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唐代發明墊圈

唐代發明墊圈

發布時間:2021-12-11 21:38:54

① 唐代先發明的著名的工具分別是什麼

曲轅來犁和筒車
1、曲轅犁,源是唐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耕犁。其轅曲,因以名,區別於直轅犁。因其首先在蘇州等地推廣應用,又稱為江東犁。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2、筒車(chinese noria)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

隨著水利的發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應的進步。當時,除了以前已有的桔槔、轆轤、翻車還在普遍使用外,人們又創造了連筒、桶車、筒車和水輪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② 唐朝的三大發明是什麼

印刷術、火 葯
雕版印刷: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是雕版印刷,其法是版將圖權畫或者文字反刻在一塊平整的木板上,然後印墨印刷。現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印的《金 剛 經》殘卷,卷首有圖,刻印精美,現存於 倫敦博物館中。唐代發明的印刷術,以後逐漸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化做出了偉大貢獻。
唐朝火葯的運用:
我國世界上最早發明火 葯的國家,火葯的研究始於古代煉丹術,唐朝中期的書籍里,已經有了製成火 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葯開始運用於軍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葯武器。

③ 唐代發明的水密隔艙有什麼特徵

水密隔艙大約發明於唐代,宋以後在海船中被普遍採用,部分內河船也有採用。

所謂水密隔艙,就是用隔艙板把船艙分成互不相通的一個一個艙區,艙數有13個的,也有8個的。這一船舶結構是我國在造船方面的一大發明,它具有多方面的優越性。

首先,由於艙與艙之間嚴密分開,在航行中,特別是在遠洋航行中,即使有一兩個艙區破損進水,水也不會流到其他艙區。從船的整體來看,仍然保持有相當的浮力,不致沉沒。如果進水太多,船支撐不住,只要拋棄貨物,減輕載重量,也不至於很快沉入海底。如果進水嚴重,也可以駛到就近的口或陸地進行修補。因此,水密隔艙既提高了船舶抗沉性,又增加了遠航的安全保障。

其次,船上分艙,貨物的裝卸和管理比較方便。不同的貨主可以同時在個別的艙區中裝貨和取貨,提高了裝卸的效率,又便於進行管理。另外,由於艙板跟船殼板緊密聯結,起著加固船體的作用,不但增加了船舶整體的橫向強度,而且取代了加設肋骨的工藝,使造船工藝簡化。

④ 在唐朝有沒有研發出紙

唐朝已經研發出紙了。

中國在東漢時期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4)唐代發明墊圈擴展閱讀:

造紙術的發展歷程

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帛書帛畫,據記載帛是一種絲織品。我們現在用的紙的寫法是角絲旁,也說明了紙是起源於絲織品的。西漢時的帛較為昂貴,只有貴族才用的起。到了東漢,真正意義上的紙才開始出現,這就是蔡侯紙。

蔡侯指的是宦官蔡倫,蔡倫雖是宦官卻頗有才學,在當時是精湛的製造專家。以植物纖維造紙其實比蔡倫早了200多年,但是工藝粗糙,材料多用大麻,造出的紙質量很差勁。蔡倫總結了民間造紙的工藝,改用了廉價樹皮漁網等材料,造出了廉價實用的紙。

縱觀紙的發展歷史來看,把造紙這一功勞完全歸結於蔡倫一人是不太確切的。准確的來說紙應該是幾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但是蔡倫對造紙術的功績同樣不能抹殺。

造紙術後來開始傳入阿拉伯國家和歐洲國家,這加強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文化交流。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使得紙張便於攜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造紙術



⑤ 唐朝重大發明和科技創新有哪些

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葯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868年,《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技術。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一行發起這次大規模的天文測量主要目的有二。其一,中國古代有一種傳統理論:「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劉宋時期的天算家何承天根據當時在交州(今越南河內一帶)的測量數據,開始對此提出了懷疑,但長期未能得到證實。

隋朝天算家劉焯則提出了用實測結果來否定這一錯誤說法的具體計劃,他說:「交愛之州,表北無影,計無萬里,南過戴日,是千里一寸,非其實差。」他建議:「請一水工,並解算術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數百里,南北使正。審時以漏,平地以繩,隨氣至分,同日度影。

得其差率,里即可知。則天地無所匿其形,辰象無所逃其數,超前顯聖,效象除疑。」但這個建議在隋朝沒有被採納。一行的測量則實現了這一計劃。

其二,當時發現,觀測地點不同,日食發生的時刻和所見食象都不同,各節氣的日影長度和漏刻晝夜分也不相同。這種現象是過去的歷法所沒有考慮到的。這就需要到各地進行實地測量。

