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傳統園林布局的原則和常用手法有哪些
1、有山有水。2、有長廊。3、有亭子。
園林是由一個個、一組組不同的景觀組成的,這些景觀不是以獨立的形式出現的,是由設計者把各景物按照一定的要求有機地組織起來的。在園林中把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藝術規則有機地組織起來,創造一個和諧完美的整體,這個過程稱為園林布局。
人們在游覽園林時,在審美要求上是欣賞各種風景,並從中得到美的享受。這些景物有自然的,如山、水、動植物;也有人工的,如亭、廊、榭等各種園林建築。如何把這些自然的景物與人工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個既完整又開放的優秀園林景觀,這是設計者在設計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好的布局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中軸線
全園在平面規劃上有明顯的中軸線,並大抵以中軸線的左右前後對稱或擬對稱布置,園地的劃分大都成為幾何形體。
2.地形
在開闊、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緩傾斜的平面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段,由階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傾斜平面及石級組成,其剖面均為直線所組成。
3.水體
其外形輪廓均為幾何形,主要是圓形和長方形,水體的駁岸多整形、垂直,有時加以雕塑;水景的類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噴泉、壁泉及水渠運河等,古代神話雕塑與噴泉構成水景的主要內容。
② 景觀空間設計手法是什麼
障景、框景,虛實對應等
空間是一種存在,它沒有確定的大小、形狀、色彩和質感,完全是人類根據自身的發展和審美的需要而規劃限定出來的,通過圍合、分隔,以及多個空間組合的方法可以組織空間來達到我們的目的。
一、空間的對比與變化。兩個毗鄰的空間,如果在某一方面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借這種差異性的對比作用,將可以反襯出各自的特點,從而使人們從這一空間進入另一空間時產生情緒上的突變與快感。空間的差異性和對比作用通常表現在4 個方面:高大與低矮之間;開敞與封閉之間;不同形狀之間;不同方向之間。
二、空間的重復與再現。同一種形式的空間,如果連續多次或有規律地重復出現,可以形成一種韻律節奏感。但這種重復運用並非是要形成一個統一的大空間,而是與其它形式的空間互相交替、穿插而組合成為整體,人們在連續的行進過程中,通過回憶可以感受到由於某一形式空間的重復出現或重復與變化的交替出現而產生的一種節奏感。
三、空間的銜接與過渡。兩個大空間如果以簡單化的方法使之直接連通,常常會使人感到單薄或突然,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時就需要發揮過渡性空間的作用,使得人們從一個大空間走到另一個大空間時必須經歷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由亮到暗,再由暗到亮這樣一個過程。
四、空間的引導與暗示。在空間處理過程中,有時需要採取措施對人流加以引導或暗示,使人們按照設計師的意圖循著一定的途徑達到預期的目標。這種處理方法要自然、巧妙、含蓄,可以使人處於不經意之中沿著一定的方向或路線從一個空間依次走向另一個空間。
③ 園林景觀序列的創作手法有哪些
景觀序列的形成要運用各種藝術手法,而這些手法又多半離不開形式美法則的范圍。有如下5種手法:
①風景序列的主調、基調、配調和轉調 風景序列是由多種風景要素有機組合,逐步展現出來的,在統一基礎上求變化,又在變化之中見統一,這是創造風景序列的重要手法。以植物景觀要素為例。作為整體背景或底色的樹林可謂基調,作為某序列前景和主景的樹種為主調,配合主景的植物為配調,處於空間序列轉折區段的過渡樹種為轉調,過渡到新的空間序列區段時,又可能出現新的基調、主調和配調,如此逐漸展開就形成了風景序列韻調子變化,從而產生漸變的觀賞效果。
②風景序列的起結開合作為風景序列的構成,可以是地形起伏,水系環繞,也可以是植物群落或建築空間,無論是單一的還是復合的,總應有頭有尾,有放有收,這也是創造風景序列常用的手法。
③風景序列的斷續起伏這是利用地形地勢變化麗創造風景序列的手法之一。多用於風景區或郊野公園。一般風景區山水起伏,遊程較遠,我們將多種景區景點拉開距離,分區段布置,在游步道的引導下,景序斷續發展,遊程起伏高下,從而取得引人入勝、漸人佳境的效果。
④園林植物景物景觀序列的季相與色彩布局
園林植物是風景園林景觀主體,然而植物又有其獨特的生態規律,在不同的立地條件下,利用植物個體與群落在不同季節的外形與色彩變化,再配以山石水景,建築道路等,必將出現絢麗多姿的景觀效果和展示序列。
⑤園林建築群組的動態序列布局
由於使用功能和建築藝術的需要,對建築群體組合的本身以及對整個園林中的建築布置,均應有動態序列的安排。對一個建築組而言,應該有入口、門廳、過道、次要建築、主體建築的序列安排。
④ 園林中常用的景觀造景手法
園林造 景:通過人工手段,利用環境條件和構成園林的各種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觀。
概述
「景」即境域的風光,也稱風景。是由物質的形象、體量、姿態、聲音、光線、色彩以至香味等組成的。景是園林的主體,欣賞的對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沒有經過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懸崖、洞壑深淵、古木奇樹、斜陽殘月、花鳥蟲魚、霧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園林造景時要充分加以利用。
