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能靈活運用知識才能具有創造力

能靈活運用知識才能具有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1-12-11 19:42:58

A. 關於將知識運用於實踐,才能發揮創造力的事例有那些呢

歷史故事:詹天佑的故事
京張鐵路由於英、俄爭奪築路權相持不下,決定由中國自建。外國人譏笑中國「自不量力」,「膽大妄為」,詹天佑決心為國爭光,細致測量,精心設計施工。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時,在沒有新式開山機、抽水機和通風機設備的困難情況下,詹天佑創造性地採用兩端開鑿,中開豎井的的施工方法,順利解決了難題。並對地勢陡險、坡度大的八達嶺,設計開成「人」字路線,使列車順利行使。行車時遇到車廂脫節,還仿造了自動掛鉤,人稱「天佑鉤」。此條鐵路六年計劃,四年竣工,節約投資二十八萬多兩白銀。當時被外國工程師視為奇跡。
充分說明了知識運用於實踐,才能發揮創造力。

B. 有關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的道理論據(名言就可以)

知識來本身不會使一個人源具有創造力。……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活用知識。活用知識和經驗來尋找新點子、新創意,就是培養創造性思考所需的態度。
——羅傑·馮·伊庄(美國)

C. 要發揮創造力潛能 真正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一個必須要有很強的什麼才行

必須要有很強的執行力才行。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版培養敏銳權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3)能靈活運用知識才能具有創造力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知識

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內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

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D. 知識和創造力到底有怎樣的關系談創造性思維

知識是客觀事物的固有屬性或內在聯系在人們頭腦中的一種主觀反映。從內容上說,知識包括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兩個方面;從類型上說,知識包括事實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事實性知識主要用來描述"是什麼"或說明"為什麼",程序性知識則主要用來回答"怎麼辦"或"如何做",後者即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方法"。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知識,就沒有人類的一切。知識也是形成人的素質和能力的階梯或載體,沒有知識,人的素質和能力就沒有必要的基礎。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扎實的知識功底、廣博的知識視野和合理的知識結構都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價值目標。
所謂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包括完成一定活動的具體方式,以及順利完成一定活動所必需的心理特徵。或者說,人的能力就是人的力量,人的能力的大小就是人的力量的大小。對個體而言,人的力量是指個體駕馭一定活動以及為社會所能貢獻的力量;對群體而言,人的力量是指群體改造自然以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力量。人們在求生存求發展的過程中,既要與自然界打交道,也要與各種復雜的社會事物打交道,人們必須去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去改造對象世界為我所用,因而,人們就必須有能力或有力量去把握對象世界。在馬克思看來,人的能力就是"人的本質力量"。他說,"人是自然界發展的最高產物,它'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慾望存在於人身上。"他又說,"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適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馬恩全集》第42卷)
二、知識與能力辯證關系分析
(一)知識與能力的價值所在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這體現了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重視,可是人們往往只對知識掌握的重視,而忽視了對創造能力的培養。要知道知識和能力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相輔相成的。掌握知識是創造能力的基礎,創造能力是掌握知識的目的。沒有學好知識,就沒有能量可言,掌握的知識越多發揮的潛能就越大。可是學習了豐富的知識,如果沒有轉化為能力,那麼學習的知識也只是白學,沒有用處。在我國歷史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括熟讀兵書,連他的父親與他辯論都不及他,特別受到趙王的青睞。統領趙兵跟秦兵作戰,最後導致40萬趙兵被活埋,斷送了趙國。可以說趙括掌握了很多軍事理論的知識,但他沒有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實戰能力。當然,沒有扎實、淵博的知識作為基礎,要想發揮出卓越才能,簡直是無稽之談。就像我們想建一座高大、漂亮的樓房,可是自己的手中連一塊磚、一片瓦都沒有一樣。
在我國古代戰爭史上,大家是否還記得:項羽的破釜沉舟和韓信的背水一戰。按常理說,這樣的軍事布局是兵家大忌,是不合理的。但是她倆能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做了仔細的分析:敵強我弱,只有置我軍於死地而後生,結果他們卻打了勝戰。所以說,我們學習的知識往往是一樣的,但是在不同人的身上,運用是大不一樣的,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能力不一樣的原因所在吧。因此,我們不僅要學習到淵博的知識作為指導,更要努力培養創造

