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鉬的發明者

鉬的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12-11 21:22:09

① 死於自己發明的發明家有哪些

發明創造是人類的天賦,有些發明可以讓我們戰勝自然,例如火和工具;有些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例如飛行器;有些發現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例如元素周期表。

但發明不一定都是好的東西,例如艦船大炮,這是把雙刃劍,有風險也有回報,例如在歷史上就有一些發明家,因為自己的發明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但卻不幸死於自己的發明。

有些令人惋惜,有些則讓人哭笑不得,甚至由於他的發明對人類造成的傷害,還被評為了歷史上最糟糕的發明家。

以下就是7位因自己的發明而死亡的發明家。

亞歷山大·波格丹諾夫

他是18世紀瑞典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化學家,發現了很多的化學元素,最著名的就是鎢、鉬、錳、氯,甚至還有氧,但他當時沒有意識到他發現了地球上生命作為重要的化學元素。

最後氧氣的發現被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里斯特利首先發表。

舍勒跟我國古代的神農有同樣的壞習慣,發現了新東西喜歡放嘴裡嘗一嘗,這個過程被稱為品味測試,可以直到這種化學元素的味道,但是他起初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化學元素其中有些是劇毒。

直到有一次他測試氰化氫的時候差點喪命,但依舊沒有改掉這個壞習慣,最終他死於汞中毒。所以說喜歡嘗未知的東西是一個壞習慣。

讓·弗朗索瓦·德羅齊耶

人類飛天是由來已久的夢想,最初的插翅飛行、坐火箭飛行都以失敗告終,也有一些勇敢的人在這些嘗試中付出了生命。

而德羅齊耶也有同樣的夢想,1783年世界上第一個熱氣球升空,這次飛行雖然沒有載人,但是為人類飛天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思路。

這也是德羅齊耶看到熱氣球以後產生的想法,他首先利用熱氣球將雞、鴨、羊送上天空,並成功返回,在一切准備就緒之後,它乘坐熱氣球實現了載人飛行,高度達到了

讓-弗朗索瓦是一位化學和物理老師。1783年,他目睹了世界上第一次氣球飛行。這段經歷使他對飛行感應產生了強烈的熱情。他幫助一隻雞、一隻鴨和一隻羊自由飛行。在這之後,他第一次乘坐熱氣球進行載人飛行,到達了900米的高度,並安全著陸。

俗話說見好就收,可德羅齊耶並不滿足,他打算乘坐熱氣球從法國穿越英吉利海峽去英國逛一圈,事實證明這是他最後的一次飛行,當熱氣球上升到400米時,漏氣摔死了。

居里夫人

這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位科學家,也是在兩個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放射性元素打交道,但可惜的以人類當時的認知並不知道放射性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所以瑪麗·居里經常會將裝有放射性的元素的試管放到自己的口袋,辦公桌的抽屜里,而且經常會在夜間思考問題睡不著覺的時候來到實驗室將放射性元素拿到手裡,被它們發出的藍綠色輝光所吸引。

現在我們很清楚,短時間接觸放射性元素沒有太大的問題,我們甚至可以把用於核電站提純後的鈾235拿在手裡,但是長期的接觸肯定會超過可接受的輻射劑量,患上放射性導致的疾病。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為長期的放射性照射,倒在了通往科學真理的道路上。她的一生非常的坎坷,真的令人惋惜。