造景方法
中國自南北朝以來,發展了自然山水園。園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為基礎,「得景隨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徑築路,造山水景;2,構築樓、台、亭、閣、堂、館、軒、榭、廊、橋、舫、照壁、牆垣、梯級、磴道、景門等建築設施,造建築景;3,用石塊砌疊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布置山谷、溪澗、亂石、湍流,造溪澗景;5,堆砌巨石斷崖,引水傾瀉而下,造瀑布景;6,按地形設淺水小池,築石山噴泉,放養觀賞魚類,栽植荷蓮、蘆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體現林際線和季相變化或突出孤立樹的姿態,或者修剪樹木,使之具有各種形態,造花木景。7,在園林中布置各種雕塑或與地形水域結合,或單獨豎立,成為構圖中心,以雕塑為主體,造塑景。
借 景
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視景范圍中來。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一座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豐富游賞的內容,除了運用多樣統一、迂迴曲折等造園手法外,造園者還常常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於有限之中。
古代的實踐和理論
中國古代早就運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閣,借贛江之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岳陽樓近借洞庭湖水,遠借君山,構成氣象萬千的山水畫面。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圍,六橋鎖煙水」的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個「景」又自成一體,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借景」作為一種理論概念提出來,則始見於明末著名造園家計成所著《園冶》一書。計成在「興造論」里提出了「園林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資」;「俗則屏之,嘉則收之」;「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等基本原則。
借景種類
借景可分為:1,近借。在園中欣賞園外近處的景物。2,遠借。在不封閉的園林中看遠處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園林,在水邊眺望開闊的水面和遠處的島嶼。3,鄰借。在園中欣賞相鄰園林的景物。4,互借。兩座園林或兩個景點之間彼此借資對方的景物。5,仰借。在園中仰視園外的峰巒、峭壁或鄰寺的高塔。6,俯借。在園中的高視點,俯瞰園外的景物。7,應時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節或一天中某一時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觀、氣象景觀、植物季相變化景觀和即時的動態景觀。
借景方法
大體有三種:1,開辟賞景透視線,對於賞景的障礙物進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擋視線的樹木枝葉等。在園中建軒、榭、亭、台,作為視景點,仰視或平視景物,納煙水之悠悠,收雲山之聳翠,看梵宇之凌空,賞平林之漠漠。2,提升視景點的高度,使視景線突破園林的界限,取俯視或平視遠景的效果。在園中堆山,築台,建造樓、閣、亭等,讓游者放眼遠望,以窮千里目。3,借虛景,如朱熹的「半畝方塘」,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雲影」;上海豫園中的花牆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內容
有以下幾類:1,借山、水、動物、植物、建築等景物。如遠岫屏列、平湖翻銀、水村山郭、晴嵐塔影、飛閣流丹、樓出霄漢、堞雉斜飛、長橋卧波、田疇縱橫、竹樹參差、雞犬桑麻、雁陣鷺行、丹楓如醉、繁花爛漫、綠草如茵。2,借人為景物。如尋芳水濱、踏青原上、吟詩松蔭、彈琴竹里、遠浦歸帆、漁舟唱晚、古寺鍾聲、梵音誦唱、酒旗高飄、社日簫鼓。3,借天文氣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暉、晚霞、圓月、彎月、藍天、星斗、雲霧、彩虹、雨景、雪景、春風、朝露等。此外還可以通過聲音來充實借景內容,如鳥唱蟬鳴、雞啼犬吠、松海濤聲、殘荷夜雨。
園林造景手法
中國造園藝術的特點之一,是園林創意與工程技藝的融合,以及造景技藝的豐富多彩。歸納起來包括主景和次(配)景、抑景與揚景、夾景與框景、前景與背景、俯景與抑景、實景與虛景、近景與借景、季相造景等。
1.主景與配景(次景)造園必須有主景區與次要景區。堆山有主、次、賓、配,園林建築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體樹種與次要樹種搭配,處理好主次關系就起到了提綱?領的作用。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主景升高或降低,主景體量加大或增多,視線交點、動勢集中、軸線對應、色彩突出、點據重心等。
