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新思維能力是一種高標準的綜合素質能力,在經濟和高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更應注重學生回創新能力的答培養。教學中,如何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社會造就一大批具有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呢?一、開發學生的智力是實踐創新的基礎實踐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必須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智力開發是通過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活動來完成的,知識的積累是提高觀察力、思維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基礎。知識掌握得越多,理解問題的能力越深刻。一個智力活動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不受舊經驗的束縛,能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靈活而創造性地採用一些正確的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但是,開發了智力並不等於培養了創造力,智力是不同於創造力的,一個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一個依賴性很強的人,這種人遇事不能獨立思考,缺乏獨特見解,如果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難、挫折,就會思路堵塞,優柔寡斷,甚至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則將一事無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開拓思維能力,遇事沉著穩重,善於自己開動腦筋。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直覺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周密思考、理出思路、抓住問題的關鍵
B.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創造能力
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創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自身的素質決定著教育的成敗。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教師的一個主體性行為。沒有正確的育人觀,教師就不可能在教學中貫徹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為本的思想,更談不上去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前提。教師應時刻保持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努力創造。教師應對學生的一些違反常規的思維持寬容的態度,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心理學告訴我們,處於壓力下的思維往往帶強迫性,很難具有創新性。創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由於角色的特殊性,學生對教師存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師不注意主動引導,學生就很難放鬆,進而影響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善於融洽師生關系,調適學生心理,努力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善於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特別是根據小學生好玩愛動的特點,做好課外的交流;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自身的消極情緒帶進課堂,要努力把樂觀向上的一面展示給學生;教師要理解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不唯成績論高低,對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在一個寬松平等的學習環境中充分展示個性和發揮創造力。
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創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培養以積極的態度注視事物的習慣,有助於觀察力的發展。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是指樂於觀察、勤於觀察和精於觀察。樂於觀察是指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興趣。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教師要積極引導他們對好奇的事物加強觀察。
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時,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事物的形態、特徵,並比較事物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並將內容引伸至學生生活中,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生活中所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無意識地認識到不但在課堂中要培養觀察的習慣,在平時生活中也同樣要培養觀察的好習慣。
其次,引導學生確立觀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觀察力的最顯著的特徵。有目的地觀察,才會對自己的觀察提出要求,獲得一定的廣度和深度的鍛煉。反之,如果是無目的地觀察,東張西望,對事物熟視無睹,那就鍛煉不了學生的觀察力。只有帶著目的性的觀察,才是有效的觀察,才能盡快地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為學生確立觀察目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然後有所思、有所獲。
最後,鍛煉學生的認真細致的觀察態度。觀察要有認真細致的態度,因為這是深入觀察的重要條件。如果粗枝大葉,匆匆瀏覽一番,不能在觀察的細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難發現事物包含的隱蔽的和細微的因素。因此,教師要注意通過各種鍛煉,讓學生學會善於捕捉那些稍縱即逝、不為一般人所注意的細微現象,以此來提高學生觀察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創造能力提供基礎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始,有利於啟迪學生的創造"潛質"。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懷疑,敢於提出不同凡響的見解。學生的創造思維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手段去刺激、引導,如准備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思維的教具(如實物、掛圖、教學資料等)以及創造良好課堂氛圍。要允許學生走入"誤區",在思維磨擦中,自省自悟。學生在進行創造思維中,難免出現錯誤,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冒險,敢於犯錯,要善於以"錯誤案例"催開學生的創造之花,對學生知識性、結論性、判斷性的錯誤,教師不要馬上給予否定評價,要以點拔為主採取激勵、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學生繼續思維,把改進的機會留給學生,在矯正誤點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自悟,啟動學生的創造潛能。
四、開發學生的想像力,為創造能力提供翅膀
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充分想像。心理研究表明,有創造性的孩子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方式偏離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們最初對事物的學習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贊揚,但一旦有了"異想天開"的想法和做法以後,教師或家長也許會有不同的反應了。可能有的教師告訴孩子:"別再胡鬧了";也可能有的教師會很高興:"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孩子創造的積極性更應該細心加以保護,以便給孩子一種"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氣,讓他們充分發展自己的創造性。
