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製造的優勢有什麼中國創造的劣勢有什麼
調整優化,打造產業結構新優勢
華能集團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深刻認識新形勢下電力企業發展規律,明確提出了「電為核心、煤為基礎、金融支持、科技引領、產業協同,把華能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能源集團」的戰略定位,進一步加大了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開發力度,加快了煤電基地開發步伐,「走出去」工作取得新成績。華能利用境外資源以BOT方式建設了緬甸最大的水電站——瑞麗江一級水電站,80%的電力回送國內,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資源點的開發積累了經驗。西安熱工院與美國未來燃料公司簽署了 IGCC項目煤氣化技術使用許可原則協議,這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清潔煤電關鍵技術――干煤粉加壓氣化技術首次進入西方發達國家和國際能源市場。6月14日,由華能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台單機容量最大的超超臨界節能環保機組---華能海門電廠1號機組成功並網。這是華能集團在成功建成國內首座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電廠華能玉環電廠後,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又一次探索和實踐。
改革創新,打造體制機制新優勢
在機制創新方面,華能集團進行了積極地探索,並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完善集團公司、區域公司(產業公司)、基層企業三級管理體系。制定印發了《加強集團公司總部建設實施方案》和《工作方案》,總部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正在逐步提高,總部建設取得初步成效。進一步加強基層企業建設和班組建設,「雙爭雙優」、塑造「 學習型、團隊型、安全型、管理型、創新型 」班組活動在全系統基層企業全面展開。二是績效管理機制進一步理順。以發展戰略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健全指標、考核和薪酬「三位一體」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調動企業負責人和廣大幹部員工的積極性,提升廣大員工對企業發展的關切度。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力度。大力推進《華能集團公司信息化規劃》,更好地發揮信息工作風險預警、決策支持等方面服務管理作用。
夯實基礎,打造企業管理新優勢
學習實踐活動進入第二階段後,華能集團公司集思廣益,高質量完成了《分析檢查報告》,並在打造管理新優勢方面作了以下工作:一是強化了戰略規劃管理。集團公司「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已基本編制完成,制訂了《華能集團「走出去」戰略》草案。二是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清理和修訂公司各項制度,研究制定《制度體系規劃》。三是全面開展對標管理,加快建立對標管理體系和對標長效機制,並引入績效考核管理體系,形成壓力傳遞機制。四是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設備健康水平大幅提高,機組非停次數顯著降低,能耗指標進一步降低。五是加大節能減排月度分析和對標力度,開展節能專項整治活動,能耗指標再創新低。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科技引領新優勢
長期以來,華能集團堅持不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學習實踐活動中更是把打造科技引領新優勢作為重中之重。一是加快企業創新體系建設,整合科技資源。二是完善技術創新制度,修訂2010年至2025年科技發展規劃,做好國家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三是積極推進前沿發電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加快綠色煤電和高溫氣冷堆發電示範工程建設,建設並運行捕集能力為10萬噸/年的大型燃煤電廠CO2捕集與處理示範裝置。四是積極開展現役機組節能降耗和新建機組設計優化工作,研究建設超高參數超大容量高效發電機組示範工程,使發電機組技術經濟指標始終保持行業領先。
以人為本,打造隊伍建設和黨建工作新優勢
