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心電圖發明

心電圖發明

發布時間:2021-12-11 05:05:56

❶ 高頻心電圖是如何研製成功的

1957年美國理學博士N·J·霍爾特發明了能在人體活動的情況下描記心電,並能隨身攜帶的動態心電圖。該機主要用於臨測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二類瓣脫垂和長Q—T綜合征等患者有無嚴重心律失常發作,可監測患間歇性心律失常、原因不明的暈厥和病態竇房結合症病人的狀況,了解安裝在患者身上的心臟起搏器的功能狀態,判斷心律失常葯物的療效,觀察體力活動對心律和心臟供血的影響。動態心電圖機包括有兩部分。一是能隨身攜帶的盒式或盤式磁帶錄像儀,它可24小時記錄心電圖,在圖上表明時間,患者有症狀的打上標號。二是分析儀,可將磁帶以30倍~120倍實時的速度回放出圖像,通過人工或分析儀里的計算機按要求識別異常圖形,並對24或48小時內各種異常心律的發作頻率進行計算和總結。

1952年,P.H.朗納研製成功了高頻心電圖。他將普通心電圖的頻率增加到800Hz~3000Hz,掃描速度加快到200mm/s~500mm/s,心電描記放大倍數增至1mV=50mm~100mm,被普通心電圖濾掉的高頻部分也被檢測出了。

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計算機在醫學工程學中的應用。1957年,美國心臟協會前主席Pipberger開始探索用計算機對心電圖進行自動分析。1962年,常規12導聯心電圖自動分析程序的研製獲得了成功。此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心臟協會、國際心電協會等組織都推薦用同步記錄12導聯心電圖,作為開發心電圖儀的基礎,並以此建立正常值和新的診斷標准。心電圖計算機自動分析的研究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研究成果加快了商業化進程,臨床應用日益普遍。

心電圖自動分析系統大致有3種:第一種是設立專門機構,採用大、中型計算機對心電圖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並通過電話線將結果傳輸到各醫療機構的終端設備。第二種,以醫療機構為中心,運用小型、微型計算機建立心電圖處理系統。第三種是內置心電圖自動分析裝置的攜帶型或手推式心電圖機。此外,許多心電圖自動分析系統還增加了一些臨床實用功能,如自動書寫心電圖報告並列印、心電圖的自動存儲和再現。

計算機分析心電圖便於大量存儲心電圖資料,檢索相關信息,尤其適用於心血管疾病篩選和流行病學研究。並能明顯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有利於統一測量標准,減少人工閱讀心電圖時造成的誤差。通過將心電圖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可用定量的方法把心電圖正確分類,從而保證心電圖解釋的准確性。但目前由於這種技術還不十分完善,所以在臨床上仍要將心電圖的計算機自動解釋和人工解釋結合起來說明種種病變。總之,計算機分析心電圖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計算機技術的開發必將推動心電圖學的發展。

❷ 世界心臟日來了 心電圖是怎麼回事你知道么

今天,是世界心臟日。醫院里,檢查病人心臟都要用到心電圖。那麼,心電圖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心電圖的產生,要從生物電現象說起,這種現象很早就被發現了,真正理解它卻沒有多長時間。

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就觀察到電鰩在捕食時先對水中動物施加電擊,使之麻痹。古希臘人、古羅馬人曾用黑電鰩的電擊治療風痛、頭痛。但直到18世紀電學建立之後,人們才逐步認識動物放電的性質。1786年,義大利醫生加爾瓦尼發現,如用兩種金屬組成的迴路把新制備的蛙的神經肌肉連接起來,馬上會使肌肉抽搐、抖動,他指出這是因為神經肌肉組織具有內在形式的電流。但義大利科學家伏打認為,青蛙腿抖動是因為接觸電位差而導致,建立了金屬接觸電動勢理論,從而發明了能產生穩定電流的伏打電池。兩人對於青蛙腿抖動的原因爭執了很長時間。

1842年,義大利生理學家馬泰烏奇證明青蛙心臟收縮伴隨有電流,才最終平息了加爾瓦尼與伏打的爭論,也由此發展出了心臟電生理學。科學家對於心臟的電活動進行了長期的探索。1908年,荷蘭醫生艾因特霍芬證明了心率、呼吸對於心電圖的影響,提出心電圖可用於臨床診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電子儀器的快速發展,心電圖才在醫學上得到大規模應用。

200多年的探索表明,電在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生命過程的實質就是電子傳遞過程,特別是能量轉換、神經傳導、光合作用、呼吸過程均與此有關。心電圖只是其中最常見的一個例子。