配景對主景起陪襯作用,不能喧賓奪主,是園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補充。
2. 抑景與揚景傳統造園歷來就有欲揚先抑的做法。在人口區段設障景、對景和隔景,引導遊人通過封閉、半封閉、開敞相同、明暗交替的空間轉折,再通過透景引導,終於豁然開朗,到達開闊園林空間,如蘇州留園。也可利用建築、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處設隔景小空間,經過婉轉通道中逐漸放開,到達開闊空間,如北京頤和園入口區。
3. 實景與虛景園林或建築景觀往往通過空間圍和狀況、視面虛實程度形成人們觀賞視覺清晰與模糊,並通過虛實對比、虛實交替、虛實過渡創造豐富的視覺感受。
例如:無門窗的建築和圍牆為實,門窗較多或開敞的亭廊為虛;植物群落密集為實,疏林草地為虛;山崖為實。流水為虛;噴泉中水柱為實,噴霧為虛;園中山巒為實,林木為虛;青天觀景為實,煙霧中觀景為虛,即朦朧美、煙景美,所以虛實乃相對而言。如北京北海有「煙雲盡志」景點,承德避暑山莊有「煙雨樓」,都設在水霧煙雲之中,是朦朧美的創造。
4.夾景與框景在人的觀景視線前,設障礙左右夾為夾景,四方圍景為框景。常利用山石狹谷、林木樹干、門窗洞口等限定視景點和賞景范圍,從而達到深遠層次的美感,也是大環境中摘取局部景點加以觀賞的手法。
5. 前景與背景任何園林空間都是由多種景觀要素組成的,為了突出表現某一景物,常把主景適當集中,並在其背後或周圍利用建築牆面、山石、林叢或草地、水面、天空等作為背景,用色彩、體量、質地、虛實等因素襯托主景,突出景觀效果。在流動的連續空間中表現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則可以產生明確的景觀轉換效果。如白色雕塑易用深綠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襯景;而古銅色雕塑則採用天空與白色建築牆面作為背景;一片春梅或碧桃用松柏林或竹林作背景;一片紅葉林用灰色近山和藍紫色遠山作背景,都是利用背景突出表現前景的手法。在實踐中,前景也可能是不同距離多層次的,但都不能喧賓奪主,這些處於次要地位的前景常稱為添景。
6. 俯景與抑景風景園林利用改變地形建築高低的方法,改變遊人視點的位置,必然出現各種抑視或俯視視覺效果。如創造狹谷迫使遊人抑視山崖而得到高聳感,創造制高點給人的俯視機會產生凌空感,從而達到小中見大和大中見小的視覺效果。
7.內景與借景一組園林空間或園林建築以內觀為主的稱內景,作為外部觀賞為主的為外景。如亭橋跨水,即是遊人駐足休息處,又為外部觀賞點,起到內外景觀的雙重作用。
園林具有一定的范圍,造景必有一定限度。造園家充分意識到景觀之不足,於是創造條件,有意識地把遊人的目光引向外界去獵取景觀信息,借外景豐富賞景內容。如北京頤和園,西借玉泉山,山光塔影盡收眼底;無錫寄暢園遠借龍光塔,塔身倒影收入園地。故借景法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園林景觀效果。
8. 季相造景利用四季變化創造四時景觀,在風景園林被廣泛應用。例如用花表現季相變化的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樹有春柳、夏槐、秋楓、冬柏,山石有春用石筍、夏用湖石、秋用黃石、冬用宣石(英石)。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西湖造景春有柳浪聞鶯、夏有麴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端橋殘雪。南京四季交遊,春遊梅花山、夏遊清涼山、秋遊棲霞山、冬遊覆舟山。用大環境造景名有杏花、消夏彎、紅葉、松柏坡等。
其餘造景手法還有朦朧煙景、分景、隔景、引景和導景等。
⑤ 什麼是園林造景其手法有哪幾種
園林造 景:通過人工手段,利用環境條件和構成園林的各種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觀。
概述
「景」即境域的風光,也稱風景。是由物質的形象、體量、姿態、聲音、光線、色彩以至香味等組成的。景是園林的主體,欣賞的對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沒有經過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懸崖、洞壑深淵、古木奇樹、斜陽殘月、花鳥蟲魚、霧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園林造景時要充分加以利用。
造景方法
中國自南北朝以來,發展了自然山水園。園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為基礎,「得景隨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徑築路,造山水景;2,構築樓、台、亭、閣、堂、館、軒、榭、廊、橋、舫、照壁、牆垣、梯級、磴道、景門等建築設施,造建築景;3,用石塊砌疊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布置山谷、溪澗、亂石、湍流,造溪澗景;5,堆砌巨石斷崖,引水傾瀉而下,造瀑布景;6,按地形設淺水小池,築石山噴泉,放養觀賞魚類,栽植荷蓮、蘆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體現林際線和季相變化或突出孤立樹的姿態,或者修剪樹木,使之具有各種形態,造花木景。7,在園林中布置各種雕塑或與地形水域結合,或單獨豎立,成為構圖中心,以雕塑為主體,造塑景。
借 景
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視景范圍中來。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一座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豐富游賞的內容,除了運用多樣統一、迂迴曲折等造園手法外,造園者還常常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於有限之中。