華能集團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廣泛開展了「黨員示範行動」主題實踐活動。華能集團總部、二級單位和基層企業黨員分別以「我為總部建設做貢獻」、「承上啟下強素質」、「三個一」活動為主題,把學習實踐活動落實到基層、體現在班組、示範在崗位。華能集團以創建「四好」領導班子活動為載體,領導班子考核常態化、後備幹部管理動態化順利推進,首次面向公司系統進行了總部部門副主任級幹部公開招聘。華能與西安交大聯合培養核電專業人才工作順利進行。華能集團以解決大病醫療救助為突破口,正在研究進一步建立健全華能系統醫療保障體系。華能集團還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大力整合企業文化資源,推進「三色公司」文化在公司系統的深度融合,有力的促進了公司的科學發展。 我國製造業中的優勢與劣勢行業分析 根據對近幾年我國製造業各個產業中的凈出口值計算,我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一些行業中:
服裝業、紡織業、食品工業、文體用品、皮革和傢具製造等輕工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金屬製品業。
比較劣勢集中在以下行業中:
普通機械製造業、鋼鐵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子行業、造紙及紙製品業、石油和石油化工業、儀器儀表等行業。
一、我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和劣勢
分析我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或劣勢,可以發現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均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一些加工程度比較淺,技術水平和附加值都不太高的產業。形成這樣的產業格局,原因是我國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促成的。這些比較優勢產業的最大優勢在成本優勢,而在國外市場營銷及產品品牌方面的優勢卻比較弱,因而,現有產業比較優勢的發揮對我國企業競爭優勢的培育效應目前還不是很明顯。
第二、比較劣勢產業中除因資源短缺的造紙業外,其餘均是附加值較高的技術密集或資本密集型產業,而且,我國的有一些支柱產業也屬於比較劣勢產業。從我國目前製造業的現狀看,資本密集或技術密集型產業,既是我國目前的工業優勢之所在(占製造業的比重較大),又是政府扶持的產業,如支柱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等,可是,這些產業目前在國際上並不具有比較優勢,加入wto後首當其沖要遭受沖擊,這將是我國製造業面臨的非常嚴峻的挑戰。
第三、把我國製造業的產業比較優勢或劣勢與企業競爭優勢結合起來看,我國大型企業的產業分布,除了紡織服裝行業外,大多數集中於我國的比較劣勢行業之中,主要是石油和石化工業、鋼鐵工業、汽車工業,以及電力行業中。從發達國家來看,在國際競爭中擁有明顯競爭優勢的跨國公司大多數集中在一些寡頭壟斷或壟斷競爭型產業中,不完全競爭的產業或市場環境是其產生的主要源地。可是,目前我國這些產業仍處於比較劣勢,因此,我國企業要在國際競爭中形成能與國際跨國公司相匹敵的能力尚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
二、紡織服裝業:製造業中最大受益者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生產能力世界第一,是國內目前發展最為成熟的產業之一,也是目前國內製造業中最具比較優勢的產業。加入wto對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影響總體上是利大於弊,長遠來看更是如此。
加入wto之後,我國紡織品出口將會有所增加。最近幾年,我國紡織品服裝使用配額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不是很高,尚不能形成對紡織服裝業的重大影響。另外,我國對美國、歐盟 對我國實施出口配額的國家 的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是根據其雙邊協議實施的,增長率較低。因而預計,加入wto對我國紡織服裝業並不能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
加入wto對我國紡織服裝業的有利影響重在長遠。首先,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優勢,產品檔次也在不斷提高。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競爭中,競爭力高低除取決於科技水平、原材料成本以外,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勞動力的工資成本和勞動力素質。目前,標有「中國製造」的服裝已躋身國際中高檔服裝市場。其次,加入wto使我們取得了一張參與討論制定世界貿易規則的入場券,有利於減少發達國家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歧視。如發達國家利用反傾銷手段限制我紡織品服裝出口將受到制約;可部分抵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美國市場的不利影響;還可減少歐盟區域貿易自由化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歐洲市場的不利影響。
三、鋼鐵行業:挑戰大於機遇