E. "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你能為文中這一觀點補充一些道理論據嗎

哎.....樓主不覺得創造力的發揮和知識運用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嗎?你給的這句話是錯的!為什麼要為這句錯誤的話補充一些論據呢?我覺得你還沒有真正了解什麼是創造力。知識的運用與創新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知識的創新對於極少數人而言只是個結果並非所謂的關鍵,為什麼要僅僅站在這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呢??我覺得你還被很多東西所束縛!你可以嘗試按非常規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或許可以得出不一樣的答案。不過前提是 必須你自己去探索你自己的思維方式,喬布斯的那句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要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由大多數人說的算的,而是由少數人來詮釋的,少數的創造力天才、偏執狂。不要為了迎合別人而思考問題.....................

F. 發揮創造力的關鍵,在於能否運用知識。

你說的對!就是能否運用知識。但是,怎樣運用知識?現代許多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們認為創造力就是知識與發散思維能力。列出公式:創造力=知識•發散思維能力。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在頭腦里培養出具有習慣性「獨立思考」的系統,列公式:獨立思考系統+知識。下面是發表在博客的有關獨立思考系統的知識:
教育改革的心理學依據
據報道,三年一次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調查結果12月7日公布,首次參加PISA的上海15歲在校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全部三項素養評價中,均排首位。這個結果引起國內外教育界及媒體的廣泛關注。歐美多國驚呼「意外」,並分析上海及亞洲教育的成功經驗,檢討自己國家基礎教育的落後,呼籲改革教育。在我國,卻引起爭論。(《南方日報》12月21日)
在我國,我們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它的特點是培養善於死記硬背的應用型人才,扼殺了創造型人才的成長!而歐美的教育,則相對來說更加有利於創造型人才的成長,不利於死記硬背型人才的成長。他們要改革了,我個人認為,他們的改革難度不大,可供的選擇很多。比如,象我國的奧運會戰略一樣,重點培養幾個勤奮的、記憶力特強的學生,和我們比賽的差距馬上可以縮短。而我國的教育改革難度很大,所以十幾年來一直是爭論不休、進展不大。我個人認為,欠缺心理學知識指導是主要原因。下面我從人腦「知識結構」的角度來分析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創造性思維。
素質教育從哲學的角度看,它應該是:培養個體掌握適應其所在社會生存所必須的基礎知識的教育。如果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麼,第一,它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就有了知識內容的差別。例如,在清朝,女孩子想擠身上流社會,不扎小腳是沒什麼希望的;但貧苦農民的女兒扎小腳後無法干粗活,想活命,不會乾女孩子的活是不可想像的,這就是時代的差異。在我國,誰不懂漢語?在英國,有多少人懂漢語?這就是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基礎教育內容的差別。第二,不論什麼時代,不分地區和國家,也不分人種,人類社會個體「適者生存」的基礎知識都可以歸納為:1、語言知識。2、勞動技能。3、健康的身體。4、健康的人格。5、社交活動的能力。6、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