② 誰是第一個發現放射性元素什麼的人,他曾幾次獲得什麼獎

X射線發現以後,許多科學家都興致勃勃地去研究這類新的、具有巨大穿透能力的輻射,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親亞歷山大·貝克勒爾對「熒光」特別感興趣(熒光是某些物質被日光的紫外線照射以後所發出的可見輻射)。老貝克勒爾曾對一種稱為硫酸雙氧鈾鉀的熒光物質進行了研究,而小貝克勒爾則想知道在硫酸雙氧鈾鉀的熒光輻射中是否含有X射線,結果小貝克勒爾發現了更激動人心的鈾的放射性。
「放射性」這個術語是居里夫人提出來的,用它來描述鈾的輻射能力。居里夫人還進一步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物質——釷。在這以後,很快又有別的科學工作者作出了許多重要的發現。他們的發現證明,放射性物質的輻射不但比X射線具有更大的穿透力,而且也更強。此外,科學工作者又發現,放射性物質還會發出別種射線,這又使科學家們在原子的內部結構方面得到了一些新的發現。放射性元素在發出射線的過程中會轉變為另一種元素。第一個發現這一現象的是居里夫人,她是在無意中發現的。有一次,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為了弄清一批瀝青鈾礦樣品中是否含有值得加以提煉的鈾,他們對其中的含鈾量進行了測定,但他們驚訝地發現,有幾塊樣品的放射性甚至此純鈾的放射性還要大。這就很明顯地意味著,在這些瀝青鈾礦石中一定還含有別的放射性元素。同時,這些未知的放射性元素一定是非常少的,因為用普通的化學分析方法不能把它們檢測出來。
居里夫婦帶著十分激動的心情,搞到了幾噸瀝青鈾礦,他們在一個很小的木棚里建了一個作坊,在很原始的條件下以極大的毅力在這些很重的黑色礦石中尋找這些痕量的新元素。1898年7月,他們終於分離出極小量的黑色粉末,這些黑色粉末的放射性比同等數量的鈾強400倍。這些黑色粉末含有一種在化學性質上和碲很相似的新元素,因此,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似乎應該處在碲的下面。居里夫婦把這個元素定名為釙,以紀念居里的祖國波蘭。但是釙只是使她們的黑色樣品具有這樣強的放射性的部分原因。因此,她們又把這項工作繼續進行下去,到1898年12月,居里夫婦又提煉出一些放射性此釙還要強的東西,其中含有另一種在化學特性上和鋇很相似的元素,居里夫婦把它定名為鐳,意思是「射線」。居里夫婦為了收集足夠多的純鐳以便對它進行研究,又進行了四年的工作。
居里夫人在1903年就她所進行的研究寫了一個提要,作為她的博土論文。這也許是科學史上最出色的博土論文,它使她兩次獲得了諾貝爾獎金。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以及貝克勒爾因在放射性方面的研究而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居里夫人因為她在發現釙和鐳方面立下的功績而單獨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釙和鐳遠比鈾和釷不穩定,換句話說,前者的放射性遠比後者顯著,每秒鍾有更多的原子發生衰變。它們的壽命非常之短,因此,實際上宇宙中所有的釙和鐳都應當在一百萬年左右的時間內全部消失。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能在這個已經有幾十億歲的地球上發現它們呢,這是因為在鈾和釷衰變為鉛的過程中會繼續不斷地形成鐳和釙。凡是能找到鈾和釷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痕量的釙和鐳。它們是鈾和釷衰變為鉛的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在鈾和釷衰變為鉛的過程中還形成另外三種不穩定元素,它們有的是通過對瀝青鈾礦的細致分析而被發現的,有的則是通過對放射性物質的深入研究而被發現的。
1899年,德比埃爾內根據居里夫婦的建議,在瀝青鈾礦石中繼續尋找其他放射性元素,終於發現了被他定名為錒的元素,這個元素後來被列為第89號元素;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多恩指出,當鐳發生衰變時,會生成一種氣態元素。放射性氣體在當時是一種新鮮的東西,這個元素後來被命名為氡,並被列為第86號元素;最後,到1917年,兩個研究小組——德國的哈恩和梅特涅小組、英國的索迪和克蘭斯頓小組——又從瀝青鈾礦石中分離出第9l號元素——鏷。
到1925年為止,已被確認的元素總共巳達八十八種,其中有八十一種是穩定的,七種是不穩定的。這樣一來,努力找出尚未發現的四種元素(即第43,61,85,87號元素)就成為科學家們的迫切願望了。由於在所有已知元素中,從第84到92號都是放射性元素,因此,可以很有把握地預測第85和87號元素也應該是放射性元素。另一方面,由於第43號和第61號元素的上下左右都是穩定元素,所以似乎沒有任何理由認為它們不是穩定元素。因此,它們應該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由於第43號元素在周期表中正好處在錸的上面,人們預料它和錸具有相似的化學特性,而且可以在同一種礦石中找到。事實上,發現錸的研究小組認為,他們肯定已測出了波長相當於第43號元素的X射線。因此,他們宣稱第43號元素已被發現。但是他們的鑒定並沒有得到別人的肯定。在科學上,任何一項發現至少也應該被另一位研究者所證實,否則就不能算是一項發現。
1926年,伊利諾斯大學的兩個化學家宜稱他們已在含有第60號和第62號元素的礦石中找到了第61號元素。同年,佛羅倫薩大學的兩個義大利化學家也以為他們已經分離出第61號元素。但是這兩組化學家的工作都沒有得到別的化學家的證實。幾年以後,亞拉巴馬工藝學院的一位物理學家報道說,他已用他親自設計的一種新的分析方法找到了痕量的第87號和第85號元素,但是這兩項發現也都沒有得到證實。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表明,第43,61,85和87號元素的所謂「發現」,只不過是這幾位化學家在工作中犯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罷了。
在這四種元素當中,首先被確定無疑地證認出來的是第43號元素。曾經因發明迴旋加速器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勞倫斯,通過用高速粒子轟擊第42號元素鉬的方法,在他的加速器中產生了第43號元素。被轟擊過的材料變成了放射性的物質,勞倫斯便把這些放射性物質送到義大利化學家賽格雷那裡去進行分析,因為賽格雷對第43號元素的問題很感興趣。賽格雷和他的同事佩列爾把有放射性的那部分物質從鉬中分離出來以後,發現它在化學特性上和錸很相似,但又不是錸。因此他們斷言,它只能是第43號元素,並指出它和周期表中與之相鄰的元素有所不同,是一種放射性元素。由於它不能作為第44號元素的衰變產物而不斷產生出來,所以事實上它在地殼中已不復存在。賽格雷和佩列爾就這樣終於取得了命名第43號元素的權利,他們把它定名為鍀,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元素。
1939年,第87號元素終於在自然界中被發現了。法國化學家佩雷在鈾的衰變產物中把它分離了出來。由於它的存在量極小,所以只有在技術上得到改進以後,人們才能在以前未能找到它的地方把它找田來。佩雷後來把這個新發現的元素命名為鈁。第85號元素和鍀一樣,是在迴旋加速器中通過對第83號元素鉍進行轟擊而得到的。1940年,賽格雷、科森和麥肯齊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分離出第85號元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了他們在這個元素方面所進行的工作,戰後他們又重新進行,並在1947年提出把這個元素命名為砹。與此同時,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尚未被發現的元素,第61號元素也在鈾的裂變產物中發現了。橡樹嶺國立實驗室的馬林斯基、格倫丁寧和科里爾這三位化學家在1945年分離出第61號元素,他們把它命名為鉕。這樣,元素一覽表,從第1號至92號,終於全部齊全了。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向元素進軍的最艱巨歷程才剛剛開始,因為科學工作者已經突破了周期表的邊界。原來,鈾並不是周期表中最後一個元素。

③ 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施羅克等人發現,金屬鉬的卡賓化合物可以作為非常有效的烯烴復分解催化劑.工業

A.反應①的生成物均為化合物,則不屬於置換反應,故A錯誤;
B.由反應②可知,MoO3屬於酸性氧化物,故B錯誤;
C.反應①中,Mo、S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則Mo和S均被氧化,故C正確;
D.原等量的MoO3,轉移電子數相同,若轉移6mol電子,需要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3:3:2,故D錯誤;
故選C.

④ 鉬用什麼方法處理發亮

鉬水源水的處理方法,它是為了解決現有含鉬水源水的處理方法成本較高或者處理效果差的問題。處理方法是向含鉬水中投加二價鐵鹽和氧化劑,或者投加六價鐵鹽
和還原劑,或者直接投加三價鐵鹽,得到加葯水,然後在混凝池中控制體系的pH值進行混凝處理,最後經沉澱和過濾處理完成含鉬水源水的處理。本發明所投加的
鐵鹽均為常規試劑,成本低廉,利用氧化、還原等方法原位生成的新生態納米鐵氧化物(氫氧化物)具有粒徑小、比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強、表面帶正電荷的特點,
對水中主要以帶負電含氧酸根形式存在的鉬的吸附去除效果優異。