我國鋼鐵工業的總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雖是「鋼鐵大國」,但非「鋼鐵強國」。在鋼鐵產品的國際貿易中,中國一直是鋼材凈進口國。從1984年開始,我國鋼材的進口量一直在1000萬噸以上,進口的主要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品種,出口則主要是普通鋼材。
與國際鋼鐵企業相比,我國的鋼鐵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專業化生產程度低,產業集中度低,企業的素質還不高,板材的數量和品種還滿足不了國內市場的需要,高質量、高附加值的鋼材品種自給率較低。從我國鋼鐵工業目前的品種結構來看,目前市場短缺的鋼材品種,主要是熱軋薄板、冷軋薄板、鍍鋅板、鍍錫板、不銹板、冷軋硅鋼、中厚板等。
加入wto對我國鋼鐵行業的影響總體上講是挑戰大於機遇。加入wto後,關稅將會逐步下降,而且更主要的是要取消進口限制,鋼鐵貿易壁壘將不復存在,這對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鋼鐵企業將產生較大沖擊。由於世界產鋼能力嚴重過剩,國際鋼材市場價格已接近國際鋼鐵企業生產成本,普通鋼材將面臨價格、品質、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壓力。同時,我國短缺產品、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如鍍錫板、油井管、汽車冷軋薄板、彩塗板及特種鋼將受到市場競爭的嚴峻挑戰。當然,加入wto對我國鋼鐵行業來說同時也是一個新的發展契機,入世後,我國應該享受到原料進口方面的關稅優惠,改善我國鐵礦石品質不高的狀況,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同時增進國際間的科技、人才交流與合作,改造或淘汰落後的生產設備,提高包括資金、設備、人力、原材料等方面的利用率。 加入wto後,國內外鋼鐵市場將全面接軌,各類鋼材價格將與國際市場趨於一致,由於中國鋼鐵工業生產成本偏高,因而全行業經濟效益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四、汽車行業:開放投資領域影響深遠
入世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關稅減讓,下調是一個漸進過程,現有國產汽車多為中低檔,其現行價格會受到影響但沖擊並不會很嚴重,國內廠家可以通過下調價格維持一定的價格優勢。從長遠看,對我國汽車工業影響更深遠的是投資領域的開放,開放投資領域即意味著外資可以深入我國汽車工業的核心,在市場化環境下,國內企業擁有的諸如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外資一樣可以迅速獲得,而國內企業在技術、融資、管理等方面的弱勢卻難以在短期內改變,外資可能由此「侵蝕」我國汽車工業包括生產、研發等方面的核心競爭能力。wto成員國之間所承擔的義務和權利是對等的,我國企業可在其他國家市場中獲得同樣的權利,但就目前狀況,沖擊顯然要比從國外市場獲益更普遍、更突出。
由於不同子行業、不同企業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情況,其受影響程度和方向有很大差別。總體上,我國汽車工業無論總體還是單體在規模、技術等方面都處於劣勢,只是現在我們在勞動力成本、分銷網路、部分產品的市場適用性等方面尚存微弱優勢。因此,預計資本投入大、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所受沖擊會較大,主要包括中高檔轎車、輕型客車、部分零部件(如自動變速箱以及其他電子部件)等子行業,大中型客車、載貨車以及一些零部件等受影響會小些,甚至可能從更為開放的國際市場中有所受益,一些絕對價格較低的經濟型轎車,如果能盡快擴大產銷規模、降低成本,也有望減小沖擊保持發展。
需注意的是,無論哪個行業都存在可能受沖擊和收益的企業,在更加開放自由的市場中,失去了種種「保護」,體制、內部管理等「內功」對企業經營績效將顯現出更重大的作用。
我國汽車產業正處於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階段,成長期的特點是在較大總量基礎上依然有較高發展速度。國內企業如能在發展中保持現有市場競爭地位前景良好。
入世可能給國內企業帶來的有利因素表現在兩方面:①給國內企業提供了更經濟地利用全球資源提高自己的機會。進口關稅尤其是進口零部件關稅的大幅度下降,國內企業可通過全球化采購一些核心部件,以至在保持甚至更低成本的情況下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就目前階段,對於國內企業來說,市場份額或許是最重要的;②行業市場化的深入為國內企業進行真正的整合提供了條件。政府在行業、企業管理中的淡出,使得依照經濟原則進行行業重組有了可能,重組的代價也會減小許多,這將有利於集中資源、快速提高國內企業的競爭力。相對上一點,這方面的變化可能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更具長遠意義。
五、制葯行業:短期內面臨較大沖擊