在人腦的「知識結構」上,除了身體素質一項(身體是否健康的一切信息時刻都在向我們的「知識結構」反映)外,其他知識確實是分成一個個系統獨立存在的。例如,英語知識、數學知識、游泳技能、廚藝技術、地理知識、社交禮儀等等,它們都可以成為一個或大或小的系統獨立存在,在需要的時候發揮作用。如果它們不存在(沒有建立起來)就無法發揮作用。如沒學過法語,怎麼能說?沒學過炒菜,怎麼能做?沒學游泳,怎敢下海游泳?如果它們的存在是不適合個體當時的社會規范的,那麼,它將損害這個個體的利益。例如,不懂禮貌的「小霸王」長大了,他的人緣不會好;不懂互助的人,朋友會越來越少;心胸狹隘的人經常心情郁悶等等。顯然,片面追求科學知識的教育是錯誤的!尤其是犧牲其它能力去追求書本知識的做法大錯特錯——這很難培養出上述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卻很容易培養出可以熟練運用某些知識的應用型人才(其實,現行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出「書本知識的全才」,如果要培養熟練運用某些知識的應用型人才,並不需要這樣的教育方法),如鋼琴家、工程師、畫家、翻譯等等。這對於許多家庭,許多個體而言,他們已經相當滿足了。我國三十年來經濟快速增長,與大量應用型人才的貢獻密不可分。但是,幾乎所有尖端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都在別人手上,就連國人引以為榮的航天科技,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仍然只是「已有成功先例,可以放心追趕」的非獨創性的發展。這些都足以說明:我國現行的教育確實不適合創造型人才的成長。國家的教育不能只培養應用型人才,它必須培養大量有創造性的人才,才能在未來更加激烈的科技革命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否則,我們將永遠跟在別人後面去接受新技術。
具有創造性的人從人腦的「知識結構」上看,就是具備「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具有習慣性「獨立思考」系統的人。此外,具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寬闊的胸襟,合適的社會環境或機遇等等都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不過,它們都沒有具備習慣性「獨立思考」系統重要,這是不可缺少的系統,是創造型人才必有的基本素質。這個系統是怎樣建成的呢?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等等?請聽我下面的分析:
一、系統建立的基礎
1、永久性神經聯系通路的建立:臨時性神經聯系是大腦神經細胞的基本功能。簡單來說,當兩個神經細胞同時興奮,即它們同時獲得強大的興奮能量,這兩個神經細胞就接通了,這就是臨時性的神經聯系,也可稱為建立起臨時性的神經通道。之所以稱為臨時性的,是因為它們之間的聯系是不牢固的,很容易「消退」,表現出「消退」、「忘記」、很難「回憶」等常見現象。但是,兩個細胞之間的同時興奮多次發生,它們之間的臨時性神經通道就會越來越牢固,成為永久性的神經通道。例如看見一個字,同時聽見它的讀音,它們之間就建立了聯系,但是,你很容易將它們忘記掉,怎麼也無法想出來。可是,重復多遍後,你就可以永久地記住它們了。這就是臨時性的聯系通路與永久性的聯系通路的區別。
永久性的聯系通路隨著興奮次數或得到興奮能量的多少,會表現出通路有寬有窄的差別,我認為神經聯系通路是越重復越寬闊。我在書里將這種神經聯系通路之間的微觀的差別形象的描述為臨時性的小道、羊腸小道、小道、大路、寬闊的大路、自動化的高速公路等。當然,永久性神經聯系通路的建立還有其他機制,這里不再敘述了。
2、系統建立:多個神經細胞同時興奮,它們之間同樣相互接通了,形成一個多點的網路系統,例如看圖識字時,圖書、小狗、字、幾種不同的顏色同時出現,作用於眼睛,在大腦皮層相應區域同時興奮,多個興奮點是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看到的才會是一個統一的事物。多點的網路系統之間的聯系通路同樣有臨時性的和永久性的聯系通路的區別,這里不再重述。
在個體成長的過程中,這些多點的網路系統可以不斷發生變化,變化的一個主要機制是:已經形成較為牢固的神經通路的小系統,當它與新的神經細胞(或者新的多點的網路系統)發生同時興奮,或者它的某個部分與新的神經細胞(或者新的多點的網路系統)發生同時興奮,就會與這個新的神經細胞(或者新的多點的網路系統)產生臨時性的聯系,同樣,這種聯系又可以成為永久性的聯系。於是,它們可以變得越來越龐大,成為一個巨大的系統。
二、 「獨立思考」系統與其他知識系統的區別
1、 「獨立思考」系統的前提條件: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是獨立思考的前提條件,否則,還需要思考什麼?其次,個體需要思考的時候,往往沒有辦法得到別人的幫助,或者別人的幫助就是已有的答案,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只能獨立思考。因此,兒童要建立這個系統,前提條件就是對他「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的習慣性的教育,而且,這個教育應該是全方位、多學科、多系統的。