⑤ 不銹鋼被發明出來的時間,國家,和發明人是誰

它是一種特殊材料,在現代化工業建設、化工設備、醫療、國防乃至航天飛船及尖端科技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那麼,神通廣大的金屬材料 不銹鋼是怎樣誕生的呢? 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是如何煉鋼。這種金屬是鐵和數量受一定控制的碳的混合物。它容易生產,而且非常堅硬。工程師們把鋼廣泛用在19世紀生產的許多新機器上。但是鋼有一個大問題,它容易生銹。那些經持續敲打和暴露在濕氣中的工具,會很快腐蝕。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們試圖通過使其他金屬與鋼相熔合,形成各種抗銹合金,去尋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嗆人的戰爭火葯味已彌漫歐陸大地,英國政府為實戰需要,決定研製一種耐磨、耐高溫的槍膛鋼材 ,以改進武器。於是,他們將冶煉鋼的任務交給了冶金專家亨利.布雷爾利(Harry Brearley)。 我們知道冶煉鋼鐵需加人某種化學元素,依據其含量的比例,才能獲得人們所需的各種具有硬度、強度、韌性、塑性及耐磨、耐熱、耐酸等機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的金屬材料。布列爾帶領助手,進行多種配方的冶煉試驗,但煉出的鋼經測試檢驗都未能達到製造槍膛材料的規定要求。布列爾並不氣餒,重新研究與修正添加化學元素的配比,繼續進行製造槍膛用鋼的冶煉。 布列爾的冶煉試驗工作進程並不順利,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他們將這些不符合要求的鋼塊都丟棄到試驗場的露天牆角邊。隨著時間的推移廢鋼也越堆越高,成了一座小山似的廢鋼歷經日曬雨淋,變得銹跡斑斑。一天,試驗人員決定對這批廢棄試件進行清理。在搬運時,人們發現在這堆被腐蝕的鋼件中卻有幾塊廢鋼閃閃發亮。為什麼這幾塊鋼沒有出現銹跡?布列爾檢起後反復觀察檢驗著,也感到詫異不解。為揭開這件怪事的謎團,他決定對這幾塊怪鋼進行研究。 布列爾仔細回憶,並反復查閱煉鋼試驗記錄,但試驗次數太多已追溯不到這幾塊鋼的確切冶煉時間與配方。為了查明它的化學元素成分含量,布列爾決定對它進行化驗。經檢測分析結果這是一塊鐵鉻合金,其含碳 0.24%、鉻12.8%。布列爾喜出望外,他繼續研究,進行水、酸、鹼等腐蝕性試驗。結果證明,他曾在冶煉試驗中產生的鐵鉻合金卻具有任何時候都不易銹蝕的特點, 1912年不銹鋼就此被發現了。 科學探索是充滿艱辛而又乏味的工作,同時也充滿了趣味性和偶然性。人們都說不銹鋼是冶金專家布列爾歪打正著的一項發明,是研製槍膛鋼金屬材料而搞出的副產品。1915年,布列爾的不銹鋼發現成果在美國取得了專利;1916年該成果又獲英國專利。此時,布列爾與莫斯勒合夥創辦了一家生產不銹鋼餐具的工廠,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由於新穎的不銹鋼餐具深受人們歡迎而風靡歐洲,後來又傳遍全世界。由此,布列爾也贏得極高的聲譽,他被尊稱為不銹鋼之父。 然而,布列爾並不是不銹鋼的第一個發現者。20世紀初,法國居耶和波魯茲兩位工程師已經發現鐵中摻入鉻之後的金屬具有光亮和可抗腐蝕性,因為當時不知道這種合金有何用處,便輕率地將它扔掉了。1912年,美國的赫莫斯也搞出了不銹鋼。同時期的德國冶金專家舒特勞斯和毛勒亦發現在冶煉中加入鉻、鎳可製成不會生銹的鋼材。他們的發現幾乎與英國的布列爾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對觀察發現的奇異現象,他們都沒有問一個為什麼?卻在步入繼續研究的科學大門前停止了腳步,因而與首次發現不銹鋼的榮譽桂冠和加以開發利用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擦肩而過。 在金屬材料學中,不銹鋼屬特殊性能鋼,它主要用作在特殊環境下的製品構件或工作零件。那麼,不銹鋼的奧秘在哪裡呢?原來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學性能的不銹鋼,在冶煉中加入合金元素,如其中有鉬、鈦、銅、鑽、鎳、鈮、錳和碳等元素,但鉻化學成分含量須確保在12.0%- 19.0%范圍內。根據所加的合金元素,不銹鋼分為鉻不銹鋼和鎳鉻不銹鋼;按照不銹鋼的金相組織特點又可分為馬氏體型、鐵素體型、奧氏體型和沉澱硬化型。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至今不銹鋼類型牌號已達100多種,例如不僅具有能在空氣中耐銹蝕,還具有耐酸功能,這類不銹鋼被稱作耐酸鋼。 由於所有的不銹鋼都由其組成的元素成分含量決定,因此不是任何一種不銹鋼都能抵抗各種介質侵襲腐蝕:通常所說的不銹鋼只能防禦大氣暴露腐蝕(溫度、濕度、日照、降雨量及大氣污物等的腐蝕),且日久也會出現表面泛色,甚至出現銹跡。但這些瑕疵抹殺不了不銹鋼業績的光輝,也動撼不了被奠定廣闊用途的地位。人們譽稱不銹鋼,它是20世紀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一項重大科學發現。 而日後其它研究者發現,為增強不銹鋼的延展性和可成型性,將不銹鋼都加入鎳以達此功效。而為降低成本研究者之後又得到標準的不銹鋼其鉻含量可少於原先14%但不得少於10.5%。最後研究出其質精純、表面亮度佳#304(沿習了日本的不銹鋼產品編號)即是18-10,18即表示此不銹鋼中含鉻18%,10即表示此不銹鋼中含鎳10%,而其餘72%即為鐵的含量。 不銹鋼的發明是世界冶金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20世紀初,吉耶(L.B.Guillet)於1904年 1906年和波特萬(A.M.Portevin)於1909 1911年在法國;吉森(W.Giesen)於1907 1909年在英國分別發現了Fe Cr和Fe Cr-Ni合金的耐腐蝕性能。蒙納爾茨(P.Monnartz)於1908-1911年在德國提出了不銹性和鈍化理論的許多觀點。工業用不銹鋼的發明者有:布里爾利(H.Brearly)1912 1913年在英國開發了含Cr12% 13%的馬氏體不銹鋼;丹齊曾(C.Dantsizen)1911 1914年在美國開發了含Cr14% 16%,C 0.07% 0.15%的鐵素體不銹鋼;毛雷爾(E.Maurer)和施特勞斯(B.Strauss)1912 1914年在德國開發了含C<1%,Cr 15% 40%,Ni<20%的奧氏體不銹鋼。1929年,施特勞斯(B.Strauss)取得了低碳18-8(Cr-18%,Ni-8%)不銹鋼的專利權。為了解決18-8鋼的敏化態晶間腐蝕,1931年德國的霍德魯特(E.Houdreuot)發明了含Ti的18-8不銹鋼(相當於現在的1Cr18Ni9Ti或AISI 321)。幾乎與此同時,在法國的Unieux實驗室發現了奧氏體不銹鋼中含有鐵素體時,鋼的耐晶間腐蝕性能會得到明顯改善,從而開發了γ+α雙相不銹鋼。1946年,美國的史密斯埃塔爾(R.Smithetal)研製了馬氏體沉澱硬化型不銹鋼17-4PH;隨後既具有高強度又可進行冷加工成形的半奧氏體沉澱硬化不銹鋼17-7PH和PH15-7Mo等相繼問世。至此,不銹鋼家族中的主要鋼類,即馬氏體、鐵素體、奧氏體、α+γ雙相以及沉澱硬化型等不銹鋼種便基本齊全了,且一直延續到現在。當然,40-50年代,節Ni的Cr-Mn-N和Cr-Mn-Ni-N不銹鋼,超低碳(C≤0.03%)奧氏體不銹鋼;60年代,γ:α近於1的α+γ雙相不銹鋼和C+N≤150ppm的高純鐵素體不銹鋼以及馬氏體時效不銹鋼的出現,雖然也屬於不銹鋼領域內的重大進展,但是,這些新鋼種本質上仍屬於前述五大類不銹鋼,僅僅是具體鋼類中某些鋼種的新發展。不銹鋼中,除C,Cr,Ni等元素外,根據不同用途對性能的要求,進一步用Mo,Cu,Si,N,Mn,Nb,Ti等元素合金化或進一步降低鋼中的C,Si,Mn,S,P等元素,又研製出許多新鋼種。例如,為解決氯化物的點蝕、縫隙腐蝕用的高純、高鉻鉬鐵素體不銹鋼00Cr25Ni4Mo4,,00Cr29Mo4Ni2,00Cr30Mo2和高Mo含N的Cr-Ni雙相不銹鋼00Cr25Ni7Mo3N,00Cr25Ni7Mo3CuN等;為提高低碳、超低碳Cr-Ni奧氏體不銹鋼的強度和耐蝕性而出現的控氮不銹鋼;為提高Cr-Ni奧氏體不銹鋼耐局部腐蝕性能並抑制鋼中金屬間相的析出而研製的高Cr,Mo且高氮量的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如00Cr25Ni20Mo6CuN,00Cr24Ni22Mo7Mn3CuN;為耐發煙硝酸以及耐濃硫酸(93% 98%)而發展的高硅(Si 6%)不銹鋼。此外還有一些專用不銹鋼問世,例如核能級,硝酸級、尿素級、食品級不銹鋼等等。據統計,世界范圍內已納入各種標准(包括廠標)的牌號已有百餘種,而未納標的非標准牌號就更多了。盡管如此,目前各工業先進國家大量生產和廣泛應用的不銹鋼牌號,僅限於馬氏體、鐵素體和奧氏體類的近十幾個牌號。 如今使用的各種不銹鋼有100多種類型,具有鉻、鎳和其他金屬的不同比例。所有這些鋼都有著獨特的性能,例如寒冷時也容易成形,或者具有抗撞擊、抗鐵銹的能力。