(5)唐代發明墊圈擴展閱讀

唐朝,唐朝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疆域遼闊、交通發達,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比較暢通;前期統治者推行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的政策;周邊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無;政府對外採取較為開放的政策,中外經濟交往頻繁等都為唐王朝國力的強大和文化的發達奠定了堅實基礎。

唐朝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期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建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征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⑥ 唐朝時期有什麼比較有名的發明創造

唐朝時期比較有名的發明創造有:火葯、黃道游儀和水運渾儀和雕版印刷等,具體如下:內
1、火葯容。火葯的研究始於古代煉丹術。唐代煉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創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硫磺及馬兜鈴(含炭素)一起燒煉。這兩種配方,都是把三種葯料混合起來,已經初步具備火葯所含的成分。
2、黃道游儀和水運渾儀,天文儀器,對觀察天象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行,本名張遂,是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學家。開元十三年,一行還用自己製成的「復矩圖」,令南宮說率人到今河南若乾地點測量北極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長度,測出地球子午線1°的長度約合十二萬三千七百米。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實測子午線,具有重大的意義。
3、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印刷形式。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剛經》。1966年在南朝鮮發現雕版陀羅尼經,刻印於 704~751年之間,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⑦ 唐朝的發明創造有哪些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印刷形式。1966年在南朝鮮發現雕版陀羅尼經,刻印於 704~751年之間,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剛經》(現存大英博物館),不過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約2000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製作原稿。然後將原稿反轉過來攤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後各種技術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繪上的、畫上的或寫上的原稿,大師級雕工負責精細部分的,到雕刻比較便宜的木頭或比較不重要部分的比較沒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後刷上墨,在印刷機中加壓形成原稿的復製品。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優於鑄造活字_例如像中文這樣的語言有很大的字元集的情況下,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時會更便宜一些。這個工藝也具有更多的藝術繪畫的自由,例如圖畫和圖表的繪制。不過,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損壞了需要不斷更換,這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印刷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揚州市的陳義時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火葯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
低爆速炸葯的一類。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燒的葯劑。燃燒時發生大量的氣體,具有爆破作用或推動作用(使物體如彈丸以一定的速度發射出去)。最早應用的是我國發明的黑色火葯。根據燃燒時的性質,可分為有煙火葯(燃燒時發煙,如黑色火葯)和無煙火葯兩類。主要用作引燃葯或發射葯。
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火葯是中國人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始於古代煉丹術。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黑色火葯在晚唐(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火葯是由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從戰國至漢初,帝王貴族們沉醉於神仙長生不老的幻想,驅使一些方士道士煉「仙丹」,在煉制過程中逐漸發明了火葯的配方。
唐代煉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創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硫磺及馬兜鈴(含炭素)一起燒煉。這兩種配方,都是把三種葯料混合起來,已經初步具備火葯所含的成分。
火葯的最初使用並非在軍事上,而是在宋代諸軍馬戲的雜技演出,以及木偶戲中的煙火雜技 ——葯發傀儡宋代演出「抱鑼」、「硬鬼」、「啞藝劇」等雜技節目,都運用剛剛興起的火葯製品「爆仗」和「吐火」等,以製造神秘氣氛。宋人同時也以火葯表演幻術,如噴出煙火雲霧以遁人、變物等,以收神奇迷離之效!

其他科學與技術成就

唐代生產力提高,經濟繁榮,為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因此科技領域內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主要表現在天文學、數學、地理學、醫葯學及印刷術等方面。

天文與數學僧一行,本名張遂,是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學家。他青年時代就精通歷象和陰陽五行之學。唐玄宗召他到長安主持改定歷法。當時,率府兵曹參軍梁令瓚已經製成木黃道游儀的模型,一行主張改用銅鑄,並與令瓚繼續進行研究,經過兩年的努力,最後於開元十二年(724)製成銅黃道游儀。次年,一行又與梁令瓚奉玄宗之命,共同研製成銅鑄的水運渾儀,用以計時。黃道游儀和水運渾儀的製成,對觀察天象起了很大的作用。開元十三年,一行還用自己製成的「復矩圖」,令南宮說率人到今河南若乾地點測量北極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長度,測出地球子午線1°的長度約合十二萬三千七百米。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實測子午線,具有重大的意義。一行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發現恆星位置變動的天文學家。他臨死前編成《大衍歷》的草稿,日後經張說等整理成書,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歷書。該歷在編寫的過程中使用的不等間距的二次差內插法、具有正弦函數性質的表格和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內插公式,在數學上都是傑出的貢獻。