2、「獨立思考」系統的內涵:「獨立思考」系統不象其他知識系統,它只有「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的習慣。其他知識系統都有自己具體的知識對象,而它是依附於其他知識系統中的系統。也就是說,它可以只依附在1、2個系統中,也可以依附於所有知識系統中。例如,某人下象棋時,每下一步,都會思考多步走法。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學習其他知識時,他是個「老實人」,誰說什麼他都相信。這就是說,他只有在象棋這個知識系統中有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培養兒童獨立思考系統應該是全方位、多學科、多系統的。
三、「獨立思考」系統的重要作用
「獨立思考」系統具有其他系統沒有的重要作用:
1、知識之間的橋梁作用:有時候,在單個知識系統中的獨立思考可以不超越本系統的范圍,如前述下象棋的例子就沒有超出本身知識范圍。在大多數情況下,已有知識(或答案)無法滿足需要,於是,「意識流」就會在「吸引力」或「推動力」的作用下離開這個系統,到達其他系統, 這就是思維。「意識流」攜帶的強大興奮能量就將這些系統聯系在一起,形成超巨型的新系統。只是由於人類社會習慣的分類方法,我只能將原來的系統仍然稱為系統,將新的超巨型系統描述為「系統與系統之間建立了許多寬廣的聯絡通路」。這樣,他在解決新問題的時候,很容易從知識系統外吸取啟發性的知識,做出關聯和想像,表現出點子多,辦法多,成為善於思考,思維敏捷,觸類旁通的人。相反,應用型人才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熟練地解決問題,卻無法解決超出原有知識范疇的問題,原因就在於他們知識結構中系統與系統之間沒有多少往來的通道,不容易尋找到啟發性的知識,表現出思維遲鈍,「無從下手」、「無計可施」。
2、新思維的發動機: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善於獨立思考的培養,多次重復,就會形成牢固的思維反應模式;如果在眾多不同系統的知識傳授過程中,都堅持獨立思考的培養,那麼,這種思維反應模式就象其他知識系統的擴張一樣,變得越來越龐大,(只不過它的擴張依附在其他知識之中)越來越習慣性,直至最後形成條件反射。在我的學說中,條件反射是最寬敞的康莊大道,興奮能量在上面運行,沒有什麼阻力,可以用最快的慣性速度運行,是自動化的聯絡通道。於是,這個個體以後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什麼答案和問題,興奮能量都會迅速沿著這條康莊大道,回到「多問一個為什麼?還有沒有其他真相?還有沒有其他答案或者方法?還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等等」的系統的核心。這樣子,新任務來了,他的新思維開始了,所以說「獨立思考」系統具有新思維發動機的功能。
3、信息重組:架設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橋梁作用,實質上就是將那些本來似乎沒有什麼聯系的知識重組,組成個體獨特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新的信息體系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和作用。
4、均衡的聯絡通路:個體在獨立思考時,「意識流」往往是首先從「問題」出發,向四面八方擴散,然後再集中回原來的出發點。這是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出發點獲得了比原有知識多出許多倍、甚至千百倍的四通八達的聯絡通道。這些通道由於使用的興奮能量基本相同(意識流攜帶的興奮能量基本相同),思維往返的次數差別不大,所以它們有一個特點,就是路寬大致相同,比較均衡。這點十分重要,它與思維的靈活還是僵化有關,現在暫不討論,後面再做介紹。
發散思維以後,總會集中回到原來「問題」的點,於是,原有知識點(問題出發點)內部的聯絡通路總比周圍四通八達的聯絡通道寬廣很多——說明「多疑、多思、獨立思考教育」不會動搖兒童對正確知識的掌握。
5、建設「後天思維靈活性舞台」的方法之一:個體思維的靈活性有遺傳的作用,例如有的人過目不忘;有的人記得快,忘記也快;有的人記得慢,但記住後不容易忘記等,這導致各人建設「思維的舞台——知識結構的龐大網路」的速度、時間、通道寬窄等等有諸多微小的差別。但是,「天才」的人不努力,最終還是庸人一個;勤奮的人、有抱負的人往往「堅毅志竟成」! 「後天思維靈活性的舞台」就是人腦中龐大無比的知識結構網路,發散思維訓練、集中思維訓練、獨立思考訓練是建設這個大舞台的最好方法。