⑥ 元素的發現者

1603年,在煉金實踐中,用重晶石(硫酸鋇)製成白晝吸光、黑夜發光的無機發光材料,首次觀察到磷光現象(義大利卡斯卡里奧羅)。 十七世紀上半期,認為消化過程是純化學過程,呼吸和燃燒是類似的現象,辨認出動脈血與靜脈血的差別(德國 西爾維斯)。 十七世紀中葉,把鹽定義為酸和鹽基結合的產物(義大利塔切紐斯)。 1637年,明朝《天工開物》總結了中國十七世紀以前的工農業生產技術(中國 宋應星)。 1660年,提出在一定溫度下氣體體積與壓力成反比的定律(英國 波義耳)。 1661年,發表《懷疑的化學家》,批判點金術的「元素」觀,提出元素定義,「把化學確立為科學」,並將當時的定性試驗歸納為一個系統,開始了化學分析(英國 波義耳)。 1669年,發現化學元素磷(德國 布蘭德)。 1669年,發現各種石英晶體都具有相同的晶面夾角(丹麥 斯悌諾)。 1669年,提出可燃物至少含有兩種成分,一部分留下,為堅實要素,一部分放出,為可燃要素,這是燃素說的萌芽(德國 柏策)。 1670年,開始用水槽法收集和研究氣體,並把燃燒、呼吸和空氣中的成分聯系起來(英國 邁約)。 1670年左右,首次提出區分植物化學與礦物化學,即後來的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法國 萊墨瑞)。 十七世紀下半期,認識了礬是復鹽(德國 肯刻爾)。 公元1700 ~ 公元1800年 1703年,將燃素說發展為系統學說,認為燃素存在於一切可燃物中,燃燒時燃素逸出,燃燒、還原、置換等化學反應是燃素作用的表現(德國 斯塔爾)。 1718—1721年,對化學親和力作了早期研究,並作了許多「親和力表」(法國 喬弗洛伊)。 1724年,提出接近近代的化學親和力的概念(荷蘭 波伊哈佛)。 1735年,發現化學元素鈷(瑞典 布蘭特)。 1741年,發現化學元素鉑(英國 武德)。 1742—1748年,首次論證化學變化中的物質質量的守恆。認識到金屬燃燒後的增重,與空氣中某種成分有關(俄國 羅蒙諾索夫)。 1746年,採用鉛室法制硫酸,開始了硫酸的工業生產(英國 羅巴克)。 1747年,開始在化學中應用顯微鏡,從甜菜中首次分得糖,並開始從焰色法區別鉀和鈉等元素(德國 馬格拉弗)。 1748年,首次觀察到溶液中的滲透壓現象(法國 諾萊特)。 1753年,發現化學元素鉍(英國 喬弗理)。 1754年,發現化學元素鎳(瑞典 克隆斯塔特)。 1754年,通過對白苦土(碳酸鎂)、苦土粉(氧化鎂)、易卜生鹽(硫酸鎂)、柔鹼(碳酸鉀)、硫酸酒石酸鹽(硫酸鉀)之間的化學變化,闡明了燃素論爭論焦點之一,二氧化碳(即窒索)在其中的關系,它對後來推翻燃素論提供了實驗根據(英國 約布萊克)。 1760年,提出單色光通過均勻物質時的吸收定律,後來發展為比色分析(德國 蘭伯特)。 1766年,發現化學元素氫,通過氫、氧的火花放電而得水,通過氧、氮的火花放電而得硝酸(英國 卡文迪許)。 1770年,改進化學分析的方法,特別是吹管分析和濕法分析(瑞典 柏格曼)。 1770年左右,製成含砷殺蟲劑、顏料「席勒綠」,並從復雜有機物中提得多種重要有機酸(瑞典 席勒)。 1771年,發現化學元素氟(瑞典 席勒)。 1772年,發現化學元素氮(英國 丹盧瑟福)。 分別於1772年和1774年,發現化學元素錳(瑞典 席勒,甘)。 1774年,再次提出鹽的定義,認為鹽是酸鹼結合的產物,並進而區分酸式、鹼式和中性鹽(法國 魯埃爾)。 1774年,發現化學元素氧與氯(瑞典 席勒)。 1774年,發現化學元素氧,對二氧化硫、氯化氫、氨等多種氣體進行研究,並注意到它們對動物的生理作用(英國 普利斯特里)。 1777年,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指出物質只能在含氧的空氣中進行燃燒,燃燒物重量的增加與空氣中失去的氧相等,從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說,並正式確立質量守恆原理(法國 拉瓦錫)。 1781年,發現化學元素鉬(瑞典 埃爾米)。 1782年,發現化學元素碲(奧地利 賴欣斯坦)。 1782—1787年,開始根據化學組成編定化學名詞,並開始用初步的化學方程式來說明化學反應的過程和它們的量的關系(法國 拉瓦錫等)。 1783年,用碳還原法最先得到金屬鎢(西班牙 德爾休埃爾兄弟)。 1783年,通過分解和合成定量證明水的成分只含氫和氧,對有機化合物開始了定量的元素分析(法國 拉瓦錫)。 1783年,《關於燃素的回顧》一書出版,概括了作者關於燃燒的氧化學說(法國 拉瓦錫)。