讓我們從微觀到宏觀來解釋心電圖的形成過程。心肌細胞在心臟跳動中起到關鍵作用。它的細胞膜隔離了細胞質和細胞外的物質,細胞膜上鑲嵌的蛋白質能選擇性地通過甚至主動搬運一些離子,例如鉀離子、鈉離子等,這些離子是帶電荷的。這種通道,蛋白開放或關閉離子通道是通過蛋白的形狀變化完成的,也就是說可以控制是否讓某種離子通過。

由於心肌細胞膜對鉀、鈉等不同離子的通透性不同,不同離子在細胞膜內外分布存在差異,細胞靜息狀態下,這些帶電離子的分布差異導致膜外的電位比膜內高;當局部的膜興奮時,通道蛋白對離子的通透性會發生變化,膜內外離子重新分布,造成膜外電位比膜內低。這種興奮可以沿著細胞膜傳遞,導致細胞膜按空間順序興奮,從而電位也按一定的空間順序出現差異並發生變化。心肌細胞膜興奮時經一種稱為興奮—收縮耦聯的機制,組織內部發生生物化學變化,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從而使肌纖維收縮縮短。

整個心臟的心肌細胞的興奮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從而導致心肌不同步收縮。只有這樣,心臟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泵血功能。心臟興奮性的精確傳導取決於心臟內的快傳導纖維。在某一時刻,心臟的某個部位處於興奮收縮狀態,其餘部位處於舒張狀態,隨著時間的變化,收縮和舒張的部位也發生變化。當我們把電極安置在體表特定部位(如右臂和左腿)時,可以記錄到反應心臟不同部位興奮所表現出電位的總體差異,也就是我們見到的心電圖。

如果心臟內部的電位傳導機制發生故障,或者心肌某一部分出現損害,這種總體的電位變化規律就會發生改變,體現在心電圖中。因此,心電圖檢查可用於診斷多種心臟的疾病,挽救寶貴的生命。

❸ 埃因托芬是怎樣發明心電圖機的

埃因托芬(1860—1927),荷蘭醫學家。因發現心電圖的機理並發明了心電圖機,於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埃因托芬出生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一個種植園主家裡。當時,印度尼西亞是荷蘭的殖民地。

小埃因托芬是由一位中國阿姨帶大的,人們叫這位中國阿姨為洪媽。埃因托芬4歲起跟洪媽在上海僑居了6年,並且在上海上了小學。這期間,洪媽還帶他到自己的家鄉廣東新會住了一段時間。埃因托芬因此與洪媽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17歲時,洪媽因心臟病死在爪哇島的庄園里。埃因托芬悲痛不已,他立志學習醫學,從事心臟病研究。

埃因托芬進入荷蘭烏特勒克大學後,跟隨著名醫學家、現代眼鏡片的發明者杜德學醫。杜德年邁時,將積攢多年的研究資料交給了埃因托芬,希望他繼續進行對心臟病的研究。

當時,人們已發現了生物電,並且有人發明了以圖形顯示動物心臟活動的電流裝置。但他們的試驗多是在鴿子、青蛙等動物身上做的。埃因托芬決定把研究人類心臟的電流活動做為自己的課題。為了掌握電學基本原理,以便進行心臟電流研究,埃因托芬轉入物理系攻讀了一年。

經過了多年的研究實驗,埃因托芬終於發現心臟每次收縮之前,會產生電激動傳至身體表面各部位,造成體表各部位不同的電壓。將此電壓用儀器描繪下來,就形成了心電圖。當人患有心臟病時,心臟收縮產生的電激動就會不正常。1900年埃因托芬把健康者和心臟病患者的心臟活動電壓記錄下來加以比較,確認這種方法對臨床醫學很有意義。埃因托芬成功地設計了心電圖機的關鍵部件指針式微電流計。1903年發表了《一種新的電流計》,他的論文獲得廣泛承認,這標志著心電圖技術應用於臨床診斷的開始。1906年埃因托芬闡明了所記錄的正負波(稱為心電圖)與各種類型心臟病之間的關系,從而使這種方法成為一種很有價值的心臟病診斷工具。

埃因托芬最初發明的心電圖記錄計重達140公斤,無法帶進病房,而且病人手腳都需要浸在電解質溶液中。埃因托芬前後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終於使心電圖機可以成功地用於臨床診斷。心電圖現在已經成為臨床醫學診斷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檢查手段。

❹ 心電圖機是誰發明的

埃因托芬(1860—1927),荷蘭醫學家。因發現心電圖的機理並發明了心電圖機,於回1924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答醫學獎。埃因托芬出生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一個種植園主家裡。當時,印度尼西亞是荷蘭的殖民地。

