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理解翻譯過程中的創造性叛逆
指導老師建議以「創造性叛逆」的角度來研究,論題是「在《論語》翻譯中,採用創造性叛逆的翻譯方法比傳統的直譯更佳」.在提綱的結構上,不知怎麼來分結構
Ⅱ 翻譯的忠實性原則分析
在古今中外的翻譯活動中,「忠實性」始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法國著名翻譯家和翻譯理論家愛德蒙·加里說過,翻譯的「忠實性」問題像一條主線貫穿了數千年的翻譯歷史,有關翻譯的種種爭論都是因「忠實性」而起的。當今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就曾經說過,翻譯的實質在於用最貼切最自然的語言等效地傳達原語的信息;首先是內容,其次是形式。在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嚴復在《天演論》譯著中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標准。從以上的例子不難看出,翻譯理論家或者翻譯家,無論中西,都遵循著「忠實性」的原則。因此,忠實性原則在翻譯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個原則進行進一步分析:
一、直譯與意譯
直譯和意譯是兩種基本的翻譯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忠實地表達原作的思想內容,再現原作的藝術效果。所謂直譯就是既保持原文內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字。所謂意譯,就是只保持原文內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字。如果譯文的語言與原文的語言常常擁有相同的形式來體現同樣的內容,並能產生同樣的效果,這樣的情況下採用直譯好些。
二、功能的忠實性
功能的忠實性就是要使譯文忠實於原文,關鍵要在功能上忠實於原文,即原文具有什麼樣的功能,譯作也盡量具有這種功能。英國比特·紐馬克認為語言有六種功能:(1)表情功能,表達信息源(作者、說話者)的思想感情;(2)信息功能,反映語言以外的現實世界;(3)祈使功能,使讀者去感受、思索、行動,換言之,它使讀者作出文本所期望的反映;(4)美感功能,使感官愉悅;(5)應酬功能,使交際者之間保持接觸,也反映交際者之間的關系;(6)原語音功能,指語言解釋或命名自身特點的功能。
三、文體的忠實性
不同文體對於忠實性的要求其含義是不同的。如在科技翻譯中,忠實性是指譯文完全准確再現原文的意思,而在文學翻譯中,忠實性是指譯文除了要准確再現原文的意思還要再現原文的風格(包括修辭、選詞、造句、韻律等)。
Ⅲ 如何把握翻譯的豐富性,復雜性與創造性
一、翻譯中的可譯性 翻譯中的「可讀性」是針對譯文而言的,而「可譯性」是針對原文而言的。內「可譯性容」是「可讀性」的存在的前提。如果翻譯能夠進行的話,那麼源語(source language)與目的語(target language)之間至少是存在著一定的可譯性的。
Ⅳ 英語中翻譯的原則是什麼
括弧中的翻譯為
1.his son
buying
something
for
him
2.the
driver
delivering
him
to
the
office
3.ask
a
few
questions
4.I
like
that
boy
because
of
his
consideration
5.who
can
make
a
sentence using
Indirect
speech
翻譯的原則概括說是
信
達
雅
信就是和原句意思一致,達就是能夠翻譯出原句所要表達的思想,雅就是在信和達的基礎上使用一些修飾詞美化句子
Ⅳ 我們為什麼會輕視翻譯的創造性
翻譯是運用抄一種語言把另一襲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准確而完整地表達出來的一種活動。翻譯在某中程度上講也是一個思維再創造的過程。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必須遵守一定的標准與原則。對於考研翻譯而言,「忠實」和「通順」是兩項最基本的要求。 忠實:...
Ⅵ 翻譯目的論三原則的詳細介紹。
翻譯目的論的三原則為: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
1、目的原則(skopos rule)
目的論認為,所有翻譯活動遵循的首要原則是「目的原則」,即翻譯應能在譯入語情境和文化中,按譯入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生作用。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結果決定方法。
2、連貫性原則
連貫性(coherence rule)指譯文必須符合語內連貫(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標准,即譯文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能夠使接受者理解並在譯入語文化及使用譯文的交際語境中有意義。
3、忠實性原則
忠實性原則(fidelity rule)指原文與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這相當於其他翻譯理論所謂的忠實於原文,但與原文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取決於譯文的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
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凱瑟琳娜·萊斯首次把功能范疇引入翻譯批評,將語言功能,語篇類型和翻譯策略相聯系,發展了以源文與譯文功能關系為基礎的翻譯批評模式,從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論思想的雛形。
萊斯認為理想的翻譯應該是綜合性交際翻譯,即在概念性內容,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方面都與原文對等,但在實踐中應該優先考慮的是譯本的功能特徵。
第二階段:漢斯·弗米爾(Vermeer)提出了目的論,將翻譯研究從原文中心論的束縛中擺脫出來。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以原文為基礎的有目的和有結果的行為,這一行為必須經過協商來完成,翻譯必須遵循一系列法則,其中目的法則居於首位。也就是說,譯文取決於翻譯的目的。
費米爾認為,翻譯中的最高法則應該是「目的法則」。也就是說,翻譯的目的不同,翻譯時所採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換言之,翻譯的目的決定了翻譯的策略和方法。對於中西翻譯史上的歸化、異化之爭,乃至近二三十年譯界廣泛討論的形式對等與動態對等,「目的論」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釋。翻譯中到底是採取歸化還是異化,都取決於翻譯的目的。
Ⅶ 翻譯應遵循什麼原則
一、以譯出語或譯入語為取向的翻譯原則
二、以作者和讀者為取向的翻譯原則
三、以美學為取向的翻譯原則
Ⅷ 如何理解翻譯中的創造性
'screativity
Ⅸ 87 翻譯的創造性與忠實的原則應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翻譯來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源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准確而完整地表達出來的一種活動。翻譯在某中程度上講也是一個思維再創造的過程。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必須遵守一定的標准與原則。對於考研翻譯而言,「忠實」和「通順」是兩項最基本的要求。 忠實:...