⑦ 埃爾姆 發現鉬的,還有發現其他元素嗎

答:沒有了。以下是元素發現者和時間的列表:

年代 - 元素名稱 - 發現者

古代 碳(6. C)

古代 硫(16. S)

古代 鐵(26. Fe)

古代 銅(29. Cu)

古代 鋅(30. Zn)

古代 銀(47. Ag)

古代 錫(50. Sn)

古代 銻(51. Sb)

古代 金(79. Au)

古代 汞(80. Hg)

古代 鉛(82. Pb)

1250 砷(33. As) (德)馬格耐斯(A. Magnus, 1193-1280)

1669 磷(15. P) (德)波特蘭(H. Brand)

1735 鈷(27. Co) (瑞典)布蘭特(G. Brandt, 1694-1768)

1735 鉑(78. Pt) (西)德-烏羅阿(D. A. de Ulloa, 1716-1795)

1751 鎳(28. Ni) (瑞典)克郎斯塔特(A. F. Cronsted, 1722-1765)

1753 鉍(83. Bi) (英)赭弗里(C. J. Geoffory)

1766 氫(1. H) (英)卡文迪許(H. Cavendish, 1731-1810)

1772 氮(7. N) (英)盧瑟福(D. Rutherford, 1749-1819)

1774 氧(8. O) (英)普列斯特里(J. Priestley, 1733-1804)

1774 氯(17. Cl) (瑞典)舍勒(C. W. Scheele, 1742-1780)

1774 錳(25. Mn) (瑞典)甘恩(J. G. Gahn, 1745-1818)

1778 鉬(42. Mo) (瑞典)埃爾姆(P. J. Hjelm, 1746-1813)

1782 碲(52. Te) (奧)繆勒(F. J. Müller, 1740-1825)

1783 鎢(74. W) (西)德-埃爾-烏雅爾(de El huyar)兄弟

1788 氡(86. Rn) (德)道恩(F. E. Dorn)

1789 鈹(4. Be) (法)沃克蘭(L. N. Vauquelin)

1789 鋯(40. Zr) (德)克拉普羅特(M. H. Klaproth, 1743-1817)

1789 鈾(92. U) (德)克拉普羅特(M. H. Klaproth)

1791 鈦(22. Ti) (英)格雷高爾(W. Gregor, 1762-1817)

1794 釔(39. Y) (芬)加多林(J. Gadolin, 1760-1852)

1798 鉻(24. Cr) (法)沃克蘭(L. N. Vauquelin, 1763-1829)

1801 鈮(41. Nb) (英)哈契特(C. Hatchett, 1765?-1847)

1802 鉭(73. Ta) (瑞典)愛克堡(A. G. Ekeberg, 1767-1813)

1803 銠(45. Rh) (英)武拉斯頓(W. H. Wollaston, 1766-1828)

1803 鈀(46. Pd) (英)武拉斯頓(W. H. Wollaston)

1803 鈰(58. Ce) (德)克拉普羅特(M. H. Klaproth)等

1804 銥(77. Ir) (英)台耐特(S. Tennant)

1804 鋨(76. Os) (英)台耐特(S. Tennant, 1761-1815)

1807 硼(5. B) (法)蓋-呂薩克(J. L. Gay-Lussac, 1778-1850)等

1807 納(11. Na) (英)戴維(H. Davy, 1778-1829)

1807 鉀(19. K) (英)戴維(H. Davy)

1808 鎂(12. Mg) (英)戴維(H. Davy)

1808 鈣(20. Ca) (英)戴維(H. Davy)等

1808 鍶(38. Sr) (英)戴維(H. Davy)

1808 鋇(56. Ba) (英)戴維(H. Davy)

1811 碘(53. I) (法)庫特瓦(J. B. Courtois, 1777-1838)

1817 鋰(3. Li) (瑞典)阿爾費德森(J. A. Arfredson, 1792-1841)

1817 鎘(48. Cd) (德)施特羅邁爾(F. Stromeyer, 1776-1835)

1818 硒(34. Se) (瑞典)貝采里烏斯(J. J. Berzelius, 1779-1848)