我國是化學原料葯生產大國,長期以來原料葯一直是醫葯行業的出口支柱,入世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化學原料葯的整體出口。我國進口的葯品以制劑為主,目前進口葯品的平均關稅為12%,入世後要逐步下降,這對國內葯品的生產將形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對半合成抗生素和頭孢系列原料葯及相關中間體的沖擊較大。我國中葯材內在質量不穩定,我國中葯產品在葯理、劑型、標准化、規范化等方面也存在問題,中葯現代化的程度不高,阻礙了向國際市場的推廣。今年1至7月,我國中葯出口總值為3.0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2%。其中,對日本、韓國出口出現了恢復性大幅增長,但是對美洲、歐洲、大洋洲出口繼續下跌,對美洲出口下降幅度高達33.9%,對歐洲出口下降11.7%,對大洋洲出口下降了28.3%。因此,如果中葯的根本問題即現代化問題解決不好,入世帶來的好處很難表現出來。我國目前醫療器械產品主要集中於中低檔醫療器械,而高檔產品的生產較少,技術水平落後。降低關稅後對常規器械類出口有促進作用,沖擊較大的是非常規的醫療器械,如b超。
1992年我國頒布了《葯品行政保護條例》,規定在1986年1月1日-1993年1月1日期間,申請人在其所在國取得專利但在申請日前尚未在中國境內合法渠道流通的葯品,可以向葯品生產經營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行政保護,獲准後保護期為7年零6個月,而在此期間在中國市場上銷售又未申請專利者不予保護;1993年1月1日後的新葯接受我國專利法的保護。加入wto後原有的保護條例將自動失效,但是不少葯品的專利期也將到期。許多基因重組葯品,如重組紅細胞生成素(epo)、α-2b重組干擾素、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組乙肝疫苗等的專利權都將在2005年前終止。因此,加入wto對於現有許多基因重組葯品影響不大。另外,加入wto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由於目前我國生產的絕大多數化學葯品來源於仿製國外葯品,我國臨床治療需要的專利葯品主要依靠進口,入世後將使以仿製新葯為主要發展手段的國內化學制葯業遭受打擊,出現缺乏新產品的局面。今後只能仿製專利期已過的葯品,競爭激烈而且利潤微薄。有利的是,入世將加快我國醫葯工業以仿製為主走向自主開發的進程。
從長遠看,加入wto有利於我國醫葯行業的發展。有利於我國醫葯管理體制與國際接軌;有利於我國醫葯企業轉換經營機制與體制創新;有利於醫葯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及知識產權保護;有利於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化學原料葯、中葯、常規醫療器械產品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六、石油石化行業:面臨很大的壓力
世界石油石化業已走過了快速成長期而日趨成熟,1990年代以後,世界石油石化產品產能與產量增長過快,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特別是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石化業步入低谷。此時,全球主要石油石化企業為增強競爭能力,掀起新一輪兼並、聯合和重組浪潮,在產業結構重整與規模化上更具優勢。雖然我國也在1998年啟動石油石化一體化的體制重組,但內部業務的整合還需進一步深入,因此在我國加入wto後,中國石油石化企業將深刻感受到來自全球石油石化巨頭的競爭壓力。 從我國石化業的發展歷史上看,其快速發展得到了政策的保護與扶持,在石油石化一體化改革之前,政策性壓低原油價格以確保石化業擁有相當的利潤,以扶持我國石化業的發展。同時,石化業在國內市場上也通過配額制、許可證制度,以及高關稅壁壘和市場准入制等手段,限制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量,並對境外石油開發商在陸上石油勘探開采,而對原油、成品油的批發和零售業務,限制更嚴格。我國國內市場還沒有全面對境外石油石化廠商開放,wto之後的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將受到來自境外競爭對手的業務滲透。
從中國加入wto對石油石化業的政策性影響上看,未來的市場環境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1)原油、成品油和石化產品進口的配額制、許可證將會在一定期限內逐步取消;(2)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逐步放開境外廠商在國內經營油品批發與零售業務;(3)逐步下降關稅水平。因此可以認為,在全球石化行業的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中國石油石化工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煉油業可能是受加入wto沖擊最大的石油石化子行業,其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來自亞太地區的大型煉油廠。由於歷史上長期對煉油業的價格傾斜政策,使國內煉油廠存在規模普遍偏小、加工費用偏高、加工負荷偏輕、原料中低成本油品的比重較低、產品結構中柴汽比例不能適合市場的需求等問題,業務素質亟待提高、產業結構亟需調整。因此,從我國煉油業的現狀出發,面對來自境外廠商競爭,國內煉油要通過技術革新,提高加工負荷與改善原料結構、提高商品率與柴汽比;同時,也需要關停部分小煉廠,或對其產品結構調整給予政策引導,提高行業的整體素質。