6、埋下興趣的「溫床」,激發內在學習動機的最佳手段:教師都知道興趣和內在學習動機對學習的重要作用,這點不做討論。這里要講述的是:獨立思考教育是怎樣在幼兒、兒童知識結構上留下興趣的「溫床」,激發出內在學習動機的。以學習「小蜜蜂采蜜忙」這句兒歌為例,如果幼師以記憶為目標進行教育,幼兒背誦幾次就記住了,成績是100分。但是,他們懂得多少?就只有小蜜蜂在採集花蜜的知識——甚至連采蜜是什麼意思?是在「進餐」還是在勞動都分不清!如果採用啟發獨立思考的方法,可以將他們的思維引向幾十個,甚至幾千個方向。(當然,要因材施教,不可操之過急,不可拔苗助長)他們在這個思維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新疑問,得到許多新知識。如為什麼蒼蠅不能吸取花蜜?是基因不同,是條件反射等等……有的知識成年人也回答不了,可以勉勵他們日後要認真學習,探索真理。這樣,就在他們內心留下了許多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出內在需要學習的動機,甚至為科學奮斗終身的崇高理想。
四、思維靈活還是僵化的發生機制:當需要解決新問題的時候,也就是思維不能按照習慣通路運行的時候,思維的靈活性就是解決問題重要的因素之一。神經聯系通路是越重復越寬闊的,狹小的通路容易被抑制,寬闊的通路是很難抑制的,到了條件反射自動化程度的康莊大道,興奮能量一旦到達,馬上大部分或全部都進入了條件反射的通道,做出絲毫不變的反應。如聽見「酸梅」就會分泌津液,是無法制止的條件反射;有些人一旦沒事干就要抽煙,也是形成了條件反射;有的人過橋都要數橋梁的欄桿、上樓都要數梯級數目,他明知道這毫無必要,智力和身體一切正常,就是很難克服,這也是形成了條件反射的緣故。有利必有害,條件反射以高速反應來應付不變的世界,是「生命世界節省能量法則」的體現,是「用進廢退」的結果,它有利於動物保存能量和快速高效的對外界做出反應。它的缺點也和它的優點一樣鮮明: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僵化的、一成不變的反應模式是不會正確的。總之,神經聯系通路越寬闊,奪取興奮能量的能力就越強。思維就越僵化。如果眾多神經聯系通路的寬度差別不大,那麼,興奮能量就能夠同時進入各條通道,奔向各自的前方,這樣就表現出知識面廣,「參考系」多。表現出思維靈活,產生新「點子」、新辦法的機會多,表現出獨立思考能力強。一旦新辦法符合客觀規律,難題就解決了,新發明新創造就出現了。
有必要指出,獨立思考也可以成為習慣,最後成為條件反射。於是,不論遇到什麼問題、什麼事件、什麼結論或者答案,都會條件反射地回到問一個為什麼?問問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案?改變方案會有什麼新結果?從另外的角度出發,能否有新發現等等。這個條件反射不但不會形成思維僵化,反而是唯一能促進思維靈活性的特殊的條件反射,是適應人類社會復雜性的進化的產物。
五、應試教育與獨立思考教育背道而馳:應試教育是追求記憶能力的教育,是追求「標准答案」、不容置疑的教育。因此,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多練習,多背誦,即對人腦「知識結構」中相應知識區域多次重復「標准答案」,形成寬闊的神經聯系通路的過程。這與獨立思考教育恰恰背道而馳。於是,我們只能培養出思維僵化的、可以熟練運用現成知識的應用型人才,無法培養出創造型的人才。
六、應用型人才的改造:人是可以改變的,生理學已經證明,無論多麼頑固的條件反射,都是可以被抑制或者消退的。應用型人才的改造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譬如,增加他工作任務的壓力,老是不滿意他提出的方案,要他不斷改進等等,都可以強迫他去進行思維,從而擴展他的思路。從主動改變自己的角度看,學習世界上眾多創造發明的方法是捷徑。它們起到指導和啟發人去進行思維的作用。重新開始發散思維的訓練,也是改變自己思維結構的方法。不過,正如初學游泳時不注意姿勢,學會以後再來改變一樣,困難很大。最佳的方法還是從小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堅持到中學、大學,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就可以培養出千千萬萬個可以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精英。
我國的教育改革需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需要取得共識,希望我的理論能夠提供參考。
2011年1月12日發表於新浪和網易博客…………………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謝謝!