1823 硅(14. Si) (瑞典)貝采里烏斯(J. J. Berzelius)

1824 溴(35. Br) (法)巴拉(A. J. Balard, 1802-1876)

1827 鋁(13. Al) (丹)奧斯泰德(H. C. Oersted, 1777-1851)

1828 釷(90. Th) (瑞典)貝采里烏斯(J. J. Berzelius)

1830 釩(23. V) (瑞典)塞夫斯湯姆(N. G. Sefstrom, 1787-1845)

1839 鑭(57. La) (瑞典)莫桑德爾(C. G. Mosander, 1797-1858)

1843 鋱(65. Tb) (瑞典)莫桑德爾(C. G. Mosander)

1843 鉺(68. Er) (瑞典)莫桑德爾(C. G. Mosander)

1844 釕(44. Ru) (俄)克勞斯(K. K. Klaus, 1796-1864)

1860 銫(55. Cs) (德)本生(R. W. Bunsen, 1811-1899)等

1861 銣(37. Rb) (德)本生(R. W. Bunsen)等

1861 鉈(81. Tl) (英)克魯克斯(W. Crookes, 1832-1919)

1863 銦(49. In) (德)賴希(F. Reich, 1799-1882)等

1875 鎵(31. Ga) (法)德-布瓦博德朗(L. de Boisbaudran, 1838-1912)

1878 鐿(70. Yb) (瑞士)馬利鈉克(J. C. G. Marignac)

1879 鈧(21. Sc) (瑞典)尼爾森(L. F. Nilson, 1840-1899)

1879 釤(62. Sm) (法)德-布瓦博德朗(L. de Boisbaudran)

1879 鈥(67. Ho) (瑞典)克利夫(P. T. Cleve, 1840-1905)

1879 銩(69. Tm) (瑞典)克利夫(P. T. Cleve, 1840-1905)

1880 釓(64. Gd) (瑞士)馬利鈉克(J. C. G. Marignac, 1817-1894)

1885 鐠(59. Pr) (奧)馮-威斯巴赫(B. A. von Weisbach, 1858-1929)

1885 釹(60. Nd) (奧)馮-威斯巴赫(B. A. von Weisbach)

1886 氟(9. F) (法)莫瓦桑(H. Moissan, 1852-1907) *

1886 鍺(32. Ge) (德)文克勒(C. A. Winkler, 1838-1904)

1886 鏑(66. Dy) (法)德-布瓦博德朗(L. de Boisbaudran)

1894 氬(18. Ar) (英)瑞利(R. J. S. Rayleigh, 1842-1919)等 *

1895 氦(2. He) (英)拉姆塞(W. Ramsay, 1852-1916) *

1898 釙(84. Po) (法)居里夫人(Marie Curie, 1867-1934)(生於波蘭)等 *

1898 鐳(88. Ra) (法)居里夫人(Marie Curie)等

1898 氖(10. Ne) (英)拉姆塞(W. Ramsay)等

1898 氪(36. Kr) (英)拉姆塞(W. Ramsay)等

1898 氙(54. Xe) (英)拉姆塞(W. Ramsay)等

1899 錒(89. Ac) (法)德比爾納(A. L. Debierne, 1874-1949)

1901 銪(63. Eu) (法)德馬爾塞(E. A. Demaroay, 1852-1904)

1905 鑥(71. Lu) (法)於爾班(G. Urn, 1872-?)

1913 鏷(91. Pa) (波蘭)法揚斯(K. Fajans, 1887-?)

1923 鉿(72. Hf) (匈)馮-海維塞(G. von Hevesey)等

1925 錸(75. Re) (德)諾達克(W. Noddack)等

1937 鍀(43. Tc) (意)塞格瑞(B. Segré)等

1939 鈁(87. Fr) (法)佩麗(M. M. Perey)

1939 鎿(93. Np) (美)麥克米蘭(E. M. McMillan, 1907-1991)等 *

1940 砹(85. At) (美)柯爾森(D. R. Corson)等

1940 鈈(94. Pu) (美)西伯格(G. T. Seaborg, 1912-1999)等 *

1947 鉕(61. Pm) (美)馬林斯基(J. A. Marinsky, 1919- )

⑧ 請問一下鉬和雙氧水反應生成什麼急!!!

鉬和雙氧水可以反應;一種超細α-氧化鉬的生產工藝,包括:將鉬酸銨溶解於水中,得到鉬酸銨澄清液;配製醋酸溶液,加入雙氧水,得到酸化沉澱劑;加熱反應釜;同時一邊將酸化沉澱劑緩慢滴加到鉬酸銨溶液中,一邊攪拌,至溶液pH值達到3.0~4.0;過濾反應液,得到黃-白色沉澱物,置於烘箱中烘乾,得到塊狀氧化鉬後,再粉碎,過篩,得到氧化鉬粗粉;焙燒;經氣流粉碎,得到超細α-氧化鉬粉體。發明解決了背景技術難以實現大規模生產;對設備、原料要求高,生產工藝不易控制,或安全性差、過濾困難的技術問題。發明原料廉價、易得,生產工藝、設備簡單,生產成本低,產率高,產品分散性好,純度高。

⑨ 「鉬」有什麼作用,哪個國家產量最高

元素序號:42

元素符號:Mo

元素名稱:鉬

元素原子量:95.94

元素類型:金屬

發現人:埃爾姆 發現年代:1782年

發現過程:
1782年,瑞典的埃爾姆,用亞麻子油調過的木炭和鉬酸混合物密閉灼燒,而得到鉬。

元素描述:
銀白色金屬,硬而堅韌。密度10.2克/厘米3。熔點2610℃。沸點5560℃。化合價+2、+4和+6,穩定價為+6。第一電離能7.099電子伏特。在常溫下不受空氣的侵蝕。跟鹽酸或氫氟酸不起反應。

元素來源:
主要礦物是輝鉬礦(MoS2)。將輝鉬礦煅燒成三氧化鉬,再用氫或鋁熱法還原而製得。

元素用途:
純鉬絲用於高溫電爐;鉬片用來製造無線電器村和X射線器材;合金鋼中加鉬可以提高彈性極限、抗腐蝕性能以及保持永久磁性等。鉬是植物生長和發育中所需七種微量營養元素中的一種,沒有它,植物就無法生存。動物和魚類與植物一樣,同樣需要鉬。