古代的實踐和理論
中國古代早就運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閣,借贛江之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岳陽樓近借洞庭湖水,遠借君山,構成氣象萬千的山水畫面。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圍,六橋鎖煙水」的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個「景」又自成一體,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借景」作為一種理論概念提出來,則始見於明末著名造園家計成所著《園冶》一書。計成在「興造論」里提出了「園林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資」;「俗則屏之,嘉則收之」;「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等基本原則。
借景種類
借景可分為:1,近借。在園中欣賞園外近處的景物。2,遠借。在不封閉的園林中看遠處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園林,在水邊眺望開闊的水面和遠處的島嶼。3,鄰借。在園中欣賞相鄰園林的景物。4,互借。兩座園林或兩個景點之間彼此借資對方的景物。5,仰借。在園中仰視園外的峰巒、峭壁或鄰寺的高塔。6,俯借。在園中的高視點,俯瞰園外的景物。7,應時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節或一天中某一時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觀、氣象景觀、植物季相變化景觀和即時的動態景觀。
借景方法
大體有三種:1,開辟賞景透視線,對於賞景的障礙物進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擋視線的樹木枝葉等。在園中建軒、榭、亭、台,作為視景點,仰視或平視景物,納煙水之悠悠,收雲山之聳翠,看梵宇之凌空,賞平林之漠漠。2,提升視景點的高度,使視景線突破園林的界限,取俯視或平視遠景的效果。在園中堆山,築台,建造樓、閣、亭等,讓游者放眼遠望,以窮千里目。3,借虛景,如朱熹的「半畝方塘」,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雲影」;上海豫園中的花牆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內容
有以下幾類:1,借山、水、動物、植物、建築等景物。如遠岫屏列、平湖翻銀、水村山郭、晴嵐塔影、飛閣流丹、樓出霄漢、堞雉斜飛、長橋卧波、田疇縱橫、竹樹參差、雞犬桑麻、雁陣鷺行、丹楓如醉、繁花爛漫、綠草如茵。2,借人為景物。如尋芳水濱、踏青原上、吟詩松蔭、彈琴竹里、遠浦歸帆、漁舟唱晚、古寺鍾聲、梵音誦唱、酒旗高飄、社日簫鼓。3,借天文氣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暉、晚霞、圓月、彎月、藍天、星斗、雲霧、彩虹、雨景、雪景、春風、朝露等。此外還可以通過聲音來充實借景內容,如鳥唱蟬鳴、雞啼犬吠、松海濤聲、殘荷夜雨。
園林造景手法
中國造園藝術的特點之一,是園林創意與工程技藝的融合,以及造景技藝的豐富多彩。歸納起來包括主景和次(配)景、抑景與揚景、夾景與框景、前景與背景、俯景與抑景、實景與虛景、近景與借景、季相造景等。
1.主景與配景(次景)造園必須有主景區與次要景區。堆山有主、次、賓、配,園林建築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體樹種與次要樹種搭配,處理好主次關系就起到了提綱?領的作用。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主景升高或降低,主景體量加大或增多,視線交點、動勢集中、軸線對應、色彩突出、點據重心等。
配景對主景起陪襯作用,不能喧賓奪主,是園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補充。
2. 抑景與揚景傳統造園歷來就有欲揚先抑的做法。在人口區段設障景、對景和隔景,引導遊人通過封閉、半封閉、開敞相同、明暗交替的空間轉折,再通過透景引導,終於豁然開朗,到達開闊園林空間,如蘇州留園。也可利用建築、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處設隔景小空間,經過婉轉通道中逐漸放開,到達開闊空間,如北京頤和園入口區。
3. 實景與虛景園林或建築景觀往往通過空間圍和狀況、視面虛實程度形成人們觀賞視覺清晰與模糊,並通過虛實對比、虛實交替、虛實過渡創造豐富的視覺感受。
例如:無門窗的建築和圍牆為實,門窗較多或開敞的亭廊為虛;植物群落密集為實,疏林草地為虛;山崖為實。流水為虛;噴泉中水柱為實,噴霧為虛;園中山巒為實,林木為虛;青天觀景為實,煙霧中觀景為虛,即朦朧美、煙景美,所以虛實乃相對而言。如北京北海有「煙雲盡志」景點,承德避暑山莊有「煙雨樓」,都設在水霧煙雲之中,是朦朧美的創造。
4.夾景與框景在人的觀景視線前,設障礙左右夾為夾景,四方圍景為框景。常利用山石狹谷、林木樹干、門窗洞口等限定視景點和賞景范圍,從而達到深遠層次的美感,也是大環境中摘取局部景點加以觀賞的手法。