加入wto對石油化工行業的影響也相當大。在乙烯的生產中,目前全國的年產能僅450萬噸左右,單套裝置從15-60萬噸不等。而世界上具有競爭優勢的乙烯經濟規模,目前已達80-90萬噸/年,規模不經濟使國內大部分乙烯生產廠商的成本要高15-30%,不過由於在未來5年左右國內的乙烯需求量仍會維持相對高的增長幅度,目前部分合資項目也正加緊建設,因此雖有沖擊但短期影響不大。在合成樹脂領域,幾年前進口產品就屬實際低關稅,同時也不存在關稅壁壘,因此關稅對合成樹脂的全局性影響並不大,但合成樹脂由於質量與性能問題,影響了國產合成樹酯的推廣應用。在合成纖維方面,合纖原料不會因關稅減讓而產生實質性影響,但配額的取消會帶來極大的威脅,若國內合成纖維和合纖原料生產企業沒有及時提高自身競爭力,大部分滌綸長絲及腈綸企業將難以生存。在合成橡膠方面,國產丁苯橡膠的國內市場佔有率較高,但價格仍略高於產品的到岸價;順丁橡膠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關稅減讓對其影響不大;國產合成橡膠將因品種質量差距,目前的處境就很困難。因此,目前已處於劣勢的部分石化領域,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將面臨嚴峻局面。
七、機械行業:部分產品受沖擊較大
目前,我國機械工業總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十分明顯,加入wto後,貿易壁壘的降低,外國產品將更容易
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大部分機械產品和企業受到沖擊在所難免。但對於不同產品和企業,沖擊程度有很大不同,總體上講以下幾個產業受沖擊較明顯:高新技術產品,精加工、深加工的產業,無規模優勢的產業等,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分散型控制系統、大型精密科研儀器、多色膠印機、大型透平壓縮機、高精度專用軸承、高壓油泵、高壓液壓閥、高檔密封件、液壓挖掘機等均屬於此類。另外一些產品受沖擊不會很明顯甚至可能獲益,如已形成生產規模具備明顯成本優勢的產業、絕對價格低廉符合當前國內消費需求的產品等,工程起重機械、電動工具、軸承、鏈條、摩托車、農用車、拖拉機、電風扇、縫紉設備等。
機械工業所受的沖擊是顯然的,但同時也不是沒有一點受益。首先,加入wto有利於產業進一步開放和市場化(包括產業管理),推動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的徹底轉變、增強活力。其次,出口環境改善並促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有利於穩定和擴大出口貿易。另外,外資和先進技術的引進有利於產業升級。
任何行業中都可能有與行業發展情況極不相同的企業,充分市場化的環境下,企業自身經營能力的作用要比計劃經濟環境下大得多、重要得多。在相同環境下,有的企業可能能抓住機遇,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壯大自己,而有些在今天還不錯的企業可能「不思進取」被淘汰。因此,現在評判一家公司時,對其內部管理機制的考察應給予較以往更大的重視。
八、通信設備製造業:既受沖擊又有優勢
在高端市場的競爭更多的是技術實力的較量。民族通信設備製造商由於起步較晚和資金實力不夠,其研發重點大都在國際上已經商用的設備上,而通信設備的試制到商用一般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這就是民族通信設備製造商無法同步世界潮流,佔領高端市場的主要原因。同時,加入wto之後,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更加嚴格。根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規定,通過購買國外公司類似產品方式,依靠反求工程來模仿國外產品是嚴重違反知識產權協議的行為。被侵權公司可以提出訴訟,而侵權公司為證明自己無過失必須承擔舉證責任。這顯然將會對目前許多民族通信設備製造商的慣用研發方法造成打擊。民族通信廠商只有或另起爐灶,從基礎研究開發作起;或購買國外廠商的專利技術。其結果都會導致民族通信設備製造商新設備推出的滯後和成本的上升。 從長期來說,隨著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情況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國外廠商也將會將最新的技術帶到中國,並逐步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這將給國內廠商提供更多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低端產品市場的競爭主要是價格和服務的競爭。民族通信設備製造商的生產成本和員工工資成本較低,同時擁有一支熟悉中國市場的銷售和售後服務隊伍,因此在低端產品的競爭中有較大的優勢。以2000年接入網市場為例,華為的市場佔有率達46.1%,中興達23.1%,而utstar
② 聽局座講中國製造。中國創造。說一說中國現在有什麼中國厲害在哪裡一篇短文
中國製造就是中,中國就厲害,在我們的這個嗯,團結而且嗯,吃苦耐勞的這種精神
③ 談談中國創造與中國製造。。談的有道理的給好評。。小弟先謝過
