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紙的發明課件狀元大課堂

紙的發明課件狀元大課堂

發布時間:2021-12-11 12:19:14

Ⅰ 紙的發明這課第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麼

卡卡過來了嗎嗯(⊙_⊙)(⊙_⊙)(⊙_⊙)(⊙_⊙)(⊙_⊙)(⊙_⊙)(⊙_⊙)(⊙_⊙)

Ⅱ 紙的發明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造紙術是我們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沒有紙的時候,我們把文字刻在龜甲、竹片、帛等物品上。後來人們還發現了用蠶繭和麻可以造紙。最終是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傳承下來傳播到全世界。

Ⅲ 紙的發明主要內容是什麼

《紙的發明》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了紙的發展歷程,揭開了只有蔡倫改內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容,並從中感受到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
本文文字表達通俗易懂,段落結構清晰,文章篇幅不長,但文字記錄方式的發展過程卻清楚呈現,介紹了造紙術發明前後的利弊,從而感受中國古代發明的偉大,激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Ⅳ 紙的發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的情況蔡倫什麼的經過以及造紙術的傳播促進了什

《紙的發明》課文為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總說造紙術的意義;第2自然段:早在幾千年專造紙方法發明以前人們將屬文字先是刻在龜甲獸骨上,後來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後來寫在帛上;第3自然段:西漢時代懂得用麻造紙;第4自然段:東漢時代,蔡倫改進造紙術;第5自然段:後來造紙術傳到了全世界,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的發展。這篇課文敘述了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裡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千,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製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

Ⅳ 紙的發明這課第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麼

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遠古以來,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國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期,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於紡織。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到了隋朝、五代時期,竹、檀皮、麥桿、稻桿等也都已作為造紙原料,先後被利用,從而為造紙頁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來源。

Ⅵ 紙的發明,課文中介紹了造紙術發明前後幾個時期

造紙術的發明前後是西漢時期的初創時期,東漢時期的改進,然後到了魏晉時期,真正大規模使用。

Ⅶ 紙的發明一課中按照什麼順序介紹了紙的發明表達了作者什麼之情

《紙的發明》一文按時間順序介紹了紙的發明過程,贊揚了古人的聰明才智。教學時,我先按課文的敘述順序理清紙的發明過程及每個過程的缺點,最後展示了紙的發明對全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Ⅷ 紙發明的過程。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回薴麻和大答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期,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於紡織。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閱讀全文

與紙的發明課件狀元大課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