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改革開放以來向陽村人民創造性

改革開放以來向陽村人民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1-12-12 10:15:03

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創造性的探索和回答的 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是內:什麼是社會主容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

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通過回答和解決中國面臨的時代問題,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指導實踐突破的歷程。

(1)改革開放以來向陽村人民創造性擴展閱讀:

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和根本要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黨的領袖都是運用「問題論」的大師。馬克思提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

正是在認識和把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等時代問題的基礎上,馬克思創造性地提出了剩餘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規律,為全世界無產階級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思想武器。

㈡ 改革開放的成功實施有哪些成就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
(4)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
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政府主導、大力投資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5)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國人均GDP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兌換1.53元人民幣匯率計算,約合149美元。2007年中國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
(6)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只有16.5萬,占當時中國人口總量96259萬的0.0171%。2006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達到377.5萬,占當年中國人口總量131448萬的0.2871%,30年間增長了16.7倍。
(7)國民預期壽命明顯提高
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指標,預期壽命提高不但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也意味著社會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據中國人口普查數據,1982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67.77歲,20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上升到71.40歲,增加了3.63歲。
(8)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進入一個與世界同步的時代。
3取得原因

㈢ 改革開放40年最偉大的10項成就都有哪些

一、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史經驗有利於進一步堅持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認真總結並借鑒黨的歷史經驗,可以使我們的工作減少盲目性,增強自覺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就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的過程。通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不斷地總結成功經驗,克服困難,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就必須堅持好這些經驗,並在實踐中進一步總結人民群眾的經驗和智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二、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史經驗有利於深化三大規律認識,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在實踐中就是要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上和實踐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歸根到底都是由於把握了規律,符合了實際。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只有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才能合乎實際,把握發展規律,黨的理論才能創新,黨的事業才能發展,也只有把握了共產黨執政規律和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才能使中國穩步走向未來。
三、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史經驗有利於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推進中華民族逐步邁向小康社會,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的奮斗目標。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毫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以來的寶貴經驗的基礎上,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不斷取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四、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史經驗有利於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史經驗,對統一全黨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近30年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的歷程,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指引下,我們黨認真總結以往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探索創新,從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進程。因此,要在實踐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好、運用好、弘揚好這些重要經驗

㈣ 改革開放以來十件大事

改革開放以來十件大事有:

1、1988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

1988年9月5日鄧小平在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胡薩克時,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

《決定》指出,現代科學技術是新的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和決定性的因素,全黨必須高度重視並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巨大作用。

2、1993年進行財稅體制改革:

1993年12月15日,國務院作出關於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作出《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

3、1994年外貿體制綜合配套改革:

1994年1月11日,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中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統一政策、開放經營、平等競爭、自負盈虧、工貿結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適應國際經濟通行規則的運行機制。

4、1995年提出兩個根本性轉變目標:

1995年9月25日-28日,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舉行。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5、1996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1996年12月1日,中國開始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八條款,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

6、1999年明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7年十五大報告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7、1999年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

1999年3月22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十條意見。

8、2002年十六大確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六大立足於中國已經解決溫飽、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進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構想。

即在21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9、2003年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提出:

2003年9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提出了振興東北的指導思想、原則、任務和政策措施。

10、2004年推進資本市場發展的國九條頒布: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頒布,明確指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對中國實現21世紀頭20年國民經濟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㈤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創造性的提出了為提出的偉大構想是什麼這最早是針對哪一地區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創造性的提出了為提出的偉大構想是什麼這最早是針對哪一地區?
針對深圳特區

㈥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      )的問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的問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澤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從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首次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

具體內容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6)改革開放以來向陽村人民創造性擴展閱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1、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2、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

3、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㈦ 改革開放為中國做出哪些貢獻

改革開放為中國做出的貢獻:

一、推動了以階級斗爭為綱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變

1978年5月開展的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恢復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成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奠基石。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基礎上,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正是由於有了這個轉變,才迎來了整個國家的發展進步。

二、推動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改革就在農村和局部地區鋪開,農村生產力迅速得到解放。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無疑,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偉大創舉,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經濟基礎。

三、推動中國全方位開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對外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中國經濟不僅僅局限於引進來,更提升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亞投行的設立、G20峰會的召開都表明,中國在國際經貿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已經逐漸成為全球化的重要推動者。

四、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能夠從根本上保障經濟社會在穩定的環境下順利發展。改革開放推動我國全面走向法治社會,必將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

五、極大地改變了我國人民生活圖景

改革開放改變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狀況,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社會財富迅速增長,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開放40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呈現出大幅度增長態勢。

改革開放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將一步步變為現實,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為我國的發展進步帶來了無窮的活力。

(7)改革開放以來向陽村人民創造性擴展閱讀:

40年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

一、不斷解放思想,推進理論創新

科學的理論是改革順利推進的思想保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將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思想創新和體制創新,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及其政策體系。