如果你看過<<大國重器>>的話會好理解很多:中國製造意思就是生產地在中國,比如說蘋果電腦,中國擁有製造它的能力,但它卻不是發明在中國的東西,你想在中國生產這個外國發明的東西很麻煩。你要購買外國的版權,這是一筆數目不菲的巨資,而且別人賣不賣還不知道。退一步說,你不會造這個東西,只能依賴國外進口,而外國人可以在這裡面提取巨額盈利。相反的中國創造,如果你擁有一項技術的版權,別人想買你可以出一筆不菲的價格讓別人對你哈頭點腰。像在軍事上,你擁有一項技術的版權,你可以靠出口武器來獲取巨額的盈利,而一般外國不會購買你的技術,而是直接買成品。比如美國、俄羅斯,每年向世界出口的武器也立足了它在美國經濟中的地位。中國在這方面遠不及其他國家,但是像最近發生的"土耳其購中國紅旗導彈60億訂單"讓中國看到了裡面的商機。像印度的海軍,幾乎都是進口貨,國產化能力低,而中國海軍雖然遜色於印度海軍,但國產化能力較強。所以國產都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國在民用輕工業上比較遜色,所以如果發展"中國創造"而不是"中國製造"的話,對中國必定是一個新的里程碑,望採納。
④ 國家在中國創造上作了什麼方面
中國在創造上出現了很多嶄新的一頁,尤其是中國製造已經成為世界的一個名牌。
⑤ 就「中國製造」如何走向「中國創造」談談自己的看法
那麼就用我自己的話說哈 聲明下強烈鄙視復制一大堆網路而又所問非所答的人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NO1的國家,那麼成為他國代工的對象是必然的,因為人口的爆炸性的擁擠,使得勞動力極其的低賤和廉價。大企業想要做到最低成本製造出他們滿意的產品,原料不可以省、技術不可以省、人數也不可以省、那麼唯有在生產人數不變的基礎上降低使用人的成本。
我最詫異國人的思維就是,美國買回來的東西怎麼了,還不是咱們中國給造的,說這種話的人極其可笑,不是我崇洋媚外,從美國、日本、德國買回來的東西確實是好。即使是中國製造的,中國企業的中國製造,和代工他國的中國製造是不一樣的。 因為發達國家只是用了我們的低級勞動力。從開發、設計、技術都跟中國沾不上一點邊 因為我們用的人家的技術、人家的設計、人家的機器、設備和生產線。在人家監工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東西 必然是沒有可比性的。
我覺得從製造轉變成創造,必須要有大環境,早年從改革開放以後就出現的代工企業不在少數。那麼在這么多年金錢和經驗方面的積累,會使得一些代工企業從中模仿到他們的模式,開始嘗試自己的東西。比如海馬汽車即是海南馬自達。只是一個馬自達在中國的代理商,通過多年給馬自達的代理有了自己的品牌『海馬汽車』 那麼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成了轉變成創造的雛形(雖然處於比較小兒科的發展階段)。 所以想轉變成創造必須解決中國本土品牌低劣的問題,現在中國山寨產品在本土賣的很火,是因為價錢極其便宜,甚至可以不看他的質量,質量好的錢也好,大眾買不起 (靠商家自覺良心發現是可笑的 那就等於說沒有法律靠公民自覺克制住自己別殺人一樣)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國民工資搞上來,國民有錢選擇自己想要的了, 而不是被動的買便宜貨的時候,那麼中國的那些低劣的商家就面臨著不競爭就死的境地,那麼他們就會硬著頭皮的跟國外品牌拼質量 ,到了那個時候中國創造才會有曙光。中國的貧窮讓市場的優勝劣汰變的沒有了作用 。
⑥ 中國創造的好處與壞處
壞的是,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大國,我們也要有很強的技術研發隊伍,但我們的差距也在人才上。
企業如是說:
「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吸引全球高水平人才。」
」製造環節的人才培養周期很長。工程師沒有在生產一線磨練一兩年,是不可能獨當一面的。」
「產業最缺乏專業高端管理型和技術型人才。」
⑦ 中國製造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一、中國製造在世界的地位無可替代:
中國製造給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據美國方面的測算,中國製造近幾年裡為美國的消費者減少了7000億美元的支出。正是在這樣大量廉價消費中國產品和中國資源的同時,這些國家的企業也產生了抱怨,中國製造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他們本國的製造。由於中國產品比本國產品價格要低的多,又很實惠,所以有很多國家的商店一般到年底都沒有什麼收入。
這些年來,我國的礦產品也不收資源稅,使我國的能源價格十分低廉,電費、油費都相對便宜,從而導致所有在中國生產的出口商品價格都相對低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保證中國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必須提高本國的資源稅率,避免外國企業過度廉價利用中國資源。
主宰這場轉變的必須是中國政府行為,政府必須盡早快速地出台各項法律法規,調整國內生產要素的價格,從而影響出口產品的價格,強迫中國製造產生升級換代,進而提升中國的產業結構,最終改變高消耗、高污染、廉價出口的局面。
和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的10年才發展起來的房地產業相比,「中國製造」不僅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還吸收了一億左右的就業人口,其中大部分是來自農村的農民工。「中國製造」的前景關乎社會穩定和改革的未來。只有將「中國製造」留在中國,才能為進一步的改革和經濟升級贏得時間。