元素輔助資料:
天然輝鉬礦MoS是一種軟的黑色礦物,外型和石墨相似。18世紀末以前,歐洲市場上兩者都以molybadenite名稱出售。1779年,舍勒指出石墨與molybadenite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他發現硝酸對石墨沒有影響,而與molybadenite反應,獲得一種白堊狀的白色粉末,將它與鹼溶液共同煮沸,結晶析出一種鹽。他認為這種白色粉末是一種金屬氧化物,用木炭混合後強熱,沒有獲得金屬,但與硫共熱後卻得到原來的molybadenite。1782年,瑞典一家礦場主埃爾摩從molybadenite中分離出金屬,命名為molybdenum,元素符號定為Mo。我們譯成鉬。它得到貝齊里烏斯等人的承認。

⑩ 元素發現史

元素發現史

1、H 氫 1766年,英國貴族亨利.卡文迪西(1731-1810)發現。


氫[hydrogen],金屬氫[Hydrogenium]。氣體元素符號。無色無臭無味。是元素中最輕的。工業上用途很廣。


2、He 氦 1868年,法國天文學家讓遜(1824-1907)和英國天文學家諾曼.洛克爾(1836-1920)利用太陽光譜發現。


氦[helium]。氣體元素符號。無色無臭無味,在大氣層含量極少,化學性質極不活潑。


3、Li 鋰 1817年,瑞典人約翰.歐格思.阿弗韋森 (1792-1841) 在分析葉長石時發現。


鋰[lithium]。金屬元素符號。銀白色,在空氣中易氧化而變黑,質軟,是金屬中最輕的。化學性質活潑;用於原子能工業和冶金工業,也用來制特種合金、特種玻璃等。


4、Be 鈹 1798年,法國人路易.尼古拉斯.沃克朗 (1763-1829)在分析綠柱石時發現。


5、B 硼 1808年,法國人約瑟夫.路易.呂薩克 (1788-1850)與法國人路易士.泰納爾 (1777-1857)合作發現,而英國化學家戴維只不過遲了9天發表。


6、C 碳 古人發現。1796年,英國籍化學家史密森.特南特 (1761-1815)發現鑽石由碳原子組成。


7、N 氮 1772年,瑞典化學家卡爾.威廉.舍勒和法國化學家拉瓦節和蘇格蘭化學家丹尼爾.盧瑟福 (1749-1819) 同時發現氮氣。


8、O 氧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里和瑞典舍勒發現;中國古代科學家馬和發現(有爭議)。


9、F 氟 1786年化學家預言氟元素存在,1886年由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用電解法製得氟氣而證實。


10、Ne 1898年,英國化學家萊姆塞和瑞利發現。


11、Na 鈉 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12、Mg 鎂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13、Al 鋁 1825年,丹麥H.C.奧斯特用無水氯化鋁與鉀汞齊作用,蒸發掉汞後製得。

14、Si 硅 1823年,瑞典化學家貝采尼烏斯發現它為一種元素。

15、P 磷 1669年,德國人波蘭特通過蒸發尿液發現。


16、S 硫 古人發現(法國拉瓦錫確定它為一種元素)。

17、Cl 氯 1774年,瑞典化學家舍勒發現氯氣,1810年英國戴維指出它是一種元素。


18、Ar 氬 1894年,英國化學家瑞利和萊姆塞發現。


19、K 鉀 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20、Ca 鈣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21、Sc 鈧 1879年,瑞典人尼爾遜發現。


22、Ti 鈦 1791年,英國人馬克.格列戈爾從礦石中發現。


23、V 釩 1831年,瑞典瑟夫斯特木研究黃鉛礦時發現,1867年英國羅斯特首次製得金屬釩。


24、Cr 鉻 1797年,法國路易.尼古拉.沃克蘭在分析鉻鉛礦時發現。


25、Mn 錳 1774年,瑞典舍勒從軟錳礦中發現。


26、Fe 鐵 古人發現。


27、Co 鈷 1735年,布蘭特發現。


28、Ni 鎳 中國古人發現並使用。1751年,瑞典礦物學家克朗斯塔特首先認為它是一種元素。


29、Cu 銅 古人發現。


30、Zn 鋅 中國古人發現。


31、Ga 鎵 1875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研究閃鋅礦時發現。


32、Ge 鍺 1885年,德國溫克萊爾發現。


33、As 砷 公元317年,中國葛洪從雄黃、松脂、硝石合煉製得,後由法國拉瓦錫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34、Se 硒 1817年,瑞典貝采尼烏斯發現。


35、Br 溴 1824年,法國巴里阿爾發現。


36、Kr 氪 1898年,英國萊姆塞和瑞利發現。


37、Rb 銣 1860年,德國本生與基爾霍夫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38、Sr 鍶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39、Zr 鋯 1789年,德國克拉普魯特發現。


41、Nb 鈮 1801年,英國化學家哈契特發現。


42、Mo 鉬 1778年,瑞典舍勒發現,1883年瑞典人蓋爾姆最早製得。


43、Tc 鍀 1937年,美國勞倫斯用迴旋加速器首次獲得,由義大利佩列爾和美國西博格鑒定為一新元素。它是第一個人工製造的元素。


44、Ru 釕 1827年,俄國奧贊在鉑礦中發現,1844年俄國克勞斯在烏金礦中也發現它並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45、Rh 銠 1803年,英國沃拉斯頓從粗鉑中發現並分離出。


46、Pd 鈀 1803年,英國沃拉斯頓從粗鉑中發現並分離出。


47、Ag 銀 古人發現。


48、Cd 鎘 1817年,F.施特羅邁爾從碳酸鋅中發現。


49、In 銦 1863年,德國里希特和萊克斯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50、Sn 錫 古人發現。


51、Sb 銻 古人發現。


52、Te 碲 1782年,F.J.米勒.賴興施泰因在含金礦石中發現。


53、I 碘 1814年,法國庫瓦特瓦(1777-1838)發現,後由英國戴維和法國蓋.呂薩克研究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54、Xe 氙 1898年,英國拉姆塞和瑞利發現。


55、Cs 銫 1860年,德國本生和基爾霍夫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56、Ba 鋇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製得。