其次,教師要及時為學生創造"想像"的機會。小學生從一個無拘無束的環境突然進入嚴肅的學校,難免產生壓力。經過長期的校規校紀的教育,他們在思想行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這就無形中給他們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鎖"。因此,教師要及時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在各種場合為學生的想像創造機會。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方面將大有可為。只要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勇於創新,大膽實踐,就一定能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為素質教育改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C. 如何提高中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提高邏輯能力,多學數學,多跟人辯論。可以將同學分成兩組,同一個問題讓大家辯論。
提高創造力,多學藝術方面的。美術,音樂等等都是需要創造力的。
D. 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1、要保護好奇心和激發求知慾望,老師一定要耐心傾聽和正確的回答孩子的提問,並且鼓內勵學生多提問。,容對於孩子的問題也是要積極的去解答的,而且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做手工,繪畫等,盡量讓孩子天馬行空的去嘗試,發散他的思維和創造力。也可以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比賽和活動。
3、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啟智游戲,比如桌游,樂高等,能激起孩子的游戲慾望,且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玩法和規則。
E. 培養學生思維創造力的途徑有哪些
1先提升老師的思維創造力
2允許放學後回家,定時分組上網討論,沒電腦的可以和有電腦的一起
3讓孩子學會表達思想
4猜劇情,或者讀故事前半段,讓他們猜後半段
5你必須先有完善的計劃進程,一定的評判分析能力。
這么用心的老師,值得贊揚,建議動手能力也多培養一下——中國孩子每天用腦袋很多了。
比如,足球籃球比賽賽前戰術秘密討論,NBA賽季前瞻
F. 從心理學的角度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環境。
1、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2、給學生回留有充分選擇答的餘地。
3、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
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1、發散思維訓練。
2、推測與假設訓練。
3、自我設計訓練。
4、頭腦風暴訓練。
G.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抽象、綜合、判斷、概括、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創造性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絕不能認為教學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會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創造性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並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教師在「懂」字上下功夫多,而在「創」字上動腦筋少,結果是學生習慣於接受知識而不習慣於思考問題,只會讀死書。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各年級的教學中。 要明確各年級都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加以培養。例如:在開始認識大小、長短、多少時,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比較問題的能力。開始教學10以內的數和加、減計算,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開始教學數的組成就有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逐步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學會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從開始就不自覺地把學生引向死記數的組成,機械地背誦加、減法得數的方法。養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 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要貫穿在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 不論是復習,還是教學新知識、組織學生練習,都要注意結合具體的內容有意識地進行培養。例如:復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有經驗的教師給出試題以後,不僅讓學生說出得數,還要求能很快地算出得數,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教學新知識時,不是簡單地告知結論或計演算法則,而是引導學生去分析、推理,最後歸納總結出正確的結論或計演算法則。學生懂得算理,自己從直觀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計算方法,不僅印象深刻,同時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中可以看到,有的老師也注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但不是貫穿在一節課的始終,而是在一節課最後出一兩道稍難的題目來作為訓練思維的活動,或者專上一節思維訓練課。這種把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只局限在某一節課內或者一節課的某個環節內,是值得研究的。 四、培養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之中。 例如:在教學數學概念、計演算法則、解答應用題或操作技能(如測量、畫圖等)時,都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教學每一個概念時,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徵,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例如,教學正方形概念時,不宜直接畫一個正方形,告訴學生這就叫做正方形。而應先讓學生觀察具有正方形的各種實物,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邊和角各有什麼共同特點,然後抽象出圖形,並對正方形的特徵作出概括。教學計演算法則和規律性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判斷、推理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鍵。當然,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很簡單,甚至是錯誤的,但是必須維持這種積極性,不拘泥於課本上的解題方法,以及對定理或公式的補充和推廣等
H. 如何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一、創設民主氛圍,誘發學生的創新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這將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與學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為完整的人與人之間理解與溝通,是人和人心靈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教師要放下「架子」和「尊嚴」,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和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關系。師生關系和諧,會使學生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感情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所謂「樂其師,聽其言,效其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人的創新能力,不僅以其知識和智慧作基礎,而且要與積極情緒,特別是創新慾望密切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維,給他們提供自由開放的空間,創設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就能主動參與,敢於質疑,敢於堅持自己的見解,敢於與老師、同學討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因此,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誠於嘉許,寬於稱道」的態度,想方設法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間,使自己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位聽眾,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導者,充當智多星、向導、顧問和夥伴的角色,把愛心、微笑、激勵成功和信任帶入課堂,在足夠的寬松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創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下創新基礎