5. 前景與背景任何園林空間都是由多種景觀要素組成的,為了突出表現某一景物,常把主景適當集中,並在其背後或周圍利用建築牆面、山石、林叢或草地、水面、天空等作為背景,用色彩、體量、質地、虛實等因素襯托主景,突出景觀效果。在流動的連續空間中表現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則可以產生明確的景觀轉換效果。如白色雕塑易用深綠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襯景;而古銅色雕塑則採用天空與白色建築牆面作為背景;一片春梅或碧桃用松柏林或竹林作背景;一片紅葉林用灰色近山和藍紫色遠山作背景,都是利用背景突出表現前景的手法。在實踐中,前景也可能是不同距離多層次的,但都不能喧賓奪主,這些處於次要地位的前景常稱為添景。
6. 俯景與抑景風景園林利用改變地形建築高低的方法,改變遊人視點的位置,必然出現各種抑視或俯視視覺效果。如創造狹谷迫使遊人抑視山崖而得到高聳感,創造制高點給人的俯視機會產生凌空感,從而達到小中見大和大中見小的視覺效果。
7.內景與借景一組園林空間或園林建築以內觀為主的稱內景,作為外部觀賞為主的為外景。如亭橋跨水,即是遊人駐足休息處,又為外部觀賞點,起到內外景觀的雙重作用。
園林具有一定的范圍,造景必有一定限度。造園家充分意識到景觀之不足,於是創造條件,有意識地把遊人的目光引向外界去獵取景觀信息,借外景豐富賞景內容。如北京頤和園,西借玉泉山,山光塔影盡收眼底;無錫寄暢園遠借龍光塔,塔身倒影收入園地。故借景法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園林景觀效果。
8. 季相造景利用四季變化創造四時景觀,在風景園林被廣泛應用。例如用花表現季相變化的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樹有春柳、夏槐、秋楓、冬柏,山石有春用石筍、夏用湖石、秋用黃石、冬用宣石(英石)。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西湖造景春有柳浪聞鶯、夏有麴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端橋殘雪。南京四季交遊,春遊梅花山、夏遊清涼山、秋遊棲霞山、冬遊覆舟山。用大環境造景名有杏花、消夏彎、紅葉、松柏坡等。
其餘造景手法還有朦朧煙景、分景、隔景、引景和導景等。
⑥ 園林景觀造景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只看數字後面的可以忽略解釋的段落
1.主景與配景(次景)
造園必須有主景區和配(次)景區。堆山有主、次、賓、配,園林景觀建築要主次分明,植物配植也要主體樹和次要樹種搭配,處理好主次關系就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主景升高或降低,主景體量加大或增多,視線交點、動勢集中、軸線對應、色彩突出、占據重心等。配景對主景起陪襯作用,不能喧賓奪主,在園林景觀中是主景的延伸和補充。
2.抑景與揚景
傳統造園歷來就有欲揚先抑的做法。在入口區段設障景、對景和隔景,引導遊人通過封閉、半封閉、開敞相間、明暗交替的空間轉折,再通過透景引導,終於豁然開朗,到達開闊景園空間,如蘇州留園。也可利用建築、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區設隔景小空間,經過婉轉通道逐漸放開,到達開敞空間,如北京頤和園人口區。
3.實景與虛景
園林景觀或建築景觀往往通過空間圍合狀況、視面虛實程度形成人們觀賞視覺清晰與模糊,並通過虛實對比、虛實交替、虛實過渡創造豐富的視覺感受。如,無門窗的建築和圍牆為實,門窗較多或開敞的亭廊為虛;植物群落密集為實,疏林草地為虛;山崖為實,流水為虛;噴泉中水柱為實,噴霧為虛;園中山巒為實,林木為虛;青天觀景為實,煙霧中觀景為虛,即朦朧美、煙景美,所以虛實乃相對而言。如,北京北海有「煙雲盡志」景點,承德避暑山莊有「煙雨樓」,都設在水霧煙雲之中,是朦朧美的創造。
4.夾景與框景
在人的觀景視線前,設障礙左右夾峙為夾景,四方圍框為框景。常利用山石峽谷、林木樹干、門窗洞口等限定視景點和賞景范圍,從而達到深遠層次的美感,也是在大環境中摘取局部景點加以觀賞的手法。
5.前景與背景
任何園林景觀空間都是由多種景觀要素組成的,為了突出表現某種景物,常把主景適當集中,並在其背後或周圍利用建築牆面、山石、林叢或者草地、水面、天空等作為背景,用色彩、體量、質地、虛實等因素襯托主景、突出景觀效果。在流動的連續空間中表現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則可以產生明確的景觀轉換效果。如,白色雕塑易用深綠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襯景;而古銅色雕塑則採用天空與白色建築牆面作為背景;一片春梅或碧桃用松柏林或竹林作為背景;一片紅葉林用灰色近山和藍紫色遠山作為背景,都是利用背景突出表現前景的手法。在實踐中,前景也可能是不同距離多層次的,但都不能喧賓奪主,這些處於次要地位的前景常稱為添
景。
6.俯景與仰景
園林景觀利用改變地形建築高低的方法,改變遊人視點的位置,必然出現各種仰視或俯視視覺效果。如,創造峽谷迫使遊人仰視山崖而得到高聳感,創造制高點給人的俯視機會則產生凌空感,從而達到小中見大和大中見小的視覺效果。
7.內景與借景
園林景觀空間或建築以內部觀賞為主的稱內景,作為外部觀賞為主的為外景。
如,亭橋跨水,既是遊人駐足休息處,又是外部觀賞點,起到內、外景觀的雙重作用。 園林景觀具有一定范圍,造景必有一定限度。造園家充分意識到景觀之不足,於是創造條件,有意識地把遊人的目光引向外界去獵取景觀信息,借外景來豐富賞景內容。如,北京
頤和園,西借玉泉山,山光塔影盡收眼底;無錫寄暢園遠借龍光塔,塔身倒影收入園地。故借景法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景觀效果。
8.季相造景
