴油和點火、三元催化劑等在這一時期相繼出現。
汽車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空氣污染及石油短缺問題的日益嚴重,利用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替代傳統汽油車和柴油車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推動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的研究。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整個輕型汽車和卡車市場28%的份額,這將比2005年增加20%。現如今,汽車工業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汽車正朝著智能、舒適、節能、環保的方向飛速發展。

Ⅶ 汽車是人類的第幾大發明,有著怎樣的發展歷史

汽車作為現代常用的代步工具,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逐步替代了牲畜,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漫長的發展史上,時代最終的成果都體現在了汽車上,從最初的蒸汽機,到內燃機,在到現在提倡的純電智能汽車。汽車的每一步發展都和人類密不可分。

汽車的起源



繼汽車登上人類的舞台至今,汽車在實現量產到家用必備,能源一直是圍繞著汽車的話題,而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之下,內燃機所產生的污染已經成為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以及我國都必須面對的技術突破,新型動力在豐田,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的大力發展下,已經出現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等。

一台汽車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汽車產業考驗著一個國家的工業基礎和工業產業鏈是否完整!自1970年以來,全球汽車產量幾乎每隔十五年都會翻一番,截止19年光是我國的機動車保有量就高達3.48億輛,小汽車2.6億輛。

Ⅷ 汽車的發展歷史

1705年,紐可門首次發明了不依靠人和動物來作功而是靠機械來作功的實用化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用於驅動機械,便產生了劃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隨著蒸汽驅動的機械即汽車的誕生,人類社會中便拉開了永無休止的汽車發展的序幕。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到1804的年,脫威迪克又設計並製造了一輛蒸汽汽車,這輛汽車還拉著十噸重的貨物在鐵路上行駛了15.7公里。

1831年,美國的哥德史沃奇.勒將一台蒸汽汽車投入運輸,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羅騰哈姆之間便出現了有規律的運輸服務,這台運輸車走完全程約需45分鍾。此後的三年內,倫敦街頭也出現了蒸汽驅動公共汽車。當這個笨重的怪物在英國城鎮奔跑時,曾引起了很大的騷動。

說起來,這種車比現在的築路用的壓道機還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壞未經鋪修的路面,引起各種事故。市民們當時曾呼籲取締這種汽車。為此英國制訂了所謂的「紅旗法規」,具有諷剌意味的是,由於這條法規的實施,使得英國後來在製造汽車的起步上大大落後於其它工業國家。

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由於蒸汽汽車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車又熱又臟,為了改進這種發動機,艾提力.雷諾在1800年製造了一種與燃料在外部燃燒的蒸汽機(即外燃機)所不同的發動機,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人們後來稱這類發動機為內燃機。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奧托又發明了對進入汽缸的空氣和汽油混合物先進行壓縮,然後點火,提高了發動機效率。這種發動機具有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為了紀念奧托的發明,人們把這種循環改稱為奧托循環。

(8)汽車各部件發明史擴展閱讀:

中國汽車發展簡介:

以前中國沒有汽車製造業。中國土地上第一輛汽車是1903年輸入的美國產奧斯莫比爾牌小汽車,領得第一號汽車行駛牌證,其所有者為上海富翁。中國製造汽車的嘗試是在奉系軍閥張學良將軍支持下,於1928 年聘請美國技師指導,在沈陽北大營軍工廠成功仿造了美國萬國牌載重汽車,1 年中裝出10 輛。

我國的第一輛汽車於1929年5月在沈陽問世,由張學良將軍掌管的遼寧迫擊炮廠製造。張學良讓民生工廠廠長李宜春從美國購進「瑞雪」號整車一輛,作為樣車。李宜春將整車拆卸,然後除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和輪胎等用原車零件外,對其它零件重新設計製造。

到1931年5月歷時兩年,終於試製成功我國第一輛汽車,命名為民生牌75型汽車,開辟了中國自製汽車的先河,這是值得欽佩的。

Ⅸ 汽車是哪一年發明的

一、1885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

二、界公認的汽車發明者是德國人卡爾 佛里特立奇 本茨。

三、1886年1月29日,卡爾 本茨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獲得了「汽車製造專利權」。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本茨也被後人譽為「汽車之父」。

四、1887年,卡爾 本茨將他的第一輛汽車賣給了法國人埃米爾 羅傑斯,這是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的銷售。同年,卡爾 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 賓士汽車公司。賓士將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汽車事業。 同年,德國人哥德利普 戴姆勒在一輛四輪馬車上安裝了自己研製的汽車發動機,以每小時18千米「令人窒息」的速度行駛,人類歷史上第一輛四輪汽車誕生了。

五、1890年戴姆勒成立公司。 而對於誰是汽車的發明者,法國人抱有不同的看法。法國人認為,早在德國人之前,法國的戴波梯維爾在1884年就發明了汽車並申請了專利,這確是事實。

Ⅹ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

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史可分為探索、發展、成熟三個階段。
探索:
1958年內地第一輛自製轎車誕生。
新中國剛一成立就決定發展自己的汽車工業。1950年,毛主席訪問蘇聯期間,中蘇雙方商定,由蘇聯援助中國建設第一個載重汽車廠。1953年,第一汽車製造廠在長春破土動工,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建設自己的汽車廠。1956年7月13日,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被毛主席命名為「解放」牌首批12輛汽車試製成功。這12輛解放牌汽車的下線,結束了中國不能批量製造汽車的歷史。
1958年5月5日,中國第一輛自己製造的轎車——「東風」在一汽誕生,從而開啟我國民族轎車工業的新篇章。6月,北京第一汽車廠附件廠試製成功井岡山牌轎車。8月,一汽又設計試製成功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9月上海汽車配件廠試製成功第一輛鳳凰牌轎車。新中國自力更生製造出的轎車填補了中國工業的空白。
發展:
1985年內地第一家合資廠出現。
1985年,內地第一個轎車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成立,標志著中國的現代化轎車工業的開端。當時規定,中德雙方投資比例分別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0%,德國大眾汽車集團40%、大眾汽車投資有限公司10%。
隨後,廣州標致汽車公司成立。此外,我國還引進了夏利、奧迪等車型。上世紀90年代中前期,中外合作以及技術引進進一步深入,兩個新建的合資企業一汽大眾和神龍富康起點都比較高,富康引進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車型,一汽引進了先進的20氣閥發動機製造技術,並向德國出口這種發動機部件。全國主要引進車型的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質量也顯著提高,而車價大幅度下降,轎車開始迅速進入百姓家。1998年,我國轎車產量達到43萬輛,大約占汽車總產量的40%,汽車產業結構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成熟:
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躍居世界第一。從1998年之後,乘用車銷量開始超過商用車銷量。汽車工業也從載重汽車到轎車發生重大變化。此外,以中外合作和技術引進為基礎的我國轎車工業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廣州本田、上海通用和大眾分別引進了最新的高檔車型雅閣、別克和奧迪A6,這幾個車型的投產標志著中國轎車產品和生產技術趕上世界的發展步伐。
1998年前後,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也開始成立,自主品牌開始探索自主造車之路,並迅速發展壯大。
中國汽車工業在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後,進入了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車工業體,並向汽車產銷大國邁進。2009年,我國汽車全年產銷量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閱讀全文

與汽車各部件發明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