G. 如何才能使自己具有創造力!!!

如何有創造力?
1. 有創造力並不是指點子多,而是指持之以恆、富有想像地去追求眾多可能的點子之一;不輕易滿足於某個想法,而是為之付出努力並且鍥而不舍。當你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要狠心把它暫拋一邊,然後尋找除了這個方案以外的其他解決方案,直到你滿意地意識到再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為止。
2. 保持童真,打破陳規。出錯也沒有關系,不要害怕犯錯誤,保持幽默。學會有勇氣讓思想冒冒險,敢於將一個最初看似沒道理的想法進行到底。
3. 緩下結論,力爭做到積極、靈活、開放和富有想像力。之後可以發揮你的分析才能去判斷,而不是在開始的時候就盲目判斷。
4. 為創造力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獎勵創新和堅持不懈的行為,而不僅僅是獎勵良好的表現。
5. 立即行動。讓你當場立即行動起來。去查找一些對你可能有幫助的參考書,或找尋他人尋求幫助,或到實地去學習:現在,而不是以後;今天,而不是明天。學會去觸發你的腿部肌肉,一有需求立即行動,不要拖延,聽從探索的召喚,不惜一切代價地去探索。
愛因斯坦說過,雙腿是創造力的車輪。盡量讓探索激動人心、富有想像、鼓舞人心和碩果累累。讓你的態度和創造力成為明燈,去照亮你周圍甚至更遠的世界。
6. 要實際,嘗試以多種方法詮釋你的主題,尤其是想法的價值方面,無論是物質上的價值還是精神上的。
7. 三思後,試著向別人解釋你的目標是什麼。聽聽他們的建議,這些建議可能正是你需要的。不遺餘力地去探求創造力。
8. 加強創造力訓練,也不要忽視了身體健康。身體需要鍛煉、獎勵,有時還需要一些遷就。
9. 如果一開始沒有成功,要不斷嘗試,永遠不要放棄。因為創造力來自99%的堅持不懈和1%的靈感。
10. 創造力是干什麼用的?如果你希望過好餘生,那麼嘗試讓生活興奮、充滿想像力、充滿鼓舞和獎勵。
奇思妙想玩轉發明課程,以科學的形式與方法,解密孩子的創造力基因,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為他們摘取人生第一件發明;為中考培養科技特長生,為留學移民增添專利加分強項,為高考各重點大學自主招生挖掘創新潛質。

H. 如何在知識學習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很多父母害怕知識傳授會給創造力帶來毀滅式影響,其實也是在一刀切地看待問題。

我分享我的兩個小心機:

第一個小心機:讓孩子保持認知燈泡體驗

對於孩子來說,最理想的學習知識的過程,我們稱之為「認知燈泡體驗」。

當孩子通過分析和摸索發現一個解決辦法或者找到一個答案時,他頭頂上就像亮起了一盞燈。我們把這種情況命名為「認知燈泡體驗」,那就是突然之間,孩子大腦里打開了一盞燈,意識到「我懂了」。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持續地處在認知燈泡體驗的興奮感中,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探索的驚喜感便會一直保留,這便是很多孩子靈活運用知識進行創新的內驅力。

對於父母來說,要想孩子達到「我懂了」的狀態,就是要想辦法引導孩子逐步理解、吸收我們要傳遞的知識,讓這些知識變成他們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要教會孩子學習一個復雜的游戲和邏輯指令,我們可以把指令進行拆分,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告訴孩子,孩子完成了第一個步驟,再告訴孩子第二個步驟要做什麼,孩子完成了第二個步驟,再告訴孩子第三個步驟要做什麼等等。這個過程看起來緩慢,但都是很好的認知燈泡體驗的示範。

第二個小心機:避開過度的知識教導方式

為什麼標准答案會讓人引起對扼殺創造力的擔心?正是因為過度教導。

過度教導會讓很多孩子的創造力枯竭,這里主要是兩種過程,一是對孩子所有的問題都設置了標准答案,二是無時無刻都在對孩子進行知識科普和糾正答案。

凡事都設置標准答案,只能讓孩子學會跟著標准走。比如日常生活中你也許會和孩子說這些話:

「太陽是紅色的,寶寶,你怎麼畫成了藍色呢?」

「1加1當然等於2,你說1加1等於1是錯誤的。」

「我告訴你最快的解開這個謎題的方法,你只要記住我這個辦法就可以了。」

無時無刻都在對孩子進行知識科普和糾正答案,則更顯而易見。比如日常生活中你也許會做這些事情:

看到孩子在用積木拼圖形,如果孩子告訴你「這是我的小熊」,你會立刻糾正他,「小熊才不是這樣子拼,你這個樣子就是四不像」;

發現孩子想探索科學實驗,比如拿洗手液去製造泡泡水,你忍不住直接上手教導了,「洗手液才變不了泡泡水呢,這根本就是不同成分的東西。」

凡事都給孩子設置標准答案,孩子自然也會在生活中習慣了定勢思維,認為所有的事情都只有一種答案,而當標准答案成為孩子活動的唯一標準的時候,答案自然便會成為孩子思想和線索,最終只會捆綁住孩子本身天性的創造力。

其實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好的知識讓人回味無窮,卻點到即止。

因為孩子真的需要通過尋找和體驗,才能更好地感受和吸收知識。很多時候,學習並不會扼殺孩子的創意,關鍵是我們在過程中的引導。

I. 發揮創造力的關鍵,在於能否運用知識

本人認為,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在於是否極其想偷懶。人類發明創造的根本原因,說白了就是偷懶,就是省力、省時、方便的做事。當有了這一動機,學習知識就有內在動力了。有了這個動機,觀察事物也就細致認真了,發現問題的機會也多了。這一切集中在一起,就有了發明創造的過程。發明創造不一定每一次都會成功,但一定會留下許多經驗和教訓,當以後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所需材料等等具備後,一個新的發明創造肯定會出現。當然,先有知識是更好的,而且知識越豐富越好。

J. 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為這一觀點補充一些事實論據

1、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同時拋下兩件材料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物體,以駁倒亞里士多德專認屬為的物體下落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觀點。實驗證明不同重量的物體在空氣中自由降落時,它的下降速度與重量無關,不同重量的物體會以同樣的速度落地。

2、萊特兄弟經過成千上萬次實驗,發明了飛機。

3、愛迪生經過了成千上萬次的實驗發明了電燈。

4、居里夫人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實驗,終於提煉出了「鐳」 。

閱讀全文

與能靈活運用知識才能具有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