利用四季變化創造四時景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被廣泛應用。用花表現季相變化的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樹有春柳、夏槐、秋楓、冬柏;山石有春用石筍、夏用湖石、秋用黃石、冬用宣石(英石)。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西湖造景春有柳浪聞鶯、夏有麴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斷橋殘雪;南京四季郊遊,春遊梅花山、夏遊清涼山、秋遊棲霞山、冬遊覆舟山。用大環境造景名的有杏花郵、消夏灣、紅葉岑、松柏坡等。其他造景手法還有煙景、分景、隔景、引景與導景等。
⑦ 園林景觀:常用的造景方法有哪些
在園林設計中,對各種造景方式的處理都有一定的手法,這些手法是歷代園林藝術家的寶貴創造和經驗總結,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造景手法,以便廣大園林工作者參考和選擇:1、分賓主:園林景物的組成有主副之分,造景時要處理好其間的賓主關系。主要景物在形狀、大小、高低、色澤、位置等方面都比較顯著,一般放在遊人注意的集中點,或者作為風景線的終點景物。副景或配景所起的陪襯、烘托作用也不能輕視,如果處理不好,將直接影響到主景的表現。客景的襯托安排在形狀、色彩、組織、裝飾繁簡、分布聚散疏密等方面都可以進行。其中運用調和或對比以顯出主景的重要性,尤為常用。無論運用何種手法,關鍵在於保持主次分明,不能喧賓奪主。2、布虛實:在園林風景中,虛與實的表現是多樣的,景物的實體,佔有一定的空間,如樹叢、山石、廳堂,為實;風景中的留空處,或者即使有景物,但以空疏或輕巧的狀態存在,如空曠的草地,寬廣的水面,剔透的欄桿為空。在造景中處理好虛實的關系,對增加美觀,產生情趣與魁力,效果是明顯的。3、做呼應:呼應表示景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還有景物之間的俯仰、顧贈。情態聯系的意思。除園區之間的聯系以外,一個園區內各景點、景物之間也要講究聯系,一個景物本身各組成部分之間也要注意呼應。為做好呼應,首先,在位置上各景物不能散亂,而須按布局格式存在一定的聯系;其次,呼應之中有一種「勢」的關系,在造景中,勢是景物分布趨向的表現:如山脈的走向、山坡的傾向、流水的索繞分聚,都有一定趨向。只有符合或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狀態,才能表現悅目動人的氣勢,呼應的聯系才能親切靈活。4、排層次:層次指景物前後遠近出現的次序,這是園景呈現不同干圖畫平面表現的特點。在景物的層次安排上下功夫,可使立體感更加突出,表現悅目的進深和風景豐富的內容及變化,大大增加人們前去探尋游賞的吸引力。首先,可以在景物的遠近作位置上的安排,調整好它們前後左右的距離;其次,在景物之間穿插布置其他物體,以進一步加強層次感。再次,運用掩映的手法,在設計布置時,使一些景物的一部分互相遮掩,可以有效地出現或加強層次。5、求曲折:在造景中,曲折的手法是對景物的形狀作彎曲變化的布置,同時還及於景物表面的凹凸高低起伏。從景物由於曲折所出現的節奏、韻律,從而進入到園景的情趣、意境。曲折蘊藏著變化、幽深,運用得法,如順著地形地物,配合景物的演變,能有效提高布局造景的質量。不過,曲折的運用需有節制,過多則易陷於煩瑣。總之,園林設計中的造園方式與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只有悉心把握,融會貫通,才能設計出好的園林作品,為生活增添光彩。
⑧ 簡述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的造景手法分別有哪些
有字數限制,只貼這么多吧.自己去看那個網址吧
作者簡介:張振/1970年生/男/湖北天門人/碩士/湖北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景觀建築學
現代園林發端於1925年的巴黎「國際現代工藝美術展」(Exposition des Arts Decora — tifs et Instriels Moderns),20世紀30年代末,由羅斯(J.Rose)、凱利(D.Kiley)、愛克勃(C.Eckbo)等人發起的「哈佛革命」,則給現代園林一次強有力的推動,並使之朝著適合時代精神的方向發展。二戰以後,一批現代景觀設計大師大量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活動,使現代園林的內涵與外延都得到了極大的深化與擴展,並日趨多元化。現代風景園林在其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中,與現代建築的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現代園林在發生了革命性創新的同時,又保持了對古典園林明顯的繼承性。談繼承,就必須了解各主要古典園林類型的短長,只有這樣,才能弄清現代景觀設計應怎樣取長補短,開拓創新。
另需說明的是,由於古典園林各時期風格是不盡一致的,這里主要以其全盛期為主。
1 傳統的繼承與拓展
1.1 造園理念
中國古典園林美學,來源於道家學說,強調「師法自然」,講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其組景和造景的手法之高超,在世界古典園林中已達登峰造極的地步。但由於受空間所限,喜好欣賞小景,偏愛把玩細部,往往使得有些園林空間局促擁塞,變化繁冗瑣碎。
日本園林更加抽象和寫意。尤其是枯山水,更專注於永恆。僅以石塊象徵山巒與島嶼,而避免使用隨時間推移,產生枯榮與變化的植物和水體,以體現禪宗「向心而覺」、「梵我合一」的境界。其形態更為純凈,意境更加空靈,但往往居於一隅,空間局促,略顯索漠冷落,寡無情趣。