二、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動搖

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也是市場作為資源配置手段地位不斷提升的歷程。我們回顧中國40年改革的經驗,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要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正是因為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人民群眾的勞動積極性才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

三、靈活運用改革方法

我國改革的典型特徵是採取了先行試點、總結推廣的方式。立足於把解決本地實際問題與攻克共性難題有機結合起來,選擇一定地區或改革領域開展試點,在對試點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對成功經驗和做法再行推廣。

四、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有效的體制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保證,從長遠來看,也是確保社會穩定的根本保障,同時,發展和穩定也提供了深化改革的良好環境和基本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改革開放40年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經驗

㈧ 用史實說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鄧小平理論的鮮明特徵:實踐性和創新精神
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實踐的科學。鄧小平理論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它植根於實踐,堅持在實踐中創新和發展,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
鄧小平理論的主題蘊含著鮮明的實踐性和創新精神。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總結社會主義實踐經驗中「發現」的問題。通過總結歷史經驗,鄧小平指出:「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這就找到了建國以來我們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曲折失誤的根源。這反映了鄧小平堅持實踐第一的創新精神。他把社會主義看成是有待於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運動過程,在發展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才能不斷搞清楚「是什麼」和「怎樣建」的問題。
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在准確把握時代主題前提下提出的新的實踐課題。鄧小平敏銳覺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世界局勢變化的走向,提出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主題,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他強調要把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他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體現了既著眼於中國實際又力爭趕上時代的寬廣的實踐視野。鄧小平正是順應時代發展、依據社會主義實踐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重新思考「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開始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歷程。
重新思考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意味著我們將從對社會主義不切實際的空想轉向在實踐中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道路;意味著社會主義發展將從對革命經驗的總結轉向建設道路的探索;意味著社會主義將從封閉式的實踐轉向開放式的實踐。鄧小平理論正是在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回答和解決「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的。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蘊含著鮮明的實踐性和創新精神。在鄧小平看來,新時期的思想解放要立足於社會主義實踐。他強調在什麼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也要解放思想,實質就在於鼓勵實踐,鼓勵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實踐意義在於,使人民群眾認識到我們的社會主義還不夠格,尚處於初級階段,需要進行各方面的改革,需要進一步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僅僅是開啟了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於它激發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勇於實踐、大膽創新的精神。改革開放20年來,正是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我們才闖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不斷形成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新認識。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源於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鄧小平把人民群眾看做實踐的主體,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視為實踐的根本要求,把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看做是理論創新的根本。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鄉鎮企業的崛起,從沿海開放、經濟特區開辦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都體現了鄧小平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創造精神。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正是由於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實踐要求和實踐創造作為自己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才使得鄧小平理論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不斷發展的理論。

實踐本質上是創造性活動,人類社會是在不斷實踐和創新中進步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需要不斷實踐、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民族的偉大實踐和創新精神在新時代的展現。鄧小平指出:「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制定政策。」在鄧小平理論的實踐性和創新精神鼓舞下,我們黨揭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二十年改革開放的歷程氣勢恢宏,波瀾壯闊,成就輝煌。它向世人昭示:二十年改革開放是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進行的,而生動的改革開放實踐又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著鄧小平理論。二十年改革開放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尊重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偉大進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實踐與創新緊密相聯,相互作用。這是二十年改革開放的主旋律,也是改革開放能夠獲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
(一)鄧小平創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思考過程
再現鄧小平創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時的思考過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盡管如此,學術界還是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綜合起來,有以下幾點:(1)計劃經濟在社會主義多國的失敗,足以說明必須對該體制進行革命性變革;(2)社會主義各國對新的道路的探索都指向了商品(市場)經濟,引起了鄧小平對人類已形成的關於市場經濟等於資本主義的傳統觀念的反思,結果,他認為,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一家獨有,而是有很強的兼容性,能為社會主義所用;(3)基於對我國改革在經濟、政治和思想觀念上的多重任務之間相互關系的戰略性思考,鄧小平認為用市場經濟來統領這三方面的改革,具有邏輯上的內在一致性,因而較容易形成改革的良性推進(許新三,2002);(4)鄧小平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是改良而是革命的深入思考,促使他選用了市場經濟而不是商品經濟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5)鄧小平之所以選擇市場經濟,還考慮到了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需要(陳志良等,1992)。
(二)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過程 任何偉大理論的產生,都是創造者對世界某一事物長期觀察並思考的結果。據此,有的學者考察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過程時,將視角伸向鄧小平一生中與該理論創立有關的種種經歷,如留法勤工儉學、莫斯科的大學系統學習、太行區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探索等(聶運麟,1995),從而大大拓寬了對該理論的研究空間。

㈨ 改革開放四十年三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了三大最突出的成就:
第一、實行了農村的家庭承包制,
第二、實行了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證券市場,
第三、民營經濟蓬勃興起。

閱讀全文

與改革開放以來向陽村人民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