57、La 鑭 1839年,瑞典莫山吉爾從粗硝酸鈰中發現。


58、Ce 鈰 1803年,瑞典貝采尼烏斯、德國克拉普羅特、瑞典希新格分別發現。


59、Pr 鐠 1885年,奧地利韋爾斯拔從鐠釹混和物中分離出玫瑰紅的釹鹽和綠色的鐠鹽而發現。


60、Nd 釹 1885年,奧地利韋爾斯拔從鐠釹混和物中分離出玫瑰紅的釹鹽和綠色的鐠鹽而發現。


61、Pm 鉅 1945年,美國馬林斯基、格倫德寧和科里寧從原子反應堆鈾裂變產物中發現並分離出。


62、Sm 釤 1879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發現。


63、Eu 銪 1896年,法國德馬爾蓋發現。


64、Gd 釓 1880年,瑞士人馬里尼亞克從薩馬爾斯克礦石中發現。1886年,法國布瓦博德朗制出純凈的釓。


65、Tb 鋱 1843年,瑞典莫桑德爾發現,1877年正式命名。


66、Dy 鏑 1886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發現,1906年法國於爾班製得較純凈的鏑。


67、Ho 鈥 1879年,瑞典克萊夫從鉺土中分離出並發現。


68、Er 鉺 1843年,瑞典莫德桑爾用分級沉澱法從釔土中發現。


69、Tm 銩 1879年,瑞典克萊夫從鉺土中分離出並發現。


70、Yb 鐿 1878年,瑞士馬里尼亞克發現。


71、Lu 鑥 1907年,奧地利韋爾斯拔和法國於爾班從鐿土中發現。


72、Hf 鉿 1923年,瑞典化學家赫維西和荷蘭物理學家科斯特發現。


73、Ta 鉭 1802年,瑞典艾克保發現,1844年德國羅斯首先將鈮、鉭分開。


74、W 鎢 1781年,瑞典舍勒分解鎢酸時發現。


75、Re 錸 1925年,德國地球化學家諾達克夫婦從鉑礦中發現。


76、Os 鋨 1803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等人用王水溶解粗鉑時發現。


77、Tr 銥 1803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等人用王水溶解粗鉑時發現。


78、Pt 鉑 1735年,西班牙安東尼奧.烏洛阿在平托河金礦中發現,1748年有英國化學家W.沃森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79、Au 金 古人發現。


80、Hg 汞 古希臘人發現。


81、Tl 鉈 1861年,英國克魯克斯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82、Pb 鉛 古人發現。


83、Bi 鉍 1450年,德國瓦倫丁發現。


84、Po 釙 1898年,法國皮埃爾.居里夫婦發現。


85、At 砹 1940年,美國化學家西格雷、科森等人用α-粒子轟擊鉍靶發現並獲得。


86、Rn 氡 1903年,英國萊姆塞仔細觀察研究鐳射氣時發現。


87、Fr 鈁 1939年,法國化學家佩雷(女)提純錒時意外發現。


88、Ra 鐳 1898年,法國化學家皮埃爾.居里夫婦發現,1810年居里夫人製得第一塊金屬鐳。


89、Ac 錒 1899年,法國A.L.德比埃爾從鈾礦渣中發現並分離獲得。


90、Th 釷 1828年,瑞典貝采尼烏斯發現。


91、Pa 鏷 1917年,F.索迪、J.格蘭斯通、D.哈恩、L.邁特納各自獨立發現。


92、U 鈾 1789年,德國克拉普羅特(1743-1817)發現,1842年人們才製得金屬鈾。


93、Np 鎿 1940年,美國艾貝爾森和麥克米等用人工核反應製得。


94、Pu 鈈 1940年,美國西博格、沃爾和肯尼迪在鈾礦中發現。


95、Am 鎇 1944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用質子轟擊鈈原子製得。


96、Cm 鋦 1944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人工製得。


97、Bk 錇 1949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人工製得。


98、Cf 鐦 1950年,美國西博格和吉奧索等人工製得。


99、Es 鎄 1952年,美國吉奧索觀測氫彈爆炸時產生的原子「碎片」時發現。


100、Fm 鐨 1952年,美國吉奧索觀測氫彈爆炸時產生的原子「碎片」時發現。


101、Md 鍆 1955年,美國吉奧索等用氦核轟擊鎄製得。


102、No 鍩 195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與瑞典諾貝爾研究所合作,用碳離子轟擊鋦製得。


103、Lr 鐒 196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科學家以硼原子轟擊鐦製得。


104、Rf 1964年,1964年,俄國弗廖洛夫和美國吉奧索各自領導的科學小組分別人工製得。


105、Db 1967年,俄國弗廖洛夫和美國吉奧索各自領導的科學小組分別人工製得。


106、Sg 1974年,俄國弗廖洛夫等用鉻核轟擊鉛核製得,同年美國吉奧索、西博格等人用另外的方法也製得。


107、Bh 1976年,俄國弗廖洛夫領導的科學小組用鉻核轟擊鉍核製得。


108、Hs 1984年發現。


109、Mt 1982年8月聯邦德國達姆施塔重離子研究協會用鐵-58跟鉍-209在粒子加速器中合成了該元素。


110、Uun,1994年11月9日德國達姆施塔特的重離子研究所發現。


111、Uuu,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西爾古德·霍夫曼教授領導的國際科研小組在1994年首先發現。


112、Uub,於1996年被合成出來。


113、Nh,於2004年9月28日,被日本理化研究所、中國學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研究所發現。


114、Fl 俄羅斯弗廖羅夫核反應實驗室於2000年合成。


115、Mc2004年2月2日,由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和美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聯合組成的科學團隊成功合成。


116、Lv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於2004年合成。


117、Ts該元素於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2012年再次成功合成。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合成。


118、Og 由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與俄羅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學家聯合合成。



(10)鉬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化學元素(Chemical element)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從哲學角度解析,元素是原子的電子數目發生量變而導致質變的結果。


化學元素(英語:Chemical element),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種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物質,它們只由一種原子組成,其原子核具有同樣數量的質子,用一般的化學方法不能使之分解,並且能構成一切物質。


一些常見元素的例子有氫,氮和碳。2012年為止,共有118種元素被發現,其中94種存在於地球上。擁有原子序數≧83(鉍元素及其後)的元素的原子核都不穩定,會放射衰變。 第43和第61種元素(鍀和鉕)沒有穩定的同位素,會進行衰變。


可是,即使是原子序數高達95,沒有穩定原子核的元素都一樣能在自然中找到,這就是鈾和釷的自然衰變。


閱讀全文

與鉬的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