法國園林,受以笛卡爾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哲學的影響,推崇藝術高於自然,人工美高於自然美,講究條理與比例、主從與秩序。更加註重整體,而不強調玩味細節。但因空間開闊,一覽無余,意境顯得不夠深遠。同時,人工斧鑿痕跡過重。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造園指導思想來源於以培根和洛克為代表的「經驗論」,認為美是一種感性經驗。總的來說,它更加排斥人為之物,強調保持自然的形態,肯特甚至認為「自然討厭直線」。園林空間也更加整體與大氣。但由於它過於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於自然卻
未必高於自然。又由於過於排斥人工痕跡,因之細部也較粗糙,園林空間略顯空洞與單調。錢伯斯(W.chambers)就曾批評它「與普通的曠野幾無區別,完全粗俗地抄襲自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古典園林無論中西,無論是強調師法自然,還是高於自然,其實質都是強調對「自然」的藝術處理。不同之處,僅在於藝術處理的內容、手法和側重點。可以說,各時期園林在風格上的差異,首先源於不同的自然觀,即園林美學中的自然觀。現代園林在揚棄古典園林自然觀的同時,又有自己新的拓展。這種拓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由「仿生」自然,向生態自然的拓展。早在1969年,美國賓州大學園林學教授麥克·哈格(Ian McHarg)在其經典名著《設計結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綜合性的生態規劃思想。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諸如為保護表土層,不在容易造成土壤侵蝕的陡坡地段建設;保護有生態意義的低濕地與水系;按當地群落進行種植設計;多用鄉土樹種等基本生態觀點與知識,已被設計師理解、掌握和運用。在生態與環境思想的引導下,園林中的一些工程技術措施,例如,為減小逕流峰值的場地雨水滯蓄手段;為兩棲生物考慮的自然多樣化駁岸工程措施;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凈化技術;為地下水回灌的「生態鋪地」等,均帶有明顯的生態成分。
自然觀的另外一個重要拓展,是靜態自然向動態自然的拓展。即現代景觀設計,開始將景觀作為一個動態變化的系統。設計的目的,在於建立一個自然的過程,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如畫景色。有意識地接納相關自然因素的介入,力圖將自然的演變和發展進程,納入開放的景觀體系之中。典型的例子如20世紀90年代,荷蘭WEST8景觀設計事務所設計的鹿特丹圍堰旁的貝殼景觀工程。基地原有的亂沙堆平整後,用黑白相間的貝殼鋪成3cm厚、色彩反差強烈的幾何圖案,吸引了成百上千的海鳥在此盤旋、棲息,沉寂的海灘逐漸變得生機勃勃起來。若干年後,自然力的侵蝕使薄薄的貝殼層漸漸消失,這片區域將成為沙丘地。
1.2 功能定位
無論東方古典園林還是西方古典園林,其基本的功能定位都屬觀賞型,服務對象都是以宮廷或貴族等為代表的極少數人。因此,園林的功能都圍繞他們的日常活動與心理需求展開。這實際上是一種脫離大眾的功能定位,同時也反映出等級社會中,園林功能性的局限與單一。隨著現代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更加開放的生活方式,引發了人們各種不同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現代園林設計順應這一趨勢,在保持園林設計觀賞性的同時,從環境心理學、行為學理論等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大眾的多元需求和開放式空間中的種種行為現象,為現代園林設計進行了重新定位。它通過定性研究人群的分布特性,來確定行為環境(behavior setting)不同的規模與尺度,並根據人的行為跡象(behavior traces)來得出合理順暢的流線類型(如抄近路、左轉彎、識途性等);又通過定點研究人的各種不同的行為趨向(behavior trend)與狀態模式,來確定不同的戶外設施的選用設置,及不同的局域空間知性特徵……。為了科學合理地安排這一切,環境心理學還提出了一系列指標化的模型體系,為園林設計中不同情況下的功能分析提供依據。如圖形(Pattern)系數模型,潛勢(Pottential)模型,地域傾向面(Trend)模型等等。總之,現代園林在功能定位上,不再局限於古典園林的單一模式,而是向微觀上深化細化,宏觀上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1.3 總體設計
不同的文化模式與不同的自然觀,造成了中西園林在園林組景上的巨大差異。中國古典園林的組景方式,可歸納為立體交融式,即分區設景。園中有園,景中有景,步移景異。組景講究起景、入勝、造極、余韻的序列。注重層次、抑揚、因借、虛實的安排。單是基本的組景手法,就達十餘種之多,如:借景、對景、漏景、障景、限景、夾景、分景、接景、返景、點景……不一而足。賞景以近距離的小景把玩為主,全景式的遠觀因借為輔。
日本園林在其回遊式園林中,基本上沿襲了中國的套路,但對細微處關注過多,整體則失之把握,日本學者高原榮重、小形研三在《園林建設》一書中說,日本園林「對組成外部空間秩序的表現,顯得很生疏」。說明日本古典園林在整體組織上,並未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具體組景手法也比中國園林欠缺得多。但日本枯山水的情況則不同,特別是石景的組織,尤為精彩。在諸如《築山庭造傳》、《築山染指錄》等日本造園典籍中,都有詳盡的論述。
法國古典園林的組景,基本上是平面圖案式,它運用軸線控制的手法,將園林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構圖,一切都要服從比例與秩序。園景一般沿軸線鋪展,主次、起止、過渡、銜接都做精心的處理。由於其巨大的規模與尺度(如凡爾賽縱軸長達3km),創造出一系列氣勢恢宏,廣袤深遠的園景,故又有「偉大風格」之稱。與中國古典園林擅長處理小景相比,法國古典園林,則更擅長處理大景。