二、譽滿全球:
製造業產品成為出口商品的主體,為國家換取了大量的外匯;我國財政收入的近一半來自於工業;2010年,僅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就業人數就超過9000萬,解決了大量的城鎮人口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大大緩解了我國沉重的就業壓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化成為我國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工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主導地位顯著加強。2010年,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高達40.1%,比1952年的17.6%增加22.5個百分點。
中國製造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把航天員送進了太空,並研發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已經在國家發展進步中發揮了主導作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了《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3》,報告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穩步上升,國家創新指數排名在全球40個主要國家中升至第19位。中國研發經費達到10298.4億元,穩居世界第三位,高技術產業出口占製造業出口的比重居世界首位,知識服務業增加值居世界第三位。從國家的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可以看出,中國發明專利的申請已經連續3年超過美國,處在世界第一位。
事實證明,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國政府在重視「中國製造」的同時,更加重視「中國智造」,在政策上支持產業核心技術的研發,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正逐步向「中國智造」轉化。
曾經,在外國人的眼中,長久以來中國市場給人帶來的印象就像是一座為全球公司生產和加工產品的「大工廠」,各種貼著「中國製造」標簽的產品從這里走向海外市場,卻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帶有自主創意和領先優勢。但在今天,這種情況已經開始發生改變。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既可以產出優質的「中國製造」,更可以創出獨特的「中國智造」。
2016年1月,伊朗中資企業商會秘書長唐岳震表示,目前在商會正式注冊的中資企業數量已達到85家,其中製造業企業近半數,涵蓋基礎設施建設、裝備製造、汽車、通訊等各個領域。沒有在商會注冊的中國中小企業更是不計其數。中國商品不僅在市場佔有率上不斷開疆擴土,整體形象也有了根本的改變。如今,「高科技、高品質、有保障」已替代了「低端、廉價、劣質」,成為越來越多伊朗人對「中國製造」的新印象。同時,中國高鐵——將讓伊朗人民體驗中國速度。
⑧ 中國人的創造力在哪
一個有創造力的民族首先要有創造的決心,然後要有創造的習慣,最後還要有保護創造的制回度。中國現在已答經有創造的決心,創造的習慣需要文化的積淀,我們還在學習的道路上;最後就是保護創造的制度,我們還不是很完善,各種盜版在國內猖獗,然而抵制盜版又必然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目前在中國企業界,這種狀況就是「越創新,越滅亡」,敢於創新的公司研發出新技術,然後競爭對手低劣「復制」,拉低價格,付出創新成本的公司一個個倒閉,中國也就越來越喪失創新的活力。。
⑨ 請結合材料,談談中國創造的力量來自哪裡
①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一直從事安全戰略產業和「走出國門」說明中國創造的力量來自於始終維護國家安全,來自於不斷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
②航天科工們歷經六年艱苦努力實現「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登月說明中國創造的力量來自於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來自於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來自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有利於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和我國的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升。
③總之,上述材料還說明中國創造的力量來自於我國航天科工們具有責任感。
⑩ 我們組織一個辯論會,論題是:中國製造比中國創造的優勢在哪
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