❺ 24小時動態心電圖的檢查技術,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

1961年,美國人霍特爾發明了長時間描記心電圖的儀器,用該儀器記錄 的心電圖被稱為動態心電圖。它包含一個可攜帶式的自藏磁帶記錄裝置,患 者可在活動過程中隨身攜帶,通過電報和導線將監測者的心電活動記錄在磁 帶上,再經復合心電掃描器或心律失常記錄器等將磁帶記錄按正規速度記錄 在標准心電圖紙上,供詳細分析。
它可連續記錄24至48小時或更長時間;檢查狀態自然,符合臨床實際; 可進行相關分析和設計各種機能試驗,如運動、葯物等對心電圖的影響。直到今天,心電圖機仍然是最普及、最安全可靠的,無創了解心臟功能疾患的醫用電子儀器。因為能夠很便捷、准確地反映心臟的生理或病理狀態,因此是醫學檢查中的最基礎、最重要的檢查項目之一。通過心電圖,我們能夠了解心臟電生理活動情況,尤其是對於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這種急性疾病的篩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很多時候,通過一個小小的心電圖,就能及時發現患者心臟的問題所在,及時搶救,挽救生命。

❻ 腦電圖是以什麼來發明的

英國醫生理查德來?卡頓在源1875年首先在動物身上觀察到了腦電波。由於受到威廉?艾因特霍芬發明心電圖獲得成功的鼓舞,德國醫學家漢斯?貝格爾決定用弦線電流計來測定大腦的電活動。貝格爾先將狗的大腦表面暴露,測定狗大腦外部的電流。後借為病人作切除頭蓋骨手術機會,用針狀電極插入頭皮下進行實驗,最後對正常人和腦病人的完整頭蓋能進行實驗,並取得了成功。他把記錄人腦電圖的方法命名為腦電圖描記術,這成為腦電圖臨床應用的開端。

貝格爾是第一個識別出兩種不同類型的腦電波的人,他發現當人在思考、休息睡眠時,腦電圖會顯示出不同圖形。

❼ 心電圖是怎麼由來的

19世紀末,科學來家先自後在動物和人體內發現心臟搏動時伴有微弱的電流產生。

這種生物電流雖然極其微弱,一般在毫伏級,但它的變化非常快,一般的電流計很難測出這種變化。1891年荷蘭醫學家威廉·艾因特霍芬成功地研製出了弦線電流計。他在兩極強磁場之間,垂直放一根極細的石英絲,當石英絲的兩端分別與需測量的組織相接時,如有電流通過弦線,弦線就會在磁場中發生偏轉,其偏轉程度與通過弦線的電流強度成正比,通過這一裝置可以准確地記錄組織中微弱電流的情況。在此基礎上,艾因特霍芬又經過不懈的努力,於1903年發明了弦線型心電圖描計器。他也因此獲得了1924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❽ 心電圖何時發明的

【1887年發明】華勒博士(Dr.Augustus Waller)

1887年,華勒博士(Dr.Augustus Waller)想到規律性的心臟跳動一定內是由電來控制容的,如果心臟的跳動真是由電來控制,則這種電場或是電壓,應該可以用電表來測量出來,所以他設計了一個測量心臟規律跳動電壓隨時間改變的記錄裝置,又稱毛細管靜電器(capillary electrometer),然後讓他的狗吉米(Jimmie),站在兩個可通電的鹽水槽內,結果第一張心電圖的圖形就產生了,他將這種電波圖的波型,命名為PQRST。

❾ 心電圖儀是怎麼誕生的

愛因索文於1860年出生於西印度群島,1885年取得醫生資格。他的第一項發明便是心電描記器,但它最初叫弦線電流計。弦線電流計是在一個磁場的兩極之間懸有一根很細的鍍銀的石英絲的儀器,在有電流通過它時,石英絲(或稱為弦線)便會擺動到一定的位置(在與磁力線垂直的方向上)。這種精巧的裝置特別適合於測量極其微弱的電流,例如肌肉收縮時產生的電流。

這項發明誕生之後,愛因索文便決定用它來研究人類心臟的活動。(在愛因索文之前,已有兩個德國科學家發現了青蛙的心臟能產生電流的現象。)經過試驗愛因索文發現,通過把弦線電流計的電極,置於一個病人的手臂和肌腱上的方式能夠探測到心臟向全身泵送血液時通過心肌的電脈沖。

後來,愛因索文又想出了一種記錄下這種電脈沖的絕妙的方法:當弦線電流計的弦線在偏移時,用一條長長的感光紙擋住一束光,並讓其不斷地移動,這束光能在紙上留下陰影,這樣就能畫出心電圖來——伴隨心臟肌肉活動的電活動的連續記錄。

心電圖儀

與心電圖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