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嚮往、迷戀、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它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生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慾的源泉,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起點,也是學習成功的關鍵。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且能使學生沉浸在活躍的氛圍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靈活運用,誘導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設置懸念就是很好的一個做法。所謂懸念,就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運用懸念法引入新課,可以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教學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可從課文內容中截取一些令人擔心的故事情節或概括敘述人物的悲喜結局,以激起學生探求的心理,如教學《負荊請罪》時,有位教師是這樣設置懸念的: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會上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封他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想當眾羞辱藺相如。可到了後來,他卻到藺相如門前負荊請罪,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得廉頗對藺相如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這樣一問,學生大腦中產生了懸念,他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起來,興趣油然而生,思維就活躍起來了。
三、引導學生放飛想像,拓展創新思維
想像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是指人在知覺、感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人對於不在眼前的事物而能想出它的具體形象的設想。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力是創造思性維最重要的東西,它是一種酶,能夠活化知識,開發智力,拓展思維,使學生融會貫通地發掘事物,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小學生的想像力豐富,只要老師創造條件,正確引導,學生就會邊學課文邊在頭腦里浮現畫面。如教學《窮人》一文,課文結尾言猶未盡,可讓學生繼續推理想像,啟發引導學生:桑娜一家以後的生活會怎樣?針對這樣的問題,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就活躍了,他們可以聯繫上下文,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學說:「桑娜一家的生活會變好,因為有愛就能戰勝一切,因為好人應該有好報。」有的同學說:「桑娜一家的生活會更悲慘,因為多了兩張口要吃飯,漁夫有可能撈不到魚,也有可能葬身海底,孩子也有可能生病……」學生想像被激活,進入個體豐富的想像空間,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新知不斷形成,思維異常活躍。
四、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是創新的重要手段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一切發現創新的基礎。有疑問才能促進學生去探索,去創新。學生的疑問往往都是從好奇心開始的,他們活潑好動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心,遇到問題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語文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熱情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引導大膽提出疑問,是培養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教師應善於啟發、誘導學生多思考,多質疑,以疑啟思,提高思維的變通性,應充分運用「變式」,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維產生矛盾,意見紛呈,這時教師放開讓學生各抒己見,使學生置身於思考探索的氣氛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順其童心,投其所好」,積極鼓勵學生敢想、敢疑、敢問,從而發現事物的奧妙。如《烏鴉喝水》一文中聰明的烏鴉把小石子放進瓶子里,使裡面不多的水升高,喝到了水。學完課文後,可設問:「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請小朋友給烏鴉想個好辦法。有的同學說:「用石頭把瓶磕破了烏鴉就喝到水了。」我問:「烏鴉把瓶碰碎後,水會流出來,本來不多的水就更少了,烏鴉能不能解渴啊?」又有同學說:「把瓶慢慢地推倒,然後小心地用嘴接住喝,像吸奶瓶一樣。」我贊許地說:「你的辦法不錯,有沒有更妙的?」一個同學說:「烏鴉可以撿一根吸管來。」我給了他一個大拇指,說:「如果附近有吸管的話,這的確是省力省事,最棒的辦法了!」還有的說:「烏鴉可以采根粗的蔥來吸。」我驚喜地說:「這個辦法真妙!蔥中間是空的,是天然的吸管!你真聰明。」最後總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許許多多的辦法,老師想你們如果碰到什麼難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你們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
五、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是創新的關鍵
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與創造力有直接關系,它可以使學生思維靈活,能讓學生豐富想像,積極探索求異,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善於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語文是文化的載體,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載體,有不少課文給我們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的好機會。教師可以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啟發學生提出多種不帶結論性的設想,盡可能將已知信息沿著不同的途徑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如,教學《狼與小羊》一文,問:「最後狼撲向小羊,羊有生命危險嗎?」這時,學生們展開了豐富的想像。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羊一閃,狼撲了空,掉進了萬丈深淵粉身碎骨。」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這時狼卻突然倒下了。原來是一位獵人向狼開了一槍。」還有的說:「當狼撲向小羊時,小羊一蹲,狼正好撞在一塊岩石上撞暈了,小羊趁機逃走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變換角度,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出創新的關節點,做到精心設計,重點突破,就能讓學生的發散思維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常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變換角度,充分利用學生的舊知識,創設思維、討論的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培養發散性思維的能力,發揮個性創造能力。然後教師的點撥盡可能將已知信息沿著不同的途徑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不斷改革應試教育弊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讓我們時刻銘記江總書記的話:「堅持創新、勇於創新」,使教育成為一片培植孩子創造思維的沃土。這雖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但只要我們大膽嘗試,勇於探索,用自己的智慧,定能讓小學語文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