此外,李淳風等注釋《算經十書》及十書中最後一部王孝通所撰《輯古算術》,也都是數學方面的重要成就。

地理學唐初的一部重要地理學著作是《括地誌》。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延攬學士蕭德言、顧胤、蔣亞卿及謝偃等,根據《貞觀十三年大簿》的資料編撰成該書,於貞觀十六年(642)奏上。《括地誌》全面敘述了唐初政區的建置沿革,並介紹了各地的山嶽、河流、風俗、物產及人物故事等。該書共五百五十卷,另有《序略》五卷,內容豐富,惜今天已無完帙,清代以來的輯佚本僅數卷而已。

唐德宗時的賈耽是著名的地理學家,他在貞元十七年(801)繪成《海內華夷圖》,並撰成《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四十卷。其中尤以《海內華夷圖》貢獻最大,圖長三丈三尺,寬三丈,以一寸為百里,古地名標以黑字,唐代地名題以紅字。可惜原圖已失,但12世紀時根據它編繪的《華夷圖》刻石至今仍保存於西安市碑林。賈耽的其他重要地理著述還有《皇華四達記》十卷、《貞元十道錄》四卷等。

唐朝另一部重要的地理學著作是唐憲宗朝宰相李吉甫在元和八年(813)撰成的《元和郡縣圖志》。該書四十卷,目錄兩卷,在所介紹四十七鎮的每鎮之前,都附以地 圖。全書記錄了當時各地的物產、貢物、戶口、州縣沿革和山川險易等情況。原書僅存三十四卷,圖已佚,是現存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方總志,對後世方誌的編撰有很大的影響。

此外,杜佑所著《通典》的《州郡典》共十四卷,在方誌發展史上也佔有一定的地位。唐末人樊綽所著《蠻書》十卷,詳細記載了洱海一帶的民族、風俗、山川、道路,是輿志中較早的著作,為研究古代雲南地理及南詔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醫葯學孫思邈是唐初醫學和葯物學家。他於高宗永徽三年(652)撰成《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他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故名其書為《千金要方》。該書廣收博採自古代至唐初的重要方劑,對診治之訣,針灸之法,導引養生之術均有周詳的論述。後來,孫思邈覺得《千金要方》仍有闕遺,又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以輔之。這兩部書在中國葯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後人尊稱孫思邈為「葯王」。此外,顯慶四年(659)唐廷頒行的《新修本草》,為世界上第一部官修的葯典。這是唐高宗時期醫葯工作者集體作出的重要貢獻。
http://tieba..com/f?kz=165172991

⑧ 唐代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有哪些

1、曲轅犁,是唐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耕犁。其轅曲,因以名,區別於直轅犁。因其首先在蘇州等地推廣應用,又稱為江東犁。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2、筒車(chinese noria)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郁蔥蔥的山簡、溪流間構成了一幅幅遠古的田園春色圖,為中國古代人民傑出發明。

隨著水利的發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應的進步。當時,除了以前已有的桔槔、轆轤、翻車還在普遍使用外,人們又創造了連筒、桶車、筒車和水輪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8)唐代發明墊圈擴展閱讀:

唐政府很重視農田水利灌溉。據史載,在唐前期130多年中,興修的水利工程達160多項,分布於全國廣大地區。如貞觀年間,在莆田(福建莆田)築諸泉塘、永豐塘、橫塘以及國清等塘,總溉田1200頃。又如,714年(開元二年)在文水(山西文水)引文谷水開甘泉、盪沙、靈長、千畝四渠,溉田數千頃。這些灌溉工程對農業生產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參考資料:網路-唐朝(中國歷史朝代)

⑨ 唐朝有那些科技

1、測量子午線長度

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范圍有限的空間里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范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2、《千金方》

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3、雕版印刷術

唐朝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剛經》(現藏大英博物館)。

4、造紙術

唐朝在造紙過程中加礬、加膠、塗粉、灑金、染色等加工技術相繼問世,為生產各種各樣的工藝用紙奠定了技術基礎。生產出來的紙張質量越來越高,品種越來越多。中國的造紙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5、火葯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隋代時,誕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體系火葯。唐朝中期的書籍里已經有了製成火葯的配方。黑色火葯在晚唐(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從目前的史料來看,最早使用火葯武器是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當時,地方割據勢力在互相攻伐中,曾使用飛火攻城。飛火就是在箭桿上綁一個火葯團,點燃引信後射出去。

閱讀全文

與唐代發明墊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