英國風景式園林的布景,則類似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步移景異」,引導遊人從詩意中穿過。一連串畫意構圖,以不同距離、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展開,整體意境寧靜而舒遠,一派天然牧場般的田園風光。
同屬不規整的自然式園林,中式是一種寫意自然,更富想像力,但不免流於矯揉造作。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則是一種本色自然,更舒展開闊與真切生動,完全沒有中國明清私家園林的那種閉鎖與沉悶。這也是近代以來,中國私園遭到批評最多的地方。中國古典園林的本意在納自然萬象於咫尺之中。為此,對自然景物必須要有相當程度的抽象,才能體現出自然的韻味。但中國私園中卻大量使用巨石大樹,致使抽象寫意的原旨大大削弱。園林空間之所以局促、迫塞,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對自然景物的抽象遠不如日本那樣徹底。至於其他的原因後文將述及。現代園林在全面吸收與繼承古典園林成就的基礎上,更加開放與自由,藝術手法亦有極大創新。總的來說,偏重於整體構圖,但極少軸線對稱;有時也分區設景,但各景之間流動性更強,界線也更模糊;形態上偏於規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態。從整體上說,大景重整體有氣勢,小景有變化亦簡潔。
1.4 造景元素
中西各古典園林在景觀的塑造上,表現出明顯的地域模仿性,如中國的千山萬水,英國的平岡淺阜等等,現代園林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充分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和全新的藝術處理手法,對傳統要素的造景潛力,進行了更深層次的開發與挖掘。
(1) 水景
水景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主景之一,中國古典園林水景在高度提煉和概括自然水體的基礎之上,表現出極高的藝術技巧。水體的聚散、開合、收放、曲直極有章法,正所謂「收之成溪澗,放之為湖海」。這方面的經典實例也比比皆是。此外,它還極其注重水體的配合組景,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寫道「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總的來說,受道家「虛靜為本」思想的影響,中國園林的理水,重在表現其靜態美,動也是靜中之動勢。
日本園林的理水,則又向抽象化推進一步,僅以砂面耙成平行的水紋曲線象徵波浪萬重,又沿石根把砂面耙成環狀的水形,象徵水流湍急的態勢,甚至利用不同石組的配列而構成「枯瀧」,以象徵無水之瀑布,是真正寫意的無水之水。
法國古典園林理水的路數,則與此大相徑庭,其主要表現為以跌瀑、噴泉為主的動態美。法國古典園林中的水劇場、水風琴、水晶柵欄、水驚喜、鏈式瀑布等,各式噴泉構思巧妙,充分展示出水所特有的靈性,而靜水則正是少了這些許靈氣。但靜態水體,經過高超的藝術處理後,所呈現出來的深遠意境,也是動態水體所難以企及的。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單就對水景的處理技巧而言,雖受到中國園林的顯著影響,似並無超越前三者之處。但其水體結合地形,也能造成兩岸緩緩的草坡斜侵入水的美景,而為後世經常引用,這也算是它的一個獨特之處吧。
現代景觀中的水景處理,更多地繼承了古典園林中對水景動態美的表現手法,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動態水景的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方面,現代景觀設計大師們,已給我們做出了諸多精彩的示範。如凱利設計的德州達拉斯市噴泉水景園,水面約佔70%,樹壇位於水池之中,跌瀑之中又點綴著向上噴涌的泡泡泉,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幅「城市山林」美景:林木蔥郁、水聲歡騰、跌泉傾瀉。
又如哈普林(L.Halprin)事務所設計的俄勒岡州波特蘭大市的伊拉·凱勒水景廣場,跌水為折線型錯落排列,水瀑層層跌落,最終匯成十分壯觀的大瀑布傾瀉而下,水聲轟鳴,藝術地再現了大自然中的壯麗水景,不失為現代景觀設計中的經典之作。至於尺度巨大的水牆、水台階,造型各異的音樂噴泉等,在我們的視野中更是隨處可見。
(2) 栽植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栽植以觀形為主,取色、賞花、聞香、聽音為輔。是故,園中林木虯曲突兀、盤結交錯、連理交柯者比比皆是。同時也注重季相與花期的變化,花木的選擇與使用有明顯的擬人化傾向,即所渭「梅之獨傲霜雪、竹之虛心有節、蘭之幽谷清香……」之類。孤植以觀形、觀葉、賞花為主;群植講究搭配造景。此外,在組景上注意通過疏密、高低的變化形成帷幕、屏風式的空間界面,使景觀有似連又斷的流動感,似遮又露的景深層次。總的來說,各類花木的運用,已形成了基本的定式,如「堤灣宜柳」、「桃李成蹊」、「栽梅繞屋」、「移竹當窗」等等。林木在諸景中占最大的空間。
⑨ 常見的園林景觀序列創作手法有哪些
園林景觀的設計的流派主要有中國古典的 還有就是西方式的
中國古典的園林設計主要注重的就是"氣" 創作的用意主要就在造景 用小范圍的東西反映大范圍的意境 常用的表現手法有造景 借景 框景等等
而西方的景觀更注重的就是以人為本 在一些視覺和人性尺度的使用上則是更加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